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掌家娘子-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别跟着了,”姚宜之吩咐下人。“你去买好了笔墨纸砚,到这里来等我。”
下人应了一声。
姚宜之催马向前。
城门大开之后,姚宜之骑马出城转了一圈,又回到城里,最终在一处小院落前勒了马。
轻轻敲了大门。
不一会儿功夫就有下人来应门,看到是姚宜之,下人立即笑弯了眼睛,“您来了。”
姚宜之跟着下人走进院子。
到了月亮门。姚宜之再也不肯上前,只将手里的东西交给下人,几盒点心和小孩子玩的陶响球。
姚宜之道:“是太和楼新出的点心。”
太和楼是京里最大的酒楼,里面的点心不是光用银子就能买到的。
送上了东西,姚宜之从院子里退出来。
半晌下人过来道:“少爷很喜欢您送来的陶响球,我们太太说,您费心了。”
姚宜之压低声音,“我们家里的欢哥也喜欢,四五岁的孩子,就兴玩儿这个。”
下人点点头。谨慎地将门关好。
眼看着院子的大门关上,姚宜之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张戚程还以为只有靠着张家他才能有好前程。
婉宁才回到姚家。张氏就彻底乱了。
一个崔奕廷就牵制住了勋贵,往后的日子还要靠他才能算无遗策。
……
“真是反了他了,”张戚程一掌拍在桌子上,“瑜珺病了,还不准我们家里的人过去看看,他想要做什么?”
张夫人目光闪烁,“是不是家里出了什么事。”
能出什么事,张戚程皱起眉头,“遣人过去不肯让见。明日你就亲自去一趟,谁敢将你挡在门外。”
张戚程话音刚落。旁边的管事妈妈立即道:“奴婢去姚家,听说现在是七小姐帮着管家。姚氏族里还有人上门做客。”
张戚程觉得奇怪,“姚氏一族不是在泰兴,怎么会来京里?”
“公爵爷您不知道,姚氏一族很多人都跟着姚七小姐买了茶园,将来要将茶叶卖给姚七小姐的茶铺呢。”
就这样买了姚家上下高兴。
这个姚婉宁,张戚程嘴边的胡子顿时一翘,一个小小的内宅小姐,竟然笼络了这么多族人。
……
永寿宫里,皇后在听身边的女官说话。
“上次镇国将军夫人进宫也提起了这件事,外面都在传用紫砂壶,不过是新兴起来的物件儿,我们宫里还没有。”
皇后让人揉捏着膝盖,半晌才觉得酸疼少了许多,她倒是不在意什么紫砂壶,听说民间有了新茶也没觉得怎么好奇。
不管是什么东西,总是新旧交替。
她好奇的是为了一个新茶闹出这样大的动静,陈阁老家里都被推倒了风口浪尖,只要进宫的夫人都会说起紫砂壶和新茶。
真是新鲜,这样的事最近可是少有。
“本宫就是好奇,姚七小姐做出的新茶和紫砂壶到底有多么不一般。”
女官低声道:“上次娘娘就想要将姚七小姐传过来说话。只不过那时姚七小姐第一次入宫,恐怕不懂得礼数,也就没有叫过来,这次娘娘想要知道那些茶叶,不如就将正主儿叫过来问问。”
皇后点了点头,“眼见就要过年了,是要叫些人进来说说话。”
第一百七十一章 做主
“娘娘,嘉宁长公主来看您了。”内侍低声道。
皇后有些惊讶,“长公主不是病了?我正想要再遣人过去看看,怎么倒来看我,”说着看向女官,“让长公主过来和本宫说话。”
女官应了一声迎出去。
琉璃帘子掀开,嘉宁长公主走进来行礼。
皇后笑着道:“早晨的时候本宫还说起长公主,没想到这就见到了。”
嘉宁长公主脸上虽然施了粉看起来却十分的憔悴,整个人藏在宽大的褙子里,仿佛一阵风就要吹倒似的。
“怎么不在府里好好养着。”皇后脸上带着关切和埋怨。
嘉宁长公主笑着道:“病了好些日子,总算是好了,就想着来看看娘娘。”
皇后仔细地端详嘉宁长公主,“本宫这里有不少皇上赏下来的药,一会儿给你带些回去,病虽然好了,身子要养起来。”
嘉宁长公主应了一声,从怀里拿出了荷包递给皇后,“娘娘喜欢臣妹戴着的荷包,臣妹就让人又做了一只给娘娘。”
女官将荷包接过去放在皇后手里,皇后握在手里笑着和嘉宁长公主话起家常来,“顺妃的病还没好,前儿本宫让人去看了,燎了一嘴的泡,头疼的厉害,说是热病,也吃了不少的药怎么就不见好呢。”
嘉宁长公主道:“热病也是不好治的。”
皇后点点头,端起茶来喝了一口,“你这病倒是好的快。”
嘉宁长公主笑道:“是用的民间的方子,没想到吃了几次真的好了,这次进宫臣妹还想着,若是顺妃娘娘的病还不好。倒不如将给臣妹治病的人带进宫给顺妃娘娘看看。”
如果民间的方子能将病治好那是再好不过。
眼见就要过年了,总不能将病拖到明年去。
皇后道:“本宫也没精神管宫里的事,你去问问惠妃。让惠妃安排时间,”说着看向嘉宁长公主。“那人可靠不可靠?”
嘉宁长公主笑起来,“看病的是个内阁中的小姐,学的是贺家的医术,贺家治热病有名,太医院的何太医年轻的时候还去贺家求学过。
内阁中的小姐。
皇后忽然想起姚七小姐来,“莫不是那个姚七小姐?”
嘉宁长公主一怔,“不是,是蒋家的一位小姐。”
不是同一个人。却都会治病,皇后道:“现在内阁中的小姐也是不一般,一个个不知道都是从哪里学来的本事,想想本宫那时候,也就是学学下棋和女红,别的一概不知。”
嘉宁长公主低下头,看自己的裙摆,“臣妹倒是学会了不少东西,都是成亲之后学的,过些日子说不定还会跟着家里的绣娘学刺绣……”
说着目光微深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忽然就咳嗽起来。
皇后看着虚弱的嘉宁长公主,想起她第一次见长公主时的情形,那时候嘉宁长公主还没有出嫁。红彤彤的脸颊,目光清澈,整个人就如同一朵刚要绽开的芙蓉花,先皇格外喜欢这个女儿,精挑细选才找了翰林院学士刘家,谁能想到驸马爷成亲时还很好,不到一年的功夫却得了急病死了。
嘉宁长公主一个人撑着长公主府,不知道过了多少的日日夜夜。
皇后心里不禁叹口气。
可怜长公主小小的年纪,还要熬多少年。
她是眼看着长公主越来越憔悴。
嘉宁长公主沉默片刻。抬起头来,目光中仿佛有泪光。“娘娘福气好,臣妹进宫也是想要沾沾娘娘的福气。”
“这是怎么了?”皇后放下手里的暖炉。低头看过去。
嘉宁长公主不做声。
皇后看向旁边的女官,女官立即退下去。
“快过来,”皇后向嘉宁长公主伸出手来,“跟我说说。”她嫁给到皇家来之后,不到两个月就怀上了孩子,那时候嘉宁长公主就围前围后地侍奉她,那时候先皇还没有决定立皇上还是端王为嗣,也是她太急躁,急于为皇上生下子嗣也好讨得先皇欢心,没想到却因此小产,她小产之后身子不好,也是嘉宁长公主照顾她。
所以她心里格外喜欢这个皇妹。
“跟本宫说说。”皇后轻声道,“在本宫面前你还有什么不能开口的。”
嘉宁长公主攥着手里的帕子,仿佛要将手帕撕碎了一般。
“皇后娘娘,”嘉宁长公主眼泪掉在黄缎褥子上,“臣妹这辈子难不成都要这样了?”
皇后一怔,没想到嘉宁长公主会说出这样的话。
从前皇上想要嘉宁长公主改嫁,可是嘉宁长公主没有答应,现在……
“不会的,”皇后劝慰着长公主,“慢慢来……总会好的,前些日子皇上还在本宫这里说,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你在外顶着一个公主府,有多么辛苦皇上都知晓,若不然……本宫跟皇上说说选个俊才,让你改嫁。”
听得这话,嘉宁长公主抬起头来,很快却害怕地皱起眉头,“娘娘,臣妹不敢……”
皇后低声道:“你心里有没有人?”
嘉宁长公主脸上顿时闪过一抹红晕,很快却遮掩过去,“没……没有……”
看着嘉宁长公主的模样,皇后娘娘点点头,“本宫知道了,本宫会替你做主……”
说了会儿话,嘉宁长公主要去看顺妃,带着人谢恩出了大殿。
皇后沉着眼睛,“长公主近来好像和从前不太一样。”
女官跟着颌首,“好像更加不爱笑了。”
先皇如今只剩下一个女儿在世,皇上又喜欢这个妹妹,皇后一直将嘉宁长公主的事放在心上,从前看着长公主还算好,她也就没多过问,如今看到长公主这样的情形,她怎么也不能眼看着不管。
……
婉宁交代好了家里的事坐车去了沈家。
两家离得近,来来往往方便了很多,现在她是明着和沈家做生意,就算有人阻拦,她也能大大方方地回过去。
沈氏过来接婉宁,笑着道:“听说如今家里让你管着了?”
婉宁点点头。
沈氏的手不禁收紧了些,“总算是熬到这一天了。”她还以为只要有张氏在,婉宁永远也不能出头。
“张氏真的是病了?”沈四太太也想要知晓。
张氏的事外面人知晓的并不多,婉宁也是点到为止。
沈氏听了有些惊讶,“你五叔怎么能不顾礼数。”
一个是在国子监读书的人,一个是出身于勋贵家,哪个能不懂得礼数做出这样的事来,就算五叔用嘉宁长公主遮掩过去,在父亲那里也结了一个大大的疙瘩,所以张氏才会病倒。
张氏病倒之后,父亲就将家里的事交给她,不是因为真的知道她能干,而是心里气张氏。
婉宁去看昆哥最近学的书,昆哥学的很快,一本书都被翻了很多遍,注解也写满了书本。
沈四太太笑着道:“昆哥央求着你舅舅买马呢。”
没想到昆哥跟着裴明诏还真的学出了兴趣。
说了一会儿话,沈氏去小厨房做点心,婉宁也跟脚过去,看着沈氏在小厨房里忙碌,婉宁觉得心里说不出的暖和。
小时候她想吃点心的时候,母亲就这样忙碌。
点心装了一盒子,都是她爱吃的,沈氏交给童妈妈,嘱咐童妈妈,“不能让小姐多吃。”
她就喜欢吃甜食,母亲做的点心都比外面买来的要甜很多,就是不能多吃,否则就会胃口不舒服。
厨娘笑着道:“剩下的奴婢明日一早做出来。”
沈氏道:“还是等我过来做,赶在六爷去杨先生那里做好就是了。”
厨娘点点头。
跟着沈氏从小厨房里出来,婉宁道:“杨先生肯吃我们送去的点心?”
沈氏点点头,“开始还让昆哥拿回来,后来我觉得厨娘做的不好,就亲手做了让昆哥送去,没想到杨先生会收下。”
“明日我跟昆哥一起去杨先生那里,”婉宁道,“眼见就要过年了,舅舅送去的东西定然不少,我也想尽尽心,送一份礼物过去。”
“去吧,”沈氏道,“你舅舅正愁没有人跟他一起去杨先生哪里送年礼呢,杨敬先生脾气不好,你啊可别说太多话,尤其不能提扬州的事,免得他心里不舒服。”
婉宁不由地一怔,母亲怎么会知道杨敬先生不喜欢提起扬州。
看到婉宁疑惑的目光,沈氏笑道:“我也是在扬州听说了些传言。”
原来母亲早就知道杨敬先生。
……
第二天一大早婉宁就跟昆哥去了杨敬先生住的院子。
青衣小童过来开门,昆哥规规矩矩地走进去。
婉宁还没有说话,青衣小童低声道:“今天先生不高兴,姚七小姐还是改日再来吧!”
不知道是因为什么事。
婉宁抬起眼睛,就看到院子里笔挺地跪着一个人。
然后杨敬先生的声音传过来,“快回去吧,我可经不住你这一跪,你是谁啊?在锦衣卫谋了官职,我不过是一介草民。”
昆哥转头看向婉宁,婉宁点了点头,昆哥轻手轻脚地走到堂屋里,站在门口不敢去看院子里的人,只是低声道:“先生,学生来了。”
“小姐,”童妈妈在旁边道,“要不然我们先回去,今天……不太好吧!”
**
第一百七十二章 相帮
婉宁没有挪动脚步,吩咐童妈妈,“拿着帖子正式通禀一声,就说舅舅和我过来拜见先生。”
既然走到了门口,没有转身就离开的道理。
杨敬先生不请他们进来是一码事,他们转身就走是另一码事。
童妈妈进去递帖子,不多时候,下人过来道:“沈四老爷、姚七小姐,我们先生说知道了,年礼就放下来,两位请回去吧!”
沈敬元没想到事情会这样好办,笑着看了一眼婉宁,“让管事将东西送进去。”没有哪家的先生脾气这样大,知道人来送年礼见也不见一面,可是对于杨敬先生来说,这样说话已经很客气。
毕竟杨敬是连国子监都请不动的人。
光是昆哥在这里读书,不知道多少人羡慕。
更何况今天可能真不是好时候,崔奕廷在院子里,他们总不好听着杨敬先生责骂崔奕廷。
沈敬元刚要转身,婉宁道:“从家里带过来的点心恐怕厨房不会热来给先生吃,我怎么也要交代一声。”
下人点点头,又蹲身行礼,“那奴婢再去向先生禀告。”
沈敬元看向婉宁,“你母亲不是已经将点心做好了吗?怎么还要做。”
婉宁微微一笑,“舅舅不知这些事,点心怎么能提前做好,送到了也是冷的,还是昆哥说,明日是下元节,先生没有回乡只能在院子里祭祖先,我们就将祭品、斋品提前准备好,免得先生这里人手不足。”
婉宁说完话看了一眼院子里的崔奕廷。
这么长时间他仿佛都没有动过,昆哥说过,杨敬先生从前教过一个学生,明明能科举入仕却不肯走了祖荫。因此将杨敬先生气得大病一场。
那个人就是崔奕廷?
“七小姐,”下人过来道,“那就劳烦您去吩咐厨娘。”
婉宁带着童妈妈几个一起去了小厨房。
……
杨敬听着昆哥背书。书童送来热茶,茶盖上挂着几滴水珠。书童急忙低声告罪,“外面下雪了,从堂屋端过来,没想到就沾了雪花。”
杨敬皱起眉头,外面下雪了?
书童说完话,下人又端来了一只火盆。
屋子里热气腾腾,崔奕廷却跪在外面。
“先生。”昆哥叫了两声杨敬才回过神来。
“接着背。”杨敬吩咐。
“先生,学生已经背完了。”
杨敬看了一眼旁边的沙漏。已经到了该用饭的时辰。
“让人摆饭吧!”
杨敬淡淡的吩咐。
下人立即去了小厨房。
片刻的功夫,就有人陆续端了饭菜上来,热腾腾的饭菜向外溢着香气,一看就不是自家厨娘准备的。
杨敬看向站在旁边的昆哥。
“沈四老爷走了没有?”
管事立即上来道:“还没有呢,在等着姚七小姐。”
姚七小姐是沈氏的女儿,有沈元坤在这里读书,杨敬对沈家的事也有所耳闻,姚七小姐不但救了沈家的铺子,还在宣府买了田地。
多么聪慧的人才能做到这些。
若是别人有了这样的本事,定然不会去厨房亲手给他准备点心。说到底他也不过就是个西席罢了。
不骄不躁,难得有这样的品性,因为姚七小姐。他也对沈家多有几分好感,沈家送过来的东西也不是金银细软,大多只是重在心意,这样一来他也不好三番两次的推辞。
这样想一想,杨敬道:“将沈四老爷请过来吧,大冷天,外面又下着雪,难得沈四老爷一直等着没有走。”
……
沈敬元看向婉宁,“我进去要怎么说?”
面对杨敬。沈敬元多少有些慎小慎微,生怕哪句话说得不对惹怒了杨敬先生。
“舅舅就是随便闲谈。既然杨敬先生留您下来,就不会在意这些。”
又不是论学问。舅舅有些太小心了。
沈敬元看了一眼院子里的崔奕廷,“崔大人怎么办?”
厨房里没有旁人,婉宁看着锅里的滚汤,“舅舅想不想帮崔大人?”
崔奕廷帮了沈家那么多,平日里也用不着他帮忙,现在遇到了,他又不知道从何帮起,沈敬元道:“不知道怎么说。”
婉宁笑着道:“舅舅也别提崔大人,只说我们沈家的事。”
“你是说,我们家被人陷害的事?”
婉宁点点头,“只要说了这些,舅舅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提起崔大人。”
没有崔奕廷的帮忙,江仲也没有那么顺利被抓住,刑部也不会仔细审江仲,杨敬先生是气崔奕廷没有蟾宫折桂,越是生气越是在意崔奕廷这个学生。
听到自己学生做了那么多事,杨敬先生心里只会高兴。
将自己叔父送进大牢,查了南直隶和户部贪墨,如今又救了陈文实老将军,这些费力不讨好的差事却推动了朝廷整饬吏治。
就算是考上进士又如何?
最多是进翰林院,什么时候能做成这样的事。
大周朝从不缺进士,但是却缺崔奕廷这样的官员。
“我们家是商贾,今年大旱却还能在南直隶看到结余的粮食,都是朝廷查了贪墨之功,舅舅就顺着这些话说下去,若是杨敬先生问起是不是替崔奕廷说话,舅舅就说,崔奕廷走的是武将的路子,这样在外面跪下去,只怕留下伤患,崔奕廷本来就帮过沈家,知恩图报又不是什么坏事,能说几句话为什么不说。”
眼看着舅舅离开,婉宁将手缩在暖套中。
童妈妈道:“杨敬先生也是跟着咱们的船来到京里的,那时候我们都没瞧出来崔大人就是杨敬先生的学生。”
可见杨敬先生对崔奕廷期望多大,期望他能在科举上一鸣惊人,没想到崔奕廷却自己谋了官职。
从泰兴到京里,崔奕廷定然是没少向杨敬先生赔礼。
对自己叔父那般,对教自己的先生却又是这样重情义。大雪天跪在小院子里看起来有些卑微,却反而让她觉得有几分的从容。
不管怎么样崔奕廷总是坚持自己的道理。
……
听着沈敬元说话,杨敬慢慢皱起眉头。明知道沈四老爷是来说项,听到崔奕廷做成的那些事。他却没有开口打断沈敬元。
“杨先生那么大的学问,不是也没有去国子监吗?”
杨敬哭笑不得,一个商贾也能说出这样的话。
“考中进士不一定能做成这样的事,”沈敬元道,“说到这个,我还觉得对不住先生,方才听说崔大人没有下场科举,我还觉得庆幸。否则我们沈家和南直隶的商贾还不知要落得什么下场。”
说完这些,沈敬元又说起自己的伤病来。
“年轻时走伤冻了膝盖,只要到了冬天就要一瘸一拐的走路,年纪越大就越厉害,家里才学会了做护膝,昆哥说先生腿也常常疼,这才送了护膝过来。”
杨敬没有说话。
昆哥看了一眼书童,书童硬着头皮上来道:“先生,既然沈四老爷和崔二爷相识,不如将崔二爷也请进来。”
昆哥忙去搬锦杌。
杨敬没有出声。
书童脸上露出几分惊喜。“那……小的去请了。”
书童三步并作两步将消息传给崔奕廷,崔奕廷慢慢地站起身来,低声和书童说了两句。书童忙先去屋子里伺候。
崔奕廷踩着雪进了小厨房。
撩开帘子,站在屋里的婉宁转过头去,看到了那一袭青衣,婉宁不禁有些诧异。
厨娘忙迎上前。
“准备一杯热茶,我要端给杨先生。”
厨娘眼珠一挪,崔奕廷的目光就落在婉宁身上,大家都不在意时,他弯腰行了谢礼。
锅里的汤“咕噜噜”地翻滚着。
柴禾在灶里不时地“噼啪”声响。
整个屋子吵闹却又静谧。
蒸腾的热气染上他的须眉,让他的眼睛更加明亮。他的目光十分专注,甚至有些孩子气。看着婉宁微笑轻点头,他的笑意便更深了。刚着了热气有些发红的脸颊,让他染了几分的艳丽。
厨娘倒茶的功夫,他就这样看着她,让她觉得这个屋子里仿佛只有她一人。
直到厨娘走过来,他才自然而然地挪开眼睛,端着茶规规矩矩地退了出去。
“小姐,”童妈妈低声道,“崔大人好像知道是小姐帮忙。”
进了杨家之后,她连厨房都没出过,崔奕廷也应该不知道屋子里都说了些什么话,却怎么能认定就是她在帮忙,怎么说崔奕廷也帮过沈家,她不能因为避嫌就不理不睬,可是她已经尽量做的不留痕迹。
没想到崔奕廷却径直找过来。
……
准备好了饭菜,婉宁带着童妈妈回到姚家。
刚进门,落英过来道:“小姐,余小姐来信了,想要约您一起出去,还送来了帖子。”
婉宁走进屋坐下,打开余卿眉的信看了看。
童妈妈道:“不知是什么事。”
“余卿眉之前跟我提的表姐,说是病的厉害,求我跟她一起过去看看。”
婉宁说着打开了帖子,帖子上写的是:永安侯府。
没想到余卿眉的表姐是裴家人。
婉宁刚刚放下帖子,外面管事妈妈快步进来道:“小姐,咱们府里来了内侍,听说太太病了,请小姐过去说话。”
婉宁忙看向童妈妈,“将我的那件鹅黄色的褙子拿出来。”
第一百七十三章 怨恨
张氏迷迷糊糊地听到如妈妈说话的声音。
“七小姐现在可和从前不一样了,安怡郡主那边刚送来了帖子,宫里又来了人。”
如妈妈说着看向床上的张氏。
不过两日,太太的脸色就变得蜡黄,仿佛一下子老了十几岁,这样下去可怎么得了。
如妈妈正想着,张氏慢慢睁开了眼睛。
“太太,”如妈妈惊喜地喊了一声,“您醒了,是不是渴了,奴婢去拿水。”
张氏摇了摇头,没精打采地撑着眼皮,“你说,谁……谁来了?”
如妈妈不禁怔愣,半晌才低声道:“是宫里来人了,正在前面见七小姐。”
宫里来人了却没人告诉她。
张氏挣扎着要起身,“给我……换衣服……我去看看……”她才是当家主母,姚婉宁算什么,宫里的内侍怎么能跟姚婉宁说话。
如妈妈忙上前搀扶张氏,“太太,宫里的内侍知道太太病了,这才没有打扰,太太现在养好身子最要紧。”
张氏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