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新二战风云-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式拖延时间。
“命令285团自行处理战斗,我们加快速度前推。”索科洛夫侧过身子,对下面等候指令的通讯员说道。“告诉他们,务必尽快解决这批苍蝇,别让他们影响到后面的炮营。”
通讯员立刻把索科洛夫的命令传达下去。
而就在这个功夫,285团的战斗已经打的热火朝天了。
率先冲入苏军坦克阵营的三辆38t显然行进的过快了,他们失去了后方的保护,也许最初的突击,能够让苏军吃上一点亏,但是当战斗进入胶着的时候,他们的末日就到了。这场小局域内的战斗没有丝毫的悬念,连续数发炮弹打来,几乎是在一瞬间,两辆38t的炮塔,就被直接掀翻在地,变成了两堆纯正的废铁。最后那一辆虽然躲过了苏军的第一波炮袭,但是它的噩梦才刚刚开始,一颗炮弹直接命中了他侧翼的履带,在一阵儿稀里哗啦的钢铁碰触声中,可怜的38t变成了不会移动的死靶子。舱内的德军士兵显然也预感到了情况的不妙,一名身穿黑色装甲服的德军士兵,掀开舱盖钻了出来,准备逃离这口“活棺材”。可还没等他跑出两步,一颗炮弹打过来,直接命中了这辆坦克的炮塔。飞舞的弹片与迸裂的装甲铁皮,击中了这名德军士兵,把他右腿的整根小腿削飞了。随即,还没有等他惨呼几声,一辆从侧翼奔袭过来的苏军坦克,就在他滚动的身躯上,结结实实的碾了过去。
在消灭了冲进阵列前沿的三辆德军坦克之后,285团右翼的坦克编组立刻开始实施突进,而这种突击,则把原本处在靠后位置的四辆主战T…34拉了出来,在他们的后面不到一百五十米处,就是一辆火力足以令人胆寒的KV…1重型坦克。
第四十二章 沃尔霍夫坦克大战(6)
在苏德战争初期的坦克战上,单就实力而论,德军的PZ型坦克根本没有办法同苏军的T34相抗衡,无论是装甲厚度,还是火炮威力,T34都占据着绝大的优势。厚实的装甲和优良的防御外形、76MM的坦克炮,都是对抗德军坦克的最有利条件,而它最大的,则是无线电通讯的缺乏,这样一来,坦克与坦克之间,就没有有效的协同作战的能力,在突发性的坦克对战中,T34吃亏之处也就在于此。
当克伦上尉发现前突出苏军坦克队列的T34时,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沿用之前德军对付这类坦克的战术,指挥自己下辖的四辆坦克,以高速的运动,避过最领先的那辆T34的正面视角,然后穿插到它的侧翼。无论是什么种类的坦克,它的观测口也都只能观测一定范围内的敌军动向,而T34同样是如此。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支坦克部队的作战,才对彼此坦克之间的协同配合要求甚高。基于以往苏军T34坦克彼此之间缺乏配合的致命弱点,德军的坦克部队指挥官们,研究出一系列的战术,而这些战术,无一例外都是卓有成效的。不过这一次,克伦上尉的命运显然不佳,他碰到了一颗大钉子,而他指挥着冲到领先T34侧翼的四辆坦克,则遭遇到了灭顶之灾。当他们迂回到这辆T34侧面将近200米的距离时,目标突然停了下来,紧接着就是快速的回倒。与此同时,还朝左侧翼冲上来地一辆PZ…3开了一炮。虽然这一炮大失准头,没有击中目标,但是这辆前突出来的T34,却安全的退进了随后跟进的三辆坦克队列中。
“哄!”
一声炮响,跟随在T34防护队列之后KV…1,几乎就在同一刻开火了,一辆冲过来的PZ3,很不幸的成为了它的目标。炮弹准确无误的击中了PZ3的正面炮塔,当即把它变成了一堆烁眼的篝火。
剩余地三辆德军坦克眼见的包抄战术打不起来。只得就地构筑防御阵势,同时。一直把目标盯在了位列左翼地一辆T34身上,在连续的三声炮响过后。这辆T34地侧翼护甲受到创击,滚滚的浓烟从坦克的通气孔、瞭望口中冒了出来。
不过就在他们围攻这辆T34的时候,苏军在这一线上的其他坦克也展开了反击,处在右翼的两辆T34,同时朝自己正前方的一辆PZ3开出了一炮,炮弹爆炸地威力撕开了这辆PZ3的前部护甲,并在它的座舱内引发了爆炸。随着一阵儿震耳欲聋的轰鸣。这辆PZ3被撕扯成了碎片。
与此同时,冲入苏军阵内的另一辆PZ3,也被四面打来的炮弹直接击中,变成了一堆毫不值钱地废铁。剩余的最后一辆德军坦克,是机动性能较好的38t,它看出了事不可为。于是都来不及转向,就开着倒车朝后方退去。只不过为时已晚,从左翼包抄过来地两辆斯图亚特。已经将炮口完全对准了它的侧翼装甲,随着两声炮响,这辆残余的德军坦克彻底趴窝了。
就在285团这一方刚刚开始坦克围歼战的时候,索科洛夫已经率领着他那一个方向上的坦克部队,推进到了左翼前方数百米的位置。在这里,他的先头部队遭到了预先潜伏在树林凹陷地带的德军坦克的袭击,虽然他一直提醒右翼靠近树林的编队提防敌人的埋伏,但是初一交战,还是有一辆冒失的KV…1被击毁了。这让索科洛夫感到非常的恼火,虽然目前的损失同战果相对比,要显得微不足道,但是这绝对不能满足他的要求,如果说被摧毁的是美国人援助来的那些坦克,他的感受或许会好一些,可KV…1是他的主战重型坦克,原本配备的就不多,此时在大规模的战斗还没有打响的时候,怎么能轻易的损失掉?
不过现在索科洛夫已经没有什么时间去恼怒了,因为潜伏在丛林中的四辆德军PZ4已经冲了出来,直接杀进了他的坦克战斗编队中。在这个过程中,处在前部阵列右翼的一辆斯图亚特向其中的一辆PZ4发了一炮,命中了它的左侧装甲,但是很可惜,这发炮弹没有能够给PZ4造成损伤,大概是射击的角度不对,炮弹被滑开了。
不过这一炮却引来了这辆PZ4的反击,随着炮塔的旋转,一发怒射的炮弹,从PZ4的炮膛中飞出,直接命中了该辆斯图亚特的炮塔正面。巨大的爆炸冲击力,将脆弱的斯图亚特坦克砸趴在地,再也动不了了。
面对冲入自己队列中的四辆德军坦克,索科洛夫很快下达了命令,他让原本护卫在自己右侧的两辆T34,快速向林地边缘迂回,以便包抄到敌人坦克的后方并对其实施攻击。与此同时,命令自己前方的三辆T34以品字形突击队列,掩护两辆KV…1向这四辆的PZ4的侧翼位置发动攻击,以图在最短的时间内结果掉这四辆德军坦克。
在索科洛夫的指挥下,四辆孤军作战的德军PZ4很快有两辆被摧毁,剩余的两辆则因履带受损而失去了行动力,最终他们被迫放弃抵抗,成为了俘虏。
在这一带地域进行的小规模战斗,耗费了索科洛夫二十多分钟的时间,他不知道这二十多分时间对于后续的作战有多大影响,但是他却知道,二十多分钟的时间,可以让一支坦克部队做很多事情。比如说不止一场小规模的伏击,足够一个临时的反坦克突击阵地等等。而且尤为重要的是,经过这二十几分钟的耽搁,他无法预测德军的坦克部队,会不会在前方的道路上,布置下更多的埋伏,这样一来,他的行进就必须变得更加小心,从而也更加缓慢。
就在沃尔霍夫远郊,临近十月农场的这一次小规模苏德两军坦克对战中,德军先后损失坦克二十一辆,其中包括主战PZ4型坦克四辆。而苏军一方相比之下所蒙受的损失则要小得多,六辆被击毁、击伤的坦克中,只有一辆KV…1,一辆T34。尽管在兵力上说,苏军的坦克部队占据着绝大的优势,但是,它同样也在某种程度上,彰显了具有电台配置的T34坦克,在目前战场上的巨大战斗力。
正是这一类T34坦克,在这一次战斗以及其后续一系列战斗中的卓越表现,使得苏军统帅部开始加大对无线电通讯的研究投入,从而也为赢取战争的最后胜利,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第四十三章 新冲突的开端
“好,好,好!”楚思南一手拍着面前的桌子,一面高声连说了三声好,而他脸上的表情,也显得格外的兴奋,毫无疑问,他碰到高兴的事情了。
在现在这种战争条件下,还有什么事情能够让他高兴起来?那自然只能是胜仗了,而且事实上也的确是如此,就在刚才,他得知了一个足以令他感到满意的战果报告。
在十月农场的坦克作战中,索科洛夫所率领的装甲旅,一举击溃了原本在此地组织防线的德军部队,以及后续赶来支援的一个德军装甲旅,成功的占领了这个交通要地。在这一场战斗中,索科洛夫所率领的部队,在短短半天的战斗中,共击毁、缴获德军坦克、装甲车七十七辆;各式火炮四十余门;击毙德军少校以下官兵一千二百余人,俘虏二百余人。与此同时,索科洛夫所率领的部队,则损失不大,其坦克部队损失只有二十余辆,反坦克炮以及自行火炮的损失,则只有十几门,这还是在德军的空袭中损失掉的。唯一损失数量比较大的,就是楚思南配给他的那个直属步兵旅,就在这场胜利的战斗中,这个精锐的步兵旅损失了五百多人。
对于自己直属步兵旅的巨大损失,楚思南根本就没有在意,他现在的心情很爽,因此也认为这些兵员的损失完全可以接受,尽管那是他的直属部队。
如今,索科洛夫已经在十月农场构建好了坚实的防御阵地,在他发给楚思南的电报中。表示如果能够再拨个他两个团地步兵力量,那他就可以在这一线稳固的防守两天,不让德军前来部队越过雷池一步。
楚思南显然对待索科洛夫的态度相当宽容,这份宽容甚至令指挥部的那些参谋们感觉他变了一个人似的,在这之前,谁能说这位“杀人不眨眼”的将军是一位宽容的人?
如今,令楚思南高兴的事情,还不仅仅是索科洛夫在十月农场方向上所取得的胜利,在卡累利阿地狭方向上,崔可夫的北方面军也取得了阶段性地大胜利。原本被堵截在斯维里河北岸地区的四个芬兰师。也许是看到近在咫尺援兵 ̄ ̄德军第四坦克集群地突然退却,因此而感到绝望了。于是这股被整整围困了将近三周、完全失去了后勤补给和支援的孤军,最终放弃了抵抗。向崔可夫地部队缴械投降了。
至此,北线卡累利阿地狭的战役,基本宣告结束,虽然在彼得罗扎沃茨克附近地区,还有两个半的芬兰师以及一部挪威军队在顽强抵抗,但是这已经影响不到大局了,他们的最终灭亡。已经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了。
在这种情况下,崔可夫决定从其所领导的北方面军中,抽调出整整四个集团军的兵力,支援到楚思南所指挥地沃尔霍夫战场上来,以协助他尽快解决这一线的战役。
楚思南收到这份电报来自北方面军指挥部时,这四个方面军的部队。已经进入全员整备期,不日,他们就可以大举南下。从德军第四坦克集群的后翼方向实施突击。这样一来,德军的坦克第四集群所处的局面就相当尴尬了,前有围堵后有追兵,而后勤供给也被切断了,如果在短期内,他们不能突破苏军设立在沃尔霍夫外围地区地防御阵地,那么覆灭也同样是早晚的事情。
第四坦克集群是德军的一个主力坦克部队,毫无疑问,德军大本营方面决不会允许他们彻底覆灭在这里地,所以,在这种情况,盘踞在沃尔霍夫、施品瑟尔堡方面的德军部队,肯定会向这一区域发动疯狂的冲击,以求把这支部队拯救出来。从这方面看,楚思南已经能够猜测到新一轮的恶战即将开始了。
恶战,楚思南并不畏惧,和前一阶段相比,整个别洛耶湖区方面军的状况,已经大为好转了。首先说,他手中的兵力比前一阶段充足了很多,大批的新增部队,正从后方夜以继日的奔赴这个方向,再加上崔可夫的四个集团军,他手中可以调动的部队,已经有了整整九个集团军,兵员人数将近十五万。其次,同前一阶段相比,他手中还有了一支规模不小的装甲部队,作为其中的一部分,索科洛夫的装甲旅已经在刚刚结束的战斗中,表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有了这两方面的保证,楚思南对赢取这场战役,具备了前所未有强大信心。
当然,目前的形势也并不是一片大好的。楚思南现在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他在沃尔霍夫方向上所占据的地域还很狭小,这一点,从他的战区地图上就能有力表现出来。现在,他向北方向推进的先头部队,也就是索科洛夫的装甲部队,刚刚占据了十月农场,其向东西方向上的攻势,都还没有展开。而在西侧,进攻沃尔霍夫南郊的部队进展不大,还没有能够推进到该市的城下。这样一来,楚思南的部队,就等于被夹击在了沃尔霍夫以东,沃尔霍夫河以西,短短十几公里的狭窄地域上,如此狭窄的地区,根本无法建立起安全有效的战略纵深,同样的,也就无法把他手中那庞大的兵力铺展开。
正是鉴于这种局面,楚思南和他的一干参谋们,在接获到索科洛夫的报捷电报之后,便进行了一场磋商,经过讨论,他们一致认为,目前方面军所应做好的战役部署,应该分为两个方面,即西攻东守。
在东部,靠近沃尔霍夫河的方向上苏军部队,主要担负的是防御任务,抵挡由东北面撤回来的德军坦克部队的攻势,只要能够把他们牢牢的卡死在沃尔霍夫河东岸,那就算是绝对的胜利。
而在西部,楚思南决定动用两个集团的兵力,对据守沃尔霍夫城正面的德军部队,发动连续的四波攻势,其战斗目的,在于夺取沃尔霍夫南郊的前沿区域阵地。与此同时,调动原本预定进攻基里希方向的一个集团军另一个步兵师,取道向北发动攻势,图谋夺取沃尔霍夫以西的沼泽地外围通道。其战斗目的,在于迂回到沃尔霍夫西北方向,并全力向北推进,以期打通波波夫中将第五十二集团军与方面军指挥部之间的直接联系。
就这样,楚思南的别洛湖区方面军继前一阶段的大规模对德攻势之后,又在列宁格勒东南一线,实施了新的一场进攻。
第四十三章 古德里安VS楚思南(1)
苏军北线战场上的进展似乎是越来越顺利了,截止到一月二十七日,在西部地区对米杰扬斯克、旧鲁萨地区推进的西北方面军所部军队,已经将他们的战线成功的扩展到了楚德河流域外围沼泽区,并击溃了德军在这一带地区布防的兵力,从而把自己的阵地牢牢的钉在了杰米扬斯克以东不到三十公里的地方。这一突出部的存在,直接威胁到了德军北方集群的侧后翼防线,并对该部德军的后勤基地构成了一定的压力。
而在卢加、柳班方向上,由诺夫哥罗德、小维舍拉一路前出的苏军,已经与日前各自实现了其最初的作战目的,负责向卢加一线进攻的突击第二集团军,更是斩获颇丰,他们不仅同原列宁格勒方面军的第五十四集团军取得了直接联系,甚至还曾一度攻入卢加城内,有力的牵制了这一线德军的兵力。
由布多戈希一线向北推进的苏军部队,则与两日前进抵至德军重兵布防的基里希城下,由于德军在该地区的抵抗异常坚决,因此他们后续的战斗开展的非常艰难,双方基本上进入了战役相持阶段,彼此都在残酷的拉锯战中消耗着各自兵力。
至此,北方战役的第二阶段攻势基本完成,在这一阶段的战斗中,别洛耶湖区方面军通过在三个方向上的大规模进攻,将德军北方集群的防线,压缩到了北起拉多加湖沿岸、列宁格勒,南至沃尔霍夫、基里希、姆加、柳班、卢加一线的狭窄地域内。
防御地域的狭窄,意味着缺乏战略纵深。意味着整条防线、整个占领区地危机情势,这一点,是任何人都知道的。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苏军从德军防御中段地带实施突击作战,并一举打通由基里希到列宁格勒之间的通道的话,那么德军的整个北方集群,就将被分割成两部分。
德军大本营显然也意识到了这种危机的存在,并由此对直接指挥北方集群作战的司令官屈希勒尔大为不满。其实,大本营方面对屈希勒尔的不满,早在半个月前就已经存在了。而这份不满则主要来自他对第四坦克集群向东北推进的消极态度。之前的不满与如今地战事不利相结合,最终导致了一份撤换命令的下达。
迫于目前地战场形势。同时也是为了解救出被困沃尔霍夫河以西地域的第四坦克集群,此次德军大本营重新起用了精通闪电战战术地名将。同时也是德军装甲部队的创建者 ̄ ̄古德里安,目的,就是希望他能够稳定住北线地区的战局。
在不久之前,性情刚烈的古德里安,因为向希特勒建议停止在冬季发动的攻势转入全线防御,而遭到了罢免。这一番遭遇,领这位战功卓著的将军心灰意冷。并由此转入半隐居地生活。
如今,铁一般事实向所有人证明了一点,那就是包括古德里安在内地德军数名高层将领当初的建议是多么正确:在俄国人的国土上,向他们发动冬季攻势是多么的愚蠢。古德里安擅长打突击战,他指挥下的部队,一向以疾突猛进而著称。但是在战略思维上,他却丝毫也没有这方面的缺点,好大喜功、贪多冒进并不是他地思维方式。
尽管这一段时间。古德里安对大本营方面的表现极为不满,但是当他再次接到任命书的时候,却还是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任务。在半隐居的这段时间内,古德里安仍旧对东线的战局非常关心,他每天都通过军中的旧友,了解一些东线战场上的进展情报。毫无疑问,他所得到消息,没有一个能够令人感到开心的。
在古德里安看来,屈希勒尔将军的一系列举措,从些方面来说是正确的,将突进至斯维里河一线的第四坦克集群回撤、命令自己的部队收缩防御,也是很明智的做法。但是,屈希勒尔显然是太悲观了,或者说是他太重视防御了,从而也就忽视了构建坚固防御时所不可或缺的重要配合手段,那就是进攻!在古德里安的作战思维中,这个世界上的任何军事问题,都不是单一的,永远都没有绝对的进攻,也不会有绝对的防守 ̄ ̄绝对的进攻是冒进,绝对的防守是等死,这就是他的思维方式。
在这一段时间里,古德里安还分析了苏军别洛耶湖区方面军总指挥,也就是那个之前名不见经传,而今却声名鹊起的楚思南的军事思维方式。通过对两个阶段的诸多战事分析,古德里安对这个人的性情有了一个基本的把握。在他看来,这名苏军的将领属于那种意志坚定、年轻气盛的人。意志的坚定,主要体现在他的进攻方式上,通过前一阶段的战场表现,古德里安发现这个人在指挥进攻方面,是异常的坚决甚至可以说是冷酷辛辣的。他为了获取一个战场上的胜利,甚至可以拿出整个集团军作为牺牲品,为谋取胜利而不计代价和手段的人,是很难对付的,至少古德里安是这么任务的。而他的年轻气盛,也同样体现在他的进攻上,他的胃口太大了,竟然想一口吃掉整个第四装甲集群。古德里安尝试着把自己的身份和对方进行一下置换,他觉得,如果自己是楚思南的话,绝对不会有这么大的胃口。如果由他指挥苏军的整个北线攻势,那他一定会把夺取的重点,放在沃尔霍夫以南地域,主要稳固这一线的防御,以防止自己的对手在冬去春来之际,对自己占领区发动新一轮的攻势。毕竟如今已经是俄罗斯最冷的时节,而度过了这一段艰苦时期之后,马上到来的就会是冰雪消融的初春,那个时候,将会是德军反攻的有利时机。
如此短暂的时间内,他楚思南有把握一口吃掉规模庞大的第四坦克集群吗?准确的答案不好给,但是古德里安自己绝对没有那么大的把握。
意志坚定的对手不好对付,但是年轻气盛的对手,即便是意志坚定,也总会给自己一个最佳的可乘之机的,正是出于这种考虑,古德里安认为北线的战局还是大有可为的。当然,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大规模的反攻作战已经变得非常不现实,他所需要的,仅仅是把第四坦克集群解救出来,同时,也稍稍的给自己这位年轻的对手一个厉害瞧瞧。古德里安幽默的考虑,自己在这种情况下,也许重创自己的对手是没多少可能的,但是要狠狠地吓他一个哆嗦,应该没有多少问题,只是不知道这个年轻人,会不会被自己的攻势吓的尿了裤子。
为了能够很好的执行自己的作战计划,在接受任命的时候,古德里安向大本营,向希特勒本人,提出了他的简单要求,那就是既然大本营需要他去指挥这场作战,那么就要赋予他绝对的指挥权。而这个指挥权中,绝不仅仅是对北方集群步兵、装甲兵部队的指挥权,还要有其下属航空队的绝对指挥权。
在之前的指挥生涯中,古德里安已经被整怕了,他觉得自己不仅要对付正面战场上的敌人,还要对付大本营方向上的敌人,而在这其中,空军总司令戈林,是他最为憎恶的对手。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他甚至想要直接把这个由猪进化来的家伙塞进坦克炮筒,然后一炮打到北冰洋里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