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逆流伐清-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⒂谠侵芪搅种械娜畔寺恚部蓟疃郧寰夂颉⑻谅怼⒘覆菰耸涠樱约翱撤ナ髂镜那寰ū邢鳎苑稚⑶寰Γ跚崞涠栽堑难沽Α
十月二十一,吴三桂率大军到达元江;十月二十五,吴三桂部下骁将夏国相率军沿元江南岸进抵元江城下;十月二十七。清军在元江城西北、北面、东北,架起三座浮桥。
就在同一天。马宝率领明军四千,蒙自李氏土司、六甸长官司(亏容甸、思陀甸、落恐甸、溪处甸、瓦渣甸和左能甸,现红河县境内)、开化府(现屏边苗族自治县)、十五勐十八土司(现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土兵八千,以及从元江撤出的土兵四千,进至东距元江城七十里的牛街,在元江北岸立寨掘壕,与元江城形成掎角之势。
任何一个头脑正常的指挥官都会注重后路,不可能轻易让后路受到威胁。特别是由北向南攻剿元江的清军。更不可能把军队都派过江去,而放弃江北的营寨。特别是牛街的明军在江北立寨,显然有趁虚攻击之势的时候。
尽管有元江上的浮桥可以使南北两大营寨得以联通,但吴三桂依然不敢掉以轻心,在江北大营驻扎了将近一半的军队,以策万全。当然,吴三桂也曾有过先击牛街援军。再回头攻打元江的想法。但元江城义军的频繁出动,以及外围山林的扰袭,显然是颇有力量的表现。这让吴三桂担心兵力一旦分散,便围之不严,使元江城义军有突围而出的可能。
劳师远征,又损失了干将精兵。吴三桂自然不希望最后的结果只是占领一座空城。而之前元江义军做出坚守的姿态,在吴三桂看来是狂妄自大,是那氏土酋贪恋家园的表现。在看到清军兵多势大后,谁知道城内的敌人会不会改变想法,拼死突围呢?
滇西已经连败。而元江的征剿之战又打到了现在这种状况,吴三桂是万万不会放过元江城的敌人的。这是挽回影响。减免清廷降罪的唯一机会,他岂能半途而废。
××××××××××××××××××××××××××××××××××
土兵虽多,却与清军的装备和战力有较大差距。历史上元江那嵩的抗清起义,滇东、滇南各土司的联兵抗清,也曾聚兵数万或十数万,却难以抵挡吴三桂所率的四、五万军队的征剿。
朱永兴深知这一点,尽管不少在滇西作战缴获的武器都装备给了土兵,但依然对元江战役非常谨慎。他不惜命令马宝撤回已经攻占蒙自、临安的所有部队,并调动安南驻军顺江而上,再加上自己所率的兵马,齐聚于元江,与吴三桂大军进行决战。
尽管调动了几乎所有能调动的部队,朱永兴依然要采取计谋,以便取胜更有把握。而这计谋的成功,便取决于刚刚组建的这千把人的水师,以及轰天炮炮弹的改进。
十月三十,一切终于准备就绪。朱永兴率领着最后一批三千人的军队,与先前出发的部队一样,偃旗息鼓,离开景东,沿江而进,这已经比他预计出发的时间晚了五天。
十一月初二,行进于路上的朱永兴接到了马宝派来的信使,得到了最新的情况报告。元江虽然被阻隔,但走陆路绕过元江城的通讯还可畅通,只不过时间要花费得长一些而已。计算着时间,朱永兴又给马宝下达了更为明确的命令,合击元江清军的计划在八天后便要完全展开。
十一月初六,朱永兴所率大军进抵平掌、漠沙一线,距离元江城已不过百里之遥,并与在孟弄的那焘、李承爵所部取得了联系。
由元江城西撤至孟弄的这支义军不仅仅是接应朱永兴,还有屏蔽清军探子、斥候的作用。到目前为止,似乎吴三桂的大军还没有觉察到朱永兴所率大军的接近。
而剃发令在滇省边远地区遭到抵制,也使清军派出密探增添了很多困难。反正不管是真是假,那焘和李承爵在大小路口设卡留兵,将剃发者全部扣押。而且是许进不许出,从元江方向逃离的可酌情放过,向元江方向赶去的,则全部拦截。
有没有漏网之鱼已经不重要了,朱永兴的计划已经开始实施,各军相距甚远,再互通声息临时改变的话,时间上已经来不及了。
十一月初七,朱永兴拔出三千土兵前往孟弄,归属那焘、李承爵辖制。并命令他们率五千土兵以宽大正面分成十队向元江靠拢,将屏蔽线东移。大军则在其后四十里悄然推进。
十一月初九,屏蔽部队在东峨一线遭遇清军斥候探马。展开了小规模的零散战斗,此时大军距离元江已经不到四十里路程。
决战在即,心中忐忑紧张是难以避免的事情。尽管朱永兴能够猜测着历史的脉络前进,占了很多的便宜,但最后取决于胜败的还要归于敌我双方的实力。
给停留在江上的水师做了最后的布置后,朱永兴赶回陆上营地时,已经是繁星满空。小星斗在夜空中尽着自己的力量,把点点滴滴的光芒交织在一起。不象阳光那么刺眼,也不象月光那么清澈,温润而柔和。
见朱永兴回来,梦珠和龙儿赶忙上前伺候。营帐中,一灯如豆,朱永兴坐在椅子上,龙儿用热水给他洗脚。梦珠给他拿捏着肩膀。这种奢侈的享受朱永兴已经习以为常,而兵将们却并无怨言和意见。
什么样的身份,便要有什么样的待遇,这就是当时人们的普遍认知。象朱永兴这样尊贵的宗室子弟,能够亲临战阵,还经常以身作则。与士兵们吃一样的饭食,一样的徒步行军,就已经是万中无一,饱受赞誉了。带两个女官,再有些侍女。这又算得了什么呢!
朱永兴目光一扫,发现桌案上摆着几件兵器。有苗弩、钩钩刀和傣族刀,桌案下还有块磨刀石。
“明日我和龙儿随殿下上阵杀敌。”梦珠简直是朱永兴肚里的蛔虫,只看他目光所向,便能主动回答他的疑问。
要逼得你们两个都要挥刀作战,那仗得打成什么惨样儿啊?朱永兴心里这么想,却感念两个女孩的心意,笑着点头道:“好啊,明日就在我身边保护,莫让敌人近身。嗯,我的安危就全靠你俩了。”
龙儿给朱永兴擦干湿脚,笑道:“我的刀是户撒名匠打造,削铁如泥。殿下,待我给您耍上两招看看?”
“帐内狭小,还是不要舞刀弄枪了。”梦珠笑着说道:“明日远的我用弩,近了你用摆夷刀,我用果腾高,定要保护殿下安全。”
朱永兴笑得开心,这俩人,一说一和,还真把自己看成手无缚鸡之力的公子哥了。不过,这么一来倒是舒缓了自己战前的紧张。
“早些歇息,明日可要早起呢!”朱永兴站起身,摸了摸龙儿的头发,和声说道:“记得把盔甲穿戴好,虽不太合身,也不可不穿。”
龙儿用力点了点头,收拾了水盆和自己的宝刀,转身走出了营帐。
“这小丫头,越来越乖巧了。”梦珠笑着说了一句,见朱永兴并没有睡意,又坐在桌案前看着地图研究,便端来了茶水。
如果吴三桂知道元江的大股援军已至,会抽出多少兵力前来呢?只要马宝率军而动,为了北岸大营的安全,清军不可能倾巢而来。再加上还要围困元江城,朱永兴是按照清军五万战兵来计算的,估计最多会有两万战兵前来迎战。他的眉头皱了起来,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衡量双方的力量对比了。
关键还是要看江上的行动是否顺利啊!朱永兴的手指在地图上轻轻敲打,心情也变得起伏起来。
“殿下吉人天相,此战必胜。”梦珠见朱永兴神色忧郁,轻声在旁劝慰道:“最难的时候怕是刚刚出缅入滇吧,立足未稳,残军疲弊,不是都挺过来了。如今滇西已定,清军在元江城下又已疲惫,咱们大军齐集,殿下连风向都算在内了,焉有不胜之理?”
朱永兴苦笑了一下,握住梦珠的柔荑,心中似乎得到了些安慰。是啊,最艰难的时候自己有豁出去的勇气,现在却患得患失,在必胜的信心上却是弱了一筹。有自信,未必会赢;没有自信,那就肯定要输。
静下心来,朱永兴开始重新计算、衡量,并且努力回忆着收到的各种情报,并把自己当成吴三桂,尽量用吴三桂的心态来推演征剿元江的军事部署。
石屏要留兵驻守;由石屏到元江的路上也要立寨派兵,以保证粮道的通畅;攻打元江城已经过去了十余天,伤亡也会不少;防备马宝之军攻击江北大营。亦要留兵防守,或是出兵迎击;围困元江城至少需要一万人马……
朱永兴轻轻吐出一口长气。不全是因为自己得出了相对乐观的判断,而是信心在增强,心态在变化。既然要战斗,就要全力以赴,就要有绝决的意志。想着失败,想着失败的后果,便弱了气势,丧了斗志。
“睡吧!”朱永兴把梦珠的手放在唇边吻了一下。笑道:“早睡早起早胜利,明日一战定胜无疑。然后——我便要大家改称你为世子妃。”
××××××××××××××××××××××××××××××××××
云南的纬度偏低,南部紧靠中南半岛,处于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过渡区。所以,大部分地区冬半年和夏半年盛行的风向没有明显变化,多吹西南风和偏西风,偶尔受到北方强冷空气和寒潮侵袭时才吹偏北风。
当初升的太阳在东面的山顶露出额头和一只眼睛时。朱永兴已经率领着大军行进了一个多时辰。感觉到西风吹在后背,朱永兴的脸上浮起笑容,畅快地任由金黄色的光芒洒在脸上、身上,而滚滚向东的军队则在他的身前、身后、身旁迎着光芒前进,前进。
前进,前进!叙国公马惟兴骑在马上。脸色冷峻,率领着五千明军沿着元江南岸向西急进。在他身后,江上近百条大小船只划动木桨,跟随着陆上的军队,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闪亮。
为了打赢元江战役。朱永兴不惜调光了安南的驻军。两千明军顺流而上,十月初七便与马宝所部在牛街会合。得到了三千兵力的加强后。组成了江南兵团,落后于马宝所部一日路程,向元江城慢慢靠拢。到了十月初九半夜,江南兵团才突然加速,连夜急行。
这将是一场激烈的大战啊!马惟兴既感到兴奋,又感到紧张。从安南被调出,意味着他很可能会在元江大战中立功受赏,也意味着将身陷于胜败未定的战阵厮杀之中,还意味着安南基地空虚,若此战失败,难免会有异动。
岷殿下呀,你这是孤注一掷,必求战胜了。叙国公马惟兴扶了扶头盔,突然释然一笑。想想清军大举进攻西南以来,皇帝和朝廷的表现,风声一至,便流离迁移,何曾有过决死一战的勇气?
现在终于是有了一个英武之主,给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机会。这难道不是自己所期待的吗?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马惟兴觉得现在正值其时,击败清军,击败吴三桂,立马横刀,勇猛冲杀,何其快哉!
江对岸,马宝所率的部队也正向西进发。上万的人马旌旗招展,浩浩荡荡,虽然只是暂时的牵制和诱敌,声势却浩大,假象十分逼真。
对于此次决战,汝阳王马宝要比马惟兴有信心。尽管他不知道朱永兴具体会采取何种手段以最快的速度分隔清军,但从清军的角度出发,江北大营是万不可有失的。所以,不管他的虚张声势到底能有怎样的效果,清军也必然会在江北大营留驻相当数量的兵马。
甚至在马宝看来,朱永兴合击清军的战略还是谨慎,并有所保留的。如果胃口再大一些,战略再激进一些,便应该再晚点动手,使清军在元江城下消耗得更多。然后在南岸虚张声势,吸引更多的清军过江,再隔绝两岸清军,趁势攻取清军的江北大营,彻底切断清军的退路。
如果朱永兴很有把握摧毁元江的浮桥,隔绝两岸的清军,那采取激进一些的战略,也是很有可能成功的。但显然,朱永兴没有全歼清军于元江的打算,也不想把战事拖得太久。
这或许是岷殿下综观全局的考虑吧?在战略眼光上,马宝已经甘拜下风,尽管不能尽歼清军,但击败吴三桂也是绝大的功劳,他也没什么不满意的地方。何况,对于朱永兴这次的谋划,马宝也感到钦佩。以虚掩实,以实敌虚,虚实相济,更能化元江为我用,不亚于多了数万大军,确实很是巧妙。
史书上对马宝的评价是为人反复无常,号“两张皮”,狡黠善战,以勇著称。但在朱永兴看来,马宝的污点只在于降清,或为形势所迫,或对前途悲观失望,还是有情可原的。而他在投效吴三桂后,却是忠心不二,跟随吴三桂反清,直至最后失败被杀。在那个时候,不管是战事顺利,还是大势已去,清廷屡次劝降,他都能不为所动,怎么能算得上是反复无常呢?
其实,马宝与同时代的很多人都有相同的原则,那就是找到一个值得效忠的英主,便多会忠心到底。吴三桂的赏识和重用,以及吴三桂的声望和地位,使马宝效忠竭诚,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所以说,不怪别人反叛,只怪自己没能力,没魅力,不能令人忠心拥戴。

第四十七章 齐集元江
朝阳的光芒同样照在元江城,城的周围是损坏的盾车、云梯,土地上染的是暗黑色的血迹,破碎的布片,残缺的兵器,厮杀的战场沐浴在变化的阳光下,显得凄艳而悲凉。
陈国公吴子圣带着几名将领立在元江城的东北城墙上,不断指点着,商议着,对目前的防御作出调整和改进。
城墙上已经有了破损,那是清军的红夷大炮轰击的结果。虽然用草席覆盖减弱了炮弹的威力,但却不可能完全抵消。
攻防战已经进行了十天,清军由四面围攻转成了重点进攻,东北便是清军选择的突破点,这从昨天的激烈战斗,以及清军火炮集中的位置便能判断出来。
“昨日清军攻势极猛,死伤也重,夜里又被咱们反击得手,今天怕是没那么大劲头了。”许名臣把着城墙,探头望着城下的战壕,神色比较轻松。
连日来的攻防,清军确实损耗很大。面对一道一道相距不过二十多米的战壕工事,清军想要攻城,就要扫清城外的这些障碍,却没有取巧的办法,只能是硬啃。但义军的装备,手榴弹、土炸弹、地雷,以及曲射的轰天炮,显然更有利于进行堑壕战。
利用盾车作掩护,清军好不容易夺下一道战壕,转眼就会从另一道战壕里扔过无数的手榴弹、土炸弹,或者遭到预伏地雷的爆炸杀伤,然后守军又顺着交通壕反攻过来。
用盾车填壕吧,火箭、火瓶又飞过来。在壕沟内把盾车引燃,火势倒阻止了清军的继续进攻。
白天费力攻下来几道战壕。晚上义军又在城头火炮的支援下不断发起反攻,用手榴弹、土炸弹把清兵炸得晕头转向。
就在这残酷而激烈的堑壕战中,敌我双方你来我往,反复争夺。战壕虽然一道一道被土木填实,清军的攻势也越来越接近城墙,但却代出了惨重的伤亡。
城内义军的伤亡已经超过了五千,而清军的伤亡数字只多不少。在元江城下与清军打一场消耗战,这个目的显然已经达到了。
“敌人未必再会攻城。”陈国公吴子圣放下望远镜。指着城外清军的阵地,面色严肃地说道:“敌军正把火炮集中,定是要用火炮不断轰城,毁我城墙,伤我守兵。”
“敌军的红夷大炮只有十余门能够打到城墙,我军还可进行修补,要想破城。十天半月亦难成功。”赵得胜沉吟了一下,说道:“那时援军必至,我军可胜矣。”
“恐怕不用等那么长时间。”吴子圣淡淡一笑,伸手叫过一个军官,开口问道:“天威炮能否轰击敌军火炮?”
军官虽然职别不高,但却是跟随天威炮一齐来的炮兵教官。对于清军火炮的距离。他早已测量清楚,心中有数,敬个军礼,很爽利地回答道:“在城上居高临下,可以摧毁敌军火炮。但卑职觉得应该待敌人火炮全部集中完毕。再趁其休息冷却的时候,予以重创。”
一个小军官不仅回答清楚。而且还敢说出自己的看法,许名臣和高应凤都有些惊讶。
但陈国公吴子圣却没有不悦的样子,点了点头,和颜说道:“就依你的建议,先做好准备吧!”
待这个军官走后,赵得胜嘿然一笑,说道:“我记得他是在腾冲入伍的,因为识文断字,还会算账,被调到炮兵队,这不到一年,倒是没了木讷的样子,出息了。”
“长江后浪推前浪,我是老喽!”陈国公吴子圣半是玩笑,半是自嘲地说道:“等岷殿下筹备的讲武堂成立,你们呢,是一定要想办法去学学的。将来呀,才能前途无量。”
“可惜我等识字不多,怕是——”许名臣赧然地摇了摇头。
“那就学呀!”赵得胜热心地说道:“殿下不喜欢咬文嚼字的酸儒,可粗鲁不名,也不行啊!”
吴子圣含笑点头,目光投向西方,因为消息已经断绝,他只知道朱永兴要在元江合击清军,却不知道具体的时间。不过,他猜测着,已经离之不远了。
……………
江南的元江城从迅速散去的晨雾中显现出来,沐浴在朝阳变幻的光芒之中,刺痛了吴三桂的眼睛,他情不自禁地咬了咬牙。
在围绕浮桥的试探性战斗中,吴三桂以为摸着了门道,尽管不好对付,但也能够攻取元江。可在随后的厮杀争夺中,他才意识到不好对付显然是自己的低估,元江的城防又硬又韧,硬得足以崩掉他的门牙,韧得让攻城部队苦不堪言。
盾车还是有效果的,但陷入堑壕争夺战后,敌人各种各样的武器,以及多变的战术便层出不穷。劈头盖脸扔过来的炸弹,防不胜防的钢轮火,大角度曲射而来的炮弹,再加上持续密集的火枪攒击,以及不屈不挠的纠缠反攻,使根本不适应这些战法的清军伤亡惨重,却进展极慢。
四面围攻失败了,城内的守军数量不少,尚有很大的余力;红夷大炮的轰击对战壕内的敌军杀伤不大,在壕沟内拼杀的清军在敌人诡异、多变、毒辣的打击下,也无法发挥所长。
昨天的重点进攻算是进展最大的一次,红夷大炮推到了有效射程以内,对城墙造成了一定的损毁;士兵也不顾伤亡地分批攻击不断,从早晨一直打到日近黄昏,终于突破了城外的壕沟,进抵城墙之下。
但以惨重伤亡取得的战果,却在怪模怪样的城墙下化为乌有。吴三桂等清军将领终于知道了这种城墙的厉害之处,那密集的交叉火力,使冲击城墙的清军遭到了多面的杀伤。尽管红夷大炮也造成了城上敌人的伤亡,但更多的清军倒在了冲击城墙的路上。
终于有云梯搭上了城墙。但炸弹却劈头盖脸地扔了下来,侥幸没有死在火枪、弓箭之下的清军。在城墙下还是难逃噩运。
吴三桂当时就在前线亲自指挥,尽管恨得咬碎牙齿,却还能保持冷静,鸣金收兵。在面对全新的城防设施和战术时,吴三桂知道继续用人命填补是无济于事的,必须找到破解之道。
在几天的攻城战中,战兵已经伤亡了六千,辅兵也损失了三千多。在城池未被攻破前。攻方的伤亡大于守方,这是正常的事情。而城破之后,通过杀伤无城可恃、战意崩溃的守军,才能够拉平伤亡数字,或者反超。
但目前的这种消耗战却令吴三桂感到得不偿失,而且晚上的猛烈反攻更令他意识到守军的力量尚存,不是急切间可以攻取的。
既然不可急取。又没有其他的办法,就只能采取围困轰城的战术。十门重型红夷大炮,每门的重量两千斤,发射十斤炮子,有效射程一里半,集中使用。可为攻城之法。
按照清军用炮轰城的战术,炮弹是要打击城墙的中下部,也就是“举炮时,不可击城上女墙,当击城之中间。待十分颓坏,方令我兵登进”。现在清军已经可以把红夷大炮推近到距离城池六七百米的距离。猛轰城墙,形成崩塌的成功率非常大。虽然这可能需要两三天,或者更多的时间,但却不失为一个减少伤亡的稳妥之法。
吴三桂收回了投向元江城的目光,微微转身,对身旁的刘玄初说道:“敌军援兵将至,东面是伪郡王马宝和一支偃旗偷袭之军,西面是各土酋之联兵,元江战事越来越大啊!”
马宝所率军队的行动当然避不开清军的探马、斥候,叙国公马惟兴的人马也被探知,但西面充当先锋的五千土兵则被吴三桂当成元江外围各家土司的联兵,他并不知道朱永兴率领的大军正在这些土兵之后。
刘玄初微微一笑,说道:“王爷已有周全安排,敌军的援兵又奈我何?况且,击退敌之援兵,元江城中守敌必胆寒绝望,反倒更有助于我军破城。”
吴三桂抿了抿嘴角,笑意一闪即逝,沉声说道:“马宝素有骁勇之名,不可轻敌;马惟兴又走南岸,两军虚实难辨;土酋联兵嘛,倒是无虑。”
“马宝骁勇,王爷手下之猛将马鹞子又岂弱于他?”刘玄初笑道:“马惟兴无名之辈,王爷派勇略双全的夏都统迎战;土酋联兵,亦有忠勇营抵挡。此上驷对下驷,焉有不理之理?”
王辅臣,山西人,先参加明末农民起义军,后流入明将姜瓖营,以骁勇善战、勇冠三军而闻名,且有大将之风。因其善骑射,马上如飞,所以得了个诨号,称“马鹞子”。降清后得顺治赏识,授御前一等侍卫,又随洪承畴下西南征战。洪承畴回京后,他便隶属于吴三桂。
吴三桂久闻辅臣之名,很喜爱他的为人和才干,对他有如自己的子侄,凡有美食美衣、最好的器用之物,别人得不到,亦必先赐给辅臣。王辅臣深受感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