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掌家娘子-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蒋氏没有了办法,“将三老爷请过来吧,让三老爷劝劝。”
下人应了一声,不出一炷香的功夫。姚宜闻走进来,刚要捧起药碗,床上的姚老太爷睁开眼睛。须眉仿佛都要竖立起来,挣扎着向姚宜闻挥手。“走……走……走开……”
“父亲,”姚宜闻走到床边,“父亲不能不吃药,要吃药才能好得快些,太医说吃药配合针灸,等到春天的时候父亲就能下床走动了。”
姚老太爷将头扭了过去。
姚宜闻僵立在那里。
“蒋姨奶奶,”下人进来道,“蒋姨奶奶。您家里来人了。”
姚家门前,有人伸出手叩响了姚家大门。
一辆青帷马车,两个婆子、一个下人在旁边等着姚家人进去禀告。
拉车的马不停地甩着尾巴。
姚家下人出来张望,想要知道马车里坐着是个什么人。
蒋姨奶奶的家人,老太爷的妾室娘家,并不算是姚家的亲戚,不过老太爷身边的管事早已经交待下来,蒋姨奶奶会请家里的人来给老太爷送药方。
大家正张望着,管事快步走过来,指挥婆子。“快,快将蒋小姐接进门。”
听得管事的声音,婆子上前撩开了车帘。紧接着一个十二三岁上下的小姐弯腰从马车里走出来。
“蒋姨奶奶正等着小姐呢。”管事妈妈上来道。
蒋小姐跟着管事妈妈走进内宅,到了第二进院子,已经有下人提着灯等在月亮门。
“小姐快进去吧!”
丫鬟侧脸望过去,蒋小姐梳着单螺髻,只是简单的打扮,显得十分的质朴,身上鹅黄色的氅衣虽然不是很显眼,仔细看过去又落落大方。
这就是蒋姨奶奶的家人。
谁都知道蒋姨奶奶也是生在官宦之家,这蒋小姐真的有些官宦家子女的气势。
多年前蒋家获了罪。老太爷收留了蒋姨奶奶,过了几年蒋家人也找上门要将蒋姨奶奶赎出去。老太爷却不肯答应,蒋家是托了老太太的娘家出面。不想事情没办成,老太爷还将老太太骂了一顿,说老太太心胸狭窄,连个妾室也容不下。
家里闹成一团,族里的二老太太还亲自过来问过几次,后来是因为蒋家又出了些差错,蒋姨奶奶的哥哥被远调去西北任职,这场风波才暂时告一段落,听说蒋家人临走之前撂下话说,老太爷现在不肯放人,将来定然要后悔。
开始大家还在私下里议论,后来蒋姨奶奶搬去了庄子上,蒋家人也没了什么消息,整件事慢慢被人淡忘了。
现在蒋姨奶奶娘家人上门,不知又是为了什么事。
下人上前撩开帘子,蒋姨奶奶一眼就看到帘子后面的蒋静瑜。
“姑奶奶。”蒋静瑜上前行礼。
好长时间没有见到自己的娘家人,蒋姨奶奶有些恍然,半晌才道:“就你自己来的京里?”
蒋静瑜道:“和族里的七婶一起来的,七婶将我送到姚家门口。”
自从出了那件事,蒋家一直不愿意和姚家来往。
“药方我带来了。”蒋静瑜看向身边的丫鬟,丫鬟立即将手里的药方递过去。
“姑奶奶让太医院的太医看看,这治热病的方子到底能不能用。”
蒋氏颌首,这才想起来,“快,屋子里坐坐,我让人倒茶过来。”
两个人坐下来,蒋氏才问起哥哥,“家里都好吗?你四伯在西北好不好?”
“四伯要调进京了,”蒋静瑜笑着道,“听说要疏通河道,朝廷看中了四伯的奏折,就召了四伯进京,族里陆续会有人进京打点,二伯说,希望这次四伯不要再回去那么远的地方。”
看着蒋静瑜扬起的眉毛。
蒋氏想起年轻时的自己,“你呢?你现在怎么样?”
  
第一百三十八章 安宁

蒋静瑜点点头,“侄孙女跟着外祖母学了些医理,平日里多数在家里看书,这次接到姑奶奶的信,正好我们蒋家族人也要进京,外祖母就让我将方子拿过来。”
光是拿方子不可能这样千里迢迢的进京里。
蒋氏看着蒋静瑜,“是为了你祖父平反的事吗?”
蒋静瑜颌首。
蒋氏脸上顿时浮起笑容,“这就好,这就好,蒋家说不定这次又能重新兴旺起来。”
从前伯父因弹劾上峰被诬陷贪墨,父亲为了救伯父也被牵连,蒋氏两兄弟就这样一起被流放出京,到了流放地不久,身体不太好的父亲就去世了,族兄上下打点也没能让伯父和父亲的案子起死回生,直到族兄遇到了端王重新被启用,本以为蒋家从此之后会扬眉吐气,谁知恰逢先帝驾崩,紧接着是万太妃和端王矫诏乱储,族兄因是端王提拔,也就多少受了牵连,被发去了西北做了个养马的小官。
如今皇上的皇位已经坐稳,端王的事总算烟消云散,趁着朝廷整肃漕粮,说不定族兄真的会被朝廷启用修治河道。
姚老太爷咳嗽的声音传来。
蒋氏看向内室。
蒋静瑜道:“姑奶奶能不能将老太爷这几日吃的方剂拿给我瞧瞧。”
贺老太太很喜欢静瑜这个外孙女,蒋家出事之后,贺家就将静瑜接过去住,静瑜跟着和老太太学医理,有时候还会开开方剂,贺老太太得了风疾,都是静瑜在床前侍奉。
蒋氏点点头吩咐下人将方子拿来。
蒋静瑜坐在锦杌上仔细地看着,丫鬟过来剪了灯芯。
看着蒋静瑜。蒋氏的目光越来越柔和起来。
……
“蒋家小姐过来了,给老太爷送了方子。”张氏听着银桂禀告。
张氏点了点头,等着丁妈妈过来说话。
半晌丁妈妈才进门。“七小姐将孙妈妈和丹桂送去了柴房,让从泰兴过来的婆子审问。”
用泰兴过来的人。这样她就不知道柴房里面到底是什么情形。
“孙妈妈和丹桂可怎么办?”银桂不禁着急起来。
“怪她们自己,”张氏皱起眉毛,“我说了多少次,在我身边做事,不要出什么差错被人抓住,既然是我身边的人,就要比别人更谨慎……”
银桂跟着点头。
是她们疏忽了,可谁都没想到会是这种结果。
“婉宁那边还有什么消息?”张氏问过去。
“七小姐在忙着做茶叶的生意。今年的茶选就要开始了……”丁妈妈说着看向张氏,“沈家几个铺子都要改成茶铺。”
真的要靠着茶叶赚大钱。
张氏不做声,谁都想要在盐和茶上发家,可不是人人都能将路子走通,沈家曾是扬州府有名的盐商,现在怎么样,还不是家业日渐衰落。
京里卖茶的铺子已经不少,不管用出什么花样都不新鲜,她就看姚婉宁到底有什么本事,能将沈氏都没有做起来的铺子做火了。
张氏擦了擦眼角。“去跟老爷说,我亲手熬了莲子米,请老爷回来吃。”老爷最喜欢吃莲子米。尤其爱她熬的味道,她这样让人去请,就等于是放低了姿态,老爷应该明白这里面的意思。
丁妈妈从屋子里退出去,张氏看向银桂,“将我那件银红四合如意的小袄拿来换上。”
她置办冬天的衣裙,老爷看上了那银红色的蜀锦料子,她依着老爷的心意做了件小袄,就压在箱子里还从来没穿过。
张氏换好衣服。丁妈妈也从书房里过来,“太太。”丁妈妈道,“老爷从七小姐屋子里出来又去了老太爷那里。现在就叫了幕僚在书房里商量政事。”
丁妈妈婉转地表达着意思。
也就是说,老爷不会过来。
张氏道,“秦姨娘、杨姨娘那边说一声,让她们早早歇了。”
姨娘那里不能去,老爷最后还是要到她屋里来,只要老爷过来,她就有法子将老爷哄住。
丁妈妈下去安排。
张氏就坐在暖炕上做针线。
缝的是欢哥的小衣服,小小的衣衫看起来是那么的精致,灯下的张氏也变得柔和起来,张氏慢慢地做着,耳边传来银桂的声音,“太太,太太您去歇了吧,七小姐那边的下人伤的厉害,让老爷请了两次郎中,听说七小姐也受了些伤,老爷让人才送了伤药过去。”
姚婉宁这是在她头上浇油,为的就是让老爷时时记得这次的凶险。
“老爷让人在书房里准备了被褥,要在那边睡了。”
张氏看向沙漏,方才还昏昏欲睡,现在一下子就精神起来。
……
婉宁将郎中拿来的药粉给落雨上好,落雨很快就睡着了,婉宁这才放心回到暖阁里歇下。
刚刚躺在床上,就听到外面童妈妈的声音,“小姐刚刚睡下。”
然后是管事妈妈的声音,“老爷让奴婢送来压惊的药,若是小姐睡不安稳,妈妈再将药给小姐吃下,保准能让小姐睡到天亮。”
童妈妈道:“小姐若是还不能安睡,我就拿过去用。”
管事妈妈点点头,“辛苦妈妈照应。”
婉宁听着管事妈妈离开时的脚步声,片刻功夫童妈妈就进来道:“小姐,人已经走了。”
这下可以落栓了。
“您怎么知道老爷会让人过来。”
父亲的神情很是自责,为了让他自己心里舒坦些,定然会多关切她,这一直都是祖父、父亲思考的方式。
她不是母亲,没有对寄予幻想,所以看得更清楚。
“也不知道贺大年那边怎么样了。”婉宁低声道。
“小姐放心,定然不会出差错。”童妈妈掖了掖婉宁的被子。
婉宁笑着闭上了眼睛,暖暖的被窝让她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
贺大年没有睡觉,两只眼睛熬得通红,不停地倒茶来喝。
“你去歇着吧,这里我盯着就好。”焦无应说着向四处看去,伙计们都已经昏昏欲睡。
贺大年抿了抿嘴,“不行,小姐交代下来的,我哪里能假手旁人,小姐跟这小老儿打了赌,我到底看看这小老儿有多少的本事。”
焦无应不禁失笑,“是小姐吩咐的,让你去歇着,我在这里等,这两日铺子都要开了,小姐定然会来看,你没有精神怎么护着小姐,别又出了昨日的事。”
贺大年的眼睛顿时瞪起来,很快却又低下头,焦掌柜这话说的没错,贺大年站起身,“那这里就交给焦掌柜。”
看着贺大年带着人离开,焦无应不禁笑起来,还是小姐最了解贺大年的心思,若不是小姐教他这样说,他还劝不走贺大年这个倔脾气。
焦无应刚想到这里,只听屋子里传来呼声,“出来了,出来了。”
顾不得询问,焦无应立即向屋子里跑去。
最后一样东西。
将这样东西做好了,沈家的茶铺子就要开张了。
  

第一百三十九章 蒋小姐

昨晚一夜都没安睡,两天的觉攒在一起,婉宁觉得比往常睡的更沉了些,再睁开眼睛已经日上三竿。
婉宁才从床上坐起来,外面的落英听到响动立即进来服侍。
“落雨怎么样了?”婉宁问过去。
“已经好多了,”落英脸上有了笑容,“疼得也不比昨日,正在床上歇着,小姐就放心吧。”
婉宁点点头,穿好衣服去看了落雨,然后吩咐童妈妈将花盆拿过来。
“也就是我们小姐会想要种这些东西,”童妈妈仔细地看着,“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小姐种的到底是什么。”
“花厅大,就摆在这里,过几日等养好了,再挪进我房里。”难得她今天有时间来摆弄花草。
“蓝凡五种,各有主治,惟蓝实专取蓼蓝者……这应该是菘蓝。”清脆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婉宁转过头去。
穿着鹅黄色氅衣的女子笑着站在那里,皮肤白皙而细腻,眼睛十分的明亮,氅衣上的一层白狐的领子,贴在她脸上,让她整个人都多增了暖意。
婉宁还没有见过这样漂亮的女孩子,女子见了还会觉得惊叹,不知男子见了会如何。
“那是大青,是要用做大青叶吗?菘蓝利咽,大青叶解毒化斑。”
懂得草药的人才能认出菘蓝和大青叶,婉宁点点头。
蒋静瑜先向婉宁行礼,“我是蒋姨奶奶的侄孙女,叫静瑜,家里都唤我瑜姐儿。”
婉宁还礼过去,“姚家行七,都叫婉宁。”
两个人见了面。蒋静瑜就走上前来。
“我在家中也种草药,”蒋静瑜将小小的土铲递给婉宁,“不过到冬天就没有了。你是怎么做的,现在还长得这样好。”
说是蒋家人。仔细看起来真的和蒋姨奶奶有几分的相像,只不过比蒋姨奶奶更漂亮些。
年纪相仿,有都知道药理,说话就轻松很多,婉宁道:“入秋之后就在暖房养着,屋子里有了地龙这才搬过来。”
“怪不得,”蒋静瑜笑着道,“扬州很少有人家烧地龙。”
“你住在扬州?”婉宁问过去。
蒋静瑜颌首。“其实我知道七小姐,在扬州的时候听秦伍先生说了,秦伍先生坐堂的药铺就在我外祖母家药铺的旁边,后来整个扬州城都在传,有一位小姐不用药石就能给人治病。”
原来是听秦伍先生说的。
蒋静瑜认真地看着婉宁,“昨晚进京就想去看七小姐,”说着微低下头,“我这个人存不住话,我就是想知道,不用药石也能治病。这……是真的吗?”
婉宁点头,“是真的。”
蒋静瑜的脸一下子红起来,很是高兴。蹲下神来问婉宁,“我看你还有不少盆,下人也不懂得这些草药,我能不能帮帮你。”
听着蒋静瑜柔软的声音,婉宁点头,“你不嫌脏就来做。”
“不怕,”蒋静瑜道,“我就是想知道,为什么要种大青和菘蓝。京里冬天会经常用这样的药?”
大青叶和菘蓝一起配伍用,被认为有抗病毒的疗效。来到古代的时候她还想,如果她那个死党过来一定能很顺利的大展手脚。
因为她是学中药制剂的啊。
她只是帮着死党一起复习的时候耳听目染地学了些。
蒋姨奶奶的家人。她不认识,小时候也只是听母亲说了一些,蒋姨奶奶的父亲和伯父好像是很有骨气的清流,蒋姨奶奶的母亲病入膏肓,家里已经断了米粮和药,祖父伸手帮忙,这样才将蒋姨奶奶纳做了妾室,谁知道才过了几个月,蒋姨奶奶的族兄就从大牢里放出来,说什么也要将蒋姨奶奶接走。
可是那时候蒋姨奶奶已经快生产了。
蒋姨奶奶提起这样的事,也不避讳,只说万般皆是命,如果几个族兄能早些出来,她们母女也不会落得那样田地。
“都是为了你五叔,”母亲那时候跟她说,“要不是你五叔,蒋姨奶奶说不定就走了。”
婉宁侧头去看蒋静瑜。
蒋静瑜提起草药的时候眉毛自然而然地翘起来,是真的对药理感兴趣。
婉宁道:“两种药虽然都能清热、解毒,但是合用在一起,相补相助,能解全身的热毒。”
“七小姐这是在哪本医书上看到的?我外祖母家里有许多医书,我却没见过。”
婉宁摇头,“不会没有,只不过不是这样的说法,你看了没有在意罢了。”
蒋静瑜点点头,目光仍旧留在婉宁种的草药上。
“我也想种两盆,”蒋静瑜道,“只是现在已经来不及了,等到明年暖和的时候,”说着又道,“不过暖和了就不能种在花盆里,种外面也就是了。”
“为什么夏天不能种?”婉宁看向蒋静瑜,“夏天可以种薄荷、藿香、金银花,放在啊花盆里一样好看。”
婉宁说着站起身,“你若是喜欢,拿两盆大青回去,就算不服用,也可以用来涂眉毛。”
蒋静瑜的眼睛顿时亮起来,看着下人搬了两盆大青过来,她有些不好意思,“见到妹妹就跟妹妹要东西。”
两个人相视而笑,看着屋子里没有旁人,蒋静瑜道:“婉宁,你……还记得你外祖母吗?”
蒋静瑜嘴里说的是她的亲外祖母,所以才会这样小心翼翼。
婉宁没有说话。
蒋静瑜没有卖关子的意思,“在扬州时,听说沈老太太身子不好,还让人来我外祖母家请坐堂郎中过去。”
外祖母身子不好了?为什么沈家没有送消息进京?是怕他们担心所以故意瞒着?
婉宁问过去,“知不知道是什么病?”
蒋静瑜道:“听说是内风所致的头疼……”
话刚说到这里,下人过来道:“小姐,姑奶奶请您过去呢。”
蒋静瑜点点头向婉宁告辞。
蒋静瑜走了,婉宁才回到自己的屋子里,净了手坐在暖炕上。婉宁看向童妈妈,“妈妈觉得蒋家小姐怎么样?”
童妈妈想了想,“奴婢也见过许多家人的小姐。蒋家小姐看着就让人喜欢,说话又十分的直率。也和小姐说的来,听说在扬州也小有名气,”说着顿了顿,“小姐觉得呢?”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不能简简单单地就说一声人的人品如何,尤其是到现在为止,她对蒋姨奶奶并不信任,蒋小姐虽然直率。却很聪明,不想舅舅一家一眼就能看出他们在想什么,舅母那种才是真正的直率,好的坏的都摆在脸上,到了关键时刻一着急却说不出话来。
婉宁道:“慢慢来吧,蒋小姐一时半刻不会离开京里,不要因为蒋小姐说起了扬州和沈家就太过松懈。”
童妈妈不知道为什么,“小姐怎么知道那个蒋小姐一时半刻不会离开京里。”
“我们出来的时候蒋小姐的丫鬟正拉着院子里的小丫鬟说话,我让落英问了问,蒋家下人打听的都是京里的规矩和气候。现在又是冬天,起码要等到明年春夏才会坐船回去扬州。”
这种季节不能坐船,车马劳顿的来到京里不可能只是为了看一眼蒋姨奶奶。
蒋家要有些大动静。
童妈妈静静地听着。没想到才说了几句话,小姐就会知道怎么多。
“蒋家小姐也知道我不少的事,知道我懂得药性,真的会不用药石给人看病,还知道我心里惦记着沈家。”
这些事她也不用遮掩,反正是迟早让人知晓的。
婉宁吩咐落英,“给我磨墨,我写封信去扬州。”
……
安怡郡主的帖子送到张氏的手上,张氏看着帖子上写的名字。
她和婉宁两个人。
安怡郡主请她和婉宁去宴席。
张家和安怡郡主没有什么交情。安怡郡主真正要请的是婉宁。
银桂道:“要不然太太就说身上不舒服要留在家中,让七小姐自己去安怡郡主那里赴宴。”
这样说。正好应了京中的传闻,所有人都会说她怠慢了嫡女。
张氏将帖子放在炕桌上。“有什么不能去,当着京里的女眷,婉宁也不会耍什么花样。”
银桂点点头。
“去打听打听,看看安怡郡主还请了京里那些女眷。”这样一来,她就会知道安怡郡主和婉宁到底要做什么。
银桂刚要出去,前院的管事来见张氏,“太太,老爷上衙的时候说了,要给七小姐院子里准备个小厨房。”
有了小厨房能立火,就相当于有了独立的采买,这样一来府里就有她伸不到手的地方。
“老爷还说,要撵了丹桂和孙妈妈,孙妈妈的儿子、儿媳也不能留在家里,”管事说着悄悄地看了一眼张氏,“太太,您说怎么办才好。”
张氏让管事先退下去,丁妈妈忙上前劝说,“太太也别急……”
“审问出什么来了就要撵人?我到底是这个家的主母,怎么也要跟我商量商量,丹桂和孙妈妈的契书总还在我手上,他怎么敢这样。”
孙妈妈是她带来的陪嫁,姚宜闻问也没问她一声。
“太太先忍一忍,忍一时之气,将来总会好的。”
张氏咬住牙,自从婉宁回到姚家,她都成了打不还口,骂不还手,她就不信,还没有办法惩治婉宁。
如今孙妈妈不在身边,她交代下来的很多事别人不知晓,也不知道父亲那边怎么样了。
“太太,公爵府送来东西了。”
小丫鬟捧着盒子进门,向张氏行礼,“听说太太不舒坦,夫人让我送来些药给太太。”
张氏点点头。
丁妈妈将盒子送进张氏的手里。
张氏慢慢打开了盒子。
藤白纸下是一小方东西,像是茶。
这是茶?
 
第一百四十章 宴席

张氏看着那一方茶立即反应过来,将盒子盖上递给丁妈妈,“准备好明天去郡主府的礼物。”
丁妈妈就要下去准备,张氏道:“也去告诉婉宁一声,免得说我对她照应不周。”
……
童妈妈将丁妈妈的话说了,“太太让小姐准备准备。”
婉宁点点头,出了邹婆子的事,张氏倒更加擅长做表面功夫。
童妈妈低声道:“会不会太急了些。”
“贺大年那边有没有消息?”婉宁问过去。
童妈妈摇头,“还没说到底行不行。”
“让人跟贺大年说一声,慢慢来,让焦掌柜也不要着急,等我去过安怡郡主府,咱们的茶铺子再开张。”
……
张氏握着暖炉,听丁妈妈说话。
“沈氏留给婉宁多少钱那是明摆着的事,”丁妈妈在旁边道,“当时太太嫁进来的时候,老爷早就将沈氏带过来的东西都还给了沈家,七小姐去了泰兴,也没有带什么东西,若是身边有银钱,六太太不可能不知晓,现在看来七小姐买茶的钱是沈四老爷给的,沈家这些年生意做得不好,否则也不至于要卖京里的铺子,沈四老爷纵着七小姐,让七小姐用铺子来卖茶,如果这茶卖不出去,沈家也就完了。”
纵着婉宁,如果婉宁不能将这笔生意做好,沈家的情况更是一落千丈。
张氏点点头吩咐丁妈妈,“将秋掌柜叫进来吧!”张家在京里有几家绸缎铺子,一直都是秋掌柜打理。
秋掌柜进了屋,张氏问起沈家的几个铺子。
秋掌柜道:“所有人都在等着沈家重开铺子,不过……若真的只是卖茶叶,恐怕有些冒失。京里本来就不缺茶铺,更何况沈家那么多铺子一起卖茶……要多好的茶叶才能有这样的销路。”
秋掌柜顿了顿,“除非。那茶有过人之处。”
过人之处就是姚婉宁做出了从前没有人卖过的新茶。
张氏道:“若是京里有几家老字号卖和沈家一样的茶叶会怎么样?”
秋掌柜笑容可掬,“那沈家的茶定然是卖不出去了。京里的达官显贵习惯在哪里买东西,轻易是不会变的,就像咱们家的绸缎,就算是样式不如那些新铺子,从前的旧客也会来我们家买料子。”
张氏端起桌子上的茶来喝,茶汤浓的有点涩,还有一股怪怪的味道,就这样的茶还能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