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千万别成熟-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千万别成熟》
目录
目录
天性是魂,守着它就是神
———五岁开始发财的投资大亨沃伦·巴菲特
抓住兴趣得天独厚,抓不住兴趣茫然无路
———由好奇心引领一生的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
人的潜力无穷,最无能的也能获得极大成功
———恐惧得几近崩溃的媒体老板士毅·纽豪斯
人要有叛逆性,否则一生都睁不开眼睛
———向来一意孤行的石油帝王保罗·盖蒂
人不能不现实,可只有现实就无路可走
———活在梦里、和大猩猩为伴42年的简·古多尔
骄傲遭不耻,狂妄遭蔑视,但不骄不狂还有自己吗?
———坐车也要坐前排的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
走进陈规的自缚手足,走出陈规的潇洒自由
———永远我行我素、不与人同的商业名人安妮塔·罗蒂克
人生是一场实验,完全可以做不正确的事情
———曾一次又一次被开除的发明家爱迪生
只要我能,不管短处是什么
———一生都野味十足的世界船王奥纳西斯
成功者容忍短处,长和短天然地联在一起
———同时上演喜剧和悲剧的二战英雄巴顿
可以没学历,但必须有经历
———岁开始打工的钢铁巨人卡内基
社会需要的是冷不是热,冷的人有成就
———拙守清冷的大学问家钱钟书
与见识相比,知识远在其后
———曾是纨绔学子的IBM董事长沃森
成败的关键不是能力,而是选择
———永远由自己选择的战场摄影师唐师曾
成熟无能,成熟者只能是“匠人”
———喜欢危险跳跃的“红色资本家”哈默
完满是个无底洞,进去就出不来
———什么都想、什么都干的大画家达·芬奇
任何起点都有危险,只能跳起脚来再找落点
———从来都自不量力的“打工皇后”吴士宏
所有的成功都在极端上,必须在钢丝绳上跳跃
———用冒险制造明星效应的出版业巨头马孔
处在两极的人最有创造力,既有洞察力又有平衡感
———称“我就是寂寞”的影后索菲亚·罗兰
聪明人最愚蠢,呆傻人最智慧
———叫人很难想象的数学家陈景润
懂得获取的是小聪明,懂得放弃的是大智慧
———不要哈佛法学学位的微软之王比尔·盖茨
成功必须付出代价,越成功的人代价越大
———“爱因斯坦=天才-可爱”
有无相生,什么都没有就有了
———屡战屡败的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
处在多数会兴奋,处在少数会幸运
———被骂惯了的服装大师皮尔·卡丹
不以成败论英雄,最有价值的是具有探索精神的人
———被弹劾下台、以政治家辞世的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成功的人都有痛苦,痛苦是深刻的母亲
———深陷婚姻泥潭20年的文学巨匠鲁迅
后记
参考书目
书 评
《千万别成熟——成功者的26种非常思维》
中国第一册“不成熟”读本
成功者,必有非常思维;不成熟者,才可迈向成功
成熟者很成熟,但已是再无新意的斜阳残照;
幼稚者很幼稚,却正是霞光万丈的旭日方升
幼稚的向上长,成熟的往下落
——《千万别成熟》书评
刘伟娜
从一个片面的角度写书,至少,作者公开地声称在片面的角度上写,这还是我见到的惟一一本,由此便可一窥作者的睿智。其实,所谓全面也就把个人的特点掩盖起来了。而从矛盾的一端切入,站在一个端点上看成功,才能把成功的真实秘密端出来。这就像是辩论赛中的甲方或乙方,尽管片面,却极尽论题的质里。
几乎人人追求成熟,不成熟还能立足社会吗?这是常理。但正如作者那句经典的话,“成熟的果子往下落,稚嫩的树芽往上长”,人一旦往成熟发展,追求完善和完美,他就不再可能在自己擅长的地方发展了。他生命的注意力就从自己身上所独有而珍贵的特质转移到了社会、他人对自己的并非个性而是完美的“苛求”了。然而,殊不知完美、成熟是人永远追求不到的目标,它适应外部的圆通中庸,却不适合自己的真性真情。实际上,真正的成功人士只做自己能做、做得好的事情,全心正意,决不旁鹜。所以,只要是想成功的人,就必须摆脱这种面面俱到而又不切实际的完善和完美,我行我素,无怨无悔;我走我路,神采飞扬。至于成败利钝,得失荣辱,让人去说!成熟者很成熟,但已是再无新意的斜阳残照;幼稚者很幼稚,却正是霞光万丈的旭日方升。作者正是从这个角度把26个成功人士的要义抽取出来,张扬其鲜活个性,显示其成功内质。由此,像文中的标题,“人要有叛逆性,否则一生都睁不开眼睛”、“人生是一场实验,完全可以做不正确的事情”等,也就格外警醒。
也正是因为向成功内里的切入,这本书给人带来了不同于一般的深刻性。它从人的天性开始:“天性是魂,守着它就是神”,到跳出局限:“走进陈规的自缚手足,走出陈规的潇洒自由”,到进入自我:“只要我能,不管短处是什么”,而后是全然的哲理层次:“所有的成功都在极端上,必须在钢丝绳上跳跃”,“懂得获取的是小聪明,懂得放弃的是大智慧”,“处在多数会兴奋,处在少数会幸运”……
这本书还有它的独到之处。它为每个成功者的奋斗历程都设了一个“引子”,以很有兴味的哲理性片断、故事等,从与成功者的内在联系上把读者引入正题。这“引子”十分好看,一入眼就不想放下。作者又为每篇文章附了两段哲言,这哲言余韵绵长,令人长思回味。
这里不能不说一说作者。他在党校教领导科学,在大学教哲学。正因为他的思维总是能给人以不同于别人的悟性,所以他已经形成了著书角度独特,思维新颖的特点,拥有了自己的读者群。这些读者常年跟踪他的著作,以至十年前出版的“给领导者丛书”(《给领导者的100个思路》等)今天还被人们传抄、复印。其中《给领导者的100个思路》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印8次,发行10万册。而今年,他将有10本书同时出现在市场上,这本《千万别成熟》也算是他大作中的一株异蕾、一枝奇花吧。
前 言
前言
这本书有个短处,就是好看不好学。故事性很强,很好读,但思想太尖锐了,都是离开常理、常道,叫人独树一帜的东西。而且书里写的都是名人、大家,他们毕竟是少数,与常人并没有太多的共同之处。说得真切些,凡是成功者,关键的、重要的思想、观念、行为,都在极端处,接受起来比较困难。
这本书也有个长处,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才成分,尤其是那些被压抑了的部分;看名人、大家的人生,特别是他们的观念、想法,会引出令人心跳的东西,这就是他们与常人的共鸣处。这会点燃人们的心灵之火,照亮人生的旅途。
写书总是让人看的,面对不可理喻的东西,总会让人想到更多;如果是错误,那就更会创造财富。人大多是在错误中理智起来的,错误比正确提出了更多的问题。它是问号,不像正确,划个句号就完了。
事情总是这样的,成熟象征着结束,因为一切都应对自如,那一切就至此止步。所以,成熟的果子往下落。而成熟的人想事情比常人多,利弊权衡之后,胆量就没了,所以再也难以成功。孩子创造力是最强的,因为他们不懂什么是不能,于是,角度、道路就比成年人多得多。
世界是给那些永远都不成熟的人准备的,特别是那些具有“野胆”的人。你看那些成功的人,无一不具有这样的特征。
此书献给一切开拓生活的人,尤其是活泼好动的年轻人,轻手利脚,少有负担。其实,年龄就是优势,最有资本闯荡尝试。
卖点推荐
卖点推荐
揭示非常成功:成功不是世故老练,而是勇于尝试,不是千篇一律,而是个性张扬。
培养非常思维:成熟的果子往下落,幼稚的树苗向上长。
树立非常典范:26个商界、政界、学界、艺界精英的成功故事,告诉大家不成熟才有可能成功。
成功者的26种非常思维
千万别成熟
成功者的26种非常思维
这本书有个短处,就是好看不好学。故事性很强,很好读,但思想太尖锐了,都是离开常理、常道,叫人独树一帜的东西。而且书里写的都是名人、大家,他们毕竟是少数,与常人并没有太多的共同之处。说得真切些,凡是成功者,关键的、重要的思想、观念、行为,都在极端处,接受起来比较困难。
这本书也有个长处,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才成分,尤其是那些被压抑了的部分;看名人、大家的人生,特别是他们的观念、想法,会引出令人心跳的东西,这就是他们与常人的共鸣处。这会点燃人们的心灵之火,照亮人生的旅途。
写书总是让人看的,面对不可理喻的东西,总会让人想到更多;如果是错误,那就更会创造财富。人大多是在错误中理智起来的,错误比正确提出了更多的问题。它是问号,不像正确,划个句号就完了。
事情总是这样的,成熟象征着结束,因为一切都应对自如,那一切就至此止步。所以,成熟的果子往下落。而成熟的人想事情比常人多,利弊权衡之后,胆量就没了,所以再也难以成功。孩子创造力是最强的,因为他们不懂什么是不能,于是,角度、道路就比成年人多得多。
世界是给那些永远都不成熟的人准备的,特别是那些具有“野胆”的人。你看那些成功的人,无一不具有这样的特征。
此书献给一切开拓生活的人,尤其是活泼好动的年轻人,轻手利脚,少有负担。其实,年龄就是优势,最有资本闯荡尝试。
作者是两个大学老师,教哲学和品德课,也很有一点人生的经历。有感于学生的困惑和人生的不易,很想找一个点,切进去把内里的东西拿给人看。于是,书名从最初的《人生录解》,到《命运司芬克斯》,到《29个人的29种选择》,到最后的《千万别成熟》,一路走来,繁难倒也快乐。一步步深入,主题愈加明朗,思想也愈加成熟。自然,人生或命运是个永远也解不完的题,这本书最多是个片面,看了书能让人想些事便是作者的大快乐。
这本书最初的资料是陈泽生老师收集的,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文法系的刘素娟、郑雅维、毕孟琴、李春凤、马淑明等老师做了不少工作,在此表示谢意。出版社的刘伟娜女士热心地做了很细致、很有见的的工作,令人感动,一并表示感谢。
天性是魂,守着它就是神(1)
天性是魂,守着它就是神
———五岁开始发财的投资大亨沃伦·巴菲特
你见过5岁的商人吗?不要以为这是摆噱头,千真万确,美国亿万富翁沃伦·巴菲特就是。当然,严格地说,5岁的巴菲特还只是个摆摊的小贩。
北京有个女孩叫金今,2001年的时候她16岁,在北师大附中高三读文科班,那时候,她已经有4部诗集和一部长篇小说出版。1989年她的《公主图》赴欧洲巡展,1990年她为亚运会创作了《公主百图》。她的长篇小说《再造地狱之门》首印10万册。
在金今刚刚能握住笔到处乱画的时候,就受到了妈妈的鼓励:“我的小宝宝,画得太好了,画的什么呀?”说着把纸递给金今,金今就在纸上画起来,还给她的画起了名字:“休息中的芭蕾舞演员”,“流水的旋律”,“孤独的落叶”。她的画一张张地被钉到了墙上、书柜上。
她的画越来越多,一个月后家里就给她“出版”了第一本《金今1岁画集》。金今高兴地一遍遍地看,她的积极性更高了。
在她2岁半的时候,她开始给娃娃讲故事,她的舅舅开始教她古诗。一天,舅舅正在教她一首五言诗的时候,她的眼睛放光了,脱口而出:“一匹大白马,挂着马缰绳,姥爷来骑马,一看马儿丢。”她姥姥赶快把诗记下来。这样,在她3岁的时候,第一部《金今3岁诗集》也“出版”了。她高兴地叫着:“噢!我出诗集了。”
在她4岁的时候,妈妈曾送她到一个美术班。不到半个月,她的画就全变了,原来的天性没了,完全是老师的模式。她妈妈急了,于是马上停止上学,让她不断地画公主图。金今画了300多张公主图,才从老师的模式里走出来。
在她所在的北京西城区高三统考中,她在1300多名学生中名列第208位。
沃伦·巴菲特1930年出生在美国西部一个叫做奥马哈的小城。他出生的时候,正是家里最困难的几年。父亲霍华德·巴菲特因为投资股票而血本无归,家里生活非常拮据,为了省下一点咖啡钱,母亲甚至不去参加她教堂朋友的聚会。
在苦难的生活中,巴菲特作为父母的惟一男孩,显示出超乎年龄的谨慎。他甚至在学走路的时候就如此,他总是弯着膝盖,仿佛这样就可以保证不会摔得太惨。在随母亲去教堂时,姐姐总是到处乱跑以至于走丢了,而他总是老老实实地坐在母亲身边,用计算宗教作曲家们的生卒年限来打发时间。
巴菲特自小就觉得数字是非常有趣的东西,并显示了超常的数字记忆能力。他能整个下午和小伙伴拉塞尔一起,记录街道上来来往往的汽车牌照号码。天色已晚,他们又开始重复自认为有趣的游戏:拉塞尔在一本大书上读出一大堆城市名称,而巴菲特就迅速地逐个报出城市的人口数量。
看着父母每天为衣食犯愁,5岁的巴菲特产生了一个执著的愿望:他要成为一个非常非常富有的人。
那年,巴菲特在家外面的过道上摆了个小摊,向过往的人兜售口香糖。后来,他改为在繁华市区卖柠檬汁。难得的是,他并不是挣钱来花的,而是开始积聚财富。
7岁的时候,巴菲特因为盲肠炎住进医院并手术。在病痛中,他拿着铅笔在纸上写下许多数字。他告诉护士,这些数字代表着他未来的财产:“虽然我现在没有太多的钱,但是总有一天,我会很富有。我的照片也会出现在报纸上的。”一个7岁的孩子,用对金钱的梦想支撑着挨过被疾病折磨的痛苦。
9岁的时候,巴菲特和拉塞尔在加油站的门口数着苏打水机器里出来的瓶盖数,并把它们运走,储存在巴菲特家的地下室里。这可不是9岁少年的无聊举动,他们是在做市场调查。他们想知道,哪一种饮料的销售量最大。
他还到高尔夫球场上寻找用过的但可以再用的高尔夫球,细心地把它们按照牌子和价格整理出来,再发给邻居去卖,然后他从邻居那里提成。巴菲特还和一个伙伴在公园里建了高尔夫球亭,生意很是红火了一段。
巴菲特和拉塞尔还当过高尔夫球场的球童,每月能挣3美元的报酬。
晚上,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车流和人流,巴菲特会说:“要是有办法从他们身上赚点钱就好了。不赚这些人的钱太可惜了!”
拉塞尔的母亲曾向巴菲特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为什么想赚那么多钱?”这个孩子回答:“这倒不是我想要很多钱,我觉得赚钱并看着它慢慢增多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少年时代的巴菲特有一本爱不释手的书———《赚到1000美元的1000招》,这本书用一些白手起家的故事来激发人们创造财富的欲望。巴菲特沉醉于创业成功者的故事里,想象着自己未来的成功景象:站在一座金山旁边,自己显得多么渺小。他牢记书中的教诲:开始,立即行动,不论选择什么,千万不要等待。
巴菲特11岁那年,他被股票吸引住了。他从做股票经纪人的父亲手里搞来成卷的股票行情机纸带,把它们铺在地上,用父亲的标准、普尔指数来解释这些报价符号。他果断地以每股38美元的价格为自己和姐姐分别买进3股城市设施优先股股票,在股价升至40美元时抛出,扣除佣金,获得5美元的纯利。看着这具有历史意义的5美元,巴菲特感到想象中的金山离自己越来越近了。到了高年级,学校里的许多人都认为巴菲特是股票专家,就连老师也要从他那里挖一些股票的知识。
天性是魂,守着它就是神(2)
13岁那年,巴菲特成了《华盛顿邮报》的发行员,并因此成了纳税人。但除此之外,巴菲特一点也不开心,他在学校成绩一般,还时常给老师惹点麻烦。在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出走后,巴菲特开始听话和用功了。他学习成绩提高了,送报的路线也拓展了许多。他每天早上要送500份报纸,这需要在5:20分前就离开家。偶尔当他病倒时,母亲利拉就帮他去送报,但她从来不要巴菲特的钱:“他的积攒是他的一切,你根本不敢去碰他装钱的那个抽屉,每一分钱都必须好好地呆在那里。”
这时的巴菲特就显示出了和他的年龄不相称的商业头脑,他制定了最高效率的送报路线,而且还在送报的时候兜售杂志。为了防止读者赖账带来的损失,他免费给电梯间的女孩送报,这样一旦有人要搬走,女孩就会向巴菲特提供消息。巴菲特很快就把送报做成了大生意,他每月可以挣到175美元。到1945年,14岁的巴菲特就把00美元投资到了一块40英亩的土地上。
到高年级的时候,巴菲特和善于机械修理的好朋友丹利开始在理发店里设置弹子机,他们和理发店的老板五五分成,生意非常好,市场不断扩大。但是,巴菲特并没有被利润冲昏头脑,他总是很冷静地在较为偏僻的地方选址,以防地痞流氓控制他们的生意。
1947年,巴菲特中学毕业时,在370人的年级里排名第16。威尔森年鉴上对巴菲特的评价是:喜欢数学,……是一个未来的股票经纪家。
父亲坚持要巴菲特到宾州沃顿商学院读书,但巴菲特认为那是浪费时间,自己已经挣了5000多美元,读了大约100本商业书籍,还要学什么呢?但是父命难违,他还是到了沃顿。巴菲特对沃顿极为厌倦,他认为他懂得的比教授们都多,教授们虽然有着成套完美的理论,但对如何真正赚钱却一无所知。巴菲特在学校里不能安心上课,而是在费城的股票交易所里耗费了许多时间。确实,在沃顿没什么东西可教巴菲特。
1949年夏天,巴菲特离开了沃顿,到内布拉斯加大学去读书。实际上,巴菲特在内布拉斯加大学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学生,他一边干着全时的工作,一边打桥牌,一边却拿到了学业成绩A。他的积蓄也有了9800美元。
后来,沃伦·巴菲特成为美国一个神话般的人物。和历史上同时代的大富豪比如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钢铁大王卡内基,还有后来的软件大王比尔·盖茨相比,巴菲特不同凡响,其他人的财富都是来自一个产品或者发明,而巴菲特却是个纯粹的投资商。他从事股票和企业投资,迄今已经积累了166亿美元的财富,并成为美国投资业和企业的公共导师。
在40年的投资生涯里,巴菲特从没有用过财务杠杆,没有投机取巧,没有遭遇过大的风险,没有哪年亏损。不管外界如何风云变幻,巴菲特在市场上一直保持良好的态势,同期没有哪个人能与巴菲特相媲美。严格地说,甚至没有人能够接近他。
这真是个奇迹!在市场专家、华尔街经纪人们看来,简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为了参悟巴菲特成功的奥妙,人们每年一次蜂拥到小城奥马哈,像圣徒朝圣一样去聆听巴菲特的教诲,把他的著作视为《圣经》,像念经文一样背诵他的格言。但是,比尔·盖茨一语打破了人们的幻想:“只将沃伦大量的格言记在心是远远不够的,虽然沃伦大量的格言值得记下来。”
巴菲特5岁就开始做发财的梦,但是他并不把获取金钱看做最终的目标,他喜欢看着钱的数量增加,但绝不贪恋钱财。他的遗嘱就是这个观点的最好印证。在遗嘱中,他把个人财产的99%捐给慈善机构,只把为数不多的1%留给自己的孩子。他解释说:“我希望我的孩子们有足够的钱去干他们想干的事情,而不是因为有太多的钱而什么也不干。”
人是有天性的。所谓天性,除了我们今天还无法了解、又一定存在的遗传因素,主要是小时候由家庭等外在条件影响形成的兴趣和爱好。这种天性人人都有,只是我们许多家长没有注意并加以培养。所以,有心理学家说,5岁之前人人是天才。可惜,我们绝大多数人的天性,也就是天才,都被扼杀了。从心理学的角度讲,5岁之前如果细心发现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创造条件给予引导,那么,孩子的天性即天才就会得到开发,孩子就会表现出超长的特质来。这会为其一生打下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幸运的是,巴菲特的父母,尤其是他母亲没有管束他的天性,而是随他而去,任其发展,所以巴菲特才造就了后来的自己。
今天,我们已经了解,父母不能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走,而是要尊重孩子自己的天性,由其天性领着走,“和孩子一起成长”就是这个含义。可惜,真正懂得这个道理的少之又少,所以,今天的孩子大多都是父母的牺牲品。
引子
悟道
☆女儿看着我给她改作文。突然她说了句:“这还是我的吗?”听了我心一惊:热心地改变孩子真愚蠢。
☆很多人怕掉队,使劲儿地跟,跟紧社会。其实,他们哪里知道,社会不是跑道,跑在前面的人总是在变换道路。你刚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