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古代开产科-第1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愕娜吮愫昧耍〉娜醚诀呙窃诒澈笠槁邸!�
杜若只拉着刘七巧的手道:“倒是难为你想的周全,娘子,若是都准备了好了,可以启程了吗?”
刘七巧剜了杜若一眼,从他掌中抽出手来,捏着帕子在前面走了两步道:“还不快走,一大早的,早点完了用早膳,你昨儿半夜还说肚子饿来着。”
茯苓听刘七巧这么说,只皱眉道:“昨儿是奴婢不好,竟忘了准备宵夜。”原是她们几个丫鬟知道是洞房花烛夜,自然不敢来扰,这种日子送宵夜进门的,也不知按了什么心思呢。
刘七巧只笑着道:“无妨,饿他一晚上也没事。”刘七巧转身,还是拉住了杜若的手道:“相公,我们走吧。”
杜太太和杜老爷一早便已经去了福寿堂的正厅,里面杜老太太还没起身,正在里头梳洗。丫鬟们送了一早暖胃的茶水上来,老太太由丫鬟们扶着出了里间,在上首的位置上坐了下来,不一会儿,杜二太太、杜二老爷,还有二少爷和二奶奶就都到了。
杜二老爷进门便笑道:“恭喜大哥娶得佳媳,从此就不要为大郎的事情烦心了。”
杜老爷人逢喜事精神爽,只笑着道:“同喜同喜。”杜太太嘴上没说话,心里却还是像抹了蜜一样的高兴。
里面人正闲聊着,外头的小丫鬟只进来道:“回老太太,大少爷和大少奶奶来了。”
刘七巧虽然身上说不出的酸痛,可毕竟走路的姿态的还是维持的很好,只低着头跟杜若进门。她正是十五六岁如鲜花一样的年纪,又经了昨晚的事情,脸上便多了一抹少妇的娇艳,只让杜太太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见她走路轻慢,便知道昨夜定是劳累了。
一旁的王妈妈端着茶盘过来,笑着道:“给长辈上了茶,这礼数就算周全了,就是杜家的准儿媳妇了。”刘七巧只抬起头,抿嘴笑了笑,伸手接过茶盏,走到杜老太太跟前,跪了下来,双手呈上茶盏道:“七巧给祖母请安。”
杜老太太虽然是个爱拿乔的人,可毕竟心里疼杜若疼的紧,又瞧杜若那一脸魂不守舍的心疼模样,只暗暗摇头,接了茶盏对身旁的丫鬟道:“百合,把红包拿来。”
那叫百合的丫鬟只将手中捧着的红包递上去,杜老太太叹了一口气,将红包递给刘七巧道:“从小到大,我是最疼大郎的,如今他是你男人了,只盼往你也多疼着他一点。”
刘七巧虽然知道杜老太太对自己进门是不乐意的,可这句话中却饱含了对杜若弄弄的疼爱,听了也让人不得不动容。刘七巧只郑重其事的给杜老太太磕了一个响头,开口道:“七巧一定敬他、爱他、疼他、怜他、不辜负大郎对我的一片真心。”
杜老太太虽然觉得这话说的肉麻兮兮的,可耐不住刘七巧这一本正经的模样,只笑着打趣道:“如今的孩子,嘴巴是更不得了了,我只说一句,她弄出这么一大堆,怪不得连太后娘娘也知道你这张巧嘴,行了,去给你公公婆婆敬茶吧。”
刘七巧听杜老太太这么说,想必是已经过关了,便又端着茶盏,向杜老爷和杜太太敬茶,两人都说了一个祝福的话,不外乎要举案齐眉、白头偕老之类的。到了杜二老爷这边,可就是画风一变,全部都是:早生贵子、三年抱两、子孙满堂之类的了。弄的刘七巧和杜若又羞又囧,最后杜若也没办法了,只好在众人面前表态,一定再接再厉,为革命事业努力奋斗。
刘七巧敬完了长辈茶,便是小辈们来见这个新嫂子。刘七巧是见过杜家这三姐妹的,人人都长的不错,见面礼也是给足了份头,不过她是个规矩人,之前就问过王妃,这嫡出和庶出之间,给见面礼是不是也有讲究。王妃只道:“规矩人家的庶女一般都是个嫡女一样教养的,不然传了出去不像话。”所以刘七巧也心中有数,三人备的东西,都是差不多的。
赵氏是真正的三年抱两,虽然比刘七巧年长三岁,但还是规规矩矩的喊了刘七巧一声嫂子。赵氏平常就是闺门小姐,脾气是有一点的,不过自从后来沐姨娘不三天两头的闹之后,她和杜蘅的感情了好了很多,再加上又给杜家添丁,让杜蘅出去在朋友面前赚足了脸面,所以对她也越发关心了起来。包办婚姻之下,能这样越过越好已经是不容易的事情了。
两位小哥儿还有沐姨娘的姑娘都由奶娘抱了过来,赵氏本就喜欢孩子,加之杜二太太要管家,所以这几个孩子倒是她亲力亲为的带着的。刘七巧将打造的精致可爱的小金锁给小娃们都带上了,只笑着跟赵氏道:“弟妹可真是了不起,一人带三个孩子,还能将孩子养的这般好,真正是了不得的。”
杜老太太也是过来人,自然知道带孩子不容易,只笑着道:“对,二少奶奶这一点确实是好的,如今的新媳妇,有几个是自己带孩子的,还不都指望着婆婆。”
杜太太听杜老太太这么说,只点头笑了笑,过了半刻,她才开口道:“老太太,有一件事儿,儿媳妇想跟老太太商量一下。”
杜老太太也很了解这大儿媳,虽然平常是顶顶好说话的人,可是一旦打定了主意,那也是九头牛都拉不回来的。所以这会儿她虽说是商量,只怕心里早已经打定了主意了。
“你说吧,正好今儿一家人都在。”
杜太太只看了一眼刘七巧,笑着道:“说起来也是羞愧,我如今老树开花,有了身子,想着大郎没有一个亲兄弟姐妹的,我也实在舍不得这孩子,所以就留了,可这管家的事情,却是再没有心力了,如今七巧也进门了,我是想着把我手上的事情交给了她,我慢慢的教她一些时日,她是个聪明的孩子,只怕过不了多久,便都会了。”
杜二太太原本正坐得好好的喝茶,一听这话顿时就吓得差点儿茶盏都端不稳了。杜太太手上的事情可是不少呢。虽说她们平常各有分工,可如今她有了身子,好多事情都是交给自己办的,她一只手正慢慢的伸进去,这会儿猛地又要被人给赶出来,这滋味确实不好受了起来。
杜老太太想了片刻,终究还是点了点头:“既然你已经有这个想法,那就照你的意思办吧,年轻人总要历练的,当了杜家的媳妇,这些事情都是应该做的,你如今确实也不能劳烦那些事情,就让她试试看吧。”
虽然在牛家庄的时候,杜太太已经透露过这件事情,可是这会儿猛然就落在了肩头,刘七巧还是觉得一时有些适应不了,只连忙福了福身道:“媳妇儿愚笨,还请母亲不要嫌弃的好。”
杜太太倒是对刘七巧信任的很,她觉得聪明人不管做什么事情,上手自然也是快很多的。只是刘七巧心里却还有别的烦忧,她一心想开宝育堂的事情,只怕又要放一放了,这后宅里面的事情没摆平,如何才能解脱自己,跑到外头做生意呢?
杜二太太见杜老太太都应下了这件事,只皮笑肉不笑道:“那侄媳妇可是有的忙了,这杜家的杂事说多不多,说少也是不少的,大嫂如今倒是找了好帮手了。”
杜太太哪里能不知道杜二太太这酸葡萄的心理,只笑着道:“弟妹其实也可以歇一歇的,年纪大了,管那些琐事是累的慌,不如侍弄一下儿孙,才是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应该做的。”
杜二太太听出了杜太太的言外之意,只挑了挑眉梢,酸溜溜道:“我又没有大嫂这么好的福分,还能老来得子,简直是杜家祖上积德了。”
杜太太也不生气,只浅浅一笑道:“我这是没办法,你大伯房里就我一个人,若是我跟你一样,有几位妹妹帮衬着,何必苦了我自己呢,听说阮姨娘有了身孕,她进门时那一胎没保住,如今过去了十来年才有这一胎,倒是要好好的照顾着了。”
阮姨娘进门时候的那一胎,究竟是怎么没的,虽然没有什么细节,可好好人莫名其妙的就流产了,且这种事情发生在医药世家,是怎么也说不过去的。
杜二太太被杜太太几句软绵绵的话说的全无招架之力,刘七巧倒是越发喜欢起了自己这个婆婆,看着温婉贤惠的,说起话也是软绵绵的,偏偏就能击中对方的要害,这种四两拨千斤的感觉真是太棒了。
第4章 。02|
= 请安敬茶的步骤就算这么完成了,福寿堂里面摆了早膳,按着惯例是两位老爷和两个孙子一起陪着老太太用早膳。杜太太和杜二太太是在一旁服侍完了,再各自回房用膳的。这规矩也有了好几年,为的就是怕杜老太太一个用早膳,吃不香,平常杜老爷什么的事情也忙,不能天天回来陪老人家用晚膳,所以挑了早上的时候,大家一起聊一聊,也权当是对老人家的孝顺了。
老太太见刘七巧和赵氏都在,便转身跟两位太太说到:“从今儿往后你们也不用在我跟前服侍早膳了,反正我这里有丫鬟,带着儿媳妇回去用早膳吧,一会儿还要去议事厅见过家里的仆妇们,别让下人们等急了。”
刘七巧靠着昨晚的那几块糕点,熬到这个时候已是很不容易了,听杜老太太这么说,便只谢过了,就跟着杜太太走了。刘七巧知道杜太太如今有了身孕,只上前扶着她慢慢走,倒是一派婆媳和睦的样子。杜太太拍了拍她的手背道:“我们家的规矩就是这样,他们几个平素在家都是陪着老太太用饭的,我们吃我们的,不用理会他们。”
杜太太住的地方叫如意居,是跟福寿堂一样格局的小院,绕过垂花门前的影壁,便到了正厅里头,早已经有人在偏厅里头摆好了早膳,见杜太太和刘七巧一起来了,只笑着迎了出来道:“果然清荷姐姐说的对,说今儿少奶奶要过来,让我多预备一份早膳,以后太太用早膳就不会觉得太冷清了。”
刘七巧扶着杜太太往里头去,见桌上放着四碟各式的糕点,有素菜包子、肉丁烧麦、虾仁蒸饺、煎饼果子、还有两碟小粥的小菜,边上放着熬得绿油油的荠菜粥,看着也可口。
杜太太落座,对一旁的丫鬟道:“还不快上来给少奶奶布菜。”
刘七巧仔细观察那丫鬟的动作,上前离开圆桌寸许距离,卷起袖口三寸来高,那公筷将各式的糕点夹了一样放在刘七巧面前的景泰蓝食碟里头,这才退开了。这一系列的动作,便是日日服侍王妃的青梅在场,也是挑不出半点差错的。
刘七巧勺子舀了一口粥,略略尝了一口,心道这杜家的厨子可正不错那,口味把握的刚刚好,和王府的许婆子都不相上下了。
大户人家讲究食不言寝不语,所以这一顿饭也是吃的安安静静,就连勺子触碰碗的声音也没有半分。这倒是让这屋里的丫鬟们对刘七巧刮目相看了起来,刘七巧没进门之前,人人都知道她虽然是恭王府认的干女儿,可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乡下姑娘,只怕这礼数上的事情,并不是很周全。以至于杜太太在刘七巧没过门之前,还特意提点了她们,让她们在刘七巧面前不能有半点的轻慢,这个儿媳妇她很满意,自然是要给足面子的。
不过如今看来,杜太太的这些提点倒都没有派上用场。恭王府在过去的一年里头嫁出了两个闺女,这宫里的教习嬷嬷自然是没有少请的,虽然刘七巧平日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去听一听,倒也是受益匪浅的。
杜太太用完了早膳,漱过口,又问了丫鬟时辰,见时候还早着,便只携着刘七巧到厅中说话,只介绍了一下她身边的几个丫鬟。
“这是清荷,这是半夏、这是秋菊、这是白芷。”
杜太太正说着,那边刘七巧就那帕子盖住了嘴角微微笑道:“太太,依我看,这清荷和秋菊定然是太太赏的名字,半夏和白芷吗?大概是大郎取的名字吧!”
杜太太只点头笑道:“对对对,半夏和白芷,还有茯苓和连翘,包括老太太跟前如今服侍着的灵芝和百合,那都是大郎取的名字,他说放着现有的名字不用,还去取什么名字呢,所以我们家但凡新买的丫鬟,要用着他取名的,一律都是药名,前几年还有红花麝香什么的,听着实在不像话,幸好后来给改了。”
刘七巧听杜太太说得好玩,只觉得杜若越发有意思起来,竟这样物尽其用。又那么懒洋洋的,倒是和他平常的样子不太像。
“我带来的两个丫鬟里头,有一个原是我乡下的姐妹,叫大妞,昨儿我也给她应景,改名叫紫苏了。”
杜太太蹙眉想了想,依稀是有那么一个人,只扭头问道:“你说的这个大妞,是不是李妈妈看上的那个要给春生求了去的?”
刘七巧倒不知道这李妈妈已经跟杜太太说过这事情了,只点头道:“正是她呢,原来李妈妈早有了这心思了,我还想着,这事情得挑个日子同母亲你说了才好。”
杜太太点了点头道:“如今既已是一家人了,倒是不着急了,只等几日再说吧。”这里面才聊了几句,外面小丫鬟便进来禀报道:“回大太太,二太太那边已经去了议事厅了,今儿府里的管家媳妇婆子等都到齐了,一起要来拜见大少奶奶呢。”
“既然人都到齐了,那就去吧。”杜太太说着,便起身要走,刘七巧连忙过来扶着,身后又跟了两个丫鬟,往外院的议事厅去。
杜家的议事厅和王府的议事厅一样,是在外院单独僻出来的一处三间的小院落,平常有外面跑腿来的外人,可以直接在两边的厢房里头歇一歇的。或是有什么人来见,需要回避的,也可到边上的偏厅里头。
刘七巧跟着杜太太进去,里头早就有了十几个年轻媳妇并几个年长一点的婆子侯在里面了。
众人不敢拿正眼看刘七巧,只偷偷的瞄上一两眼,只觉得刘七巧身量小小的,偏一双眼睛亮晶晶的,嘴角带着笑,竟是让人忍不住觉得亲近的容貌。
都说这大少奶奶从小是在村里长大的,如今瞧了,倒真没有几分大架子,但却也不让人觉得不尊重。
杜太太进了议事厅,在主位上坐下了,刘七巧便在她下手的管帽靠背椅上坐了,二太太坐在杜太太的另一边,见人已经来齐了,只开口道:“你们都进来见见大少奶奶吧。”
这时候一众人便进来了,却也不是乱七八糟的,只循序都进来,齐声见过了刘七巧。刘七巧只给绿柳使了一个眼色,绿柳从袖中拿了一叠的荷包出来。早就听王妃说过,认人这一步是很关键的,不然以后要是有什么事情,找不到负责的婆子,就犯难了。且动不动拿这些小事问太太们,太太们也会心烦。
刘七巧伸手摸了一个荷包,招手让跪在第一个的那个婆子过来,那婆子只笑着迎了上去。
“妈妈,怎么称呼?在府里都担着什么事儿呢?”刘七巧的问话不像那些大家闺秀一样咬文嚼字的,到跟寻常聊天似的,这婆子顿时就没了什么顾忌,只开口道:“奴婢是老太太的陪房,府里人都叫我一声贾妈妈。”那老婆子又拉了身边的一个年轻媳妇,开口道:“这是我儿媳妇,大家都叫她张善喜家的,少奶奶以后也这么唤我们便是。如今我们主要负责福寿堂那边的事儿,还有老太太的一些杂事儿。”
刘七巧听完,就明白了,这贾妈妈是杜老太太的陪房,自然管理的是杜老太太屋里的事物,如今只怕还没到两位太太的手上,不便细问。刘七巧喊着她们一一上前问话,问一个就发一个荷包,只问道第几个的时候,那老婆子开口道:“奴婢是贺妈妈,原本不是府上的下人,后来府上的稳婆多了,老爷便让奴婢进府看着点,平常倒是不怎么做这府里的事情,一般都是跟着老爷办事,他那边若吩咐有哪家媳妇要生孩子的,奴婢就在我们宝善堂家生的那些稳婆里头,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人选,给那些贵人家举荐过去。”
刘七巧倒是对这个很有兴趣,听起来还有那么点现代月嫂的感觉,只不过这月嫂比现代厉害,还包人生孩子。
“贺妈妈,我倒是听过你的,听说你常去长乐巷那边的分号,做一些善事,大少爷之前就说过,论手艺你也是最好的,只是我不知道,像你们这些手艺,是怎么传下去的呢?你大抵也是听过我的名号的,我虽然年轻,在这方面却也是略知一二的,不如什么时候找个机会,你把那些妈妈都请过来,我也好问问你们平常是怎么做的。”
贺妈妈自然知道这刘七巧的厉害,不过她们都是有手艺的人,也不怕刘七巧抢她们的饭碗,要是能多学一些自然是好的,其实接生这事情,要是半道上不出什么意外,便是一个糊涂婆子,那也能保母子平安的。真正考验人的时候,就是出意外的时候。贺妈妈一早就听说刘七巧每次遇到这种事情,总是能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已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如今听刘七巧这么说,心里早已经是千恩万谢的了。
杜太太见刘七巧一说起接生,就两眼放光,这德性像极了杜若和杜老爷讨论医术的时候,只摇摇头道:“瞧你这心急的样子,还真是跟大郎一个样,见着病人就往外头冲,后面还几个妈妈等着呢,你好歹把眼前的事情给做好了。”
刘七巧这叫职业病,很多人都有,且情况严重的时候不好控制,如今听杜太太这么一说,只不好意思的低下头,对贺妈妈道:“贺妈妈,今儿就不忙你了,改日等我有空了,我们在好好商量定个日子啊。”
杜太太只笑着瞧刘七巧那样子,偏生就生不出什么不高兴来,只觉得这儿媳跟儿子一样实心眼,真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儿。
见过了家里的仆妇,杜太太又让刘七巧见了外头庄子上的人。林老爷是原本就认识的,只见了刘七巧急忙下跪道:“我原还不知道是七巧姑娘您当了大少奶奶,还估摸着谁有这么好的福气,能配上我家少东家呢,这会儿知道是七巧姑娘您,我这老爷子心里头高兴。”
刘七巧只笑着问道:“家里人可都还好呢?”
“都好都好,我儿子中了进士了,就要去外地做官了,我这次除了来吃少东家的喜酒,也是来辞行的,托主子们的洪福,我们奴才才能过上这样的日子,若不是老爷当初给我们林家脱籍,我们林家哪里能有这一天呢。”林老爷人逢喜事精神爽,看着精气神比两几年还更好一些。
林老爷只说着,又擦了擦眼泪道:“老二后来定了罪,被发配到了岭南,如今也在那边安家落户了,虽然是罪籍,好歹也是留了一条命下来。”
刘七巧听林老爷这么说,也真心替他们家高兴,只笑着道:“这世上的事情,本身就多变的很,奴才也不会是一辈子的奴才,当主子的也不定就能世世代代当主子,既是投生做了人,那就要行得正,坐得直,为了自己将来,好好打拼打拼。”
“少奶奶这话说的再对不过了,奴才还记得去年三月份,您在奴才家给儿媳妇接生时候的场景呢,当时奴才是万万也想不到,您会成为宝善堂的少奶奶,这就应了少奶奶这句话,人都是打拼出来的,若当真认命了,也就没了今天了。”
刘七巧只和林老爷多聊了几句,之后又见了几位庄头,大多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庄里的事情都由小辈们忙碌着。杜家虽然不是什么公侯王府,资产却也是不容小觑的。宝善堂的生意刘七巧如今还不熟,这手里的田庄倒是有十个,其中八个都在京郊不远的地方,还有两个在江南,都是种稻米的地方,杜家吃的碧梗米,就是从南方的稻田里头产出来的。
且这些都是公中的资产,听说杜太太的娘家也是世代的富贵官宦人家,杜太太的贴己的陪嫁也是不少的。刘七巧的陪嫁里头,田亩就不是很多了,只有赵家村的那一百亩地,不过王妃对刘七巧是真心好,把她在鸿运街上的一处南北货铺子给了刘七巧当嫁妆。
刘七巧见完了这些庄头、掌柜、接下去见的是杜家的账房。杜家的家宅账房和外头生意账房是分开的,家宅账房里头有两人负责,一个人是专门管进项的,一个人是专门管出项的。两人没十天对一次帐,若是有哪里对不上的,就找了太太们一起商量研究,倒是一个齐全的办法,这账本也是整理的清楚的很。
两位账房把上一个月的账本给留了下来,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刘七巧觉得,每个月的日用开销其实是都差不多的,除非有什么特殊项目需要临时花钱的,就引起了个月开销间的幅度,所以刘七巧觉得,只需要把那些固定不变的项目给整理出来,其余的看起来就容易的多了。
不过经过这半日的交流,刘七巧也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若是学会计,穿越了过来当个管家娘子,倒是得心应手的很。这不,才半天功夫呢,刘七巧已经觉得这家确实不好当啊。试想一下当年王熙凤不光要当家,还要偷偷的那银子去放高利贷赚钱,还要不让上头的人知道,确实是个有本事的。
到了午时,该见的人也总算见完了。昨日杜若大喜,所以今日自然是没有去太医院应卯的。杜太太知道新婚的辛苦,便疼惜道:“今儿中午你就回百草院去用午膳吧。不用到我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