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唐风月-第5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请隐退;却犹如一块沉甸甸的巨石压在每个人的心头。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大殿上方才再次传出了一个不太自信的声音。
“高力士都回来了;岂不是南阳王和杜元帅也都已经进了宫?怎的到现在还不见人?”
这样一个声音让很多蠢蠢欲动的人直接闭上了嘴。一想到这会儿殿外恐怕已经布满了大军严阵以待;即便那些平素自认为金尊玉贵的宗室们;也不禁腿肚子直打颤;大臣们也一样心中打鼓。历经这么多年的盛世奢靡;李林甫和杨国忠先后当权的大清洗;朝堂上于净而又有风骨的人几乎十不存一;即便裴宽正在收拾局面;想办法调回一些能吏;但毕竟刚刚开始做;成效有限;现如今这里的绝大多数人;两条腿和膝盖全都是说弯就能弯的。
更何况;杜士仪不但真占着理;他还把南阳王李给囫囵送回来了
“高大将军刚刚说的那个内常侍梁若谦呢?不论如何;总得先把人押来;大家审问清楚;这也好真正查清楚这是怎么一回事”
这一次;斗胆发出声音的却是盛王李琦。刚刚李隆基宣布定立仪王为太子的时候;怒不可遏的并不单单只有丰王李珙;他也一样气得七窍生烟;可他终究没那么鲁莽;哪怕皇子皇孙喧哗一片;他也没吭声;可眼下他却不得不出头。无论是身为武惠妃之子;还是之前曾经和父亲李隆基有过某种默契;他都极其担心自己的将来;因此不得不抓住这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几乎就在他话音刚落之际;就只听扑通一声;仿佛是什么东西倒在了地上。
“陛下救命”
随着这个声音;一个五花大绑的人在地上滚了几个跟斗;竟是鼻青脸肿;看不清头脸。刚刚盛王李琦才问了那么一句;这会儿如此一个人就出现在眼前;周遭众人谁猜不到是怎么一回事?想到天子一而再再而三闹出这种丑闻;眼下甚至又牵连进去一个皇孙;忠义之人心里噎得慌;摇摆不定的人心思复杂;而更多的人则是心中憋屈。尤其当一个身影出现在大殿门口时;更是吸引了无数目光。
“我南阳王李虽说只是一无德无能的皇孙;可从前连阿爷身为太子都被李林甫杨国忠先后压制;我没有勇气;也没有机会为天下黎民做一点事情;这一次受命去幽州;也并不是甘心情愿的;可我还是义无反顾地去了。大父承诺的东宫之位;我并不在乎;大父让我解杜元帅兵权;自己为招讨元帅;我亦是诚惶诚恐;不敢窃据其位。可我一来一回尚不到一个月;怎么到了大父口中;就变成了杳无音信;疑似被人谋害?
我自从进入河北道之后;来来往往全都是大军扈从;人人都担心我有半点闪失;可到头来欲图刺杀我的;却是从长安一直跟我到镇远军的人而且早不出手晚不出手;却当着杜元帅和郭大帅等众多大将济济一堂的时候刺杀我”
南阳王李从被行刺的一刻到现在;肚子里也不知道郁积了多少恐慌;多少后怕;多少怨毒;此刻一股脑儿全都兜了出来。他突然大步进了大殿;随即暴起一脚将地上那个家伙给踹了一跟斗;继而便厉声问道:“当时在场的杜元帅郭大帅等诸多大将;还有数百名健卒全都是人证;内侍监搜出来的来历不明赏赐是物证;再加上这个家伙;大父可否给天下臣民;给我这个可怜的孙儿一个交待?”
“朕是君父;你身为皇孙;朕要你死;你敢不死?”
李隆基咬牙切齿地迸出了这句话;正在大口大口喘着粗气的时候;却只听自己身前近处传来了一个笑声。
“这么说来;陛下是承认此事确实是自己指使了?”
第1253章 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李隆基只觉心头咯噔一下,抬头望去,却只见一个人影不知道什么时候,竟然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这大殿之上,那双看着自己的眼睛赫然闪烁着嘲弄和讽刺。君臣三十余年,他当然不会认不得这个始终光芒万丈的杜十九郎。
他曾经赞赏过杜士仪的风骨,曾经嘉赏过杜士仪的才能,也曾经欣悦过杜士仪的军功……然而,随着杜士仪功劳越来越大,尤其是发生过吉温在云州构陷不成反遭凌厉反制之后,他的态度就发生了转变。制约的同时,他也默许了李林甫和杨国忠先后暗中用手段把人拉下马来,所以漠北大乱的时候,他严令朔方及河东不得出兵,眼睁睁看着那一度归入大唐国土的广袤疆域再次陷入烽烟,可到头来杜士仪安然无恙,他却狼狈得无以复加!
杜士仪只是趁着群臣的目光全都集中在天子以及大殿门口那阵动静的时候,悄然进入了殿中。此时此刻,他并没有忽略礼仪,而是本着最后一次的宗旨,向李隆基行了礼。
“开元初年,陛下以治世为己任,政治清明,故而贤臣辈出,名相云集,诸如姚宋等前辈,民间至今仍然津津乐道。然则从开元晚期开始,陛下贬斥张九龄,以莫须有之罪名杀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使李林甫杨国忠这些人长盛不衰,安禄山这等胡儿兼有三镇,横行不法,放忠良于岭南,贬良将于一隅,想来陛下是早就忘了一句名言,孔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想来若君不使臣以礼,臣也不必事君以忠!”
如今并不是后世**集权到了顶峰,全民奴性的时代,没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因此杜士仪这最后一句话一出,满大殿一时半会竟是没有一个人替天子出面反驳。而李隆基在这样凌厉的指斥之下,脸色几乎狰狞得要滴下血来。他强压下喉咙口涌动的那股腥甜,怒声说道:“你……大胆!”
“臣身为异姓之卿,孟子曰,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去。当时漠北大乱,臣侥幸剿除黠戛斯之敌回归之后,便曾经生出隐退之意,可彼时却已经得到安禄山图谋不轨的消息,故而方才以血书劝谏,可陛下扪心自问,收到之后可曾有片刻放在心上?安贼反叛,陛下不以其罪归己,反而因为安贼打出了拥戴太子的旗号,便杀懿肃太子,殃及广平建宁二贤王,若再加上从前枉死的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刚刚受命为招讨元帅便莫名一命呜呼的荣王李琬,还有因为被人诬陷,便以巫蛊厌胜之罪而死的棣王李琰,陛下既然一直以千古名君自比,试问古今贤君,何尝有过这样对待儿孙的?”
“如太宗皇帝当年放逐废太子承乾,魏王李泰,逐而不杀,为君为父,尽显仁德,陛下一向自认为功业直追太宗,可学到的不过是太宗陛下一丁点皮毛!陛下自己便是逼上皇退居宫中,这才得以亲政,因此防儿孙犹如防贼,对贤臣良将亦是早年尚能善始善终,可渐渐则放任酷吏横行,贤良之辈少有善终,须知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如王忠嗣在河东兢兢业业,至河陇屡谏不取石堡城而不听,于是以身犯险吸引吐蕃主力,方才有石堡城一战而下,可陛下却因奸相谗言,不但将重伤之臣下狱,酷吏上刑,将其以莫名之罪贬斥小郡,安贼叛乱时不思以良将提振军心,却使人远道鸩杀!”
裴宽已经给杜士仪这番凌厉严词给震懵了,殿上文武群臣则是心头各有滋味。天子这些年所作所为,已经几近于倒行逆施,可在历经李林甫掌权的这十多年之后,敢言之臣杖杀的杖杀,处死的处死,流放的流放,朝中剩下的大多数都是立仗马,别说在天子面前如此直言,就是在奏疏上,也没有人敢撕开这盛世外套底下最不堪入目的真相!
皇子皇孙们则是从最初的惊惧到如今的同仇敌忾,想想这些年那犹如坐牢似的日子,再想想大唐建国之后大多数宗室或在朝为官,或出居刺史的逍遥,他们中的很多人第一次对杜士仪生出了深深的认同感。这么多年了,第一次有人为他们说一句公道话!
“孔子曰,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曰,贵戚之卿,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杜士仪今天破天荒引用了众多的孔孟之言,在刚刚的连番指斥之下,他方才丢出了最后的杀手锏,沉声说道,“如今陛下身前,有皇子十余,皇孙数百,且都正在年富力强之际,而陛下垂垂老矣,且此番当安贼之乱,不能与民共苦,不能信赖忠臣良将,不反省前事,反而屡出昏招,长此以往,朝中人,天下人,全都忍无可忍!臣今天在此提请,由五品以上官推举贤王,请陛下禅位,定立新君!至于臣,名为右相,实则领兵,此事绝不插手。”
轰——
前头那些毫不留情的痛斥只是前菜,这最后两句话却如同一场强劲的风暴,就此席卷了整个大殿。
要是往前放在两汉魏晋南北朝,权臣定立新君,这简直是司空见惯,犹如吃饭喝水一般稀松平常的事;这要是往后放到明清,大臣当到这份上,也不知道会有多少卫道士口诛笔伐,哭天抢地,那个提出此议的人不是被唾沫星子淹死,就是被人群起而攻;哪怕是放在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宋朝,也因为宰执和士大夫的地位名义上提高,实质上降低,没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唯有在大唐,敬晖等五大臣杀二张,奉中宗登基的旧事只过去了几十年,且一代代皇位变更时几乎都伴随着喋血政变,在一阵喧哗之中,这样的提议竟无人斥之为大逆不道!毕竟,杜士仪说的是禅位于贤王,又不是禅位于自己!
天子早就该退位了!
李隆基呆呆地看着完全失去控制的局面,看着文武大臣彼此交头接耳,不少人的脸上显露出或赞同或兴奋的表情,至于宗室们,则更是三三两两凑成一堆,甚至彼此勾肩搭背毫不避忌,那种嚣张的态度分明是把他当成了死人。好不容易派来了零星的反对声音,却很快被淹没在了我推举某王的鼓噪声中。一瞬间,他只觉得眼前一黑,终于再也支撑不住千疮百孔的身体,就这么昏倒在了御座上。
冷眼旁观的杜士仪是第一个注意到天子已经昏厥了过去的人,然而,他却没有出声,目光扫过了那些难抑激动的人们。这一个巨大的诱饵丢出去,足以教人疯狂,而作为始作俑者的他反而能够袖手作壁上观。他最后注视了一眼已经被所有人,包括那些宦官给忽略的李隆基,悄然走向了大殿最旁边的通路。然而,还不等他就此来无影去无踪地消失,他的袖子就被人一把拉住了。
“君礼,你掀起了这么一场大风波,自己却想走?”
不用回头,杜士仪就知道身后追来的是裴宽。他不动声色地回头抽回自己的袖子,见那些讨论正起劲的文武群臣竟是没有注意到他们这对主宰政事堂的相国,他就笑着说道:“裴兄既然不肯放过我,不若你我就此去政事堂小酌两杯?”
裴宽差点被杜士仪这轻描淡写的语气给气坏了。他眼睛一瞪,正要反唇相讥,突然记起了什么扭头望去。当他发现御座上的天子已经颓然歪倒,他登时遽然色变,随即不管不顾又一把抓住了杜士仪的手腕。
“不论陛下有多少过失,总不能任由他如此却无人理会。你我护送陛下回宫,至于其他人,让他们先回去,就算推举,也不是今日一时一刻的事!”
杜士仪微微一笑,从善如流地说:“好吧,我听裴兄的!”
随着裴宽拉了杜士仪急匆匆来到天子御座之前,居高临下宣布今日就此下朝,推举之事回头将下明文公告天下,随即就叫了内侍火烧火燎地把李隆基给送回了宫,那些来不及参礼的文武群臣和龙子凤孙们方才如梦初醒。平生第一次,他们忽略了那个垂拱九宸治天下的天子,可心中内疚的不过寥寥数人,大多数人的感觉只有一个,那就是如释重负。
当百官和宗室出了勤政务本楼,却发现楼前广场并没有想象中的甲仗如林,兵马密布的景象,只有那些品级太低没有资格入殿的低品官员正乱成一锅粥似的在那一堆堆地说着什么。这时候,和杜士仪一块回来的南阳王李係方才被人想了起来,须臾他就被围了里三层外三层,全都在问他杜士仪回京情形。
而这位逃脱一场大劫,又自认为很有贤王气象的皇孙面对众多质询,只是言简意赅地把杜士仪对于河东朔方安北三军主力的措置给大致交待了一下,末了才意味深长地叹了一口气。
“此次跟随杜元帅回来的不过是三镇精锐,总计六千人马,因为未得上命,暂时驻扎在长安城外!杜元帅也不知道费了多少口舌,才劝服了一场兵灾,大父如此昏聩,实在是太让天下人寒心了!”r1148
第1254章 比死多口气
兴庆宫兴庆殿,裴宽也好,杜士仪也好,全都不是第一次来。裴宽虽则被李林甫压制多年,杨国忠上台也只是还没来得及对付他,可他有弟弟帮衬,杜士仪援手提点,一重重风浪全都侥幸躲过,始终在朝中屹立不倒,占据了一个重要的位子。杜士仪这些年出镇在外,每逢回京大多都会受到频频召见,来往此地亦是平常。然而,如今两人再度踏足此地,却是和从前面君的经历截然不同。
他们虽然还是臣子,但那位曾经至高无上的大唐天子,却已经不比往昔了!
此时此刻,杜士仪和裴宽在殿内看着御医给李隆基诊治,带着一队精锐兵马站在殿前院子里的姜度则是一脸似笑非笑,看着那些被驱赶出来齐集此处的内侍宫人们,眼看一个个人跪在地上瑟瑟发抖,他方才笑了一声,竖起了两根手指头。
今日朝会上发生的那一幕,随着双目紧闭昏死过去的李隆基被送回了这里,兴庆殿上下虽说未必知晓得通透,可大抵的情形还是能够想象得出来。历经了姜度两次大清洗之后,即便李隆基不遗余力笼络人心图为己用,但还是有很多人生出了畏惧之心,兢兢业业只做好分内事,不敢往天子面前凑,可总有那些抱着侥幸之心,只想着那是大唐天子,总不至于真的为臣子辖制。于是,当李隆基和裴宽杜士仪回来时,身后还跟着姜度,也不知道多少人白了脸。
“两次,数月之内,我姜四算是用了两次凌厉手段,没想到还有那么多人不听教训!让我说什么是好呢?”姜度突然声音一变,沉声喝道,“按照名单,给我把那些居心叵测之徒一个个全都提溜出来!哼,媚上欺下之辈,也想往上爬?”
眼见一群如狼似虎的将兵径直冲了过来,有人变了脸色想要抵抗一二,也有人更加低垂下了脑袋不敢抬头,后者的数量远比前者更多。当七八个人被反扭了胳膊押出人群时,既有求饶声,也有咒骂声,更多的是哭喊声。姜度却不耐烦听这些,使了个眼色之后,他的耳边立刻清净了下来。眼见得剩下的人无不噤若寒蝉,他便淡淡地说道:“不用我多啰嗦了,照老规矩办。”
等到那些昏死过去的家伙被架走了,他方才抬脚往兴庆殿走去,临上台阶时,他却头也不回地说:“事不过三,我也不想一再造杀孽,所以你们自己全都把眼睛,把心思放亮一些。陛下退位也就在这旬日之内了,要想安安稳稳过下去,就少动那些歪心思!”
殿外那一阵骤然传来的动静,内中裴宽听得一清二楚。他何尝不知道姜度又借此机会清洗了一遍兴庆殿中服侍的人,可他从前也不是没有婉转劝过,姜度却根本没有听的意思,反而振振有词拿出了当年父亲姜皎那场官司的旧事,挑明了自己这是杜绝宫中再有口舌之争而遗祸前朝。此时此刻,见几个御医手忙脚乱地围着天子忙活,李隆基却依旧没有苏醒的迹象,他不禁对杜士仪轻声问道:“你之前说让群臣推选太子,这真不是开玩笑?”
“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我岂会虚言?”杜士仪发现几个御医全都手上动作停滞了片刻,这才继续忙活了起来,他哪里不知道这是如今每一个人最关心的问题,却仍然漫不经心地说道,“懿肃太子和二王已经死了,剩下来的诸王孙之中,大家谁也不知道究竟是哪个人最最能够服众,既然如此,让在京官员五品以上者推举,看谁得票最多,便决定以谁继位,这是最公允不过的办法。”
“那你真的……”
“长宽兄想问我是否真的不插手?我当然不插手,甚至我可以很明白地说,无论谁继位,我都没有意见。我当初收复河北全境之后,就曾经对三镇将校说过,我在外逍遥惯了,长安城呆不惯,这个右相也只是担个虚名,再加上河北尚有零星叛军肆虐乡里,民心未定,再加上今年春耕泡汤,补耕几乎来不及,有的是饥荒,若无有力人安抚,只怕几年都缓不过来,所以我原本是打算战后就留在幽州坐镇的。只可惜,出了行刺南阳王这种突发事件,我不得不回来!”
见裴宽分明难以置信,杜士仪就满不在乎地说道:“立储之事我不掺和,幼麟身为我幼子,也一样不参与。就是朝中五品以上的官员,若是有不想掺和此事的,也不用勉强,换言之,有推举的,也就有弃权的,这才是真正的公平。”
“那我也弃权!”
说话间,姜度也进了大殿。见裴宽转头看他,脸色阴晴不定,这位嗣楚国公就嬉皮笑脸地说道:“那些龙子凤孙几乎没有一个能力卓著的,我一个都看不上,既然杜相国说了可以弃权,那就省事多了,我不推举总行了吧?回头我就去告诉窦十,想来他知道不用掺和这件事,也一定会如释重负。”
杜士仪自己不参与,又不许儿子参与,姜度甚至拍胸脯表示他和窦锷也不会插一脚,裴宽却不会真的认为,对于这件如今大唐最重要的事,杜系之人就完全没有影响力了。要知道,南阳王李係是随着杜士仪大军回来的,杜士仪此次发难也同样是因为李係之事,有很多人都会认为这就是杜士仪的态度,即便不是,南阳王李係,还有东宫那些皇孙,背后那位懿肃太子妃张氏,他们又岂会不加以推波助澜?
可事情闹成这样,裴宽还能怎么样?他也已经烦透了李隆基折腾出来的这些麻烦,而且身为独掌大权的左相,他听到了太多太多各式各样的流言蜚语,已经极其厌倦了。意兴阑珊的他突然失去了在这里等候天子醒来的兴致,深深叹了一口气。
“政事堂那边想来马上就会有堆积如山的奏疏。我先回去把其他事情处理完,这里就交给君礼和姜将军了。”
裴宽这一走,姜度就觉得松快多了。他一点也没有把这几个御医放在眼里,直截了当地说道:“杜十九,你知道我最佩服的是你哪一点?不畏权贵!从前那不畏权贵还只是王毛仲王守一这样的公卿贵戚,现在却还得多上一个,那就是明明已经可以进棺材了,却愣是不肯退位的这位!你在勤政务本楼上说的那些话真是太对我胃口了,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夫子这话真是说得对极了!都说儒家就是君君臣臣那一套,可那是某些人读书读傻了!”
杜士仪见姜度说得痛快,他不禁扫了一眼那几个御医,见其中有人甚至在微微颤抖,他便斜睨了一眼姜度:“慎言!出气归出气,如今推选贤王连个结果都还没出来,要是陛下这时醒过来,又被你这话气出个好歹来,到时候的后果你负责?”
“我当然负不起那责任,只不过实在是这些年憋得太久了,终于能够畅快一下的时候,实在是忍不住。”姜度缓步走到御榻前,见李隆基双目紧闭,脸上殊无血色,他摆了摆手吩咐那些御医忙活自己的,嘴里却说,“被你今天左一个孔子曰,右一个孟子曰,我倒是想起春秋战国那大争之世来。诸侯并非高高在上,稍有差池便要拿大位甚至拿性命去抵,而士可以傲公卿,傲诸侯,这才是真正的国士!可自秦汉魏晋以来,这士是越来越不值钱了!”
“不过是阶级二字作怪而已。士若是成了公卿,自然不希望有人在自己面前喷唾沫星子,而若是进一步成了诸侯,就更容不下区区一士傲慢相待了。”杜士仪知道姜度也就是逞口舌之利,并不是真的钻牛角尖,他随口一叹,这才冲着一个终于停下手的御医问道,“陛下如何了?”
“回禀相国,脉象虽说虚弱,但暂时没什么大碍。”
太医署虽说没经过什么清洗,其中甚至也有名为诊脉,实则往外帮天子捎带消息的,刚刚面对杜士仪和裴宽就够让人战栗了,现如今又多了个真正的煞星姜度在,每一个御医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生怕下一刻就是不测之祸。
果然,姜度把脸一沉,直截了当地问道:“别给我说这些虚头巴脑的话,说清楚,还有多少准日子?”
这个问题登时让几个御医面面相觑。足足好一会儿,方才有人小心翼翼地低声说道:“陛下自从重回长安之后,身体就每况愈下,前时因永王……不,因为庶人李璘的行刺,更是亏虚极大,今天的光景……应是中风无疑,如果精心调制,总还能有三五个月,可若是有个万一,兴许只剩下了十天半月。”
“居然是中风……”
离开兴庆殿的时候,杜士仪喃喃自语了一句,瞥见姜度那满脸活该的表情,他也不想去说什么了。以姜皎当年和李隆基的情分,只不过是因为王守一小小一计,就让姜皎重杖流放,死在了路上。处死就处死,贬官就贬官,可大唐自从武后当权开始,就日渐流行殿堂重杖折辱,所谓的刑不上大夫早已经被抛在了脑后,到了李隆基执政,也完全沿袭了祖母这一套。也无怪乎安史之乱之后,大唐藩镇林立,皇权几乎再未真正重振!
朝廷能够笼络的人才,藩镇一样能够笼络!而阉宦的权限盖过天子后妃,权领禁军操纵废立,简直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翻版!
兴庆殿中,几个御医早已退下,御榻前的幔帐也已经放了下来,平躺着的李隆基却已经睁开了眼睛,眼神却黯然无神。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