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员工精神-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员工精神》
作者:唉德加·沙因
内容简介:
    员工精神是每一个优秀员工必备的职业精神,也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准则——职业基准。敬业、责任、进取、合作、忠诚、创新、高效、服从,在过去的100年来正是这些理念和价值观推动着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并造就了美国政府、军队、工商及学界的大批精英。
作者介绍:
    唉德加·沙因,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斯坦福大学社会心理硕士,哈佛大学博士。生前常在《哈佛商业评论》《金融时报》《时代周刊》、《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观察家》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典型代表作《职业动力学》、《组织文化和领导》、《职业基准:发同你真实的价值》等。其中《职业动力学》、《组织文化和领导》等被美国许多知名大学列为MBA重要参考书目,对现实管理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埃德加·沙因博士常受邀到世界著名企业进行演讲、咨询和培训,是全球深受欢迎的管理专家之一。
文章试读:
    人活在世间必须工作以换取生活    
    人不能不工作,道理很简单:工作不过是人赖以生存的方式而已。人要吃饭,要养家,要买房,要买车,要供子女读书,还要享受……如果想要吃得好、穿得好、把下一代抚育好,就必须工作。我工作我存在,存在就是为了工作,努力工作一定会有好结果。    
    弗洛伊德在《文明及其不满》一书中提到:“如果是出于自由意志的选择,为了谋生而从事的日常工作会带来非比寻常的满足感。通过升华,工作能从个人喜好或直觉冲动中发掘潜力,这种原始力量,由于其内在原因要比寻常的力量来得更为强烈。”    
    人世间的事情就是这样,人们必须工作以换取生活,当然有其他的交换方式,如抢劫、行骗,但某些方式的选择不适当会产生恶果。生活对我们任何人都不容易,我们必须工作,而且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爱自己。    


第1章工作是人类的天职

    一个人走出学校融入社会,就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从此工作将伴随他的大半生。人为什么要工作?每个人都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对于基督徒来说,答案就在圣经中。上帝创造人类之后,要他们管理其他的受造物,这是上帝赐给人类的工作。在圣经里,圣保罗说:人不工作就没有饭吃。我们由此可以清楚地知道,工作本来就是上帝的旨意,工作就是人类的天职。    
    如果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会对工作敬业,对上帝负责。信仰上帝的基督徒都会尽职尽责地努力工作,因为他知道上帝在看着他,他对工作不能不以敬畏的心去对待。工作对我们来说是满足而不是负担,这样,我们必定会把工作做得更好。    
    人终究是社会性的人必须工作    
    在这个世界上,万物都在悠闲中过烧子,惟独人类在工作着。人不能不工作,文化在日益进步,生活也日趋复杂,到处是义务、责任、恐惧和阻碍,这些东西不是由大自然产生出来的,而是由人类社会产生出来的。    
    社会是人的产物,没有人就不称其为社会;人终究是社会性的人,必须工作。在社会中,人和人的相互作用是以社会为前提发生的。当欧洲处在信仰时代时,一个城市要建筑一个教堂,石匠、瓦匠、木匠、雕刻家、画家、建筑家全都来了,他们拿出最好的技能献给上帝。一个教堂这样,一个组织、一个社会乃至一个世界也是这样,个人必须拿出最好的表现奉献给生命。不这样,生命便停止,社会便成了一堆死灰。    
    每一个人都应思考为什么要工作,尤其是工作的社会意义。我所了解的布堪纳——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特别迷恋美式足球,是一位铁杆球迷,他从不错过每年1月间的季后赛。原本一场60分钟的比赛,少不了犯规、换场、中场休息、伤停补时、教练叫停等等,这样要耗费很多时间。花这么长的时间在电视机前看比赛,布堪纳感到很浪费时间,竟至产生了    
    罪恶感。然而,球赛又不能不看,为了在心理上找到平衡,他决定给自己找点事干。他记得    
    曾经从后院捡了两大桶核桃,于是就把这些核桃搬到客厅里,一边看电视,一边敲核桃,这    
    样或许能心安理得一些。    
    布堪纳边看球边敲核桃,还在不停地思考:为什么自己长时间坐在电视机前会有罪恶感?为什么自己这么一会儿没工作就心里觉得不塌实?布堪纳在不断地敲核桃的过程中悟出一个道理:社会赞许工作,工作不仅对个人有好处,对其他人也有好处,如果一个人饱食终日,无所事事,那么除了他自己的得失之外,别人也享受不到他从事生产带来的“交易价值”。    
    我赞成布堪纳的观点:社会对工作赋予道德上正面的价值,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如果有一天人类停止了劳动,那就意味着人类社会自身的毁灭。除了为赚钱而劳动之外,凭借每天工作的进行,人们还可以满足心理上的欲望,并藉此肯定人生的价值,实现人生质的飞跃。从这个意义上说,劳动是一种快乐。    
    人活在世间必须工作以换取生活    
    人不能不工作,道理很简单:工作不过是人赖以生存的方式而已。人要吃饭,要养家,要买房,要买车,要供子女读书,还要享受……如果想要吃得好、穿得好、把下一代抚育好,就必须工作。我工作我存在,存在就是为了工作,努力工作一定会有好结果。    
    弗洛伊德在《文明及其不满》一书中提到:“如果是出于自由意志的选择,为了谋生而从事的日常工作会带来非比寻常的满足感。通过升华,工作能从个人喜好或直觉冲动中发掘潜力,这种原始力量,由于其内在原因要比寻常的力量来得更为强烈。”    
    人世间的事情就是这样,人们必须工作以换取生活,当然有其他的交换方式,如抢劫、行骗,但某些方式的选择不适当会产生恶果。生活对我们任何人都不容易,我们必须工作,而且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爱自己。    
    我们的生活目的不仅仅是赞美上帝和证明他创造的奇迹,更是要通过手和脑的工作——主要是脑——去消费。我们生活在一个以工作为主导的社会中,被与消费职责紧密关联的工作伦理所控制。过去人们工作是为了创造以便保持我们的温饱;现在人们工作为挣钱,挣钱为消费,消费又促进人们更努力地工作。    
    无论你有多么崇高的使命感,多么远大的理想,你必须工作,否则在经济上不能独立,其他想法也无法付诸实施。任何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必须工作才能生存。人不能不工作,工作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一个人应为实现自我价值而独立奋斗。    
    渴望快乐就必须工作    
    工作可以满足个人,让人快乐。不劳无食的主张只是要把工作的质量降低一些而已,其实无论在何种社会何种组织之下,人是不能甘心闲着的。一个组织存在的价值和目的可分为社会性和利益性两方面,从劳动者个人的目的来说,组织给了你工作,你成为其中的一员,担当了一份职责,你只有做好本职工作,才能享受到劳动的成果——安身立命、养家糊口、体验快乐。    
    “为什么要工作?”你是否这样问过自己?1954年,社会学家怀兹等人对数百名美国人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当你发现自己拥有一笔不必工作也能维持生计的遗产时,你会不会脱离职业人的行列?结果发现,竟然有80%的人回答:“即使自己生活富裕,仍然愿意继续工作”。至于理由则有下列种种:    
    ——工作是一种乐趣;    
    ——希望自己的内心经常保持充实感;    
    ——以此维持自己的健康;    
    ——通过工作可以促进人际关系;    
    ——工作着证明自己是活生生的人;    
    ——保持自尊心……    
    对另一个问题:“如果没有工作,你会怎样?”,大多数人是这样认为的:    
    ——每天将会无所事事,感到极为无聊;    
    ——不再觉得自己是活泼、有生气的;    
    ——觉得自己似乎成了废人……    
    在工作中,除非纯粹机械的,没有人不想表现他自己。凡是经过人劳动生产的东西,他的个    
    人价值也必在里面。这种表现力是与生俱来的,是促使人类做事的原动力。    
    人需要在工作中寻找其归宿和价值,实现其理想。人总得找点寄托,能够把工作同理想、兴趣、爱好融合起来的人是幸福的。乐队指挥鲍勃·克劳斯贝的儿子,曾被问到他父亲和他的叔叔平·克劳斯贝每天的生活情形。他回答:“他们永远都在愉快地工作。”    
    “那你长大之后希望怎样呢?”好奇的人又问他。    
    “也是愉快地工作。”小克劳斯贝毫不迟疑地回答。    
    是的,人不能不工作,这个道理连孩童都懂,好在人能形成工作的习惯。有了这种工作习惯,人就会习惯任何工作,不管那到底是什么工作。最后,哪怕是不需要工作的时候,人也会渴望工作,这是人的升华。    
    


第1章保持敬业的职业态度

    态度是我们语言中最重要的词汇,它作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一个人的私生活和职业生活。来自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一个人的成功中,积极、主动、努力、毅力、乐观、信心、爱心、责任心……这些积极的态度因素占80%左右。无论你选择何种领域的工作,成功的基础都是你的态度,也可以这么说:态度决定结果。    
    对待工作的态度,是一个道德问题——职业道德。有些员工总是认为工作只是为了公司,而自己从中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好处,既然对自己没好处,那就随便应付一下完成了就可以了。如果一个人本职工作做不好,就会帅去信誉,他再找别的工作,做其他事情都没有可信度。如果认真地做好一个工作,往往还有更好的更有成就的工作等着他去做,这就是良性发展,也就因而拥有更高的信誉和业绩!    
    职业态度决定敬业强度    
    一项调查显示:学术资格已不是公司招聘首先考虑的条件,更重要的是新招来的员工有正确的工作态度。大多数雇主认为,迄今为止,这是公司在雇佣工作人员时最优先考虑的,其次是工作人员应该具有职业技能,接着是工作经验。    
    美国联邦储备银行总裁丽贝特·博伊尔说:“公司聘用人的标准是敬业精神。我认为,工作是一个人的基本权利,有没有权利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则看他能不能认真地对待工作。公司给一个人工作,实际上是给一个人生存的机会,如果能认真地对待这个机会,也才对得起公司给予的待遇。”毫无疑问,工作态度已被视为组织遴选人才时的第一标准。    
    敬业是一种职业态度,也是职业道德的崇高表现。一个没有敬业精神的人,即使有能力也不会得到人们的尊重和接受;能力相对较弱但具有敬业精神的人却能够找到自己发挥的舞台,并步步实现自身的价值,最后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广受尊重的人。敬业精神的强度取决于一个人的职业态度。在我们这个国度里,人不论职位高低,没有贵贱之分,敬业精神始终如一,人们对从事社会服务的体力劳动者的工作非常尊重。这种敬业精神随时都可以在机场、饭店、商店等公共场所见到。在机场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年轻美貌的女子穿着机场的工作服,在一丝不苟地清扫着地面,从她们的脸上丝毫看不到有什么自卑的表情。在饭店用餐,同样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当你用完饮料后,热情的女服务员立即友好地问你:要再来一杯吗?就餐中,她们不停地换盘子,擦净桌面,就餐完毕后,还热情相送。    
    无论我们做什么工作,有多么远大的理想,首先是要把我们的本职工作做好。即使是很普通的人,也应有着很强的敬业精神。经常为我服务的加州马克西姆饭店的一个老招待,当招待员40多年,但是他干这份工作非常愉快,他认为自己没有受过高等教育,能做这份工作已经很满足了。他自己的心态很平和,就他所干的招待这份工作来说,他干得非常出色,非常具有敬业精神。    
    圣经里的工作态度    
    下面我要介绍两位现代管理的最佳观察者——赫茨博和麦格雷斯所提出的观念,他们在此提供了新的视野,这两个人有趣的观点是相互交织的。    
    赫茨博指出现代人与两位圣经人物的类似性。他说,如果我们认为现代人的工作态度类似亚当,则是一件事;如果我们认为现代人的工作态度类似亚伯拉罕,则又是另一件事。我们现在重温一下这两位圣经人物的个性。    
    圣经创世纪篇告诉我们说,亚当悠闲地生活在伊甸园中,除了知道自己得到舒适的照顾外,什么也不知道。他违反上帝的告诫而偷吃了智慧之果,因此被赶出了乐园,他受到的惩罚之一是,从此必须工作。因此,对亚当来说,工作是他不能不做的事。    
    相反,亚伯拉罕则是受到挑战而工作,因为他被视为能负责有能力的人。上帝替他设下了领导角色,因此亚伯拉罕就多年地执行他的职责。他是一位不但因为工作该做就做,而且能看出工作的意义,以及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而有成就的人。    
    赫茨博认为,在我们当中,有些人是亚当,有些人是亚伯拉罕。但是他强调,为了达到目标而工作比起只为了执行任务而工作,可以给人更多的满足感。因此他告诉人们:工作是有趣的,它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满足感,我们不应该做一个只为了薪水而工作的人。    
    麦格雷斯认为,我们应该从两种角度去看员工,并且将之区分为X型人和Y型人。这并非是说人只能属于这两类,而是我们倾向于把人归于这一类或那一类。X型人比较懒惰、对工作没兴趣、需要鞭策、追求保障,并且对冒险没兴趣。Y型人渴望工作、能自动自发、希望有所成就,并且对挑战非常有兴趣。    
    X型人与亚当的观点是一致的,认为工作是件苦差事,Y型人认同亚伯拉罕的观点,对他们来说工作是一种挑战。问题是:对待工作,你属于哪一种人?    
    我认为我自己属于Y型人。即使我做一名员工,我也会自动自发地做事,不需要管理者过多地发号施令;我喜欢工作而且会多做事,不需要管理者多做工作分配和追踪;我喜欢接触新工作,或是会采用新方法去做旧的工作,用不着管理者在做变动的时候多费唇舌。这样做不但工作可以变得更有趣,管理工作变得更简单,工作效率也会大大提高,而且还可以深受管理者的喜爱和提拔。    
    享受自己的工作    
    工作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正如奥地利享有崇高声誉的心理分析专家威廉·赖克所说:“爱工作和知识是我们的幸福之源,也是支配我们生活的力量。”我们要在工作与生活中认真权衡把握,毕竟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如果我们仅把工作作为一种谋生手段时,我们就不会去重视它、热爱它;而当我们把它视作深化、拓宽自身阅历的途径时,每个人都不会从心底里轻视它。工作带给我们的,将远远超出其本身的内涵。工作不仅是生存的需要,也是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的需要,一个人总不能无所事事地终其一生,应该试着把自己的爱好与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不管做什么,都要从中找到快乐,并且要真心热爱所做的事。    
    帕特里克·费希尔先生年轻的时候是一个看管旋钉子机器的工人,每天从早到晚所接触的都是钉子,他天天在钉子堆里打滚,工作对他来说真是枯燥透顶。他想,世界之大,为什么要把一生都消磨在钉子堆里呢?何况这无情的工作永无出头之日:做出一批制品,另一批制品便又接连而来。费希尔先生满腹牢骚,怨言不断。在他身旁工作的另一位工人听了,认为他的话正好说出了自己想要说的,不知不觉地也抱怨起来。费希尔先生想:难道没有办法把工作改成有趣的游戏了吗?于是他开始研究怎样改进工作和增加工作乐趣。他对同事说:“我们来一场比赛,你负责做旋钉机上磨钉子的工作,把钉子外面一层粗糙磨光,我负责做旋钉子的工作,谁做得最快谁就赢了。”他的提议立即得到同事的响应,于是他们开始竞争,结果工作效率竟提高一倍,大受老板夸奖,不久他们便迁升了。费希尔先生后来升为休斯敦机器制造厂的厂长,因为他懂得对待工作,与其勉强忍耐,不如用游戏的态度去做。    
    通过工作我们可以获取经验、知识和信心。投入的热情愈多、决心愈大,工作起来就会效率愈高。当抱有这种热情与执著时,工作将不再是苦差事,而是为了做一件全身心热爱的事,而且是有人愿意付钱请你来做你喜欢的事。你的工作是为自己找乐趣,假定你每天工作8小时,你就等于在快乐的泳池里游泳,工作等于快乐,这是一个多么合算的公式!    
    


第1章认同所服务的企业

    每个员工首先是一个追求自我发展和实现的个体人,然后才是一个从事工作有着职业分工的职业人。在泰罗制时代,工人们用自己的消极怠工,乃至破坏生产工具宣泄着对雇主的不满。而在今天,人才流动自由且频繁,员工甚至已能用工作选择表达自己的意见。    
    对企业的员工来说,有很多因素影响着自己对企业的感受,决定着自己工作的积极性、敬业度。如薪水、培训、发展机会、家庭和工作的平衡、公平、同事关系、领导风格乃至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等。一个具有敬业精神的员工,只有在接受自己服务的企业的基础上才能把敬业精神发挥得更好,因为要获得更大的投入感的关键在于,个人与企业的价值观能够密切相连。    
    共同价值观强化工作的投入感    
    价值观在韦伯字典里的解释是:“内心认为值得或欲求的原则、标准或品质。”在拉丁语中,“价值观是力量的来源,因为它能赋予人有力量采取行动。”一个人的价值观是围绕着“什么对我很重要”这个问题,它们是根深蒂固的标准,几乎影响一个人生活的各个层面:道德判断、对他人的反应,以及对目标的投入。因为有价值观,人们才能不仅仅以个人利益行事,而且能够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看待事情。    
    许多人都发现,明确个人价值观使他们更有力量面对困境,表现在工作上能强化对行动的投入感。直到最近,美国人的工作价值观都一直十分稳定。以下最首要的5项价值观持续名列榜上:诚实、雄心、责任、宽容、勇气。但是近年来美国社会却看到这些价值观开始改变,从“企业人”逐渐转变成个人导向。曾经我们调查全美各地100多家企业的各级员工,要他们界定内心最渴望的工作环境所具有的核心价值。出乎我们意料之外,他们从5个项目中选择的答案几乎大同小异。    
    我们为一个海军装备公司的男职员和一家高科技公司的女职员举行一个工作营,这两个小组各自作业,提出的名单却完全相同。他们喜欢的价值观与上述那份名单又有所不同,这些新价值观名单为:公平、竞争、能力、团队、沟通、创新、挑战、自由、自主、自信、诚实、乐观、敬业、奉献、进取、少誉、纪律、忠诚、责任、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    
    探索个人的价值观能使个别的差异浮现出来,进而与所服务的企业的价值观最大程度的趋同。员工要获得更大敬业精神的关键在于个人与企业的价值观能够密切相连。美国管理协会在针对1460位高级主管所做调查后指出:了解这两者的关系有助于增长公司的活动,个人与公司共享的价值观能增进个人与企业的效率,如果这两者互不相关,就可能产生许多冲突和愤世嫉俗的事情;如果我们都有相同的价值观,就能够和谐共事,许多优秀团队都有相同的价值观和信念。    
    管理学家迪尔与甘乃迪注意到这种现象:“如果员工知道他们的公司代表什么,知道他们所拥护的标准是什么,就能做出支持这些标准的决策,也会认为自己是企业内重要的一员,他们会因为在公司工作对他们具有意义而受到激励。”当员工的价值观和公司的价值观步调一致时,个人的生活就会更好,对工作的取向比较乐观,压力程度也会减轻。    
    企业价值观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基本的方向和行动指南,为企业员工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奠定了基础。维休闲服公司的总裁执行长汉斯说:“一家公司的价值观——它所代表的,以及它的员工所信仰的——对它的竞争力至为重要。事实上,是价值观在驱动事业。”    
    企业价值观提供了衡量凝聚力的尺度,这种共同的规则体系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