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石油风云[美]-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确,直到1942年计划进军北非时,美国陆军才充分意识到石油因素的重要性,其后相应产生了一个集中化的、经过严格训练的供应组织。总而言之,战争期间美国航运总吨位的一半左右是运石油。军需部测算,当一名美国士兵前往海外作战时,为维持其作战能力,就需要重达六十七磅的给养和装备,其中一半是石油产品。
陆军新设立的油料补给组织推行若干革新措施来促进石油的运输和使用。它采取行动使产品标准化——具体地说,生产一种通用的汽车燃料和一种通用的内燃机燃料。它采用壳牌石油公司创建的一种附有油泵的、特别精巧的轻便输油管系统,它能使石油在作战地区无须使用卡车便能有效地运抵前线。但最大的发展之一是沿用迄今的五加仑汽油罐。陆军发现他们所使用的十加仑汽油罐过于笨重,一个人难以搬动。德国人则使用一种五加仑油罐。为了找到一种更加轻便的容器,美国人和英国人合作,在缴获的德国汽油罐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五加仑汽油罐。为了尊重德国的原型设计,他们给这种汽油罐起了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绰号:“闪电式汽油罐”,但更通常称之为“德国汽油罐”。不过美国人在德国的设计上作了重要的革新。德国人必须使用漏斗,这样会使油垢进入车辆的发动机。美国人增加一个内装的出油管,可把油垢排出。
战时在技术上最大的一次失败是缩写为PLUTO 的“海底输油管”。这个海底输油系统旨在通过英吉利海峡,连接英国和法国的海岸,目的在于给进入西欧后经过法国进军德国的盟军提供其所需燃料的一半。输油管是建成了,但其设备故障不断产生重大的技术问题。结果,在进军的关键性几个月内,海底输油管的输油量近似涓涓细流。按平均计算,从1944年6 月的D 日至1944年10月,通过海底输油管,每天只输油一百五十桶,为那段时间在西欧美军耗油量1 %中微不足道的1 /6。在盟国整个燃料环节中最令人气馁的挑战或许是100 一辛烷航空汽油的供应问题。三十年代初期和中期,主要由荷兰和美国的壳牌石油公司研究人员研制出来的一种100 —辛烷燃料,与通常所用的75—辛烷或87—辛烷的燃料相比,可能使飞机发挥更高的性能——速度更快,动力更大,起飞更速,航程更远,机动性也更强。据测试表明,它在动力方面比现有的燃料提高15%至30%,并可节省大量燃料,从而有可能适用于更远距离航行的飞机。但在战争确实爆发前,这种代价昂贵得多的燃料没有多大市场;在无人问津的情况下,主要由壳牌公司以及后来的泽西石油公司冒着很大的风险,把100 一辛烷汽油的研制和生产能力进行大量投资。壳牌石油公司将其生产的大部分100 —辛烷汽油储存起来。
但是战争爆发意味着突然之间有了市场——而且是一个重要的市场。100 —辛烷汽油的优点在1940年的英国战役中得到证实。当时,由100 —辛烷汽油发动的英国喷火式战斗机的性能超过使用87—辛烷的德国梅塞史米特式109 型战斗机。有些人将英国在那场生死攸关的空战中的重大优势和胜利归功于100 —辛烷汽油。但生产这种高性能汽油需要特别昂贵的炼油设备,而且实际可用的产品却极少。产量指标在订定后又一次再一次地提高。两个航空汽油委员会——一个设在华盛顿,一个设在伦敦——建立起来,将数量有限的100 一辛烷汽油分配给所有的军需部门。尽管经常发生短缺,分配人员有时仍觉得他们不得不要浪费一点。在德国潜艇进行威胁时期,他们常把三艘油轮派往一个目的地,希望其中至少有一艘会顺利通过。
盟国所需的100 —辛烷汽油几乎必须全部由美国生产来满足。到1944年,美国几乎生产了总数的90%。1943年4 月,英国陆军部次官罗伯特。帕特森在给伊基斯的信中沮丧地写道:“从目前情况来看,形势将逐渐恶化。除非采取最果断的行动,我看目前的情况不会缓解。”对此,美国人报之以拟定一项巨大的建设和工程计划,这是战时最大和最复杂的任务之一。幸而在三十年代末,主要由一位法国人尤金。霍德利和太阳石油公司的一些人研制的一种新的炼油技术——催化裂解技术——正在发展之中。由于威廉。伯顿三十年前研究的加热催化技术首次取得重大进展,催化裂解促进了100 —辛烷汽油的大量生产。如果没有那种技术,美国就永远难望在任何地方达到航空汽油需求的目标。可是在美国参战时,有限的催化裂解操作才刚刚开始,而且看来不可能大规模地进行。需要的设备十分庞大——一些装置高达十五层楼,而且远比传统的炼油设备昂贵。可是,从此以后,全国各地加速建成了许多催化裂解装置,从最初设计和小规模试验工场的实验,到大规模生产,似乎没有丧失任何时间。
总之,作为100 —辛烷汽油生产运动的组成部分,近百个工厂和专用设施兴建起来,许多现有的工厂也转产100 —辛烷汽油。战时石油管理部和石油业不断同其他与之竞争的机构和企业争夺钢材和其他必需物资,以满足它们在建设目标方面的需求。产量要求越来越高,因而物资需求也不断提高。在高峰时期,所有航空燃料工厂不得不融为一体,作为一家巨型联合企业来经营管理。各种不同的部件在全国各地不同的公司之间转运,以求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或者用伊基斯所说的话来讲,“尽可能地弥补产品桶数的不足”。生产工序和燃料本身的不断改善,得到大力推进。结果是飞行员获得了格外强大的动力来压倒敌机,负荷很重的轰炸机也能顺利地飞离跑道。
虽然盟军似乎经常遇到100 —辛烷燃料濒临用尽的情况,但是增加出来的产量奇迹般地满足了日益上升的需求。到1945年,需求量已比战争开始时所计划的高七倍,但此项需要量依然得到满足——美国在1940年的总生产能力为日产不足四万桶100 一辛烷燃料,到1945年已日产五十万四千桶。正如一位将军所说,政府和石油业是“从一顶帽子里变出了油来”。
“无情的时刻”
陆海军石油委员会在战后自豪地宣称:“供应部门从未在任何适当的地方不供应适当数量和品种的石油。没有一次战斗因缺乏石油产品而受到耽误和阻碍。”虽然那种判断在极大程度上是正确的,但也有过一次例外——一供应系统在千钧一发之际,未能发挥作用。
到1944年春季,形势已明显地有利于对德作战的盟军。美军和英军已在意大利登陆,迫使意大利即将停止作战。苏军正从东线长驱直人。其后,在称为D 日的1944年6 月6 日,盟军在诺曼底海滩登陆,开始进入欧洲。但是,盟军经过长期精心策划的各项计划,突然出现失误。与计划和预期相反,进攻部队发现他们滞留在诺曼底的时间远远超出预料。德国人惊慌失措,却能暂时成功地制止了进攻部队,尽管燃料的匮乏大大限制了他们迅速向前线调动增援部队的能力。德军司令官格德。冯。伦斯泰特陆军元帅被迫下令:“使用人力和马匹运送装备——除非在作战时,不准使用汽油。”其后在1944年7 月25日,盟军终于突破德军的包围圈,德国人在无组织和无给养的情况下败退。现在是盟军感到惊奇的时候了——这时他们居然能轻松和迅速地追击德国人了。
在追击中,没有一支部队比乔治。巴顿将军指挥下率先突破的第三军更加迅猛。巴顿脾气急躁,容易冲动,发怒时犹如火山爆发(最后一点或许是他在打水球时头部受伤所致)。从6 月6 日登陆以后,巴顿认为盟军的战略缺乏胆魄和过于谨慎。面临这种情况,他一直感到难以容忍。1944年7 月,他曾写过一首诗,抒发他的伤感之情:你必须勇往直前,因为战场犹如情场,不这样,你将永远得不到什么……
所以,让我们投入真正的战斗,去冲锋陷阵,去拼搏厮杀,让我们把握时机,让我们忘却在寂静的、布满贝壳的空地上那些漂亮而坚固的基地,让我们竭尽全力去取得胜利!彻底的胜利!
盟军最高司令官艾森豪威尔将军常常当众称巴顿是“一个伟大的、善于随机应变的指挥官”。在私下,虽然艾森豪威尔承认巴顿是一名魄力很大的战地指挥官,但他认为巴顿缺乏一个照顾到全局的指挥官所必需具备的那种宏观的重要能力。确实,艾森豪威尔对巴顿是否能够协同作战,甚至他的情绪是否稳定,怀有疑虑。艾森豪威尔说,巴顿太喜欢冒险,太容易采取“鲁莽的行动”。他直截了当地告诫巴顿说:“我非常关心你管不住你自己的舌头,而且开始怀疑你是否具备作出全面判断的能力,这对担任高级军事职务的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可是,尽管心怀疑虑,艾森豪威尔依然最坚决地要由巴顿来指挥进军。正如他在给马歇尔将军的信中所说的那样,巴顿具备作战本领,那是“我们不可缺少的,除非他想自暴自弃”。只要把他置于“一个神志清醒、意志坚定的人领导下,充分注意发挥巴顿的良好才能,而不要为他的好出风头和装腔作势所蒙蔽”,巴顿就会干得很出色。总之,巴顿表示出来的一种令人感到特别放心之处,在于一巴顿能够在关键时刻发挥出一种非凡的、无情的冲劲“。因为,艾森豪威尔补充说:”有这样一种可能性始终存在着,这场战争,甚至就在这个战场上,可能会出现一种局面,须由这个公认为脾气暴躁然而是勇猛善战的人来冲锋陷阵。“这样便能把握机会,扭转局面。
毫无疑问,巴顿的个性坚强、做事果断、将目标和信心付诸行动的能力,以及他的“好胜心”,等等,这一切都使他成为一名卓越的战地指挥官。如果他的性格无须得到上司的信赖,那将会使他所指挥的部队中产生一种强烈的忠诚感。他懂得为自己产生一种传奇式形象的重要性——他在腰间佩带两支左轮手枪,其中一支的手柄上嵌有珍珠,还有三十年代他在西点军校那次未获成功的竞选校长运动中给自己所起的绰号“血性硬汉”。但在他的粗暴外表和严以律己的态度下面,还有另一个巴顿,他在战前曾接受过胃切除手术,并出版过两卷诗集。
巴顿是一个像隆美尔那样善于运动战的大师,他迫切地等待机会来显露才华。他埋怨说:“如果我想飞黄腾达,我就必须投身其间,于出一番令人瞩目的事业来。”他做到了这一点,证明艾森豪威尔认为他具有特殊才干的判断是正确的。他在腰间佩戴着左轮手枪,指挥部队以惊人的速度从诺曼底突破;在一个月内,他在布雷斯特和凡尔登之间跨越了将近五百英里的广阔地区,解放了法国卢瓦尔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如同隆美尔那样,巴顿瞧不起那些军需官。随着第三军的战线延伸,燃料供应变得日益短缺,他的部队采用一切能够想到的办法来保证燃料供应。巴顿的有些部队假冒不同部队的成员去领取给养;其他一些部队则去抢劫输油列车和卡车车队战者征用卡车回程所需的燃料。确实,巴顿甚至派遣侦察机去后方搜寻可能夺取到的石油给养。
可是将近1944年8 月底,燃料已对盟军的前进形成十分严重的障碍。法国实际上不缺乏汽油,只是那些给养在不对头的地方——远在战线后方的诺曼底——而要将那些燃料运到前线就有一个极大的后勤问题。用供应术语来说,盟军已将“二百六十个后勤计划日”缩减为二十一天。铁路可能是向前线运送燃料的有效途径,但是没有合适的铁路线。无数运油卡车车队沿着一条专用的单程公路线穿越法国,却仍供不应求。随着补给线的延长,往返前线的卡车本身也相应地需要越来越多的燃料。后勤问题最终使快速推进中的盟军几乎耗尽了他们的汽油。隆美尔在1942年挥师横越北非时曾经遇到过同样的情况。巴顿对其处境大发雷霆。他在8 月28日写给他儿子的信中说:“目前,我的主要困难不是德国人而是汽油。如果他们给我足够的汽油,我就可以到我任何想去的地方。”次日,他在日记中写道:“我发现,由于无法知道的原因,我们始终没有得到我们的汽油配额——一缺少十四万加仑。这也许是想用反手抽击的办法来阻止我前进,但我对此有所怀疑。”
尽管巴顿感到怀疑,其他部队也缺乏燃料。而且,当时作为盟军总司令的艾森豪威尔面临一项重大的决策:究竟将现有的大部分给养拨给巴顿的第三军呢,还是将燃料给予第三军北面的美军第一军,以支援最靠近海岸的蒙哥马利将军指挥的英国第二十一集团军?艾森豪威尔必须自问,目前是否应当放弃他本人拟定的“广阔战线”的战略——保护所有的侧翼——还是设法突破,让巴顿及其第三军插入纳粹“西壁”的齐格菲防线,进入德国本土。或者更审慎些,让蒙哥马利先占领安特卫普,以保证有一个头等的供应港口而免进一步增加供应困难。此外,还有蒙哥马利极力主张的第三种选择——由他亲自指挥一支由四十个师组成的集团军朝鲁尔河方向突破,彻底击溃德军。
当艾森豪威尔踌躇未定时,巴顿就急切地要求前进。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们现在掌握着前所未有的最好时机,可以赢得胜利。如果他们肯让我进攻……我们可以在十天之内就进入德国……此事我深信不疑,但我担心那些瞎子看不到这一点。”但是,艾森豪威尔为了协调政治和联合作战的更大要求,特别是为了缓和他与脾气古怪的蒙哥马利之间的紧张关系,他决定作出妥协,分散兵力,将急需的汽油分配给支援蒙哥马利的第一军,而不是拨给巴顿的第三军。
由于汽油补给已降至只有半天的用量,巴顿怒不可遏。他来到美军司令奥马尔。布莱德雷将军的总部,“像发怒的公牛那样吼叫”,他对布莱德雷咆哮说:“如果你们让第三军继续前进,我们就将为你们十足赢得这场战争。该死的,布莱德雷,只要给我四十万加仑汽油,我就能在两天之内把你送到德国。”
巴顿不会轻易在给养方面接受限制。这是一个关键性时刻,是一个争先恐后、无情挺进、迅速结束战争、完成自己使命和争取到荣耀的机会。巴顿简直无法克制自己的愤怒和失望。他在日记中写道:“除了我,谁也没有认识到这种‘无情的时刻’的真正价值。我们没有得到汽油,因为要合乎蒙哥马利的心意,第一军必须得到大部分汽油。”他命令他的部队继续推进,直到燃料用尽为止,“然后下车步行”。他写信告诉他的妻子说:“我寸土必争,但是力图阻止我前进的不是敌人,而是‘他们’……看看地图!我只要偷到一些汽油,就能赢得这场战争。”
8 月30日,第三军的给养已降至不足正常标准的1 /10。 它获悉,在9 月3 日以前不会再得到任何补给。巴顿告诉艾森豪威尔说:“我的士兵可以吃皮带,但是我的油柜里不能没有汽油。”
9 月4 日,蒙哥马利部队占领安特卫普。次日,艾森豪威尔在日记里写道:“我现在认为让巴顿再一次向前推进是重要的。”此后,巴顿得到了较多燃料,但时间的流逝却证明是最不能饶恕的。几天过去了,使德军有关键性的时间去重新集结。就在9 月初,希特勒终于放宽了“不得后撤”的命令,因而德军能够撤退、整编和建立防线。巴顿的部队越过默兹河,但在摩泽尔河遭到阻击,这时的问题不再是缺乏汽油,而是德国人非常顽强的抵抗。随后是长达九个月的艰苦和代价高昂的战斗。而且,在德军发起这场拼死的大规模反攻时,是俄国人而不是美国人占领了柏林。
在战争的最后几个月里,巴顿继续深人德国,一直推进到捷克斯洛伐克的比尔森。可是,“无情的时刻”之丧失,使他在战场上失去了争取光荣的最后时刻。1945年12月,在欧洲战争结束后八个月,这位运动战大师的一生在一次不那么令人愉快的事故中结束,当时他的私人高级轿车在德国公路上与一辆美军卡车相撞。
盟军果真错失了一次迅速结束战争的重要机会吗?这个问题当时和长期以后都引起激烈的争论。在盟军解放西欧所遭受到的一百万人伤亡中,足有3 /4 发生在9 月间巴顿的进攻被阻之后。在战争的最后八个月内,又有成百万人死于战斗和德国的集中营里。此外,如果盟军早一点从西线攻入德国,战后所绘的欧洲地图就会大不相同,因为苏联的势力不可能会如此深入到欧洲的中心地区。
对于艾森豪威尔来说,要在转瞬之间在情报有限而又面临高度变化和危险的情况下作出决策,那是极其困难的。同意巴顿的要求可能要付出非常大的代价,将会危及盟军在关键时刻联合作战的真正基础,使整个盟军陷于给养不足的状态,并使第三军处于非常易受攻击的境地。已有报告说,一支德军正在巴顿的侧翼集结。艾森豪威尔在其有关欧洲战争的回忆中,措辞婉转却又直截了当地回答了巴顿对于他曾作出错误决策的指责。巴顿就是不能综观全局。对艾森豪威尔来说,全局的危险一直很大,巴顿的计划也大有可能失败。他写道:勺944 年夏末,据悉德国在其本国尚拥有可以使用的储备力量,任何试图派遣一支小部队越过莱茵河并继续进入德国心脏地区的主张,都是痴心妄想。“即使它攻入德国,这样一支部队也会因为保护其侧翼而减少兵员,规模日益缩小。艾森豪威尔坚持他在1944年8 月那些最后几天里所作的判断:”这样一种企图只会有利于敌军“,而对盟军来说,其结果是”无可避免的失败“。
其他人对此作出不同的结论:错误在于分散兵力而不是把所有盟军都集中在蒙哥马利统率之下,毫不松懈地向鲁尔河推进,直达柏林。巴顿及其部队将会成为那支大军的一个强有力的组成部分。如果那次进军获得成功,其结果是欧洲的大屠杀将会早日终止。
杰出的英国军事战略家和历史学家巴兹尔。利德尔。哈特曾对整个问题作过长期思索。正是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所写的著作中提出了“不断扩张”的概念,因此被誉为机械化运动之父,并且不无讽刺意味地被称为“闪电战”的鼻祖。利德尔。哈特在1970年逝世前不久,发表了他对巴顿战略的评判。他与巴顿持一致意见,认为1944年8 月末的那几天是“无情的时刻”。德军仍然惊魂未定,毫无准备;莱茵河上没有一座桥梁作好爆破准备。如由巴顿发动一次有力的攻击——巴顿在诗中所说的“竭尽全力”,那就很有可能使防守的德军瓦解和溃败。利德尔。哈特的结论是:“在8 月的最后一星期,巴顿比英军更靠近莱茵河和河上的桥梁一百英里,那时从巴顿的油罐里取走汽油,也许就失去了迅速结束战争的最好时机。”
20、新重心
后来在企业界流传一个所谓“百人时期”,那是战争年月;当时在沙特阿拉伯工作的美国石油人员减少到一百人左右,他们成年累月几乎都与外界隔绝;同时,在全球性武装冲突声中,开发沙特石油一事也被搁置脑后。1943年后期,这“百人”有了一个新伙伴——埃弗里特。德戈利尔,他的来到是一个确实的信号,表明那些在思索战争结束后的未来的人们,没有忘记沙特阿拉伯。
没有一个人比德戈利尔更能非凡地体现美国的石油工业以及它在二十世纪前半叶的广泛发展。他是地质学家——同时代里最杰出的一位——企业家、革新家又是学者,曾几乎接触到工业的每一个方面。他出生在堪萨斯州的一个土墙茅舍里,在俄克拉何马州长大。为了逃避修读拉丁文,他在俄克拉何马大学注册攻读地质学,于是出于偶然,他就此确定了自己一生的路程。当他还是一个本科生的时候,他便抽时间前往墨西哥。他于1910年在该处发现了蕴藏极富的拉诺四号油井。该井每天喷油十一万桶,创始了那条“黄金通道”和墨西哥石油的黄金时代。那是前所未有的最大的油井,它为日后考德雷一皮尔逊利益集团的石油财富和德戈利尔个人的盖世无双、永世不衰的声誉奠定了基础。
这个发现还不过是事业的开端而已。后来,德戈利尔在把地球物理学应用到石油勘探这一方面,又作出了任何个人所做不到的贡献。他首创发展地震仪这个在石油工业历史上最最重要的新仪器,而且亟力主张使用地震仪,其热烈程度据说达到“要爆炸似的疯狂”地步。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的首席地质专家赞誉德戈利尔说,“他寻找石油的兴趣日夜不渝,始终是活跃的。德戈利尔代表考德雷的利益组成了阿美拉达石油公司(AMERADA ),那是一家独立经营的公司,而且搞得很成功。于是,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前来拉拢他;尽管如此,但他还是走自己的道路,他在三十年代后期建立了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