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春从天外来-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到底,若是一撸到底,说实话,即便他是一地父母官也没有这个能力的。
何况,他要在这掖县继续干下去,需要仰仗这些家族的地方还多的是。
再退一步说,掖县城里的这些数的上名号的人家,基本上主动的被动的都是互相牵制着的,根本不用苏慎为了防止他们合纵连横的压一个抬一个的这般费心。所以,苏慎亦是不想破坏这局面的。
因此,苏慎现在能做的。可以做的就是先兵后礼,告诉大家他的底线。
索性,这件事发展速度之快给大部分人敲响了警钟的。不管以后怎么样,总归当下是没有人敢在太岁头上动土了。
不过,这样的手段,说实话,一旦余威消除,肯定会故态复萌的,毕竟早已是积习难改了。所以真正的想要尽量杜绝这样的情况发生,光靠先礼后兵先兵后礼的是没有用的。到底还是得想办法来健全完善救助制度并救助机构。拿出有效可行的措施来,把救助二字真真正正的落到实处。
所以这些日子以来,苏慎一直在和佐官师爷们商议着可行的办法。
其实这件事。从始至终,苏慎和可贞说的并不多,桐月柳月也都不大肯告诉可贞听。倒不是为了旁的,实在是觉着可贞坐着胎,那些个事情真是不能够摊到台面上来说的。毕竟。这时候坐胎忌讳多规矩大,就是那些个须尾不全的吃食都不能往桌面上摆,更别说这些个事儿了。
再加上,家里还有两个孩子,要是不慎被他们听去了一星半点的,更是了不得的事儿的。
不过。可贞毕竟不是孩子,不是他们不说,她就真的一无所知的。
那些个事儿。寻到了思路,猜也能猜出几分来的。
正因为能猜出来,所以可贞对一干上门想要说情的人真是一点好感都没有。
如果是朝廷、地方官府、民间富庶没有财力来建立完善的慈善救助机构,那自然是另说的。可现在已经有了相对完善的制度已经有了救助的机构,却仍旧被这些泯灭人性的家伙视为牟利的工具。拿人命当儿戏,实在是让人心寒齿冷。
苏慎和可贞的态度大家伙看在眼里。虽说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可也不是就能画上圆满句号的。
这般雷声大雨点小,虽说看在各人眼里各有含义。可到底,这世上还是趋利避害的聪明人比较多的。
所以虽有人觉着苏慎这般其实是怕了,所以并不敢有大动作。可更多的人还是觉着为了保险起见,既然没有发作他们,自然是要有所表示的。
可是苏慎可贞都不收礼,实在是让他们为难。那些个等闲就喜欢伸手要钱的官员们自然可恶,可这般送礼无门的官员更是让人头疼。
总算,有关系过硬的听说可贞给育婴堂捐了一大笔钱后立马就找到了奔头了,知道这条道儿是捷径,当天就跟着抬了银子去了衙门。
苏慎见了,总算是露出了个笑模样来了。
有耳目灵通的,长长的吁了一口气,紧随其后立马捐钱。
然后,那些个不知底里的,虽不明白大家伙为什么还没有倡议游说的就捐起了钱来。可跟着大部队走随大流总是没有错的,所以纷纷一点都不敢耽误的捐钱捐物了起来。
哪怕旁人不知道自己捐了多少银钱,可也不能叫旁人说自己没捐钱不是!
钱捐了物捐了,到了这会子,大家伙又悟了。
名利名利,既然大老爷当官不为利,那就肯定为着名了。
既是这样,知道了方向,那以后就只管往这上头发力也就行了。一时间,倒是没人觉着心疼了,到底走上了正道儿了不是。
名啊利啊的,苏慎这会子还不曾想到。
不过看着眼前的账簿子,倒已是有了想法了。
和师爷稿签等人商议后,又回来和可贞商量,是不是给养济院几处买些田地,然后收取田租来救助需要救助的鳏寡孤独贫穷无亲的百姓们。
毕竟,虽说养济院等都是官办的慈善救助机构,经费主要靠政府拨款,基本都是在地丁项下动支。可到底由于财力有限,难免会有力有不逮不敷养赡的时候。而官绅富商的募捐,虽然历年都常有。可看看那些账目,七七八八的,钱都不知道往哪用了,就已是不剩什么了。
既然这次捐了这么一大笔钱物,那就索性买些公田。起码不管以后发生什么事儿,有这些公田在,但凡不是荒年,吃饱肚子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苏慎有这样的想法,可贞很理解。
古语说,“宁送三石粮,不让一寸田”。
百姓的土地情节自古有之,尤其是农民,更是把耕地视作命根子。
养济院等等的慈善救济机构名下有了自己的田地,确实更有了一重保障。
只不过,如果人心依旧不古,管理依旧松懈。那别说有田了,就是躺在金山上,那都不中用。
这个道理,苏慎自然是明白的。所以购买田地的同时,又和师爷们制定了一整套的稽查责成之法出来,非常之严苛。
而且,新上任的四位大使在上任之前,还都经过了一系列的培训。每逢初一十五还要被苏慎叫来听圣谕,听完圣谕后,还要接受苏慎的单独宣讲。苏慎自己更是隔三差五的就要往养济院育婴堂去一趟。事无巨细,都会关心。
上行下效,苏慎的行为虽说有些人不以为然,认为苏慎不过是在装装样子博名声罢了,可到底明面上还是不会显露的,尤其是在苏慎又罢免了一位大使后。
其实这也是苏慎打小根深蒂固的思想,既然办不好差,那就腾位子,想当差的人多的是。
而且还真是这回子事儿,虽说这几处的大使都不设官不给禄,可到底也算是个官儿,是颇有些社会地位的。在外头也算能高人一等,在里头又能和衙门里的一众官吏们攀上关系得些消息。虽说现如今并没有油水可捞,可光这个,也就尽够了。再说现如今,基本上都知道了苏慎看重这个。那如果真能当好差事儿,自然就能在苏慎面前露脸了,到时候升官发财的,那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儿。
这样想来自然咬了咬牙,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那些规章制度竟还都贯彻的不错。
不仅那几位大使,大家伙儿都知道苏慎看重民生救助,所以在买地上也容易了很多。
事情一项一项的落实了下来,苏慎自己也松了一口气。
不过,隔三差五的抽空往养济院、育婴堂看看的习惯倒是保留下来了。
也是这般看过后,便又有了新的想法。
苏慎自己为人子为人父,对于这些孤老弃儿自然是有一份与生俱来的情怀的。
对于这些年老之人,让他们的晚年衣食无忧,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死有所葬,这是苏慎一心想要做到的。
而对于那些孩子们,苏慎考虑的则更多。
育婴堂里的孩子们,有一部分是因为家贫无力抚养,又不忍心亲自溺杀所以听天由命的遗弃的,自然,这里面是女孩子居多的。而又一部分,则是因为先天性的患有某种疾病或是残疾所以惨遭遗弃的。而又因为以往育婴堂条件的时好时坏,育婴堂大使的心肝时红时黑,所以有一小部分原本身体正常的孩子,也因为在生病的时候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所以也或轻或重的患上了疾病或是有了残疾。
虽说自打事情败露后,苏慎都特地拨了银钱对这些孩子进行救治。可到底,都已是痼疾了,能治愈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现在能做的,也只是不让这些孩子的情况更加恶化下去。
而这点,亦是苏慎非常看重的,所以现如今并没有人敢有所怠慢。
只是,解决了孩子们吃穿和疾病的救治后,苏慎自然要替孩子们的以后考虑。
虽说育婴堂会给予这些孩子相应的教育,让他们学习技艺以某自立,并在他们成年之后替他们婚配。这对于正常的孩子而言,自然是不错的出路。可那些身有残疾或是身患疾病的孩子们,又该怎么办?
正文 第三百八十八章 手艺
养济院救助鳏寡孤独残者是有硬性要求的。
一般情况下,对于残者,养济院只会救助在智力上有障碍的、侏儒、偏瘫、一肢有障碍等等的废疾,和癫狂、两肢有障碍、双目视力有障碍等等的笃疾。
像一目视力有障碍、两耳听觉有障碍、语言功能不健全、手无手指、脚无脚趾等等的,虽然也被列为残疾,却并不在养济院的救助范围之内。
这些孩子,等到长成以后,该怎么自力更生?
还有那些即便可以接受养济院救助的废疾笃疾的孩子,难道就让他们等到成年以后从育婴堂搬到养济院最后由漏泽园安排后事吗?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不是说身有残疾和疾病就只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坐吃等死的。
苏慎也希望这些孩子能在身体条件和行为能力许可的范围之内,学个一技之长,就算是未雨绸缪也是好的,毕竟技多不压身的。
老话也说,荒年饿不死手艺人。但凡有个一技之长傍身能够自食其力,不管以后发生什么样的事儿遇到什么样的变故,总能有口饭吃养得活自身。而不是在出了育婴堂后还是靠乞讨卖苦力有了上顿没下顿的讨生活,或是住在养济院里靠着别人的良心善恶来活命。
不光是育婴堂里的那些残疾孩子们,养济院里的那些身有残疾的青壮年们,亦是这个道理。
对于苏慎的想法,可贞是非常赞同的。
谁有都不如自己有,人的命运自然是掌握在自己手里最好的。残疾人虽然在身体上有障碍,可他们的志没有障碍,心没有障碍,不过是身体不自由。亦是完全可以拥有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梦想和权利的。
养济院虽好,可到底还是没有把他们当做独立的个体或是权利主体来看待的。虽说这时候的人本来就缺乏人权,可残疾人和普通人之间,还是有着无法逾越的鸿沟的。
只不过话说回来,相对而言的,他们每做一件事,不管是什么事儿,付出的艰辛也势必会比正常人多的多的。
但是同时,很多残疾人也比正常人更加心静更加执着,因为他们面前并没有多重的道路可以选择。没有条件去好高骛远丢了西瓜捡芝麻,他们唯有执着的坚持不懈,唯有小心翼翼力求完美。才能从布满靳棘的羊肠小道上走出来。
这样想着,可贞自然就想到了那些个各色的手工小作坊。说起来,这些需要耐心、细心的工作,对残疾人自力更生还是相对比较适合的。
可她并不知道育婴堂和养济院里的残疾人数量和障碍情况障碍程度,所以并不能妄下结论。想从苏慎那要些资料。苏慎却不肯给。
作为父亲和丈夫,为了可贞和孩子,他都不想可贞去接触这样的事儿。对于这点,他非常坚持。
柳月便毛遂自荐的接手了这项事务,可贞自然是应允的,等到或得了苏慎的同意后。拿了资料跑了两趟育婴堂和养济院。回来后,给了可贞肯定的答案。
育婴堂和养济院里的残疾人,什么样的都有。有在视力有障碍的,有在听力语言上有障碍的,有在智力上有些障碍的,也有肢体上有障碍的。通算下来,有能力做些小手工活的能有一多半。可贞的信心也足了些。
毕竟有能力,才能接着往下考虑。
苏慎听说后。也来了精神,一点一点的和可贞商议了起来。
育婴堂里的那些被划分为残疾的孩子,以后是肯定要离开这些慈善救助机构自力更生的。育婴堂里虽也会请人教授孩子们一些生存的基本技能,可到底也仅限于正常孩子,那些残疾的孩子即便想学,很多也不合适他们学,或者说根本就没有能力去学也没人有这个耐心一点一点的教导。所以但凡能能学个一技之长,也是大多数孩子的梦想,是没有人会拒接的。
可是那些废疾、笃疾的孩子们,以后是可以转进养济院生活的。可养济院都是救助那些生活无着没人亲人可以投靠的人的。如果有谋生的手段,那么再住在养济院就说不过去了。
可不管是那些废疾笃疾的孩子们,抑或是养济院里住着的那些个残疾人们,怕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愿意离开养济院自己谋生存的。
毕竟,现如今的养济院,生活有着衣食无忧,每日的活计也很轻省,主要就是照顾自己,难得的才有些舂米磨面的活计,或是好心些的再照顾照顾一道居住的同伴们。可是一旦出去之后,没有钱米的救助,衣食住行一切都得自力更生,这是非常没有保障的。尤其是还有些从育婴堂出来就直接就可以或是已经住进养济院的那些人,自打出生后就没有靠着自己的双手赚过哪怕一文钱,这在他们,是很难跨出第一步的。
而且苏慎在一天,自然是有所倚仗的。可苏慎不可能在这待上一辈子,一旦调离了这里,这里的一切是不是能够维持下去,这又是个不小的问题。
还有究竟做什么样的手工,销售渠道怎么落实,这都是问题。
再加上,这时候的人忌讳比较多。这些残疾人做的物什能不能让大家伙接受,这也是大问题
不过既然想做,那自然就得做漂亮了,所以苏慎闲暇之余,便又多了一件操心的事儿了。
虽说现如今,下半年的田赋征收已经完全结束了。可是苏慎还在筹划着落花生的种植事宜,又要上堂,还要出去踏勘现场,回来后还得教养两个小的,时不时的还要突击检查育婴堂养济院,还是忙的脚不沾地。
不过即便如此,对可贞还是事无巨细的关心。
每顿用了多少饭菜,每天添补了多少汤点水果,有没有睡觉,走了多少路,都要过问。然后衣裳暖不暖,手炉热不热的,每天早上上衙前都要检查一番。
丈夫贴心,儿女懂事儿,可贞虽然坐着胎,月份也越来越大,可这颜色却是越来越好了,而且还是由内而外透出的好气色。董太太每每过来,都要夸赞可贞气色好。
可贞也觉着身上挺清爽的,并没有前两胎那般笨重,虽说这肚子也并不小。
身子轻便,可贞自然愿意多动动。前两胎在家的时候,每天还得请安,一天两趟的这么走一圈,晚上再散散步,也就尽够了。
可来了这,每天都只能窝在这个宅子里。想要出去走走,又入了冬了,那大风呼啸的。别说苏慎柳月几个了,就是可贞也不十分敢出去走动的。于是乎,便只能在屋子里来回的晃悠。
裴太太十分支持可贞,她的观点是母亲身子好,孩子的身子自然不会差。而怎么能身体好,自然是睡得好吃的香多干活心里少存事儿了。若能如此,这身体想坏也坏不的。
对于裴太太的话,柳月桐月几个虽并不十分赞同,可见裴太太生养了八个孩子身体还很好,五个小子个个五大三粗肯吃苦,三个姑娘个个手脚麻利不骄娇,想要不信都不成的。
这些日子以来,裴太太来往很勤。一来裴典史和苏慎关系颇好,苏慎看着裴家的几个小子养的这样好,还托了裴太太多多照顾可贞,裴太太应下了,自然来的勤了。二来,裴太太有一次过来时无意中瞧见清和几个正在盘络子。
就捧了一个扎着木头钉子的木头板子,然后拿着丝线在上头一通盘绕是,手指翻飞,三下五除二的就成型了,然后从针板上松下来再紧一紧收了尾,就成了一个玲珑可爱的络子了,登时就非常的感兴趣,也是非常惊讶。
而慢慢的,又知道了可贞不但允许底下人闲时打络子,而且还会帮着她们往铺子里卖,这就更是惊讶了。
以前在湖州的时候,可贞就允许大家伙空闲时候做些私活。后来嫁去了金陵,虽再没有过这样的事儿,可自打来了掖县后,但凡自己的差事当好了,柳月布置下去的针线活计也做好了,空闲的时候可贞照样允许大家伙做些私活赚两个体己,大家伙自然是千恩万谢。有的但凡得闲了就往麦月蚕月几个跟前跑,向她们请教扎花,有的则是请人打了插板,跟着柳月桐月这几个可贞的陪房陪嫁学起了盘络子来。
又已是入了冬了,虽要准备着过年,还要预备着可贞生产。可家里头上上下下得用的这么多,都不用可贞吩咐什么,该准备的都已是准备的差不多了,还真是闲暇的时候比较多的。外头天寒地冻的简直迈不出脚去,都窝在烧着银霜炭的屋子里做做针线倒是正好。
裴太太看着这些络子花样百出,玲珑可爱,爱的不行。听说了这络子在金陵府的价格后,又在掖县城里逛了一圈,回来后心下一盘算,更是起了心思了。也尝试着盘了几个,感觉不错,并不十分繁难。仔仔细细的看了看这插板,便想厚着脸皮问问可贞,能不能把这技艺教给她的。
正文 第三百八十九章 雪人
裴典史的为人在那里,所以裴家的家境一向算不得好。
虽说现如今裴家大些的三个小子都挣出来了,在几个衙门里当上了差。可到底下头还有两个小子两个姑娘要长成,还都要成家立业。裴太太不带着媳妇闺女做些女红活计,这日子怕还真是过不下去的。
只不过,裴太太最擅长的还是织布纺纱,然后纳鞋子也不错,可说到扎花刺绣,就流于平常了,并没有什么特色之处,针脚也稍显粗糙,所以平日里基本上都是在家纳鞋底缝鞋面送到牙人处去售卖。
可是,这些活计日头底下做做还罢了,晚上做那是又坏眼睛又费蜡的。年纪轻轻的还则罢了,可裴太太到了这个年纪,却感觉越来越吃力了。
所以这会子看到可贞这的这些个络子,自然是欢喜的。毕竟,盘这个络子并不需要有多亮堂的。而且她细细观察过,有的小丫头妈妈手熟了,那根本不用上眼盯着瞧的,手上自然就知道对错了,真是再好也没有了。
刚想和可贞提一提,可贞已是让柳月拿了一套大大小小的各色插板出来送与了她了。
裴太太之前虽在可贞这学了好些个花样子,不过却并不敢往外卖的针线上绣,可贞倒是不介意的,让她只管用就是了。这会子见她对这盘络子感兴趣,索性让柳月找了插板出来送给了她。又让柳月教了她几个三四尺的五彩结艺的盘法。若说赚钱,还是这样繁复的大型结艺赚钱。而且在这掖县,到底是不多见的。
裴太太的为人让可贞很钦佩,所以但凡能帮的,可贞都很乐意帮上一把,更何况又是这样授人以渔的事儿。
其实不光是裴太太想到了盘络子还算赚钱,可贞也早已是想到了。毕竟络子的价钱在那里。可是盘络子是要比打络子节省人工的。所以可贞在金陵的针线铺子上差不多主要就是销售络子和各色五彩的结艺的,因为比旁人家省工,所以生意虽还可以,但是利润是比别家高的。
而且盘络子的要求也并不高,只要手眼能动,就都能很快上手的。而且以前湖州的那些手脚利落的妈妈们,很多人手熟后都不用上眼看,只凭着手下的触感就能盘出齐齐整整的络子来。所以像是那些个视力有障碍的孩子,只要有规律可寻,也不一定就盘不出可以出售的络子来的。
再说盘络子的收益。像是简单小巧的络子,价钱虽不高,可胜在效率高。繁复些的五彩结艺虽说耗工长。可价钱着实不低。毕竟买得起这样结艺做装饰的人家,都不是普通人家。
所以按照可贞历年来的经验,虽说残疾人的劳动成本肯定会高上一些,不过这收益应该也还是可以的。
只不过,可贞担心的是大家伙会因为忌讳而不愿意购买这些残疾人制作的手工。
虽说自古以来对残疾人的态度都还算比较仁慈宽容的。可到底,还是有人用迷信、宿命的观念来看待残疾和残疾人的。其实就算到了后世,也有人会有这是祖宗缺德,或者是上辈子造了孽,再或者是老天爷惩罚这样的思想。所以对于残疾人,还是有一种源自内心的排斥的。
“奶奶。今儿二爷要带着哥儿姐儿堆雪人,咱们要不要备上萝卜和木炭好做鼻子眼睛的?”
柳月见可贞愣愣的盯着窗台上的梅瓶,就知道可贞肯定是在想着什么心事儿的。而且八成又是育婴堂养济院的事儿,忙转移起了可贞的注意力来。
昨儿下半晌的时候,毫无预兆的起了大风,落了今年掖县的第一场冬雪。虽说时间比往年都晚了将近半个月,可一落就是铺天盖地的鹅毛大雪。持续的时间也很长。起码到现在都还没有一丝要停的迹象。东北风也很大,卷着雪花打在脸上还挺疼。落在地上,一会儿的功夫就是白茫茫的一片。
在南边长大的众人真是很难得看到这样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的,一听说下雪了,齐齐放下了手里的活计,还是一个劲的要往廊子上跑,即便都冻的缩手缩脚了还是不肯回去。两个小家伙更是跑在了众人前头,站在廊子上仅仅伸出手里接着飘落的雪花都是高兴的不得了。
高兴之余,也没忘了缠着苏慎让苏慎带他们堆雪人打雪仗。这是苏慎早就许诺他们的事儿,苏慎自然应允,答应他们只要雪落不停,明儿就带他们先堆个雪人儿玩。所以今儿一大早两个小家伙睁开眼睛后首先就是趿着鞋去看雪。知道昨儿下了一夜大雪,将有半尺多厚的时候,走路都是连蹦带跳的。去上学的时候也是迫不及待,好像这样时间就能过的快些似的。
纯月闻言知意,也忙凑起趣来,问着胡萝卜木炭怎么做鼻子眼睛。
柳月见可贞回过神来了,便笑着把以往在湖州时堆雪人、打雪仗、滚雪球等等的趣事儿告诉大家伙知道。
“我看堆雪人打雪仗的,还是在北地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