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继母养儿手札-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到了国公府门口,赶车的去染病个门房通报了。
两位老人就坐在马车里就手无措起来了。她们跟现在的成国公府老太君的梁子,那可不是嘴上说说的。
老太太早年有过两个女儿,但都没活下来。第一个女儿没的时候才六岁,那时候百日咳一直不见好,晚上还会发低热,但是第二天白天又会降下去,反反复复地吃了好多药也无济于事。
她手上虽然有老国公寄回来的钱,可那都是成锭的,她一个女人家不敢冒然用这样大的银子,怕给家里招来祸事。而且她们乡下地方的郎中也没有几分真本事,孩子的咳嗽就是一直他在看,却也不见好。
她就把孩子托付给孙嬷嬷照看,她孤身一人出去了,想着去镇上找好一些的大夫,她自己先去打听了一圈,人家给指了地方。说是他们这里镇上的大夫也不见得多好,好大夫在隔壁那个某某镇呢。不过那位大夫性子古怪,你一个外地人去请,人家恐怕不愿意,现在这世道,多得是人诓了大夫去不给钱的,所以还要有本镇的人给做个担保。
老太太一听,可不就是她姐姐和妹妹嫁过去的地方么,于是又往那里去。
老太太走了一天的路,到了姜程氏家门口敲门。
正好那天姚程氏也在,她们正坐在一处讲话。等开门一看,就看到了蓬头垢面的老太太,老太太还没开口,姚程氏就冷嘲热讽地说:“哟,这可不是咱们家里心气最高的那位吗?放了说好的亲事不要,硬要嫁给个臭当兵的。还以为有命做官太太呢,现在怎么就成了叫化婆了?”
老太太脾气也差,当场就差点想动手,但想到家里病怏怏的女儿,她给忍住了,没去管那姚程氏,而是去求姜程氏让她帮自己去请大夫,诊金等代付上门了她自己给。
姜程氏说:“担保我能帮你做,但是这位大夫出诊就要先交二两银子的押金。”
老太太出来当然也不可能带那么多的钱,就说让姜程氏让她先给了,她回头一定还。
姜程氏就犹豫上了,最后耐不住老太太苦苦相求,才勉强答应,只是当日天色已晚,也请不动人家这个时辰出诊。两人就说好第二天一早,姜程氏去给请大夫。
老太太这才安心回了家。却不知道她这一走,姚程氏就说:“你看她穿的那样寒酸,难不成还出得起诊金。那位大夫你也是知道的,开的药那可都不便宜,看一次病没个三五两的下不去。你就不怕她出不起那么多的银子,便吞了你的押金。到那个时候,难不成你还能为了那二两银子天天往乡下赶?”
姜程氏想想也对,就说:“那且再等等,等她过几日再来问,咱们便说这几日是大夫没有时间,不出诊。那时候她再来身上总该带银子了吧,我再跟她去给她作担保。”
姐妹俩一合计,就想好了对策。
老太太回到家里已经月至种田,路上伸手不见五指的,她在田埂上就摔了两个跟头,但是想到明天大夫就来了,她心情好啊。因此栽了跟头回到家,那脸上也是带着笑。
可这等啊等啊,第二天大夫没来,第三天大夫没来,第四天晚上那孩子发起了高热都开始说起胡话了,老太太一看要坏,先抱她到了常看的那家大夫家,那大夫说不会看,你给抱到镇上去吧。
镇上的大夫敲了两家的门,也都说看不好,你抱到隔壁镇上那谁谁那里试试。
当然这说的还是老太太白天求姜程氏去做担保的那位名医。
等到了隔壁镇,天都泛鱼肚白了。名医看过后说这小儿发热初看是小病,久病却能要人命,现在全都发出来了,只能勉强试试……结果孩子挣扎了一天一夜,还是没撑过去,在老太太的怀里没了。
老太太那叫一个恨啊,恨自己蠢,当时来这里没直接把孩子带过来,却相信那姜程氏,等到第二天大夫没来还没死心,又蠢得多等了两天……她是抱着孩子哭的眼睛都干了,从那以后再也没跟那两个姐妹来往。
丫鬟撩了帘子以后,姜程氏和姚程氏就下了马车。
两人下了车就不由自主地往门口看了看,见没有主人家出来,只站了两个中年衣着光鲜的妈妈。再一瞧成国公府巍峨的大门,门口站成两排垂手而立的下人,那腿肚子就是止不住地发抖。
两位妈妈上前给她们行礼,她们两人就木愣愣地受了,也没说客套一句。
花妈妈道:“两位老夫人一路风尘仆仆,想来都是累了。老太君和夫人都备好了茶,特派老奴来迎您几位的。”
这两位老太太都被吓住了,就更别说带来的女儿和孙子孙女了,一个个都缩在了她们后头。
花妈妈说完话,见她们都没动,就又笑着说:“两位老夫人可还走得动?用不用老奴准备软轿?”
姜程氏就赶紧说:“走得动,走得动。”然后一拉身旁还在左顾右盼的姚程氏,将她拉回了神,两人这才想携着进去了。
这一路的繁华自不必提,她们都快觉得眼睛不够用了。
姜程氏和姚程氏因为年纪大了,便觉得不能像小辈那么,便也没怎么多看,仍然是目不斜视地往前走,却不知道她们那僵直着背板,一脸肃穆往前走的模样,才是最反常。
等走到了老太太的院子,跟在她们身旁的丫鬟就自觉地止了步。
刚还在跟她们说话的花妈妈也收起了脸上的笑,放轻了脚步。
姜程氏和姚程氏相握着的双手一抖,不约而同地紧张了起来。
☆、第3章 月丨
第一百一十一章
她们刚到院门口,秋心已经迎上来给她们行礼,“二位老夫人可算来了,我们老太君正在里面等着呢。”
姜程氏和姚程氏干笑两声,就跟着她往里走。
老太太听到外头的响动,就理了理衣襟,问袁璐说:“我这样穿可好?”
其实她从上午等到下午,这句话问来问去问了不下十遍,袁璐便还是点头道:“好,很庄重却也不过过于隆重,很适合您呢。”
老太太就安下心来,按捺住勾着头往门边张望的冲动,让丫鬟上了茶。
姜程氏走在前头,进门的时候连该迈哪条腿都不知道了。这姿势是要多僵硬,就有多僵硬。
老太太见了她,其实已经认不出她了。她这位姐姐其实比她大不了两岁,长得还比她水灵些,但现在老太太见到的就是一个满头银发、满脸沟壑的老妪,身上穿的衣服虽然也是崭新的,但也就是最普通的细布衣裳。
老太太有些不敢认,然后往她身后瞧,就看到了同样苍老的姚程氏。那可是小她三岁的妹妹啊,现在瞧着比她可老好些了!
她恨着的那两个人,在她当官太太的这些年,已经被生活磨砺的不成样子。那一瞬间,真的是什么恨意都消散了。
老太太神色激动,嘴唇翕动却说不出话,袁璐已经先站了起来给她们福了福身,“两位老夫人路上辛苦,我们老太太也是惦记,快坐下喝口茶,歇一歇。”
说着便让人给她们看座。
姜程氏和姚程氏都有些手足无措,丫鬟搬了椅子来,她们看了看椅子,却是站在原地没敢坐。
她们在老太太的眼里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老太太在她们眼里又何尝不是呢?
以前记忆里的土丫头,现在变成了高高在上的国公府老太君,别说那衣着打扮是她们见所未见的,就是一脸威严之气,也不敢让人在她面前放肆。
老太太闭了闭眼平复了一下心情,,招呼她们说:“都坐吧,一路上累着了吧?快坐下。”
姜程氏和姚程氏这在敢坐下了。
老太太也不知道说什么,那两位拘谨得只顾喝茶,显然也不是敢挑话头的。
袁璐便对她们道:“两位老夫人这是带了家里的谁来?也介绍给我们听一听。我瞧着后头还有两个哥儿姐儿都可爱讨喜的很,来,到前头来,让我们老太太好好看看。”
姜程氏的孙女八岁,名唤姜燕。姚程氏的孙子七岁,名唤姚江。
两个孩子都是缩在他们姑姑身边,只露出半边脸来。
场面着实有些尴尬,老太太便轻咳一声,道:“多年不见,阿姐、阿妹过的可还好?”
一句话,倒是勾起了几人心中的许多往事。
三人相对无言,过了许久,俱是一声叹息。
老太太眼角湿润,拿着帕子擦了擦,说:“你们也不用拘束什么,权当是寻常走亲戚。多年没有来往,小辈们怕我心有挂怀,便想着让我死前与你们见一见。”
袁璐道:“您这是哪里的话,您身子骨硬朗得很,还要等着喝府里哥儿的孙媳妇茶呢,现在说这些不吉利的也不怕招晦气。”
老太太便笑了笑,“好,那我不说。”
袁璐也看出她眼中的欢喜,就转头吩咐青江拿出了两个小盒子。那是给那两个孩子的见面礼,照理说他们也要喊袁璐一声表舅妈。
人家的见面礼都拿了出来,孩子再不上前就说不过去了,姜程氏和姚程氏就喊了自家孩子到身旁,这时候也才算是想起了一些场面上的规矩,让他们给老太太和袁璐行礼。
姜燕和姚江的动作虽有些笨拙,却也能看出是用心学的。
老太太也让绿意拿出了她准备的东西,是两块成色上好的小玉环,这个年纪的孩子串了红绳挂在脖间最是合用。
袁璐就送的比较实用,盒子里就是金子做的小鱼儿、小元宝、小花生什么的,孩子的小手也能抓好几个。意头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日后可以折成银子。早听说这两位的日子过的并不如意,眼下看着确实只是普通百姓,这东西倒也没准备错。
两个孩子收了玉佩,却更是金子做的小玩意儿更上心,捧着盒子看的不眨眼,但是也知道这东西贵重,没敢伸手去拿起来玩。
见她们和善,姜程氏也总算放开了一些,让自己的女儿姜秀珠上前拜见老太太。
姜秀珠胆子有些小,磨蹭了半天才到老太太面前半屈了身子,声如蚊讷地道:“秀珠见过老太君。”
老太太笑着说好,让绿意给她递了一个精致的荷包。
姚程氏的女儿程小溪就洒脱多了,姜秀珠刚退下,她就走上前笑着道:“小溪给姨母请安。在家时就听母亲说,姨母是再和善不过的人了,现在一看果不其然,还当是见了庙里的菩萨呢。”
叫的也不是“老太君”,而是“姨母”。
这声“姨母”这时候也是喊到了老太太的心坎上,挂念了许久的亲人终于见了面,却也彼此生疏,这孩子倒是透出一股子亲热劲儿来,让她心头暖暖的。
“哎,好孩子。”老太太笑的眼睛都弯了。
袁璐不动声色地看了看程小溪,见她双十年纪,皮肤白净,貌不惊人,看看清秀。但一双桃花眼却极具风情,叫人看过难忘。胸前也是鼓鼓囊囊的,更显得腰肢不盈一握,就是穿了最普通的细布衣裳都掩不住那种诱惑力。
她回想了下早前听到的消息,这位听说还是个寡妇?这容貌个性加上身段,还真是让人不得不防。
☆、第3章 月
第一百一十三章
老太太就坐在袁璐和高斐的中间,那可是后将二人神色一眼尽收眼底的好位置。这时候就扭过脸假装咳嗽了两声,实际上是正捂着嘴偷笑呢。这小夫妻刚还眉目传情,这会子儿子多看了那小寡妇一眼,小袁氏的眼睛都快喷火了。
就这样府里还有下人在传他们小两口感情不好呢?!
姚小溪请完安就退下了,只是脸上的羞涩就更明显了。
袁璐不去看高斐了,就吩咐人把三个孩子给喊过来。
三个孩子早前听说家里要有客人来,已是按讷不住地兴奋。
听说能出来了,澈哥儿就迈着小短腿出来跑出来当小先锋了。
袁璐看他那兴冲冲地样子,就说:“你慢点跑,没规矩!”
澈哥儿一直跑到他祖母身边才站定,看着屋子里那或站或坐的人,居然有一大半是自己不认识的,真是他没见过的场面。
袁璐看他一双大眼睛骨碌碌直转,也怕他太兴奋失了礼仪,就将他拉到了自己身旁。
很快泓哥儿和汐姐儿也过来了,他们虽然也是挺好奇的,但还是先给老太太和高斐、袁璐行过礼,然后在到袁璐的身侧站定。
“哥儿姐儿都来齐了,”袁璐道,“还不见过两位老夫人?这两位是你们祖母的姐妹,可是你们的长辈,从今儿起要在我们家住些时日,你们可不许在她们面前顽皮,可知道?”
泓哥儿和汐姐儿齐声应“是”。澈哥儿就小声问她娘说:“祖母的姐妹我们该喊什么呀?”
袁璐摸了摸他的头,“喊老夫人就行了。”
澈哥儿点点头;对姜程氏和姚程氏天天一笑,“老夫人们好!”
这一声喊得袁璐没笑出声来,真是怎么听怎么别扭。不过府里还从没来过亲戚,澈哥儿有些激动也是理所应当。
姜秀珠和姚小溪都给三个孩子准备了见面礼。姜燕是自己绣的帕子,姚小溪送的是她自己打的五色络子。都是含了心意的东西。
三个孩子都是见过好东西的,虽也知道这些不值钱,却也是很真诚地谢过她们。
姜程氏和姚程氏这些大人就拘束,就更别说他们带来的孩子了。
姜秀和姚江都缩到他们姑姑身后去了,哥儿姐儿过来的时候,他们也只是探了头出来看了看。
袁璐一看澈哥儿的勾着脑袋瞧那姚江的样子,就知道他是想跟刚来的表哥一道玩。
“两位老夫人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今儿个便也不忙着叙旧,我这边吩咐人去带你们休息。等休息好了,咱们再一道用夕食。至于孩子们,倒是看不出累的,一个个机灵可爱的着实讨人欢喜,便让他们一道玩去吧,也好叫他们亲近亲近。”
说着,袁璐就让花妈妈和吕妈妈带她们去休息了。
姜程氏和姚程氏便将自己的孙女、孙子叫到跟前,再三叮嘱了不许顽皮,然后就跟着两位妈妈去了。
他们家里人走后,姜燕和姚江朝着门口张望了下,就更加手足无措了。
袁璐就放柔了语气道:“就当自己家里,不必拘束。你们年纪都差不多大,在我们跟前也拘束,一起去玩儿吧。”
澈哥儿就上前拉了姚江一把。姚江被拉的动了一下,然后又扭头看了看袁璐和老太太,见她们笑的都挺和善,就跟着澈哥儿一起出去了。
袁璐推了推泓哥儿,“你也去,跟你弟弟还有表哥一起。”
男孩儿们都走后,姜燕就跟怯了。
汐姐儿虽然也不是外向的个性,却也知道要招待客人,便主动邀请她到自己屋里去了。
老太太笑的一脸慈祥,高斐还是跟尊大佛似的,不动也不笑。
袁璐便觑准了时机对老太太道:“来的两个孩子我看着,眉眼跟您还有几分相似呢。”
老太太听了就笑骂她:“刚不过打了个照面,你还能看出这个?”
“怎么看不出,您年轻的时候肯定好看,刚刚看姜家的那个小姑娘,小小年纪就是个美人胚子,我说看着分外眼熟呢,仔细一想,原是随了您的。”
老太太爱听这个,也跟着笑起来。
“两个孩子来了府上,我们也不能耽误了人家进学,便让他们跟着哥儿姐儿一起学东西,让她们这些小辈待在一处,还能增进情谊,府里就这三个孩子,看着也确实孤单了些……您看可好?”
老太太当然是一口答应下来。
高斐眼神一动,这小袁氏这是四两拨千金?想让澈哥儿从前头回来?不过他娘也是许多年没有这样高兴过了,他也就没多说什么。
他们这正说话的功夫,碧溪进来小声跟袁璐耳语几声,说是姜家的小姑娘把汐姐儿屋里的那串珠链给抠坏了。
袁璐听完挑了挑眉,也没有再正高兴的老太太面前多说什么,只是让碧溪去带人收拾了。
一直到屋子里的丫鬟把那些四散的珍珠都捡起来,收拾到一处,姜燕的脑袋还是懵的。她刚刚不过是看这东西好看,很像她娘很宝贝的一直钗子上的珍珠。不过想想也不可能,她娘说着东西很值钱的,就是大户人家都舍不得浪费的。她那支钗子还是她跟姜燕她爹成亲的时候买的,可买了也没舍得戴几回。眼前的这个虽然看着像,不过肯定不会有人家会把这么贵重的东西这么用才是,她便觉得是自己认错了。
她看着那光泽动人的珠帘,伸手摸了摸,心想这国公府的挂门上的珠子也这么好看,比她娘头上那颗大多了,不如就拿一颗回家给她娘戴……这儿有这么多呢,少一颗肯定也不会有人发现的……然后她用指甲试着一抠……
她是懵的,汐姐儿却替她臊得慌。她那表姐手里可还明晃晃地拿着一颗呢。
汐姐儿便说:“表姐真是淘气,我这东西看着虽牢靠,可禁不住你这样玩的,你这把玩的力气可着实大了些,下回我可得让丫鬟换粗一些的绳子串起。”这就是把她贪小便宜的行为说成了把玩时候的不注意。
姜燕这才反应过来,她这可是被抓了个现形,当即就把手里的珠子递给了汐姐儿的丫鬟,“我一时手快,表妹莫要怪我。”
汐姐儿摇摇头,“没事没事,我屋里好玩的东西还有,我们去玩些别的。”
然后就让丫鬟开了自己的妆奁给她看。
姜燕看到从来没看到过那么多好东西,绝大部分是她连名字都叫不出的,只是觉得样样都精致,样样都好看。
汐姐儿拿了发簪在她头上试了试,连试了好几样,都说十分适合她,便说要送给她。
姜燕先前是以为人家挂门上的东西不值钱才敢大着胆子下手,现在这一看就贵重的东西,她就不敢收了。
汐姐儿已然让丫鬟将自己选好的东西给她包了起来,“表姐第一次来家里,我也没有好东西送你,就是平时攒下的一些小玩意儿,你要不收,我可生气。”
姜燕把东西收下。
两人又在一起说了一会子话,都是汐姐儿在问,姜燕说了一些家里的事情给她听,也算相谈甚欢。
送走姜燕还好,汐姐儿的奶娘对不屑地撇了撇嘴,“这样的破落户,就是来府上打秋风呢,姐儿何必对她这样客气。光她进门时的举动,一状告到老太君面前,就能让她这辈子都不敢往您跟前凑。”
奶娘是不久前,袁璐看汐姐儿越来越有数、已经不会扔人摆布了,这才把她给调回来的。
汐姐儿跟奶娘感情身后,当然也是高兴的。可此时听她说了这样的话,就沉了脸道:“表姐跟祖母是血亲,如今又住到府里做客,告她的状是简单,可这也会让祖母伤心难过。难不成还为了这点小事,让一家子人都下不来台?刚刚那番话,我便当没听过,再有下次,便继续去外头吧。”
奶娘看她真的生了气,跟以前那个只会躲在自己身后的小丫头判若两人,便也不敢再多说什么,应了一声便退下了。
袁璐在老太太那里坐了会儿,回去前还去了汐姐儿的屋子里一趟。
汐姐儿屋里的丫鬟正忙着串珍珠,这东西可是她们姑娘刚刚寿辰的时候收到的礼物,还是夫人挑选了嫁妆里的好东西送的,这刚拿到手里就给坏了,传出去确实不像话。
但是珠链里头的线特别细,还不容易打结定型,珍珠上的孔也打的特别小,串起来也特别费时间。后来索性一屋子人都下手帮忙了。
袁璐进去的时候就觉得屋子里静悄悄的,大家都低着头忙活,便问:“可是我来的不是时候?”
汐姐儿一看是她,便放了手里的东西迎上去,“婶婶来了,外头的通报的丫鬟都让我给叫进来串珍珠了,您可千万别怪我。”
袁璐牵着她的手笑了笑,“怪你什么?一点子东西而已,何况也不是你弄坏的。也不用让人忙了,实在不行就都拆了,全给你弟弟打弹弓去,他可要高兴坏了。”
汐姐儿听她这样说便也知道她是一点没在意,便让丫鬟都下去了。
袁璐在她那里坐了一会儿,也感觉到汐姐儿如今的通透明理,没有多待,就回自己院子处理事情了。那两位老夫人刚来,府里等着她操办的事情可多得很呢。
☆、第3章 月
姜程氏和姚程氏被安排两个相邻的小院子里。
地方虽然不大,一个小院子里就两间厢房,一间下人房,但是位置都是很好的,四通八达,去府里哪处都不用走很远。
她们倒也是够住了,除了她们自己和带来的儿孙,还有就是一个老妈妈。这老妈妈也跟成国公府里那种有卖身契的和家生子不同,而是雇到家里帮忙的。因此本质上说还是自由身。
每个人都分到了像这样的里间外间隔开的屋子,在她们自个儿家里当然是不能想的。而且袁璐看她们自己没带伺候的人,就给她们每个人配了一个丫鬟。
姚程氏在自己的院子里转了一圈,然后就姚小溪去隔壁姜程氏的院子看看,听到姚小溪回来说两边的院子差不多大,这才安了心。
到了用夕食的时候,众人就聚到了老太太那里用饭。
饭菜是袁璐安排的,因为不知道她们爱吃什么,就让厨子们做了老太太家乡一带的菜色。也多加了几道荤菜。
然后这饭桌的座次也是要讲究的。
按辈分说,姜程氏和姚程氏是老太太那辈分上的人,她们三个就该挨着坐。她自己倒是无所谓,但看高斐那对这她们的生疏劲儿,如果真按辈分排,袁璐觉得这顿晚饭肯定得对着一章黑成锅底的脸吃了。
于是便老太太做上座,姜程氏和姚程氏等人就往她的右手边按辈分一次坐开。高斐就坐在老太太的左手边,再往下就是袁璐和三个孩子们。
老太太屋里这日也换上了一张长方形的黄花梨大木桌。一顿饭也总算吃出了一些热闹的感觉。
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姜程氏和姚程氏的总算不那么拘谨了,老太太也主动挑一些陈年旧事讲,渐渐的几个人就都打开了话匣子。光顾着说话不吃饭了。饭桌上就听到三个老太太你一言我一语的。
成国公府的规矩虽然不严,平时也没有这种时候。
澈哥儿看他祖母聊得那么欢,就有样学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