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心灵密码-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毕淑敏全新扛鼎之作:心灵密码
心灵本没有密码,但密码无处不在。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哪几样东西?如何识得生命中的贵人?她的恋爱为什么总是无疾而终?爱,何以暗中藏着一把钩子?如何预防“七年之痒”?什么使女人变得丑陋?……本书为作者厚积多年之功的最新力作。以作家、医生、心理师的多重身份,凭借丰富的人生阅历与专业的心理学识,以深沉厚实的诚恳与冷静真刻的良知为经纬,梳理人生顺遂,讲述生命悲欢,挖掘心灵沉疴,解锁心灵密码……
作 者:毕淑敏 出 版:安徽文艺出版社
作者简介
毕淑敏,著名作家,医生,注册心理咨询师。 1952年出生于新疆。17岁入伍当兵,11年走遍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会的阿里高原的每一寸土地。转业后从事医疗工作,35岁开始写作,陆续发表作品400多万字,获国内外各种文学大奖30余次。作品以清新的文笔、温暖的哲思书写幸福与冷暖,始终关注生命与死亡,感动了万千读者。46岁时以罕见“高龄”与寻常身份开始学习心理学,将目光从星空转向心中,去心灵最深的地方寻找生命真谛。 本书为作家厚积多年之功的最新力作。她以作家、医生、心理师的多重身份,凭借丰富的人生阅历与专业的心理学背景,以深沉厚实的智慧与冷静真切的良知为经纬,梳理人生顺逆与坎坷,镂刻世间变故与悲欢,解锁心灵安危与密码。
1第一部分
蔬菜也是有生命的。常常看一档教人如何做饭菜的节目。那节目的赠品是一只漂亮并且实用的透明锅。每当在屏幕上瞅着那只锅被一个幸运儿抱回家,我就垂涎欲滴。粗看起来,这节目的门槛并不太高,主要是些家常菜,只要做得好,有独到的心得和创新,就可以到那里露一手。演示完成之后,除了抱着晶莹剔透的锅,还被赠与一些无公害食品,也一并抱着,然后兴高采烈地回家。
第1节:烹调乃展示心情的舞台
烹调乃展示心情的舞台
蔬菜也是有生命的。
常常看一档教人如何做饭菜的节目。那节目的赠品是一只漂亮并且实用的透明锅。每当在屏幕上瞅着那只锅被一个幸运儿抱回家,我就垂涎欲滴。粗看起来,这节目的门槛并不太高,主要是些家常菜,只要做得好,有独到的心得和创新,就可以到那里露一手。演示完成之后,除了抱着晶莹剔透的锅,还被赠与一些无公害食品,也一并抱着,然后兴高采烈地回家。
我喃喃自语道,我也很想得到一只那样的锅。
先生说,那就没事时到街上的大商场超市转转,一定有的卖。
我说,买来的,不如自己用手艺挣来的好。获奖得来的锅,做出饭菜来应是格外香。
先生说,那么你就好好练本事,哪天报名去表演一下。只是不知道人家有怎样的考核制度,恐怕不能是谁报了名都能上台的,要看你有没有真本事。
我默不作声,自知这点做家常饭菜的手艺,没法登大雅之堂。提点小意见吧:我觉得这个做饭的节目,似乎有点唯色彩至上主义,对主料辅料的颜色太过讲究。比如为了对比鲜艳,就大量地运用彩椒和西兰花这一类的配菜,胡萝卜、西红柿也是常客。不言而喻,这些蔬菜都是好东西,但过多地向绚丽漂亮的蔬菜们倾斜,是否也是对那些姿色平平的蔬菜不公平啊?比如,很少使用茴香、小白菜、鸡毛菜这类卖相不好的蔬菜,可能觉得它们枝叶纷繁披头散发比较不雅吧?所有的蔬菜都是平等的,就像所有的人都是有价值的。
先生听了我的话,说,你不会到了人家那里,给大家表演一个清炒鸡毛菜吧?
我说,请放心,这点自知之明我还是有的。我如能去,很想讲讲炒菜时的心情。节目中唯技术观点比较浓厚,这就像单纯的军事挂帅。要知道,做饭比试的不仅仅是原料火候技艺,更重要的是心情。
给你心疼的人做饭,给你尊敬的人做饭,给你怜爱的人做饭,那手下的力道是不一样的。做饭的人,要有好心情。据说只有最恶毒的女子,才能烤得出最辣的芥末。我不知这说法在烹调技法上是否经得起推敲,但我相信,一个人如果心情不好,就会在菜品上有所表现。厨艺,其实是模糊艺术,每一次原料的分量和产地质量等等,都有所不同,吃饭人的口味和心情也有不同。要想做得一手好菜,必得有审时度势、见微知著、不拘一格的道行,必得有从容不迫、因地制宜的态度,必得对吃菜的人有细密的了解,必得不自满不骄傲,常思常想不断创新,这才能烧得一手颠扑不破的好菜。
我把这些话对先生讲了,他说,道理嘛,多多少少也有一些。不过要凭着这些就换人家一口好锅,我看人家亏了。
为了不让电视台亏本,我只好不去报名,自作多情地写在这里。每一种蔬菜都是可贵的,每一次烹调,都是展示心情的舞台。
第2节:是劳累而非舒适让我们充分满足(1)
是劳累而非舒适,让我们充分满足
脑研究专家认为,是劳累而非舒适,让人们有充分的满足感。
我是当医生出身,相信所有的感觉都不是空穴来风,一定都有生物学的表达形式。如果我们目前还不能确认此事,那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并不等于它不存在。比如满足感和幸福感,一定是有一个物质基础的。就是精神,在我们的头脑中,也一定有一个复杂的形态呈现着。科学家已经初步分析出来了,幸福感的内分泌物质就是内啡肽。
也许很多人对这个东西感到陌生。这种事情讲起来有一点怪异,某个东西一直存在于我们肉身之内,强大地主宰着我们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我们却对此几乎一无所知。这不是比在小学寝室中住着一位哲学大师,还让人不可思议吗!
然而真实就是这样令人惊诧地可怕。
我1995年开始写小说《红处方》,算是国内比较早地关注戒毒题材的小说。其实,在这之前很久,我就很好奇:人为什么要吸毒?
纳闷啊!这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行为,却是如此地蛊惑人心、泛滥成灾!要知道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过〃第一次鸦片战争〃,还有〃第二次鸦片战争〃。这充满屈辱的经历,让中华民族的子孙至今心存创痛。为什么我们会一而再,再而三重蹈覆辙,自投罗网到鸦片这个魔王的手心呢?
这其中一定有强大的悖论,困扰着我们的祖先,也困扰今天误入歧途的人们。
我开始搜集各方面的资料。那时候,戒毒还是一个神秘而敏感的话题,资料也很有限,有些只能阅读,并不外借。我同图书馆的有关人员商量,能不能在阅览室中午闭馆休息的时间,将我锁在阅览室内,这样,我就能够充分利用时间,多看一些资料。
图书馆的同志有些犹豫,吞吞吐吐地说,这样做,有一个问题……
我生怕人家不允许,就赶快说,我知道那时阅览室里空无一人,你们怕图书丢失。这样吧,我临出馆的时候,你们可以搜身,我绝不会认为这是对我的不信任或侮辱什么的,我愿意接受这种条件。
图书馆的同志说,不是这个问题。我们相信您。问题是,您中午不出馆,到哪里吃饭呢? 我说,谢谢你们想得这样周到,我可以带一点饼干什么的,干吃面嚼嚼也可以。请你们放心我的民生问题,我自会解决。
第3节:是劳累而非舒适让我们充分满足(2)
那位同志和蔼地微笑了,说,我考虑的还不是您的民生问题,是阅览室里不可以吃东西。因为那样会污染了图书。
我连忙说,对不起,我忘了这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谢谢您提醒了我。我向您保证,我在阅读期间,绝不吃任何东西。
这回轮到她担心了,说,您要是从早饭后到晚上回家,一点东西都不吃,会不会低血糖啊?
我说,不要紧。我以前在西藏当过兵,吃过很多苦,拉练中一天吃不上东西,是常有的事。您尽可以放心。
我们就这样说定了,在此后的阅读中,我真的做到了滴水不进粒米不沾牙,似乎也并不觉得饥渴。
在大量的阅读中,我明白了毒品对人类的致命诱惑,来自它的结构和内啡肽的高度相似。 当我们快乐的时候,身体里会产生内啡肽。这是一种奇妙的物质,让我们可以抵抗哀伤,掀起兴奋的波涛,让我们创造力勃发,充满爱心和光明感……内啡肽的好处还有很多,比如可以对抗疼痛、振奋精神、缓解抑郁,等等。我相信每个人都有内啡肽高度分泌的时刻,那会让我们感到无以名状的喜悦和欢欣。
看到这里,大家要说,既然内啡肽这么好,要是能经常保持在这种状态就好了。
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也潜藏着深刻的危险。这就是内分泌的规律,它电光石火般闪现,到了该撤退的时刻,就义无反顾地消退,并不让我们持续在激昂状态。它有张有弛劳逸结合,分泌的规律十分巧妙。
我听一个长跑运动员说过,在马拉松中,有一个奇妙的点。在那个点之前,你感到非常疲惫;一旦越过了那个点,身体就又会充满了活力,你又会感到振奋。当然了,可能没有人在长跑运动员的行进途中,分阶段地抽取血液,查看他们体内内啡肽的浓度。不过可以推断出的是,内啡肽的分泌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激烈运动开始,肌肉群做出了本能的反应。它们感到持久运动和强力收缩带来的不适和生化反应,迅即报告给体内的中枢机制。身体先是用疲惫感通知你,它不喜欢这种活动,因为让身体付出得太多了。你的意志表示要坚持,坚定不移地告诉身体,这样做是有意义的,你将矢志不移地进行下去。我们以前说过,身体是很善解人意的,它们看到提醒没有效力,转而揭竿而起,掉转船头,开始全力以赴支持你的决定。这时候,内啡肽就应运而生,开始活跃地分泌出来,它要帮助你渡过难关。此刻,拐点出现了,你不再感到奔跑的痛苦,反倒前所未有地轻快起来。(运动员还会反复经历痛苦和坚持的过程。请原谅,所有例子都会有局限性。)
第4节:是劳累而非舒适让我们充分满足(3)
当你终于赢得了胜利,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听国歌奏起,无数闪光灯凝聚在你的身上,这个时候,内啡肽一定是汹涌澎湃倾巢而出,你会感到前所未有的骄傲和狂喜在激荡。
这就是内啡肽的分泌规则,凡人概莫能免。也许在经过训练的运动员那里,身体感到痛苦的节点会比较轻松地越过,想来他们对这个过程了如指掌。
也许有人会说,我也不是运动员,如何知道自己的内啡肽什么时候高度分泌呢?
这很好掌握。当你由衷地感到发自内心的快乐的时候,内啡肽就是活跃而充盈的。
有人说,我快乐的时光很少啊,是不是内啡肽就很微薄呢?
不乐观地说,真有可能就是这种情况。当我们抑郁的时候,内啡肽就变得十分稀薄。抑郁症的发病原因,至今还没有完全揭示出来,其中很有力量的一派学说,就是认为人体内的内啡肽和其他激素比例失调。
人生有高潮也有低谷。当我们享受到了内啡肽给予的快感之后,那种留恋和期待是可以理解的。正确的方式是,不断地形成正面的机制,让内啡肽的分泌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打个比方说,如果科学活动能够让你的内啡肽高度分泌,当你再度进入这样的工作状态的时候,就会感到非常愉悦,沉浸在自我欢乐的海洋中。当然了,这种愉悦,并不是时时刻刻都一定是探索成功了,而是这个充满了未知的过程让你着迷,在前无古人的领域中摸索前行,你被好奇和惊喜感激励着。固然也有失败和沮丧,但你有一个坚定的目标,就会无所畏惧地一直向前。我们常常听到术业有专攻的人士说,他在从事这项工作的时候,并不感觉到辛苦,而是感觉到了巨大的幸福。我深深地相信他们所说的是肺腑之言。一个工作,如果带给人的只是苦难,很难自发地恒久地坚持下去。我相信大自然会给我们一个回报,这就是身体的配合,神奇的内啡肽正是自我奖励的勋章。
上面说的是正面例子,有没有不同的反面方式,也刺激着我们的内啡肽高度分泌呢?
有啊。比如,有的人一到哀伤的时候,就会饕餮一顿,然后比较不那么伤感了。我相信饮食刺激了他的内分泌系统,内啡肽也起了作用。究其原因,这样的人,往往在孩童的时候,就从父母那里接受了一个规律。孩子一哭起来,也许是病了,也许是感到害怕,也许是冷了孤独了,忙碌的家长第一个反应是这孩子是不是饿了?马上给他吃奶喂食。或孩子哭了闹了惹人烦了,为了图清净,赶紧拿出一些好吃的,说,乖乖,你去自己吃东西吧,爸爸妈妈还有事呢!一来二去的,几乎所有的矛盾都可以用〃吃东西〃来化解,久而久之,幼小的孩子就形成了一个习惯,遇到问题,先吃一顿。尤其不开心的时候,大吃一顿引起内啡肽的分泌,让人比较怡然。进食就成了很多人简便易行的救急救命法宝。
第5节:是劳累而非舒适让我们充分满足(4)
有一个妈妈曾经同我说过,孩子病了人打蔫了,她不是拿体温表测体温,也不是检查孩子身上有没有伤痕或其他异常的征象,第一个动作是蹿到厨房,端过来孩子最爱吃的红烧肉。要是孩子一见了肉,就停止呻吟大口吞吃,她就松了一口气。这孩子没什么问题,就算是生了病,也是小病,没什么了不起的。要是孩子不肯吃肉了,她才会重视起来。吃饭是试金石,比什么医生诊断都管用。这位妈妈很权威地作了结论。
可以想见这位妈妈的孩子长大之后,很可能会把吃东西放在压倒一切的地位上。因为在吃的时候,他会强力分泌内啡肽。
同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一些。比如有的女子一遇到不开心的事,就会去逛街,狂买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过后,大部分衣物都用不着,压了箱底,成了〃购物狂〃的证据。我认识一个这样的女生,每逢失恋,就去购物。后来,她会指着衣橱里色彩斑斓的衣服说,这件茄子紫的是跟第一个男友分手后买的,这件骆驼黄的是跟第二个男友分手后买的,这件蛤蟆绿的是第n次失恋后买的……我听得目瞪口呆,指着崭新的衣物问她,这些衣服你穿过吗?她拨浪鼓一样摇着头说,没穿过,一次也没有穿过。我问,那这些衣服得花多少钱啊?她说,没算过,大约总有上万了吧。我说,那以后你还会穿这些衣服吗?她说,我才不会穿呢!一穿就会想起伤心的往事,不是自找没趣嘛!我心疼地说,这多浪费啊,多不值啊。该女孩子凤眼一瞪,说,毕阿姨,这您就有所不知了。这些衣服虽然我不曾穿过,但这个钱花得值。因为我当时非常痛苦,几乎难以自制。到街上花出一大笔钱,抱着满怀的衣服回家,我就有了一种满足感,我的不快乐渐渐地消散了。从这个角度讲,我这一万块钱花得值。要不然,把我给憋病了,一万块钱都用来买药,没准还医不好我的病呢!
我不再出声,明白自己又碰上了一个内啡肽在特殊情况下分泌的例子。
其实,我们只要下点功夫,就会找到自己这种快乐物质分泌的小秘密。
我曾经看到过一个杀人犯,他说当他在杀死别人的时候,感到一种非凡的快感。如果几个月不杀人,就会手指头发痒,浑身很不舒服。于是他会毫无理由地向无辜者动手,只为了获取畸形的快感。这太可怕了,他的内分泌系统已经跟杀戮相连。
有的人用高速飙车带来幸福感,这也是比较可怕的方式。长久下去,出意外的概率极高。 有的人用旅游和运动来分泌内啡肽,这还是个不错的方法,不过,要量力而行。
第6节:是劳累而非舒适让我们充分满足(5)
如果说用吃饭和花钱来织成自己的内啡肽分泌网,虽有欠缺之处,毕竟结局还不是太悲惨。了不起是自己的减肥计划一次又一次地泡汤,是自己存不住钱没法理财,后果基本上还在可控范畴之内。如果异想天开地人为追求大量摄入使人快乐的物质,就会卷入药品依赖的黑旋涡。
自然界有一种妖娆的花,叫做罂粟。从罂粟浆汁中,可以提炼出一种物质,这种物质进一步提纯,就成了吗啡。你可能会发现,吗啡和内啡肽都有一个〃啡〃字。是的,它们的分子结构很近似,是近邻。
吗啡进入人体,就起到了内啡肽的作用。只是这种啡肽,不是身体内部精细地产生出来的自给自足的分泌物,而是外界进入的超大剂量的作用强烈的刺激物。
你可能要说,那不是让人感觉非常快乐吗?
我要非常诚实地说,在开始阶段,的确是这样的。在很多戒毒的书籍里,对这一阶段的危害性警示不够,它没有告诉大家,在吸毒的第一阶段,吸毒者的确是感到非常快乐。这种快乐,比你已经经历过的所有快乐的总和还要更强烈持久。因为这种外源性的药品,来势凶猛,功效强大,比机体辛辛苦苦分泌出的那点内啡肽,要凶悍多了。打个比方,如果说内啡肽是涓涓溪流,吗啡就是滔滔洪水。
这一个阶段最具欺骗性。因为吸食毒品的人,有种种心理上的不健康,他们或是自视甚高感到孤独;或是家庭事业种种不如意,正处在命运的凹陷处;或是结交了一批损友,气氛诡谲,虚无颓废;或是……
总之,这些人对人生多持怀疑、消极或是狂妄态度,对种种有关毒品的宣传教育,充满了嘲讽的逆反心理。当刚刚吸食毒品的时候,并没有即刻感到毒品的害处,反倒欣喜异常,于是沉浸其中,以为自己不会中毒,是一个幸运的例外。
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对幸福愉悦的感受也是如此。你不付出艰苦的努力和辛勤的探索,就想坐享其成,并且贪得无厌,索要更大的感官享受,必将受到惩罚。这种假冒伪劣的幸福感是不能持久的。外源性的吗啡很快就让机体产生了适应性,相同的剂量不能达到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贪婪的人为了攫取更多的愉悦之感,只有加大毒品的吸食量,这就很快沉入了无底深渊。这个时候,吗啡就不再提供虚伪的快乐,而是源源不断地供给惨烈的痛苦了。
我看过一幅宣传戒毒的宣传画,把罂粟花画成了妖精。我觉得说到底,不能把责任推诿到一朵无知无觉的花上面。在没有人类存在的时候,这种植物就已经生存了,它也并没有给人以外的任何生物造成过如此荒诞的威胁。所以,有罪的并不是一种能提炼出生物碱的植株,重要的是你对幸福的理解和获取幸福的途径要正当。
适宜强度的劳动会产生内啡肽,这是一条定律。如果总是闲适,机体分泌不出足量的内啡肽,就会影响健康。从这个意义上讲,劳动不单是光荣的,而且是必需的。
为自己培养出健康的内分泌习惯,是现代人的精神课题。
第7节:向一个小斑点致敬(1)
向一个小斑点致敬
总得有人在生命的中途,谈谈死亡这件事吧!这不是一个轻松的题目,好在人生原本就不轻松,再加上一点分量也无妨。
常常写作和死亡有关的文章,有朋友管我叫〃乌鸦嘴〃。她说,你说点高兴的事好不好啊?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喜欢看你的书了。
我愿意更多的人喜欢我的书,但是,让我不谈死亡,我做不到。我并不以死亡作为一个噱头,或是借此哗众取宠,实在是事关重大。
死亡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说的,因为它神圣和庄严。我们不能对自己最后的归宿,掉以轻心。
我们不能一生都圆满,结尾时却撕裂虚无。因为尊重生命的全过程,我希望在自己尚耳聪目明的时候,和愿意探索此道的朋友们,聊聊死亡。
我去过临终关怀医院,在死过无数人的床上,静静地躺了一阵子。我之所以说它是一阵子,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时间,是因为那段时间无法计量。我看到墙壁上有一个凸起的圆点,正好在我的右臂上方,我轻轻抬起右臂,就可以抚摸到那个圆斑。在昏黄的光线下,我用右手食指指肚,慢慢地扪向它,好像它是一粒白色的瓢虫。
正是暮色四合的辰光,可以开灯也可以不开灯的时分,光线每一分钟都在暗淡下去,但还依稀可以看清室内所有的细节。我没有开灯,我觉得在自然光线下,躺在临终老人们的卧榻之上,可以更从容地感受到他们生命逝去将行将远的情境。
我以为那个斑点像硬甲虫的背壳,有轻微的弧度,但是,我错了。或许它原来的确是有一点隆起的,现在摸过去,在清凉的墙漆表面,它是光滑的,甚至有一点点油腻。这使得它在越来越浓厚的橘汁样的暗淡光线中,闪着白蜡样的光泽。甚至,它在蠕动。
那一瞬间,我吓了一跳。我觉得这个斑点是有生命的,在向我讲述着什么。
它在讲什么呢?这个看起来像圆痔一样突起,实则却很平坦光润的斑点,有什么要我转述人间?
我凝视着它,并缓缓地用我的各个手指的指肚掠过它,稍稍用力,好像要把它压回到素墙里。
第8节:向一个小斑点致敬(2)
实话实说,临终关怀医院的条件是比较简陋的,虽然可以满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