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语言交际的艺术-一言九鼎的奥秘-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乙:您先别走,苹果价实在降不了。要不鸭梨按八角一斤批

给您行了吧?
甲:如果是七毛伍分,我们单位倒可以要五千斤。说实话,
单位领导还不准同意呢?

乙:那好吧!就七毛五!
甲实际是奔买鸭梨来的。先抛出一个有五千斤生意的大数目,以吸引对方的
注意;然后故意说不想买梨,集中谈苹果;在苹果有意让它谈不拢后,最后
回过头来看鸭梨,对方就不得不降价了。这就是谈判中声东击西法的具体运
用。

(四)虚张声势的语言技巧

谈判中对对方要及早探清虚实,摸清底细,掌握实际情况,而对自己的
实情(如货并不多,想急于出售或买进等)则又不让对方掌握,目的都是为
了一个:在谈判中说话主动,有利于得到更多的好处。这种虚张声势,表现
形式有:

1.抛出某竞争信息,突然改变态度。如有关外商投资五千万美元建立一
座化肥厂的谈判,外商以为靠磨、缠等,能弄个最好价钱,使谈判曾陷入僵
局。我方代表突然说:“有许多厂家在联系。”这样一来,外商不摸底细,
“许多厂家”来竞争,这是他们很害怕的,所以立即改变态度,使谈判得以
恢复。
2.故意询问对方,暗示将另作选择。例如:某家公司与日商进行贸易谈
判,各方面都已谈妥,唯有价格日方寸步不让。如何迫使对方让步,我国代
表提出了一个问题,“请问:贵国生产这种产品的公司有几家?贵公司的产
品是否优于×国与×同的同类产品?”按说,我方不至于连对方国家有儿家
同类厂家都不知道,也不会连对方产品质量在国际上居何地位也要问人家,
这种故意发问,无非是暗示你不让步,我可以另找别家,提醒对方,我们是
有很大的选择余地的。对方一听,态度就会软下来了。
3.大幅度让步,使对方以为你做了很大牺牲,实际上你的从高往下落,

也是虚张声势。八达岭长城下,有一家私人玉器店,有一对玉镯,开价要 
1
万 
2千人民币,一个台湾太太看中了,老拿在手里把玩,问:“能降到多少?”
伙计说:“您开个价吧?”那位太太试探性地说:“对半”。小伙计假装很
吃惊,说压得太低,我做不了主,进里屋把店主请出来。店主满脸陪笑说:
“您真是好眼力,这对玉镯质量是上乘的。7千怎么样?”台湾太太犹隆了
一下,最后以 
6千 
5百元成交了。据了解实情的玉器厂的师傅说,国营商店
中的这种玉镯明码价就只标 
4千元。这家私营店主的大幅度“降价”,实际
是虚张声势,使对方觉得买了便宜,心理上获得满足。如果开价就 
7千元,
很难实售价 
6千 
5百元,即使这样谈成了,对方也不如从 
1万 
2千元降到 
6
千 
5百元感到心理上的愉悦。

(五)舍小求大的语言技巧

谈判中有一条原则,叫做“统筹计算”。在许多综合性谈判中,议题往
往有好几个,具体争论点可能会更多。善于谈判的人不是处处都“以牙还牙”,
寸步不让,而是做到让少得多,让小得大。谈判中时刻要有一盘棋的统筹计
划,这才是聪明而又高明的谈判家。谈判中有些无关紧要的问题,最好不要
争论。请看这么一个例子: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美方卡耐基等与英方史密斯
等举行了一次会谈。谈判还没有进入正题时,英国一位先生说: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句话出自圣经。”卡耐基纠正说:
“这个成语不是出自圣经,而出自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结果争得面红耳赤。美方的葛孟在桌下用脚踢了卡耐基一下,
说:“卡耐基,你弄错了。英国朋友说得对,这个成语出自圣经”。
在回去的路上,葛孟说卡耐基因小失大,争一个成语,丢下了谈
判的主题,破坏了气氛,这是得不偿失。他又说:“真正赢得优
势,取得胜利的方法决不是这种争论,这样的驳论有时能获得优
越感,但是却永远得不到好感。”

从根本上说,以上争论的两人,都是凭意气用事,忘了谈判的“统筹”原则

和舍小求大的技巧。
(六)制造优势的语言技巧
谈判中双方在条件、地位等方面的优势,是起决定作用的。但是,谈判

是一个动态系统,各项条件是可以变化的。在总体不利的时候,可以采用一
些策略,来制造自己的优势。当然优势不限于用语言(如制造时间优势即用
拖延的办法去掉对方时间的优势,使时间成为自己的优势),但我们这里只
谈用语言制造优势的技巧。美国谈判专家赫本曾举过一个生动的例子:

一名被单独囚禁的犯人,刑警已把他的鞋带和皮带取走,免
得犯人利用这些东西伤害自己。犯人垂头丧气地踱来踱去,左手
提着他的裤子,他瘦了 
15磅。像这样一个“倒霉”的犯人,他
有谈判的权力吗?他有向刑譬要香烟的权利吗?显然没有。忽
然,他闻到一阵从狱窗外飘进来的香烟香味,透过小小通气狱
窗,他看到了走廊上守卫员正在悠闲地抽烟。这犯人渴望有一根
香烟,于是他用右手的指节在门上敲了几下,刑譬走过来轻蔑地
发牢骚道:“你干嘛?”犯人说:“你给我一根香烟。”刑譬误
以为犯人没有权力,所以他嘲弄般地哼了哼鼻子,置之不理,转
身就走了。犯人却以不同的态度认知自己的处境,他决心甘愿冒


险,以考验他的臆测。于是,他用右手在门上再次敲打,并带有
强烈命令的味道。刑警急躁而又愤怒地转过头来问道:“你现在
要干什么?”

险,以考验他的臆测。于是,他用右手在门上再次敲打,并带有
强烈命令的味道。刑警急躁而又愤怒地转过头来问道:“你现在
要干什么?”
在 
30秒内得到你的香烟。
如果得不到,就用头撞水泥墙,直到血模糊,昏迷过去为止。等
监狱长官前来把我从地上起来,把我救醒,我会咬定是你干的。
虽然他们不完全相信我的话,但是你得想想你要陪我出席全部
讯,你还得准时到调查委员会面前解释作证,你还须填写三份报
告和调查表,你再想想你还要跟行政纠缠不休。。,所有这些,
都仅是由于你不肯给我支香烟。香烟就在你的兜里,只一支香烟
而已,我不再麻烦你了。”

结果呢?刑警如果不是傻爪,就必然会给一支香烟,因为犯人在“谈判”中
的一席话,具有极大的威慑力,陈述了不给烟的后果。这样犯人就用语言制
造了自己对刑警(在要烟问题上)的绝对优势,使谈判获得成功。这样制造
优势的语言技巧,中国古代的渑池会上蔺相如协助赵王同秦王谈判时也使用
过(不“击缶”就要以“颈血溅大王”),也获得了成功。当然这两个例子
有些特别,类似这样的谈判中,用语言制造优势的技巧是各式各样的。


第四节答问的语言艺术

第四节答问的语言艺术

什么是答问呢?答问是一种对问作出的回应,以解释、说明为目的的口
语表达方式。它包括了“答”与“问”,但在这里强调的是“答”,即“回
答”对方的询问、质问、访问、追问、讯问等。“答”是对“问”的反馈。
它与“问”组成了一对矛盾,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从常见的答问方式看,有答记者问、论文答辩、回答咨询、审讯答话、
口试应对等。这几种形式,因问的方式不同,回答的口语要求也不同,比如,
论文答辩可以有很强的学术性,做较长时间的论述;而答记者问和回答咨询
则没有那么强的学术性,倒有很强的政治性、策略性和可行性;口试应对则
有很强的知识性,但不需要多少策略性——平实而准确的回答即可。至于审
讯答话,则应严肃对待,老老实实应对,因为回答不实,是要带来严重后果
的。

二、答问的特点

(一)广泛性
在所有的口语表达形式中,应答是最具有广泛性的,这可以从两个方面
来加以说明。

1.内容的广泛性
答与问相比,问是主动的、引导的、制约的一方,答则是被动的、受制
的一方。问者可以海阔天空,尽兴而发。这就决定了答问的内容几乎无所不
包,尤其是答记者问,大至轰动全球的国际大事,小到个人私生活的稳秘,
时间跨度可以涉及远至多少年以前的事,近至几分钟之前,甚至将要来到而
尚未发生的事,不管你有无准备,你都得作出适当的回答或相机的反应。比
如:

抗日战争时期,孔祥熙有一次主持“节约储金动”集会,他
说:“今天讲节约储金,所以准备的茶也很节约,只有一块维他
饼和一杯红茶。但必须向位说明,这种维他饼是用最富于营养的
大豆制成。。”接着谈起大豆的成分和养生之道。他的讲话完,
著名记者子冈便站起来提问:“这几年,前方将浴血奋战,后方
老百姓节衣缩食,都是为了争取抗胜利。孔院长,你可以看一看,
在座的新闻界同行都面有菜色,唯有您心宽体胖,脸色红润,深
得养生道。可否请您继续深说一下养生之道?”

这样的问题是孔祥熙毫无准备的,他也想不到还要面对这样的提问,当时弄
得狼狈不堪,瞠目结舌,只得哈哈几声,宣布散会。可见应答的内容的广泛
性及难忖度。

2.应用的广泛性
应答既是一种独立的口语交际形式,又是一种可以包容在各种口语形式
中的表达方式。交谈中有应答,论辩中有应答,谈判中有应答,演讲中也难
免没有应答。

(二)随机性
随机性是指应答要相机而行,对各种问题作出灵活、恰当的口语回答。
随机性是为适应以下三种情况造成的:

1.为了适应提问内容的广泛性。对方可以天南海北、古往今来地随便发

问,答问者决不可能事前都料到或有所准备,这就需要根据提问的情况而灵
活应答。

问,答问者决不可能事前都料到或有所准备,这就需要根据提问的情况而灵
活应答。
为了适应提问的突发性。提问的突发性,包括提问者突然改变话题与
思路,使你对做出的应答措手不及;提问的突发性,还包括众人轮番发问,
你防了这个,防不了那个,如诸葛亮“舌战群儒”,他面对的是东吴的一群
谋士,这个问完,那个又问,使诸葛亮应接不暇;提问的突发性,还包括不
管时间地点随时随地的发问,如记者的采访就是如此。
3.为了适应问答的临场性。不管是何种问答方式,问与答都是面对面的,
而且往往有许多听众在场,从时间上说,不容你多思考;从受制约方面说,
不容你不反应,不能老是说“无可奉告”,更不能膛目结舌;从效果说,现
场对答,对错、是非立刻分明,反应马上可见,不容更改。
为了说明“随机性”这一特点,我们举周总理的一个答问范例:

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一部分美国记者追随美政府的反动政
策,敌视中国人民。在一次访问周总时,总理刚批阅完文件,顺
手把钢笔放在桌上,一美国记者看到是一支美国产的派克笔,立
即不怀好地问:“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用
美国生产的钢笔呢?”

周总理听完,笑了笑回答:“这确实是一支美国的钢笔,是
一个朝鲜朋反抗美的战胜品,作为礼物给我的么。我无功受禄,
就想谢绝,哪知那位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
就收下了这支贵的钢笔。”那个记者听完,窘迫不已,面红耳赤,
张结舌。

美国记者不友好的提问,是突发的,有临场性,内容也完全“出了格”(说
明“广泛”),谁也不会想到在这种场合就一支钢笔“发难”,但周总理的
思路敏捷,口语应变能力极强,不仅没有被它难倒,反而以此“作文章”,
赢得了口语交锋的胜利。

(三)严肃性

答问的严肃性,既指态度的严肃性,又指内容的严肃性。答问不同于日
常交往,答的一方对自己的话语要负责任,一般都被记录或者被录音,特别
是作为领导人、发言人、外交官,答问的政策性很强,影响也很大,所以特
别要把握严肃性这一特点,慎重应答,做到滴水不漏,万无一失。例如:

一位外国人问:大陆的经济还处在发展中,为么大陆要同台
湾统一?邓小平同志说:“主要有两条。第一条,中国的统一是
全中国人民的愿望,是一百十年的愿望,一个半世纪了嘛!从鸦
片战争以来,包括台湾在内,中国的统一,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愿
望,是哪个党哪个派,而是整个民族的愿望。第二条,湾不回归
祖国,不实现同大陆的统一,不知道哪一被别人拿去。现在国际
上有好多人都想拿台湾问题文章。一旦台湾和大陆统一了,哪怕
它实行的制度一切都不变,但是,形势就稳定了。所以解决这个
题,海峡两岸的人都认为是一件大好事,为我们国家、民族的统
一作出了贡献。

对方提的问题是很大的,涉及到国家统一的大政方针,邓小平同志利用这个
机会,择其要点严肃作答,堂堂皇皇地、精要地阐释了我们的国策。像这种
答问,无论内容、态度、表达,都要求严肃性。


三、答问的语言形式及技巧

三、答问的语言形式及技巧

在谈形式时,就结合谈技巧,并顺便谈谈实用场合和需注意的事项。
(一)直答
直答就是根据对方的提问,直接正面作出回答。如:

问:你们厂今年上半年的效益如何?

答:很好。上半年完成全年计划产量的 
70%,人均创产值一
万二千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 
10%,上缴利税 
3200万元,创历
史同期最高记录。

这种答问,是友好、坦诚、直率的,通常在上下级之间,同志亲友之间,顾

客与服务员之间,老师与学员之间使用最多。
(二)分答
所谓分答,是指提问者不怀好意,或又有包容性的提问,不作“是”与

“否”地笼统回答,而是听清话意,分解一问为几问,分别给以正确的回答。
比如:

有一个旨在分裂中国的外国记者向我外交部人员发问:“中
国政府对在印度政治避难的达赖回到自己的国家——西藏持何
态度?”我外交人员义正辞严地回答:“首先,我国政府从没有
对达赖实行过政治迫害,不存在什么政治避难的问题。西藏是中
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始终希望达赖回到祖国来,他愿意的
话,也可以在西藏自治区工作。”

我国外交官的这一回答,是对不怀好意的西方记者提问本身的否定。先回答:
达赖没有受到政治迫害;再回答:“西藏”只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只是我
国的自治区之一。这是分解一问为两问,再一一给予回答。

分答这种口语技巧要运用好,首先要会听,听清对方话语的阴谋,警惕
自己不可顺势而应;其次,要分解对方的问题,它的问题一般都有两层以上
的含义,分解好了,即可以逐一应答;分答之妙还在于把对方提问题中存在
的挑衅成分都给否定掉。这是最有力的。

(三)变答

变答,就是变通着回答。《孙子兵法》说:“兵无常式,水无常形,能
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变答,正是变被动为主动,变守势为攻势,
变妨害为有利的一种巧妙应答方式。

变答技巧的特点是“反”答,即在简答了对方问话之后,采用对方的内
容来作答。如:美国前总统卡特竞选时,有位女记者找到了卡特的母亲,下
面是女记者和卡特母亲之间的问答。

女记者:“您儿子向选民们说,他如果说谎话,大家就不要

投他的票,您敢说卡特从来没说过谎吗?”
卡特母亲:“也许我儿子说过谎,但都是善意的。”
女记者:“什么是善意的谎话?”
卡特母亲:“你不记得几分钟前,当你跨进我的门槛时,我

对你说你非常漂亮,我见到你很高兴。”
卡特母亲的变答可谓针锋相对,使得问话者非常尴尬。但这不能责备卡特母
亲不友善、不礼貌、不厚道,她的应答是对方不友好挑起的,并且步步“逼
问”出来的。就内容来说,其恰当、巧妙、简洁都是无懈可击的。


变答还有一种更特殊的情况,即以问为答。比如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一
次,美苏关于限制战略武器的四个协定刚签署,基辛格在莫斯科的一家旅馆
中向随行美国记者团介绍有关情况。下面是他们的谈话记录:

变答还有一种更特殊的情况,即以问为答。比如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一
次,美苏关于限制战略武器的四个协定刚签署,基辛格在莫斯科的一家旅馆
中向随行美国记者团介绍有关情况。下面是他们的谈话记录:
约 
250枚,先生们,如
果在这里把我当间谍抓起来,我们知道该怪谁呀。
记者:那我们的情况呢,我们有多少潜艇导弹在配置多弹头
导弹?有多少“民兵”导弹在配置分导式多弹头?
基辛格:我不确切知道这些数字,至于潜艇,我的苦处是,

数目我知道,但我不知道是不是保密?
记者:不是保密的。
基辛格:不是保密的吗?那你说有多少呢?
记者:。。


基辛格显然知道这些是保密的,不能回答。但他不是用“无可奉告”搪塞,
而是变答为问,以问作答,结果反客为主,把问话者推到了难堪的境地。

变答只作为问话者含有敌意或咄咄逼人时的策略技巧,才能运用,非此
情况不可滥用,因为它有伤和气,其结果会出现僵局、冷场和不快。变答,
只是一种非通常式应答的总称,变的具体表现也是多样的。比如卡特母亲的
变答和基辛格的变答就不是一样的(卡特母亲的变答是敌对的,是对女记者
的反感的表示;基辛格变答是搪塞,目的在于保密。把难答的问题推给对方)。
变答,要求极高的思维能力,要求口语表达的机敏性。

(四)牵答

有时面对故意刁难甚至侮辱性的提问,如果从正面回答,显得无力,即
使答得再好,也只是一种为自己开脱、辩解的防卫语言,这时,就可以用牵
答的技巧。采用牵答的技巧,就是抓住事物之间的对应、连带关系,提一个
关涉答者问者的命题,造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态势,以抵消对方的攻势,
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比如:

晏子出使楚国时,楚王向晏子提出了一个侮辱的问题:“齐
国为什么派你这么一个矮小无德的人作臣呢?”晏子说:“齐国
派使臣有一个规定,不同的朝见不同的国王。贤德的人朝见贤德
的国王,不贤的人朝见不贤德的国王。我最不贤德,就派来朝见
楚王。

楚王本想侮辱晏子,没想到反而受到了晏子的侮辱。晏子的回答,把自己的
荣辱与楚王连在一起,使得楚王无法反驳,自找没趣。又如:

国外有一位男经理和女秘书与另一位男经理和秘书会谈,一
方的男经理与自己的漂亮的秘书有暧关系,另一方男经理故意问
自己的女秘书:“你觉得位秘书怎么样?”他的秘书回答:“什
么样的经理就什么样的秘书呗!”

这个牵答也是很妙的,她不去评价那位秘书的优缺点,也装着不懂自己经理
问话的弦外之音,用“什么秘书配什么经理”,将自己同经理牵连在一起,
可以做各种理解(我不好,你也不好;我好,你自然好)。

牵答的表达奥妙,就是用话将自己与问话者牵在一起,不可分开,使对
方不能处于优势的攻击者地位。牵答要注意分寸,因为“利害相连,荣辱与
共”,所以对自己和对方都不要过份贬损,一般是答话中会有“两可”的意
思(我这样,你也这样;我那样,你也那样)。


(五)错答

(五)错答

一个美丽的姑娘独自坐在酒吧间里,看来她一定出身豪门。
一位青年男子走过来献殷勤:“这儿还有人坐吗?”他低声

问。
“到阿芙达旅馆去?”她大声说。
“不,不,你弄错了。我只是问这儿有其他人坐吗?”
“您说今夜就去?”她尖声叫,比刚才更激动。
这位青年男子被她弄得狼狈极了,红着脸到另一张桌子上

去。许多顾客愤慨而轻蔑地看着这位青年男子。
以上例子,是很典型的错答,是用来排斥对方和躲闪真实意思的交际手段,
用得是很成功的。

运用错答的语言技巧,一是要注意对象和场合;二是使对方明白既是回
答又不是回答,潜在语是不欢迎对方的问话;三是有时要利用问话的含混意
思,答话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但对方也无法责怪。

(六)征答

征答,就是引用名人名言,俗语、谚语等来作答,以表明自己的意思,
或佐证自己的观点。这种引答,好处是很明显的,既增加了说话的权威性与
可信度,又省去了许多解释和说明,还能增添口语的生动性与感染力。例如:

有人问一位家长:“听说你孩子寄养在刘教授家以后,纪律
也能遵守了,成绩也上升了,是真的吗?”

家长答:“有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