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激励中等生的60个细节-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激励中等生的60个细节》
作者:岳贤伦
内容简介:
《激励中等生的60个细节》紧紧围绕中等生的心理、性格、行为、思维、情商、人格、素质、学习方法等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和解决方法。对于那些在学习上长期找不到较好方法的中等生来说,《激励中等生的60个细节》将为你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对于那些在素质教育的路上蹒跚前行的家长来说,《激励中等生的60个细节》将为你指明正确的方向,并给出具体可行的实施步骤。
作者介绍:
岳贤伦,笔名西岳,曾经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一线教育工作经验。现为高级图书策划编辑,主要致力于家教理论研究和相关图书的策划工作。家教类成果主要有《抓住孩子成长的8大关键期》、《哈佛家训:情商版》、《一句话改变孩子一生》、《12岁前,习惯决定孩子一生》等。
文章试读:
对有些家长而言,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可能都是中等生。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是中等生没什么值得骄傲的,甚至感觉很没面子。然而中等生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其实他们是很有潜力的一个群体,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群体,只不过暂时还没有被挖掘出来。读完此书你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所谓“中等生”,主要是指学习成绩在班级中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奉行“抓两头、促中间”的思想,可事实上却形成了“忙两头、丢中间”的局面。
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当然备受老师青睐,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因问题太多也颇受老师关注。唯独中等生学习成绩不好不坏,很容易被老师忽略。
然而,恰恰是这些被忽略的中等生,占到了班级中的绝大多数。打个比方:一个班级里面优等生占20%,差等生占20%,剩下的中等生就占到了60%。也就是说,60%的学生没有得到老师真正的关注。
对于中等生来说,这是不公平的!就整个教育事业来说,这无疑也是一个莫大的遗憾!
由于长期得不到足够的关注,中等生群体中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问题:在个性方面,有些中等生缺乏主见,性格内向孤僻、沉默寡言,不善交际;在情绪方面,有些中等生缺乏学习热情,消极厌学,自卑抑郁,没有与人竞争的勇气;在意志方面,有些中等生做事缺乏自信,瞻前顾后,缺少果断性。
事实上,大多数中等生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他们之所以被人们看做“中等生”,是因为他们的潜力暂时还没有被发现、被挖掘出来。只要我们仔细去观察,就会发现古今中外各个领域的杰出人物,有许多在上学时都是中等生。
就其个人的人生发展来说,中等生处在一个十分微妙的位置。如果得到密切的关注、合理的引导,他很有可能发挥自己的潜力,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
其实,中等生最需要的,并不是亿万财富,也不是稀世奇珍,而是一份贴心的激励。这份激励每个人都可以给予,但不同的人激励的效果自然不同。
那么,最有力的支持来自哪里?
来自家庭,来自一个充满阳光、温馨和睦的家庭,来自父母的一声声问候、一句句叮咛。只有父母才能给中等生最强烈、最持久的激励。
第一部分
第一章 激励中等生,请先走近中等生(1)
前言
对有些家长而言,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可能都是中等生。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是中等生没什么值得骄傲的,甚至感觉很没面子。然而中等生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其实他们是很有潜力的一个群体,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群体,只不过暂时还没有被挖掘出来。读完此书你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所谓“中等生”,主要是指学习成绩在班级中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奉行“抓两头、促中间”的思想,可事实上却形成了“忙两头、丢中间”的局面。
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当然备受老师青睐,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因问题太多也颇受老师关注。唯独中等生学习成绩不好不坏,很容易被老师忽略。
然而,恰恰是这些被忽略的中等生,占到了班级中的绝大多数。打个比方:一个班级里面优等生占20%,差等生占20%,剩下的中等生就占到了60%。也就是说,60%的学生没有得到老师真正的关注。
对于中等生来说,这是不公平的!就整个教育事业来说,这无疑也是一个莫大的遗憾!
由于长期得不到足够的关注,中等生群体中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问题:在个性方面,有些中等生缺乏主见,性格内向孤僻、沉默寡言,不善交际;在情绪方面,有些中等生缺乏学习热情,消极厌学,自卑抑郁,没有与人竞争的勇气;在意志方面,有些中等生做事缺乏自信,瞻前顾后,缺少果断性。
事实上,大多数中等生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他们之所以被人们看做“中等生”,是因为他们的潜力暂时还没有被发现、被挖掘出来。只要我们仔细去观察,就会发现古今中外各个领域的杰出人物,有许多在上学时都是中等生。
就其个人的人生发展来说,中等生处在一个十分微妙的位置。如果得到密切的关注、合理的引导,他很有可能发挥自己的潜力,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
其实,中等生最需要的,并不是亿万财富,也不是稀世奇珍,而是一份贴心的激励。这份激励每个人都可以给予,但不同的人激励的效果自然不同。
那么,最有力的支持来自哪里?
来自家庭,来自一个充满阳光、温馨和睦的家庭,来自父母的一声声问候、一句句叮咛。只有父母才能给中等生最强烈、最持久的激励。
话又说回来,可怜天下父母心,天下所有的父母没有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的。但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懂得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这份爱。有时候,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方式,非但没有帮助孩子,反而害了孩子。这样的事情在当今社会不胜枚举、屡见不鲜。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激励中等生呢?如何才能更恰当、更有效地教育孩子呢?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开始了这本书的写作。在本书中,紧紧围绕中等生的心理、性格、行为、思维、情商、人格、素质、学习方法等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和解决方法。
对于那些在学习上长期找不到较好方法的中等生的家长来说,本书将为你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对于那些在素质教育上蹒跚前行的家长来说,本书将为你指明正确的方向,并给出具体可行的实施步骤。
愿今天的中等生都能成为明日的栋梁!
愿每一位中等生都拥有一个辉煌的人生!
编著者
2011年春
第一章 激励中等生,请先走近中等生(2)
细节1 中等生为什么会“中等”
长期以来,在学校里老师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两个群体之上:一是优等生,二是学习障碍生。
其实,老师这样做不无道理。优等生基础好,容易出成绩,能支撑“门面”。学习障碍生培养有一定难度,但如果不对他们抓紧些,无疑会让他们拖班级的后腿。反过来说,只要学习障碍生取得一点小小的进步,就能够显露出来,成为鲜明的榜样。因此不管在哪一所学校,“培优辅差”都是学校教育的重心,这几乎成了一种规则。
唯独处在中间的这部分学生,成绩不高不低,表现不好不坏。他们虽不能为班级增光添彩,但也不会给班级惹什么麻烦。他们是班级里最稳定的群体。因此,老师对他们特别放心,放心之余,自然就很少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给予太多的关注。
此外,中等生的出现也跟家长的教育方式不无关系。
许多家长对学习的观念本身就存在着偏差。比如,个别家长认为金钱至上、读书没用等,从而在家庭里形成一种不良的学习气氛。在这种环境里,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自然会大打折扣。
家长对孩子过高的期望也是影响孩子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原因。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人父母,有这样的期望自然可以理解,但这种期望一定要以孩子的智力发展和接受程度为基础。
调查表明:上海有95%的父母期待子女能上大学,98%的父母期待子女从事脑力劳动,当公务员、企业高管、医生、律师等。由此可见,望子成龙之心何等迫切!但是事实表明,他们的愿望并非都能实现。
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期望,常常使中等生因为达不到家长要求而产生屡试屡败的失落感。长此以往,孩子的自信心会大受打击,从而对学习出现厌烦、恐惧的心理。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一定要适度,在充分估量孩子原有学习水平的基础上,给孩子一个合理的期望和要求,使他们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目标。
当然,孩子的成绩平平,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孩子自身。
不想学习是孩子学习不好的主要原因。如果缺乏强烈的兴趣和动机,学习就会成为一件枯燥乏味的事。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正处在玩耍的年龄,如果没有特别的理由,要让他们长时间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是很困难的。
总之,每个孩子的智力发育都有高低快慢之分。即使是由同一位老师来教授课程,同一个班里的学生成绩也会有高低之分。因此,中等生的出现是必然的,但中等生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却不可小视。
据对某市数十所中小学学生的调查显示:中等生向优等生转化为数极少,而中等生下滑到学习障碍生行列的现象却时有发生。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中等生都是往下滑容易,而往上走困难。
由此可见,重视中等生的成长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鲁迅先生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作为沉默的大多数,中等生当然不会在沉默中“灭亡”,但他们的心灵世界却在一天天沉寂黯淡下去。他们就好比一朵朵小花,在长期得不到雨水滋润的情况下,唯一的结果就是慢慢地枯萎凋落!
为了中等生的未来,请老师和家长们积极行动起来吧!给我们的孩子多一些激励,让他们不再孤独落寞,从此振作起来,去博取属于自己的壮美人生!
第一章 激励中等生,请先走近中等生(3)
给家长的建议
方法一:提醒老师给予中等生足够的关注
无论学习是否突出,每个孩子都害怕被漠视,都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关心。对于中等生来说,也许他平时并不会刻意地表现自己,但作为一个孩子,他同样渴望老师的关心、指导甚至是和蔼的批评,因为所有这些都证明老师是在意他的。因此,家长尽量要想办法提醒老师能多关注一下自己的孩子,或者鼓励孩子主动与老师沟通,这对孩子的成绩和成长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北京某小学的苗老师和学生相处得很好。不管是课上课下,学习好的学生总爱围在她身边唧唧喳喳地讨论,学习差的学生也喜欢与她倾心交谈。看着这群可爱的学生,苗老师心里充满了幸福感。
然而有一天,一位内向的女同学打破了她的优越感。那是在一次自习课上,这位女生抬起头来轻轻地问道:“老师,为什么您的眼中没有我?”
这句话虽然很轻,但对于苗老师来说却无异于一个惊雷。她开始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既而陷入了深深的自责。本来以为对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的她,却在无意中忽视了这样的一个群体——一批平时比较内向沉默、不善于表现自己的中等生。
从此,她对班上包括这位女生在内的这部分中等生,也像对其他孩子一样关心、鼓励,及时给他们需要的指导,给他们平等的表现机会。
渐渐地,这些中等生与她亲密起来,各方面表现也活跃多了。
关注是孩子成长的动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需要家长的暗示和指引。特别对中等生来说,他们对家长、老师怀着崇拜的心理,渴望接近,迫切地希望得到他们的注意和关心。这样,他才会觉得自己受到了重视,自己有存在的价值。也许我们仅仅是一个小手势或者一眼注视,都可能在孩子心里引起巨大的反应。因此,我们应该多关心孩子,多给他们一些指导。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在成长过程中备受鼓舞,在学习上信心倍增,从而激发出巨大的潜质。
方法二:用恰当的方法激励中等生
在每个中等生身上都有其不同的优点:有的孩子口才非常出众,有的孩子特别关心同学,有的爱劳动,有的懂礼貌……只要我们细心去观察,就不难发现他们身上潜藏的优点。
记得有一本书上这样写道:“优秀的父母会发现孩子10个优点,合格的父母能够发现5个,而不合格的父母则一个优点也发现不了。谁都可以轻视,但唯有父母不能轻视自己的孩子。”
这句话值得每一位中等生的家长谨记。如果我们经常用欣赏的目光来看待孩子,去发现他们的优点,那么久而久之,孩子的自信心会大大增强。
让中等生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不仅仅局限在学习上,还可以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要记住,每一个在我们看来微不足道的小小成功都可能会成为一个孩子一生的记忆。
方法三:引导中等生正确认识自己
孩子成绩不好,可能是多方面的原因。如果孩子将成绩不好归咎于自己脑袋太笨,他可能会认为自己再努力也没用,甚至最终放弃努力。但如果我们能够帮助他认清事实,找到原因,比如是不是自己努力不够,也许会促使他加倍努力。
小英是班上一名普通的学生,成绩中等。妈妈发现她天资聪慧,学习成绩却总是不理想。经过观察,妈妈发现她有些信心不足。
第一章 激励中等生,请先走近中等生(4)
一天,妈妈特意给她出了几道数学题。还没做5分钟,小英就放下笔不做了。
“怎么了,不会做吗?”妈妈关切地问。
小英不做声,但眼里满是泪水。妈妈估计是她不会做,又怕挨批评。
“你告诉我,有没有仔细想?”一边拿过作业本,妈妈一边和气地问。
“没有。”
“那好,你没想不代表你不会做,上次那么难的题都做出来了,这道题也一定能做出来。”这样,小英又重新拿起作业本认真思考起来,最后她果然做出来了。
于是,妈妈就对她说:“你看,这题并不难,你觉得难是因为你怕它,以后遇上什么样的难题都不要怕,肯定能做出来。”她听话地点点头。
经过这件事后,小英比以前自信多了,成绩也比以前有所提高。
中等生之所以表现不出色,很大一方面原因是自我感觉差,对自己信心不足。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其学习的能力和效率。因此,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中等生更多信心,让他们有勇气去面对学习,面对困难。
细节2 满足现状是中等生落后的主因
中等生之所以长期居于中游,满足现状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在许多中等生看来,优等生肩负着为班级争光的“艰巨重任”,学习障碍生为了应付各方的指责而疲于追赶,只有他们无忧无虑,过得好不自在。
满足现状、安于原地踏步,这是部分中等生的共同特征。
从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小田一直是老师眼里毫不起眼的学生。学习上不好不坏,平时表现不温不火,有时候一个星期老师都提问不到他一次。班里这样那样的文体活动都跟他不沾边儿。
慢慢地,小田就适应了这种清静自在的状态。每次考完试,如果成绩稍有起色,他就会向家长炫耀一番:“班上的某某一直是尖子生,我比她还考得好呢!”万一考砸了,他就顺势找一个比自己差的同学安慰自己:“某某还不如我呢!”
可上可下,可好可坏,小田在学习上越来越自由散漫,也越来越没有兴趣了。
目前,像小田这样的中等生不在少数。综观这些中等生满足现状的成因,无外乎有以下三种。
一种是像小田这样,老师不注意,自己不努力,自生自灭型。
另一种是屡战屡败型。这些中等生刚开始并不甘心身居中游,于是刻苦努力。然而,因为在学习上不得法或者其他方面的因素,他们拼尽全力依然看不到一丝效果,一而再地遭遇挫折,使他们信心全无,只好甘居中游。这其中还包括中等生虽然屡次表现出色,却得不到老师应有的肯定,因而积极性大受打击,只好选择放弃努力。
还有一种就是优越松散型的。这类中等生的家境、社会条件比别的同学优越许多,受社会上的一些不良思想倾向的影响,这些孩子认为依仗家人、亲属的优越地位,无须努力照样可以进入好的学校,或者说有一个不错的未来。他们没有一种追求上进的压力,因此,就会表现得懈怠松散、不求上进。
不论出于怎样的原因,中等生满足现状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不及时引导孩子,摆脱这种满足现状的思维,那么不仅孩子很难进入优等生的行列,恐怕将来连中等生的水平都难以保持。
给家长的建议
方法一:多从正面激励,让中等生尝到努力的甜头
不同的心态,会有不同的行为;不同的行为,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只有让中等生明白他只要努力就会有成绩,就会有好的结果,那么他一定会选择努力上进。当他尝到了努力的甜头,就不会再甘于默默无闻了。
第一章 激励中等生,请先走近中等生(5)
小翟是个性格内向的女生,平日总是不声不响,似乎一切都不出色。小翟的妈妈从家长会上得知了孩子的情况,与班主任秦老师达成了协议,决定共同来帮助她。秦老师发现小翟特别细心,于是就安排她担任班级的卫生监督员。
结果,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她这位卫生监督员对自己的工作兢兢业业,每天教室里都是窗明几净。秦老师趁机在班上大力表扬她,号召大家向她学习,于是小翟成为大家心中的好榜样。
从此,她各方面活动也都积极起来,如今已经成为班里的优等生了。
其实,每个中等生都渴望有优秀的表现,渴望成为好孩子,只是我们给予他们的机会不够多罢了。只要我们给他们各种相应的机会,让他们在一次次任务中产生相应的角色意识,我们就会惊喜地发现:他们和优等生一样优秀!
方法二:要帮助中等生确立奋斗目标
中等生陶醉于眼前的成绩,习惯于原地踏步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缺少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只有帮助中等生确定了恰当的奋斗目标,才会激发出强大的动力,克服眼前的困难,竭尽全力去实现目标。
自从上了小学,小强学习成绩一直处在中游水平。他不仅一点儿都不紧张,而且对这种状态十分满意,“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几乎成了他的口头禅。针对小强的这一状况,爸爸没少费口舌,但效果甚微。
后来,转机出现了。那是在小强六年级刚开始的时候。一天放学回家后,小强问爸爸:“老师让我们制订一个升学目标,老爸,你能帮我咨询一下吗?”
“好啊。”爸爸满口答应下来。经过调查,一周后爸爸告诉小强:“就他目前的学习水平想报考重点中学是不太现实的。而到二类初中去就读,能考上重点高中的概率很低,仅有5%的学生能被重点高中录取,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怎么会这样?”小强一下子受了震动。回想自己平时学习漫不经心的情景,他大有悔不当初之感。看见孩子的思想上有了波动,爸爸趁热打铁,做起了儿子的思想工作:“告诉爸爸,你将来的理想是什么?”
“当然是考上大学,做国家的栋梁呀!”小强的回答一点都不含糊。
“得了吧!”爸爸故意装着很诧异:“就你那种甘居中游的学习态度……”
儿子被噎得哑口无言,沉思了一会儿,才迟疑道:“如果我现在开始努力,还晚不晚?”
“只要你肯努力,现在还不晚。”爸爸积极地鼓励着小强。
“好,就从现在开始努力!”儿子斩钉截铁地说道。
理想有了,目标清晰了,小强的学习积极性一下被调动了起来。课余时间,小强不再去踢球、玩电子游戏,而是坐下来看会儿书,听会儿英语磁带。
功夫不负有心人,小强的学习能力和成绩与原来相比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老师在期末评语中写道:“经过一年的观察,我越发感到在你的身上存在着优等生的潜能,只要你下学期提高标准,再努一把力,一定会成为学校的优秀生。老师相信你!”
得到这样的评语后,小强备受鼓舞。在新学期的全市统一考试中,小强的成绩进入了年级的前5名之列。现在,小强又有了一句新的口头禅:“学习的感觉真好!”
方法三:用适当的方法刺激、启迪中等生
对于那些优越松散型学生,家长不妨对他们施加一些心理压力。家长可以有意降低他的优越条件,或者让他独立自主地去完成一件事情,明确告诉他如果完不成就会受到哪些处罚,以此来刺激调动其做事的主动性、独立性。
第一章 激励中等生,请先走近中等生(6)
此外,我们还可以多讲一些自强自立的伟人故事,尤其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