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语言交际的艺术-一言九鼎的奥秘-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仄仄平平平仄仄①
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②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迹”、“级”均为去声)
同句之中平仄相间,上下两句平仄基本相对。读来抑扬顿挫,铿骼悦耳,所
以才富有特别的音律美。
三、楹联的语言艺术
(一)夸饰
美化环境,颂赞名胜,祝贺新喜的楹联,有的采用夸饰的语言技巧,将
事物加以渲染,夸大其辞,从而上升到艺术真实的境界,以便更好地突出事
物的本质特征。比如:
1.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钱塘江楹联)
2.银剪细裁,胜二月春风;
金针巧锈,羞九天仙女。(某女子服装店楹联)
例
1将钱塘江的涛声迅疾,夸张为好象“千骑”奔驰;气势的澎湃,夸张为
“万山”卷来,极为真切生动。例
2将缝纫师傅的裁剪缝纫技巧,夸张为“二
月春风”无法比,“九天仙女”感到羞。简直到了巧夺天工、无以复加的地
步。
(二)描摹
楹联字数虽少,却也同样可以描摹景致,状写事物,只不过它的语言更
富色彩感,动态感,也更惜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1.校园迎春绿,
桃李向阳红。(学校楹联)
2.迢迢绿树江天晓,
蔼蔼红霞海日晴。(龟山楹联)
3.车窗似荧屏,摄进诗情画意;
公路如玉带,牵来秀水青山。
例
1、2均为直接描写,用富于色彩的词语描绘出美丽的图画。例
3主要用于
比喻,状绘出秀丽景观,使人读后爽心悦目,乐情怡神。
(三)倒反
倒反,又叫“变位”,即将词语中的成分改变原先的位置,使它成为变
式,表现出另外一种意义。比如:
今日幸颐和,明日幸海子,几忘曾幸古长安,亿兆民膏血轻
抛,只顾一人庆有;
五旬割云南,六旬割台湾,此时又割东三省,数千里版图尽
弃,每逢万寿疆无。
(章太炎讽慈禧的楹联)
光绪甲辰年,慈禧七十寿辰,要求举国上下贴“一人有庆,万寿无疆”的楹
联。章太炎针对此事,写了上面这副楹联,他把“有庆”,改为“庆有”;
“无疆”改为“疆无”,倒过来写楹联,有一种极强的讽刺性。
(四)回文
回文就是顺读、倒读都可以,或者倒读内容不变,或者倒读内容有深化。
因为词语组织得巧妙,念起来又好听,所以是难得的受欢迎的楹联语言技巧。
比如:
1.僧游云隐寺,
寺隐云游僧。
2.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
例
1是从两方面说的,虽倒读和顺读都可以,但意义有关而内容不相同;例
2是分别倒读和顺读完全一样,语言和内容都不发生变化。例
1是上下两边
(出边和对边)字相同,例
2则上下两边字不同。这种对联,因构思巧,语
言巧,读起未既上口,又妙趣横生。
(五)叠字
叠字,也叫连珠,是将同一个字叠用起来,组成联语,字虽不变,可意
义却翻新,也很耐人思索。比如:
1.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山海关孟姜女庙楹联)
2.几层楼,独撑东北山。。问问问,这半江月应属谁家物?
千年来,屡换而川局。。看看看,那一块云才是我的天。
千年来,屡换而川局。。看看看,那一块云才是我的天。
例
1利用了汉字的一词多义和同音、假借的特点。带点的读
ch
áo,作“朝见”、
“朝拜”讲。其他的读
zhāo,作“早晨”讲;带点的“长”读
zh
àng,同涨。
其他的读
ch
áng,楹联描写江口江水孤山与景象,云彩时聚时散,潮水忽长
忽落,字少而义丰。因为同形字叠用得妙,历来为读者所喜爱。例
2上半连
用三个“问”字,下半连用三个“看”字,强调了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表
现力很突出。
(六)反复
反复在楹联中也常用,它能突出重心,强化主旨,给人以极深的印象。
例如:
1.无川味,无广味,无洋味,地道苏州风味。
有传统,有特色,有新意,绝不千篇一律。
(老苏州茶馆楹联)
2.心美言美人情美环境美宏图更美,
人新事新风尚新时代新伟业常新。
例
1中的“无”、“味”、“有”分别反复了三、四次,突出了“茶馆”的
特点和优势;例
2中的“美”与“新”反复了五次,表现了“五讲四美”造
成的新局面,表现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成就。这些反复,因为是有意强调
重点,更好地突出楹联的主旨,所以虽多而不厌,反而增添了新的审美情趣。
(七)嵌名
嵌名,就是将人名、地名、物名等专用名饲镶嵌在联语中,或明作交待,
或暗寓褒贬,读来别有一种意味。镶名的格式很多,表现有明有暗,位置在
句首、句中、句尾等。比如:
1.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通县当铺楹联)
2.翠阁我迎宾,数不尽,甘脆肥浓,色香清雅;
园庭花胜锦,祝一杯,富强康乐,山海腾欢。
(广州翠园酒家楹联)
例
1分别嵌入“通州”和“当铺”只求嵌入,并不掩藏,而且还就通州的地
理要冲和当铺的主要作用加以阐述,很是工整。例
2是暗嵌,“翠园”这一
店名放在上下联的开头,既巧妙,又醒日,而且上下联的内容也丰富切合,
提高了店的知名度。
(八)对比
楹联中用对比,从正反两面来褒贬人物,阐明事理,也是一种很好的语
言技巧。如:
1.心清水浊,
山矮人高。(郑板桥题天师洞台榭的楹联)
2.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侫臣。(岳飞坟前的楹联)
例
1用“水浊”对比“心清”;用“山矮”对比“人高”,主观色彩很浓,
从对比中突出了楹联作者人品的高洁。例
2用“青山有幸”来颂岳飞的忠诚
堪敬;用“白铁无辜”来鞭笞奸臣秦桧,两相对照,褒贬鲜明,给人以极强
烈的印象。
第九章自我形象与风度
第九章自我形象与风度
第一节自我形象
自我形象,简言之,就是交际者本人给对方造成的印象。它包括仪表、
自信、习惯等。
一个交际者的自我形象,等于是一张活生生的“名片”。它往往是先于
语言而给人的鲜明的“第一印象”,对语言交际的顺利开展和优化效果起着
不可估量的作用。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形:一个自我形象很好的人,即使他
没主动同别人打招呼和交谈,周围也有不少人对他产生好感,愿意亲近他,
同他攀谈,与他交际。这样,他的语言交际自然就有了良好的前提,就有了
某种成功的基础。下面分别从仪表、自信、习惯三方面来谈。
一、仪表
仪表是一个人自我形象的外部表现,它包括身材、长相、容貌、服饰等
方面。在语言交际中,仪表大都是被对方直接感受的,它不需要较长时间的
观察,只要一见面,就会影响对方,产生心理效应。特别是初次相见,人们
往往会以貌取人。这就是说,给人的初始印象就是仪表,因此,要特别注意
仪表美。无论你是在外交场合,在公关场合,在求职的口试场合,在谈恋爱
的初次约会场合,都应该非常重视仪表美。仪表美的重要性,在与陌生人的
交际中比在熟人的交际中显得尤为重要。
这里需要说明:仪表实际由两方面的因素组成。一是先天的,或者自然
形成无法改变的,如长相,身材;二是后天的,通过修饰、打扮等可以加以
改变和优化的,如通过美化容貌和讲究服饰等,我们着重要讲的是后者。
(一)容貌
容貌是指人的外貌和健康状况。男人长相英俊、体魄健壮;女人长相漂
亮、妩媚,都是仪表美的重要条件。有些领袖人物、外交活动家、电影演员,
因外貌美而获得人们的尊敬和喜爱的就大有人在。六十年代我国外交部长陈
毅同志,在一个外交场合,西方的一位夫人就走过来对他说:“我远看你漂
亮,近看你更漂亮。”可见人们,尤其是西方人,对交际一方的外貌是非常
看重的。
健康状况也是容貌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现代青年人,将身体健康看
得非常重要。八十年代初期,在北京大学学生中作过一次调查,问他们是喜
欢林黛玉,还是喜欢薛宝钗,他们大多数人回答喜欢薛宝钗,不喜欢林妹妹。
原因就是林妹妹体弱多病。很多健美运动员为什么会成为青年人心中的偶
像,其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健美。
1960年,肯尼迪和尼克松参加美国总统竞选的电视辩论。当时,尼克松
是带病参加的,肯尼迪身体十分健康,又认真打扮了一番。结果,观众在电
视屏幕上见到的,尼克松两眼深陷,面色苍白,热汗直流;肯尼迪目光炯炯,
红光满面,精神焕发。由于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电视竟选,所以选民们更
多的是注意他们的仪表,各自仪表的好坏决定了选票的投向,尼克松因此败
北,肯尼迪幸运当选。到
1968年,尼克松再次竞选时,就接受了
1960年的
教训,精力充沛,又精心修饰、打扮一番。结果竞选取得了胜利(当然,还
有其他种种重要原因)。
在交际中,应该重视容貌的修饰。如五官有缺陷的,应该加以整容,改
变或者恢复好的容貌;参加活动前,应该打扮一番,如将头发梳理好,脸要
洗干净,女性还要进行恰到好处的美容,不能“不修边幅”。出席交际活动
前还要休息好,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充沛的体力等等。
(二)服饰
服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服装,一是饰物(服饰:头巾、帽子、发卡、
项链、耳环、胸花、提包、手套、鞋袜等等,手饰:戒子、手镯等等)。人
们摆脱野蛮、愚昧状态以后,衣服从蔽体御寒进展到了审美的层次,这在古
代就已经开始。汉代的《陌上桑》描写罗敷的外貌,就详细地写了服装和饰
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这样的服饰
再加上先天的漂亮,所以便得到“行者”、“少年”、“耕者”、“锄者”
的青睐,使他们看得发痴,忘乎所以。俗话说:“人靠衣裳,马靠鞍”,“三
分人才,七分打扮”。西方美学家科林伍德说:“服装传递也是一种语言。”
可见服饰对仪表的影响和交际的作用是很大的。
服饰在“只重衣冠不重人”的旧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尤其显得重要。
曹靖华同志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题目是《忆当年,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
讲到他年轻时(30年代)在上海以文糊口,生活贫困。有时为了吃饱肚子,
很多东西都可以拿去当钱,但是一身西服和一件长衫是不能不保留的。有时
里面连衬衫都没有,也得穿一件空“礼服”,否则坐车都要被蔑视、被欺侮。
当今,我们的社会,也常常发生这类事。赵宗预在他的《中国人的交际术》
一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某君在社会上有相当地位,有一天,他身着一件
布长衫,去拜访某大银行的经理,想乘电梯上去,被开电梯人阻止,说是送
信人不许乘电梯,这是银行的规矩。某君虽然再三声明不是送信人,开电梯
人始终不肯相信,只得从盘梯步行上去。某君是吃了服装朴素的亏。真象古
人说的:“服之不衷(不合身份),身之灾也。”
在社交场合中,服装怎样才符合美的要求,又有助于交际呢?
1.应该适合社交环境
在外交礼仪场合,服饰更有严格的要求,应该遵照有关规定。礼斌同志
写的《国际礼仪与交际礼节》这本书中,具体指出了“几种特殊场合的服装”:
最隆重的场合应穿着严肃、大方的礼服。如国家庆典仪式、
国宴、国家最高领导人接见、国王登基、国家元首任职、国家领
导人新年团拜、大使递交国书、授勋等等。这些场合,我男同志
一般着深色中山装(现在多数着西服,下同——引者注),女同
志着西装或长裙(最好是单色连衣长裙)。
在国外名剧院看剧,听音乐会,一般穿礼服。我男同志可穿
深色中山装,女同志着西装或长裙。
参加葬礼和吊唁活动,我男同志一般可着黑色或深色中山
装,女同志着深色服装,内穿白色或暗色衬衣,不用花手帕、不
抹口红、不佩戴装饰品。
参加婚礼,到朋友家去作客,参加联欢会等,则尽可能穿得
美观大方一些,女同志应适当装饰打扮。郊游、远足,可着上下
装不同颜色的便装。
装不同颜色的便装。
上车以前,或者在下机、下车以后,有送迎仪式,则应考虑更换
服装。送迎仪式应着礼服。
2.应符合民族习惯
对于服饰,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传统习惯。这个民族认
为是美的,那个民族则认为是丑的。印度妇女喜欢穿束胸明肚的上衣,在中
国则行不通;有些民族男子穿统裙,在西方现代社会和中国,则认为不合适。
中国许多妇女穿旗袍,这是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服装,尤其能突出妇女身材
的曲线美,实际已成为中国妇女在礼仪场合的礼服。许多来过我国的日本外
交夫人也穿旗袍,就是觉得它美。有时,在非正式场合,穿当地民族服装,
还是一种非常好的交际方式,使那个民族的人感到非常亲切,一下子缩短了
彼此之间的距离。大家还记得周总理包着白头巾,穿着白布褂子,赤着脚,
绾着裤腿参加云南兄弟民族“泼水节”的照片和电影吧,周总理的服饰多么
亲切,体现了领袖和群众、汉族和兄弟民族亲如一家的关系。
又如:1985年
10月,在贵州召开第
10届全国汉语学会研讨会,地点在
贵阳。有一天,与会同志去贵阳郊区参加苗族的联欢会,一个美国学者,她
是专门研究苗语的,一下车,就换上了苗族服装,当地小朋友们都跑过来围
着她,热情地和她交谈,这就很快打开了交际大门,为她来该地学习创造了
条件。
3.应该把握时代特点
现代人们的穿戴,被看成是文明程度和生活水平的反映,是人的精神面
貌的外化;也是人们对美的追求的反映。假如今天有一个公关先生还戴一顶
小毡帽,穿着一件对襟短褂,或者是穿一件长衫,那他会给人一种什么印象
呢?作为交际者,穿戴要入时,不可过于落后于时代,也不可过于超前和赶
时髦。总之,在社交场合,服饰既要符合时代特点,又要得体、适度。
4.应该做到协调
协调是高标准的要求,已进到了服饰艺术、服饰审美的层次,怎样做到
协调呢?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1)与交际场合的协调。如在会议场合、宴会场合、舞会场合等等,都
应该有相应的穿戴;但同样是舞会场台,穿戴也要注意相应的变化。比如。
外事场合的舞会,穿戴虽然可以是便服,但要典雅、气派些;单位的周末舞
会,穿戴可以漂亮、入时些,家庭舞会,穿戴则可以随便、朴素些。
(2)与气氛的谐调。参加追悼会要穿黑色的衣服、深色衣服;参加结婚
典礼要穿热烈、浓艳的衣服。如:在一位老同志的遗体告别会上,他的儿媳
妇不仅身着浅色的服装,还抹了口红,戴着项链。这与气氛极不谐调,遭到
很多人的非议。可见服饰与气氛不协调,会损害交际者自身的形象。
(3)应与自身的身份、地位相适应。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同做工的农民
一样没有钱,只能站着喝酒。但他却穿一件长衫,这一件衣服就把他与短工
帮区别开来了,表明是落魄的读书人的身份。
最为突出带有夸张意味的,是滑稽演员的服装和喜剧演员卓别林的服
装。前者是一顶花尖帽,一件不合体的长条大袍子,一条肥大的裤子;后者
一顶礼帽,一身“卓别林服”,一双黑皮鞋,一根手杖。观众一看,就逗人
笑,引人乐。这是服装与身份谐调的最好说明。
这方面在军队中显得就更为明显。根据制服服饰就知道谁是元帅、将军,
谁是校、尉、士兵。这里的服饰就成了地位的标记。
这方面在军队中显得就更为明显。根据制服服饰就知道谁是元帅、将军,
谁是校、尉、士兵。这里的服饰就成了地位的标记。
当今社会,尽管人门的等级界限、身份观念已经大大的弱化,但某些领
域或行业也还是存在的,并且是必不可少的。
(4)服装与饰物的谐调。这主要是指服装与饰物的搭配要统一和谐。在
寒冷的冬季,人们穿着厚实、肥大的外衣。这时如果佩戴上一顶春秋季节的
薄帽子,或穿上一双皮凉鞋,就显得很不相称,令人感到可笑。同样的道理,
一位女士穿着一身单薄的、轻柔的裙衫,却戴着一枚很大很沉的胸花,也会
破坏服装原有的美感,显得很不谐调。总之,不平衡,不和谐,也就不美。
此外,还要注意服装与饰物色彩的协调,搭配不当,就觉得很刺眼。
(5)服饰与人体的谐调。选择服装饰物时,要考虑自己的体形。同样的
服装饰品,穿戴在这个人身上是美的,穿戴在另一个人身上则不一定美。因
此,服饰要“量体裁衣”,因人而异。服装师的高明就高明在这些地方,能
根据不同的体型做出合体的服装来。所以讲究穿戴的人一般不愿买现成的服
装,而要请人定做。
服装、饰物和容貌,构成了人的仪表,而仪表又是交际的“第一印象”,
是不可忽视的要素,所以我们重视和讲究服饰,就是重视和讲究仪表美。
二、自信
毛泽东主席在词“沁园春一长沙”的注释中曾经提到过,有人写过一首
诗,其中有这么两句:“自信人间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办任何事,
要想取得成功,都要有充分的自信。如果自己都畏首畏尾,心中无数,缺乏
信心,怎么能希望别人相信你,怎么能取得成功呢?交际尤其是这样。
自信看来是一种心理状态,但是,“诚于中而形于外”,慧于心而秀于
言”,它也会表现出来,成为自我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语言交际的一
种“底气”。
(一)自信产生的基础
1.自信来自对自己力量的肯定。这种力量可能代表的是某一群体、企业、
单位的力量,可能是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正义性的信念,可能是对自己知
识、能力的深信不疑。比如:
周恩来同志
1946年住在南京梅园新村三十号。这年
11月
15
日,国民党反动派撕毁了政协决议,宣布单方面召开“国民大
会”。第二天,周恩来同志在梅园新村十七号中共代表团会议室
里,举行最后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记者来得非常多,很多人只
得挤在门口、窗外和院子里。很多人最想知道的是周恩来同志和
人民军队能不能回到南京来,什么时候回来。
周恩来同志坚定地说:“南京,我们一定要回来的!估计有
两种可能:一种是请回来,国民党被打得一败涂地,必定要再次
请求谈判;再一种就是我们打回来。后一种的可能性大得多。”
请求谈判;再一种就是我们打回来。后一种的可能性大得多。”
即
1949年
4月
22日,人民
解放军就胜利地占领了南京。
又如:1959年,前苏联领导赫鲁晓夫等人单方面撕毁合同,
撤走专家,中断给我们的技术援助。毛泽东同志充满自信地说:
“这是好事,我们自己搞,花十年的时间能成功。如果援助了,
这笔账是算不清的。”果然到了
1964年
10月,我国爆炸了第一
颗原子弹,赫鲁晓夫也在这时候下台了。
2.自信来自对完成任务有把握性
有时接受一个任务,包括交际任务、公关任务在内,如果觉得有充分的
把握,认为凭客观条件和自己的主观才能准可以出色地完成,这时就会表现
出强烈的自信。例如:
周瑜要诸葛亮造箭,明明白白是要加害于诸葛亮,鲁肃替诸葛亮捏了一
把冷汗,而诸葛亮对周瑜的本意假装毫无觉察,不仅不叫困难,不予推辞,
也不提任何条件,而且还满口答应三日之内可交十万支箭,并且果断地立下
了军令状。诸葛亮为什么如此自信呢?原来他已经有了乘雾用草船借箭的全
盘计划,并料定三天之内即有大雾可以利用。这就是完成任务的成竹在胸。
又如:
影片《大决战》第三部,在前线司令部里,聂荣臻、林彪等人在商量给
中央回电,多长时间可以打下天津的事,当时的参谋长刘亚楼大胆地提出了
30小时可以打下天津,后来,为了稳妥起见,回电说
48小时可以打下来,
结果真的在
30小时之内就歼灭了天津守敌
10多万,活捉了陈昌奉。司令员
和参谋长为什么这么有信心呢?原因就是综合了各方面的情况,对完成任务
有了充分的把握。
3.自信来自对交际对手的了解
孙子说:“知已知彼,百战不殆”。上面我们谈的是“知己”,这里再
说“知彼”,同样也是自信的原因之一。现在的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