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古代开产科-第1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杜若给秦姨娘开好了药,便起身回了柳园,见刘七巧已经穿了衣服起床了。方才有人来传话,说是二太太醒了过来,杜老太太已经领着丫鬟们一起去瞧去了。杜若见了刘七巧,又想起方才秦姨娘的惨状,心里头便又生出不少的想法,只走进房里头,对着歪在软榻上的刘七巧一本正经道:“七巧,我杜若发誓,这辈子不管发生任何事情,都绝不纳妾,就算是你让我纳,我也不要!”
方才茯苓见杜若从外面进来,便急急忙忙的就上前为他斟茶,忽然听他信誓旦旦的说出这样一句话来,心里头唯一的一点念想也被破灭了,只觉得手一颤,茶壶盖子便掉进了茶盘子里头。
茯苓自己也被吓了一跳,急忙擦了手道:“少爷要说这些,何必不等着没人的时候跟少奶奶悄悄的说,倒是把奴婢给吓了一大跳的。”茯苓说完,急忙取了帕子来,一边擦桌子一边装作无所谓问道:“少爷倒是说说,怎么出去一趟,便想起说这事情来了?”
刘七巧向来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对茯苓也算是信得过的,且听说她和连翘都是有了人家的,所以压根没往歪处想,听茯苓这么问起,便也跟着问道:“你倒是说说,这是怎么了?巴巴的回来在我跟前做二十四孝好老公呢?”
杜若叹了一口气,从茯苓手中接过了茶盏,抿了一口道:“我是实在不想看着人家姑娘被耽误了,今儿瞧见了秦姨娘,心里又不免难受了几分,好端端的姑娘做了姨娘,一辈子抬不起头不算,连带着孩子也抬不起头,这又是何必呢!到不如安安生生的嫁一个平头百姓,做一对平头夫妻,少享这些富贵,省去多少烦恼。”
刘七巧见了杜若这样子,就知道他定然是又同情起了秦姨娘来,便知安慰道:“行了知道了,那我也发个誓,这辈子无论如何,我是肯定不会让你纳妾的,你若是敢纳妾,那你就先把休书写好了,我带着儿子流浪去!”
杜若见刘七巧这么说,顿时扑哧笑了起来道:“完了,儿子还在你身上,我不从也没辙了。”
两人哈哈笑了起来,外头紫苏正巧就领着小丫鬟们送了早膳过来道:“大少爷一早过去,还没用早膳吧?今儿大太太通知厨房做了小米粥、荷叶糯米鸡、鸭油烧饼、桂花小元宵、什锦菜包,素烧卖、鸭血粉丝汤。大太太说,这几样都是秦淮八绝里头的东西,杜家的厨子以前是在酒楼专门做早市的,这几样点心做的最拿手。”
刘七巧闻言,更是眼睛都亮了起来,她在南京念书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学校餐厅里头的鸭血粉丝汤和鸭油烧饼,早上吃一顿,精神一整天。
紫苏正介绍着,外头的小丫鬟们就已经布好了早膳,进来请杜若和刘七巧往厅里头用呢。刘七巧便问道:“老太太吃过了吗?”
“老太太跟二老太太一起,在二太太的锦园用了。”紫苏方才去厨房的时候,就瞧见锦园的丫鬟来传膳,才知道了这些。
刘七巧瞧着一桌子的好吃的,只觉得食指大动,不过她毕竟身子还没好利索,还是很识相的吃了半碗小米粥、半个鸭油烧饼、小半个素烧卖,外加杜若稍微给她尝了几口的鸭血粉丝汤。
刘七巧喝了几口美味的汤,只感叹道,在没有化学添加剂的古代,能做出这样好吃的鸭血粉丝汤,果然是牛人。杜若见她食欲不错,又摸了摸她的额头,总算确认她已经退烧了,只笑着道:“你这两天好好休息休息,等身子好一些了,我带你出去玩几天。”
“真的?”刘七巧兴奋的抓住杜若的袖子不放:“去哪儿?爬紫金山去?还是游玄武湖?再不济就秦淮河边瞧瞧?”
杜若听刘七巧说起紫金山,只连连摇头道:“那荒山野岭的,你那儿干嘛,前朝的水榭都被拆了,如今都没什么人去了,我就包个画舫,带你夜游秦淮,听一听小曲。”
刘七巧瞧了杜若一眼,心道:游秦淮,那不是诳窑子吗?有带着老婆逛窑子的吗?
杜若见了刘七巧这样子,只努了努嘴,小声凑到她耳边道:“到时候你穿上我的衣服,就看不出来了。”
人逢喜事精神爽,刘七巧听说杜若要带她出去玩,精气神一下子就好了不少,只连忙让茯苓找了一件杜若平常不常穿的外衣出来,让紫苏照着她的身材修改一下。主仆两人就坐在廊檐下做针线。小丫鬟们见外头阳光正好,又难得没什么风,就搬了软榻到外头,让刘七巧在上头歪着。紫苏一边做,一边往刘七巧的身上比一比。
杜若用过了早膳,去了锦园那边看看二太太的情况,见杜老太太和二老太太都在里面坐着,二爷也没有去宝和堂,都几个人都坐在厅里头喝茶。杜老太太见杜若来了,只开口道:“你也进去瞧一瞧,人是醒了过来,不过听说以后再不能生养了,似乎心里头还有些难过。”
杜若见杜老太太这么说,心里也了然了,只开口道:“能救下这条命已是不容易了,当时若不是七巧当机立断,今儿只怕杜家也要办起丧事了。”杜若原本就心疼着刘七巧,为了救人自己的身子也不顾,如今听杜老太太这么说,心里自然不高兴,平白就生出一股厌恶感来,只拱了拱手道:“七巧还病着,这里有二堂叔照看,我也放心,我就先回去了。”
杜若向来是谦谦君子,人前从来是温和有礼的,杜老太太也没闹明白他今儿是怎么了,拉下脸就生气了。其实杜老太太是很理解小徐氏的,一个女人没了生育能力,就等于少了争宠的工具,她毕竟还那么年轻,说起来也是可惜的。不过杜老太太又转念一想,自己的孙子自然是更疼惜自己的孙媳妇的,七巧为了救人,染了风寒,她自个儿还怀着身孕呢,这么做确实也危险。
“二侄儿已经有了一个闺女,两个儿子,如今又有了一个儿子,也算的上子孙满堂了,侄媳妇纵是以后不能生了,也碍不着什么!”
众人其实都懂这个道理,只是小徐氏自己还想不明白,人往往就是贪心的,以为自己活了,就可以活的更好,却不知自己要活着,那都是跟阎王爷抢来的命呢!
刘七巧顺手摸了一块点心吃了起来,才没嚼两口就瞧见杜若绷着一张脸又回来了。刘七巧问他,他又不肯说,稍稍坐了一下,喝了一口水,便起身道:“我看二堂叔今儿只怕没空过来,我去那边院子里瞧一瞧二叔公。”
服侍二老太爷的事情一向都是秦姨娘安排的,索性林氏也不是个糊涂的,秦姨娘撞头之后,就命人去姨娘的院子里请了四姨娘过来,暂时安排二老太爷的衣食起居。
四姨娘没生养过,和二老太爷之间也没什么感情,也是当年二老太太为了从秦姨娘处笼络二老太爷才抬上来的人。三姨娘和二姨娘都去世了,二姨太是二爷的生母,二老太太把二爷抱过来没多久,就死了。三姨太是难产死的,大门大户里头,若是听说姨娘死了的,十有□□都是死在这种事情上的。古代的医疗条件太差,小孩子们能平安长大的几率为百分之六十,女孩子能平安生下孩子不死的几率为百分之七十,能闯过这些难关的人,已经算是上天的宠儿了,能活到四十多岁,看见儿孙满堂的,那都是前世修来的福分了。
杜家迁回北方的时候,四姨娘已经抬了姨娘了,自然是知道杜若这个人的。她坐在凳子上有些发呆,见杜若进去,先是愣了一下,随后只站了起来,理了理鬓角,尴尬的笑了笑道:“是大少爷,都长这么大了?”那时候杜家还没分家,所以四姨娘还照着以前的称呼喊杜若。杜若也对着她微微一笑,其实杜若回京城的时候也才七岁,对那时候的记忆早已经很模糊了,不过从四姨娘现在的样子里头,依稀还能瞧得出来,年轻时候定是个美人胚子。
“来看老爷?你坐,我去给你倒茶。”四姨娘端端的福了福身子,没有半点长辈的样,绕过了帘子出去为杜若倒茶。这会儿二老太爷还在睡觉,杜若就伸手过去为他诊脉,见脉搏什么的都已经恢复了正常,就是长期在床上躺着,身子很虚弱,只怕要补一阵子才能好呢。
杜若看完了病,觉得也不用换药方,还是昨天的药吃上几贴,等身子调养过来,能下地走动走动的时候,再换药也不迟,便欲起身告辞。
四姨娘这会儿正端了茶盏进来,放在窗下的茶几上,回头问杜若:“老爷的病怎么样?还好的了吗?我瞧着心里头没数。”
杜若见四姨娘眼中是有关切的眼神的,只开口道:“二叔公没什么大碍,休息几日就能好了,四姨太不用担心。”
四姨娘点了点头,脸色稍霁,只笑道:“这些年老爷的身子一直是硬朗的很,谁也没料到会出这样的事情。”四姨娘说着,一直沉静的眸光稍微闪了闪,又开口问道:“大姨娘怎么样了?”她口中的大姨娘就是秦姨娘,秦姨娘是二老太爷纳的第一个妾,到如今和她感情还是最好的,倒是有几分真爱的意味。
“秦姨娘撞上了脑子,这几日神智还不太清楚,四姨娘若是有空,可以去瞧瞧她,跟她说说话,或者她还能想起来一些什么。”
四姨娘脸上就又有些尴尬,只笑道:“还是先照看老爷的要紧。”
杜若便起身出门,四姨娘送了杜若出门,依旧在方才二老太爷床前的杌子上坐下来,瞧着依旧沉睡的二老太爷便道:“老爷,秦姐姐是真心待你的,你好歹念在这些年的情分上,饶过她吧。”四姨娘说着,就只低下头擦了擦眼泪,她瞧着周着安静的很,丫鬟又在廊下熬药,便继续道:“做姨娘不容易,我们几个姐妹,如今就只剩下我一个人了,我还是因为福薄,没生下一男半女的,才能活到现在。要是我跟二姐姐一样,生了儿子出来,又没那个能力养他,只怕也是熬不到今日的。”
四姨娘胡乱说了几句,擦了擦眼泪,站在窗口看外头丫鬟熬药,又吩咐道:“如今老爷能吃一点东西了,你去厨房吩咐一下,让熬些虫草粥来。”
杜若回来的时候,就听见锦园那边哭闹成了一片,也不知道是出了什么事情。他向来不爱看热闹,便回了柳园,才进门就瞧见园里的丫鬟少了一小半。刘七巧便道:“我让她们去看热闹去了,听说二太太的娘家有人来了,知道二太太早产是大姑娘使的坏,正要拉了大姑娘出来对峙,还吓唬说要送官呢!”
杜若只不信道:“怎么可能?徐家是二老太太的娘家,原本就是亲戚,这点面子总会给的吧,如何能闹成这样?”杜若正纳闷,外头看了热闹的小丫鬟已经回来了,刘七巧便喊了她过来问话道:“到底怎么回事儿,你说说。”
半夏是刘七巧亲自挑的机灵丫鬟,头脑也聪明,见刘七巧问了,遍开口道:“来的是二太太的娘,按照道理也是二老太太的侄媳妇,我悄悄的听二姑娘的丫鬟说,大姑娘和二太太家的哥哥很要好的,可是二太太的娘瞧不上大姑娘,所以就把二太太嫁了过来,想断了后面这门亲事,大姑娘心里不开心了,就拿二太太撒气,所以二太太的娘就过来闹了起来。大姑娘就在二老太太跟前哭,说要剪了头发做姑子去。”
刘七巧听了,脸上也没有什么表情,说实话在古代,与其说你是嫁的男人,不如说你是嫁给了这男人的家里。要是婆婆对你不好,你又不能跟现代人一样单独出去住,又还非得看着自己讨厌的人的脸整天在自己面前招摇过市,她指使你做什么,你还不能反抗,这种人家,嫁过去有意思吗?大姑娘真是被迷了眼了,怎么就瞧不清楚这一点呢,就算是你过门?能有好日子过吗?
刘七巧便有些诙谐的开口道:“相公,你二叔公一家倒是挺热闹的,咱们家大几年都不会出的事情,他们家这几天全赶上了。”
杜若这几天也是被弄的头疼,再加上昨天他经历了极度的失意和极度的惊喜,对这些事情也觉得有些烦扰,便叹了一口气道:“清官难断家务事,我还是等二叔公的病好了,把分家的事情定一定,早些回去吧。”
刘七巧就扯着他的袖子,让他坐在自己的软榻边上,又拿了紫苏手上的活计,递给他看道:“瞧,就快改好了,等好了我穿给你瞧一瞧,我定然也是翩翩浊世佳公子一个。”
杜若便笑了起来道:“别到时候跟我二叔一样,引一群莺莺燕燕回来就好了。”
刘七巧便撅嘴道:“引了回来我也享受不到,白白便宜了你,这种亏本事情,我才懒得做呢!我们要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才是!”
杜若伸手敲了敲刘七巧的脑门,一脸郁闷道:“你这一套套的,到底是哪里学来的?”
刘七巧就无比自豪的说:“无师自通!”
229|5。08|
到了午时,百合来传话说杜老太太在二老太太那边用膳,二老太太被大姑娘气得不行,杜老太太脱不开身,让杜若和刘七巧两个人先吃了,不用等她了。刘七巧早膳吃得多了一点,方才又无聊的捡了几块点心吃,这会儿倒是不怎么饿,杜若便让茯苓去厨房简单备一些菜色过来,清淡点的好。
茯苓正要出门传膳,外头已经有大丫鬟领着婆子小丫鬟们提着食盒往这边来了。那领头的丫鬟刘七巧见过,正是林氏身边服侍着的人。杜二老爷家没有杜家富贵,从丫鬟人数配比上就能瞧得出一二。二老太太身边,也不过就是两个大丫鬟,几个小丫鬟。姑娘们身边是各两个大丫鬟、两个小丫鬟、一个奶娘并几个粗使婆子。
那丫鬟见刘七巧正在廊下晒太阳,便笑吟吟的进来道:“太太嘱咐今儿做了几样金陵的特色菜,前几日太太不在家,招待不周了。”
刘七巧刚来的时候,就瞧出二老太太可能是不太管家的。二太太怀着孩子,自然也是不管家的。要是让秦姨娘管家,二老太太的颜面就越发没了,如今看着情形,大抵之前管家的事情,是交给林氏的。
林氏是秦姨娘的亲儿媳妇,她管家秦姨娘自然给她几分面子,跟二老太太的擂台也能少打一些,倒是比起之前前任二太太没死的时候,日子过的更安稳了一些。
刘七巧瞧着丫鬟们摆上来的吃食,虽然没什么食欲,也食指大动了起来:松鼠桂鱼、老鸭煲、烤鸭卷、清炒芦蒿、百合西芹。虽然数量上未必很多,可这绝对是金陵的特色菜了,可见林氏在待人接物方面,是细心周道的很。
杜若不常吃油腻的东西,松鼠桂鱼有些甜,不和他的口味,倒是清炒芦蒿吃的津津有味的,老鸭煲鲜香美味,他不知不觉就喝下去了两大碗。刘七巧和杜若两人的饭量毕竟有限,吃完之后大半条鱼都是没动过的。刘七巧便喊了茯苓、紫苏、赤芍、半夏将就着吃了,不然去下人房吃饭,肯定也是吃不到什么好的。
贾妈妈跟着杜老太太配二老太太,就错过了这一顿美味了。
刘七巧吃饱喝足,紫苏沏了红茶过来让她消食。杜若也懒得再出去,杜若给刘七巧把了脉,又摸了摸她的脑门,确认她不发烧了,这才开口道:“我原本打算开一副药给你喝的,没想到你自己倒是好的挺快的,倒是省了我的药钱。”
刘七巧自己是医生,一些常识自然是懂的,伤风发热的时候,其实多喝开水,好的就快一点。所以她今儿一早起来到现在,都喝了两壶水了。紫苏就在边上笑道:“奶奶喝水都快赶上水牛了。”
紫苏改好了衣服,让刘七巧站起来试了一下,杜若看了一眼道:“做我的书童,看着比春生俊俏多了。”
刘七巧笑着道:“春生那叫书童吗?那就是小厮,还得给你背药箱赶马车做苦力,我可什么都做不来。”
紫苏便道:“反正他瓷实,我瞧着他身上倒是有几两肉的,可见大少爷对他还算客气的。”
茯苓见他们三个人有说有笑的,一时间就不知道说什么好,这会儿又没什么事情做,她就拿着针线,坐在方才紫苏坐的地方做针线,屁股才坐下没多久呢,就听见外面小丫鬟的声音传了进来。
“侄少爷、侄少奶奶,有客人来,说是扬州洪家的,还送了两车的礼过来。”
刘七巧心下了然,一定是洪老爷派人来回信了。他们生意人家自然是不会空手而来的,少不得又让她们破费了。
杜若和刘七巧便各自换了一身见客的衣裳,跟着来传话的丫鬟去了前院。大爷去了宝和堂,所以杜若和刘七巧来的时候,见二爷也从锦园赶过来,作为家主人家,客人到访,虽然找的是别人,但也是不好意思不露面的。
况且二爷知道,大爷一直想在扬州开一家宝和堂的分号的,但是因为对扬州那边不熟悉,所以就一直没有下定决心。这次要是能攀上洪家这样的人家,宝和堂的分号没准就真的能开过去了。
杜若和刘七巧来了前厅,见这次来送信的依旧是前两次去船上送礼的人,便知道这人在洪家定然也是很受器重的。
洪管家见杜若和刘七巧出来了,只笑着道:“才进金陵城,就听说大少奶奶又救了人一命,大少奶奶这一路南下,可谓是造福百姓了。”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刘七巧也是一个爱听恭维的人,便笑着道:“哪里的话,不过就是凑巧而已,说起来,还是她们的运气好,我难得出一趟门,就给遇上了。”
杜二爷想起小徐氏没了的子宫,还在自己跟前哭哭泣泣期期艾艾的样子,心里就有些烦闷。能有命不错了,好歹剩下一副棺材钱。杜二爷就跟着叹了一口气。
洪管家就笑道:“难得大少奶奶救人还这么谦逊的。”洪管家说着,又向杜若和杜二爷见了礼,彼此寒暄了几句,这才开门见山道:“上回大少奶奶和我家大少爷提过的那事情,我家老爷仔细思考了之后,觉得很可行,正巧孔老爷这次荣升了户部尚书,我家老爷年底的时候要去京城一趟,倒是跟大少爷和大少奶奶再好好商量商量,看看到底是怎么办法,如何才能办的更好一些。”
杜若闻言,不由就心思一动,他们出京城的时候,英国公的案子还没判下来,当时户部尚书的位置是悬空的。如今听这位洪管家所言,英国公的案子只怕已经坐实,不然的话户部尚书的位置不会这样就确定下来。
孔大人是士族大儒,家学渊源,孔家的家风是不用说的。如今他结交了这样一个富贵的亲家,皇上这时候让他做户部尚书,明摆着就是想借着孔大人和洪家的关系,能在江南这个地块上,多搞一些银子。且孔大人原先就是江苏巡抚,对这江南一带的商贾大地主之家都相当熟悉。如今让他当上了户部尚书,只怕明年国库就不会再叫穷了。
“那真是双喜临门,不知少奶奶的身子如今可好一些了?”
洪管家见杜若问起,便也恭敬回道:“少奶奶的身子好了很多,前两日老爷才解决了一些家务事,如今少奶奶只怕会好的更快一些。”
刘七巧听洪管家说的隐晦,心里却隐隐已经猜到这所谓的家务事是什么事情,大抵就是孔氏的婆婆杨氏的事情了。刘七巧便笑了笑:“有时候家务事是比较烦人,处理不好也是要出人命的。”
这原本就是很随意的一句话,可偏生杜家刚刚出了这样的事情,杜二爷听在耳中,顿时脸上一热,面颊就红了起来。杜若瞧见了杜二爷的尴尬,便开口道:“洪管家远到而来,不若今儿在这边用过了晚膳再走?二堂叔你说如何?”
杜二爷忙跟着挽留,洪管家却已经起身道:“不了,还有别的事情要办,就不在这边叨饶了。”洪管家话音刚落,便起身朝着众人拱了拱手,继续道:“车上一些小小礼物,不成敬意,都是我们洪家店里的东西,送给二爷和杜少爷还有家里的姑娘们用吧。”
送走洪管家,下人们就把洪家送的礼物给抬了进来。上好的茶叶、上好的香料、还有上好的绸缎。不过看着都是男人选的礼物,若是孔氏身子好了,自然也不会就送这些过来,想必孔氏的身子,也没那么快容易恢复。
刘七巧瞧了这些东西,也没什么特别好的,便知开口道:“二堂叔,我们从京城来,自己带的东西都拿不动呢,哪里要这些,这些就留在你们家吧。”
杜二爷先是推辞,后来杜若也上来这么说,杜二爷才算应了,只让丫鬟去后院喊了大太太过来。刘七巧便越发确定,林氏在杜家才是当家人。
杜若和刘七巧回到柳园的时候,杜老太太也已经回来了,脸上还带着几分疲惫之色,只摇头道:“弄不好了弄不好了,养出来这样的姑娘家,以后如何能嫁的出去。”
刘七巧自然也知道,这说的是杜芩,便知上前劝慰道:“老太太不用担心,儿孙自有儿孙福,再说老太太也是隔房的长辈,也管不着他们事情了。”
杜老太太又叹了一口气,只摇头道:“我原也没想到,你这二婶婆糊涂到了这个点上,居然拿自己的亲外孙女做自己的儿媳妇。这乱了辈分的事情,亏她也能做出来。”
刘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