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都十里春-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难道真要让她糊里糊涂过一辈子?”菱红淡淡地扫了他一眼,转而回望远处屋檐,“太子一直思念阿蓁,只有见到了魂牵梦萦的心上人,他才会真正听从我们,你可明白其中意思?”
  “你们……这一切都是二公子的主意?”他哑声问道。
  “也并非全是。”菱红幽幽道,“可惜我至今还是未能再见他一次,或许要等到事情全部结束之后,他才能堂堂正正回到将军府吧?”
  丁述长叹一声不再说话,转回身进了屋子,将门紧紧关上。

☆、第3章 。16|

  第七十章帷幄深严日运筹
  整整一天汴梁城中纷乱不已,自外城到内城不知有多少人四处为非作歹。汴梁府尹起初还以为只是巧合,但当捕快们抓了一个又一个歹徒之后,他顿觉事有内因,即刻禀告了端王。
  端王当时刚从延义阁审阅完奏章,因想到多日未见九郎,便到了凝和宫去。岂料还未坐下多久,宫外的急报便送至了面前。
  他打开一看,便立即下令守城士兵严加盘查,另调遣禁卫在内外城骑马巡逻,每十人一队,由统领分各条街巷予以安排。一旦再发现有人趁火打劫,即刻擒拿,不得怠慢。而对于那些被抓获的歹徒亦分开关押,由老练官员详加审问,再将各人陈述交汇给府尹核实。
  传信人得到命令之后匆匆而去,端王又将急报看了一遍,双眉紧锁。
  “适才有人在侧,我不便多话……”九郎缓声道,“想必五哥也看出今天这些事端必定是有人指使,不过五哥最好不要将希望寄托在那些被抓的人身上。”
  端王合上那纸笺,“你是说他们不会说出实话?但都是些无赖地痞,如果严加审讯,总不会为了蝇头小利而甘愿入狱吧?”
  “有人收买了他们故意搅乱汴梁,可那个人或许并未直接露面。无赖们就算扛不住拷打招供是受人指使,五哥又去哪里找那主谋?”
  端王摩挲着桌角,缓缓道:“你也猜到是谁所为?”
  九郎淡淡地笑了笑,“前些天不是还提醒五哥么?如今最想看笑话的莫过于被训斥后留在汴梁的雍王了,当然跟着爹爹外出祭扫的三哥与六哥应该也希望看到这样的场面。”
  端王不由心冷,面上却还从容,苦笑了一声道:“我倒是派人去暗中查探了二哥的起居,据说一直留在王府未曾外出……但如今这城中祸乱显然是针对我而来,如果不是二哥的话,三哥与六哥的亲信倒也有可能。”
  “既然如此,就索性将他们三人府中幕僚差官的行踪都一一查明。若有近日无事外出的,或许就正是出面收买那些无赖地痞的牵线人了。”
  “我这就命人去办。”端王顿了顿,又道,“我今日一早遇到元昌,他说双澄背上的伤势已经好得差不多了。她还问到丁述有没有出现,元昌怕她乱想,便没有说起丁述被人救走的事情。”
  九郎落下眼睫,道:“眼下城中并不太平,丁述不知去了哪里,想要核查他的身份竟成了难事。”
  “说来爹爹祭扫皇陵来回不过十多天,即便他要在淮南王那里逗留一阵,最多也就是二十天左右。”端王看了看九郎,谨慎道,“我倒是有一个提议,不知你是否愿意尝试?”
  九郎抬眸道:“请说。”
  “与其让双澄无尽等待,不如给她机会让其回一趟苍岩山。我上次去的时候因为房门紧闭,又不知双澄师傅到底是否会回来,也不好擅自闯入小屋翻查。现在双澄的身体既然已经恢复,趁着爹爹离京,太后又病卧在床,你就让双澄回她所住之处仔细检查,或许能找出证明她自己身份的东西,也好过她自己胡思乱想。”
  九郎沉默片刻,道:“确实可以回一趟苍岩山,毕竟那是她与师傅常年居住之地。但我担心的是她离开了汴梁,途中万一再遇到阻截追捕……”
  端王道:“我是不能离京,或者就等城中平静下来之后,让元昌带着她回去。这样你总可以放心一些。”
  “但元昌作为神卫亲军恐怕也不能随意离开。”九郎顿了顿,又道,“除非五哥找个理由派他出去。”
  端王略一思索,指了指桌上那份急报,“倒也不难,可以就用此事,一石二鸟。”
  九郎明白了他的意思,却觉微微不安。“五哥为了我与双澄想尽办法,当初将双澄留在你王府中,还险些牵连了你……”
  端王道:“当初钱桦倚仗太后才敢到我府中闹事,这笔账迟早要他偿还。我亦知道你珍爱双澄,而她也是哪怕不要任何名分也想留在你身边。你们两人既如此执著,我如能成人之美,又何乐不为?”
  “若我能与双澄安然度过这场风波,五哥的恩情自是难忘。”九郎认真道。
  “恩情?那倒不必谈。”端王慢悠悠地看了看他,“以后我若需要九哥帮助时,你也能将我视为自家兄弟即可。”
  九郎微微一怔,“我与五哥本就是异母兄弟,何来此言?说到帮助,如果五哥需要,我自是竭尽全力。只怕我人微言轻,五哥又日渐受到爹爹重用,不会有什么要紧大事需要我的协助。”
  “世事无绝对。”端王温和地笑了笑,“以后各自如何,还尚未可知。”
  ******
  经过严查紧防,汴梁城渐渐恢复了宁静。府衙的监狱中关押了众多地痞无赖,果然如九郎所料,这些人虽然经不住拷问先后招供,但都说是一个外地商人出面请他们饮酒作乐,让这些人随后在城中肆意斗殴打劫,事成之后再给重金馈赏。
  而他们所说的商人长相平凡,走在大街上也是芸芸众生之一,根本没什么特别之处。
  端王一方面让汴梁府尹和其他守城官员再行盘查,另一方面则派人暗中详查三位皇子府中人员的动向。只是皇子府中幕僚随从众多,一时间亦未能全部核实,正在这时,却又有人传来一个消息。
  城外白光寺在昨日骚乱中首当其冲,不仅正殿被烧,而且据说还有人被一伙身份不明的歹徒劫走。
  “寺庙中有什么人会被劫走?”端王诧异问道,“难道是有钱的香客被绑了索要钱财?”
  那探子道:“那倒不是,寺庙方丈说了,只是个神志不清的男子,寄居于寺中多年,才有人想将他接走,却在火灾中被另一群人劫了,此后不知去向。那个来接他的人本来还带了一些随从,结果全被打昏在地,方丈觉得事情不寻常,便报了官衙。”
  端王觉得此事只不过是民间纷争,便也不想多管,只挥手道:“叫府衙里的人好生询问,那个来接他的人不是还在吗?只要问清那病人的来历,自然能查出他到底与何人有瓜葛。”
  “离奇的就在这儿了。”探子抱拳道,“病人被劫,那个接他的男子却坚决不让方丈报官,也不顾手下人还躺在那儿,独自匆匆逃走,像是害怕极了的样子。后来那几个随从醒转,也都不辞而别,方丈这才觉得诡异,便还是去了官衙报案。”
  端王怔了怔,正在思索之时,却又见有人探头探脑往里边张望。
  “何事?”他沉声发问。
  殿外是他的随身内侍,见有探子在,便只支支吾吾不敢回答。端王见他脸色有异,便屏退了探子,将内侍召进。
  内侍这才跪倒在地,心急慌忙地低声道:“启禀王爷,宫中出了事情!宝慈宫的殿头钱桦自昨天外出之后就再没回来,太后娘娘焦急万分,其他内侍与宫娥们亦很是不安。”
  端王一惊,内侍外出办事需得经过官家或是太后的首肯,腰佩信物,由每一道守城禁卫再三核查后方可离开大内,且不得超过规定时刻返回。钱桦虽深受太后信任,但一夜未归之事从未有过,再加上昨日城中发生动荡,就不得不令端王心中震惊了。
  “是嬢嬢派你来叫我过去的?”他追问。
  内侍却道:“太后并没有这个意思,奴婢是觉得此事非同小可,所以特地禀告王爷。眼下这个消息还没传开,只有宝慈宫的人知道,奴婢也是因为在宝慈宫里有知己,这才听闻了风声。可这事要是被其他人知道了,不知会引起多大的躁动呢!”
  端王叫那内侍下去领赏之后,自己起身来到窗前,回想刚才得知的这两件事,心中隐隐不安。
  ******
  近午时分,端王衣冠整齐地来到了宝慈宫。
  潘太后听闻端王来到,眉间便是一蹙。本非晨昏问省的时分,他又不住在大内,此时来访必然有事。虽明知他来意非同寻常,潘太后还是镇定从容地由宫娥搀扶而出,在宝慈宫大殿召见了端王。
  “臣近日来忙于处理各类事务,以至于几天没过来问候,还请嬢嬢谅解。”端王撩袍下跪,一身宝蓝锦缎祥云长袍,姿容英朗,语声清亮。
  潘太后缓缓抬眸,“起来吧,官家不在京中,你责任重大,没什么要紧事也不必专程过来看我。”
  端王起身侧立一旁,谦恭道:“爹爹临走前也叮嘱过臣,政事虽重要,却也不可忽略孝道,要时时刻刻关注嬢嬢的身体,多来问候。”
  潘太后知他说的都是客套话,也不便拆穿,只是淡淡一笑不予搭话。端王扫视四周,装作不经意地问道:“平常都是钱殿头陪同嬢嬢出来,今天怎么不见他的身影?”
  潘太后心头一紧,但毕竟早已有所预料,此时见他问起,便似笑非笑地望着端王道:“昨日钱桦老家来人寻他,却暂住在客栈无法入宫,他便恳求老身准他出去一趟,也好见见分别多年的亲人。老身虽然知道这于规矩不合,可看到钱桦哭得凄切,便心一软答应了他。”
  “原来如此。”端王点了点头,却又蹙眉道,“但内侍出宫向来不得超过半天,嬢嬢宅心仁厚放钱桦出去,他却直到现在还未归来……嬢嬢可否告知他的亲人住在何处,臣也好差人去寻。”
  “老身也很是担心,但听闻昨天有许多无赖之徒在城中寻衅生事,只怕钱桦也是因此而不敢离开客栈,等今日太平之后自会回转。”潘太后叹了一声,“他只说亲戚住在外城,至于到底是哪家客栈,老身倒也没问。”
  端王起身道:“既然如此,臣这就命人速去外城各家客栈查访。”
  “小小一个内侍,何需五哥这样在意?”太后略抬了抬眉梢。
  端王微笑着回答道:“宫中自有规矩,臣只怕别人效仿,生出事端。钱桦若是不敢回来,臣自会派人护送而归。”言既已罢,朝着太后深深一揖,随后告辞离去。
  潘太后紧抿薄唇强撑回房,又叫宫娥取来笔墨,迅疾修书一封,交予内侍急送出宫。
  端王离开宝慈宫后便向手下吩咐,待他回到处理政务的延义阁不久,季元昌与另一位禁军指挥使匆匆赶来。
  “两日之内要将钱桦找到。”端王简单说明了情况,肃然道,“太后必定早于我们行动,故此必须赶在她找到钱桦之前。”
  两人不敢过问更多内情,只抱拳领命。元昌才要出去,端王又道:“你先留一下,我还有话要说。”
  另一名指挥使见状,便心领神会地先行一步前去安排。端王等他走了,才向元昌道:“另有一件事要你去办。双澄待在乐坊也有不少日子,我们却始终查探不到丁述的下落,故此我向九哥建议由你护送双澄离开汴梁,返回她以前居住的地方。”
  元昌一惊,“这样岂不是很危险?太后那边……”
  “这个时候太后顾不上双澄的事了,她现在丢了钱桦与那个病人,必定要先解决此事。而你借追查昨天城中骚乱的幕后主使,正好可以带着双澄出京,一路上我自会再命人暗中保护。”
  元昌还是有些犹豫,“只是臣不太明白,为什么要带着双澄回到她原来的住处……”
  端王微笑了一下,道:“让她自己去搜寻一下,说不定能找到关于她师傅来历的一些痕迹。”
  “那九殿下也同意了?”
  “自然。双澄是他的心上人,没有他同意,我怎会擅自让她离开汴梁?”端王笑了笑,“你不必太过担忧,来去并不太远,只需小心行事即可。”
  元昌见他这样说了,也不好再三推脱,只得答应了下来。又想及适才关于追查钱桦的事情,便匆忙告辞离去。
  屋门开了又闭,延义阁中恢复了宁静。
  端王负手走回正中的紫檀螭纹几案后,慢慢地坐了下来。案头一叠叠奏章垒得整齐,旁边摆放的是白玉雕刻的监国印章,与官家的御玺相比虽然形状近似,可终是少了九龙吐珠的纹饰。
  他执起印章端详了一番,见指间沾到一抹朱砂红痕,不由微一蹙眉,很快将之拭去,不留任何痕迹。

☆、第3章 。16|

  第七十一章汴河寒意犹未消
  汴梁西的万胜门临近汴河,因水路顺畅,每日清早起就有成千担生鱼在此挑进挑出,就连空气中亦弥漫着浓郁腥味。
  昨日傍晚时分,万胜门附近的小客栈里来了一个体态肥胖的中年人,脸色却发白,肩头还带着血迹。伙计怕是惹了事端的人,不敢留他住宿。他却说肩上是被城中的无赖砍了,只需住个两三天便走。说话间,还从怀中取出一把碎银塞给了掌柜。掌柜见他虽然身上有伤,可看样子也不是歹人,加之听说外面确实发生骚乱,便让伙计领着这人进了客房。
  这客栈就在鱼市边,就算门窗紧闭也都是腥味,除了商贩之外没人来住。整整一天,受了伤的钱桦躲在房中闻着阵阵腥臭,一阵阵犯着恶心,可又只能隐忍着蜷在床上。
  怀思太子被人劫走之后,他便仓惶逃窜。当时心急慌忙地奔进了外城,可四处纷乱,地痞横行,他好不容易才找个僻静的巷子躲了起来。开始还想要等骚乱平定后即刻回宫向太后禀告,可头脑稍稍冷静下来后,却又心生寒意。
  太后虽然平时待他较好,但现在他犯了这么大的过错,如果回到大内,岂不是自寻死路?!
  因为了解太后的性情,钱桦越想越怕,再也不敢回到大内。寻思着自己出来还带着些银两,身边也有上等玉佩可以换钱,不如趁此机会逃之夭夭,总好过回去后死活不知。谁知等他再挣扎起身想要出城时,汴梁府尹已经下令封锁城门,卫兵持着长矛严加盘查,不放任何可疑之人出去。
  衣衫上满是血迹的钱桦没法出城,惶惶然如丧家之犬。听得四处马蹄声疾,望到禁卫与捕快沿街搜查,吓得他又是东躲西藏。等到街上暂时平静了,他才战战兢兢地跑到鱼市附近,找了这个不起眼的客栈躲了进来。
  肩上的刀伤令他苦不堪言,整整一夜都没能合眼。捱到早上给小伙计一把铜钱,让他出去买回了伤药,敷上之后也还是疼痛不减。可又没法外出去医馆,只好咬牙硬挺,希望戒备尽快消除,好让他混出城去另寻生路。
  他这边正躺在小木床上苦熬,客栈外却来了几个身穿窄袖劲装的男子。
  为首之人一进门,便掏出錾金腰牌表明身份,并制止了掌柜与小伙计的惊呼,只低声问道:“早上是否去了横桥边的药铺买刀伤药?”
  小伙计战战兢兢答道:“是……是,替一个客人买的。”
  “客人多大年纪,长什么模样?现在可还在店中?”
  “在的。”小伙计不敢隐瞒,指指后面小院,“四十多岁,白白胖胖的,肩上挨了一刀,还在房里休息。”
  男子朝着身后随从示意,几人便按着腰刀疾步朝后院而去。
  ******
  后院除了钱桦之外还住着两三个商贩,巧的是正有一人开门出来,望见这数个身强体壮的男子携带腰刀快步而来,不由想到昨日城中骚乱,吓得叫了一声便关门躲起。
  这一声虽然短促,可斜对面屋中的钱桦却陡然警觉。窗户本就破了个洞,他朝外面一望便知大事不好。昨日住进房中后便猜到了可能会被人追踪,故此现在他想也没想,径直将后窗一推便跳了出去。
  那几名男子耳听屋中动静不小,上前猛地踢开房门,便见钱桦已跳窗逃走。为首之人一按窗台纵身跃出,那钱桦在奔逃中回头急切张望,眼见追捕之人越来越近,而自己奔至巷尾,却见前方就是滔滔汴河。他急得没法,跑到河边竟猛然扎下,扑腾着朝着下游游去。
  虽已入春,可河水毕竟冰凉,肩上伤口被水一冲更是疼痛难耐。钱桦强撑着一口气游出几丈,只觉双臂无力两腿抽筋,竟不由自主往下沉去。
  这里虽也临近万胜门,可恰好是个转弯死角,周围并无船只。他急得想要大声求救,可一张开嘴巴,河水就一下子灌了进来。
  正在这危急关头,岸上却有人抛来绳索,就漂在他的身边。到了此时钱桦也顾不得别的,卯足了劲儿抓住绳索死也不放,探出头嘶声呼救。岸上的人奋力拉动绳子,总算将快被淹死的钱桦拽到了岸边。
  死里逃生的钱桦趴在石岸边大口大口地吐着污水,已是精疲力尽、奄奄一息。
  “不要装死!”那几名男子迅疾上前将他困在中间,声色俱厉。
  “你们……你们是太后派来的?”钱桦扒着石缝艰难问道,那几人却面色冷峻,并没回答。此时自万胜门方向缓缓驶来一辆玄黑马车,石栏边男子望见之后,便将钱桦一把拽起拖到岸上。
  马车在他面前停了下来,钱桦浑身瘫软地趴在地上,喘着粗气抬起头来。
  车窗半开,里面的人让他为之一惊。
  “九……九殿下……”他使劲抹了抹脸上的脏水,似乎不太相信自己所见。
  九郎斜睨着他道:“钱殿头不是外出与亲人见面吗?怎落得如此狼狈?”
  钱桦原以为是太后派人来擒他回去,可如今出现的却是九郎,叫他一时之间乱了头绪。但他随即换了神色,一脸痛苦地抓住车轮,悲声道:“奴婢难得出来一次却遭到无赖追打,这肩上被砍得血肉模糊,刚才见了这几位弟兄却又慌了神,幸亏九殿下赶来才救了奴婢一命……”
  他涕泪交横甚是逼真,九郎却只淡淡道:“既然如此,那就请钱殿头随我回去,太后那边正着急。”
  钱桦一听这语气就觉不对,连忙拱手道:“殿下费心,但奴婢现在浑身秽浊,请殿下先行回宫,奴婢自己找个地方清洗了之后自会回去。”
  “不必了。”九郎抬起下颔一示意,车边的一名男子便快步离去。
  “早就给你预备了车马,就停在前面巷口……”九郎正待要那几人再将钱桦拽起,岂料他竟猛地爬起径直往对面冲去。幸好近前两名男子反应迅速,一下子就将其重重按倒在车前。
  九郎打开车门厉声道:“还想作甚?数名禁卫在旁,难道能容你逃走?”
  钱桦被人踩得紧贴着地面,脸孔都已扭曲,嘶声哭道:“我回宫便是死路一条!殿下不是已跟太后决裂了吗?为什么还帮着她来抓我回去?!”
  “这些与你无关!”九郎盯着他道,“白光寺里的人到底是谁?你若肯说出来,或许我还能给你一条生路。”
  钱桦心中一震,听九郎的语气似乎并非为了太后而来,否则怎会问起白光寺的人?可这其中关系重大,如果告诉了九郎,太后那边岂不是更要杀他灭口?而九郎素来不问政事,又怎么会忽然出现在这里?
  这一连串的疑惑在他头脑中翻来覆去,九郎眼见钱桦神色犹疑,似是不敢轻易答应,便挥手叫那数名禁卫暂时往边上退了几步,又道:“此时回宫嬢嬢不能饶你,你自己流落在外也是生不如死。何况我要是走了,说不定几时就有人来取你性命。倒不如老老实实说出真相,至少我这边并不想杀你灭口。”
  钱桦身子发颤,他在太后身边伺候了二十多年,虽然有些重要内情并不完全熟知,可白光寺那个怀思太子的身份却是一清二楚。当年太子被废之后神志不清,先帝为避免他出事而将其软禁在后苑。可没过多久先帝也病重驾崩,就在宫中为了处理丧事而忙乱不堪时,太子所住之处忽然失火,熊熊烈焰吞噬了整座院落,火灭之后只找到一具焦尸。
  太后面对闻讯赶来的二皇子,声称那就是被烧死的太子,而其实却是趁乱将太子送出了大内。为的就是将其作为要挟,以避免二皇子登基后对自己翻脸成仇。
  这样机密的事情,怎能对九郎说出?可要是坚持不说,自己岂不是也陷入绝境?
  “我……我要是说了,九殿下能保我不死?”钱桦哆哆嗦嗦地攀着车轮,望向九郎。
  这时斜后方的巷子里已驶来另一辆马车,旁边跟着的正是先前离开的那个男子。九郎看了看他,道:“我们留你一命自然还有用处。你若是答应,便去那辆车中待着,我自会带你去安全之地。”
  他吃力地吞咽了一下,又往四周胡乱张看一圈,终于下定决心点了点头。
  “带他过去。”九郎向边上的男子示意,那几人抓住钱桦衣衫,便将其推着走向那辆马车。
  这周围本就冷僻寂静,钱桦脚步蹒跚地朝那边走了几步,却忽听得风中传来数声尖利的啸响。
  “趴下!”身边的男子顿时警觉,厉喝着将他按倒。
  然而利箭已自高处疾速射来,划过碧青长空,倏然刺进了钱桦的后背。

☆、72|3。16|

  第七十二章杨柳风前别有情
  对面高楼上有人影一晃即逝,禁卫首领一经望见,旋即带着数人飞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