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权力游戏-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规则二:如果你一开始并未获得总统的信任,寻找一个接近总统的人为你铺路,而在铁三角的情况下,必须确定中间人是站在你这边的。
J。贝克的第三个要诀是召募了一群能力超强的幕僚为他工作,米西的幕僚则多是一些平庸之辈,其中有些虽然学识渊博——像是管理国内发展计划的经济学家安德逊,但却太偏理论、在政府组织中并不适合。
J。贝克却积极地招募一流人才,里根也让他从共和党其他派系里挖墙角,所以有许多幕僚来自其他的竞选阵营。其中,达曼是J。贝克阵营里最令人意外的选择,也是幕僚中最重要的一位。他不仅负责筛选过滤文件,决定那些文件该送请总统签名,那些尚待进一步讨论,同时他也精于谋略,是个聪明且傲慢的人。他以前曾是政治学的教授,所以懂的、读的东西都比别人多,而且对权力有种知识分子特有的狂热,希望解开政府组织里所有的迷团,并透过精心策划及设计来把零零碎碎的片段组合起来。正像J。贝克一样,他也全心全意地想塑造一个有效率、有能力的政府,并且结合民主党主流及供给派共和党人这两股力量来达成里根的政治理想。
规则三:努力寻找天赋好又愿意为你效忠的属下。
第四个使J。贝克对里根这么有价值的原因,是他对政治的第六感觉。他对华盛顿权力结构的了解,以及他知道问题将如何演变、什么地区选票会减少、缺点到底是什么。(在华盛顿甚至有许多人说,如果他在里根第二任总统任内仍担任幕僚长的话,也许可把里根从伊朗事件中解救出来。)打从一开始,J。贝克就很了解华盛顿权力游戏的各种层面,而且积极地准备应付。接着又逐渐建立起政治网络,而此时米西还在为初入白宫陶醉着呢!米西只把华盛顿当做一个大型的萨克拉门托,仍想采用相同的方式来管理。其实他只了解这个竞技场的一小部分,也就是里根的周围而已。在这一小撮人里,他当然能称霸,而J。贝克很有耐心地等待着,在初期的交接会议上他很少发言,谦称自己只是个“新人”,并且让米西对外发布各项消息。可是到后来米西管理的范围愈来愈窄,只有他的内阁会议、策划小组和他收集的文件而已,再小的细节他都不放过,连他们的幕僚都曾抱怨他根本无法订出事情的优先顺序来做决策。
在白宫盛传着的一个笑话是“什么东西只要一进了米西的公事包,就再也找不到了。”
相反地,J。贝克的专长是订定策略、维持均势及分辨轻重缓急。他能够集中精神找出重点,选择行动顺序,排除困难,和重要的人物结盟。当米西忙着教导新内阁时,J。贝克已经开始拓展政治领域了。他和参议院多数党领袖H。贝克(Howard
Baker)及众议院共和党领袖麦科建立了政治关系;同时在发现斯托克曼是推动当前各项重大政策的主力后,立即和他结交。斯托克曼头脑好、动作快,和米西周旋的经验也相当丰富。此外贝克意识到国会中的右翼分子对他十分怀疑,于是迅速地塑造出一种广纳各方意见的形象,尤其对一位保守派分子欣赏的对象诺夫锡格特别留意,同时回电给国会议员时力求迅速,终于获得了各界的支持。贝克这一伙人都了解,新闻界的权力游戏中的重要性。他们努力地和电视及印刷媒体的记者、专栏作家们建立关系,而得以对外发布消息,解释各项策略,以及打击对手。而米西真正感兴趣的只是法治方面的问题,对新闻界保持着律师特有的戒心。米西的作风是让一切都无声无息地进行,虽然他也乐于和人沟通,不过不及其他白宫官员这么坦白。所以和新闻界的关系日趋冷淡。狄佛是一位和新闻界沟通的奇才,他知道人们会相信他们所看到的,于是刻意塑造出他和米西、J。贝克鼎足而三的形象,并且利用照片去传播这个讯息——不仅对大众,也对国会及整个政府组织。例如在1981年4月份《纽约时报》的封面刊载的铁三角的合照就是出于狄佛的安排。这张照片中三人并立,中间的是J。贝克,而非米西。
规则四:建立和国会及新闻界的政治网路,并且勤于维系。
最后也是最有力的要诀是J。贝克了解在华盛顿这种混乱的环境中,策略和技巧、长程计划和短期行动、政策和政治都是无法区分的。他认为这些必须结合起来,由技巧形成策略,由当前的行动来促成长程的计划。他注重行动和结果。而米西不然,他对组织团和长程计划深具信心,却缺乏在华盛顿管理的技巧,他的计划评估办公室原本是用来拟定政府政策议程的,结果却并非如此。
有一个J。贝克的盟友说:“米西认为政府组织的方式是有固定模式的,而且人们也会照组织团上规定的来做,这种想法实在太天真了。”
当米西还在忙着设计超级内阁的架构时(可惜并未成功),J。贝克已经迅速地创造出立法策略小组——一个非正式的组织,功用是制定各项政策和策略以使送请国会审查的计划能顺利过关。这是达曼的主意,后来使J。贝克在里根第一任总统任期内国内政策方面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它的成员包括J。贝克的属下——狄佛、达曼、吉尔根、佛莱德夫和他的国会联络办公室助理都伯斯坦、斯托克曼,有时还有沃斯林或是财政部长黎根、交通部长路易士等。此外J。贝克从不公开向米西挑战,因为他不希望承担在斗争中可能落败的风险,所以有时邀请米西来开会,米西也大多欣然前往,而逐渐形成了一种趋势,就是如何应付国会和新闻界开始主宰着白宫的决策。而米西比较审慎的政治部署反而变得缓不济急。
规则五:一旦球赛开始,你就得立刻进场,可没时间让你耍花枪。
在1981年中期里根的立法政策雷厉风行之时,J。贝克掌握了主要的权力,而且有无上的权威对抗米西。他使里根的经济计划安然过关,而成为里根任内重要的政治成就之一。(另一项在国内政策方面可与此相提并论的是1985年到1986年间税法修正案的通过,这也是贝克的杰作,当时他担任财政部长。)1981年预算和税收二项法案的顺利通过奠定了J。贝克的地位和对里根的影响力。到了1981年底,连米西的手下都开始担忧老板已经失势。不过事实上他的建议对总统仍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到了1982年1月,国家安全顾问由克拉克接替艾伦,给了米西严重的打击。高大、声音低沉、说话温和、外表年轻的克拉克和里根是相交15年的老朋友,曾在加州高等法院工作,喜欢穿着灰色法兰绒的衬衫和西部马靴。他也喜欢骑马和牧场生活。他仅有处理国际事务的经验,是曾在国务院担任过黑格一年的助手,然而他曾在米西之前担任里根加州州长时代的幕僚长,所以可直接向总统报告(艾伦只能向米西报告)。当克拉克接管了国家安全事务之后,也接管了米西的半壁江山。铁三角成了四人帮,权力的结构也变得较不稳定,因为事实上米西、J。贝克和狄佛在第一年的合作关系是十分罕见的。J。贝克是在一种相当和谐的时刻窜起的,而在1982年初,据米西的朋友说他的感觉已经不太对了,而且觉得里根政府里已逐渐出现了鸿沟,不过总统对此似乎一无所知也毫无准备。
失败的幕僚政变
获得白宫权力的第六大要诀——也许是在美国这种系统下有关权力最重要的一句格言——是压抑你个人对权力的欲望。可惜白宫内权力欲横流,已到连J。贝克这么聪明的人都无法抵挡的地步。权力的过分扩张经常会带来伤害,约翰逊和尼克松就是因为无法悬崖勒马,而成了新闻界和其他政治家们攻击的对象。黑格和里根第二任幕僚长黎根的下台也都导源于此。
一位身经百战的前任国会幕僚贝尔,很喜欢用一句话来警告政治家们不要自以为聪明地策划阴谋,或为对手设下陷阱。他说:“当你为敌人挖掘坟墓时,最好挖两个,一个留给自己。”J。贝克和狄佛在计划扩张权力之前实在应该先听听这个警告。
狄佛在萨克拉门托时曾在克拉克手下做事,也曾和他合作共同除掉黑格,因此把担任国家安全顾问一职的克拉克当做政治上的同路人。没想到他判断错误,克拉克长期以来和里根之间建立了相当良好的私人关系,目前又指挥着这个立场超然的组织,和总统有直接的联络的管道,而且觉得J。贝克、狄佛和斯宾塞——里根最喜欢的竞选顾问——都只是想利用他去除掉担任内阁协调角色的米西。他指责他们曾打听他对于接替米西位置的看法,所以威胁说要向总统揭发这项阴谋。他和米西的关系密切,不但因为同为里根的加州帮出身,也都是保守分子,米西在社会和法治问题的立场和克拉克在外交政策的立场是一致的。
因此在克拉克莅临白宫之后,内部权力分裂的情形就更严重了。他神秘而独立地玩着权力游戏,而使得他和J。贝克、狄佛之间的裂痕逐渐扩大加深。1983年初狄佛很惊讶地发现克拉克向总统提出了一项重组白宫幕僚的计划——任命米西为政府发言人,而使四个人的权力趋于均衡。当里根在空军一号的飞机上向狄佛展示这份计划时,克拉克就坐在附近,狄佛立刻大力反对,他说:“这行不通的,如果你这么做,我只好走路了。”此后他和克拉克的关系就更趋恶化了。
白宫幕僚之间的冲突终于在1983年达到了高峰。当时内政部长华特辞职,克拉克跟朋友说他已经厌倦了白宫内无休止的争斗,也受不了长期生活在这种准备不足的紧张状态下,所以私底下向总统表示想换到内政部去。这个工作比较适合他西部牛仔的脾性。J。贝克和狄佛在里根夫人的支持下也敦促里根这么做,不过希望能缓个五天左右,他们指责克拉克过分官僚,和国会的关系不好,而且对武器管制问题处理不当。我也听说国务卿舒尔茨曾向里根抱怨克拉克的办公室是个瓶颈,常将国务院送请总统批阅的文件予以搁置。不过,舒尔茨仍然和华盛顿其他官员一样,对10月13号星期四下午克拉克被任命为内政部长一事大感意外。
这却是J。贝克和狄佛等待了很久的一刻。因为他们已经策划好下一步由谁来接替克拉克的位置了。他们向里根提议由J。贝克来担任国家安全顾问,而由狄佛来担任幕僚长,以符合他们两人的理想;J。贝克的一个同事说,J。贝克早就希望能担任外交政策的决策者,例如国务卿、国防部长或中央情报局局长之类,这对他来说将是个新的挑战,也能提高他的声望。而狄佛是想藉此满足多年来想登峰造极的愿望,不过拥护米西的官员说,J。贝克真正的目的是想操纵整个白宫。
两个里根的亲信告诉我,南希希望里根能接受这个计划,斯宾塞也帮忙敲边鼓,其他白宫官员如副总统布什也赞成。即将担任J。贝克国家安全顾问副手的达曼,草拟了一份让总统在星期五记者会上宣布人事变动的稿子,白宫的记者群也都聚精会神地等着下午4点官方消息的发布,不过结果却没有发布。
在那之前,里根参加了一个有克拉克、舒尔茨、温伯格、凯西、米西和寇派翠克等人出席的一个小时长的国家安全计划小组会议。通常J。贝克和狄佛也会出席,不过这次他们决定留在J。贝克的办公室等。后来其他的官员们一致认为他们犯了一个典型的错误:放弃了对里根的严密控制。其中J。贝克是故意这么做的,以免给总统太大的压力。狄佛也觉得如果押着里根到记者会上宣布消息,等于是以既成事实骄人。这是一场派系间的政变——务实派的J。贝克、狄佛和舒尔茨对抗强硬派的克拉克、温伯格、凯西、米西和寇派翠克。
根据克拉克一派人的说法,里根并没有随身带着那份新闻稿,不过在下楼走进国家安全会议会场时,里根把克拉克拉到一旁,跟他说:“我已经选好你的继位人了。”
克拉克问:“是谁?”
里根回答:“贝克,另外狄佛将出任幕僚长。”
克拉克惊呆了,事后他跟朋友说原以为总统在开玩笑,不过他仔细地注视他的脸,才发现他是认真的,克拉克立刻对未来感到忧心忡忡。
他问:“你曾和舒尔茨、温伯格或凯西讨论过这件事吗?”
里根说:“没有,我也不打算这么做,我连演讲稿都准备好了。”
他们步入了会场,克拉克偷偷传纸条给米西、温伯格和凯西,告诉他们总统的意思,会议结束后,克拉克要求里根到他在白宫地下室的办公室去,温伯格、凯西和米西也跟着一道去。
接着四个人都拚命反对这项任命,他们认为狄佛还不够格当幕僚长,也没有足够能力去处理各种实质问题,对米西和克拉克来说,狄佛在里根加州州长任期内是他们的属下,这种升迁是不可思议的。温伯格和凯西对J。贝克更是大力抨击,他们认为如果由他担任国家安全顾间将会动摇国际的信心,也会被视为一种对苏联示弱的象征,因为他是一个温和派分子。四个人轮番上阵,游说总统说J。贝克可以出任任何职位,除了国家安全顾问以外。
凯西这么告诉里根:“虽然我知道他是最会泄露消息的人,可是我情愿把位子让给他,也不希望他去接国家安全顾问。”
克拉克有不同的看法,他想这是难得的一次可把J。贝克赶出白宫的机会。所以立刻改变心意,跟总统说:“也许你可以考虑叫J。贝克不能当内政部长,因为他拥有得州油田的股份,这种利益上的冲突使他不适合担任内政部长,除非他愿意放弃这些财产。
最后里根同意暂时保留这两项任命,他回到椭圆形办公室后,先通知了狄佛,接着又通知J。贝克,跟他们说:“这件事有一些人反对,我得在周末里好好想一想。”狄佛觉得受到了莫大的伤害,对着总统大叫:“你对让我当幕僚长根本没有信心!”
J。贝克就平静得多了,但提议取消整个计划,他说:“总统先生,如果这对你造成了困扰,实在非我所愿,我最不希望的就是让你为难,算了吧!”
里根说:“不,吉姆,我并不想算了,我是要在周末里好好想一想。”
不过,星期一他回来时告诉他们打算先搁置这个计划。接着他又面临到底该由谁来接任国家安全顾问的难题,是克拉克、温伯格支持的寇派翠克好呢?还是J。贝克、狄佛和舒尔茨支持的比较温和的麦克法兰好呢?
不过在里根第一任总统任期内,白宫内部的紧张气氛始终存在着。在1984年时,白宫的分裂已迫在眉睫,然而里根好像从来未曾设法排解种种权力斗争,而使他们的裂痕不断加深,终于导致了日后克拉克和狄佛的求去,以及第二任总统任期之初米西和J。贝克相继离开白宫的举动。
回归共和党的模式
在里根第一任总统任内有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当时幕僚间彼此竞争的情况,比较像民主党总统当政的模式,而不像传统共和党的模式。艾森豪威尔、尼克松和福特都喜欢有一个强势的幕僚长,而且使白宫内部职级分明,在近代历史上以权力大著称的二位幕僚长,分别是艾森豪威尔时代的亚当斯特和尼克松时代的哈德曼。相反地,民主党的总统如罗斯福和肯尼迪,都喜欢让幕僚们自由竞争,他们不设幕僚长,而是以自己为核心,周围几位势均力敌的助手当轮轴来运转。约翰逊也喜欢让高级助理们互相制衡,卡特在位时白宫权力结构相当松散,权力的分配也很不明确。
不过在里根第二任总统任期一开始,很偶然地又回复到共和党的模式。说偶然,是因为他在当政期间种种被动的态度,实在不太像一个以能力强著称的领导人应有的表现,也显示出他在处理个人问题上的确有力不从心之感,最后幕僚间的敌对问题还是由幕僚们自行解决了:他们都离开了白宫。J。贝克和黎根互换工作,J。贝克成了财政部长,而黎根成了幕僚长,这个建议是狄佛向里根提出来的。——早在1980年就知道自己需要一个像J。贝克这样具有良好的政治直觉和政治触角的幕僚长,因此这个决定毋宁是非常突兀的,因为黎根并不具备这样的特性,这使得他和总统后来都付出了相当惨痛的代价。在黎根2年的任期内,里根似乎一直处在无休止的麻烦当中——像是1985年初访间德国彼德堡的纳粹墓园,以及1986年底的伊朗军售事件等。
在白宫内部,黎根倒是成功地做到J。贝克未能做到的事:统驭了指挥系统,并把铁三角分散的权力都集中了起来。黎根来自波士顿一个贫穷的家庭,后来得到了哈佛大学的奖学金,并逐渐爬升当上了美林公司的董事长,也跻身百万富翁之列。他以一种从华尔街学来的乐观管理哲学来统驭白宫,俨然像个公司主管或海军军官(这两样他都做过),而不像个知道怎样和人分享权力的政治家。他个人掌握了白宫所有重要的权力根源,更亲自挑选控制总统文件及日程表的助手人选,这些人都温顺而尽职,因此很快地都被取了“老鼠”的外号。黎根让部分与他有冲突的幕僚去职,慢慢地,白宫的人员对黎根比对总统还要忠心得多。
现在唯一和总统有直接管道相通的只剩国家安全顾问麦克法兰了。黎根当然也想把他纳入控制。在1985年3月24日那天,麦克法兰没通知黎根就擅自把总统叫醒,告诉他一名美国上校在东德被苏联卫兵杀死的事,两个人就此卯上了。在早上和总统举行幕僚会报时,黎根得知了此事,立刻在会后把麦克法兰叫住,附近办公室的人都可以听到黎根大声咆哮的声音,他简直愤怒到了极点,而曾是他海军同袍的麦克法兰也慢慢忍不住而怒火中烧起来。黎根说:“这儿归我管,一切事情都得向我报告。”麦克法兰承认:“不错,我应该向你报告,可是我绝不会站在这里接受这样的侮辱。”麦克法兰愤怒地走了出去,告诉黎根他会收拾行李走路。过了几分钟黎根打电话为刚才失去理智的行为向他道歉,并希望麦克法兰说的离开一事并不是认真的,因为黎根任期才开始麦克法兰就走实在不太好看。他们的关系冷淡地持续到麦克法兰12月辞职为止。黎根亲自选了后备海军上将波音戴克斯特做为麦克法兰的接班人,波音戴克斯特比较擅长于暗中行事。此外由于黎根对外交政策所知不多,只得将实权交付给他,黎根同时也欠缺政治上的第六感,而使得总统必须独自在对外政策上做判断,并承担一切的风险。
然而实际上黎根的权力并不像表面上那么大。他在白宫拥有的权力虽是至高无上,却不是唯一的。此时内阁里有多位税员比第一任的阁员权力大得多,再度印证了权力大多跟着人走,而非跟着职位走这个事实。由于和里根关系密切,当财政部长的J。贝克及担任司法部长的米西,权力比他们的前任都大得多了。而由于第二任时外交政策比较受重视,舒尔茨、温伯格、麦克法兰、波音戴克斯和凯西的影响力也大为增加。国家安全会议的幕僚甚至负责军援尼加拉瓜反抗军及售武给伊朗,这一教训的意识是即使能掌握白宫全部的人力,幕僚长的权力也顶多大到这个程度为止。
更最重的是黎根忽略了幕僚人员最重要的格言——“永远采取低姿态,让老板成为焦点人物”。他一心想使自己成为里根手下的强人,这种企图最后毁了他。对未来政府官员而言,真是上了最好的一课。黎根个人的权力欲使他跌得很惨,国会和新闻界对政治家的权力欲都非常反感,他的野心太大而成为大家攻击的目标,也因此在伊朗丑闻爆发后,没几个人站在他这边。虽然他海军的背景、爱尔兰式的笑话和在商界的成就都深深地吸引着里根,可是他表现得就像里根属于他一个人,而他也不需要和国会或其他政治组织打交道似的,终于使自己和总统都惹上大麻烦。
黎根不断制造一种他是里根跟前最勇敢的战士这种形象。在伊朗事件发生后,他在桌上竖了个牌子写着:“那些钱未曾在此停留!”可惜想推卸责任已经太迟了,因为他曾经那么努力地营造出这种位高权重的形象,当大家要为里根寻找一位代罪羔羊时,忠心耿耿的共和党和南希里根连成一气声讨他,他虽然不愿意代总统受过,到最后也只得万般无奈地黯然离去。
这一个教训正如一篇杂志上的文章所写:“在政府里,舆论比命令来得重要。”后来里根选择了H。贝克来接替黎根。H。贝克是一个在政治生涯中始终拥有许多朋友、信用又好的人,同时也以有耐性说服别人和致力于和别人达成共识著称。这也提醒了大家,一个成功的幕僚人物必须具备和总统一般广博的见识及纯熟的政治触感。
第十一章 议程游戏
第三部 权力的方向
第十一章 议程游戏
在美国政府的架构下,总统至高无上的责任和权力即是表达美国的标的,亦即设定国家的议程。在美国层峰政治中的种种大型游戏中,议程是第一个必须打赢的仗。
一个总统领导的力量及效率,决定于他是否能将全国的政治注意力及能量集中在两三个首要课题上。
自历史的眼光来看,事件似乎是遵循逻辑地自甲事件导致乙事件,但是现实政治中却是一团混乱。议程不会自然产生,而秩序则是要强制执行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