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掌家娘子-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认错人了,来的这个不是姚七小姐,他觉得女子都长得差不多,从来没有想要费心记过哪个,没想到会在同一个人身上。一而再再而三地弄错,在泰兴楼见而不识,要不是泰兴楼出面收米,他还不知道泰兴楼的东家就是姚七小姐,这茬刚过。在这里他又全然认错了。
因为不记脸这个毛病,他从来没想过要入仕,这次入京之前,他特意弄了一套自己的记人法子,至少在外面没有人能看出他的短处。
官场、查案他都能安排的妥妥当当,而今突然发现,在认女子上。他的那套有些不太管用。
崔奕廷抿起了嘴,脸上的神情忽然让人看不懂起来。
旁边的落雨心突突跳个不停,崔大人突然看向她,她差点以为崔大人是在问她,现在看来崔大人只是凑巧将视线落在她身上,真正问的是四老爷。
崔奕廷抬起头看外面的鸟笼。这鸟是他送出去的,现在却来混淆视听,崔奕廷正想着,鸟笼被陈宝摘走了,陈宝和沈家的小厮两个脑袋撞在一起。不知道在嘀咕些什么。
沈敬元道:“崔大人宽坐,我再去看看。”
“崔大人,四老爷,”沈敬元话音刚落,管事快走几步进门,“小姐那边都算好了。”
沈敬元看向崔奕廷,“崔大人已经来到沈家,不如听听我们的法子。”
本是想要撂下两条路就离开,现在他却想知道这个姚七小姐到底在想什么,越是捉摸不透的人,越想去猜她的心思。
崔奕廷点点头。
沈敬元吩咐管事去安排,很快走进来几个穿着青色长袍的管事,管事手里拿着算盘和账目。
其中一个将手里的账目递给崔奕廷。
“我们找到了十艘民船,虽然比不上朝廷的浅船,除了拉运茶叶还可以按照朝廷的规矩每只船运三十块城砖,多带一百石粮食,这样算下来十艘民船能帮朝廷分担不少的重量,朝廷的船少了载重就能行的快些,早日到京城。”
沈家没有不管不顾地让他将茶叶带去京城,而是送来十艘民船,不但能分担粮食还照朝廷规定带城砖,船多了,自然多运送些茶叶也不在话下。
崔奕廷看着账目,“这些民船是从哪里来的?”
沈敬元道:“朝廷向来征用民船,一趟漕运下来,经常将阻塞河道的过错冤在民船身上,所以每次到了漕运的时候,大家都宁愿将船藏起来,人也远远躲开不走朝廷的差事,如今沈家出面,又是帮崔大人运粮,才征到了能走远途的民船。”
怪不得他用朝廷的名义征不到太多的民船,沈家这样的商贾和走船的人来往不少,更清楚其中的门道。
这就是姚七小姐为什么会请他来沈家商议,不是要得意洋洋地将他一军,而是找了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法。
利人利己。
也是在告诉他,沈家是知礼守法的商贾。
这次算是没有互相算计,而是真的坐下来好好商议,从泰兴到京城长路漫漫,若是能出入相友,和睦相处,也是一件好事。
崔奕廷道:“船只在哪里?”
沈敬元立即道:“我带崔大人去看。”
崔奕廷走出门,陈宝在廊下逗鸟儿正兴起,崔奕廷咳嗽一声,陈宝才跟过来,走出沈家,崔奕廷皱起眉头看陈宝,“你方才在做什么?”
陈宝一脸奇怪的神情,“沈家下人来问,那鸟儿是怎么回事,怎么光吃食不动弹,肚子眼见越来越大。问我从前在这边是不是这样。”
听得这话,崔奕廷不自觉地笑出来,原来是因为这事。
陈宝将鸟买回来每日都欢欢喜喜地喂食,那鸟儿除了吃东西就是歪着眼睛瞧人。高兴的时候叫一叫,不高兴闭着眼睛打瞌睡,只有等到该喂食的时辰,那鸟才扑棱几下翅膀。
“二爷,那沈家只是送只草螳螂,咱们不应该回只活鸟儿。”陈宝好阵子没看到那肉球,今天看到了好不亲切。
“哦。”崔奕廷并不太说话。
陈宝觉得奇怪,为什么二爷每次看到那鸟儿吃饱了站在笼子里大睡,都会淡淡地看他一眼。
陈宝嘟囔着,“二爷。你说到底是因为什么?”
……
崔奕廷和舅舅一起离开,婉宁看向舅母,“办妥了,我们坐自己的船也更方便些,舅母就可以多带几个人手。”
昆哥靠在引枕上一边喝母亲递来的药。一边听姐姐说话。
沈四太太叹口气,“还不知道昆哥要怎么办。”
婉宁拿起帕子给昆哥擦嘴角,“昆哥给杨敬先生做学生那是好事,舅母怎么倒愁起来了。”
沈四太太皱起眉头,“我是怕杨敬先生要回扬州,这样一来我就不能在京中久留,要早些回来照应昆哥。你那边……我不放心……”
婉宁看向沈四太太,“舅母不用担心,昆哥还小,照应昆哥要紧。”
昆哥看着婉宁,张开嘴想说什么,又将嘴闭上。
“怎么了昆哥?”
昆哥小巧的五官快要皱在一起。“我想和父亲、母亲、姐姐一起去京城,又想留下来和杨先生读书。”
沈四太太看了一眼婉宁。
拜师是好事,可是这姐弟俩就要分开了。
昆哥喝了药,沈四太太开始吩咐下人接着收拾东西,婉宁在一旁帮忙。
沈四太太道:“你的东西呢?可都带好了?”
婉宁点点头。“收拾好了。”她的东西不多,要不是二祖母和外祖母给她添补了四时衣裳和首饰,她只要带十几只箱子就能走了。
正说着话,管事妈妈匆忙进来道:“四太太,杨先生那边传话过来,杨先生要去京城,起码等到明年才能教六爷,六爷拜师的事不用着急。”
沈四太太听得这话看向婉宁,“怎么就巧了,都是这时候去京里,”说到这里一时慌了神,“那现在怎么办?”
婉宁抿了嘴笑,“舅母将我们去京里的事告诉杨敬先生,我们一起走,昆哥能跟着杨先生读书,我们又不用分开了。”
昆哥一下子从床上爬起来,“姐,我们都要去京城吗?”
婉宁点点头。
昆哥顿时欢叫起来。
……
米粮都已经上船,九月初三,准备启程。
九月初二,沈家做了安排,让昆哥在临去京城之前向杨敬先生行了拜师礼。
婉宁带着人在门外听消息,沈四太太紧握着婉宁的手,“应该四拜了吧?”
婉宁点点头,“看时辰差不多。”
沈四太太恐怕会有失礼数,毕竟沈家不是书香门第,虽然已经将礼数打听的清清楚楚,仍旧怕中间出什么纰漏,“一会儿会叫我们进去吧?”
“应该会,”婉宁安慰沈四太太,“舅母安心,杨先生不同寻常,若是他在意沈家商贾的身份,就不会收昆哥。”
话是这样说,可她还是忍不住紧张。
“礼成了,”杨家的丫鬟过来道,“沈太太去月亮门等六爷吧!”
听了这话,沈四太太拉着婉宁上前,才到月亮门,正好与一个人迎头撞在一起。
第八十章 受罪
沈四太太吓了一跳,抬起头看到沈敬元,沈敬元两颊通红,有一丝激动的神情,差点伸手就去抓妻子,看到了旁边的婉宁才忍住了。
沈四太太好久没看到老爷这么高兴。
“老爷这是怎么了?”沈四太太不禁问。
“姚家又来人了,正好被我堵在了门口,你没瞧见姚家人的模样。”
一脸的不甘心,却又无可奈何。
“杨先生没有见姚家人?”沈四太太低声道。
沈敬元摇摇头,“姚家人不肯走,杨先生无可奈何,让人送了点东西出去。”
“送了什么?”沈四太太道。
沈敬元想要卖个关子却忍不住,看着妻子和甥女,“官府贴出来的那张在姚家搜到的符纸,杨先生让小厮照着画了一张送去了姚家,现在姚广胜那老东西应该已经收到了。”总算是扬眉吐气。
说来也是老天有眼,今天让他觉得痛快的是辰娘这一双儿女。
婉宁这样聪明,昆哥这样好学,姚家是瞎了眼睛才会不要他们,等着,等着将来婉宁出嫁,昆哥有了前程,让姚广胜和姚宜闻悔死。
……
姚老太爷比沈敬元想的要难受,哆嗦着手将符纸撕了个稀烂站起身丢在姚老太太的脸上,“混账东西。”
病了几天,姚老太爷清瘦了许多,一把老骨头如同风中的树枝,两只眼睛通红没有了往日的儒雅。
“杨敬早晚有一天要后悔,放着好孩子不收却偏爱那商贾之子,真是分不清什么是鱼目什么是珍珠。”
姚老太太满脸通红有种当众被侮辱的感觉,看着姚老太爷满脸怒气,她一句话也不敢说,只是睁大了眼睛,哆嗦着嘴唇。
姚老太爷冷冷地看向姚老太太,“泰兴我是一日也呆不下去了。”
姚老太爷拂袖而去。
姚老太太看向赵妈妈。眼泪不停地掉下来,“杀人不过头点地,别说这件事不是我做的,就算是我。他也该发放够了,他是将所有的火气都发在我身上,什么是泰兴他呆不下去了,他是不想再在这个家里,不想再看到我。”
“沈氏在的时候,他骂沈氏,沈氏被休了,他现在就看不上我了,”姚老太太站起身,“有能耐。他就连我也休了。”
姜氏端着茶进屋,听得姚老太太的话,眼前油然浮起沈氏被休时老太太脸上的神情,她是亲眼看到老太太转过脸去,嘴边浮起一丝得意的笑容。
那时候沈氏就跪在院子里苦苦哀求。
沈氏那样要强的女子。为了想要照应年幼的婉宁,求老太爷、老太太将她留在姚家。
那时候老太太心里怎么想?是不是觉得老太爷是个杀伐果断,颇有远虑的人?而今这杀伐果断却落在老太太身上。
姜氏忽然觉得有些痛快,她多少次做恶梦,梦见自己和沈氏一样被休,老太太得意的笑,如今这梦终于也该烟消云散了。
姚老太爷径直去了蒋氏屋里。
蒋氏正在吩咐下人好好照应庄子。“千万不要惹出麻烦来,老太太这边已经够辛苦的了,年底我回不来,就将孝敬都送进府,不能比别的庄子送的东西少。”
下人点点头。
姚老太爷听得心头一热,从主屋里翻到那些符咒。立即就有人怀疑到蒋氏身上,蒋氏甚至平日里连家门都不进,竟然被人这样冤枉,他以为蒋氏会向他诉冤屈,蒋氏却什么也没说。如果当年他娶的是蒋氏,现在姚家定然会家宅安宁。
他千不该万不该委屈了蒋氏。
“别忙了,放着让下人去做,你也歇歇,还要跟着我路上颠簸。”
蒋氏这才看到姚老太爷,忙起身向姚老太爷行礼,“老太爷歇着,我不累。”
不累才怪,每次看到蒋氏,蒋氏都在忙碌,人又不是铁打的怎么能这样辛苦。
姚老太爷心里愈发心疼起蒋氏来,将下人遣下去,姚老太爷拉起蒋氏的手,“这次我们多带些银子去京里,给你置办处院子,以后你和我就留在京里。”
蒋氏惊讶地睁大了眼睛,“老太爷,那可使不得,如今家里被查检,正是短银钱的时候,怎么还能置办院子,京里的二进院也是很贵的。”
“那是你从小长大的地方,你不是一直念着要回去……”
听着姚老太爷体贴的话,蒋氏眼睛里盈满了泪水,却强忍着笑,“那都是年轻时的孩子话。”
姚老太爷一把将蒋氏拉过来,让蒋氏坐在他腿上,“我就喜欢你的孩子话,我就喜欢你和老五,你们两个才是我的心头肉。”
蒋氏忙摇头,“老太爷别这样说,三老爷才是最出息的……老五是庶子,妾身只是个妾室。”
老太爷听到妾室和庶子的字眼,手顿时收拢了,将蒋氏攥的生疼。
“哼,”老太爷冷哼一声,“就是个榆木疙瘩,换成老五用不着我操心他的前程,沈家那么简单的事他都做不好,也就是能听我的话,否则……一无是处……”
蒋氏没有接着老太爷的话说下去,只是转个身用手仔细揉捏着姚老太爷的肩膀。
“我就不信了,”姚老太爷脸色铁青,“等我上了京,一定会让一切都变回原状。”
……
婉宁依依不舍地给二祖母磕了头跟着大伯一起上了马车,坐在车里,想起二祖母婉宁不禁又掉了眼泪。
她和二祖母相处时间不长,却因为真心相待就这样互相牵挂起来。
可见人的感情是最真切的东西。
马车换成船,舅母已经等在船上,下人服侍婉宁上了船。
舅母立即道:“船舱都收拾好了。”
舅母拉着婉宁进去瞧,桌子上已经摆了点心和蜜饯、糖块,舅母知道她喜欢吃零嘴。
“昆哥和杨先生坐旁边的船,等船停的时候,昆哥就过会过来。”
“崔大人也安排的妥当,这条船上没有米粮和货物,这样会更安全。”
婉宁倒没想到崔奕廷会这样交代下去。
船外传来嘻闹的声音。还有半个时辰船就要离开泰兴了,四年,她靠着自己走出了那绣楼,走出了姚家。就要走进京去。
……
河岸上站满了看热闹的人,姚宜春被关了几日,突然见到大天不禁眯起眼睛,还没等他看清楚周围都是什么情形,就有脏臭的东西砸过来。
烂布头裹着的臭烘烘的粪土一坨一坨糊在他脸上。
扔掷这些东西砸犯人,是平头百姓唯一的乐趣,姚宜春发出几声惨叫,粪水从他的脸颊上滑下来,正好落入他张着的嘴里。
恶心,姚宜春想要呕却又呕不出来。
什么时候自己回落得如今的境地。这一切就像是噩梦,前一刻还花天酒地,后一刻就沦落到如此的境地。
他多么想,有一个人能伸出手来救救他,哪怕是将他脸上的屎尿擦干净。让他少受些折磨。
他已经不敢奢望回到从前锦衣玉食的生活。
谁啊,谁能救救他,父亲到底都在做什么?
姚宜春勉强睁开眼睛,看着嬉笑的人群,这条路怎么那么长……
马车终于停下来,有衙役将他从车上扯下来。
姚宜春腿脚酸软顿时摔在地上,紧接着屁股上就是一疼。不知是哪个衙役一脚踹过来。
崔奕廷竟然让他受这样的折磨,开始他还愤怒、暴躁想要大喊大叫,现在却只能哀求地哼着。
“六老爷,六老爷。”
听到喊声,姚宜春忙向周围看去,姚宜春张着嘴。顾不得嘴唇上的咸臭,“快……快……快……”
他向周围看去。
快拿出些银子,快救救他。
姚家人空挥着手,却不能向前一步,这位崔大人是软硬不吃。姚家上下已经用尽了手段,却没有一点的用处,寿氏躲在马车里听着外面的吆喝声不禁抹眼泪,“再去试试,就算给押解的衙役也行啊。”
“衙役不肯收,”下人低声道,“送了几次都没办法,寿老爷看着还好些,六老爷……已经被折磨的没有了样子。”
听得这话寿氏不知道是该欣慰还是该难过。
“六太太,”跟车的婆子惊呼出声,“六太太,奴婢看到沈家下人了。”
沈家下人是来凑热闹的吧,寿氏恨得紧紧咬住牙,“这时候提沈家做什么?”
寿氏气得手直发抖。
“沈家下人上了船,上了那个……朝廷的船……”
寿氏睁大了眼睛,什么?沈家人怎么能上朝廷的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是真的,六太太,您瞧……”
寿氏听得这话一把撩开帘子向外张望,人群里却什么也没看到。
“进船里了,进船里了。”姚家下人像是发现了什么新奇的事,不停地跳着脚。
寿氏恨不得一巴掌挥过去,将下人打个清醒,这怎么可能。
这怎么可能。
“那小厮我认识,就是从前跟着沈四老爷上过我们家的,我家那口子还和他说过话……”婆子喋喋不休地说着。
寿氏眼看着从船上下来一个人,拨开人群走过来,那人脸上满是喜气。
“就是他,”婆子一脸的笃定,“就是他。”
寿氏整个人软坐在马车里,为什么沈家人会在这里,到底还有什么事是他们不知道的。
……
姚宜闻坐下来和张氏商量,“今年过年,我们应该将父亲、母亲接进京。”
张氏垂着头,在灯下做着针线,抬起脸来神情娴静,“那老爷要快些做决定,从泰兴到京城要走好久。”
姚宜闻点点头,张氏就是这点好,识大体,这么多兄弟姐妹中,父亲最偏着他,他应该加倍孝敬父亲才是,“婉宁已经快十三岁了,再有两三年也该嫁人了,我想着……是不是该给她说门亲事。”80
第八十一章 好消息
想到婉宁小时候,姚宜闻心软了几分,总归是他的女儿,就算是像沈氏,也该有一门差不多的亲事。
“老爷,你瞧瞧,欢哥笑了。”
炕上的欢哥仰着两只小手睡的正香,姚宜闻低下头来,看到儿子的笑脸,心里的其他事顿时被冲的烟消云散。
“这两年我们求个好先生,将来欢哥入了门,再求一个儒学教授……”
张氏笑起来,“老爷现在就想的这般长远,咱们欢哥还小呢。”
姚宜闻去摸欢哥软软的小手,“我姚宜闻的儿子,生下来就带着几分的聪慧,差不了,将来见了杨敬先生,杨敬先生说不得一眼就相中了。”
张氏想起了父亲也一直将杨敬挂在嘴边。
张氏抬起头来,“老爷怎么和父亲一样都看中了杨敬先生。”
姚宜闻脸上立即浮现出高深莫测的神情,“杨敬先生年轻时被陷害丢了官职之后就不肯入仕,但是谁都知道,杨敬不进国子监,却才气无人能及。如今我得到消息,詹事府看中了杨敬,詹事府召的可是四方名儒、端重之士,若是能做了这样人的徒弟,光是有名声在,将来也是事半功倍。”
张氏这才明白过来。
姚宜闻道:“等到欢哥将来出了仕,我们家才算得上是正经的书香门第。”欢哥出生的时候他不知道多高兴。
沈氏进门那么久也没能生个子嗣,家中长辈都是望眼欲穿,欢哥到了姚家真是给他增添了许多的欢乐。
姚宜闻正和张氏说话,春香进来道:“三太太娘家的二姨夫人来了。”
张氏忙站起身,姚宜闻就看向旁边的沙漏,“怎么会这个时辰过来。”
张氏扶了扶鬓角,吩咐丫鬟拿来褙子给她换上,“可能是有急事。”
姚宜闻去书房里,张氏将张瑜贞迎进屋子里说话。刚将下人遣下去,张瑜贞眼圈就红起来,张氏吓了一跳,“二姐这是怎么了?”
见到亲妹妹张瑜贞再也忍不住。一下子哭出声,“遭了,忠义侯府那边传出消息,说是世子爷没死。”
张氏惊讶地睁大眼睛,“这……话是从哪里听来的?别是道听途说,人呢?人已经回来了吗?”
张瑜贞摇摇头,“还没有,说是路途遥远走的慢些,但是已经有人日夜兼程将消息送到了京里。”
这消息太突然了。
人人都以为忠义侯世子已经死了,甚至赵家族里已经开始推选子弟接任忠义侯爵。礼部好像也在筹办,就怕到时候确切消息传进京,皇上下令抚恤,弄个措手不及。
可现在,世子爷没死……
任谁听了一时半刻都缓不过神来。
张瑜贞紧紧地拉住张氏的手。“你说这可怎么办啊?我的命怎么那么苦,眼见爵位就要到手,怎么会有这样的变故,往后我可怎么活。”以前嫁到赵家时,知道爵位和她无关,那也就罢了,她只想着老爷能有个差不多的前程。现在一件大好事就落在她头上,她整个人如同被送到云端,可是突然有一天,她却掉下来。
一下子掉下来。
张瑜贞摇摇头,到了今天这个地步,她已经过不了从前那样的日子了。
“别急。别急,”张氏轻声道,“人不是还没回来,也许消息有误,你若是急坏了那可是得不偿失。”
张氏越劝张瑜贞越止不住哭声。“朝廷派人都找不到……谁有这样的能耐……要找一个孩子那不是大海捞针,快帮我想想办法。”
当年父亲征战在外断了消息,家里乱成一团,族人提议要将她们接到族里让族里大伯照应,妹妹连夜和母亲商量,变卖了一些家财打通关节,让母亲托人去打听父亲下落,后来在安乐堂里找到了父亲,这才将父亲接回了京里养伤,当时太医院的御医说,若是晚上十天半个月,边关药饵阙少,别说父亲的病不会痊愈,就连性命也是难保。
从那件事开始,她才知道不爱说话的四妹妹做事这样的稳妥。
父亲常将四妹妹挂在嘴边,说张家今时今日多亏了四妹妹。
张氏柔美的脸颊上显出平和的神情,轻声道:“二姐现在要稳住,世子爷回来是好事……”
听得张氏这话,张瑜贞诧异地抬起头,却看到张氏满是深意的目光。
“世子爷是侯爷的独子,对忠义侯府自然是好事,二姐听了这样的消息心神不宁,让忠义侯夫人看到了会怎么想?二姐这段日子帮衬忠义侯府,大家都知道二姐贤淑,千万不能在这时候为一个不做准的消息功亏一篑,二姐该怎么样还要怎么样,忠义侯夫人信任二姐,二姐也要待忠义侯夫人好,这样才算礼数周全。”
妹妹这是教她不能在忠义侯夫人面前露出马脚,更不能让人攥住短处。
“世子爷在外到底怎么样,不是二姐能左右的,现在一切尚未成定数,二姐能做的就是不要出错,只要不出错,就还有机会,毕竟世子爷还小,没有哪位世子是*岁就承爵的。”
这话一下子让张瑜贞看到了希望,妹妹说的对,没有*岁就承爵的世子,再说经过了长途跋涉,世子爷就算活着还不知道是什么情形,她现在万万不能慌。
“好妹妹,你救了姐姐,”张瑜贞提起帕子来擦眼角,“我们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