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袁家我做主-第2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荀彧冷冷的撇了荀攸一眼,道:“公达,怎么?几年不见,腔腹内的一颗心,长歪了不成!”

荀攸闻言不由得一阵苦笑,低头不再言语。

虽然他年纪比荀彧大,但论及辈分却是比荀彧低了一级,在一些关于族中的重大风向事务的处理上,也要以荀彧马首是瞻。这也是他这些年在河北闲居,也不曾归顺袁尚的原因。

自打被生擒之后,这些年荀攸一直在河北赋闲,平心而论他对袁尚的认识要远远的比荀彧多得多,虽然不曾参与政事,但袁尚的所作所为全都落在了荀攸眼中,也令其深有感触。

特别是同化草塞鲜卑匈奴的政策,不但富国强兵,而且是遗泽后世的百年大计。

所以说,就个人感情来讲,荀攸觉得袁尚算是一个名主,虽然有些事情未免殊为小人,但归根结底他的大局观还是很明确的,而且很有民族气节。

但欣赏归欣赏,荀氏家族对于族中的气节与归根还是很看重的,故而荀攸虽然有归顺袁尚之意,但却不能,直到今日曹氏举族投降,袁尚将他从邺城请到许昌来,荀攸觉得荀氏家族与袁氏似乎随着北方的一统,似是可以走到一起了。

但是现实是残酷的,目前担当着家主的荀彧依旧保持着对王氏的绝对忠臣!他对袁尚依旧保持着敌视态度。

其实仔细想想,这些也能够理解,荀彧对于皇室一直保持着绝对的忠诚,即使当初被天子利用将他绑出许昌,也不曾改变。

曹植心性纯善,荀彧认为他的存在不会威胁到汉朝的统治,故而一直倾心辅佐。

但袁尚不一样,这个人的心思太黑了,也太卑鄙了,做事的手段不拘一格,且对皇权好似丝毫没有敬畏之心,就两人的根本立场来说,这样的人,荀彧又如何能够归顺于他?

个中关键袁尚不是没有想过,不过想归想,他终究还是想试一试,毕竟诛杀荀彧一族很容易,但袁尚不是好杀的人,而且荀氏家族的支持风向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代表颍川书院一系家族的表率。

一颗士子之心难得,更勿论一族一系了。

袁尚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和颜悦色的笑道:“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了吗?”

荀彧固执的摇了摇头,道:“头可断,血可流,商量这事是绝对没有的。”

“荀令君,同样是一方之主,官家之后,你能辅佐曹植,为何就不能辅佐于我?”

荀彧脸色刚正,大气凌然的说了一句。

“因为你人品不行。”

袁尚闻言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调节自己胸腔内的呼吸,努力压下心中蹭蹭窜起的愤怒火苗。

良久之后,袁尚僵硬的冲着荀彧挤出了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荀令君,跟您说句老实话,换成原先,就您这种长相温文尔雅,玉树临风,说话耿直又有才华的正人君子,我一天能揍死七八个。”

荀彧闻言,也不生气,只是冷笑一声,道:“那还真是谢您手下留情了,大将军若是没有其他的事情,就请走吧,老夫府中还有要事,恕不奉陪。”

曹植一听急了,忙道:“荀令君,咱们话还没有说完呢,怎么这么着急就让我们走?”

荀彧摇了摇头,道:“该说的都已经说了,不论你们怎么说,老夫这里永远只有一句话,老夫这辈子只忠于大汉朝廷,想让我侍奉袁氏,休想!”

曹植一听,还想起来辩驳几句,却被袁尚抬手挡住了话头。

袁尚一甩自己袍衫的前摆,冷然的瞪视了荀彧一眼,道:“荀令君,你不接纳我的招募,袁某也不强人所难,不过我要告诉你一句话,今天,你若是就这么让我走出尚书府,袁某保证,我一定会让你很疼很疼的!”

荀彧撇了撇嘴,道:“心若有节,万难不惧,老夫从来就不知道疼的滋味,纵然你杀刮凌迟,也悉听尊便。”

“好,有骨气!我们走!”

也不管曹植急切的眼神,袁尚一把将他拉起,大步流星的朝着厅堂之外而去,少时就没了踪影。

袁尚和曹植走了以后,荀攸担忧的看了荀彧一眼,道:“这么草草的拒绝袁尚,是不是有些过了?毕竟他也是五世三公,名义上占有头角。”

荀彧摇了摇头,道:“此人,乃是汉室毒瘤恶疾,单从他当年组织三家逼宫来看,此人对朝廷绝无敬畏之心!故此纵然他势力再大,实力再强,我等也绝不可以归顺于他,此乃是身败名裂之举,万万不可。”

荀攸闻言张了张嘴,又想说些什么,却见尚书府的管家匆匆的破门而入。

“令君……”

荀彧眉头一皱,不满的看着老管家:“怎么回事?一点规矩都没有!平日里教你们的礼节都丢到哪里去了?”

老管家闻言一哆嗦,可还是硬着头皮对着荀彧说道:“荀令君,大事不好了!”

“什么事不好了?”

“是……是那袁大将军……”

“如何,要捉拿老夫回去问斩吗?”

“不是!”

荀彧挑了挑眉:“那是什么事?”

“袁大将军临出府前,派人将令君您珍藏的雨前香茗宝茶悉数从库房搬走了,他还让老夫给您传话……说,说,别人家的茶白喝不花钱,就是味美香甜……”

这个时代,虽亦有茶道,却不盛行,种茶之户可谓少之又少,天下每年的茶产量都是少的可怜,能凑足上好的几两上好的有名香茗自斟,委实胜过万两黄金。

“什么!”一听自己的宝贝香茗茶叶被袁尚搜刮一空,荀彧不由得猛然站起身来,浑身微微颤抖,指着老管家道:“他……他把老夫的茶……都拿走了?”

“都拿走了!一个渣都不剩啊!”

“哎呀~~!”听到这里,荀彧不由得捂着胸口蹲在了地上,豆大额汗珠顺着额头蹭蹭的往下流淌,他现在是知道刚才袁尚临走之前,说让他“很疼很疼”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了。

一看荀彧的样子,荀攸顿时急了,慌忙上前搀扶住他,急切开口询问。

“族叔,你怎么了?哪里不舒服?我派人去给你请医者?”

荀彧摇了摇头,艰难地道:“不用,没事……就是肉疼……歇一会就好了……”

“…………”

袁尚出了尚书府,心中憋闷,一脸不爽的撇嘴坐在车上。

曹植在一旁拄着下巴,似安抚似宽慰的对袁尚道:“荀令君那个人就是那样,敬君如父,在他心中,可能是感觉到了你对汉家朝廷所产生的威胁,所以不愿意帮你,功夫不怕有心人,你日后多以恩义抚之,或许慢慢就好了。”

袁尚摆了摆手,道:“你快拉倒吧,我把他家仓底的茶叶搬了个溜干净,怎么用恩义抚慰只怕都磨平不了他心灵的伤口,你当他傻啊?”

曹植无奈的叹了口气,摇头道:“你好歹也是天下第一诸侯,这占便宜的毛病什么时候能改改?你很穷吗?”

袁尚一翻白眼,道:“穷倒是不穷,这只是我一种勤俭节约的生活态度。”

曹植撇了撇嘴,懒得跟他掰扯,随即转移话题。

“事情到了这一步,你想怎么办?继续招募荀令君吗?”

袁尚点头道:“招当然是要招的,不过他对皇家的忠臣太过,对我的戒备太深,用这种平和手段似乎已经不行了,得采取点非常手段。”

曹植闻言一愣,不明就里,他不知道袁尚所谓的非常手段是什么。

袁尚却很清楚,想要让以荀彧为代表的颍川书院系派诚心来投,当务之急,就是要从天子一方的内部动手,而在天子那面,他早已是安插了一步暗招。

这个招,就是李儒。

“…………”rs

第五百八十五章 设局布食

河北,辽东。

自打当年袁尚平定了辽东公孙氏和刘和的作乱之后,辽东就一直作为河北四州的边陲重地,在袁军重臣田豫的统领下操兵演武,整合外族,兴城建设,种植土地,其发展之迅猛,让人膛目结舌,当然这其中是有袁尚所作出的正确策略之指引,当然更少不了实际操作者田豫的劳苦功高。

大概是一年多以前,发展蓬勃的辽东,悄悄的迎来了一位姓李的客人,这人是一名客商,行事很是低调,他在辽东城外买了一处外宅,接着便居住于其间,平日里做的是境内与境外通商货运的买卖,拿现代话讲就是快递物流,一段时日下来,倒也是挣得好大家业,隐隐成为辽东境内一巨贾,家资万贯不止。

不过奇怪的是,这位巨贾自打来了之后,辽东总是隔三差五的就发生灾祸,不是遭流寇洗劫,就是城内重要设施走水失火,要不就是被袁尚内迁的异族闹事,更有甚者连新开垦的田地也被刻意毁灭蹂躏……总之这一年来辽东就是没有消停的时候,时时刻刻都有事,搞得辽东太守田豫动不动就火烧眉毛,很是狼狈。

就这样,一直平稳发展的辽东在这一年中,停滞不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阻碍,仿佛暗中有一只无形的黑手,正在悄悄撕裂撕扯这东北境地的一片大好形势。

辽东城外,姓李的客商宅院内……

姓李的客商很奢侈,不但将宅院建造的极大,且在院落当中还建休了一个小桥流水般的池塘,当中喂满了鱼苗,平日里不但是供他观赏,且在闲暇之时还可做垂钓之乐。

这一日,李客商正在院落内垂钓放闲,却有下人来报,说是辽东太守田豫走密道特来拜访。

李客商闻言,拿吊杆的手似是不留痕迹的抖动了一下,接着寻思半晌,道:“请他进来吧。”

少时,却有辽东太守田豫在管家的带领下,大步流星的来到院落的池塘边上。

李客商抬起头来,与田豫对视,二人互相瞅了一会,却是田豫当先笑了起来。

“弄了这个大个池子垂钓,你倒是挺会享受的啊……李儒。”

李儒闻言笑笑,可他笑虽然是笑,但瞅田豫的时候,明显心情不佳,额头上挤出一个大大的“川”字。

虽然不愿意看见田豫,但人家毕竟来了,李儒也不好说什么,接着他随手递给田豫一根鱼竿,开口叹道:“日子本来是挺舒坦,不过你一出现,就代表着我的好日子到头了。”

当年,袁某见李儒手中有天子写给宋建的逆书,心下微动,随即收服了李儒,答应给他一条阳光之路,不过却给他提出了一个条件,就是让他想办法帮忙对付洛阳天子一系,他让李儒来到辽东,联络天子一系,并在辽东驻脚,暗中与田豫配合。

李儒心思毒辣,又有智谋,他来到辽东后,立刻暗中派亲信死士联络洛阳的天子,言之欲与天子联合对付袁尚,只求事成之后,天子能够答应当年的诺言,饶恕他的鸩君之罪,令其重返故土。

当是时,李儒前有从董卓鸩毒少帝之罪,后有随宋建反叛朝廷之恶,是为天下诸侯的眼中钉,肉中刺,在天子心中,世间上不可能有任何一个人肯收纳李儒,袁尚更不可能!且宋建还是死在袁尚手里,更可以说是袁尚断了李儒的最后一叶栖身屏障,所以刘协觉得,袁尚和李儒应该是有不同戴天之仇。再加上赦免李儒的权利就在自己的手中,刘协认为,李儒十之八九是真心与自己联合的……

与天家联合,对于李儒这种过街老鼠来说,无疑于最好的选择。

于是,李儒便问刘协求盖有玺印的赦命诏书。当然了,诏书刘协不可能真的给他,他需要李儒做出些成绩来给自己看看,李儒也不过是借势推舟而已。

鉴于刘协的小心,李儒便在辽东与田豫暗中联手,表面上他是商人,实则却是以‘反袁’的身份,在辽东招兵买马,破坏后方,因为辽东是为袁氏在东北的最大边界,又是袁尚融合外族的重要试点之一,想要获得刘协的彻底信任,在辽东捣乱无疑于是最佳的选择。

而田豫也奉袁尚之命,全力的配合李儒,这些年来,李儒在辽东搞破坏,田豫不但是表面上查询不力无可奈何,暗中更是大力援助……

太守尚且如此,辽东发展可想而知,一直停滞不前不算,甚至还比原先几年略有倒退。

田豫暗中支援李儒金帛,让他收买在辽东各部正试着融入汉民的鲜卑,田豫心中也有自己的小算盘,正好借着这次大行动,将这些异族中的不安分子通过李儒的手揪出来一批,杀鸡儆猴,也算一劳永逸的举措。

如此一来,李儒要钱有钱,要人有人,隐隐的成为了辽东幕后的一个黑手,与田豫一黑一白,一明一暗,俩人表面上是兵和贼的关系,暗中互相较劲斗智斗勇,可实际上却是同僚,遥相呼应配合无间。

二人坐在一块垂钓,过了少许,却见田豫使劲的一拉鱼竿,一条大鱼被他从湖中遥遥拽起。

“哈哈,好!”田豫美滋滋的将钓上来的鱼在手中掂量掂量,道:“鱼长成了,是时候该收网了!”

李儒身体微颤,斜眼扫了一眼田豫,道:“什么意思……你这话,似有所指啊?”

田豫将钓上来的鱼扔到了鱼篓里,然后随手递给李儒一封信函,道:“自己看吧,主公来信,让咱们配合他收网了。”

李儒闻言一震,道:“主公刚刚打下中原,就立刻把目光放到这边来,一点也不消停啊……”

随手接过田豫递过来的书信,仔细读了一遍后,李儒面色顿变。

“好家伙!主公这次的网,收的可够大的,不但是洛阳天子一系,还有颍川荀氏,辽东的不稳定异族,居然尽皆罗列其中!这……这能行吗?”

田豫呵呵一笑,道:“主公行事,一向胆大!要么不做,要做就做的漂亮点,咱们俩在辽东折腾了一年多,也差不多该动手了,要不然总这么陪你胡闹下去,我这辽东郡不进反退,总这么悬着,还发不发展了?”

李儒想了一想,道:“理虽然是这么个理,但想要做的主公信上所说的这些事,总得有一个由头吧,若是做的不真,只怕洛阳那面也不会,咱们这段时间的损失可就都白费了……别忘了,小皇帝身边可是有一个徐庶呢!”

田豫闻言,笑着摇了摇头,道:“放心吧,我们还有一个盟友,可助咱们达成此事。”

李儒寻思了一下,忙道:“谁?”

“拓跋力微!”

“他?他可是一个人精啊!听说当年主公出征塞北,面对三王部,他都可以义无反顾的站在了主公这面,由此也使他从一个小部酋长,一跃成为如今替主公整顿塞北的第一号人物!如今还替咱们威慑西域各国,说实在的,拓跋力微的势力在疆外发展很大,他已经没有必要搀和中土的事情来替自己谋福祉了。”

田豫笑了笑,道:“你说的对,拓跋力微当年弱小,所以与主公联合并为之驱策,如今他实力大了,虽然与我们交好,但未必会插手中土事宜,可是拓跋力微这个人有一个优点,就是他胆子大,这也是当年他敢公然支持主公与三王部翻脸……主公的意思是,胆大的人,只要有足够的好处,多么离经叛道的事情,不怕他们不敢做!”

李儒:“…………”

境外,拓跋力微部。

坐在中军帐的拓跋力微摸着胡须,静静的看着袁尚派人送来的书信,眼中光芒闪烁,似是在犹豫,又似是在衡量。

下方,是由当年田豫举荐,归附于袁氏的重臣田畴。

看着拓跋力微阴晴不定的脸,田畴微微一笑,道:“大单于,你我两家,自当年共抗三王部的时候,就一向交好,多年来也一直是携手共进,当年我家大将军屈居河北,位列曹操之后,而大单于也不过是草原一谷,毫无光彩之处,可自打你我两家联合之后,看看现如今,将军是纵横大漠连至西域的一代草原王者,而我家大将军,则是虎踞中土的天下第一诸侯,如今两家强盛,正是再一次联合之时,大单于又何必犹疑呢?”

拓跋力微苦笑一下,道:“田先生,实不相瞒,多年来,本王虽然实力渐大,可却一直不曾忘记大将军的恩德,每每大将军有事,本王必然甘冒石矢,以全盟友之谊,就拿上一次大将军请我等攻打乌孙诸国的事,本王没有二话,愿为大将军马首是瞻,只是……”

说到这里,拓跋力微苦笑了一下,道:“只是这一次,事关你们中土内部的私争,本王……似是不便插手吧?”

田畴呵呵一笑,摇头道:“大单于真是越活越回去了,大将军出手塞北之事,火拼三王部,收鲜卑,南匈奴诸部落于内地,难道也是我们内部的私争吗?这天下之事,看似万事都有个由头,实则却没有!只是顺势为之而已,大单于如今已是塞外霸主,难道就不想乘着这个机会,做些更大的惊天之事?”

拓跋力微茫然的眨了眨眼,道:“先生嘴中所说的更大的事是指……?”

田畴深深的吸了口气,迈步上前,低沉着嗓音在拓跋力微的耳边嘀咕道:“难道说,仅仅位列于草原一王,大单于就满足于现状了吗?难道说,大单于就没有想过自立一国吗?”

“啪——!”

随着田畴的话,拓跋力微手中的竹简毫无预兆的落在了地上,发出一声醒人的脆响,就如同他此刻脑海中的那句话一样。

立国!?rs

第五百八十六章 刘循再访

田畴的话,犹如天籁之音,又犹如锥中之刺,不可阻挡的扎入了拓跋力微的脑海之中。

立国!他居然说立国!

却也难怪拓跋力微如此激动……

草原诸族自打数百年前归附汉室之后,最高的也一直都是以汉庭附属的草原单于王自居,虽然也似高丽例,类似于汉朝之藩属,但真正的立下国号,成一番独国的做法却一直没有前车之鉴,不是他们这些蛮子不想,相反的,他们谁都想,却是恐惧汉朝天威巨甚,而使得他们谁都不敢做。

直到东汉末年,中土之地黄巾起义,诸侯大乱之后,这种情况才有了深层次的改变,一向压制着边塞诸族与西域各国的汉朝,这只庞然大物终于发生了异变,犹如一栋巨楼摇摇欲坠,有轰然倒塌之势。

这种情况,对于一直受到汉朝压制的诸族或是诸国来说,无疑为一个翻身的好时机,数百年来的情况很有可能在一朝就发生改变,于是乎,很多部族在不知不觉间,开始有了蠢蠢欲动的表现,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鲜卑三大部,南匈奴,羌族等。

就算是诸多部落有异动了,但聪明的拓跋力微却没有被汉朝的这种改变所冲昏了头脑,他依旧保持着低调,并在适时的时机投靠了袁尚……

因为拓跋力微明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汉朝数百年的威压以及强大实力,绝非是一朝一夕就可崩塌的。

果然,事情按照拓跋力微所想,面对外寇,袁尚和曹操携手御敌,重创鲜卑和南匈奴,并诛杀其首领,而袁尚又在其后的几年时间了,将受到重创,任人宰割的鲜卑和南匈奴假许以割地,并迁移其入境,使其族百姓与汉人通婚、结合、同化……而西北羌族部落也在阎行所掀起的关中之乱后,被袁尚剿覆的剿覆了,收服的收服,并重置护羌校尉,羌族诸部俨然已经成为了袁尚开辟西域的先锋军。

偷鸡不成蚀把米,这些愚蠢的部落以为自身强大而忽略了中原人的真正实力,他拓跋力微绝不可能和他们犯一样的错误。

所以一直以来,拓跋力微对于中原的态度都是非常小心的,因此,索头部也成为了鲜卑族唯一一支没有被收缴的势力,并在袁尚的协助下,总领诸部酋长,远近莫不畏服,如今屯扎部落于盛乐,成为了漠北的霸主。

虽然拓跋力微一直很听话,也一直以袁尚马首是瞻,但并不代表他没有野心,只是他的野心表现的很含蓄,因为他是明白人,他知道短时间的内乱不可能会令汉朝势衰,以汉朝目前的状况,若是想有机可乘,至少要等一到两百年之后或许才有机会。

而在历史上,事实也确实如拓跋力微所想,百年后的中原,五胡十六国在中土境内纷纷崛起,上至华北蜀地,下至江淮水乡,尽皆卷入其中,其中,拓跋力微兄长秃发匹孤的后代,也在那时建立了南凉国政权。

而拓跋力微的后代拓跋珪,也在十六国后的南北朝时期,建立了北魏政权。

后代尚且如此,先主拓跋力微焉能没有丝毫野心,只是因为恐惧汉朝目前的实力,所以他表现的很内敛,很含蓄而已。

虽然拓跋力微一直把自己隐藏的很深,但他终归不是神仙,不能够把自己隐藏的尽善尽美,在田畴对他说出立国二字的时候,仅仅是一个霎那,拓跋力微的双眸中崩出了难以磨灭的精光,这一点还是被田畴敏锐的捕捉到了。

中原,许昌。

自打见过荀彧被其拒绝之后,袁尚并没有再次找过他,而是开始将曹氏以及夏侯氏的亲族家眷一批一批的迁移往邺城。

这当中,也包括了夏侯惇、曹彰、曹仁这三名在军中任职的大将,其他人都还好说,但他们三个在军中名望太高了,袁尚不能不有所顾忌,故而保留了他们的军衔,俸禄照旧,不过却以安定曹氏和夏侯氏在邺城安居为名,让他们三个暂且一同去邺城,日后再做定夺。

夏侯惇和曹彰倒也罢了,毕竟有夏侯渊和曹植的关系在那摆着,今后即使不复用,也不用担心会对自己有什么威胁,关键的问题是曹仁。

因为曹洪的死,袁尚总是隐隐的觉得曹仁在看自己的时候,眼神中对自己或多或少的有些许的恨意。

这个曹仁,现在暂时不好杀他……不过等日后中原稳固,曹氏安定之时,他若是对自己还有敌意威胁,那就绝不留他!

袁尚暗暗的给自己下定了决心。

在曹植随着曹氏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