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兵临天下-第2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程昱和荀攸施一礼退下,曹操却叫住了长,“丕儿留下,为父有话要和你谈一谈。”

第612章 曹氏父子

    “坐吧!”曹操指了指坐席,示意长坐下,虽然他每次出征都是由长代理国事,但象今天这样父二人坐下来细谈,却是很多年都没有过了。
    曹丕心中又是惊喜,又是忐忑,更多是一种感动。他小心翼翼坐下,正襟危坐,不敢和父亲目光对视,他不知道今天父亲为什么会找自己来,原以为是和荀攸、程昱一起商议汉军之事,但现在看起来似乎并不是。
    曹操看了一眼这个已经渐渐成熟且**的长,虽然曹丕并不是长,但自从曹昂死于宛城后,曹丕就成了事实上的长。
    在前几年,曹操对曹丕着实有些不满,一是曹丕纳甄氏之事;二则是张锈之死,虽然曹操对长逼死张锈并不反对,但他却不满长擅自所为,没有事先请求自己,而且直接导致了贾羽投降了刘璟的恶果。
    而无论是私纳甄氏还是逼死张锈,这些其实问题都不大,不至于让曹操对长一直耿耿于怀,真正影响曹操对长不满却是袁氏余孽再次兴起,长没有事先发现,更没有及时阻止,以至于袁氏余孽在河北闹大,从而成为赤壁之战惨败的诱因。
    赤壁之战已经快年了,但这次惨败所造成了严重的军事及政治后果,军事上,曹军的实力至今没有能够恢复,兵力,储粮、军资等等都只还只是赤壁大战前的一半。
    而政治上,荆州势力的崛起成为了北方最大的威胁,刘璟已成为曹操的心腹大患。
    曹操虽然也承认是北方军不习惯水战导致赤壁之战惨败,但在他心中,长对赤壁之败也负有成的责任,所以他这几年一直在考虑由曹植来继承自己的事业。
    不过这段时间的表现也着实让曹操失望,曹植在第一次出使便隐瞒了重大事项,在第二次出使成都又表现得碌碌无为,使曹操意识到,虽然在上才华横溢,但在政治上却是一个平庸之辈,空有大志却无实际才能,志大才疏。
    正是这个原因,使曹操又将目光转向了长曹丕,这几年长表现很好,谨慎,稳重,政治上也渐渐成熟起来,再没有重大失误。
    “今天找你来,是想我们父之间商议一下魏国之事,司徒赵温建议我晋升魏王,你觉得呢?”
    司徒赵温向天建议,册封曹操为魏王,这件事在朝廷引起了大的争议,司空王朗、尚书令华歆、大理钟繇等人纷纷上书支持但包括荀彧在内的众多大臣坚决反对,而作为当事人的曹操却没有表态。
    曹丕没有想到父亲会和自己商议此事,不过这件事他确实考虑过,也和程昱商议过,他心中有腹案,沉思良久,曹丕缓缓道:“儿臣的意见是父亲可以晋升魏王,但不是现在,须等待时日!”
    “哦?”曹操没想到长会这样回答,他沉吟一下问到:“你说的时机是指什么?”
    “儿臣所说的时机是指击败刘璟,彻底断绝他北上的希望。到那时父亲就可以晋升魏王了。”
    “为什么?”
    曹操意味深长地笑问道:“为什么要等到击败刘璟呢?”
    “因为断绝了刘璟北上的希望,形成南北对峙,只要给我们足够的时间治理,北方就会慢慢恢复,长此以往,北强南弱,总有一天我们会消灭掉刘璟,但等到那一天又漫长了。”
    “为什么为父晋升魏王一定和刘璟有关系呢?”曹操又笑着问道。
    “其实和刘璟滑直接关系,只是獠牙觉得,现在晋升魏王似乎理由不足,正所谓功尚需武略相济,一但击败刘璟,父亲威望巨增,那时再升魏王便是众望所归,就算荀世叔也无话可说,所以儿臣才说现在时机不到。”
    “你说得不错,很不错!说到为父的心坎上了。”
    曹操连赞儿两声,他语气一转又吧口气说:“不过有一点为父和你想法不同,我之所以不想升魏王,很大程上就是因为刘璟的存在,晋升魏王可以说是戴在头上的一顶王冠,也可以说让我曹氏千年不得翻身的一座巨山。”
    “父亲为什么会这样说?”
    曹操苦笑一声道:“这是刘璟在给我一封亲笔信中所言,希望我适可而止,做大汉之臣,莫做大汉之逆,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曹丕当然明白意思,晋升为异姓王就有篡位之嫌,这是刘璟在警告父亲,曹丕不由冷笑一声道:“父亲何惧一个刘璟?”
    曹操沉默半晌,最后慨然长叹:“我不惧死,但我惧身后之名!”
    内堂上,父二人沉默了,曹操走到窗前,推开窗,凝视着外面茫茫大雪,片刻,曹操又淡淡道:“从今天开始,你正式出任中郎将,副丞相,替为父处理日常政务,为父的精力要转移到对付刘璟上来。”
    曹丕浑身一震,低下头小声答应:“儿臣遵命!”
    “另外,你替为父转告赵温,命他收回建议册封我为魏王的上书,在刘璟末灭之前,不准再担此事。”
    “儿臣明白了!”
    又过了半晌,曹操脸上露出一丝笑意,问道:“宪儿主动向为父提出,愿意嫁给刘璟,你同意吗?”
    曹操半晌没有听见儿的回答,又回头看了他一眼,“植儿坚决反对,那你呢?”
    曹丕没有想到父亲会问这个问题,让他一时难以回答,但他知道不能回避,更不能含糊其词,父亲对弟的坚决反对显然很赞赏,但不一定是赞赏他的想法,而是赞赏他决断的态。
    想到这,曹丕缓缓地说:“从感情上,儿臣也同样反对,但从政治上考虑,宪妹嫁给刘璟,有利于将来能找到一个中庸的解决之道,为曹氏留一条后,只是,儿臣觉得刘璟未必会答应。”
    曹操点了点头,显然对长答复很满意,他笑道:“现在他确实不会答应,但以后就未必了。”
    过了一会儿,曹操摆摆手,“我有些累了,你告退吧!”
    “是!~孩儿告退。”
    曹丕心情复杂地走出了铜雀台,父亲最后的话仿佛还在他耳边回响:“从今天开始,你正式出任五官中郎将,副丞相,替为父处理日常政务,为父的精力要转移到对付刘璟上来。”
    …………
    “你替为父转告赵温,命他收回建议册封我为魏王的上书,在刘璟末灭之前,不准再担此事。”
    曹丕的心中又是欢喜,又是烦忧,欢喜是父亲终于认可了自己,决定让他担任副丞相,掌管日常事务,而不是让弟出任,这是他的一个胜利,尽管不是正式认可他为世,但他离世之位也越来越近了。
    但又让曹丕感到失望的是,父亲拒绝了出任魏王的提议,曹丕之所以说要等待时机,那其实是程昱的意思,告诉他一定要这样说,绝非曹丕的本意,他心中是希望父亲能排除众人晋升为魏王。
    父亲已位人臣,享有九锡之礼,若再晋升魏王实际上就是登基为帝的前奏,有以魏代汉之意,这一点所有都明白,但曹丕也知道父亲不会登基称帝,他会创造条件,把最后一步留给自己。
    而今天父亲因为忧心刘璟而取消了晋升魏王,这就说明他以魏代汉之心已经淡了,至少是有了顾虑,这就让曹丕内心有些烦忧了若父亲不肯以魏代汉,而自己将来怎么办?
    大雪依旧在纷纷扬扬下着,如扯絮一般从空中团团落下,曹丕移开伞,抬头看了看漫天大雪,他心中感到一阵寒意,不由加快了脚步。
    在铜雀台大门外,一辆马车正在雪中等候着他,几名侍卫见他出来,连忙打开了车门,曹丕一眼看见了马车里程昱笑眯眯的面容,程昱的笑容让他感到一丝的依靠,他连忙登上马车,马车缓缓起步向城内驶去。

第613章 南阳有变

    马车里程昱笑道:“公不妨对荀公用心一点,若能得到他的支持,会对公非常有助益,只是荀家一向中立,公需要有耐心。”
    “我明白,我会尽力去笼络他。”
    这时,程昱又微微笑道:“今天丞相接见,我要恭喜长公了!”
    “程公怎么会知道有喜事?”曹丕不解地问道。
    “很简单,我刚才遇到了华歆,他告诉我,丞相已经决定把从前的相府让给长公居住,这不是好事吗?”
    曹丕点了点头,“确实是好事,父亲已经决定正式封我的五官中郎,副丞相,主管日常政务,不再是他出征才代管了,除了重大军国政事要向他禀报外,其余日常政务皆由我来决断。”
    曹丕说完,却见程昱沉吟不语,他微微一怔,连忙问道:“程公觉得有什么不妥吗?”
    “当然是喜事,公不用担心什么,只是我想得比较多。”
    “愿听程公教诲!”
    程昱轻轻捋须道:“不妨从方面来理解,一是这几年公表现优异,获得了丞相的肯定,其次是现在南方刘璟势大,尤其北伐之举动摇国本,丞相忧虑之,必须从日常繁杂的政务中解脱出来,专心对付刘璟;而第就是植公的表现令丞相失望,所以丞相最终选择了长公,不过有一点希望长公明白,这离世之位还有一段距离,一切都有可能。”
    “我明白!”
    曹丕默默点了点头,他又问道:“程公的意思是说,弟还有可能扭转局势吗?”
    “怎么说呢?植公也并非无能之辈,只是因为他从政经验不足,而丞相又对他寄予厚望,把他尚不能胜任的大事交给他去做,他当然做不好,而且他运气也不好。”
    说到这,程昱笑了起来,“我听陈群说,贾诩代表刘璟来正式谈判时,他却跑去青城山游玩了,让丞相怎能不生气,正是两次出使失败,丞相才对他失望,但如果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或许他能做得很好,关键是”
    “关键是什么?”曹丕紧张地问道。
    程昱神情凝重道:“关键是看丞相出征是否会继续带着他,如果不带他,世之位可以无忧了,但如果继续带着他,就还会有变故。”
    “我知道了?”曹丕轻轻叹了口气。
    这时,贾诩又问道:“丞相提到晋升魏王之事了吗?”
    曹丕犹豫一下,摇了摇头,“父亲没有对我提到此事!”
    。。。。。。。。。
    从新野可以乘船沿淯水北上,直达宛城,这也是宛城向南运输粮草辎重的重要水上通道,从新野北上十里,先到达淯阳县,淯阳县是南阳郡最南面的县,县城和新野边界仅仅只相隔十余里,驻扎着千曹军。
    驻扎淯阳县的曹军主将是一名校尉,名叫李顺,是汝南守李通之弟,虽然是边界之军,但曹军的压力并不大,两年前曹丞相和荆州州牧刘璟签订了互不入侵协议,年内,曹军不会进犯荆州,同时驻荆州的汉军也不会入侵南阳。
    时间已经过去了两年,双方军队都始终没有越过边界一步,相安无事,时间久了,曹军士兵也就慢慢消除了恐忧,每天在城内和边界巡逻,日也过得颇为悠闲。
    这天中午,城头上的巡哨刚刚换了岗,士兵们和往常一样,虽然换了岗,却没几个人有心思在城头巡哨,士兵们五成群聚在一起,或坐在一起喝酒聊天,或躲在角落里赌钱。
    但就在这时,远处十几名曹军巡哨骑马飞奔而来,很多人浑身是血,他们恐惧得大喊大叫,挥舞着双手,眺望塔上的哨兵看见了,立刻敲响了警钟。
    ‘当!当!当!’警钟在城头回荡,曹军士兵们从四面八方跑来,从城头向下眺望,片刻,十几名曹军巡哨骑马飞奔至城下,飞奔进城门,大喊道:“快关城门!”
    城上士兵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纷纷关闭了城门,这时,校尉李顺闻讯赶来,十几名哨兵正在城门内包扎伤口,一半的士兵身上还中了箭,李顺急问道:“发生了什么事,其他弟兄呢?”
    一名军侯带着哭腔禀报道:“启禀将军,我们正常在边界巡哨,忽然被汉军伏击,弟兄们死伤惨重,只有我们十几人逃回来了。”
    李顺大吃一惊,人的巡哨队只有十几人逃回来,汉军有多少人伏击,就在这时,城头上有士兵大喊:“将军,敌军出现了!”
    李顺连忙飞奔上城,向远处望去,只见在淯水边的树林内奔出了一支数人的军队,打着汉军赤旗,他们驱赶着大群民众向县城而来,民众跌跌撞撞,哭喊连天,行至县城两步外,这支军队忽然从后面向民众放箭,惨叫声顿时响成一片,只片刻时间,数名男女老幼悉数被这支军队射死。
    李顺大怒,喝令道:“集结军队,跟我杀出城去!”
    这时,一名牙将连忙劝道:“将军要当心,这可以就是敌人的诱兵之计。”
    李顺顿时醒悟,放弃了杀出城的念头,密切关注城外敌军情况,只见数汉军士兵不停上前来挑衅,但李顺却看见树林内隐隐有伏兵的迹象,他心中警惕,始终不肯出城。
    一直到天色近黑,这支汉军才终于撤走了,夜里,淯阳县四周不断传来有乡民被杀的消息,这让李顺心中有些疑惑了,汉军一向军纪森严,从不扰民,怎么会杀戮普通农民?
    次日天明,汉军却不再出现,李顺派人去城外查看情况,带回来的消息令他震惊,昨天到现在,一天一夜的时间里,入侵的汉军士兵杀死了近两名曹军巡哨和上千普通民众。
    事态非常严重,李顺不敢隐瞒,立刻派人去宛城向张辽禀报此事,尽管张辽对此事心知肚明,尽管他也并不赞成丞相用这种手段,但他还是按照事先的约定,紧急向邺都禀报了汉军违反停战协议、入侵南阳的消息。
    汉军入侵南阳的消息使邺都朝野震动,曹操在盛怒之下宣布停战协议作废,开始大举向南阳增兵,并亲自率军向南阳进发,战争的阴云再次笼罩在荆州上空
    成都的初雪比邺都晚了二十余天,直到十二月初,第一场雪才纷纷扬扬落下,比邺都的大雪要来得温柔,就仿佛一片片白色的精灵从天空徐徐飘落而下,挂在树上,落在屋顶,飘入水中,浅浅地覆盖在原野之上,大地变得一片洁白。
    火盆的木炭燃得正旺,不时爆起一串火星,将书房里烘烤得格外温暖,刘璟穿了一身白色的厚袍,头裹平巾,正坐在桌前挥笔疾书,在他身边堆放着数十卷帛轴,这些都是从荆州和益州各地送来的税赋公。
    荆州和益州都实行汉朝税赋,分为田赋、算赋、口赋、更赋四种,另外商人还有商税,田赋是实行十五税一,定额为每亩六升。
    算赋则是人头税,十七岁以上、六十岁以下成人,每人每年六十钱;而口赋则是儿童人头税,六岁到十七岁之间,减半为十钱。
    至于更赋,就是民众不愿服劳役,可以交纳钱或者粮食免服劳役,按照一天一升米,或者四钱计算。
    荆州虽然一直是富庶之地,但经过一次曹军大举南征后,税赋损失很大,建安十年的税赋只相当于建安八年的一半,经过近两年的恢复,荆州税赋收入已经渐渐恢复到建安八年的七成。
    不过益州的税赋却着实出乎刘璟的意料,难怪被誉为天府之国,益州一年的税赋竟相当于荆州的两倍不止,再加上汉中十万户人家,每年两州地所收到的税赋,足以供养二十万大军。
    今年税赋充足,加上夺取了西城,令刘璟心中颇感欣慰,这段时间心情都十分愉快,就在他奋笔批阅公之时,忽然听见远处隐隐传来一阵稚嫩的哭声,有跑进院的脚步声,刘璟听出了这哭声,竟然是他儿刘致的哭声。
    他心中奇怪,放下笔走到窗前,他推开窗户,只见儿哭哭啼啼跑进院,一名女侍卫蹲在地上哄他,刘致今年已经快四岁了,长得很像他母亲,身材不高,静而秀气,和刘璟的高大魁梧完全不同。
    “致儿,哭什么呢?”刘璟趴在窗前笑问道。
    刘致抹着眼泪,指着院方向抽抽噎噎道:“我做的雪马被娘吃掉了。”
    刘璟不解,又关切问道:“你娘怎么把它吃掉?”
    “我放在屋里后来就没了。”
    女侍卫‘噗!地笑出声来,刘璟也哈哈大笑,他从窗上轻轻跃出,走到儿面前,将他抱起,疼爱地拍拍他头上的雪花笑道:“雪马怕热,进屋就化成水了。”
    “为什么会化成水?”
    “因为雪花就是水变的,它是水的精灵。”
    刘璟伸出手,一片雪花轻轻落在刘璟掌心,他放在儿面前,“注意看!”
    刘致瞪大了眼睛,渐渐地,雪花不见了,融化成了水,刘致顿时高兴地拍掌笑道:“原来雪真是水变的,那水怎么会变成雪花呢?”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刘璟想了想笑道:“因为天上的云就是水汽,夏天水汽变成雨,冬天很冷,水汽就结冰了,变成雪花飘下来。”
    “爹爹,什么是水汽?”
    “这个”
    刘璟哈了一口白气,“这就是水汽!”
    “原来水汽是肚里出来的。”
    这时,陶湛带着几个丫鬟慌慌张张走来,看见了儿在丈夫怀中,她才长长松了口气,她上前将儿抱过来,在他小屁股上轻轻拍了一巴掌,对刘璟笑道:“这个臭小堆了只雪马藏进屋里,说是等妹妹睡醒后一起玩,结果发现不见了,就硬说是我把它吃掉了,大哭大闹,一转眼就跑没了,我估计是来找爹爹告状了,果真是这样。”
    陶湛又在他小屁股上拍一巴掌,“说!雪马是娘吃掉的吗?”
    刘致不敢哭,低下头胆怯道:“不是,是变成水了。”
    众人都笑了起来,这时,一名管家婆在门口禀报道:“老爷,徐长史来了,在外书房等候老爷。”
    刘璟点点头,“我这就过去。”
    他又抚摸着儿的小脑瓜笑道:“能想到和妹妹一起玩,就是好孩,等雪再下大一点,爹爹和你一起堆雪人。”
    “好啊!”
    刘致高兴得要拍掌,可见母亲依然沉着脸,便吓得他不敢放肆,陶湛忍住笑道:“夫君,你快去吧!别让徐长史等急了。”
    刘璟捏了捏儿的小脸蛋,快步向外书房走去。

第614章 南阳消息

    外书房里刚刚点燃了火盆,但房间里却很寒冷,徐庶坐在火盆前搓手烤火,今天虽然是难得的休日,但徐庶在家中也坐不住,他在昨晚终于完成了刘璟交给他的任务,今天特地赶来和刘璟探讨。
    这时,门开了,刘璟裹夹着一阵寒风走了进来,歉然笑道:“房间里很冷,要不我们去贵客房,那边更暖和一点。”
    “不用了,这里烤火就不冷了。”
    今天两人都穿得很随意,不是朝日,两人也去除了那些繁缛节,就仿佛朋友之间聚会,这也是刘璟对手下的再要求,徐庶跟随刘璟多年,也就习惯了刘璟的各种规矩。
    两人坐下,徐庶取出一只卷轴,递给刘璟道:“上次州牧谈到权力改制问题,按照州牧的思,我做了一些方案,请州牧看一看。”
    其实刘璟和曹操一样,也在考虑从繁重的政务中解脱出来,专心考虑北征,不同的是,曹操有成年儿可以托付,而刘璟的儿才四岁,他便考虑从制上进行改革,防止一人独揽政务大权。
    这一点徐庶为支持,虽然这会削弱徐庶本身的权力,但徐庶考虑的却是将来,一旦形成制,对君权就是一种很好的制衡,防止君权独大。
    刘璟的思很简单,汉朝是君相共权,君权和相权各自**,这实际上就是一种相权对君权的制约。
    但刘璟这次提出的要求是分权制,也就是多相制,不止一个相国,相国之间进行权力平衡,这样就能防止一人独权了。
    徐庶又介绍道:“微臣想到的是五长史制,设五名长史,轮流执掌政事权,重大政务之事则五人表决,多数赞成即通过,另外再设立侍中对当权长史的政事进行复核,若有疑问则封驳返回,提交五长史共决,这样就能有效防止一人独权。”
    刘璟点点头,这就是他想要的,把将军府的长史之权分散给数人,实际上就是分散相权,又有审核机关,再加上直接向自己汇报的监察内史,这样他就完全可以把政务大权暂时下放了,
    他看了看徐庶写的报告,又问道:“长史觉得轮流执掌政事权,多少天轮换一次比较合适?”
    “微臣和贾军师商量过,他建议十天一换比较好,这样五十天一轮,不过贾军师已明确表态,他不参与政务。”
    刘璟沉思片刻道:“这样吧!我也不暂时不参与,贾军师年迈,他既然不想参与政务,就尊重他的意见,那么就由徐长史、司马军师、蒋琬、费观再加上董和和尹黙,你们六人组成筹备组,详细讨论各种制,最后达成一个大家都认可的方案,我再来审核。”
    徐庶明白刘璟的意思,其实就是他们六人组成最高权力机构,其中尹黙是掌握复核封驳权,徐庶又想起一事,小心翼翼道:“上次推荐周不疑和廖立为监察左右内史,引起了一些非议。”
    “什么非议?”刘璟不解地望着他。
    “主要是益州官员不赞同,因为这两人都是荆州系,众人认为不平衡。”
    刘璟心中着实有些不悦,他最不喜欢这种地域对立,很容易造成分裂,虽然不高兴,但他也知道,现在掌管益州刚刚开始,还得平衡众人的不满。
    “那你可有合适的建议?”
    徐庶连忙道:“微臣建议廖立为江夏守,取代苏飞,监察右内史可改为原梓潼郡丞杨仪出任,此人为人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