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石油风云[美]-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波公司支持的伊拉克石油公司的心境却完全不同。朗里格向菲尔比吐露,“他们并不需要更多的石油,因为他们已经能够开采到的数量超过了他们现在所能处理的数量。同时,他们极感兴趣的是排除所有竞争者。”因此,在伊拉克石油公司来说,它所作的努力是预防性的而不是预期性的。此外,因为伊拉克石油公司——实际上是英波公司——继续怀疑哈萨蕴藏石油的数量,它没有心情在沙特阿拉伯作出任何大规模的承诺。当朗里格向英国外交使节说明时,他的简报当然是“不要在这个阶段为了还很难说有否石油的开采权而花大笔钱去随便买定”。
虽然其他人由于谈判的步子不快而越来越沮丧,喜欢成为神秘人物的菲尔比却由于他扮演多种角色而为自己感到光彩——他被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公司雇用当上它的代理人、担任沙特人的顾问、指导伊拉克石油公司和充当朗里格的密友,他在交谈中还有机会随口向各个石油经营家透露他在最近前往麦加途中,同车的国王对他说起的话。不仅仅是石油占了菲尔比的时间;他还忙于为沙特政府和朝圣运输公司攫取进口机动车的垄断权,以及建立这个国家的无线电系统。
尽管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公司很热切,它的出价只及沙特人要价的1 /5。1933年4 月初,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公司的一位高级经理写信给菲尔比,谈到“我们的谈判遇到不幸的僵局……至于发现石油的可能性实际上在这个国家还是一个未知数;所以一家石油公司没有考察这个地区的地质之前就付出大笔的钱,是绝顶愚蠢的”。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公司没有必要太多担心伊拉克石油公司和英波公司。在它们来说,除了承担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公司开价的一小部分之外,它们都不愿再提出什么条件。最后,菲尔比劝告朗里格,“你倒不如收拾行装走吧;美国人出价无疑地会高于此数。”朗里格完全照此办理,他突然离去,退出竞争,让位于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公司。同时,菲尔比正在劝诱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公司和苏莱曼达成他所称的“这种缓和”,这意味着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公司出价要大大提高。
到1933年5 月,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公司和沙特阿拉伯之间特许开采权协定的最后草案已准备就绪,随国王“高兴”加以是否。在枢密院里经过一些形式上的讨论后,伊本。沙特告诉阿卜杜拉。苏莱曼,“相信真主,签字吧”。该协定规定预付三万五千英镑金币(十七万五千美元)——三万英镑作为贷款,五千英镑作为第一次预付的特许开采权使用费。十八个月后,将付第二笔贷款两万英镑(十万美元)。全部贷款将来只从政府应得的石油特许开采权使用费中偿还。此外,公司将另外支付十万英镑金币(五十万美元)贷款作为开发石油的费用。特许开采权的有效期限是六十年,适用于约三十六万平方英里的面积。1933年5 月29日,协定签字了。伊本。沙特得到了他想要的很大一笔现金。国王和他的财政大臣还坚持规定应大大鼓励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公司尽可能迅速地行动的条件。
唯一剩下的问题是怎样弄到那么多的黄金。因为美国刚刚放弃金本位,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公司试图直接从美国运送黄金的努力,遭到财政部助理部长迪安。艾奇逊的拒绝。但最后,保证信托公司的伦敦办事处代表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公司从皇家造币厂弄到三万五千英镑金币,装了七箱由一艘英国的半岛和东方轮船公司的轮船运往沙特阿拉伯、因为考虑到沙特阿拉伯是男性支配的社会,担心女王的头像会降低金币价值,所以每一枚金币上印的是男君主而不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头像。
一家美国公司得到了开采权,无可避免地会开始改变这个地区的政治关系网。当菲尔比告知英国外交使节安德鲁。瑞安爵士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公司已经赢得特许开采权时,他“吓坏了,他的脸上因为愤怒和失望变得阴暗起来”,这使菲尔比无限高兴。英国的所失实际上是美国的所得,虽然华盛顿后来好久才认识到这一点。尽管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公司反复提出抗议,罗斯福政府拒绝建立外交关系,不耐烦地反复讲没有必要这样做。直到1939年,美国驻埃及的外交使节才同时被任命为驻沙特阿拉伯使节,只是到1942年美国才在沙特阿拉伯设立常驻的由一人组成的公使馆。
英波公司和伊拉克石油公司不久认识到,它们由于太胆怯和太吝啬而犯了大错。伊拉克石油公司的成员之间互相反责,但决定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1936年,这个集团得到了沙特阿拉伯西部汉志的石油开采权,从外约旦一直延伸到也门。条件比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公司在三年前所同意的要高得多。唯一的欠缺是伊拉克石油公司在其特许开采区内始终未发现石油。
科威特在阿拉伯半岛上,沙特阿拉伯并不是唯一看到石油利益在增长的国家。在邻近的科威特,关于特许开采权的断断续续的谈判已经拖延了十年。巴林在勘探方面的努力,使科威特埃米尔阿赫默德教长心烦意乱,他在1931年对霍姆斯少校说,“当我注意到巴林的石油工程和这里却一无所有时,我心如刀割。”在1921年成为科威特埃米尔的这位快活和结实的阿赫默德,对他的现代化曾引以自豪;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他穿上宽松衣眼,长袍下面露出漆皮皮鞋。他又是个英国海军的热中者,他的客厅墙壁上,饰有英国军官和炮艇的照片。但由于科威特的不稳定情况,他似乎在搞纵横。正如一位英国高级外交官员所说明的那样,酋长已“开始执行一项相当危险的政策”,试图“在陛下政府、伊拉克政府以及伊本。沙特国王三者之间挑起争端”。
这种平衡始终是科威特的中心问题,因为它作为一个小国,试图在较大国家中间保证其独立和行动自由。由于它的位置靠近波斯湾的顶端,并沿着巴士拉和麦加之间的贸易和朝圣路线。它作为一个独立的公国出现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中叶,当时来自阿拉伯半岛内部的游牧部落在那里定居,并于1756年从萨巴家族选拔一个教长担任统治者。到十九世纪,它在北部海湾地区已成为商业中心。虽然向奥斯曼帝国作了些进贡,它成功地顶住了土耳其直接施加的权威。到十九世纪末,英国想抵制德国的渗透,正如在柏林一巴格达铁路上所集中体现的,同时科威特则想确定它在土耳其人面前是独立的。结果,英国承担负责科威特的对外事务,后来确立对这个酋长国的保护关系。
现在,阿赫默德酋长受着英波公司和海湾公司双方的奉承。已经得到霍姆斯少校传说中和有争论的购买权的海湾公司,正在通过霍姆斯及其东方综合辛迪加(外交部曾称它为海湾公司的“爪牙”)进行工作。英波公司仍对科威特石油的前景有怀疑。而且,如果勘探确实证明是成功的,那将只对已经由于大量过剩而疲惫的世界市场增加更多石油而已。在英波石油公司的经理中间总怀着疑惧:在他们最有价值的特许开采区所在地的伊朗,国王会“重新提出指责说他们正在波斯以外的别的地方浪费精力”。那末为什么英波公司正在科威特追求开采权呢?原因是,他们不能冒这个险,即只是为了拦阻别的什么人得到石油开采权而自己在科威特却不采取行动。英波公司主要关心的是防御——阻止另外一个公司进入它所谓的“侧翼”而削弱它在波斯和伊拉克的地位和影响。这个风险太大了。正如约翰。卡德曼爵士继续坚持的那样,科威特是在英波公司的“势力范围”之内。
财政上的需要也刺激阿赫默德酋长的兴趣去招致愿意获取特许开采权的人。像在沿波斯湾海岸的所有其他酋长国那样,科威特正处在严重的经济艰难时期。当地的采珍珠贸易已成为科威特的第一号工业和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不管是否知道名字,阿赫默德酋长有充分理由对一位来自三重县的日本小贩发脾气,小贩叫御木本幸吉,他对牡蜊和珍珠着了迷,并花了许多艰难岁月专心致志于发展人工培养珍珠的技术。最后,御木的努力有了报偿,到1930年,大量日本培养的珍珠出现在世界珠宝市场上,差不多打消了对潜水员从科威特近海和波斯湾别处捞上来的天然珍珠的需求。科威特的经济被破坏了;出口收入骤降,商人破产,小船搁置在岸上,潜水员回到沙漠去。阿赫默德和他的公国需要新的财政收入来源;石油的可喜前景的出现,正是时候。
这个小国面临许多其他经济困难。大萧条更普遍地使科威特和其他酋长国的经济陷于瘫痪。情况坏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沿阿拉伯海岸的奴隶所有主亏本地卖掉了他们的非洲奴隶,以免负担生活费,而且,阿赫默德酋长在同邻国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的各种争执中英国未给与他认为适当的支持而感到愤怒。酋长认为,一家美国石油公司的进入科威特会带来美国的政治利益,他可以用它来支持他的地位以对付英国,以及对付他在这个地区的对手。尽管这一切话是这么说的,酋长知道他不敢疏远英国。为了科威特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安全,他仍然主要依靠英国来对付所有它的邻国——沙特阿拉伯、正在向他的权利挑战的伊拉克以及甚至不承认科威特的存在和合法性的波斯。科威特是一个很小的国家;是英国统治着海湾的控制区,酋长认识到皇家海军的实用价值。
在英国方面,英国政府想尽力维持它在这个地区的影响和地位,这意味着设法保证有一个英国公司在这个地区内拥有石油开采权。但怎样做到这一点呢?虽然就巴林来说,英国国籍条款已被搁在一边,伦敦却继续坚持这项条款也适用于科威特,这样可以把发展限制在一家英国控制公司的手里,从而将有效地阻挡海湾公司参与东方综合辛迪加。海湾公司向美国国务院抗议这种排斥政策,国务院转而于1931年末抓住这个问题不放要英国人予以解决。
英国海军部强烈地坚持要保留国籍条款,不仅以人们熟知的战略上和军事上石油供应为理由,而且还因为英国在保证“美国公民在科威特内地受到保护”方面将碰到想象中的困难。这甚至会导致因为“英国也许不可能提供保护”而由“美国战舰干预海湾事务”。但正如一位官员所说的,主要的担心是英国会“在一个对帝国利益至为关键的竞争场所失去影响和地位,让位给另一个较富的国家”。可是,进一步思考后,英国政府的关键部门——外交部、殖民部和石油部——全都准备放弃国籍条款。一位外交部官员说,“我OJ最不愿意看到发生一场同美国的石油战。”实际上,美国资本能为这个地区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这是符合英国利益的。1932年4 月,英国政府把国籍条款搁置起来,在这个关头,似乎不需花很大代价,也没有真正理由不这样去干了。毕竟,英波公司看来对勘探科威特石油不那么感兴趣。英波公司董事长约翰。卡德曼爵士对外交部说,如在科威特找到石油不会对“英波石油公司有什么好处”。他还说,“欢迎美国人到那里找到石油!”
对内阁取消国籍条款的决定,海湾石油公司和美国政府都感到高兴。但没有人比霍姆斯少校更兴高采烈了。他把这“了不起的胜利”至少大部分归功干一个他判定为英国最受欢迎的人,即美国大使安德鲁。梅隆——前美国财政部长和那个控制海湾石油公司的家族的后裔。安德鲁。梅隆于1932年就新职时已有七十七岁,在伦敦,他感到非常惬意。有一件事他很欣赏,他能合法地喝酒(美国那时仍实行禁酒);他曾在英国结婚;惯于穿英国人裁剪的衣服。他知道怎样在英国做生意。差不多就在三十年前,他曾前往英国试图说服马库斯。塞缪尔,他说壳牌公司应解除与新生的海湾石油公司的供应合同,因为出了毛病,当时斯平德托普的地下压力逐渐减少。由于他具有魅力,既文静又耐心,执意劝说,梅隆达到了目的。
可是,在1932年,他受怀疑了。在他任财政部长期间有若干事例,据说属于庞大的梅隆帝国的一些公司得到财政部的特别待遇或支持。这类报告已经在国会内引起反响,有人想对他进行弹劾。恰巧那时胡佛突然任命他为驻英大使。有些人把他马上接受任命说成是一种故意和精明的自我放逐。
梅隆不仅是家族的族长和海湾公司董事长威廉。梅隆的伯父;他还是曾资助海湾公司并使它成为一家综合石油公司的人。他一直把海湾石油公司认作梅隆家族公司,并对它表示直接的关心。在海湾公司探求科威特门户开放时,他已经进行介人促使国务院予以帮助。乘船去伦敦担任大使可使他置身于各方争夺科威特之战的中间,副国务卿则十分审慎地试图确立公平的基本准则。他通过海底电缆发电报给驻伦敦的美国大使馆说,“为了防止受批评,矫枉过正,过于采取相反态度,总是很容易的。所以在我们做一切事情时,我OJ必须给予海湾石油公司不多也不少的援助,完全与我们应在同样情况下给予任何其他守信的美国公司一样的援助。”但要保持这样的区分困难非常之大。即使在国务院,海湾公司被说成是“梅隆权益”;英国人会交替地称呼海湾公司或“梅隆石油集团”。而安德鲁。梅隆本人从未太多表示他承认这种区别。他称海湾公司为“我的公司”(不能说完全没有根据,因为梅隆利益集团拥有大部分股票),他将按照这个前提来行动。
虽然在科威特伦敦放弃了国籍条款,但它却宣布它将坚持检查所有投标,并向埃米尔推荐应当接受哪一个。这应该不是太复杂的问题,因为卡德曼刚刚断然宣称英波公司对此没有兴趣。但嗣后在1932年5 月,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公司在巴林发现石油,改变了形势和整个阿拉伯沿海的前景。英波公司十分突然地改变了它的意见。卡德曼急忙写信给外交部,否认他最近的没有兴趣的声明,因为现在英波公司突然决定,它很想在科威特投标获得石油开采权。没有人对英波公司的改变主意比酋长本人更高兴的了,他用有说服力的简明言词阐明了生意经的基本准则。他说,“是的,我现在有两个投标人,从一个售主的观点看来,这完全是有利的。”
下一步行动落在英国政府身上;尤其要由石油部去检查不仅是海湾公司的出价,还有来自英波公司的新出价,并且要向埃米尔提供“意见”。但因为两份投标的检查在伦敦拖而不决,霍姆斯和海湾公司——以及美国政府——开始怀疑起来,认为拖延是一个有利于推荐英波公司出价的诡计。美国大使紧追不舍,虽然国务院不愿意显得一仅仅为了梅隆先生的个人利益“而行动。但是,到了1932年秋天,看来推荐的问题不像会很快见分晓,梅隆失去耐心,决定置礼仪于不顾,直接向外交部追问这件事。这毕竟是生意。梅隆越来越感到迫切,也许是由于不受欢迎的赫伯特。胡佛不久将被赶出白宫,从而分配给梅隆的大使任期也将终止。外交部的一位高级官员评论说,”美国大使热心地为他自己的企业集团争取石油开采权和他的任期即将结束,这两者也可为其反复不断地陈述提供一些说明。“实际上,梅隆的追求是那么强有力,致使一位国务院官员建议国务卿向梅隆暗示,”在这个问题上别急嘛。“
石油部终于好不容易拿出它对这两个投标的分析,分析是在科威特的英国政治代理人于1933年1 月交给埃米尔的。但什么问题都没有解决;它起的作用只是在英波公司和海湾公司之间开始了一个新的更为激烈的竞争阶段,包括尖刻的相互谴责和威胁。但英波公司觉得它的一手牌渐呈弱势。由于国王在1932年11月片面否定它在那里的特许权,英波公司在波斯的地位——公司的实际财富——处于危险之中。
实际上,有一个可以替代投标战的办法——合作。每个公司都深悉对方的坚强决心和背后的强大力量。一方面英波公司看到美国的财富和其潜在的巨大政治影响,同时另一方面海湾公司看到英国在这个地区牢固地树立的权力。约翰。卡德曼向梅隆大使提出合并的可能性,但没有得到明确答复。在梅隆离开他的岗位回到美国后不久,卡德曼深感苦恼地获悉,美国石油界的传说是,“安德鲁。梅隆已经决意重返来控制科威特”。
1933年3 月末,卡德曼离开伦敦去波斯,同国王就取消了的特许开采权进行谈判。他在科威特停留一下,充分准备同埃米尔讨论一个特许开采权的细节。霍姆斯少校得知卡德曼的即将来到,不仅安排好在卡德曼的约会之前几小时先去见阿赫默德酋长,而且设法获得允诺,应许他有机会可以提出高于卡德曼可能摆在桌面上的开价。在他亲自同酋长在达斯曼宫会见时,卡德曼试图得到酋长同意他的意见,一个“清一色英国公司”会更好地符合他的目的。酋长答道,“只要协定规定的付款兑现,涉及什么国籍”对他“是个无关紧要的问题”。卡德曼于是摆出完全准备好的他自己的标价,并出示一支金笔交给埃米尔作签署协定之用。他告诉酋长,“如果酋长准备立即在协定上签字”,他将加倍出价。但是,卡德曼又说,“他不能让他较高的出价一直敞开有效”。不幸的是,酋长只能表示他最诚挚的抱歉。他已经答应霍姆斯,海湾集团将得到机会超过卡德曼可能提出的任何标价,他显然不能自食其言。
卡德曼感到诧异和苦恼。现在他完全相信必须同海湾公司订立协定;酋长的“两个买主”无论如何要减少到一个、不这样,酋长就能继续使一个集团和另一个集团相斗而从中渔利抬高价格。而且,英波公司能绝对保证它在投标竞赛中不致失败的唯一办法,是同海湾公司建立合营企业。接着在两个公司之间进行紧张的讨论,到1933年12月,最后达成协议,建立一个新的各占一半的合营企业,取名科威特石油公司。然而外交部仍然担心各美国公司的扩张主义力量,它坚持科威特石油公司的实际营运必须掌握“在英国人手中”。结果于1934年3 月在英国政府和科威特石油公司之间又订了一个协定,来保证英国人在这个国家内的发展方面占有优势,尽管海湾公司占50%的股权。
为新成立的科威特石油公司从阿赫默德酋长那里获得一项特许开采权的实际谈判,委托于两个人:海湾公司方面是德高望重的弗兰克。霍姆斯,英波公司方面是年轻得多的阿奇博尔德。奇泽姆。当这两个人跨过海关关卡,从伊拉克进入科威特时,他们都接到一封来自驻外政治代表的信,亲切地表示他对“出色的两个非常相像的人的欢迎”。实际上,这两个公司之间的竞争看来是自然地发展的。一个星期日早晨,在他们到达科威特后不久,霍姆斯和奇泽姆在一个美国教会设立的小教堂里做礼拜时凑巧坐在一起。那天选读的《圣经》是耶稣登山宝训论八种至福,当读到第六福“清心的人有福”时,霍姆斯用臂肘捅捅奇泽姆的胸部,向这位令人敬畏的少校耳语道,“你和我都是以清心相对的人。”
但他们的工作远没有完。即使阿赫默德酋长想使一位投标者与另一位相斗的企图已经被预先阻止,他仍不失为一位很强硬的谈判者,并且很熟悉伊拉克、波斯和沙特阿拉伯的政治发展和关于特许开采权的条件。而且,酋长一点不喜欢伦敦曾坚持提出的要订立确保英国人占支配地位的政治协定。但是,在得到了他所想要的以后,1934年12月23日,阿赫默德酋长终于在协定上签了字,这个协定给科威特石油公司以七十五年的特许开采权。酋长收到预付的三万五干七百英镑(十七万九千美元)。在石油足够成为商品数量之前,最低限度他将每年收到七千一百五十英镑(三万六千美元)。一旦找到石油,最低限度他将每年收到一万八千八百英镑(九万四干美元)或更多些——视产量而定。酋长任命他的老朋友弗兰克。霍姆斯作为他在伦敦的科威特石油公司内的代表,霍姆斯保持这个职位直到他于1947年逝世。
“百发百中”?
科威特特许开采权协定是在沙特特许开采权协定一年半之后签订的。到了那时,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公司已在沙特阿拉伯忙于工作了。它已经设立加利福尼亚一阿拉伯标准石油公司(CASOC )来掌管这个特许开采权,管理总部设在吉达的一幢高层建筑中,有许多阳台和它自己的发电厂。房主不是别人,就是H。圣约翰。B。菲尔比。在这个国家的另一边,1933年9 月,最初的两个美国地质学家已乘汽艇从巴林来到朱贝勒镇。为了减弱当地居民对他们的生疏感,他们蓄须,戴上阿拉伯头巾,穿上长袍。他们一早靠了码头,到晚间已进入沙漠作为他们第一次的短途旅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