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人生就是奋斗-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消费品数量的制约。谁要是只顾暂时的享乐而不顾长远的发展,社会就必然会走进竭泽而渔的死胡 
同,倒头来受损害的还是我们自己。反过来,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用艰昔奋斗的英勇精神积 
极发展生产,就为长久的幸福奠定了基础,最终得益的还是我们自己。 
    德国大诗人歌德有一次说:“我爱好玫瑰,把它看作我们德国自然界所能产生的最完美的花 
卉,可是我不那么傻,想在这四月底就在我自己的花园里看见玫瑰花。如果我现在能看到初发青的 
玫瑰嫩叶,看到它一片又一片地在枝上长起来,一周又一周地壮大起来,五月看到花蕾,六月看到 
繁花怒放,芳香扑鼻,我就心满意足了。谁要不耐烦等待,就请他到暖房里去吧。” 
    是啊,在玫瑰刚刚绽出发青的嫩叶的时候,就想闻到扑鼻的芳香是不现实的。任何事物的成长 
都要有个过程。四个现代化就是我们祖国的玫瑰花,这朵花也才刚刚发芽。如果有谁现在就想过现 
代化的生活,同样是脱离实际的。我们现在的任务是要用劳动的汗水去浇灌这朵花,而决不要躲到 
暖房里去坐等四化的到来。 


一滴水的归宿 


    “现在生活太苦了。”有人常常这样埋怨。 
    应该承认,是苦了一点,在建国已经三十一年的今天,不能再用比旧社会生活如何如何好来宽 
慰自己。重要的是,要有向前看的勇气,要敢于正视目前比工业发达国家远远落后、贫穷的严酷现 
实。我国的国民平均收入,甚至还落后于中东的一些小国家。面对这样的现实。,自我陶醉,只能 
是痴人说梦,自欺欺人。何况,有些困难本来是可以克服的,只是由于有的人官僚主义,高高在 
上,不关心群众的疾苦,才人为地加剧了矛盾。因此,目前青年人对现状的不满足是不奇怪的。这 
种不满,如鲁迅所说是“向上的车轮”。没有对新生活的热烈追求和憧憬,社会就会停滞不前。 


                                            10 

。d18。                                                          人生就是奋斗 


    但是,这仅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作为我们个人,应该怎样对待国家经济生活上遇到的 
暂对困难呢?有两种不同的回答: 
    一种是与国家同心同德,和衷共济,自觉地节衣缩食,艰苦奋斗,以加倍的努力,发愤的工 
作,为国家分忧解愁。另一种则是对国家的困难持冷漠旁观的态度,只求自己的舒适安逸,不管国 
家和别人的困难。只想伸手向国家要这要那,却不愿自己为国家多作贡献。 
    两种不同的表现,反映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对一个具有高尚思想和情操的青年来说,应该 
选择哪种态度,答案理应是清楚的。 
    作为一个新中国的青年,应该要有一点历史感。这就是说,要自觉地把个人置身于人类社会发 
展的进程之中,不能只看到眼前,只考虑个人和小家庭,而要想到社会、国家、民族和世界的未 
来,要看到自己对社会发展负有义不容辞的一份责任。人生在世,不过花甲百年。这短暂的岁月, 
好比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犹如人类社会发展史诗中的一个音符。然而,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 
历史并不小视短暂的人生,它让每一个人都用自己的经历填写一份关于人生价值的“档案”。一个人 
在国家、民族几经磨难,艰苦创业的时候,能够忘掉个人疾苦,心怀万家忧乐,自觉承担振兴国 
家、民族的重担,才是一个真正无愧于历史的人,一个情操高尚的人。 
    相传,佛袒释迦牟尼曾考问他的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们回答不上来。释迦牟 
尼说:“把它放到大海去。”是的,一滴水,闪闪发光,晶莹如珠。可是一经风吹日晒,它马上就干 
涸了,消失得无影无踪。孤单单的一滴水的命运只能如此。它只有注入江河,流入大海,才能生存 
下去。水珠的存在依赖于大海,前者不能脱离后者,必须从属于后者。个人对于社会的关系也是如 
此。 
    人不可能孤立地、象动物那样地生活。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马克思给“人”下的这个 
定义,是多么深刻啊!诚然,每个人有着不同的阶级关系、家庭关系,有着不同的命运和经历,有 
着不同的个性。但是,不管如何,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社会。吃的粮食要靠农民辛勤 
耕耘,穿的衣服要靠工人纺纱织布,住的房屋要靠建筑工人建造,出门坐的车也是汽车工人生产 
的,你用的书,看的戏,一切生活资料都需要别人来供给,需要千千万万个直接和间接的劳动者来 
创造。一句话,是整个社会的劳动成果,是无数人血汗的结矾每个人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全体社 
会成员的劳绩 I 毫无疑问,单个的人离开社会的大海,就会象一滴水珠那样干涸消失。正是从这个 
最基本的事实出发,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之问的一系列基本 
的道德准则。 
    谴责个人主义。既然个人的生存、发展都有赖于社会的帮助,那末,只为一家一户的私利而奔 
忙,把个人一己之疾苦凌驾于国家、集体之上就是可耻的。奥斯特洛夫斯基说。“只为家庭活着, 
这是禽兽的私心,只为一个人活着,这是卑鄙,只为自己活着,这是耻辱。” 
    自觉承担对社会的义务。爱因斯坦说:“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我每天上百次提醒自己,我 
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人(包括活着的人和已死去的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 
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的东西。”正是以此为信念,所以爱因斯坦几十年如一日地 
为人类的科学事业发愤工作。尽管他对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向社会索取的却甚少。 
    把个人利益溶化于集体之中。加里宁说:“真正共产主义者的个人疾苦都带有从属性。例如家 
庭里发生了不幸的事——实在痛苦得很,但我以为,社会主义并不因此受到损害,因而这也并不应 
当损害工作。显然,如果你只顾及家庭利益,始终只关心自己或自己的老婆,那你就不能成为真正 
的共产主义者。”而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就能使一个人坚强起来,使他不仅对于个人生活上的小 
小不幸,并且对于大灾大难,都很少有动于心。” 
    为了社会和他人的利益,甘愿牺牲个人的利益。有一次,巴斯德要到一艘患有黄热病乘客的轮 
船上采集细菌标本。有人规劝他,这样做太危险。巴斯德回答说:“这有什么要紧?生命处在危险 
的境地,这才是真正的生命!为了能使其他人活得更好,我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做一次试验。” 
    这些原则,也就是我们青年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关系必须遵循的原则。 
    必须懂得,一个人不从狭隘的个人得失中摆脱出来,那他永远是不幸的。假如一个人没有扩大 
了的爱情,假如没有对祖国、对民族、对人民、对集体的血肉难分的感情,整天只是为鼻尖底下的 


                                            11 

。d18。                                                            人生就是奋斗 


个人疾苦而绞尽脑汁,那末,他虽然活着,剩下的只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生命,就变成了枯死 
的浮萍;生活,就失去了色彩,失去了旋律,失去了意义,失去了重心。事实上,个人的欲望是无 
止境的。“当一个人专为自己打算的时候,他追求幸福的欲望只有在非常罕见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满 
足,而且决不是对己对人都有利。”恩格斯这样说过。可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这一点。正如 
赫尔岑指出的那样,有的人总“想保存一切:要蔷薇,一也要雪,他们希望在一串串熟了的葡萄旁 
边开放着五月的鲜花!”他们就是不理解:“凡是属于个人的东西都会很快的消失”,而只有社会的 
福利才是永存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靠集体,才能有幸福,人人为集体,集体才有丰富的财 
富为个人提供所需的一切,这就是我们的结论。 
    当马克思还是一个中学生的时候就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 
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 
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 
    这应该成为我们每个青年的座右铭。 


占有与被占有 


    生活的改善离不开生产的发展,个人的利益不能超越于国家、集体利益之上,这个道理本来并 
不深奥。但为什么有的人还是抑制不住地要提出种种过分的物质要求呢?原来,这里还有一个物质 
与意志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说,只有清醒地认识物质生活对人的自身发展利弊共存的两重性,才能 
自觉地抗拒无限制的物质欲望。 
    且让我们从远处说起吧。 
    狮、虎、熊、豹这些猛兽,当它们出没于丛林,挺立于岩角,是何等威风凛凛!但是,一旦把 
它们送进动物园,雄姿不免大减,久而久之,甚至成为懒洋洋的困兽。一头终日在铁笼里打瞌睡的 
老虎,几乎就象放大了的猫,。可见,即使野兽也不可饱食终日,养尊处优,条件、环境过于舒适 
了,它们就失去了生存竞争的能力。 
    人类虽然早已脱离了动物界,但是在物质享受纵欲过度的情况下,似乎也难以摆脱类似命 
运。科学研究表明,一个终日沉溺于声色犬马,从不参加体力劳动的人,会在体内积聚过量的脂 
肪、胆固醇,肌肉、神经也会逐步衰退,较之生活俭朴、粗茶淡饭的劳动者,无论在体力还是在精 
神状态上都要大大逊色。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物质生活对人的发展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每个人为了生存的需要都必须 
消耗一定量的物质(如食物、衣服等),为了消除劳动后的疲劳和满足精神上的需求,还要有一定形 
态的享受(如看书、娱乐等)。但是,另一方面,人们又必须使这种物质和享受保持在一定的限度 
内,否则,超过了人体本身所能承受的水平,就会走向反面。比如,鸡蛋、猪肉都是富有营养的食 
品,但如不节制饮食,酌量摄入,就会引起消化不良,伤害脾胃。美酒可以舒筋活血,是个好东 
西,但如狂饮无度,也会酒精中毒,带来种种麻烦。 
    以上还仅是从生理上来看问题。更严重的是,过量的物质享受,对于人的思想、意志、情操、 
品德,会产生一种可怕的消蚀作用。任何时候,谁只要抵御不住这种消蚀,他的雄心壮志就会无影 
无踪,他的事业成就就会付之东流。有人曾经用两个著名的历史典故来说明这个道理,这里不妨再 
引证一下:战国时候的田单,是齐国智勇兼备的名将。齐国败于燕国后,他率领老弱残兵,仅凭一 
座小小的即墨城,经过长期苦战,最后转败为胜,收复齐国全部失地。以后,田单当了齐国的大将 
军,率强兵亲征弱小的荻族,竟打了三个多月,死伤惨重,终未得胜。原来,他在即墨的时候,正 
处在国破家亡的危险境地,能与士兵同甘共苦。当他去攻打荻人的时候,他已赫赫有权势,腰缠万 
贯,挥霍无度’、‘有生之乐,无死之心”,不再愿意身先士卒,亲冒矢石,也就软弱无能了。 
    唐朝灭亡之后,群雄割据。李克用在现在的山西一带称王,三面都是仇敌。临死前,他取三支 
箭交给儿子李存勖,要李存勖秉承父志,征服三个敌人。李存勖整军经武,发愤为雄,经过十多年 
苦战,终于实现了父亲的遗志。后来,他在洛阳做了皇帝,终日沉溺在享乐之中。洛阳宫殿如林, 


                                            12 

。d18。                                                          人生就是奋斗 


他夏天嫌热,还要另建避暑楼,每天动用上万的人力,耗费大量钱财,晨昏朝夕,迷恋于酒色歌舞 
之中。结果,国库空虚,民怨鼎沸,不到四年,就丧失帝位,被人杀死。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情也不乏其例。有的青年在学生时代还是朝气蓬勃,勤奋向上?满怀 
理想志气。在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也还努力工作。但时间一长,受到社会上“好花不常开,好景 
不常在”、“人生在世,吃穿二字”这类剥削阶级人生观的影响,思想就渐渐发生了变化。原先,他 
可能还看不惯那些孜孜以求穿着打扮的人,如今他自己也沉湎于吃喝玩乐之中了。什么事业、抱 
负,什么学习、成才,什么国家、集体,这时都置之脑后,被无穷无尽的物欲私念所代替了。如果 
我们不早早从这种状态中解脱出来,发展下去其后果无疑是严重的。 
    自然界有一种植物,它的花朵会分泌出一种如胶似漆的粘液,散发出芬芳醇厚的浓香。路过的 
飞虫如若嘴馋,就会成为这植物的腹中之食而丧生。舒适安逸的物质生活对人也具有这种巨大的诱 
惑力。这种诱惑往往包含着很大的危险性——导致人们无止境的追求个人私利,产生无法满足的贪 
婪欲望,结果灵魂为物质俘虏,意志为物质消磨,情操为物质腐蚀,以致越出社会道德规范,干出 
不道德的卑鄙行为来。无节制地贪恋物质享受,其祸害正在这里。也许正是鉴于无数这样的惨痛教 
训,我国古代许多高风亮节之士,在漫长的岁月中,曾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警句格言,告诫当时和后 
来人勿为锦衣玉食、珍馐佳肴所困惑,要求人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保持节俭朴素的生活作风。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是讲清廉俭朴的风尚与个人道德修养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俭立 
名,以侈自败”——这是以俭朴与奢侈为界,预示了人们两种不同的发展前景,“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将复何及!”——这就深刻地揭示了贪图物质享受,对 
事业成就带来的危害。“乐不可极,极乐生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这话无疑包含有物极必反 
的辩证思想,提醒人们不可纵欲无度,孜孜以求物质享受,以免走向反面,毁掉自己。“且夫出舆 
入辇,命日蹶痿之机。洞房清宫,命日寒热之媒。皓齿娥眉,命日伐性之斧。甘脆肥脓,命日腐肠 
之药”——枚乘的著名的《七发》,则进而把放纵耳目的嗜欲,贪图肢体的安逸,看作是消磨意志、 
腐蚀灵魂的媒介诱饵,万万不可陷于其中。 
    如果说连封建时代的古人都懂得,一个人只有不断抗拒物质的诱惑,才能始终使自己保持良好 
的美德和完成事业所需要的旺盛斗志,那末,生活在二十世纪今天的青年,就理应比古人更深刻地 
理解其中所包含的真理,也理应比古人做得更高明。 
    人们之所以不能耽溺于物质享受之中,还因为人的时间精力总是有限的。从发展来看,时间是 
无限的,但对每一个具体的人来说,它又是极“吝啬”的。一天二十四小时,对谁都一样,并不因人 
而异有所差别。俗话说:“一分精神,一分事业。”在吃喝玩乐上消耗太多,在工作、学习、事业上 
就必然用心少了。如果把个人的全部精力、思想、乐趣都集中在衣着打扮和小家庭的生活上,迷恋 
于此,留连往返,那就很可能发展成为一种政治上和生活上都很有害的情绪,甚至会使人逐渐丧失 
斗志而走向空虚、颓废、堕落。民间有“笨人贪吃”的说法,实际应是贪吃使人变笨,因为一个时刻 
以求吃喝的人,是不可能专心致志以求学习、工作的。爱迪生有一次风趣地说过:“我国国民大多 
吃饭过量。因此血液都跑到胃里,头脑不管用。”据他说,在他那个时代,大多数美国人饭吃得过 
多,活却千得很少。胃过于疲劳,大脑功能就会减弱,所以贪吃会使人变笨。这就从人体生理的角 
度揭示了胃与脑之间的内在联系。 
    记得恩格斯这样说过,人类对自然界的所有破坏,自然界几乎都一一给予报复。在物质生活领 
域中也一样。在我们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中,如果过多地占有物质,物质也就给以“报复”——占有了 
你,使你受它的制约。正如一首诗写的那样: 


当你占有了一件东西, 
它同时也就占有了你。 
你占有了房子,房子也。占有了你, 
安于在封闭的墙壁内幻想或生气。 
你制造电视机,它也塑造了你, 
每晚的视野被规定了模式。 


                                            13 

。d18。                                                        人生就是奋斗 


你给道路以方向,它也给你方向, 
满足于在规定的轨道上迈进或彷徨。 
你猎取知识,知识也猎取了你, 
要按照它的资料进行分析。 
你捕捉形象,形象也捕捉了你, 
幻想就被圈进了一个天地。 
你分享娱乐,娱乐也分享你, 
它消耗你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你占有现在,沉湎于现在, 
常常会忘记着眼于将来。 


    这就是生活的辩证法。确实,不管人们是否自觉地意识到这一点,人生总是在不断地占有某种 
资财,同时也被占有,被揉成各种形态。聪明的人,有作为的人,是那种懂得精心选择占有的人, 
他们虽然也占有物质生活,但那不过是为了更好地去占有知识。 
    彼埃尔居里说得好:“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游惰、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 
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在作着这些事的时候,我们仍须保持我们一心 
从事的一些反自然的思想,使它们仍居优越地位,使它们在我们的可怜头脑中继续冷静地进行。” 
    这是一位科学家的内心独自,也是一切伟人对待物质生活的正确态度。 


幸福不在于肉体的快感 


    幸福,一个诱人的字眼,青年人尤其憧憬幸福。可是,你可曾认真地想过,幸福对于人生究竟 
意味着什么? 
    自古以来,人类就在探究幸福的本质。我国古代诗歌中,有不少论及幸福的诗句。在古希腊, 
关于幸福的论争曾经是个时髦的课题,不知耗费了奴隶主哲学家们多少宝贵的时光,在近代,费尔 
巴哈还专门撰写过《幸福论》,来探究幸福的含义。对幸福的本质的思索,也就是人类对世界和生 
命本质的探索的重要内容。今天,当我们在讨论物质生活领域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时候,就不能 
不对幸福的真正意义作出正确的回答。 
    人们探求幸福的目光,往往首先落在吃、穿、住、用这四个字上,有吃有穿,无忧无虑,就是 
幸福。但是,吃、穿、住、用这一切并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华贵的衣料、高级的食品、崭新的家 
具、现代化的电器设备,都必须用足够的货币去换取,所以有人又主张,有钱就是幸福。不过金钱 
也不是万能的,无约束的绝对自由、无止境的寻欢作乐、无可名状的感官刺激,有时并不是花花绿 
绿的钞票可以买到的。据此,有人得出结论:随心所欲就是幸福。总之,在有的人看来,有了物 
质,有了享乐,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这种幸福观是正当合理的吗? 
    诚然,一要生存,二要温饱,这是人们从生理需要开始的最原始的要求。讲幸福,离不开这两 
个最基本的要求。如果说人不能活下去就会丧失一切的话,那末,取得生存的权利就是幸福的起码 
条件。如果说在货币还发生作用的今天,没有金钱就无法购买生活必需品以满足温饱的话,那末, 
有钱也可说是幸福的一个标志。但是,同样不容忽视的是,第一,这种由生存和温饱所构成的享乐 
是不能离开艰苦的劳动的,必须先创造幸福,而后才能享受幸福。第二,这种享乐只是整个社会生 
活中的较小部分,离开了国家、集体和全体人民的幸福,个人所享受的一切就不能长久保持下去。 
所以,不能简单地在幸福与享乐之间划等号。 
    人活着决不是为了享乐。有一句古老的格言:“动物只要求为它所必需的东西,反之,人则要 
求超过这个。”动物只有生存的本能,所以活着只是为了觅食,吃饱肚子。人却不同,人是“万物之 
灵”,是有思想,有生活目的的。为了生存必须吃饭、睡觉,可生存的目的却不是为了吃和睡。古 


                                          14 

。d18。                                                            人生就是奋斗 


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指出:“如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