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你属于哪种人-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属于哪种人 
作者:阿尔伯特·哈伯德 
内容简介:
    也许你整日习惯地上班、下班……但是并没有感到工作的乐趣,也无所谓什么成就感;也许你刚刚走出校门,正在为找到一份工作而焦虑。不管怎样,本书都可以让你鉴察自己身上那些视而不见的种种习惯,从而使你更明白职场发展的关键所在并不是智商高、运气好,而是忠诚敬业、自动自发、勤奋刻苦的良好品质。更重要的是,对于刚踏入社会的青年人,此书会告诉你怎样“找工作”,怎样进行职业选择,怎样从一开始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

作者介绍:
阿尔伯特·哈伯德(1856-1915),1856年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布鲁明顿,年轻时曾做过肥皂销售商。1892年进入哈佛大学。因其勤奋和努力,后成为美国著名的作家和出版家,Roycrofters公司的创始人和总裁。由于他具有罕见的经营天赋和写作才华,年轻时就闻名于世,被称为“东奥罗拉的圣人”。

文章试读:
我认识另外一位先生,他在最近的一次公司调整中失去了工作。被解聘之后,他逢人就诉说自己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他对遇到的所有人说自己为公司创造了那么大的效益,而最后自己却被人恶毒地踢开了。
他诉苦时的种种表现使我越来越相信,他被解聘是咎由自取。他是一个十足的沉湎于过去的人。只会说些消极、不幸和恐怖的事情。如今,他依然失业;如果这种习惯没有彻底地改变,对他而言,失业的岁月会相当漫长。 
我曾经向一位聘用过数以百计员工的管理者请教,他是如何考察不同的应聘者的。他说:“我招聘员工时,十分看重应征者如何评价自己刚刚离开的那家公司和以前从事的主要工作。如果前来应征的人只是说过去雇主的坏话,甚至恶意中伤,这种人我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加以考虑的。” 





 
序言:想一想自己为什么会失业
我见过许多整日在不同公司之间穿梭的人,他们并不是存为工作而忙碌,而是在忙着到处寻找工作。他们曾经在许多公司任职,从事过不刚的职业,他们的工作经历都很相似。 
迈尔斯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曾经做过许多种工作,却一次次地沦落为一位可怜的失业者。 
通过交流我了解了他以前的工作经历。在言行举止中,他总是流露出这样一种情绪:工作负担太沉重。他渴望能够获得一个有充分闲暇时间的工作,有时候他甚至将无所事事看成一种人生乐趣。 
年轻的时候,他大肆挥霍青春,到中年终于可以无所事事地生活了。然而,这个他曾经梦寐以求的“理想生活”,现在却让他觉得苦不堪言。
我认识另外一位先生,他在最近的一次公司调整中失去了工作。被解聘之后,他逢人就诉说自己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他对遇到的所有人说自己为公司创造了那么大的效益,而最后自己却被人恶毒地踢开了。
他诉苦时的种种表现使我越来越相信,他被解聘是咎由自取。他是一个十足的沉湎于过去的人。只会说些消极、不幸和恐怖的事情。如今,他依然失业;如果这种习惯没有彻底地改变,对他而言,失业的岁月会相当漫长。 
我曾经向一位聘用过数以百计员工的管理者请教,他是如何考察不同的应聘者的。他说:“我招聘员工时,十分看重应征者如何评价自己刚刚离开的那家公司和以前从事的主要工作。如果前来应征的人只是说过去雇主的坏话,甚至恶意中伤,这种人我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加以考虑的。” 
我遇到过许多失业者,发现他们充满了抱怨和痛苦。然而他们所抱怨的并不是导致失业的最主要原因。恰恰相反,这种抱怨的行为刚好说明他们倒霉的处境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抱怨公司的老板;抱怨工作时间过长;抱怨公司管理制度过严……抱怨使他们摇撰不定,也使他们的发展道路越走越窄,最终一事无成。抱怨使他们思想肤浅,心胸狭窄,也使他们与公司的理念格格不入,最终只好被迫离开。
这样的人总是失业,他们得到了自己应得的藐视,命运之神会耐心地在拥挤
1 
人群的一隅等待着他们。
现实世界中有许多失业的人,他们的无奈留给人们深刻的印象,甚至让人产生一种错觉,认为经济不景气,减少了对劳动力的需求。事实并非如此。在许多机构里,有许多空缺职位没有合适的人填补。在报纸上,到处都有“诚聘职员”的广告,许多老板也正急切地想找到能为自己所用的人才。 
之所以出现一方面人才过剩,另一方面人才的匮乏现象,就是因为社会需要的是那些受过良好的职业训练、勤奋敬业的员工和那些具有非凡才干、忠诚守信的管理者。而不是投机取巧、马虎轻率、嘲弄抱怨的平庸劳动力。 
在《致加西亚的信》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每个雇主总是在不断地寻找能够助自己一臂之力的人,同时也在抛弃那些不起作用的人——任何阻碍公司发展的人都要被拿掉。每个商店和工厂都有一个持续的整顿过程。雇主会经常送走那些显然无法对公司有所贡献的员工,同时也吸引新的员工进来。不论业务多么繁忙,这种整顿会一直进行下去。只有当公司不景气、就业机会不多的情况下,整顿才会出现较佳的成效——那些不能胜任、没有敬业精神的人,都被摈弃在就业的大门之外,只有那些勤奋能干、自动自发的人才会被留下来。” 
为了自己的利益,每个老板只保留那些最佳的职员——那些能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 
想一想你属于哪种人呢?想一想自己为什么会失业?
第一部分影响个人职业前途的不良习惯
投机取巧
在工作中投机取巧也许能让你获得一时的便利.但却在心灵中埋下隐患,从长远采看,有百害而无一利。
一些公司内部笼罩着一种紧张的气氛;员工抱怨老板太苛刻,整天像监工一样监督自己;老板则抱怨员工不能尽职尽责,一转身的工夫就投机取巧,没有监督就没有工作。 
我承认有些老板对员工过于苛刻。他们时刻盯着员工的一举一动。但是,员工是否也应该自我检讨一番。任何人都无法否认,投机取巧是如此普遍地存在于公司和各种组织中,成为当今社会的痼疾。 
世界上绝顶聪明的人很少,绝对愚笨的人也不多,一般都具有正常的能力与智慧。但是,为什么许多人都无法取得成功呢? 
世界上到处都是一些看来很有希望成功的人——在很多人的眼里,他们能够成为而且应该成为各种非凡人物,但是,他们最终并没有成功,原因何在? 
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习惯于投机取巧,不愿意付出与成功相应的努力。他们希望到达辉煌的巅蜂,却不愿意经过艰难的道路;他们渴望取得胜利,却不愿意作出牺牲。投机取巧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成功者的秘诀就在于他们能够超越这种心态。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看见一只幼蝶在茧中拼命挣扎了很久,觉得它太辛苦了,出于怜悯,就用剪刀小心翼翼地将茧剪掉了一些,让它轻易地爬了出来,然而不久这只幼蝶竟死掉了。幼蝶在茧中挣扎是生命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为了让身体更加结实、翅膀更加有力,而这种投机取巧的方法只会让其丧失生存和飞翔的能力。 
同样,在工作中投机取巧也许能让你获得一时的便利,但却在心灵中埋下隐患,从长远来看,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古罗马人有两座圣殿:一座足勤奋的圣殿;另一座座是荣誉的圣殿。他们在安排座位时有一一个秩序,就是必须经过前者,才能达到后者。勤奋是通往荣誉的
3 

必经之路,那些试图绕过勤奋,寻找荣誉的人,总是被排斥在荣誉的大门之外。 
投机取巧会使人堕落.无所事事会令人退化,只有勤备塌实地工作才是最高尚的,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和乐趣。 
有些人本来具有出众的才华,很有培养前途,但因为在做学生时没有养成精益求精的好习惯,后来也就无法谋取一个较好的职位。生活中的各种实例生动地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无论事情大小,如果总是试图投机取巧,可能表面上看来会节约一些时间和精力,但结果往往是浪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钱财。
一旦养成投机取巧的习惯,一个人的品格会大打折扣。做事不能善始善终的人,其心灵亦缺乏相同的特质。他因为不会培养自己的个性,意志无法坚定,因此无法实现自己的任何追求。一面贪图享乐,一面又想修道,自以为可以左右逢源的人,不但享乐与修道两头落空,还会悔不当初。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一个方向上一丝不苟,也比草率分心、住多个方向发展可取。因为做事一丝不苟能够迅速培养品格、获得智慧,加速进步与成长;尤其是它能带领人往好的方向前进,鼓舞人不断追求进步。
一位先哲说过:“如果有事情必须去做,便积极投入去做吧!”另一位明师则道:“不论你手边有何工作,都要尽心尽力地去做!”
事无大小,竭尽心力,力求完美,是成功者的标记。大凡有所作为之人,都是那些力求完美的人.他们为世界创立新标准、新理想,肩负着人类进步的旗帜!
马虎轻率
许多员工做事不精益求精,只求差不多,尽管从表面看来,他们也很努力、很敬业,但结果总无法令人满意。
一位伟人曾经说过:“轻率和疏忽所造成的祸患不相上下:” 
许多人之所以失败,往往就因为他们马虎大意、鲁莽轻率。
泥瓦工和木匠能靠半生不熟的技术建造房屋,砖块和木料拼凑成的建筑有些在尚未售出之前,就已经在暴风雨中坍塌了。在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小镇上,曾经因为筑堤工程质量要求不严格,石基建设和设计不符,结果导致许多居民死于非命——堤岸溃决,全镇都被淹没。医科学生因为没有花时间和精力好好为未来做准备,做起手术来捉襟见肘,以病人的生命当儿戏。一些律师只顾死记法律条文,不注意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能力,真正处理起案件来也难以应付自如,白白花费当事人的金钱…… 
建筑时小小的误差,可以使整幢建筑物倒塌;不经意抛在地上的烟蒂,可以使整幢房屋甚至整个村庄化为灰烬。因为事故致人残废——木装的脚、无臂的衣袖、无父无母的家庭都是人们粗心、鲁莽与种种恶习造成的结果。世界上每年因为“不小心”所造成的生命的丧失、身体的伤害和财产的损失,有谁能统计得清楚呢?
工作的疏忽,随时都在发生。不仅在美国,也不仅在现在。由于疏忽、敷衍、偷懒、轻率而造成的可怕惨剧在人类历史上无时无刻不在发生。 
许多员上做事不精益求精,只求差不多。尽管从表面看来,他们也很努力、很敬业,但结果总无法令人满意。那些需要众多人手的企业经营者,有时候会因员工无法或不愿意专心去做一件事而无奈。懒懒散散、漠不关心、马马虎虎的做事态度似乎已经变成常态,除非苦口婆心、威逼利诱,或者,奇迹出现,否则,没有人能一丝不苟把事情办好。
这些人在学生时代就养成了马马虎虎、心不在焉、懒懒散散的坏习惯。他们习惯于使用一些小伎俩,譬如用抄袭、作弊等手段来欺骗老师,蒙混过关。而当他们踏入社会后,就不可能出色地完成任务。外出办事总是迟到,人们就会拒绝与他合作;与人约会总是延误,别人会大失所望;办事时缺乏条理和周密性,思维一片紊乱,别人就会丧失对他的信任。更重要的是,一旦染上这种恶习,_一个人就会变得不诚实,遭到他人的轻视——不仅轻视他的工作,而且会轻视他的为人。 
一旦这种人成为领导,其恶习也必定会传染给下属——看到上司是一个马马虎虎的人,员工们就往往会竞相效仿,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这样一来。每个人的缺陷和弱点就会渗透到公司,影响整个事业的发展。如果他是作家,文章必定漏洞百出;如果他是一个管理者,部门工作必定一塌糊涂。
芝加哥因工作马虎造成的损失,每天至少有100万美元。该城市的一位商人对我说,他必须派遣大量的稽查员,去各分公司检查,尽可能地制止各种马虎行为。在许多员工眼里有些事情简直足微不足道,但积少成多,积小成大,一些不值一提的小事很可能就会影响他们在老板心目中的形象,影响他们的晋升。
我曾经在一家公司的墙上看到这句格言:“在此一切都求尽善尽美。” 
尽善尽美!如果每个人都能恪守这一格言,他们的自身素质不知要提高多少!也不知道会避免多少灾祸!
无论做什么事,都力求至善至美的结果,这样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而且能够树立起一种高尚的人格。
5 
这是一句令人心生感触的话,值得每个人终生铭记! 
我认识一个管理上千名员工的经理,以前他不过是一家家具店的学徒工。“不要在这件事上浪费时间了,它是毫无价值和意义的,查理!”他的老板常常对他说。这个学徒一有空闲,就琢磨修理家具,很快他就熟练地掌握了修理家具的精湛技术。他如此认真仔细,甚至连店主都觉得有些过分。不满足于良好状态,坚持每一件事都做到尽善尽美——这是他的工作习惯,也正是这种良好的习惯将这位年轻人推上一个又一个重要的位置。
我曾儿次拜访一位著名的雕塑家。每次去我发现他都在忙于同一件雕塑作品。“我一直在给它修改润色。”他指着雕塑对我说:“你看,现在是不是更有光彩了?面部表情也柔和了许多,还有……这里的肌肉也显得比较强健有力了。” 
“这些细小地方,别人不注意看,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吧!”我心存疑惑地问他。这位雕塑家回答说:“你说得很对。但是,艺术的完美就是在于它的细节。” 
当你工作时,应该这样要求自己:能做到最好就不要做到差不多;可以努力达到艺术家的水平,就不要甘心沦为一个平庸的工匠。 
浅尝辄止
企图掌握好几十种职业技能,还不如精通其中一两种,什么事情都知道些皮毛,还不如在某一方面懂得更多,理解得曼透彻.
工业革命带来的最重要的结果之一就是专业化。
现代生活,没有核心能力的公司将会逐渐倒闭;没有核心能力的人,一辈子注定只能拿死薪水。你是否会成为这种人?不妨问自己几个问题:
——你是否正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 
——你是否像画家仔细研究画布一样,仔细地研究自己工作的每个细节?
——为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你认真阅读过有关的专业书籍吗?
——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尽心尽力了吗?
如果你对这些问题无法做出肯定的回答,那就说明你并不比他人做得好,也
无法超越他人。你也不必疑惑为什么自己明明比他人聪明却长期得不到提升。 
在自然界,每一个物种都在发展和加强自己的新特征以求适应环境,获得生存空间。生命的演化如此,生活和事业的发展也是如此,社会对个人的知识和经验不断提出了更高、更广、更深的要求。
泛泛地了解一些知识和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多才多艺往往使许多人失去成功的机会。许多有前途、有思想的年轻人一开始无法果断地选择一个正确的方向,持之以恒地走下去,结果一直到老年依然还徘徊不定。一位著名的企业家说:“‘万事通’在我们那个年代还有机会施展,现如今已一文不值了。”企图掌握好几十种职业技能,还不如精通其中一两种。什么事情都知道些皮毛,还不如在某一方面懂得更多。理解得更透彻。
你必须不停地加强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依靠艰苦的训练,强化自己的专业地位,直到比你的同行知道得更多。如果你无法比他人做得更好,就别想超越他人,就无法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把自己与他人区别开来,核心能力使自己变得不可取代。 
这种核心能力的取得需要在职业生涯中做出“正确的选择”,需要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许多生活中的失败者几乎都在好几个行业中艰苦地奋斗过。然而如果他们的努力能集中在一个方向上,就足以使他们获得巨大的成功。 
我认识一位机械师,他尝试着发明一种新型的发动机,但是,经受多次挫折后他丧失了耐心,在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时他放弃了努力,转换了门庭。他将长时间积累的职业经验和资源都舍弃了,自然也就无法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 
许许多多“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的人,恰恰因为缺乏最后跨入成功门槛的勇气而功败垂成。 
“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精通它。”这是成功的一种秘密武器。现在,最需要做到的就是“精通”一字。掌握自己职业领域的所有问题,使自己比他人更精通,你就有可能比其他人有机会得到提升和发展。
一位伟大的企业家在与我探讨个人努力与成功的关系时说:“我在一段时间内只会集中精力做一件事,但我会彻底做好它。” 
梭罗说过:“判断一个人的学识,就要看他主动把事情弄清楚的程度。”罗盘指针在被磁化之前所指的方向是不确定的。只有在被磁石磁化具有特殊属性之后,才成为罗盘。同样地,一个人一开始可能确定不了自己的方向,但是他最终必须确立一个自己发展的空间,并且要非常精通,只有这样,渊博的知识对其发展才大有裨益。
7 
推脱借口
一个人在面临挑战时,总会为自己未能实现某种目标找出无数个理由。正确的做法是,抛弃所有的借口,找出解块问题的方法。
那些喜欢发牢骚、抱怨的不幸的人曾经都有过梦想,却始终无法实现。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有找借口的毛病。
一位长期在公司底层挣扎,时刻面临着失业危险的中年人来到我的办公室,他讲话时神情激昂,抱怨公司老板不愿意给自己机会. 
“那么你为什么不自己去争取呢?”我问他。
“我曾经也争取过,但是我不认为那是一种机会。”他依然义愤填膺。
“能告诉我那是什么吗?”
“前些日子,公司派我去海外营业部,但是我觉得像我这样的年纪,怎么能经受如此折腾呢。” 
“为什么你会认为这是一种折腾,而不是一种机会呢?” 
“难道你看不出来吗?公司本部有那么多职位,却让我去如此遥远的地方。我有心脏病,这一点公司所有的人都知道。” 
我无法确认是否公司所有的人都知道这位先生有心脏病,如果有的话,我真希望他肝火不要那么旺。我更倾向于认为他犯了一种最严重的职业病:推委病。 
与之截然相反的是体育界的成功者罗杰·布莱克。他的杰出并不在于他非凡的令人瞩目的竞技成绩——他曾经获得奥林匹克运动会400 米银牌和世界锦标赛400 米接力赛金牌。而更让人心生触动的是,所有的成绩都是在他患有心脏病的情况下取得的。 
除了家人、亲密的朋友和医生等仅有的几个人知道其病情外,他没有向外界公布任何消息。带着心脏病从事这种大运动量的竞技项目,不仅很难有出色的发挥,而且有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第一次获得银牌后,他对自己依然不满意。如果他告诉人们自己真 
实的身体状况,即使在运动生涯中半途而废,也会获得人们的理解的。但是罗杰却说:“我不想小题大做。即使我失败了,也不想将疾病当成自己的借口。”作为世界级的运动员,这种精神一直存在于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中。 
那些认为自己缺乏机会的人,往往是在为自己的失败寻找借口。成功者不善于也不需要编制任何借口,因为他们能为自己的行为和目标负责,也能享受自己努力的成果。 
借口总是在人们的耳旁窃窃私语,告诉自己因为某原因而不能做某事,久而久之我们甚至会潜意识地认为这是“理智的声音”。假如你也有此类情况,那么请你做一个实验,每当你使用“理由”一词时,请用“借口”来替代它,也许你会发现自己再也无法心安理得了。
有一次,一位朋友对我说:“我不做这件事情是有原因的。” 
我回应他说:“是的,如果你想给自己找借口的话。” 
“不——这不是借口,而是理由。”他急切地辩解道。
一个人在面临挑战时,总会为自已未能实现某种目标找出无数个理由。正确的做法是,抛弃所有的借口,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二者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态度,你选择哪一种呢?
那些实现自己的目标,取得成功的人,并非有超凡的能力,而是有超凡的心态。他们能积极抓住机遇,创造机遇,而不是一遭遇困境就退避三舍、寻找借口。
人们如此苦心孤诣地寻找借口,却无法将工作做好,这正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如果那些一天到晚总想着如何欺瞒的人,肯将一半的精力和创意用到正途上,他们一定可以在任何事情上取得卓越的成就。如果你善于寻找借口,那么试着将找借口的创造力用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许情形会大为不同。 
习惯性的拖延者通常也是制造借口与托辞的专家。如果你存心拖延、逃避,你就能找出成千上万个理由来辩解为什么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