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秦家有女-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太公公尚在世,宁远侯暂时未分家,乔家二房那帮人背地里指不定恨死大房上下,世英更是不敢同二房的婶娘、妯娌们闲坐叙家常。
深夜静谧,丁香说起白日里不能谈及的话题,掌灯坐到姑娘身旁劝道:“姑娘,等世子爷回来,说什么你也不能把他再推出去。你是不知道,大奶奶这两天哭得眼睛都肿了,求了侯爷又求了夫人,盼着能捞出她娘家一大家子人。说到底,若是燕家的世子爷好好活着,就没有后面他家二爷跟着楚王谋反的事。”
乔家大奶奶的娘家正是东平伯燕家,东平伯世子声色犬马早早蹬腿去了,天子驳了他家请封次子为世子的奏折,这才有燕纪仁跟着楚王谋逆的事。八月十五宫宴,楚王派系全被拿下,燕府难逃覆灭的命运,家中老小都在狱神庙关着。
京中年年都有抄家灭族的,燕家与赵家的事说来也不稀奇,可这两家与宁远侯府乔家瓜葛太深。乔家大奶奶牵挂亲人求了公婆,又求了老侯爷,她能使上的劲全都用上也收效甚微。
谋逆大罪,等闲人不敢在天子面前求情。虽说乔家对新帝有拥立之功,正是宁远侯出山调动西郊健锐营,与孟焕之配合拿下楚王一系,燕赵两人谋剌太子被抓个现形,求情的话儿叫乔家如何张的开口。
世英翻了个身,轻身应道:“我知道了。”
见姑娘还不当回事,丁香也是恨铁不成钢,轻摇世英,言辞恳切:“姑娘,你放眼看看,京中那个正室夫人不是费尽心思把夫君拢到房里。世子爷敬你是明媒正娶的娘子,又是他的嫡亲表妹,这才由着你冷落他好几年。换个别人,丫头的肚子里早蹦出孩子来,那能容你清闲度日。”
才九月的天气,屋里点着熏炉,仍能感觉到冷,世英裹紧被子,含糊其辞:“只要表哥平安回来,比什么都好。”
“姑娘”,丁香惊讶,“你还是挂念世子爷的对不对?”
黑暗中,世英不发一词,许久后她的呼吸平缓,似已睡着。
苦口婆心劝了半天,还是老样子,丁香也是无奈的叹口气,熄了烛火自去睡下。
“不能再这么下去。”世英默默对自己说道。
********
赶在征北大军回京前昔,世英找到婆母处,摒退杂人,说出自己的想法。
“什么?!”秦樱语气中含着怒气,长眉轻拧,质问道:“你要与骁儿和离?”
“不成!”秦樱继而斩钉截铁道,神情不无威严,气派十足,想来真是动了怒。
“姨母。”世英没有像往常一样唤母亲,而是改称姨母。她起身缓缓跪在秦樱面前,仍坚持己见:“燕家若不是因为袭爵的事情,断不会起了谋逆的心思。乔家百年侯府,着实不易,不能因为我一人的缘故,将来叫天家纠住错处。”
秦樱平复气息,沉声问道:“你与骁儿成亲不足五年,谁说将来为他生不下孩子。退一万步来说,府里没有嫡子,庶子承爵也可行。你现在急着要和离,叫我有何面目去见你母亲与外祖母。”
当真肺腑之言,秦樱从生下见生母不到五次,她长到七八岁时还不知自己生母另有她人,只当是方太君的亲生骨肉。外出交际时别家一个贵小姐故意说漏,引得她回去后打问才知道自己是姨娘生的。
长姐大她近十岁,出嫁的早,她便是秦尚书府的掌上明珠。上有父亲偏疼,兄长宠爱,嫡母也是当真视她为己出,让知道真像的秦樱深觉一生都难报其恩。
儿子与外甥女婚后过得不痛快,一切的一切,她的瞧在眼里。手心手背都是肉,她疼爱儿子不假,可任由外甥女和离归韩家,真叫她如何向嫡母及长姐交待。
世英轻声接话:“母亲与外祖母都极讲道理,弄丢婉表妹,又不让表哥进房,一切全是外甥女的错。姨母与表哥已对我容让太多,她们绝不会埋怨您。”
秦樱伸手扶起外甥女,抚着她的脸庞问道:“孩子,你心里究竟有没有骁儿?别说没有,你熬着夜亲手做了那么多的冬衣送到军中,又在屋里吃着斋,这全都是为了谁?”
世英抬头,一脸茫然:“世子是我表哥,自然盼望他平平安安。”
见她还是这么不开窍,秦樱只摆手道:“你说的事我做不了主,等骁儿回来,让他做决定。”
世英还想再说,见姨母闭目养神,她也便悄悄退下。
******
征北大军回归日,燕京城里人声鼎沸,报信的小厮隔上一烛香功夫回来绘声绘色说道一番。宁远侯府的家丁自是心偏向乔家,夸起世子爷无所不致,哄得年迈的老侯爷也是笑声连连,暂时让他忘却长孙失明一事。
其他人更不消说,宁远侯与秦樱心头一块大石终落下,许诺要给府里上下打赏。
听着奴仆们贺喜之声,世英也觉心中豁然开朗,身子轻了几分。
终于回来了,事情也该有个了解。
等乔骁从宫中出来,回府已是暮色西沉,进屋先跪见祖父与父母亲。屋里人多,世英观得他瘦了几分,人却是精神十足。
乔骁回府首要有许多事与祖父、父亲商谈,一帮男人们在外书房,后宅里世英的房里却是一片热闹,丫头婆子们忙着装扮世子夫人。
反正在国孝期,一切素简,世英任由她们折腾。听得外面小丫头报信说世子爷进了二门、又去了夫人房里、从夫人院中出来……
对着满屋子期待的眼神,世英的心也不由跳得快。
等乔骁回屋,一切杂人都已躲了出去,他是从母亲房里出来,知道了表妹想要和离,也不多说话,坐在榻上细品茶茗。
屋里热闹的气氛才退散,慢慢变得沉静,像他们昔日共处过的每一个夜晚。
世英鼓足勇气,走到表哥眼前,为他换过茶,这才说话:“想来姨母已同你说了,若是可能,我想赶在河道结冰前回徽州。”
“你回徽州做什么?”乔骁反问一句。
世英噎住竟无言以对,嚅嚅半晌后才道:“我想同你和离,回韩家。”
屋内死一样的寂静,世英盯着手中的帕子出神,额头鼻尖上浸出汗。
许久以后,乔骁开口,说的却是其他:“大哥把侯府交给我,他在战场上拼死拼杀,身中毒箭以致双目失明,最后仍耿耿于怀是他弄丢了乔家的世袭罔替铁券丹书,不能释怀。”
世英带丝惊讶抬眸,静待表哥说出下文。
乔骁定睛看向表妹,两年多军中锤炼使得他更加成熟,他也慢慢褪去身上的文人气息,更像是位武将。
历经过沙场博斗,见证过生离死别,乔骁说话的语气格外沉重:“大哥把所有的功劳都推给我,祖父与父亲不问也明白,母亲只叮咛我好生照看大嫂和两位侄儿,她心中也跟明镜似的。这件事算是欺君,我只同你一人说道,你可知原由?”
世英嘴皮翕动几下,话未出口,就听得乔骁继续逼问:“母亲说你吃了两年多的斋,送到军中一年四季的衣裳多半出自你手,又是为何?仅仅因为我是你表兄,怎么没见你给四表兄也送衣裳,论理你在外祖家长大,同舅家表兄弟更亲近才是。”
被迫得紧了,世英脱口而出:“因为你是我丈夫。”话甫一出口,她也是愣了,半捂嘴唇手足无措。
世英的窘迫与挣扎都看在乔骁的眼中,他向她凑近半分,放柔声调:“只要乔家上进,将来挑谁承爵都不是什么大事。大哥万分后悔识人不清,误把赵家当成好人。在北边的时候,他曾说知人要知心。世英,你能识得清你的心吗?”
世英不是铁石心肠,表哥诚心待她叫她怎么不感动,未语泪先流,轻轻啜泣,“我本不该嫁过来,累得你没过上好日子,还弄丢了婉表妹。早知如此,不如待在家中学姐姐束了发做女冠。”
她终于能哭出来,乔骁仍是不敢逼得过紧,没人知道他两人的新婚之夜如何度过,那情形好似他在用强。
想乔骁也是堂堂侯府嫡子,从小身边围着一大堆如花似玉的小丫头们,要不是母亲与大哥管教严,难不保他也走了歪路。一向都是别人捧着他,让他猛然面对冷冰冰浑身僵硬的表妹,乔骁心中憋足了火气。能容让那么些年,全看在表兄妹的情份上。
见世英哭得厉害,乔骁想为她抹泪的手半抬在空中复又放下,柔声宽慰道:“二妹走丢的那晚,我也在府里,担上比你更重的责任,不怪你。你是不知道,二妹常念叨要学武定侯建功立业,别人她不说,偏偏成天嘴中不离一个十五岁就殁了的人。冥冥中有天意,谁会知道一语成谶,她也在十五岁上没了。”
世英轻摇头,哭得雨打娇枝,“你别拿好话哄我。”
乔骁终是伸出一指为她抹去脸上一滴泪水,“我没说浑话,不仅家里人知道,与二妹亲近的几个官家小姐也都听说过。你若不信,可去问九表妹,她两人脾气相投,平日里言无不尽。”
乔婉的事终是块大石压在心中,一时半刻也不能释怀,世英用帕子抹着泪,猛然间发觉表哥离她如此之近,不由向后缩了缩。
乔骁早都料到她的举动,也不以为意。他能从大哥手中接过侯府的重担,还怕与表妹处不好关系。他微笑道:“说来说去,你还是挂念着我。”
世英咬唇即不否认也不承认,半垂眼帘瞧不清神色。
乔骁不打算一下子就让她看清自己的心,站起身挑灭一盏烛火,许下承诺:“你我成亲已有五年,待五年后,还是这个样子,我亲自送你回徽州,你可愿意。”
谈不上轻松,世英心底有一分怅然,轻声应好。
那一夜,他们谈了许多,乔骁说起在北境的遭遇,说及大哥,他会想方设法把大哥接回燕京养着。世英也说了许多府里的事,说着说着,两人都合衣睡下。
其后数日都是如此,后来乔骁终于等到娇花盛开的那一天,那种美与风情他只在另外一个人身上见过。
那年,乍一见到圆房不久的九表妹,乔骁也被惊艳。他知道那种美意味着什么,也很期待在自己妻子身上见到。初成亲时,别提有多失望,他的耐心也止于礼待世英,从未想过去了解她、安慰她。
从北境战场上死人堆里爬出来,乔骁静思了许久,除了大哥,再人没人能让他倾诉心事。名义上是有那么一个人,他说了,她会不会听?
她又在想着什么?乔骁不知。
由己度人,乔骁回京后对着表妹格外细心体贴,精诚所致金石为开,或许他悟得太晚了,错失了许多良机,还好可以补救。
五年之约的日子一到,已情投意合的两人戏语说笑,世英嚷着要收拾行装,逗乐了正在与儿子相玩的乔骁,他笑问:“你要回徽州,可是说好了,我是不去,要去你自个去,好走不送。”
世英轻嗤,“回西北,我与母亲、姨母全去,也是约好了不带你。”
乔骁连声应道:“好,好,好!外祖父八十大寿,差了我一个了不嫌少,多了我一个也嫌多。”
世英正忙着,没功夫同他贫嘴,甩帘出去使丫头婆子打点行李,准备不日启程回西北,特为贺秦敏八十大寿。留下乔骁一人在屋里对着儿子傻乐。
☆、214|第 214 章
启泰五年,初夏时分,燕京孟府
清晨的阳光照得院中暖烘烘,在银杏树下投下斑驳树影,小儿的琅琅读书声悦耳动听。
前院书房里,授课的申夫子讲完今天的功课坐在椅上假寐,意儿偏头去瞧一旁的弟弟,无奈思儿一向专心不理会身边诸事。他手下揉了个纸团乘人不注意扔到弟弟的头上,引得思儿抬头看兄长一眼,小小面孔板得严肃,复又埋头写功课。
“呆子”,意儿心中暗骂,爹爹马上要离京去任上就职,他已同几个小厮商议好去外头闲逛半日,好心想要带弟弟一起去,人家不领情。
思儿自小执拗,做事一根筋,读书也是一根筋,用起心来天上响雷都入不得他耳,夫子交待的功课未完成,他才不会跟着哥哥出去玩。反正到大街上也觉得没意思,还不如在家中多读几页书。
孟家二小子是个实心的榆木疙瘩。意儿心内总结一番后,迅速做出自己的功课交夫子过目,得到许可后带着小厮们和年长的伴当出府。
书房内才总角的小正太思儿不曾留意到兄长的离去,专心致志干自己的事。
孟府请来的西宾才气不凡,这位申夫子于俗务上不通一窍,却是学富五车,单在孟府教着两位小儿,镇日清闲自在。闲暇时与孟大人讨较学问,他自甘下风,明白孟大人分不出精力教育儿子,特聘了他,更是不敢轻视,平日里在学堂中用心数倍。
经他观察,孟家大公子天资聪颖思维敏捷,一点即通,弱点在于涉及太广,泛而不精,反落了下乘。
申夫子更喜欢孟家二公子,小小年纪于学问上异常专注,天份差兄长一等,胜在禀性坚韧锲而不舍。
孺子可教也!
申夫子心中欣悦,踱到思儿书桌前又为他指点几处。不知不觉两人误了用饭的时辰,跟前服侍的下人们干着急也没法子,学堂里有规矩,他们不能贸然惊扰夫子授道,只有求助大奶奶。
都习以为常,知言听后只打发了人,吩咐道:“我给夫子加了两道菜,你们看着送过去,别让凉了,趁热先吃了,再请夫子歇会儿午觉。”
听候的彩珠抿着嘴微笑,应下自去前头办差。
自小跟在知言身边的那帮大丫头们全都嫁了人,初上京时买来的小丫头们也都长成大姑娘,府里又有一拨七|八岁的丫头正跟着学当差。
一恍眼,知言也已二十有五,意儿与思儿分别为九岁及六岁,孟焕之也步入而立之年。家中再没有小孩出生,知言一直磨着孟焕之想要一个女儿,无奈他死活不应,只拿出好话哄道有两子足矣。
这个男人打定的主意轻易不会改,知言惟有瞧着别家的粉嫩的小女儿眼馋。远的不说,小十三为张盛连添两个千金,说话奶声奶气的小丫头可招人疼。知言每回见了她们,总是不自觉掏空自己的荷包,得来一声声‘九姨母’,也便心满意足。
秦家现时留在京中的也只大老爷并秦旭、三房知仪、六老爷夫妇及一双儿女,并在翰林院熬资历的十爷秦晤。其余人秦昭外放去了江南,秦枫带着常氏回西北侍奉双亲,董首辅致仕后,知雅也跟着夫君去了任上——淮北一处小县城做着县令夫人。
都中留下的人愈少,知言同家人走动愈频繁,他们总要聚在一起,把劲冲一个地方使。
正午时分,阳光灼热,知言每到夏季总是心烦心燥,何况现在府里兵慌马乱全都在打点行装,一想到天热时分出远门坐车,她也没了胃口吃饭。那怕是孟焕之出任陕甘巡抚,她能有机会回原籍见祖父母,十分欢喜也被即将面临旅途中的苦楚冲淡。
刚说完让过一会儿摆饭,廊下丫头们喊着大爷回来了,湘竹帘打起,孟焕之身着官袍大步进屋。难得他能早回来一次,也没有先去前院看两个儿子,知言起身迎上前欲为他更衣,不料有人比她更早一步。
屋里另一个大丫头青蔓急走几步,凑到孟焕之面前轻语:“大爷,让奴婢帮你更衣。”
这丫头!
知言的脚步索性停下,只问一句:“可曾用饭?正好,我也没吃,你陪我再用一点。”
孟焕之取下官帽,挥手制止身边的丫头,轻笑道:“也好。”他一手解着袍带,一手握住妻子的柔荑。
知言会意,要过热水为他擦洗后又帮着穿上家常禇青袍,两人这才坐下来用饭,照例是屋里服侍的人都在廊下候着。
孟焕之为妻子挟过一块肉,略犹豫一下终是说出:“知言,这回思儿不和我们一起去西北,他要留在京里。”
“啊?”知言惊愕,停下手中的筷箸追问一句:“为何是思儿?”
想到儿子的去留,孟焕之也食之无味,他置下碗筷于桌上,揽了妻子入怀,解释道:“圣上亲自点了思儿给皇长子做伴读,娘娘也是万分中意。你是知道的,思儿比意儿更适合,他与皇长子同庚,且一向稳妥。”
天命难违,启泰帝为不到六岁的皇长子挑伴读,以孟焕之与天子的交情,孟府两个孩子铁定要有一个进宫,注定逃不脱。
知言私心盼望会是意儿,意儿更为活泼适应力强,天生就有号召力,身后跟着一帮同龄的官家子弟。思儿不同,他年纪小性子闷,又是个一根筋的主,进了宫可怎么同天家皇子相处?!
“晚两年不成吗?或者明年我们再把思儿送回京中。”知言犹在挣扎争取。
孟焕之轻叹息,“皇长子只比思儿小两个月,也已进学,伴读自要从小跟在身边,早一年晚半年思儿终是要进宫。”
当娘的人思及要与儿子分别,心中便如刀割,知言不知觉间泪流满面,哽咽着声:“老祖宗和祖父都没见上思儿,原想着这次回去,让他们见一见两个孩子。”
“我知道”,孟焕之轻轻摩挲妻子的后背,轻声安慰她。
启泰帝登基伊始,他在天子身边做了五年的近臣,隆宠无边,一朝放外,便是巡抚要职。今上中宫已有一子一女,皇长子便是中宫所出,占着嫡长身份若不立为太子都说不过去。天子挑中思儿一是看中孩子的脾性,二来也是为皇长子聚拢人气,孟家以后就要被拴在皇长子一系。
想及长盛朝废太子及乔骏四人的下场,孟焕之的心又沉了沉,当着妻子的面尽量挑好听的来说,哄得她收了泪用过饭,两人一起歇了午觉。待他到了前院面对次子,就没有那么轻松。
思儿跟着父亲自小在宫中行走,皇上皇子们他都认得,听说要留下他一人在京中,小人儿心中也不痛快,板正了面孔‘嗯’了一声。
孟焕之仔细观察次子,六岁的稚儿端坐在椅上,情绪变动只在瞬间,这孩子是比意儿更适合宫廷生活。送儿子进宫,他心中一万个不情愿,只天子要他做出表态,势在必行,孟焕之也是忍痛应下。
父子二人正坐,好似成人一般谈话,孟焕之沉声问道:“思儿,进宫后如何与皇子相处,不妨同父亲说道几句。”
思儿的外貌像足了秦枫,就连秦昭的儿子与秦旷的长子都比不上,与外祖父及舅父不同,他天性严肃不苟言笑,听到父亲相问,依是面无表情回道:“亲近却不亲呢,恭谨却不卑颜,儿子专心致学,听不见也看不见不该见的事。”
全是父亲与夫子素日的教导,他如数照搬。
“嗯”,孟焕之点头赞许,尚要加一句:“记住,皇子们头顶还有圣上。你姓孟,你的曾祖乃孟仲白,你父修远,你是孟氏显扬。”
他手下用力握住儿子的肩头,也不知思儿能不能懂得,今后要独在一人留在京中面对诸多纷扰。
思儿懵懂的点头。
孟焕之犹不放心,搬出祖父临终时的遗言来教诲:“不屈君王,不跪鬼神,心存王道,不畏于世。”
十六字谶言,他盯着思儿一遍遍背诵,烂熟于心,如果有可能他想把自己所有的学识、三十年的人生经历、官场打拼的经验全都倾囊传授,只恨时日苦短,稚儿尚小。
待意儿顶着落日的余晖满意而归,似风一样冲进书房,落眼便是父亲凝重的神情,他心内大叫不妙,顾不得受责罚,先是追问一句:“家中出了何事?”
“我要留在京里,进宫给皇子做伴读。”思儿一本正经回道,神情语气跟平时没什么两样。
意儿瞪圆了眼睛偷瞄向父亲,又看向弟弟,放下怀中淘来的好顽意,问道:“为何是弟弟?”
孟焕之暗道庆幸,幸好不是长子留在京中,以意儿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不得把天要捅破。他正色道:“圣上亲自挑选你弟弟做皇子伴读。”
哦!意儿愈发可怜年幼的弟弟,还有娘亲,不由多问一句:“娘亲知道了?”见父亲微不可见点点头,他也没了好心情,好好的一家人,非要拆分到四处,娘亲指不定哭成什么样。
☆、215|第 215 章
意儿却是猜错了,知言不像儿子想像中那样哭哭泣泣,她打起精神,心内为思儿做着打算。
冬至细心又可靠,又她生的二小子与思儿同年,可留他全家在京中陪伴思儿。
宫中自有孟焕之打点,知言也插不上手,她在盘算京中可帮得上忙的几家,如英国公家、宁远侯家并叔伯兄弟。临行前,肯定是要亲自登门拜访,请求他们照看思儿。
不仅要托付外头的人,家中也要清理干净,午时孟焕之回来,青蔓的举动浮上心头。知言坐直身,命唤来立冬。
立冬做着府里的大管事娘子,忙得脚不沾地,进屋先喊渴,连干了两杯茶,见屋里只剩她与姑娘两个,拿帕子拭净唇边的水渍,不无疑惑道:“姑娘,您这是?”
知言也不绕弯子,直说道:“抽空你去见聂妈妈,青蔓大了,也该成个家。前头西街有家绸缎铺,聂妈妈若是愿意,可带着女儿女婿搬过去。”
“姑娘,你也瞧出来了。”立冬倾首相问,一脸的好奇。
知言横她一眼,“我又不是傻子,以前不当回事,那是因为大爷没把别人放在心里,青蔓也守本份。可这丫头有点管不住自个了,再是不能留她在屋里。”
孟焕之正当盛年,要身家有身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