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古代开产科-第2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眼里还有我这个婆婆吗?”
杜茵一边听,一边摇头,只道:“二嫂子自从管家之后,连瀚哥儿杰哥儿都带的少了,没有空在娘面前尽孝,那也是常事,再说娘以前不是总嫌弃嫂子是一张假脸,不喜欢她在跟前伺候吗?怎么如今反倒又嫌弃她没再您跟前尽孝了呢?你这分明就是摆婆婆的谱儿。”
杜二太太又被杜茵说穿了心思,也不再接话了,只开口道:“我原本只是想给她个教训,她事事好强,难道就真的没有出错的时候,可谁知却出了这样的事情,我心里头也不好受,她怀的也是你哥的孩子,这事情是我对不住她。”
杜二太太想着杜茵明儿就要出阁,也再不想有什么瞒骗的,只叹了一口气道:“我就是气不过而已,如今你也要出阁了,我的身边真的是没人了。”杜二太太说着,忍不住落下泪来,杜茵见状,也跟着哭了起来,又问:“你方才命人把嫁妆抬过来的时候,有没有什么人看见了?”
杜二太太道:“自然是偷偷的送过来的,若是让老太太知道了,我又不得好了。”
杜茵还是对杜二太太很不放心,心想你这样小心,还不是让刘七巧给知道了吗?杜茵想了想,只开口道:“娘,你这面慢慢忙,我明儿就要出阁了,倒是想到处走走,看看姐妹们去。”
杜二太太见杜茵这样,料想她是不会把自己供出去了,便也安心方她走了。杜茵领着丫鬟离开听风水榭,又原路回了百草院。
杜若正在小书房里头看书,刘七巧抱着睡醒的韬哥儿跟在亲爹的身后,杜若每拿一本书,就告诉杜文韬道:“这本叫《神农本草经》以后你认字了,爹会教你、这本叫《黄帝内经》也是学医者的启蒙教材,还有这本……”
刘七巧只跟在后头,一边听一边笑,把杜文韬往杜若的怀里一送道:“先别着急教孩子,先学会了怎么抱孩子再说,他离学医还有些日子呢,眼下倒是少人抱着呢!”
杜若抱着孩子,见杜文韬一张包子脸雪白可爱,头顶上黑发很是柔软,蹭在自己下颌上头,有一种很舒服的感觉。杜若只忍不住道:“七巧,你看我们的儿子长的多好看!”
刘七巧被杜若那惊讶的神情给逗乐了,故意装作郁闷道:“好看是好看,可惜一点儿不像我,全像你了。”
杜若只安慰道:“没事没事,再多生几个,总会有像你的,再说像我也不差,我的长相虽说称不上貌若潘安,但好歹也算是玉树临风了。”
刘七巧便撇嘴笑道:“玉树临风可不止,我刘七巧看上的男人,那必定是帅的人神共愤的。”
两人正有情蜜意的一边带孩子一边聊天,忽然外头丫鬟进来道:“回奶奶,大姑娘来了。”
杜若正抱着孩子想出门,却被刘七巧拦住了道:“你就在这儿抱一会儿儿子,我们女人家的事情,你少打听。”
杜若心知杜茵去而复返,肯定也是有事情要说,便只点了点头,送刘七巧出去。
刘七巧见杜茵正坐在厅中,低着头悄悄抹眼泪,便屏退了众人,只上前问道:“大妹妹怎么了?这么伤心难过,看来是真舍不得出嫁了,那明儿姜家少爷可要抬着空花轿回去了。”
杜茵见刘七巧还开她的玩笑,只哭笑不得道:“大嫂子就是坏,明知我为何伤心,还要来逗趣我,我可笑不出来。”
刘七巧听杜茵这么说,也稍稍正色,只开口道:“你怎么伤心,我还真的不知道,难不成是为了二奶奶的孩子没了,所以才这么伤心的?”
杜茵只顿了顿,抬起头道:“二嫂子的孩子没了,我固然伤心,可是一想起我就要出阁,二太太却还如此糊涂,我就更伤心了。”
刘七巧听杜茵话中有话,一时也不知她的想法,只试探道:“二婶子最近挺好的,带带孙子,享享清福,我瞧着停乐呵的,况且她最近为你筹备嫁妆,也没什么空闲,大家也都过的安生,不知道大妹妹说二婶子糊涂,是个什么意思呢?”大家闺秀说话,难免有些弯弯绕,杜茵既然没有开门见山的把话撂出来,刘七巧也不敢怎么样,只好顺着杜茵的话头继续往下说。
杜茵见刘七巧也不吐半点真话出来,便也憋不住了,只站起来,忽然就跪倒在刘七巧的跟前,刘七巧被她的举动吓了一跳,急忙上前去扶,杜茵却是不肯站起来。
“大嫂子,我知道你心里清楚,二嫂子小产虽然是个意外,可我娘却也有推卸不了的责任,那少的两抬嫁妆便是证据。我娘也已经跟我说了,是她让下人迟一些再送过去的,她只是……”杜茵红着脸,不知如何再说下去。
刘七巧倒是明白了杜茵的来意,只弯腰将她扶了起来道:“你不用说了,这件事情本就是她们婆媳之间的事情,我是不会掺和进去的,老太太那边我也会守口如瓶的,只是,如你所说,二太太确实是一个糊涂人,你嫂子却比她不知聪明多少,以后你出阁了,只怕再也没有人能为你娘求情,我倒是想让你劝劝你娘,人好强是好的,可也要有这本事和能耐。”
杜茵只点点头,重新落座,抬头看了一眼刘七巧,原先她只觉得这位嫂子灵巧聪明,但心思是很通透的,可如今却越发觉得,这大嫂子其实比起二嫂子来,实在是不差的,可她偏偏就看不上家里头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跟大多数的小媳妇都不一样。
“嫂子说的是,可是有些事情真的是改不了的,我从懂事开始,就依稀觉得我娘的做法是有些过的,但是这么多年下来,老太太睁一眼闭一眼,大伯娘也是从来不在面上得罪我娘,她其实已经自以为是习惯了,若不是我外祖父家的事情,她可能还像以前一样高高在上的活着,其实有时候我也同情我娘……”杜茵说着,又忍不住落下泪来,只又哽咽了一口道:“我这就去像二嫂子请罪,让她原谅我娘。”
刘七巧见杜茵起身要走,只急忙拦住了道:“你先别去。”
杜茵只顿了顿脚步,又听刘七巧说道:“这会儿你二嫂子还不知道真相,她正伤心,你若这时候跟她说这些,少不得她不但不能解气,还会闹的更厉害,让老太太也知道这件事情。老太太的脾气你也是知道的,最是公正公平,势必要给你嫂子一个公道,到时候你娘只怕就更逃不过去了。”
“那怎么办?”
“依我看,这就是她们婆媳之间的一笔糊涂账,不如就这样算了,若是你嫂子想明白了,她没证据也不能拿你娘怎样,横竖她没了孩子,这次的事情是她吃亏,你娘那边,你只告诉你娘,让她安分点,要是她再弄出什么幺蛾子,你就把这事情告诉老太太,吓唬吓唬她,两边都太平了,这事情就能慢慢的揭过去。”对于傍观者刘七巧来说,不管这件事情怎么发展,火都烧不到她身上来,不过家宅不安,说出去总是杜家没有面子,与其让杜老太太再发一顿火,不如就这样算了。
“可是……可是这样二嫂子她……”杜茵毕竟年轻,心里头对赵氏总有几分愧疚。
刘七巧只劝慰道:“你二嫂子如今最需要的是静养,而不是公道,就算讨回了公道,她的孩子也一样没了。明儿就是你出阁之日,你总不想大家闹起来,耽误了你的好日子吧?”
杜茵倒是没想到刘七巧这么为自己考虑,只点了点头,略收起了伤心,擦了擦眼泪道:“多谢大嫂子开导,那我先回去了。”
346|7。01|
送走了杜茵,刘七巧回到书房,见杜若还真有心有意的抱着杜文韬哄着,虽然从杜文韬的表情看起来似乎并不是很享受,但好歹只是严肃,并没有到掉金豆豆的地步。刘七巧上前,还没有打算要接过来抱,那小家伙已经迫不及待的伸出双手要抱抱了。
刘七巧只接过了孩子,往椅子上坐了下来,叹了一口气道:“如今我也学会了捣糨糊了。”
杜若一时不太明白刘七巧的意思,便又多问了几句,刘七巧只把今儿的事情一五一十的给说了。杜若听完,也只有些无奈道:“二婶子的性子是有些执拗,可做出这样的事情来,终究还是错了,你就这么打算瞒着了?”
刘七巧抬眸瞥了杜若一眼,笑道:“想说你去说,我可不去,你整日在外头忙,怎知这家里其实也是刀光剑影的,如今老太太正提议要分家,我们大房不管从哪一方面都是站理的,你再去把这事情一说,老太太一生气,二房那边就更不好说话了,就是看在二叔的面子上,这一次也算了吧。再说明天就是大妹妹的出阁之日,真的闹开了,难不成明儿大家都冷着脸送大妹妹出阁吗?”
“你说的也是,倒是我考虑不周了。”杜若只拧眉想了想,开口道:“女人之前的事情有时候也真够复杂的。”
刘七巧见杜若那一本正经的模样,只笑着道:“杜太医经常在闺阁中行走,难道这些事情也不知道吗?”
不过这一点刘七巧倒是预料错了,杜若平常只管看病,从来不打听八卦,所以他还真的不怎么知道这些,只拧眉道:“我就是一个看病的大夫,谁还去关心人家的家事。”
刘七巧只笑着道:“其实不用你观察,你多半心里也清楚,但凡那种家庭和美的人家,就连家里人生病的次数也少,但凡那种家宅不安的人家,才是三天两头要往家里请大夫的。”
杜若听刘七巧这么说,果真还真是这个道理,只笑着道:“我以前倒是没察觉,你说的倒是有几分道理。”
刘七巧心道:在这样的大宅院里头要是过的不舒心,少不得会有抑郁、胸闷、月经失调的症状,不看大夫怎么行呢!
两人视线相触,忍不住就笑了起来,刘七巧低下头,才看见杜文韬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睡得流起了口水,急忙就忍住了笑,把孩子抱出去送给了奶娘。
赵夫人知道赵氏小产了,下午天气渐凉的时候也过来了,听杜二老爷说已经没有什么大碍了,也稍微放下一点心来。撑着丫鬟们出去用晚膳的光景,母女两个在房里头说话,赵氏面色不好,神情也有些呆滞,显然身子还没恢复过来。
“好端端的,怎么就小产了呢?”
“怪我,自己有了身孕也没在意,其实我早该想到的,二郎这阵子一直在家里头呆着呢。”赵氏靠在宝蓝色大引枕上,略微闭着眼睛,继续道:“这一阵子也确实有些累了,正好可以休息休息了。”
“你好容易当上了这个家,现在倒下去,岂不是又让大房那边的人接过去了?”赵夫人想了想,还是觉得有些可惜。
“我私下里想一想,其实当这个家也没意思,反正最近老太太想着要分家,这家里头有些什么东西,这几个月我也摸透了,除了生意上的事情我没沾手之外,其他的地方,若是有分配不均的,我也能看出来,倒不如早些分家了,跟大房分开了,也是好事。”
赵夫人也跟着拧眉一起想,又回神道:“依我看现在分家倒也不是一个好时候,二房还有两位姑娘没出阁呢,现在分家,到时候嫁妆可就全摊在二房的身上了,老太太怎么就这么精明呢?”
赵氏起先没想到,被赵夫人这么一提点,立时也就想了起来,只开口道:“两位姑娘的嫁妆,一人是三千两银子,这样一样要是分家了,那二房就要多出六千两银子的开销了。”其实六千两银子对杜家算不上什么大钱,可赵家以前并不富裕,所以赵氏对钱看得也自然更重一些。
赵夫人继续道:“前几天我不是让你在二郎跟前吹枕头风吗?我看你不如就算了,这事情拖得再长一点,对你们二房有好处,我那天回家好好想了想,你想想看,大房人丁简单,你们二房就不同了,光是你公爹的姨娘就有四个,还有两个庶出的兄弟,二郎房里也还有两个妾呢,单这些,每个月的开销比起大房来,也不知多了多少,这要是一分家,二郎的生意再没个气色,只怕过不了几年,你们二房就要坐吃山空了。”
赵氏以前是在公中拿银子养的全家人,如今被赵夫人这么一说,二房可不就是这个状态。除去这些主子不说,就连奴才,也是大房的好几倍人,这些银子每个月都从她手心里过,她只要一闭上眼睛,就能算出是多少银子来。
赵氏的脸色越发难看了起来,只抬头道:“那按照娘的意思,这还不能分家了?”
“分,怎么不能分呢,只是得让二郎把脚跟再站稳一些,最好走的时候能有本事把宝善堂的生意给带出来,那样就不愁你们坐吃山空了。”赵夫人说着,只叹了一口气道:“白手起家是困难事情,实在不行,到时候把宝善堂的几家店各自分一分,那也是个产业。”
“可是杜家是有家训的,宝善堂只能留给长房长子。”
“你傻啊,家训还不是人说的,只要老太太肯松口,还有什么事情办不成,我你听我的,暂时先不要提分家的事情,等二郎自己想清楚了,再去跟他说,你这一大家子的人要养呢,总不能靠着你公公那几两银子的俸禄吧?”
赵氏这会儿已然忘了身上的痛苦,只一个劲儿的点头,心想姜还是老的辣,原本只以为分家是件好事,如今想一想,这要真就这样分家了,二房的日子可就真难过了。
在如意居用过晚膳,杜老爷也问过了赵氏的身子,这才对杜若和刘七巧道:“你们两个先别着急回百草院去,我有事情要商量,跟我一起去外书房。”
刘七巧也算是这外书房的常客了,见杜老爷也喊了她过去,自是应了。杜太太只让丫鬟在前头打着灯笼,引着三人过去,在路上正好遇见了杜二老爷和杜蘅两人。
杜二老爷明显脸上并不是太高兴,杜蘅也是一脸的失落,杜老爷见了,只安慰道:“蘅哥儿,这几日你就不用去店里了,好好在家照顾你媳妇吧。”
杜蘅只摆手道:“家里那么多丫鬟婆子,哪里用得着我照顾,大伯你放心吧,店里头的事情耽误不了。”
众人进了书房,丫鬟朱砂沏了好茶送了上来,杜蘅喝了一口茶,心情也舒坦了些,只开口道:“还是大伯这里的茶喝的爽口,我爹就爱那些浓茶,喝不惯。”
杜二老爷听杜蘅这么说,只气氛道:“你什么都是大伯的好,你大哥就个你不一样。”
杜若只笑着道:“我倒是喜欢喝浓茶的,只不过肠胃不好,如今也不能喝了。”
杜老爷也跟着笑了起来,又道:“明儿是茵姐儿出阁的日子,家里头客人多,明天我们爷们自然是在外头待客的,七巧你就在里头待客,你娘和二婶张罗要忙的事情,只怕也没有闲工夫招呼客人。”
刘七巧只笑着道:“老爷你就放心吧,别的不说,这件事情我还是能做好的。”
杜老爷只想了想,继续道:“还有一件事情,也要让你去做一下。”
刘七巧听杜老爷这么说,只疑惑道:“老爷有事就说吧,不必卖关子了。”
“安济堂开业也有十来天了,各处的生意虽说算不上多红火,到底还是不错的。正如我们预料的,果然老百姓都喜欢到这样的药铺里头去买药。不过据二郎观察,还有相当一部分老百姓,还是会去原来他们常去的药铺。”
刘七巧只认真听杜老爷分析,拧眉想了想道:“老爷,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问题就出在看病的大夫身上,老百姓们一般请不起铺子里的大夫,大多数请的都是游医和郎中,那些人介绍哪家店铺,百姓也就去哪家店铺多一些,其实我倒是觉得,可以也为安济堂招几个坐堂的大夫,提倡免费看病,只要老百姓买店里的药材,那我们的大夫就不收诊金。”
“不收诊金,哪个大夫愿意?”杜蘅只不解道。
“银子由店铺给,少不了大夫的,老百姓选便宜药材不过就是为了省些银子,若是连诊金都可以省下来,想必他们一定会选择到安济堂抓药的。”
杜二老爷听了也觉得有道理,但还是忍不住问道:“那会不会影响宝善堂的生意,有免费看病的地方,谁还花钱看病呢?”
刘七巧只笑着道:“二叔,若你不是一个穷人,你是愿意花钱住好的客栈呢,还是住个不花钱的破庙呢?”
“这个……这个……”杜二老爷一时也说不出来了。
“二叔放心,宝善堂的客人绝对不会去安济堂抓药,因为宝善堂的客人们丢不起这个人,便是那些达官贵人家的家奴,出入安济堂这样的药铺,若是被人撞见了,也是不好意思的。”
杜二老爷正似懂非懂,杜蘅一拍桌子,笑着道:“嫂子说的有道理,以后宝善堂就专门做富人人生,安济堂就做穷人生意,虽然富人钱好赚,但是穷人比富人却多的多,所以没准安济堂的生意并不会比宝善堂差很多!”
347|7。01|
每到说起生意上的事情,杜蘅倒是来劲的很,刘七巧也不得不感叹,杜蘅在经商方面的脑子,确实比杜若强些。杜若虽然聪明,可是从来没有研究过这些生意上的事情,自然不如杜蘅。
杜老爷见杜蘅这么说,只点了点头道:“这也是我想说的,我们杜家虽然家传医道,至今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打的是悬壶济世、泽被苍生的名头,可是杜家大部分人,只是在替有钱人看病而已,即使是每年的施医赠药,那也只不过收益于一部分的老百姓,并不能让京城的老百姓都收益。至于外地的那几家分号,我精力有限,都是交给当地的掌柜经营,不过每年收几个利钱,更是操心不到了。”
杜老爷抿了一口茶,只继续道:“所以我最近一直在想,若是老百姓不敢进我们的宝善堂看病,那我们有什么办法,能让宝善堂的药卖到老百姓的手中,后来和我几个掌柜的也到处问过了去别的店里头抓药的百姓,老百姓们都说,那宝善堂怎么可能是我们这种平头百姓去抓药的地方,便是那里头的药不贵,穿成这个样子,进那样的店铺,也是要被人看不起的。所以,我才萌生了重开安济堂的念头。”
刘七巧对杜老爷的这一番话简直是不能再赞同的了,也越发让刘七巧觉得,杜老爷的形象更高大了起来,其实富人没什么错,祖上有基业,自己有脑子,能赚钱自然就会有钱,但是像杜老爷这样身怀富贵,却还能替普通百姓考虑的富人,只怕是真的不多了。
杜二老爷听杜老爷说完了这一席话,也深有感触,只开口道:“大哥,那以后每逢沐休,我就去安济堂开一天的义诊,免费给老百姓治病。”
杜老爷只连连摆手道:“你就不必去了,你堂堂太医院院判,去给那些穷人看病,以后去见那些贵人,你也不好说,安济堂就让大郎去吧,他年纪轻,若是开义诊肯定会有很多病人去看病,这样更加能提高他的医术,对他也是一种锻炼。”
杜若闻言,只毕恭毕敬的应了,杜老爷看了杜若一眼,只开口道:“去开义诊可不同于现在在宝善堂里头,什么事情都安排的妥妥当当,你是我的儿子,我也不会给你工钱,你可想清楚了。”
杜若只笑道:“其实我一早就想开义诊了,听说济世堂的少东家每年都会在城西那一片开义诊,所以济世堂的生意一直很好。”
杜二老爷听杜若提起了济世堂,只开口道:“他们的少东家医术确实不错,曾有人想举荐他进太医院,但是目前太医院之中,除了杜家是开宝善堂,其他几位太医家中都不涉及药材生意,基本上是只开医馆的,所以这件事被我压了下来。”
宝善堂一家独大,宝善堂和朝廷的生意才能越做越大,若是济世堂也有人进了太医院,那么将来这太医院只怕就不那么单纯了。
杜老爷见杜二老爷这么说,只点头道:“甄选太医极为严格,杜家若不是有先皇的旨意,也不可能可以面试入太医院,二弟到不必过于担心,若是真的有人举荐,让那济世堂的少东家试一试,也是可以的。”
杜二老爷只点点头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再说太医院也不缺人,只要我这边不要人,也没有人会想到给太医院塞人。”
这话倒是听的很有道理,杜老爷只点了点头,杜二老爷又道:“杜莘和杜茂,两人在学中的成绩也是平平,我正在想,改日还请大哥一起考一考他们两个,看一看哪个是学医的料子,就让他学医好了。”
杜老爷只拧眉想了想,笑道:“还是让杜茂学医吧,至于杜莘,”杜老爷拧眉细思,继续道:“苏家无后,皇上如今又如此器重苏大人,只怕苏姨娘未必没有别的想法。”
杜二老爷听杜老爷这么说,也只点头道:“还是大哥想的周全,其实苏大人临死之前,倒是曾跟我提过,想让杜莘过级到苏家的事情,可是你知道老太太这脾气,只怕多半不会答应的,所以这事情我便一直没提起,我的意思是……”
杜老爷闻言,只点点头道:“你的意思我明白,就让杜莘考科举,杜茂学医吧,不过这事情最好还是跟孩子商量一下,如果杜茂不肯学医,还有荣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