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戳穿心灵鸡汤式的励志谎言:59 秒-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戳穿“心灵鸡汤”式的励志谎言:59 秒 
                             作者:[英]理查德·怀斯曼 
   【内容简介】 
       穿“心灵鸡汤”式的励志谎言:59 秒本书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继畅销书《怪诞心 
  理学》之后的最新作品,也是他最具全球影响力的著作之一。怀斯曼教授在直觉、欺骗、幽默和超自 
  然等领域的研究享誉国际。但在本书中,他把心理学从学术的象牙塔中梳理出来,抛开了繁琐的心理 
  学理论和术语,引用了大量的心理学实验报告,目的是为了指导人们学会运用心理学成果,来更加科 
  学地认识生活、改善生活。他希望通过本书告诉我们,读一个励志小故事不可能改变你的人生,听一 
  段激情澎湃的成功学演讲也无法让你获得成功,要想真正快速完善自己,为什么不采用有科学研究作 
  为依据的、有心理学实验做过检验的科学方法呢…… 

                         第1 节:快乐:事业和生活中的原动力 
      →钱真的能买到快乐  但要看你买的是什么 
      →别指望用倾诉来减轻你的痛苦 
      →“面包房现象”的提示 
      →为什么用牙齿咬住一支铅笔能让你感觉更快乐? 
   
      快乐真的很重要吗?当然,快乐能使你感觉良好。它不仅能让你享受到迷人的生活乐趣,更能影 
  响到你在事业和生活中的成功。 
      几年前,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索尼娅留波米斯基及其同事开展了一项大规模的实验研究。① 在实验 
  中,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来使被实验者感到高兴,比如让被实验者闻鲜花的芳香,阅读一些积极 
  的肯定式的字句(比如“我真的是一个很不错的人”),吃巧克力蛋糕,跳舞,或者观看喜剧片。某些 
  时候,实验者还会采 一些欺骗的方法,比如告诉被实验者,说他们在IQ 测试中表现得非常优秀,或 
  者让他们在大街上“意外地”捡到一笔钱。然后,实验者开始仔细观察快乐对被实验者产生了哪些效 
  果  抛开实验所用的手段不提,整个实验的结果非常明确,那就是: 乐并不来自于成功,与此相 
  反,是快乐导致了成功。 
      在对比研究了数百个涉及20 多万人的实验数据之后,留波米斯基发现,快乐能带来令人印象深刻 
  的几大好处,比如,快乐使人们更喜欢与人相处并乐于助人;快乐增加了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喜爱程 
  度,改善了人们解决冲突的能力,增强了人们的免疫系统;长期保持快乐的心情将使人们拥有更美满 
  的婚姻,能找到更加充实和实现自我的工作,并且活得更长寿健康。 
      快乐能够带来这么美妙的好处,难怪每个人都想拥有快乐了。但是,让微笑一直挂在你脸上的常 
  胜秘诀是什么呢?如果你向大部分人提 这个问题,恐怕你得到的回答将是:更多的钱。在各式各样 
  的访问调查中,更加鼓胀的钱包一直在人们开列的“快乐必备”清单中名列榜首。② 然而,钱真的就 
  能买到快乐吗?或者相反,对于金钱的渴望会不会反而让你走向沮丧之途呢? 
      1970  年代,西北大学的菲利浦布利克曼及其同事所做的一个研究对此提供了部分答案。③ 布利 
  克曼希望发现:当发财梦实现之后,人们会做些什么。一大笔意外之财究竟是会让人们一直乐得合不 
  拢嘴,还是会很快变得稀松平常,而人们对金钱的原始欲望也会很快随之消退?布利克曼接触、访问 
  了一群人,他们都中了伊利诺伊州的彩票,其中有几个的中奖额还达到了上百万美元。布利克曼又从 
  伊利诺伊州的电话簿里随机挑选了一些人,组成一个对照组。布利克曼请每个组的人给自己目前的快 
  乐程度打分,并说 他们希望自己在将来有多快乐。此外,每个人还要说 他们的快乐有多少是来自 
  于每天的日常生活,比如和朋友聊天,听到一个有趣的笑话,或者受到别人的赞美,等等。最后,布 
  利克曼的研究结果清楚地展示了快乐和金钱之间的关系。 
   
      与一般的想法相反,那些中了彩票的人并不比对照组的人更快乐,两个组的人在回答希望自己在 
  将来有多快乐时也没有明显的区别。实际上,和那些中了彩票的人相比,对照组的人只有一处不同, 
  那就是他们的快乐更多地来自于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事物。 
      由于中彩票是获 金钱安全感的一种很不寻常的方式,所以,心理学家们也研究了那些靠努力工 
  作来赚 财 的人,看看他们的收入与快乐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这一研究涉及大规模的国际调查,也就是请多个国家的人为自己目前的快乐程度打分 (通常用十 
  分制,快乐程度从“非常不快乐”到“非常快乐”不等),然后统计 每个国家的人的平均快乐程度, 
  并与该国的GNP      (国民生产总值)做对比。④ 结果显示,尽管穷国的人不如 国的人快乐,但是只 
  要穷国的GNP 上升到一个适度的水平,这种差别就会消失。对工资收入和快乐之间的关系进行的研究 
  也表明了类似的结果。伊利诺伊大学的艾德戴纳及其同事在一个研究中发现,即使是在《福布斯》杂 
  志上排名前100 的富豪也只比一般的美国人快乐一点点。⑤ 所有这些研究都得 一个结论:当人们已 
  经能够支付生活必需品的时候,收入的增加并不会明显地带来快乐的增加。 
      为什么会这样呢?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我们对已经拥有的事物会很快习以为常。买一辆新车或者一 
  间更大的房子也许会让我们高兴一阵子,但是我们很快就习以为常,并回到了买车买房之前的快乐水 
  平。正如心理学家戴维梅尔斯曾经描述的:“真得感谢我们对名利的适应能力,它使昨天的奢侈品很快 
  变成今天的必需品和明天的废弃品。”⑥ 那么,如果金钱买不到快乐,在脸上长期保持微笑的秘诀又 
  是什么呢? 
      对此,我们应该先来了解一条坏消息:大量研究已经表明,每个人的快乐感大约有50%是由基因 
  决定的,这是不能改变的。⑦ 不过,较好消息是,有10%的 乐感取决于环境 (包括教育水平、收 
  入、已婚或单身,等等),当然,这些环境并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最好的消息是,剩下40%的快乐 
  感来自于你每天的日常行为,以及你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方式。因此,你只要了解这方 的一些知识, 
  就可以在短短的数秒钟内变得更加充实 乐。 
      但问题在于,一些励志类书籍和课程所提供的建议与我们的科学研究是不一致的。以“积极思考” 
  为例,是不是人们只要简单地把消极想法抛开,就能获得快乐呢?事实上,研究表明,这种压制负 
  想法的做法往往会增加而不是减少人们的痛苦。 
      在1980 年代中期,哈佛心理学家丹尼尔韦纳在心理学杂志上偶然读到德斯妥耶夫斯基的一个古怪 
  但 于启发性的说法:“一旦给自己设定一项任务                  不要去想北极熊,你就会发现北极熊每分钟都来 
  拜访你的脑海。”韦纳决定做一个简单的实验来看看这是不是真的。他让每个 与实验的志愿者单独坐 
  在一个房间内,并告诉他们可以在脑海中想任何事情,就是不能想北极熊,每当北极熊 现在他们的 
  脑海时,他们就要按一下电铃。结果,在短短数分钟内,此起彼伏的刺耳电铃声证实了德斯妥耶夫斯 
  基的说法  越是让人们压抑某个想法,那个想法就越会顽固地纠缠不休。 
   
      其他一些研究证明了现实生活中也会 现类似的结果。纽约州汉密尔顿大学的杰尼弗波顿和伊丽 
  莎白凯西就通过研究发现这会对人们的情绪和自信产生戏剧性的影响。⑧ 波顿和凯西请一群人描述最 
  让他们困扰的事情,然后让其中一半的人在接下来的十一天内努力尝试不想这些事情,另一半人则照 
  常生活。每一天结束时,每个人都要说明他们在多大程度上想了那些困扰他们的事情,并为他们当天 
  的情绪、焦虑状态、自信程度打分。这一研究的结果和韦纳关于北极熊实验的结果非常相似。与照常 
  生活的人相比,被要求努力压抑想法的人显示出更多的焦虑、更深的挫折感和更低的自信度。二十多 
  年来的相关研究都表明了,这种自相矛盾的现象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例如,越是让节食者 
  不要去想巧克力,就越是促使他们把巧克力吃得更多;越是呼吁公众不要选傻瓜来当总统,就越是鼓 
  励他们投票给乔治布什。⑨ 
      那么,如果压抑想法并不是我们要寻找的快乐药方,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有一个常用技巧就是 
  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比如和家人待在一起,参加一个派对,更加投入地工作,或者培养一种新的兴趣 
  爱好。但事实上,这种技巧通常只能带来短暂的 乐,却并不能使我们长久地满足。为此,我们有必 
  要了解相关科学研究所提 的一些建议,比如怎样利用一支铅笔,怎样写出完美的日记,怎样做一些 
  小善事,怎样培养感恩的心情,等等。 

      购物,还是购买快乐? 
      每次当你想要摆脱忧郁心情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两个词马上跳进你的脑海:“购物”和“治疗”。 
  几分钟后,你发现自己正走向附近的鞋店或者百货商场,并期待着即将开始的购物会让自己心中的阴 
  霾一 而空。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当你买了一双新鞋或者一台最新的高科技音乐播放器以后,你真的 
  会感觉好过一些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你的快乐又会持续多久呢?最新的研究成果清楚地回答了这 
  些问题,而更重要的是,这些研究成果揭示了最明智的花钱买快乐的方式。 
心理学家里夫凡波文和托马斯基罗维奇{20}  研究了:当你想花钱买快乐时,花钱买商品(比如最 
  新款的裙子或者手机)和花钱买经历 (比如 去吃顿饭、买一张音乐会的票或者一次度假)哪一样更 
  好。两位心理学家首先开展了一次国际性的访问调查,他们请世界各地的一些人回忆自己花钱买快乐 
  时所买的商品或经历,然后对这些商品或经历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程度打分。而在另一项实验中,他们 
  将实验 与者随机分成两组,要求其中一组回忆最近买过的商品,另一组回忆最近买过的经历,然后 
  分别对自己目前的情绪状态打分,一组的评分标准是从…4 分(不好)到4 分(好),另一组的评分标准 
  是从…4  分 (难过)到4  分 (高兴)。两个实验的结果都清楚地表明,不论从短期看还是从长期看,买 
  经历都比买商品带给人更 的快乐。 
   
      为什么如此呢?我们对经历的记忆很容易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过滤(比如,你可能忘却令人疲乏的 
  飞行旅程,而只记得在沙滩上全身放松的美妙时刻),但我们的商品却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破旧 
  过时。同时,购买经历会促使我们采取一种最有效的导致快乐的行为——和其他人共度时光。此外, 
  社会性本身也是经历的一部分,当你把经历告诉别人之后,你的经历也就具有了社会性。与之相比, 
  购买最时髦或者最昂贵的商品,有时候反而会使你与嫉妒你拥有这一商品的朋友或家人隔绝开来,而 
  对商品的把玩也会使你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孤立的状态。 
      然而,在花钱买快乐时选择经历而不是商品,只是故事的一小部分。下面我们做一个简短的问卷 
  调查。{21}  花几分钟时间阅读以下的陈述,然后给每个陈述打分,以表明它们在多大程度上符合你的 
  事实。不要在每个陈述上花太多时间思考,诚实地回答,并且不要偷看答案。 

      给每个陈述打1 分 (完全不同意)到5 分 (完全同意)。 
      1。  我很羡慕那些开名贵跑车住豪华别墅的人。1 2 3 4 5 
      2。  我倾向于用所购买的财物来衡量自己的成功。1 2 3 4 5 
      3。  我喜欢购买一些我并不真正需要的东西。1 2 3 4 5 
      4。  我喜欢被名贵的东西包围。1 2 3 4 5 
      5。  我觉得如果我拥有更多奢侈品,我的生活会过得更好。1 2 3 4 5 
      6。  我有时为自己买不起一些奢侈品而苦恼。1 2 3 4 5 
      7。  购买名贵的东西使我对自己的感觉良好。1 2 3 4 5 
      8。  我似乎把物质看得比朋友和家庭更重。1 2 3 4 5 
      9。  我准备花更多的钱买名牌东西。1 2 3 4 5 
      10。  我喜欢拥有一些令别人印象深刻的东西。1 2 3 4 5 
      现在,加总你的分数。低分段是10-20 分,中分段是21-39 分,高分段是40-50 分。 
      显然,这个问卷调查是用来测量你在多大程度上是一个物质主义者的。得高分的人明显地过于看 
  重物质的 得,他们常常把物质作为快乐的核心,并用物质来衡量自己和他人的成功。与之相比,得 
  低分的人更加看重人生经历和人际关系,而位于中分段的人常常对任何人都不太感兴趣。 
      研究者们已经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寻找人们在这类问卷调查中所得分数与快乐之间的关系。{22}  结 
  果正和他们所担心的一样:分数越高的人越不快乐,对生活也越不满意。当然,这个结果并不适用于 
  每一个物质主义者,所以即使你得了高分,你也可能是最快乐、最幸运的人之一 (但是,在给自己下 
  结论以前,请记得心理学家的研究也曾说明:当我们面对不如意的测试结果时,我们很善于自我欺骗, 
  因而往往把自己视为一个例外)。 
   
      那么,如何来解释这一普遍的倾向呢?你也许认为这和物质主义者想获得时髦商品的渴望永远得 
  不到满足有关。但实际上,这个问题与花钱本身无关,而是与怎么花钱、让谁从金钱中受益有关。 
      物质主义者一般都是自我中心的。研究表明,当向他们提供假想的四万美元时,物质主义者打算 
  花费的平均金额是其他人的三倍。同时,请他们对一些陈述(比如“我喜欢邀请客人来家里做客”、“我 
  经常借东西给朋友”)打分以表示自己在多大程度上关心别人时,他们的回答也表现 比较自我中心。 
  而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伊丽莎白杜恩的研究表明,这种表现会严重妨碍人们获得快乐。 
      杜恩及其同事已经对收入、花费和快乐之间的关系展开了好几项研究。{23}  在其中一项全国调查 
  中, 与者们被要求为自己的快乐程度打分,说明自己的收入状况,并提供一份详细的他们给自己和 
他人买礼物,以及捐赠慈善机构所花费金额的清单。在另一项研究中,杜恩衡量了一些公司职员在分 
  得3000-5000  美元公司红利之前和之后的消费模式对其快乐程度的影响。类似的研究结果再次 现 
  了:将更多的收入花在别人身上的人,比将更多的收入花在自己身上的人更快乐。 
      当然,对此表示怀疑的物质主义者会争论说:研究者们将因果关系弄颠倒了,并不是花更多钱在 
  别人身上才让你快乐,而是快乐的人才会花更多的钱在别人身上。这个问题很有趣,而杜恩和她的团 
  队通过一个聪明的实验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一个简单但绝对原创的研究中,他们给 与者们装着5 美元或者20 美元的信封,并要求他们在 
  当天下午5 点之前将信封里的钱花 去。这些 与者们被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被要求把钱花在自己身 
  上(比如自我放纵一下,给自己买一份礼物),另一组被要求把钱花在别人身上(比如给朋友或家人买 
  一份礼物)。结果,“快乐的人才会把更多的钱花在别人身上”的预言落空了,事实表明,花钱给朋友 
  或家人买礼物的人明显比花钱给自己买礼物的人得到了更多的快乐。 
      为什么会这样呢?答案就埋藏于你的大脑之中。俄勒冈大学的神经学家威廉哈堡及其同事{24}  给 
  实验 与者们100 美元的虚拟银行存款,然后请他们躺在大脑 描设备中。 与者们首先看到自己的 
  一部分钱通过强制税收的方式给了一些有需要的人,然后被询问是否愿意将剩下的钱捐献出来或者留 
  给自己。大脑 描的结果显示,当 与者们看到自己的一部分钱送到了有需要的人那里时,他们大脑 
  深层的两个原始区域  尾状核和伏隔核  变得活跃起来,而当 与者自愿捐献一部分钱的时候, 
  这两个区域尤其活跃。当我们大部分基本需要 (比如品尝美味的食物或者受到别人的尊重)得到满足 
  时,这两个大脑区域也会活跃起来,这说明在帮助别人和获得快乐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大脑联系。 
   
      因此,从科学上讲,如果你真的想通过购物疗法来摆脱忧郁,那就通过帮助别人来帮助自己吧, 
  因为作为回报,你的大脑产生的直接反应会让你感觉更快乐。 
      当然,你也许会说你真的没有多少钱来捐献给别人。尽管这样,善行也是随处可及的。几年前, 
  快乐研究专家索尼娅留波米斯基和她的同事安排一组 与者连续六周每周做五件无需花钱的善事。{25} 
  这些善事都非常简单,比如写一张表示感谢的便条、献血或者帮朋友做一件事情。有的 与者一天做 
  一件善事,有的 与者一天做五件善事。那些一天做一件善事的人显示出有一点点的快乐度增加,而 
  那些在一天内就将五件善事一口气做完的人却难以置信地显示 ,他们的快乐程度增加了40% 。 
      【心理学链接:物质主义的根源】 
      是什么让人们变得物质主义?对爱的占有来源于人们的性格、童年经历或者成年以后的生活经历 
  吗?根据心理学家兰恩格查普林和德博拉罗德约翰的研究,物质主义植根于人们早期的童年生活,并 
  且主要受较低自信度的驱动。{26}  通俗地说,物质主义者由于缺乏自信,所以需要通过对物质的占有 
  来增强自己的信心。 
      这一研究分为两部分,研究者首先安排一组8 到18 岁的孩子完成一份标准的测试自信度的调查问 
  卷 (其中的一些评估问题包括“我对自己的形象很满意”,等等)。接着,研究者向孩子们展示了画有 
  各种形象的图片,这些图片内容涉及五个方面:爱好(比如“野营”、“溜冰”),运动(比如“橄榄球”、 
   “网球”),物品(比如“新鞋子”、“个人电脑”),人物(比如“朋友”、“老师”),以及成就(比如“ 
  得好成绩”、“学会一种新乐器”)。研究者请孩子们看这些图片,然后自由挑选其中一些图片,将它们 
  组合起来说明“是什么让我快乐起来”。这个有趣的实验可以使研究者通过发现物品在选择中所占比例 
  来评估每个孩子的物质主义程度。结果显示,自信和物质主义之间有着强烈的联系,自信度越低的孩 
  子表现出来的物质主义倾向越强。 
      但是还有别的原因和结果吗?会不会是物质主义导致缺乏自信呢?为了检验这一可能性,研究者 
  又安排这组孩子在纸盘子上写 自己的优点,然后根据这些优点分别对每个孩子进行了充分的赞美和 
  表扬。这个简单的写满“我的优点”的纸盘显著提高了孩子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孩子们为此将原 
  来选择的“物品”减少了一半。这个实验再一次证明了较低的自信度会导致较强的物质主义倾向,而 
  这一倾向在童年时代就形成了。不过,这个实验也向我们说明了,就像只需花一点钱在别人身上或者 
  日行几善就能变得更快乐那样,一个纸盘和片刻时间也足以改变人们思考和行为的方式。 
   
    59 秒:快乐购买法则 
      购买经历而非商品:想花钱买快乐吗?那么把你辛辛苦苦赚来的钱用来买经历吧!你可以 去吃顿饭,听场音乐会,看场电影或演 ,可以远行度假,去学舞蹈, 去写生,去蹦极,等等。事实上, 
  你需要参与到任何让你和别人待在一起的机会,并在事后将你的经历告诉别人。当你花钱买 乐的时 
  候,请记住,经历才是你花得其 的东西。 
      给予比接受更好:不论是跳激情四射的舞蹈,还是在惊险刺激的蹦极中尖叫,都不能带给你长久 
  的快乐。如果你问人们究竟是把钱花在自己身上更快乐还是把钱花在别人身上更快乐,恐怕大多数人 
  都会选择前者。然而,科学研究却提供了相反的事实:人们给予别人而不是自己之后往往表现得更快 
  乐。当然,你不必真的把自己大部分收入用来捐献或者给朋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