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第2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非也!齐国都城临淄就在齐郡,若亡其都,几灭其国。齐国绝对会拼死抗争,即使拿下齐郡,我们燕国也会伤亡惨重!韩国到时只需以一旅之师,就能抢走齐郡,不可!不可!”丞相将渠还5∧,w∷ww。是坚持自己的意见。
    “亚卿以为如何?”燕王满怀期待地望向将军荣蚠。
    荣蚠不卑不亢地回道:“启禀王上,臣以为,如果没有韩、赵两国插手,我们燕国可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到济水。想要更进一步,攻占临淄,就必须举全国之兵。现在的问题是。韩、赵两国是不会坐任我们燕国壮大的!一着不慎,反而为他人做嫁衣。”
    燕王眉头皱了起来,如果韩、赵两国插手,还真的对燕国不利。如果可以让韩、赵两国相争,那燕国才有希望独吞齐国,否则。燕国只能如履薄冰,不敢全力对付齐国。
    “引韩、赵相争,如何?”燕王问道。
    换来的是荣蚠的摇头,荣蚠回道:“今韩强而赵弱,赵国绝对不会招惹韩国,韩国忙于修建郑国渠,也不愿意多生是非!想要引两国相争难啊!”
    “引赵国伐秦,如何?”一直没有出声的中大夫栗腹突然说道。
    “赵国伐秦?”燕王喃喃说道。秦国在占据太原郡后,已经严重影响到赵国北疆的安全。尤其是秦国拒绝了赵国的联姻,赵国必定更加提防,但想要将提防升级到不可调和的矛盾,还需要些什么。
    “臣听闻,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韩、秦如今交好,赵国必然心中惴惴。王上何不派人亲近赵国,以利诱之。促成燕、赵结盟。我们燕国伐齐,赵国伐秦。相互呼应,令韩国东西不能兼顾,加上楚国伐越之事,韩国怕是难以周旋!”郎中将王方说道。
    “此计虽然行险,但也未尝不可。依臣之见,出兵不宜过多。十万即可。韩国若是大动干戈,我们就可以疲惫韩国。韩国若是作壁上观,无动于衷,我们则追加兵力,一举攻入临淄!”荣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丞相以为如何?”燕王望向将渠。
    将渠心中长叹一声。知道燕王不尝试一下是不会死心的,好在这个计划失败了不过是消耗些粮草,成功了却能谋取大利,因此只能附议道:“赵国若肯出兵伐秦,可堪一试!”
    燕王大喜,点将长大夫剧辛,令其持节,代表自己出使赵国。
    就在剧辛离开蓟城的同一天,楚国江北的蕲县也迎来了不速之客,一万五千名韩军将蕲县围堵了一个水泄不通。
    蕲县以水隈多蕲菜(水芹菜)而得名,隶属九江郡,其地北靠大别山,南临江水,东近彭蠡泽(鄱阳湖古称),有民五千户,是九江郡有数的大县。
    夏县失守的消息传递地不可谓不迅速,但蕲县守军也只来得及向郡治南昌派出求援的使者,收拢百姓入城,然后就被韩军围困。
    整个蕲县不过两千守军,算上未经训练的青壮也不过三千人,面对五倍于己的韩军的搦战,高挂免战牌。面对韩军的劝降,楚军也抵死不从。面对异常坚固的蕲县城,韩军一时之间犯了难!
    这一路上,韩军连下五座城邑,称得上兵不血刃。面对坚固的蕲县,韩军不是毫无办法,而是主将王翦想要尽可能地保全实力。毕竟,蕲县已经是九江郡江北的最后一座城邑,如果不是担心这两千多楚军可能在自己渡江后兴风作浪,危急后方,王翦早就率兵直捣南昌。
    既然一时之间拿不下蕲县,王翦索性改攻为围,行围点打援之计!如果九江郡无论如何也不肯派兵渡江赶来增援,再作计较,反正,离韩王规定的时间还早。
    王翦可以坐下来,悠然自得地消磨着蕲县守军的耐心,九江郡郡守芈宣、郡尉项奉急的却如热锅上的蚂蚁。救不救援蕲县,成了一个艰难的选择。
    整个九江郡,有民五万户,蕲县就占据了其中的五分之一。如果放任蕲县失守,楚王可是会怪罪的。更重要的是,楚国芈、项两族的不少封邑就是在蕲县。在楚国,贵族在封邑拥有生杀予夺的大权,封邑更是贵族财富的主要来源。虽然封地只是蕲县下辖的几个乡镇而不是整个蕲县,但这几个乡镇的人口却占据蕲县人口的二分之一。如果让江东的家族知道自己没有前去救援,即使楚王放过自己,族里的长老也不会放过自己!毕竟,情报里声称,韩军人数最多不过两万,而整个九江郡却有五万大军!抛开蕲县不算,郡守芈宣、郡尉项奉也能召集一支超过四万人的兵马渡江北上。
    “项郡尉,这蕲县救还是不救,还是需要快点拿出一个章程啊!”郡守芈宣明显想利用自己身为文官,不掌兵权来为自己推卸责任。以后,哪怕家族怪罪下来,自己也可以声称已经尽力周旋,奈何兵权掌握在郡尉项奉手中,项奉死活不肯出兵,自己无能为力。如果可以击败韩军,那自己也不介意分一杯功劳!
    项奉自然清楚郡守芈宣的打算,耍起了太极,推诿道:“我毕竟来九江郡未久,一切情况不太熟悉,芈郡守在九江为官已经超过五年,对九江郡的情况了如指掌,以芈郡守之见,当如何计较?”
    项奉是半年前被家族争取到了九江郡郡尉一职,任职称得上未久。但一上任,就大肆揽权,安插亲信。要说不熟悉情况,是绝计不可能的,说出这么一番言论,也是因为不愿意担责任。
    芈宣尴尬一笑,道出了实话:“项郡尉,你我皆是明白人。这蕲县救不救,王上那里都说不出什么来,问题的关键在于家族的意见!若是家族觉得我们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想要更进一步,怕是不易啊!”
    项奉点头承认了芈宣的说法,说到底,这蕲县有一半的土地、人口属于楚王,有一半的土地、人口属于项、芈两族。即使丢了蕲县,两人也可以推诿韩军来势汹汹,势不可挡,或者将其归咎于蕲县县令守城不利,至于自己的责任,完全可以谎称根本没有收到蕲县求援的讯息,也就与自己无关了!楚王那里好骗,家族的长老可不好糊弄。自己借着家族的影响力登上郡守、郡尉这样的高位,就需要为家族谋利,若是让家族知道自己因为害怕,任由蕲县陷落,罪过可就大了!
    “这蕲县可救,但却有风险啊!”项奉叹气道。
    “韩军数量不过一万初头,最多两万,我们集齐四万大军,以两倍甚至三倍之众,难道还没有胜算?”芈宣表示不理解。
    “郡守以为,韩军从哪里出兵?又岂会只有两万之众?”项奉反问道。
    芈宣一点就通,当即恍然大悟。蕲县传来的消息是称韩军自夏县(武汉)而来,那韩军要么从北方(南阳或者汝南)过来,要么从西方(巴郡)而来,如果是前者,还可以接受。如果是后者,则意味着郢都已经失守,九江郡面临的将会是铺天盖地的韩军,而这不到两万名韩军可能只是先锋而已!
    “沙羡尚未传来告急的消息,想来郢都应该无恙,江水南岸应该是安全的。无论韩军是从南阳沿汉水顺流而下,还是从汝南渡过桐柏山而来,我们和郢都的联系都被切断了。如果我预料没有错的话,也许现在或者用不了多久,韩国就会出兵攻打郢都。江水何其浩瀚,如果我们集结举郡的兵马,援救蕲县,一旦被韩军半渡而击,伤亡必然惨重,到时候,如何应付顺流而下的韩军?”项奉道出了自己真正的担心。
    “何况,我是真的担心韩军想用欲擒故纵之计,引诱我们前去增援!”项奉补充了一句。
    “说得也是!不过,无论救不救援蕲县,我们都该召集全郡的士卒,早做筹划。以我之见,还是派遣斥候渡江侦查!也许,韩军也有骄傲自大、孤军深入的时候呢!”芈宣建议道。
    “也只能如此了!”项奉下了决心。
    。。。
 。。。  

第二十四章 九江之战(中)
    夜色已深,一轮弯月悬挂在半空之上。远处隐隐传来江水的浩瀚流转声,又有晚风袭来,树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可惜,如此良辰美景却无人欣赏。韩军在江北肆虐的消息传到江南,临江的渔家、农夫都已经逃亡更南方,以求一夕之安。没有灯火,除了草丛里的虫鸣,这方天地也再无一丝声响,辽阔的天地反而显得倍加清冷。越是靠近江水,空气越是潮湿,尤其是到了下半夜,温度低到了极限,江上就泛起了一层薄薄的雾气!
    楚军的斥候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悄悄出发的,除了船入水溅起的一丝水花,再无发出任何的声响。
    虽然江北岸静悄悄的,也无一丝灯火,但楚军却不敢有丝毫大意,操舟的楚军在斥候们上岸后,就以最快的速度退走,斥候们则是三步一停,五步一顿地向前摸索着前进。
    “什长,这附近应该没有韩军!”一名斥候用极其细小的声音说道。
    虽然天上挂着一弯明月,但在这毫无人烟没有一丝灯火的江北,也称得上伸手不见五指。在这样的深夜,想要大规模发动夜袭完全不可能。如果非要夜袭的话,也许尚未见到敌军,自身先折损了一半士卒。在荒山野岭夜行过的人最有体会!除非是能见度极好,否则,夜路难行。
    4,ww≧w。
    “没有韩军也不能大意,这蕲县说不定已经被韩军攻占了!小心一点总没有坏处!”什长不满地说道。
    什长自己倒是希望蕲县已经失守,这样,自己就可以在约定的时间赶回江南,然后跟着大部队守卫江水防线就好了!如果蕲县没有失守,还不知道会有多少次侦查任务要落在斥候身上呢!
    哪一次立功,大功不是被顶头的上司瓜分掉了?以至于自己只是一名小小的什长!如果楚军真的可以做到赏罚分明。自己最起码也是一名百人将了,甚至千人将。对于立功,什长早就绝了心思,只想着保命,可以熬到五十岁,不用再服役。
    半个时辰后。楚军这一支斥候终于可以确定,方圆三里之内并无一丝一毫韩军的踪影。这是一个好消息,也是一个坏消息。说是好消息是因为至少目前,自己一行十一人还是安全的。说是坏消息是因为这意味着自己想要获取足以应付上司的情报,要赶不少路了。
    稍微辨别了一下方向,楚军斥候们便向东北方向前进。为了最大程度地遮住韩军的耳目,楚军是从上游渡河的。蕲县正好位于东北方向,他们相信,在东北方向。他们或许可以俘虏一名大意的韩军,又或者远远观察韩军军营,得到想要的情报。
    接下来的两个时辰称得上是有惊无险,除了一名楚军斥候被一条无毒的蛇咬到腿和另一名斥候不小心崴到了脚,楚军无一人伤亡,这也意味着,楚军斥候们没有遇到一名韩军。
    天色已经微亮,楚军斥候们行事愈发小心翼翼。虽然天亮后可以看清四周的形势。看清脚下的地形,但也加大了自己一行人暴露的风险。这一路上越是平静,楚军什长的心里越是不安。
    “什长,前面有韩军出没!”一名前出探路的楚军斥候回禀道。
    什长听到这个消息后,不忧反喜,沉声问道:“数量有多少?可曾看到旗帜?”
    如今自己一行人所处的位置距离蕲县大概还有三十多里,身后不到二十里就是辽阔的江水(长江)。如果再不发现韩军,楚军什长都要怀疑韩军是不是早就退走了。
    “有四五十人,皆是骑兵,应该是负责巡视的!”
    楚军什长立即打消了伏击对方,获取情报的念头。没有两百人以上。步卒是不可能在这支骑兵身上讨到便宜的。真冒冒失失冲上去,也只能是沦为韩军骑兵的猎物。
    “什长!有重大发现!”负责侧翼侦查的楚军跑到楚军什长面前,激动不已地说道。
    “左前方十里发现韩军营寨,看营寨的规模,当在五千人以上,应该是韩军的主力!”
    楚军什长大喜,只要探寻到韩军营寨的所在,那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营寨的存在也几乎可以应证蕲县尚在楚军手中,否则,韩军是不可能在城外受苦的。
    “可曾看清中军悬挂的旗号?”斥候为了探明情报,譬如敌军主将的姓氏,还是要求掌握一些文字的,否则,对方明明是赵军,却以为是魏军,就是犯了杀头的罪过。
    “看清了,是一个‘王’字!”
    “王?韩国也没有什么姓(氏)王的将领啊?”楚军什长喃喃说道。
    “什长,韩国有百万大军,这里面姓(氏)王的校尉没有十几个也有三五个吧!说不定是军中的后起之秀呢!”有人猜测道。
    毕竟,蕲县方面声称,这一次进犯的韩军不超过两万,甚至可能只是一万初头,一名韩军校尉足以担任主将。
    “能够悄无声息连下江北五座重镇的人又岂是好相与的?”楚军什长虽然好奇这姓(氏)王的将领是谁,但也清楚,知道对方是谁也无关紧要。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搞清楚蕲县的战况如何,以及韩军的数量
    五日后,楚军什长带领麾下的十名斥候有惊无险地返回了江南,在敷浅原(今德安)见到了九江郡郡尉项奉,也是这次救援蕲县的楚军主将。
    无论救不救援蕲县,楚军都需要沿着江水布防,如此也能以不变应万变。项奉率领三万五千名楚军主力在敷浅原待命,剩下的一万大军分别驻守各个城邑,防止韩军声东击西,从长沙绕道。
    “你是说韩军攻城受挫,后方戒备空虚?”听完斥候的回禀,项奉略显惊讶地问道。
    “是的,将军!卑职从城南绕城一圈,发现韩军营寨是外紧内松,韩军的主力都用来轮番攻城了!”
    “韩军人数有多少?”
    “最多不过两万,甚至不超过一万五千人。”斥候什长毫不犹豫地说道。
    “你确定?”
    “卑职小心查看了韩军营寨附近,却无有伏兵的可能!何况,就算韩军有埋伏的兵力,也要生火造饭,卑职在韩军营寨潜伏了两天,除了城南、城西、城北的韩军营寨有炊烟,二十里内,绝无烟火。”
    “既然你说韩军营寨是外紧内松,这些消息你是如何得知的?”项奉装作随口一说的模样。
    “这是卑职冒死潜入韩军营寨,从韩军游哨口中得知的!”
    “好了!本将军知道了!下去休息吧!”项奉摆了摆手。
    斥候一走,项奉的心思就活泛开了。自己派出十队斥候,分别前往邾县、夏县、蕲县打探消息,也确定了韩军的人马绝不超过一万五千人。韩军如今在蕲县进退不得,攻城受挫,多半是因为韩军长途跋涉而来战力疲惫,加上连番的大胜让韩军志得意满,以为楚国不过如此,一时轻敌。此时只要自己提一旅之师,悄悄渡河北上,切断韩军退路,形势就会逆转!
    根据眼下的情况来看,韩军此次绝对称得上是孤军深入,如果能够将这支韩军主力全歼于蕲县城下,那自己必然名声大噪!甚至可能成为继景阳、项承之后的楚国第三名将,项家的第二名将!至于可能的陷阱,在项奉看来,韩军如今都自顾不暇了,哪里还有布置陷阱的兵力。何况,自己麾下有三万五千大军,三倍于韩军,即使不敌,也能全身而退!
    想通了这一点,项奉决定抓住这次千载难逢的时机,驰援蕲县!当然,项奉并没有傻到一下子将主力全都渡河,而是派出了亲信副将项毅率领五千精锐先行渡河,如此一来,韩军即使有埋伏,也不过是损失五千人马而已!
    江水北岸,韩军斥候早已发现了江水对岸正在集结的楚军,虽然楚军已经足够小心,集结舟船的动静也已经尽可能的小,但却瞒不了一直从未放松警惕的韩军。楚军不知道,项奉不知道,韩军斥候们为了等这一刻,可是苦等了十多天了。
    “快去把楚军集结的消息告诉将军!”一名韩军司马对一旁的亲卫说道。
    “算了,还是我去吧!”韩军司马又改了主意。
    一个时辰后,身在中军帐的王翦接到了楚军集结的消息,王翦望着韩军司马笑了,问道:“对岸楚军大约有多少?”
    “卑职不敢妄言!天色太黑,距离太远,只能隐隐约约看到,具体的数量,卑职实在不知!不过,以卑职的经验来看,至少也有七八十艘战船,以每艘船载百人来算,也有七八千人!”
    “七八千人啊!项奉还真是小气!”王翦笑着摇了摇头。
    一旁的副将屏退了韩军司马后,才向王翦说道:“将军!项奉也是知兵之人,防着我们的半渡而击!接下来,我们该如何行事?”
    “渡,让他的先锋渡过来就是!放长线才能钓大鱼嘛!”王翦笑着下了决定。
    。。。
 。。。  

第二十五章 九江之战(下)
    五千楚军有惊无险地踏上了江水北岸,渡河的过程中,没有遇到一丝抵抗,容易得如同平日里的操练。江北岸没有一个火把,也没有一丝动静,这种平静让领军的项毅很是不安。整个江北,似乎一个张开了血盆大嘴的猛兽,在静静地等着楚军的自投罗网。
    虽然项毅一直安慰自己,韩军是绝对不会想到楚军发动夜袭,所以才如此不设防,江北岸才会如此寂静。但多年的军旅生活,无数次生死厮杀锻炼出来的直觉告诉项毅,看不见的敌人最可怕,空气中有危险的气息传来,韩军绝不会像主将项奉所想的那样目空一切。
    “全军戒备!”项毅下令,同时,将斥候营两百人全部撒了出去。
    一旁的副将抬头望了眼天上的圆月,又仔细看了看项毅凝重的神色,有些不知所以然。有月光照路,免去了楚军点燃火把提前暴露的风险,韩军眼下毫无防备,只要楚军一行可以潜行到二十几里外的韩…♂军营寨附近,发动突袭,怎么看,一场大捷唾手可得!真不知道,项毅在紧张什么。
    虽然心中不解,副将还是仔仔细细地跑遍了五个千人队,交代千人将们,人衔草、马衔梅,万不可发出一丝声响,惊动了韩军。
    “将军,方圆十里内。并无发现有任何韩军!”半个时辰后,斥候营的百人将回来复命。
    “再探!给本将军摸清韩军营寨的状况!”项毅神色不动,嘱咐道。
    斥候营百人将应声而去,一旁的副将忍不住开口道:“将军,出了这片山林,只需前进十里就是韩军营寨。没有山林的掩护。斥候营暴露了岂不前功尽弃?”
    项毅点了点头,回道:“山林方圆十几里,如果换做你是韩军主将,你会在这么重要的地方不设一兵一卒?”
    副将摇了摇头,道:“这正是末将奇怪的地方,不过,真要给出一个解释的话,或许是韩军攻城不利,战事吃紧。所以将兵力都调去攻城了?毕竟,我们是从上游强行渡河的,下游的渡口才是韩军的防御重点吧?将军怀疑这是韩军故意设下的圈套?”
    项毅不置可否,只是继续说道:“命令全军放慢速度,等斥候营将情报探明再做计较也不迟!”
    “郡尉那里?”副将面露迟疑,毕竟,临行前,项奉可是要求以快打慢。杀韩军一个措手不及。时间拖得越久,楚军被发现的危险就越大!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本将军宁愿速度慢一些。也不愿意上韩军的当!”项毅说得不容置疑。在项毅看来,自己的荣辱不足为惜,若是折了五千兵马,才是最大的损失!既然项奉信任自己,任命自己为先锋,自己就要为这五千人马负责。
    一个时辰后。斥候营将韩军营寨戒备森严、蕲县杀喊声不断的消息送了回来,副将闻此不禁忧虑,以为夜袭难以尽全功,项毅反而大喜,不复方才忧虑的神情。
    副将奇怪。问道:“韩军戒备森严,将军不以为忧,反以为喜,何也?”
    项毅笑着解释道:“蕲县灯火通明,杀喊声不断,正是说明韩军主力正在攻城,营寨兵力必然空虚,否则,断不会虚张声势!只要我们大军一到,当轻易破寨,然后与蕲县守军,合围韩军主力于城下!”
    “传令下去,全军加快速度!务必在天亮前赶到韩军营寨!另外,将本将军的推断告诉郡尉大人处。”项毅吩咐道。
    “喏!”副将连忙下去吩咐。
    九江郡尉项奉在得知自己心腹爱将项毅的汇报后,再无顾虑,亲自率领一万楚军先行渡河,剩下的两万大军,则由两名校尉分批指挥。
    另一方面,五千楚军先锋一路急行军,终于在黎明前半个时辰赶到了韩军营寨五里之外。不过,和得知的情况不同,这时的韩军戒备已经没有那么森严。楚军的视野中,偌大的韩军营寨只有十几人守在寨门口。想来,守夜的韩军士卒太过困乏,以至于没有一名士卒愿意走动。
    项毅一声令下,五千楚军如同下山的猛虎,直接杀向韩军营寨。每个楚军都使出了吃奶的劲,拼了命地往前冲。因为在来时的路上,每名楚军都得到了确切的消息,每杀死一名韩军,可以得到半石粟米,如果可以取得韩军校尉以上的首级,就可以得到百金。这可是难得一遇的重赏!
    己方既然发动了袭击,速度就一定要快,一定要狠,要把韩军打蒙,打得溃不成军。否则,一旦韩军反应过来,就会变成鏖战。伤亡已经不是需要考虑的事情了,因为在身后,还有三万大军可以支援自己!楚军的底气、士气很足,所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