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青春的敌人-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九九一年早春,我约上李和她的小儿子去玩。李是我的小学同窗,无庸隐瞒,我对她一直怀有超越友谊的爱感。但是她已结婚,还有了这个小孩子。那一天,我们一起去了元朝古城墙——古城墙由于岁月苍老,已蜕变为东西绵延的土坡,土坡上栽满了小松树——我们翻过这道岁月之墙,来到它北面的护城河畔。望着晶亮的太阳光下李的背景和长发,以及在她身后追赶的儿子,我一下想起七岁时第一次见到的李,那个漂亮而跋扈的小姑娘,现在她身后这个奔跑的儿子只比那个小姑娘小五岁。而今,李已在安详地承受了儿子嘤嘤的喊声,“妈妈,妈妈”,已变成温静的少妇和母亲。
“俱往矣”,我们已经走到了青春的结尾,走向三十岁和中年。我们已经过上了踏踏实实的生活,没有停留,静静地航行。我们都曾惧怕这一天的到来,就像十八岁时谈起结婚,一边渴望得要死,一边感到畏缩。因为伤叹“青春像一只小鸟”,迅速“飞去就不再飞回”,我们曾经深深地怀疑生命,厌倦生命。可是自从彻底扔掉那些谎言般的梦想中不切实际的纷扰,我们却发觉人生是那样的实实在在。这时,我们的生活到了又一个车站,我们觉得未来可能会更好,而新世界还从未到来。这里,我将引用已过世的三毛的话,作为本部分的结尾——
说到最爱的年纪,就是中年。尘埃落定,这时候,人生不问答案,播出去的种子,开始收获了……我们还不老,还有权利去恋爱,还没有走下坡……年轻人,千万要对你的中年抱着一个很大期望。
中年时代失去了容貌的美丽,但是得到了更多更好的东西。越到中年越知道衣着不重要,漂亮不重要,但是健康重要。这种快乐,跟很多的好朋友去交换心得,都说中年好的不得了,大丰收噢!它不一定是金钱上的,也可能是金钱上的。我爱这个年纪!
《青春的敌人》第六部分
发表日期:2005年10月17日
缀语
三十岁,秋天的早晨
现在到了为你的青春写结束语的时候了。
这时,青春的帷幕已徐徐下落,人生的新章在新幕的背后已酝酿成形。仰观十年,青春是一条无以穷尽的长途,但当回首,它却像一阵蒙蒙春雨,来也匆匆,去亦匆匆。有时,你真想回到十六岁的花季,重新来一遍,那样你就会比现在更好。你就会不惜一切代价地考上大学,不放弃每一个学习机会,因为后来你发现需要某种知识时,也每每发现对于这种知识的厌烦曾使你不止一次地逃学。那时,自己的东西丢了,不该上纲上线,如果不是因为你已经断定自己的东西被人“偷”了,或许别人会把你的东西还给你。假如你重新再来一次,你就不会太早地恋爱,而是多看一些事情,多接触一些新人。在以后的中年岁月中,你遇到过许多比现在作了自己妻子更好的女人。你不会急于结婚和生育,也不会为一个对你不合适的丈夫而糟蹋了一生。那种能使自己得到力量的爱情和家庭太少了,你是在养活配偶的同时获取了法定的性生活,并把自己拴在了一只包袱上。你不会花太多时间去上一个又一个浪费你有限精力、金钱、爱心的人的当,也不会交那么多现在连影子都找不到的朋友。你会在一个公司,像现在这样,安分地干下去,一点点爬向高层,而不是在许多雇主之间调来调去,得到了许多不值钱的经历,却没有攒下一点益于提升的资历。如果重来一次,你肯定不会为社会、政治、活法问题,与父母多次吵架,因为他们并不掌权,决定不了什么。你也就不会总是看不到希望,错失良机,一连好几个月里无所事事,苦闷得自己和自己下着围棋。
你好后悔呵。有那么多事,当你没有经历时,你的经验无法使你把握它们。一旦过去了,一切又都晚了。
你渴望长大,却并不愿意年老。而青春的敌人也的确不是衰老,而是不曾长大。
你曾苦恼,时常想起旧日恋人,设想当初与她/他结合,或许生活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然而,就像吕承明写过的一首歌唱道的:“遥远的她/是永远燃烧的火花/是我记忆中一个回不去的家……”在这种淡淡的清愁中,你不会再像十八岁时那样去写日记,不会去找知音以求宣泄,也很少流泪。就像舒婷在《路遇》里写道的——
也许一切都不曾发生
不过是旧路引起我的错觉
即使一切都已发生过
我也习惯了不再流泪
《青春的敌人》有这样一个尝试:让读者打破时空,看一看青春各个阶段的颜色。特别是当你还没有跨入下一个阶段时,提前触知来日的忧郁对你眼前的生活是有助益的。但是,我几乎又可以肯定,你不会同意你所不理解的意见的,因为以后的一切,你尚未经历过。对于未来,你有你自己坚信不移而又牢不可破的预感。这就像对一个十七岁的女孩子说“亲爱的,别这么早就接受男孩子的求爱”一样,无济于事,因为她需要这些。也如同对一个尚未毕业的中文系学生说“英语很重要”一样,纯属对牛弹琴,因为他自负得很。
二十六岁以前,人们往往不知道自己幼稚,并且害怕被别人和被自己发现幼稚。然而,人只有经常感到自己幼稚并敢于承认它时,才能算真的成熟。这种真正的成熟在青春的末期才会出现。而当它姗姗来迟时,人生大局又已基本定下。一个十八岁就决定弃学从商的人,并不知道正是由于他没有进入学院,那个“无业青年”的社会地位,将对其向高层次攀登构成决定性的障碍。
不过,只要是看过这么一本言介青春时分各种阻碍人们成长的劲敌的书,你至少可以知道在未来的日子里,有可能遇到哪些困难。至于如何我行我素地解决它们,你自有你的办法,不必遵从别人的意见。本书只是展现困境并为应付它提供一点微不足道的参考,只要读者因为这本书而看到了自己人生中的景致,以及其中隐约可见的危险,并通过这本书的光照使那些危险在眼前得以显彰,我的尝试就已经达到。
很奇怪,自从我很小的时候操笔书画,就确定了一个信念,那就是不惜多用任何一个美丽而又恰如其分的词汇,把每一篇公文写成美国宪法开头的那种样子,把每一篇不似说教的说教写成诗篇。为此,我曾很不适应上中学作文课和作各种各样的秘书工作。一九九零年,看了张慈临去美国前发表的一篇散文《独步人生》,很欣赏她的一句金言:“我对世界的感受,就是语言的美。”没错,这也是我的信念。
《青春的敌人》正是禀承了这个信念。
一九九九年,我再次回到母校北大,攻读法律硕士学位,抽去大部分精力,投身法学研究。间或,我刚刚写完105万字的鸿篇巨制《共和国日记》5卷,记述了从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九九年之间的五十年历史。在这些法学论文和这部通俗历史著作中,我均没有忘记“语言的美”。此后一段日子,我一直在完善《香港:明月照耀下的奇迹》、《北大百年——往事如烟云》、《水木清华九十年》、《200年鉴中美风》等等一批通俗历史读物,其文字的宗旨依旧是“语言的美”。当然,我不会忘记安布罗西乌斯布道时说过的另一句金言:“文字使人死,精神使人生。”
早在一九九二年秋天,正值《青春的敌人》第一版下厂印刷,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和社会福利学院的朋友们曾来信说,希望得到《青春的敌人》的赠书。我很高兴她们的兴趣,但却同时申明,书里只有“语言的美”给她们看,而书的内容“出境无效”。原因很简单,中国落后的社会现实必需的是一种与之相符的“落后的”策略,这种策略应该比中国实情略进一步,又必须落后于海外现状相当长的时间。因此,根据这块土地上的问题找到的答案,不具有世界意义,而具有世界意义的答案,又离中国现实又太远了。
十八岁时,我确立了另一个建设原则:作一个解决问题的人而不作先行的思想家。我对说出崭新的思想不感兴趣,我的全部精力投入在实施先人的思想并研究它们的可能性上。早在北大求学时代,我曾因不惮于重复百年前伟人们说过的旧话,常遭同舍好友孔庆东博士的嘲笑。但是我相信,孔博士与我对理论和生活的认识有着截然相反的看法,他要创造全新的思想和主义,寻找从未有人光顾过的壮丽美景,而我,只想让伟人们已经说过已经不新鲜的理论成为现实生活。为此,我将继续重复伟人们伟大的箴言。
我不打算不朽,相反希望我的文章快快死掉。
如果一个现实主义的批判,仍有存在的道理的话,那就说明它所批判的东西至今犹存。
我屈指估算,《青春的敌人》的功利影响只有七年左右的寿命,它所针对的就是六十年代以后出生,八十年代以后成长起来的人们。对于其他人,它没有和我的主观目的完全一致的影响意义。对于它2002年仍能换一家出版社又一次加印,实在在预期之外。
记得,戴高乐将军在他自己的墓志铭上写下:“夏尔·戴高乐(1890— )。”我猜想这位总统是希望他的一世英名和伟大精神能与未来永存。可是我,从很小的时候就依稀记得,我出生在很远很远的年代,经历过生物从海洋走向陆地的漫长的历程,经历过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的古代民主,经历过各国移民争相汇聚于中原的李唐王朝和满清盛世的转折,我似乎清楚地感到血管里流淌着孔孟的血液。而今天,我更加相信,我出生在一个我自己也不清楚的年代。面对死亡,我想我会使自己变为山角下的一抔泥土、风中流云、以及闪进麦田的红狐的尾巴。后来我想我应该把每一次死亡作为每一次来世的终结,每死一次就标志着我此生大事的完成。我很尊崇萨特的一句狂言,“我来到世上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为了清账”,并且和他一样,认为生生世世“我是赋有天命的”,所以在自己身后竖起的无数次死亡的墓碑碑文上,我将采用和戴高乐将军截然相反的作法,标明自己的每一次终结,却确定自己来源于久远的传统和历史,是它们的胚胎,却不知道授孕的编年。
我愿根植于这种习惯推算我的作品寿命,它们来自永恒,终结于越早越好的一天。
《青春的敌人》不想不朽,也不想太深沉,请我那些治学严谨而意境高远的教授们和品位出超的各路朋友,能够不嘲笑我蹲下身子去同一个孩子讲话,拉着手与二十岁人攀谈。我希望所有读它的人们能够认真,也能够轻松。它和我自己一样,是一种有用但不永存的功利主义的东西。
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母亲王跪榕和表姐王瑛,她们是第一批悉心倾听了本书部分章节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的人。还有我的父亲周复旦,由于要会晤海外来客,应筹太多的老朋友,谋划秦皇岛四通公司的北戴河展销会,还要翻译文章,所以此书写作绵延于一九九一年整个春季,其间,我不得不一直寄居在父亲舒适的家中,过着饭来张口、晚睡晚起的纯脑力劳动生活。此次改版重印,正值我在各电视台之间疲于奔命,如不是妹妹周忆红、妹夫黄钰、妻子李陵大力帮忙,我将无法应付这个举措。此外,无数我曾经历过的人们促成了我的经验,这里必须感谢他们的深远影响,他们同意我运用他们的事例而隐去其名以谋此书的丰富性,令我十分钦佩他们的通达。
我希望他们和所有的人们拥有更加美丽的生活。
我所通篇诱导的“健康精神”与他们同在。
一九四六年,世界卫生组织宪章的开头写道:“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状态。”实际上,成熟、心理卫生、健康精神,这些就是一个人终其一生所能学到的最好的东西,最核心的东西。为此,马克思曾说:“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付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苦。”
青春十年中,你所扮演过的角色始终是儿子和女儿,而在青春最后的时日里,你已向父亲和母亲转折,成为一座跨越代际的桥梁。那么,把一颗健康而青春的心留给中年,传给自己的下一代人吧!请不要那么不健康地看待青春的尾声,人生没有因青春的消逝而完结。不要认为自己真的人老珠黄,油尽灯枯。三十多岁,不过是秋天的早晨,一轮新的太阳刚刚升起。这时的果树,承受着新的雨露和满枝的收获物。我相信,你甚至会像芒克一样激动地咏唱:
啊,秋天
我没有认错
你同样是开花的季节!
千万不要小看自己的现状,如果你想要得到的东西一个白天就可以获得,那对于青春的气力来说是一种不幸,至少是一件乏味而无趣的事情。请把健康的直视现实的心态,带到中年。不要不健康地看待没有建树的女人和始终不幸的男人。对于女人,幸福比成功重要。对于男人,重要的是成功,而不是幸福。你不必百分之百地遵奉这个铁律,只要你有把握无论是从自己的虚荣和嫉妒心上还是从真正的灵魂满足上把持住自己的一生,你就可以选择一条别人弄不懂的道路。歌德曾写道——
一个按成法培养的画家,决不至于涂出拙劣乏味的作品,就像一个奉法惟谨的小康市民,决不至于成为一个讨厌的邻居或者大恶棍。但是另一方面,所有的清规戒律,不管你怎么讲,统统都会破坏我们对自然的真实感受,真实表现!
没有人拥有绝对正确的生命方式,换句话说,只要是被人们采纳的活法,就不会是绝对错误的。把这个真谛带到中年,并把它告诉你的孩子。
此外,你还应该明白地向你的孩子转诉一些关于生、死、爱、美梦的观念,回答他们每一个好奇的问题。你必须重视孩子的梦想,浇灌它,只有在已完全失去了幻想的父母眼里,孩子的美好愿望才会显得荒唐。关于性的常识,你休想把一个男孩子蒙骗到十八岁。诚然,你可以把女儿一直骗到被关进洞房的一刹那,可这非但无助于世风清纯,反而会造成大量的社会弊端和不成熟的人。但是,关于罪恶和宿命的事实,请你隐晦,隐晦,再隐晦,不要把这种难局这样早地直接告诉他们。听听歌德的另一段话——
我们对待孩子们,也应该像上帝对待我们一样。当上帝让我们沉醉在愉快的幻觉中,他就是给了我们最大的幸福。
在人生旅途中,过早地认识真理并一定好。让一棵柔嫩的树苗过分呈露在暴风骤雨之中面对吹打,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早早地毁掉了它。让作梦者去作梦绝不是件坏事,你不会见到有人睡眠并作着美梦而非要叫醒他不可吧!
三十岁,让自己在这个金黄的朝晨,走向应有的成熟和健康。然后再去面对成熟带来的新问题——衰老的光临。
这个时候,你习惯性的面部表情留下了岁月的痕迹,形成了深深的皱纹。你甚至开始从脑后渐渐泄顶。然而,最为可怕的,却是心理上的衰老。这时,看到二十一岁的人在为一桩爱情而苦恼,如果你倚老卖老,念叨他们太小,认为他们比自己二十一岁时还不成熟,那么你真的是衰老了。事实上,他们只会比你那时更成熟,知道得更多。你所以这样武断,就是因为你在心理上已经承认自己老到家了,看到他们撅屁股,就知道他们要作什么。只有老人和未老先衰的人,才会毫不怀疑自己的判断力。
这时,你需要知道一些永葆青春的办法去抵挡时光的侵蚀,以使自己不会在若干年后变得像自己的父母一样麻木、保守、武断、自命不凡。他们抵御衰老靠的是注意饮食,舞舞长剑,用唯物主义的方法作作气功。而你,除了想到身体,还要想到心理健康,别像他们一样把精神的修炼忘得一干二净。你不妨试着这样作——
☆ 更新生活情趣。生活仍然不只是活下去,而是要活得更好。
☆ 继续探求灵性。广智使人笑,从容使人气沛而不老。
☆ 交几个正值青春期的朋友。除了让自己年轻,还可以知道什么在流行。
☆ 订阅《读者》杂志。省悟和通达,那里应有尽有。
☆ 坚信自己不会老。那么,你就真的不会老。
三十岁的时候,只要你健康,成熟却不苍老,你就会发现太阳西移时的美丽。三十岁,什么都明白的年纪,对什么你都不再迷乱。你不去幻想,不浪费,很少争吵和打架。三十岁,四平八稳的年龄,但是就在这四平八稳的表象下,生活还是在不断地叙述着那句璀璨的、不厌其烦的、更加完善的话:“改变你自己!”
马斯洛曾细致入微地描述了人生需要的层次,用一个金字塔式的图表标志出来,即下面的这个样子——
(此处加上原书中的阶梯式图表)
少年的时候,作最优秀的人的梦想使你打算满足自己所有的欲望,从最低层次的生理需要到最高层次的美的追求,你全线出击,曾想囫囵吞枣地一举拿下。可是后来,在社会环境的阻力越来越大、自身先天条件越来越跟不上步伐的情况下,你一度灰心丧气,甚至将作人的需要降低到无法降低的地步,局限在畜生的界线之内。尔后,略略成熟的年龄使你冷静下来,并乐于稍稍改革自己一下。于是,你更向往爱和社会的归属感,更渴求尊严。但是,三十岁到来的时候,你曾再一次驻足,打算就此算了。但是如果真是那样,你就将和其他沮丧的中国人一样,没使自己的需要向较高的层次突破,而是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农民们归属为“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知识分子归属为“无官一身轻,有子万念休”,就像《儒林外史》描写的那些人一样,呈现出中国盛产的那种“自我萎缩型人格”特征。
然而为了继续改变自己,也为了不再像少年时代那样盲目,你已懂得了首先改变“改变自己”的方式。耐心、沉稳、真切、绝不急功近利。你不停滞,也不急走。你慢慢地实现自己的秘密计划,希求相亲相爱的和平与理解,在每一次举手投足、每一个步伐中表现出优雅和美,塑造出自己成熟、健康、更高层次的人格。
达·芬奇一五零三年至一五零六年创作、现藏于巴黎卢浮宫中的那幅旷世名画《蒙娜丽莎》,使许多因为知道它是大画家的杰作而不懂装懂地赞颂其美的人,现出了可笑的媚态。据行家推测,那幅画是画家给佛罗伦萨银行家弗朗塞斯卡的夫人——蒙娜·丽莎——绘制的画像(但我私下里一直怀疑,那是达·芬奇的自画像)。我不喜欢它,也不相信那种古代的手法和旧暗的色调能真的给其他人以第一感观上的愉悦。我之所以难以忘记它,并愿意时常想一想它,只是因为第一,它值很多很多的钱,令人向往,第二,蒙娜·丽莎的神态,从各个角度看她都是在微笑。这是一种高位人格的写照,也是三十岁人应该达到的人格风度。
十年青春,既是梦灭的过程,也是一个认识自己的过程。古希腊人曾把“能认识自己”作为人的最高智慧,而阿波罗神殿的大门上也写着一句著名的箴言:“要认识你自己。”你心驰神往地奔向这方灯塔,而今“改变你自己”的依据也正是“认识你自己”的结果。你面带着三十岁人的微笑,而三十岁的改变已不再像青春时节认识自己那样轰轰烈烈。你在四平八稳的表象中,显现着冷灰色的阴郁,说不清是保护彩,还是熟透了的成色,而且你那从各个角度上看都很宁静的微笑,也在对这一片冷灰脉脉地含情。
三十岁,可能是阴雨的季节。特别是男人,你已到了无以依赖的年景。父母在衰老,儿女尚幼弱。但是,这个凝重的节气并不比阳光灿烂的春天差多少。过不了多久,你就会在收获的日子里看到另一种快乐,儿子成长为出类拔萃的人,你长年的奔波终于赢得了一些必然到来的东西,长级、提升、爱戴、稳定的住房。你那年轻的脸渐渐成为另外一种动人的面庞,安详的岁月和敏于心扉的智性融入你的目光,另一种笑容显得你脚踏实地,另一种流泪的样子并不使你丢脸。一切的一切,因为你花了不短的时间——青春十年。
因此这时,你自然学会了对年轻微笑,学会了对年轻的去向微笑。这时,你重听侯德健的《三十以后才明白》,重放罗大佑的《恋曲1990》,特别是当歌星缓缓地唱起“乌溜溜的黑眼珠和你的笑脸/怎么也难忘记你容颜的转变”时,你摇曳的心重走桑田沧海,双眼在苍茫间含着极难捕捉到的微笑,因为那些漫长的清愁已向甘甜转变。而那些向三十岁以后流注的时光,却因你丰富而光彩的心,没能走向衰老。
曾经,《青年参考》译载了M·乌尔曼八十九年前发表过的一篇短文,这篇定名为《年轻》的文章,曾被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放置案头,度过了全歼日本法西斯的太平洋战争。后来,它又成为了许许多多日本企业家的生活信条,松下公司的元勋松下幸之助,称之为“我的座右铭”。的确,它有一种不老的豪情和继续打世界的雄心,而在豪情和雄心的内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