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掌家娘子-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公公无论安排什么,崔奕廷不知不觉中都会有种抵抗的情绪。仕途如此,婚事……
“我并不是为了别的,”崔奕廷低声道,“婉宁,我是真的喜欢你,才会想方设法地求娶你。”
“就算是我做了错事,就算你可能会怨恨我,会气我,那都没关系。我会在你身边,直到你也喜欢我。”
婉宁也听过不少痴男怨女的情话。这一次却让她低着头半晌说不出话来。
她脑海里一直都是崔奕廷那单纯的神情,他就那样又简单又专注地望着她。
她怎么会怨恨他。这辈子也没有谁对她这样好过。
……
姚宜之看着桌子上的红烛爆出一连串的灯花。
长公主府那边已经好久没有了消息。
陈司道:“恐怕是被高誊咬了出来,虽然长公主是皇上最宠爱的妹妹,遇到这种事也很难脱身,老爷在这时候还是不要出面。”
免得引火上身。
皇上不可能去惩治长公主,如果高誊真的招认了什么,这条线会一直连到庆王身上,庆王那边定然会有动静。
如今周围却太过安静。
他还是按时去衙门里,就好像没有发生任何事一样,长公主也没有让身边人来给他送信。
长公主府那么安静,婉宁从宫里出来之后也还像从前一样过日子,崔家没有半点消息传出来。
打听不到任何消息,他就不知道事态发展到什么地步,他要怎么办才能安然度过这一关。
抓住了高誊,崔奕廷不会半途而废,长公主都搜查过了,也有御史言官上过奏折,却如同石沉大海没有半点的响动。
陈司道:“听说崔二奶奶那边又拿了不少的银钱去福建,还要接着收茶。”
崔二奶奶。
姚婉宁已经不再借助沈家的名头,而是毫不遮掩地自己坐着茶叶的生意。
这代表什么?
崔奕廷已经到了有恃无恐的地步。
就像一个人,对所有事都已经十拿九稳。
姚宜之看向陈司,“外面有没有人盯着?”
陈司忙道:“已经安排了人,若是有人来打探消息,我们必然立即知晓。”
陈司话音刚落,就有管事来敲门道:“姚三老爷家那边的下人来拜见,说有事要跟老爷说。”
三哥?
姚宜之有些诧异,吩咐陈司,“你过去看看,若是三哥遣来的便让他进来。”
陈司应了一声,带着人去门上,一盏茶的功夫就回来道:“是三老爷安排过来的。”
说完话,那下人就进了门,上前给姚宜之行礼,却看到屋子里有旁人不肯说话。
等到姚宜之将下人都遣走,那人才道:“我们老爷听到消息说,长公主府里的下人和高誊有往来,如今罪名已经坐实,让您这些日子不要去长公主府,若是有人问起您高誊的事,您就说什么也不知晓。”
三哥怎么突然关心起这件事。
自从他过继出门后,三哥明显和他疏离了很多,再加上张氏那件事,他们兄弟见面已经不像从前那般说话。
再说,三哥并不是长袖善舞的人,他都没有打听来的消息,三哥是从何而知。
姚宜之看向那下人,“三哥就让你跟我说这些?”
下人颌首,“就这些,老爷说了,五老爷不要对外声张……见到谁都不要提起今天这些话。”
这口气不像是三哥。
姚宜之有些不好的预感,顿时皱起眉头,“到底是谁让你来的?”
那下人的脸色果然变了变,吞咽一口才道:“五老爷就别问了,只要知道这消息比什么都好。”
这样遮遮掩掩。
姚宜之心里“腾”地一下烧起一把火。
是那个蠢货,那个蠢货自作主站去打听长公主的事,然后又遣人来给他送信,姚宜之眼前是张氏那木讷又愚蠢的脸。
他不去打听消息,是想要装作一无所知,现在他既然知道了,就要做出一个选择,是唯恐被牵连远远地避开,还是想方设法地去帮忙。
在不知道长公主出了什么事的情形下,他贸然选择,连一半的把握都没有,很可能最终的结果是他会被牵扯其中。
姚宜之眯起细长的眼睛,面露凶光,张氏,早知道她这样麻烦,他就该想方设法先除掉她。
不管是广恩公还是张氏,如今对他来说都是个麻烦。
……
张氏对着一盏灯发怔。
姚婉宁从崔家过来和老爷提起高誊的事,就是一脸的趾高气昂。
她就知道崔奕廷这只狗定然又咬住了什么。
所以她让人回公爵府打听,她又硬着头皮去了长公主府,私底下用了不少的银子才弄了清楚,这次长公主恐怕也要栽在高誊这件事上。
长公主被怀疑不要紧,接下来恐怕就会牵连到姚宜之头上。
于是她立即让人将消息送给姚宜之,用的是老爷的名义,就算被人查问,姚家兄弟之间传消息也是合乎情理。
她想要知晓实情。
如果长公主因此失去皇上的信任,赐婚之事会不会也不了了之,姚宜之就不用再尚主,她心底里那种小小的期盼,推动着她,让她想要立即打听清楚。
张氏看向沙漏,按理说派出去的人这时候应该回来了,张氏正想着,眼皮子忽然跳了跳。
张氏等了一晚上,天将亮时才睡了一会儿,却睡得并不安稳,醒来的时候如妈妈立即上前道:“派出去的人一直都没回来。”
张氏脸色顿时变得异常苍白,“有没有出去找?”
如妈妈点头,“管事已经出去了,就这么远的路,应该不会有什么事,就算是遇到了巡夜的官兵,拿出我们家的牌子也不至于被抓走。”
那是去了哪里?
总不能一个大活人突然就不见了。
张氏顿时心乱如麻,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快,让人去公爵府送信,让那边也帮忙到处找找。”
如妈妈应了一声,“太太先别急,奴婢这就去办。”
如妈妈快步出了门,张氏如同脱了线的木偶般跌坐在床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不过是去送个消息而已。
张氏忽然想到,“五老爷呢?有没有让人去五老爷那里问?”
**
☆、第二百八十九章 相伴
嘉宁长公主脸色苍白地躺在床上,女官陆陆续续端了饭食上来,嘉宁长公主任凭女官劝说,只是摇头不肯张嘴。
外面传来内侍的声音,“皇后娘娘来了。”
嘉宁长公主忙挣扎着起身,见到皇后眼泪顿时流下来,“娘娘,皇兄还不肯见臣妹吗?”
皇后娘娘的目光落在女官手中黑漆漆的药上,“将药留下来。”
女官应一声,将药摆在桌上,低头退了下去。
皇后娘娘坐在床边亲手端起了药碗,“不吃药身子怎么能好起来。”
嘉宁长公主神情黯然,“娘娘,您也不信臣妹。”
皇后娘娘将药碗放下,目光微敛,神色凝重,“要皇上和本宫信你,你也要说个清楚,这孩子到底是谁的?”
嘉宁长公主抿住了嘴不停地摇头,“臣妹寡居这么多年,早就应该心灰意冷,闹出这种事,早就没脸活在世上,何必再牵连旁人。”她不能说出姚宜之,皇兄知晓了定然不会饶他,她这样闹上几日,皇兄不会眼看着她死,定然还会将她放回去,到时候一切也就烟消云散了。
“是不是那个姚宜之?”
皇后的声音传过来。
嘉宁长公主立即摇头。
“你别骗本宫了,姚宜闻的内人张氏去你府上打探消息,然后又去禀告姚宜之。”
嘉宁长公主大吃一惊,没想到张氏会这样轻举妄动。
皇后娘娘皱起眉头,“皇上已经赐婚给你们,你们怎么能做出这种丑事,可见那姚宜之也是品行不端。”
嘉宁长公主瞪大了眼睛。
她和高誊来往并不密切,也就是这些日子通过高誊打听些消息。她和叔父说的那些事,她身边人并不知晓。
可若是这样查下去,还不知道会牵连到谁。顺着张氏会找到广恩公府,这些人都是和邓嗣昌有往来的。
万一她被牵连。就会失去皇兄的信任,落得和广恩公一样的下场。
说着话,帘子后的人终于忍不住走出来。
嘉宁长公主抬起头,看到皇上阴沉的脸。
皇后站起身行礼。
嘉宁长公主向前扑去,“皇兄。”单薄的身子摇摇晃晃地从床上掉下来。
就像一朵从枝头飘落的花。
皇帝低下头看着伏地不起的皇妹,他还记得从前被先皇责骂之后,皇妹握着两块点心,给他和端王一人一块。
他们三个坐在亭子里。皇妹托着脸催着他们定然要将点心吃下去。
冰冷的宫中,只有这个不谙世事的妹妹会笑脸相迎地看着他,陪伴着他,后来为了皇位,他将端王关去了西门外,文武百官表面上对他毕恭毕敬,不少老臣却说他手段凶残。皇妹进宫来看他,不管不顾地哭起来,哭了好一阵子才说都是端王不对,那时候他至少觉得心里很宽慰。
经过了那么多事。他的皇妹依旧是从前那般,至少一阵腥风血雨过后,有些东西还是没有改变。
可是这次。他万万没想到,皇妹会做出这种事来,他真是太失望了。
“还不快将长公主扶起来。”
太后娘娘的声音从背后传来,皇帝收敛心神转身行礼。
满头银发的太后一脸心疼地望着嘉宁长公主,“你这孩子,怎么将自己折腾成这个模样,先皇见了不知要多难受。”
太后提起先皇,嘉宁长公主的眼睛里又溢满了泪水,看起来煞是可怜。嘉宁长公主不吃不喝已经有几日,眼看着人越来越憔悴。慈宁宫里的太后娘娘也坐不住。
屋子里又传来嘉宁长公主抽泣的声音。
皇帝皱起眉头甩袖走了出去。
半晌太后娘娘也让皇后搀扶着走出来。
太后叹口气,看向皇帝。“你要怎么办?难不成真的要将嘉宁送去庙里?”
皇帝想到嘉宁长公主凄惨的模样,眼前浮现出姚宜之那张状元卷,当时他还看得欢喜,以为大周朝又多了一名栋梁之才,如今看来不过是个好色之徒。
枉他还想着要对姚宜之多加重用。
皇帝看向内侍,“让刑部仔细去查姚宜之,若是有和邓嗣昌、高誊等人串通的证据,立即下狱。”
……
“怎么样?”
一连几日崔奕廷都很晚才下衙回来,婉宁边给崔奕廷换衣衫边问起来。
“刑部只是在姚宜之房里查到了些许书信,大多都是亲友往来的。”
也就是说,什么也没查出来。
婉宁的手停下来,没想到查姚宜之会这样难,明明顺藤摸瓜已经牵扯到了他。
崔奕廷轻声道:“别着急,现在皇上已经迁怒长公主,姚宜之和长公主私通,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即便是太后娘娘维护,姚宜之前程也会受阻,我听说皇上本有意将姚宜之升迁去春坊,而今不但没有升迁,还撤了他翰林院编修的差事。”
“眼见到了赐婚长公主的婚期,礼部那边也没有动静,只说长公主身体不适……”
想要陷害崔家,最终深陷泥沼的人是他们。
姚宜之算计着尚主,又好不容易中了状元,处处都是精心算计,却没想到会两手落空。
即便是勉强尚主,也不会得皇上重用,在皇上眼里,姚宜之永远是个奸邪小人,好色之徒。
崔奕廷换好了衣服,扬声将落雨叫来,“给二奶奶拿件深色的褙子,再将幂离也准备出来。”
婉宁诧异地看着崔奕廷。
崔奕廷笑道:“集市已经开了好几日,也不见你买到多少东西,如今大街上张灯结彩,比上元灯节还要热闹,你不想去瞧瞧?”
婉宁还没有这么晚出去过,听崔奕廷这样一说,不禁心里跃跃欲试。
“娘那边……”
不等婉宁说完,崔奕廷笑着道:“我去说,有我跟着,出不了差错。”
这大约是嫁给崔奕廷的其中一个好处。
哪家店铺卖什么东西,婉宁还没有去打听,崔奕廷已经在她耳边说起来,她坐在马车上就能知道得清清楚楚。
这大约也算是假公济私的一种。
婉宁侧头看向崔奕廷,她没想过崔奕廷这样的人会如此有耐心陪着她上街买东西,甚至还能听她说什么好什么不好,脸上半点没有不耐烦的模样。
她看好了东西,陈宝就跑去置办,很快就将买来的物件搬上了车。
落雨、落英两个看着新奇,番邦过来的东西,是平日里见不到的。
婉宁看上了一盒宝石想要买来给母亲,小拇指甲盖大的红剌石,朱蓝石,甘黄玉和红宝石,正好用来打套头面。
没想到陈宝还没有去买来,店家就卖给了旁人。
崔奕廷目光闪烁,“我帮你要回来。”
买这些东西的人,手里必然不缺银钱,怎么肯相让,婉宁道:“算了吧,我们再找找,说不得还有更好的。”
没想到第二天婉宁就收到了两盒宝石,是定远侯世子托人送来的。
婉宁将陈宝叫来询问。
陈宝一脸憨笑,实话实说,“二爷推牌九赢了定远侯世子,没有要银票,就要了两匣子宝石。”
婉宁差点忘了,崔奕廷还是个顽主。
晚上崔奕廷下衙回来,婉宁将宝石递过去给他看。
崔奕廷只是瞧着她,“可少了?”
婉宁摇头,“没少,还多了一盒,”她觉得好奇,“赢了多少银子,才能换来两盒宝石。”
崔奕廷放下手里的书,眼睛微微眯起,“之前我孤身来京城,手里没有盘缠,全靠这样才赚来银钱。”
婉宁知道崔奕廷这话多半是逗她,他向来聪明,必然能找到一本万利的生意,只要走上两趟手里就有了银钱周转,不过仍旧想到他从前厮混花船的事。
崔奕廷靠过来,声音温和,“我年少时虽然荒唐过,去过花船,养过粉头,却不过是走个过场,胡乱玩闹罢了,虽然混了个不好的名声,实则却从来没动过真。”
听着他说这些话,婉宁不由地脸颊滚热,有些不自在。
婉宁没有说话,崔奕廷起身穿了鞋,笑着看婉宁,他清亮的眸子如同被泉水洗过般,不曾混杂任何东西,纯正而清明,他认真地凝视着她,如同孩子般,“婉宁,我说的都是真的。”
婉宁轻轻点点头,“我信。”
崔奕廷顿时笑起来,眉眼飞扬,遮掩不住欢喜,伸出袖长的手拉住她的,然后起身将她整个人抱起来。
第二天婉宁很晚才醒过来,崔奕廷早就去了衙门。
吃过早饭,婉宁去给崔夫人请安,崔夫人正和管事妈妈商量着要修葺崔奕征的院子,看到婉宁就招手,“你来的正好,也给我出出主意,奕征如今用的书房离他的院子太远,我正拿不定主意,是另收拾出一处院子给他们住好,还是就在原来的院子里隔出一间房来。”
现在收拾房子,是要给崔奕征筹备婚事了。
婉宁刚要说话,宋妈妈快步进门,走到崔夫人跟前禀告,“外面传来消息,说……御史言官弹劾二爷。”
御史言官弹劾崔奕廷也不是一日两日了。
宋妈妈吞咽了一口,“听说,不少两朝老臣都跪在了宫门外。”
************************
写点言情戏。
☆、第二百九十章 胁迫
宋妈妈话音刚落,外面的管事又来道:“夫人,二奶奶,不好了,从前和老爷同朝为官的大人们都来了,如今就在书房里……看样子像是要理论二爷的事。”
崔夫人只觉得头脑里一阵发麻,看向宋妈妈,“快,让人去听听,到底是为什么事?”
书房里,崔实图已经脸色发青。
坐着的都是他昔日为官时的同僚,奕廷成亲的时候还来恭贺,如今又一个个都找上门来。
“可怜贺大人已经六十岁高寿,还要跪在宫门前。”
“那可是先帝赞赏过的批鳞谏诤的言官。”
“简言兄也不是不知晓,用不着我们再仔细说了。”
崔实图一言不发。
他为官的时候,在座的同僚都曾帮扶过他,几个人一起论政的情形还历历在目,如今这些人却怒发冲冠地看着他,满脸的失望和埋怨,如同在他脸上结结实实地打了几巴掌。
他早就应该将那畜生绑起来问个究竟,也不会让他将崔家的脸面丢尽。
崔实图皱着眉头,“奕廷再怎么样也不敢中饱私囊,去福建是皇上派下的差事,开海禁也当是皇上的意思,诸位不如去问问夏大学士和陈阁老,犬子刚刚入仕,如何敢做出这样的大事来。”
崔实图话音刚落,冷哼声就从旁边传来。
李轼冷着脸,“陈阁老在陈老将军那件事上跌了跟头,早已经不受重用,夏大学士向来也不肯出头,这件事,令郎早已经一手掌握,开海禁。开埠的奏折都是他联合朝官递上去的,我们若是旁人定然只是看笑话罢了,哪里会来跟简言兄说这些。简言兄此时不出面,只怕往后会难以收场。”
崔实图硬着脖子。整个人如同被火煎烧般,那些曾向他笑脸相迎的脸孔,都阴沉着,等他开口说话,“奕廷到底做了什么事会被弹劾?”
不屑的目光立即从四面八方传过来。
崔实图的额头顿时布满冷汗。
“话已至此,简言兄还顾左右而言他,我们就当白来这一趟……”
几个人站起身来拱手就要离开。
崔实图忙道:“犬子在外做的事我多数不知晓,我远离朝政这么多年。对这些事早已经生疏,几位既然已经登门,如何能不说清楚?”
李轼几个人互相看了看才止步。
李轼便将袖口里的奏折抽出来递给崔实图。
崔实图急忙将奏折打开,映入眼帘的就是崔奕廷的几大罪状。
李轼道:“令郎去福建本是为了招安,如何杀了闽浙十几个官员,邓嗣昌好歹是泰宁侯,被他一剑斩杀不说,跟着邓嗣昌的几个武将也被他径自斩首,不曾上报朝廷,这是其一。”
“与海盗坑瀣一气。参奏闽浙大族私通倭寇,私造大船下海,闹得闽浙人心惶惶。这是其二。”
李轼顿了顿。
“还有你那儿媳,大张旗鼓地在闽浙收茶,开了海禁,只怕别人还没回过味来,闽浙的钱财就已经吸入你们崔家的口袋,这是其三。”
“那姚氏的生母出身商贾,早就因品行不端而被休弃,姚氏却仍旧和生母娘家来往,大周朝还从未曾有此等事。你们家既往不咎不说,令郎还事事维护姚氏。”说到这里。众人不禁摇头。
“崔家也是大族,怎么连一个内宅妇人也管教不了。难道不是想要利用姚氏官商勾结,大大地赚上一笔?”
每说一句话,崔实图脸色就难看一分。
从前他只是担心奕廷在外会闹出什么乱子,而今还要操心姚氏。
这桩婚事不但没有让奕廷收拢心思,反而更加张扬起来。
崔实图道,“早在嫁进崔家之前姚氏就做新茶,姚氏做的紫砂壶、茶叶还进献给皇后娘娘,至于收茶那更是没有招安王卢江时就有的,再说,姚氏继母失德人尽皆知,生母被休也有内情……”
“简言兄可真是糊涂,怪不得崔家沦落至此。”有人打断了崔实图的话。
崔实图正要再开口,管事快步进门伏在崔实图耳边,“老爷,从福建那边来人了,说是找二奶奶的。”
崔实图面色一沉,“为什么事?”
管事看了看四周,声音更低,“是因为二奶奶买茶叶的事,看样子是商贾……还不止是一个人……”
商贾都已经找上了门。
崔实图额头的青筋顿时跳起来。
……
“得罪了闽浙大族,他们就是找死。”
他们如何也没想到一个崔奕廷突然冒出来,坏了整个大局。
崔奕廷去福建时他也没料到,崔奕廷会杀了邓嗣昌,没有给他们留半点回旋余地。
张戚程几乎将牙齿咬得咯吱咯吱响,想到因崔奕廷落得如今的地步,他心头就油然一热,顿时一阵咳嗽。
“太祖时就命片板不得下海,他竟然怂恿皇上开埠,”张戚程满目狰狞,“那就是在找死。”
“开埠,闽浙那些大族就失了利益,海商可是比盐商更肥,我早就说,等着,等着闽浙的奏折到了京城,等着京里达官显贵动手,”张戚程呵呵冷笑,“我总算等到了这一天。”
皇上不可能为了崔奕廷力排众议。
不可能为了崔奕廷眼睁睁地看着那些老臣死在宫门前,皇上也不能什么都不顾一意孤行。
他早就知道,崔奕廷那样杀了邓嗣昌,绝不会一直风平浪静。
多少年在闽浙经营起来的势力不能就这样心甘情愿被崔奕廷铲平,邓嗣昌死了,邓氏一族怎肯善罢甘休。
闽浙的势力不容小觑,他们就是想要靠着闽浙的大族和勋贵才能将端王扶上皇位。
张戚程问向韩武,“那些商贾有没有去崔家?”
韩武道:“已经去了,不止是商贾,崔实图从前的那些同僚,都是崔实图从前能依仗的关系,如今也找上门去,崔家定然会一片热闹。”
连亲友也和自己为敌,崔实图不知是个什么滋味。
张戚程冷冷地翘起嘴角,就像他被皇上训斥,没有人敢登门探望他一样。
这笔账他要跟崔家好好算算。
韩武道:“您这次也没做什么,邓嗣昌父子落得那般的下场,闽浙大族和勋贵都是唇亡齿寒,浙江巡抚、提督,广东巡抚、提督如今还没有正式下派,福建、福兴等地的军权要交给谁,吏部到如今也没有个章程。”
“总不能让那个海盗头子王卢江去做巡抚,手握兵权,那样岂不是掩耳盗铃之举,不要说闽浙的官员不会答应,京里的达官显贵哪个能点头。”
张戚程冷冷地道:“勋贵本是一体,陈文实倒是好,却不会水战,还有谁能派去福建?崔奕廷?只怕他前脚一走,后面就被弹劾,到时候他也不能首尾兼顾。”
一只蚂蚁也妄想要吞掉大象。
这次就让崔奕廷尝尝厉害。
张戚程阴狠地道:“他以为这是说书唱戏,一句话就开了海禁,功劳从天而降掉在他头上。”
韩武也觉得心里轻松不少,自从公爵爷被责罚,张家上下一片阴云密布,他在公爵爷面前几乎不敢说话,隐忍了这么久,终于等到这样的机会,只要此事一成,崔奕廷就会失势。
有崔奕廷这样的例子在前,谁还敢和他们作对。
等到整件事慢慢冷下来,公爵爷还会重新拿到差事。
……
婉宁搀扶着崔夫人才走出屋子,赵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