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兵临天下-第4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曹宪从来不会开这种露骨的玩笑,她顿时羞得满脸通红,捏了捏孙尚香的手,不好意思道:“二姐在乱说什么?”
孙尚香坐下又笑道:“我刚嫁给她时,也和你一样害羞,等日久了,脸皮也就变厚了,你以后也是一样。”
曹宪在孙尚香对面坐下,又低声问道:“我给父亲写信,他不会生气吧!”
“不会!他不管这些事,只要你别谈国事,你就算一天写一封也无妨。”
曹宪点了点头,幽幽道:“我一直以为自己是政治婚姻,注定会是一场悲剧,但嫁过来后,却发现和我想的大不一样,只能说我过去想得幼稚。”
孙尚香握住她的手,叹息道:“你想得并不幼稚,其实我也一样,我何尝不是一场政治婚姻,只是我们的运气很好,遇到一个与众不同的夫婿,他并不在意我们娘家如何,而是真心诚意地把我们当作亲人,使我们摆脱了政治婚姻的不幸,而拥有了真正的婚姻,宪妹,这段姻缘来之不易,你我都要会珍惜。”
曹宪默默点头,“我明白!”
“好了,我们不说这些沉重的话题,我今天来是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明天我们出发去庄园避暑了,你今天赶紧收拾一下东西吧!”
曹宪惊叫一声,急道:“可是我这么多书,怎么收拾?还有父亲这几天就要把我的书送来了,我不在怎么办?”
“这些你别担心,等会管家婆会送十几口大箱来,你把自己必须要带的东西放进箱内,书就少带几卷,到时想要什么,再让人回来取,反正尽量精简,箱他们自会搬走。”
曹宪这才松口气,问道:“我们要去多久,在哪里?”
“不到两个月吧!白露前才回来,听说在雍县,原来是座皇庄,有山有水,风景秀丽,而且非常凉爽,我简直等不及了。”
。。。。。。。。
在费家交出土地后没有多久,汉国便进行第一次土地分封,普通平民都有永业田,丁男丁女各八十亩,从军者再加五十亩军田,在汉国已实行多年。
官员和将领们自然也应该有自己的永业田,永业田对于武将而言是按爵位和军职分封,而官则是靠官场资历和官职高低获得。
一般而言,官员的土地有五种来源,一是祖产,汉国承认祖产,但也有限制,那就是不能超过永业田标准,多出部分必须要上缴。
其次便是永业田,这个标准一经拟定就固定不动,也严禁买卖,可以世代继承,如果嗣消亡,且没有指定继承人,永业田就没收为归官府。
第个来源就是购买,能够交易的土地叫做产田,在永业田外,一般是新开垦出来的土地,或者扩张疆土得到的新土地,比如灵州和河西的土地就属于产田。
而第四个来源则是因立下功绩而得到特殊赏赐,赏赐的土地从官田中拨付,像赵云、黄忠、甘宁、聘等等大将,都得到了不同程的赏赐。
第五个来源比较特殊,那就是职分田,每个官职都有对应的职分田,土地的产出归官员所有,实际上就是一种职务补贴,一旦官员退仕,职分田就要交回。
土地制都十分复杂,这里也只是简单说几句,刘璟作为汉王,他得到的永业田是一千顷土地,另外有五顷职分田。
刘璟的永业田在雍县神游山,这里原来是西汉王朝的避暑行宫,也是历代皇帝的皇庄所在地。
一千顷土地占地大,耕地只占了一半,另一半是一座风景为秀丽的孤峰山峦,一条玉带般的碧水绕山而过,山上有瀑布、怪石以及参天大树,山上原有一座行宫,经过数年风雨,早已年久失修,坍塌殆尽了。
不过这里早在去年就被刘璟选中为自己永业田,山上的行宫又重新修建了,山脚四周还驻扎了军队,并且有户佃农负责耕种近五顷良田。
经过一天的长途跋涉,汉王刘璟带着他的家人在数千士兵的护卫下,浩浩荡荡来到了田庄。
刘璟骑在马上,指着远处的秀山碧水对妻儿们笑道:“那种山叫做神游山,传说一个神仙过此地,从口袋中掉下一块玉佩,化作这座山,山下的小河就是玉佩上的丝绦。”
众人在挤在车窗口向山上望去,只见山腰上有云雾缭绕,山形奇秀,充满了灵气,白鹤在山间飞舞,就仿佛真是神仙之所。
众人一起惊叹起来,他们都没有想到这座山峦是如此秀美,陶湛感叹道:“这真是神仙之地啊!”
刘璟见家人都喜欢之,他心中不免得意,又笑道:“这是我找了很久之地,现在是我的永业田,也是我们的别宅,希望大家能喜欢。”
这时,陶湛忽然想起一事,对刘璟笑道:“大乔说今天身体不舒服,无法和我们同行,我明后天再接她过来。”
第1011章 难言之喜
刘璟心中一怔,大乔生病了吗?他忽然有点歉疚,他因为迎娶曹宪,这段时间顾不上大乔,却没想到她生病了。
这次举家来田庄避暑,他自然也要把大乔一起带来,便让陶湛安排她同行,没想到她却病了,自己得去看看她。
刘璟又问小乔:“你阿姊身体哪里不舒服?”
小乔摇摇头,“我也有一阵没看见阿姊了,竟不知她病倒了。”
“好吧!我们先上山。”
刘璟暂时放下大乔,带着家人乘坐辆马车驶入了田庄,田庄内是一望无际的麦田,麦即将成熟,仿佛一片金黄色的麦海,一阵风吹来,麦浪起伏,蔚为壮观。
孩们都欢喜之,纷纷跳下马车,在麦田中嬉戏,陶湛和众姐妹也下了马车,欣赏这壮观的麦田景色。
“大姐,很奇怪啊!”
小乔对陶湛笑道:“同样在阳下,这里却比长安凉快了很多,风也凉爽。”
“我也是觉得有点奇怪呢!或许是这座山的缘故?”
陶湛向山上望去,站在山脚下,她才感觉这座山体的巨大,分明就是一座大山。
这时,陶湛忽然看见前方走来很多人,便对刘璟喊道:“夫君,前方有人来了。”
“应该是佃农,我去和他们说几句话。”
刘璟带着数十名士兵迎了上去,田庄佃农听闻汉王携家眷到来,纷纷携妻带前来迎接,这些佃农都是附近乡里的农民,本身自己有地,也不住在田庄内。
他们因为劳力有多余,为了多挣一点,又来种汉王的田,但他们不要粮食,由刘璟付给他们一份佃钱。
十几名长者上前给刘璟跪下,“小民拜见汉王殿下!”
刘璟连忙扶起众老人,笑道:“各位老丈不必多礼,今天我带家眷过来避暑,以后两个月,打扰大家了。“
“殿下别这么说,这里是殿下的封地,是我们受殿下的福荫,我们感激殿下还来不及。”
刘璟点点头,对众人道:“今年夏粮似乎不错。”
“今年比去年好,去年是小年,收成普遍不行,而今年是大年,收成至少比去年增加成,收完麦后,再种粟米,相信秋天又是一个好收成。”
这时陶湛走过来笑问道:“请问几位老丈,麦什么时候收?”
一名老者认识陶湛,连忙道:“回禀王妃,再过天就开收。”
陶湛回头对刘璟笑道:“收麦的时候,我们一起去帮忙如何?”
吓得十几名老者一起摆手,“万万不可,收麦不光是劳累问题,而且毒日下暴晒,王妃经受不住的。”
刘璟也并不希望自己的妻们参与收麦,他想了想笑道:“致儿也参加过收麦,可以让他代表大家去收麦,时间也不必长,一天足矣!”
陶湛并不知道收麦的劳累,只因为是自己的麦田,她才想参与,不过丈夫既然不同意,她也只得放弃这个念头,点点头道“那就辛苦致儿了。”
和乡农辞别,众人开始上山,这里原是汉朝行宫,专门修建有上山之道,虽然只能乘马车到山腰,后面的数步程需要步行上山,但山中清凉宜人,风景秀丽,众人一欣赏山中风景,也不觉得劳累,不知不觉便走上了山顶。
山顶上已经修好了别宫,占地约十亩,虽然并不是金碧辉煌,但亭台楼阁修建得为雅致,别有一番情趣,此时大大小小的行李箱笼都已搬入别宫,陶湛安排了每人的房间,众人各自忙碌起来。
刘璟要赶回长安处理朝务,便安排好了防卫,又嘱咐陶湛几句,这才在数骑兵的护卫下返回了长安。
刘璟返回长安城,并没有直接回未央宫,而是先来到了古槐府,大乔的病情让他着实有点担心,但刘璟也隐隐感到,大乔或许是心病,不想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
此时乔玄已离开巴蜀,又去了荆州访友,偌大的府内依然只住着大乔一人,大乔的贴身小丫鬟喜儿将刘璟领进了内宅,走进大乔所住的院,喜儿随即退了下去。
刘璟慢慢走进院,他便闻到一股煎药的味道,这让刘璟一惊,难道大乔真的病倒了,他直接走进了大乔的起居房,只见大乔慵懒地坐在窗前,手中拿着小扇。
见刘璟进来,大乔笑道:“天气热了,我就不起身迎接你了。”
刘璟走上前,在大乔面前坐下,握住了她的手,有些埋怨她道:“你怎么不去田庄避暑?”
大乔见他额头和鼻尖全是细细的汗珠,便用手绢给他擦去了汗水,柔柔笑道:“我有点愧对王妃,不敢去见她,所以就不去了。”
“你有什么愧对她?只要你愿意,你随时可以进我的家门。”
大乔摇摇头,“这不是进你家门的问题,而是她像姐妹一样待我,我却和她丈夫有着不清不楚的关系,我知道你可以妻妾成群,但至少隐瞒着她,让我心中愧疚。”
刘璟刚要开口,只听喜儿在门外道:“夫人,药煎好了。”
大乔连忙将手抽回来,对喜儿道:“药就放在外面,我马上过来。”
刘璟却起身向外走去,片刻,端进来一碗浓浓的药汤,他将药碗放在桌上,眉头一皱问道:“阿莲,你生病了吗?”
“这就得问你了。”
刘璟一怔,“这话是什么意思?”
大乔拉过刘璟,伏身在他怀中,两颈相交,只听她低声道:“我腹中有了你的骨肉,你说我该怎么办?”
刘璟大喜,一把抱住她,“你真的真的怀上我的孩儿了。”
大乔有些娇嗔地推开他,“什么叫怀上你的孩儿,难道我还和别的男人有染?”
刘璟兴奋得直搓手,“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你有喜了?”
大乔脸上也露出了欢喜之色,低下头小声道:“这几天我感觉身体不适,昨天请了医士来看病,最后诊断我是喜脉,给我开了安胎的方,哎!我心中又是欢喜,可又担忧。”
“你担忧什么?”
“你说担忧什么!”
大乔没好气道:“我现在是守寡之身,却有了身孕,你让我的脸往哪里搁?”
“那你就进我府门,我封你良娣。”
大乔轻轻摇头,“或许有一天我会进你的家门,但不是现在,现在若进你的门,我无法面对江东父老,璟郎,帮我一个忙好吗?”
“你想让我做什么,尽管说,不要提‘帮忙’二字。”
“也是,你这个冤家害我怀了身孕,还没找你算账,居然还要你帮忙,我是糊涂了。”
大乔便嫣然笑道:“我要离开长安,你找个地方安置我。”
“一定要离开长安吗?”
“一定要离开,否则我没脸见人。”
刘璟沉思片刻道:“这样吧!我安排你住在咸阳,我来探望你也方便。”
大乔咬了一下嘴唇道:“我想去成都,璟郎,可以吗?”
刘璟知道大乔其实是有主见之人,她既然提出去成都,必然是她已想好,不过是成都也可以让刘璟放心,他可以安排女护卫保护大乔,刘璟终于点头答应了,“好吧!你打算什么时候走?”
“再休养五天,我六月二十五号出发。”
刘璟心中对大乔充满了歉疚和怜惜,他抱住大乔道:“让你一人去成都受苦,我心里很难受。”
大乔将脸贴在他胸前,低声道:“我其实也不想离开你,但我真的很想有个孩儿,有个孩儿,我就不孤独了,璟郎,我心里很欢喜。”
刘璟也低声对她道:“可你不能让孩儿没有父亲,没有名分。”
大乔低低叹了口气,“所以我说,有一天我会进你的门。”
停一下,她又道:“我会给王妃和小乔她们留信,你就不用多管了,你只要安排好我的行程就行了。”
这时,刘璟却暗暗下定决心,无论于公于私,他都要尽快准备对江东的战役了。
第1012章 汉国科举
时间渐渐到了八月,酷暑已去,天气也凉爽下来,但长安城内人们的热情却异常高涨,万众瞩目的科举即将到来。
此时来自天下各地近五万士涌入长安,虽然人数比数年前的襄阳科举要少了很多,但质量却更高,经历了襄阳科举,一大半识不够的士便不再耗费钱米来凑热闹,相反,每一个来长安的士都信心十足,坚信自己能上榜。
尽管人数只有五万,但依然将长安的旅舍和酒馆挤得火爆,每一家旅舍中都住满了士,甚至很多旅舍在院中也搭上棚,棚里摆满床榻,不少士只有一丈长,五尺宽的地方,但依然挡不住他们对功名的渴望。
姜维今年十七岁,他是作为陇西郡的士来参加今年的科举,但事实上,姜维一直跟随赵云身边,是赵云的爱徒,他不仅武艺超群,同时也有高的识,堪称武双全,虽然还很年轻,却不妨碍他谋求功名的决心。
姜维并不是住在赵云府中,而是住在距离赵云府不远的王氏旅舍,在半年前,河西官员李被黑衣人追杀,就是发生在这里。
不过半年前发生的血案早已被人淡忘,王氏旅舍内客人爆满,原本只能住六十名客人的旅舍,竟硬生生塞进了两人,全部都是前来参加科举的各地士。
大家住在一起,大家自然成了友,姜维的客房内住了四人,除了他以后,还有一名来自常山郡的士,名叫卢琮,据说是河北名士卢植之孙,另外两人皆来自吴郡,一个名叫顾翰,一个名叫张庭,两人是结伴而来,尽管他们不肯明言,但姜维还是猜到了他们的家族,吴郡大世家中的顾氏和张氏。
正所谓‘贵族传承权力,士族传承化’,无论在汉朝还是在以后的很长一段历史中,化都被掌握在士族手中,他们通过底蕴深厚的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俊才弟,使家族能够延绵千年不断。
而官府虽然也举办官,但财力人力有限,远远不能和底蕴深厚的家比拟,培养出来的生不管在识还是官场人脉都远比不上世家弟,使他们在竞争中败北。
尽管刘璟提出了公开科举,公平竞争,寒庶平等的原则,但程序虽然平等,可他们本身的素质却不平等,在公平的竞争中,寒门弟还是争不过名门弟。
这也没有办法,世间本身就没有绝对的平等,很多所谓的平等也只是做个姿态罢了,哄一些不更世事的人相信。
姜维和名友很快便熟悉起来,他更是和卢琮成为挚友,顾、张两人自成一个圈,虽然平时交情不错,但掏心窝的话却绝对不会对姜维说。
这天晚上,顾、张两人出门饮酒未归,房间里只有姜维和卢琮两人在刻苦攻读,但卢琮发现姜维似乎有点心事重重,便低声问道:“贤弟好像有心事?”
卢琮今年二十二岁,长姜维五岁,也比他更懂得人情世故,他知道姜维是赵云的徒弟,也得到汉王的特别资助,身份非同寻常,但卢琮却从不提及此事,他颇为关心姜维,见他今晚心神不安,便忍不住问他。
姜维和卢琮成为了挚友,很多心事都不隐瞒对方,他低低叹息一声说:“估计这次科举结束后,汉军就要发动对江东的战役了。”
“这么快,不是说明年春天吗?”
天下人都知道汉军迟早要对江东作战,卢琮也不例外,不过他听说是明天春天,却不料从姜维这里得到了最新消息,他知道姜维身份非同寻常,一定有内幕消息,卢琮精神一振,也顾不得看书,满眼惊讶地注视着姜维。
“我是听一个世叔所言,今年夏粮丰收,汉军提前备战,已经备战结束了,就等汉王下令出征,而我又听说汉王在这次科举结束后要启程去荆州视察,应该就是开战了。”
卢琮点了点头,汉军攻打江东和他没有什么利益关系,但和顾、张二人就不同了,他又提醒姜维,“这可是机密军情,千万不要张扬,尤其不要让那两人知道。”
姜维知道卢琮是指哪两人,他摇摇头道:“这话我只对你说,别人我绝不会乱说。”
卢琮笑了笑又道:“其实呢!告诉他们也无妨,这两人的家族早就与孙权离心,他们是想在汉国谋取前途,所以才让弟来长安参加科举,据我所知,不仅是吴郡和会稽郡的世家,就连建业也有不少大家族暗自派弟前来长安参考,就连张昭”
卢琮停了一下,意味深长地望着姜维,姜维果然惊得跳了起来,“不会吧!连张昭也派侄来了吗?”
“君不立危墙之下,你以为张昭会死守江东吗?”
“可是他对汉军向来不满,就算另谋出,他的侄也应该去曹魏才对,怎么会来汉国?”
“张昭虽然对汉国一向苛刻,但那不过是各为其主罢了,连我们卢家都知道让我来长安谋取仕途,难道他张昭还不懂吗?”
姜维沉吟一下道:“可我没听顾、张两人说起过此事,他们也应该知道才对。”
“他们两个知道屁!”
卢琮不屑地撇撇嘴道:“那两人死抱着地域之别,不肯和外界接触,他们会有什么消息,你要注意一个叫王志的人,彭城郡士,这个人就是张昭之侄,原名叫张志,特意改为王姓。”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脚步声,两人连忙不再说话,各自看书,这时,门被推开了,和他们同住的顾翰和张庭二人走进了屋。
顾翰笑道:“卢兄和姜贤弟吃晚饭没有?”
姜维连忙笑着回道:“我们就在旅舍里吃了晚饭,没有出去。”
“你们两个认真了,整天看书,不了解外面的信息怎么行。”
卢琮接口笑道:“莫非两位贤弟得到了什么消息,不妨说来听听!”
顾、张两人坐下喝了口茶,张庭对他们道:“主考官已经定下来了,是尚书蒋琬。”
卢琮和姜维都笑了起来,卢琮道:“如果是蒋尚书,那就要恭喜顾老弟了。”
顾翰刚住进来时便对他们说过,尚书蒋琬是他们顾家家主的弟,当年蒋琬曾经拜顾雍为师,顾翰当然是有点炫耀之意,没想到蒋琬居然当了主考官,他心中也忐忑不安起来,他若去找蒋琬,蒋琬会帮这个忙吗?他着实没有一点把握,况且现在去找也晚了。
顾翰叹了口气道:“我出门时,家主吩咐不准我麻烦蒋尚书,所以我就没去,没想到居然是蒋尚书当主考,现在离考试只有十天,他们应该被隔离了吧!”
姜维笑道:“确实有点可惜了,现在就算不隔离,他也不会见外人了。”
“就是可惜了,而且还是糊名考试,他也不知道我姓顾,我后悔啊!否则蒋尚书一定会给家主这个面。”
卢琮摇摇头,“就算他知道也没有办法,这次和襄阳考不同,取消了面试,直接一考定前途。”
顾张二人对望一眼,吃惊道:“卢兄此言当真,取消了面试?”
“我也只是听人说起,应该明天就会公布。”
顾张二人暗暗叫苦,他们还指望在面试之时,汉王看在他们家族的份上,录取他们二人,若早知道取消了面试,他们还出去喝什么酒?
两人手忙脚乱,取出书卷,开始攻读起来,卢琮瞟了他们两人一眼,撇了撇嘴,又翻过身,自己看起书来
十天后,汉国的科举在长安国和未央宫两地正式举行,来自天下各地的五万余名士参加了这次规模盛大的考试,考试将考天,试题分为贴经、做赋和策论门,最终录取一名士,补充各地官员不足。
事实上,五万参考的士中,至少有一万人是国的生,其余四万人才是来自天下各地的才俊。
汉国对新官员的录用也并不仅仅是科举一途,另外还有国考,也就是国生徒通过考核和考试后,也能入仕为吏,所谓考核也就是有没有曾经帮助官府安置难民等等诸如此类。
通过国考相对科举要容易得多,这种入仕方式叫做国道,前提必须要从地方小吏做起,一步步熬资历升迁,但最高也只能做到从事或者郡丞,守一级就没有资格了,必须要通过科举才能做到守甚至相国。
所以很多国的生都不愿意参加国考,而是参加科举,但对于天下士而言,进国是他们的后,就算考不上科举,但前千名士还可以选择进国,由官府提供食宿,不用他们花一钱,进行为期四年的深造,中途还可以随时参加科举,何乐而不为?
另外还有一条途径是从军,通过考核可以成为职军官,也是一步步做上去,但可以不受等级的限制,最高可以当上军师,转而为相国,像司马懿、庞统、法正名相国就是从军师转任而来。
不过对于绝大多数人,成为军师基本不可能,最多也只能做到参军或者主薄一级,然后转为地方守。
像董允、刘敏、秦宓、周不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