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部分学生逃学的原因主要都在于害怕学习,厌烦学校的管教。有的是因为成绩差,在学校里容易感觉自卑;有的是害怕考试,害怕老师检查作业;有的是因为和同学的关系处得不好。    
    这样的孩子大都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组织纪律性差,再加上有了这样的心理包袱,他们便经常找借口来逃避去学校,比如跟妈妈说生病了,赖在家里不肯去,或者直接瞒着家长和老师,自己出去玩了。这不仅对孩子的安全不利,而且还容易让孩子在不恰当的交往中沾染上一些坏习性,深为家长所忧虑。    
    怎样才能纠正孩子厌学、逃学的坏习惯呢?我们给家长的建议是:    
    1。首先要搞清楚孩子不爱上学的原因,对症下药。一般来说,孩子厌学有几个原因,比如,有些孩子十分依赖家长,不愿意离开自己的父母;有的孩子是因为家长或老师对他们太严厉,从而使孩子对上学产生一种恐惧感等等。    
    2。培养孩子独立的精神,与同学积极相处,融入到学校的大环境中。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其多与同年龄的伙伴接触,从而具有一定的社交能力。鼓励孩子走出家门与小伙伴一起玩耍,对到自己家里来玩的小伙伴也应表示欢迎。    
    3。在对待孩子的学习上,不要急于求成,对孩子施加太大压力,应逐渐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喜欢上学习这才是治本的办法。在这一点上,家长可以和学校沟通,让老师也同时给予孩子关爱,让孩子感到温暖。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能使孩子把学习看做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使之从害怕上学而变为自觉主动地上学。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表扬和鼓励应多于批评与责骂,也就是说,家长不要忽略孩子的任何一个进步,即便是孩子只取得了微不足道的成绩,也应给以表扬,让其树立自信心。指出孩子的不足之处和小毛病时,要尽量用温和的语气,使之容易接受。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4。对待孩子的逃学现象要切忌情绪冲动,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就对孩子进行教训。这很有可能将孩子原本不多的求学热情扫荡得一无所存,也易使孩子因怕被打骂而撒谎。再者,如果家长教训得太重了,就会给那些不良分子以可乘之机,使孩子更快地向那些人靠扰,这样做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正确的做法应是来个“冷处理”,先平息自己心中的怒气,然后再积极地去了解孩子逃学的原因。弄清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教育好孩子。    
    5。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这一点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完整或者家庭气氛不和谐的家庭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从而使孩子滋生孤僻、反叛的心理。父母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尽量避免发生争吵及离异,以免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


下篇:怎样纠正坏习惯抵触老师的习惯

    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尊师传统的国度,然而就是在这样的优良文化传统下,很多孩子却与老师关系紧张,对老师有着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比如说害怕老师,见了面不打招呼,反而是想着法子溜走,有的甚至当面顶撞老师。    
    孩子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为不满老师的教育方法,受不了老师的批评;有的老师对差生存有偏见,认为学习好就一好百好,对差生言辞偏激,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从而使孩子产生抵触情绪。    
    上小学一年级的小刚在课堂上纪律比较差,不仅小动作多,而且还影响其他同学听课。老师经常批评他,甚至让他站着听课,久了,小刚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在课堂的表现越来越糟糕,下课还躲着老师。    
    老师找小刚的父母谈话,反映小刚在学校违纪的情况,小刚的父母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因为小刚平日在家里是很乖的,特别害怕他的爸爸,只要他爸爸在家里,他都不敢大声说话。胆子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在课堂上捣乱,并且抵触老师呢?    
    通过小刚这件事,小刚的父母意识到由于他们在家里过分约束了小刚的行为,使他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舒展自己的身心,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所以他希望在学校里得到释放,以致造成经常违反纪律的现象。    
    小刚的老师也意识到自己由于不了解小刚的实际情况,不是在满足小刚的需要的基础上对小刚提出要求,而只一味地要求小刚像其他同学一样遵守纪律,结果适得其反,使小刚产生了对老师的抵触情绪。发现问题以后,小刚的父母与老师积极配合,使小刚改正了坏习惯,和老师的关系也变得融洽了。    
    有的孩子内心孤僻,不善于和外界交流,对老师存有一种戒备心理,不由自主地表现出抵触老师的言行。对此,老师要以真诚的爱来感化孩子,让孩子敞开心扉,接纳老师。    
    许燕上五年级的时候,她的父亲因为犯法被判入狱13年,母亲靠卖水果养家。据老师介绍,许燕以前在县城的一所公办小学读书,由于父亲的缘故,再加上家里穷,许燕在学校里经常受到欺侮,有一段时间干脆就不去上学了。后来才转到了这里的乡镇小学。    
    但是,曾经受到的伤害已经深深烙在许燕幼小的心灵。在学校里,许燕不学习,老师问她,她就说:“我就不好好学,我学好了,你们就要挣我家的钱。”这句话让老师备感心疼。她和其他孩子们商量,决定以实际行动来帮助许燕。于是,孩子们从家里带来吃的、衣服、鞋子等,课间休息时和许燕一起做游戏。慢慢地,许燕不再那么抵触老师了。两个多月过去后,许燕学习的劲头明显提高了许多,脸上渐渐有了开心的笑容。    
    家长怎样帮助孩子消除对老师的抵触情绪,全心投入到学习中来呢?我们给家长的建议是:    
    1。当家长发现孩子对老师有抵触情绪时,首先要给孩子创造一种宽松、自由地发表意见的心理氛围。让孩子毫不隐瞒地讲清楚受批评的原因、自己的态度和被批评时的心情时,家长要认真倾听,并采取适宜的方法解决。如果是属于孩子认识偏激或行为错误时,家长要积极引导;如果是属于老师处理问题存在片面性或有失误时,家长要积极主动与老师交换意见,以化解孩子的抵触心理。    
    2。让孩子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创造情景让孩子亲身体会老师的难处,并在这个过程中改善师生间的关系,减轻或避免孩子对老师的抵触情绪。切忌在没搞清事实真相之前,就简单粗暴地批评孩子或对老师表示不满。这既不能使孩子从中受到教育,也不能缓解师生间的矛盾,还增加孩子对老师的抵触情绪。也有的家长对孩子一向很溺爱,不能客观地看待孩子,觉得孩子什么都好。一旦孩子对老师有意见,就不假思索地指责老师。家长这种不经调查研究、草率表态的做法,将助长孩子对老师的抵触情绪,并对孩子的人格形成产生极坏的负面影响。    
    3。家长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老师也要了解孩子在家中的行为,这对家长和老师共同教育孩子、避免孩子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是极其重要的。老师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对班上每一个学生都有很全面的了解,所以在评价学生时总会产生一些偏差,如果此时家长能及时提供孩子的日常行为状况,有利于老师实施教育。同时,家长也应该逐步将孩子视为一个求知的学生,而不再是成天被捧着的、被护着的小宝贝。    
    为了让孩子对学习感兴趣,并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就必须尽可能避免孩子由于对老师的抵触情绪而产生的不愉快学习体验。同时,要让孩子懂得,对老师的尊重并不等于认为老师做得都对,对老师有意见就应该向老师提出来,只是需要讲究一些策略。


下篇:怎样纠正坏习惯被动学习的习惯

    调查表明,学生被动学习、积极主动性差已经成为当代青少年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孩子不爱学习,或者是学习不刻苦,知难而退,他们的学习动机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在家长与学校的压力下学习,他们的学习目的或者是为了让别人能看得起自己,或者是为了满足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得到老师的重视,或者是为了升学、考试等等。    
    无论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自己的发展,还是为了报答父母等,都是把学习当作一种手段。从这一点来看,孩子们在面对学习的时候,主动性有可能欠缺。我们之所以说“有可能”,是因为有的孩子在一些目的的驱使下,也会很努力、很主动地去学习,但这种学习是存在某些功利目的的,这些目的在一段时间内的确可以促使他们努力学习、主动学习。但这种主动性的动力来源却未必能够长久。当他们的功利性目的达到以后,学习的主动性就会渐渐消失。    
    也有一些少年儿童,在经过一段时间努力之后,他们或许感到自己力量微薄,当他们认为自己不可能达到想要的学习目的时,也有可能把一段时间的主动学习变成被动学习。因此,在生活中,我们才看到那么多孩子在父母的逼迫下,无奈地学习,被动地学习,有的孩子甚至为此而逃学。    
    在各种学习目的中,唯有以知识作为需要,才能使孩子真正热爱学习、主动学习。也就是通过学习和获得知识本身,学习者就能得到满足,知识本身就是学习的目的。认知需要,这种以知识本身为目的的需要,是最稳定的学习需要。    
    一个孩子不热爱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这样的学习生活将给他们的人生带来很大的烦恼。为了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快乐的人生,培养孩子从小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纠正孩子被动学习的习惯,父母应注意这几个方面:    
    1。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一个人只有对学习形成了浓厚的兴趣,才会把获得新知识作为自己的内部需要。家长应该让孩子认识到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无止境。比如家长在孩子的学习中可以寓教于乐,让孩子积极参与,从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学习知识。    
    有了乐趣,孩子的参与就成了他们的自主行为,学习有趣,才能使孩子精神饱满、兴趣盎然、全神贯注,因此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探索的兴趣。    
    2。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时,态度应和蔼可亲,和孩子处于一种平等、互助的关系。家庭的气氛应当是和谐的,这样才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教育孩子要敢于陈述自己的想法、主动思考,从而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使孩子的认知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3。注意动手操作,让孩子积极主动参与。儿童的思维发展顺序是: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想像逻缉思维。因此,儿童最初学习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时,必须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从动作感知到建立表象,再概括上升为理性知识。    
    孩子能一边操作,一边学习,这也是主动参与的表现。电脑在学习中的广泛运用,也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更为主动的学习。    
    4。学习中最大的乐趣莫过于看到学习的成果。家长要努力使孩子的学习练习做到难度适中,体现多样性、层次性、趣味性等特点。这样孩子在面对学习任务时就不是望而却步,而是跃跃欲试了,使孩子不但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而且树立了敢于探索的勇气和信心,特别是成绩差的孩子,也有了强烈的参与意识,在创造的气氛中被唤起了创造的欲望。


下篇:怎样纠正坏习惯不爱问问题的习惯

    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孩子都会有很多的疑问,你会发现很多呀呀学语的孩子就会提出很多的“为什么”了,上了小学以后的孩子,他们对知识充满了好奇,充满了兴趣,他们的“为什么”会特别的多。此时,学校、家庭、社会要随时满足孩子们的“为什么”,如果有哪一方没有满足,甚至孩子还受到打击的话,孩子的积极性就会被打消,严重的话,就不敢提“为什么”了。    
    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哪怕很重要的,他也从不肯问别人。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甚至包括家里人。对此,我说过孩子很多次,但作用不大。到底该怎么教育孩子呢?”    
    还有说:“我的小孩自上高中以来,其他方面都蛮好,就是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时总不爱问老师,上课也不积极回答问题,偶尔被叫起来回答问题,也是吱吱唔唔,前言不搭后语的。说了她不知多少次,可就是不见什么起色,学习成绩也渐渐往下掉,真急死人了。到底是怎么回事?该怎么办呢?”    
    对于一些孩子不爱问问题的坏习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纠正:    
    1。要帮助孩子克服心理障碍,让他们认识到学会提问的重要性。可以通过爱迪生“我能孵出小鸡来吗”,牛顿“苹果为什么往地上掉”等具体事例,教育孩子学习科学家善于思索探究的思维品质,使学生懂得“疑而能问,已知知识大半”、“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道理。    
    2。设法经常锻炼孩子的胆量。比如直接让孩子买点小件物品,家里油盐酱醋没了,可分派孩子去买,不要老怕他弄错而什么都不让他干。再是鼓励孩子自己去串门或做客。双休日、寒暑假要让孩子到亲戚家、同学家多走走,不要老让孩子呆在家里看电视。另外,还要多带孩子外出旅游或参观。总之,要积极鼓励孩子多参加社会实践,多接触人。实践多了,胆子就大了,也就敢于问别人了。    
    3。营造宽松的家庭氛围。家长平时要尽可能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提问要认真对待,不要轻易阻止。孩子年幼,有时可能问得很荒唐、很冒失,或者不够得体,对此,家长既不能训斥,更不能讥讽、嘲笑。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家长能回答的要尽量给以满足;一时不能回答的,可启发孩子去问别人,或者去查找资料。    
    另外,家长还要经常和孩子用平等的态度一道玩耍,一道学习,一道讨论问题。有时也可以特意出几个问题让家庭成员一起来讨论和争辩。孩子在家中养成了敢于提问的习惯,到了学校或社会,自然就会主动地提问了。    
    4。培养自信心,克服自卑感。许多同学不爱问老师,其实是“怕”老师;不回答问题是因为怕“回答错了被同学嘲笑或老师批评”,或者曾经遭受过这方面的挫折。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恐问症”或“恐答症”。归根结底原因在于好面子和自卑感强,为了不丢暂时的面子,宁可让问题堆积起来。    
    消除这一症结的方法就靠培养自信心,鼓励孩子提问,大胆走出第一步。找一位孩子自己认为最亲近的老师提出一些问题请教,慢慢锻炼胆量,再过渡到问其他老师,以至习惯成自然。    
    5。耐心教育、帮助孩子树立“不耻下问”的精神。要让孩子明确“学问、学问,要学要问;不学不问,不成学问;只学不问,也难成学问”。从而形成孩子不断寻求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内在动力。    
    6。教给孩子正确的提问技巧。引导孩子学会寻找问题、分析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有疑而问;和孩子探讨怎样提问才能使老师明白你所提的问题,尽量做到表达清晰准确,口齿清楚;还要教育孩子提问时要注意礼节,懂礼貌;一时不懂的问题,不要灰心着急,回去思考之后再问老师等等。


下篇:怎样纠正坏习惯粗心大意的习惯

    粗心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不单是孩子身上有这种毛病,许多成年人也有。一般说来,粗心大意的毛病在孩子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    
    “我们的孩子挺聪明的,可是总考不了一百分,这马虎的毛病可怎么治啊?”不少家长为此犯愁。    
    粗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性格问题,急性子爱粗心;有时是态度问题,对学习不认真就容易粗心;有的是熟练问题,对知识半生不熟最容易粗心;有的是认识问题,没认识到粗心的危害……    
    有一位父亲讲述了他怎么帮助女儿改正粗心毛病的经过:    
    女儿数学考了59分,大哭一场,分析原因,一半分数因粗心而丢。粗心让成绩大打折扣,确实可惜。    
    我问女儿:“你为自己的粗心痛惜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那么粗心?”看到女儿好奇的表情,我帮她分析,其一,粗心和知识掌握不扎实有关,2+3等于几,你随口答来一定不会错,但一年级孩子就可能错,因为他还没形成自动反应。所以,基础知识的掌握,到了能自动反应的程度,粗心会大大减少。其二,粗心和习惯有关,比如平时作业马虎,粗心惯了,考试时便不由自主地犯老毛病。所以,平时杜绝粗心,考试才能不丢分。其三,粗心与性格有关,你大大咧咧的性格有可爱的一面,但不拘小节办事粗心,反映在学习上,容易增加失误。    
    有了理论还要有实践,我安排她做一些需要耐心的事(枯燥简单的劳作等),督促她提高平时作业质量。此外,我还教她预防粗心的技巧,如写张提醒条放桌上;复查时用反向代入法检验;编一本错题集,了解自己易出错的地方,以便提防,重点检查。    
    另一位母亲说,儿子很粗心,作业错误不断,糟糕的是考试也不例外。期终考前我检查他所有作业,结果令我吃惊:至少有20%的题目因粗心而错。这个问题非解决不可。我发现儿子做题直线向前,义无反顾,根本没想到还需要检查。他把检查工作全部留给家长和老师了,你查出错误,他愿意改,可他自己从不主动发现错误。于是,我向他提出要求:    
    ——放慢做作业速度;    
    ——自己必须检查;    
    ——检查方法是做一道检查一道,确信没错再做下一道。    
    很快,儿子粗心现象明显减少。我觉得我对孩子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教育,因为我认为,教育就是解决问题,问题就是孩子做作业粗心,而教给方法比端正态度更重要,因为对于孩子粗心问题,父母反复叮嘱他细心,简直毫无意义。    
    可见,解决粗心问题必须对症下药,根据产生粗心的原因,有针对性做工作。现介绍几种方法供家长参考:    
    1。给孩子制一个“错题集”,让孩子把每次作业中的错题抄在“错题集”上,找出错误的原因,把正确的答案写出。这实际上是一个错误档案。孩子出现错误的原因多是粗心,做一本错题集有利于认识错误的危害,下决心改正。“错题集”是孩子自我教育的好办法。    
    2。草稿不要太草。不少孩子粗心是从草稿开始的,所以家长要教育孩子草稿不要太草。从草稿开始就要严肃认真,这有利于克服粗心的毛病。    
    3。不要依赖橡皮。橡皮是造成粗心的一个根源,反正错了可以擦,于是错了擦,擦了错,孩子不在乎。家长如果限制孩子使用橡皮,错了不许擦,孩子就会认真一点。“三思而后行”,想好了再做,争取一次做对。    
    4。学会自检。有些家长总怕孩子错题,得不了高分,于是天天给孩子检查作业。这样做使孩子养成了依赖心理,反正错了妈妈能给检查出来,所以做题时粗心大意。家长不要给孩子检查作业,让孩子养成自检的习惯。错了又没检查出来,就让他不及格。这样他才能认识到粗心的危害。有了自检的能力,粗心的毛病才能克服。    
    5。让孩子考家长。让孩子出题考家长,孩子很感兴趣,他们会成心出些容易错的题,把家长考住。家长成心粗心,让孩子批评,这时对孩子也是一种教育,将来他们做题时也会防止粗心。


下篇:怎样纠正坏习惯偏科的习惯

    观察构成一个组织的各个部分,我们很容易发现,各个部分往往是参差不齐的,而决定整个组织水平的往往是那个最薄弱的部分。    
    观察一个人也是同样,每个人都有优势和劣势,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人的能力,然而,如果他的致命的劣势无法改变,他的一生都无法接近成功。    
    孩子们也是如此,学习能力发展失衡如不能得到及时纠正,过分强调孩子的优势或特长,而忽视甚至放弃孩子的弱势能力,势必影响孩子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在学习上,很多孩子都存在偏科的现象。轻度的偏科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若是任其发展下去,极其严重的偏科还会给孩子的人格造成缺陷。    
    刘海洋出生在一个单亲家庭,出生仅56天,因父母离异,他就失去了父爱。夫妻离异使得刘海洋的母亲认为:家庭平安,不出是非,最为重要。因此,她严加管教自己的儿子,坚持“自己不去做的,孩子就不知道;自己不去引导的,孩子就不去做”的家庭教育信条。    
    刘海洋枯燥的童年生活是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