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是与非 得与失-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常常和同事们一起去吃饭的小楠,还是忍不住不说心里话。坦率的她向同事们说起过对老板某些方面的不满及对公司某些规章制度的不理解。同事们当然也有附和。一段时间以来大家倒也相安无事。
不久,小楠的勤奋努力及语言天赋就发挥了作用,她一连成功地谈成了好几笔大业务,在公司里名利双收,老板也开始拿她作为同事们的榜样。同样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老板喜欢和小楠用家乡话聊天。同事们大都是北方人,听到老板和
她之间的“鸟语”对话就互相偷偷做鬼脸。
一天老板把小楠叫进办公室,态度不像平时那么友好。“有什么意见你可以直接跟我说,随便散布谣言不是我们公司员工的作风。”老板冷冷地说。他知道了小楠说过的很多话,只是这些话已经变了味,也完全不是小楠的初衷。为此
,小楠和一个女同事大吵了一架,这样的举动让很多同事看了笑话,也让老板很不满意。痛苦的小楠设想过很多种辞职的方式。她哭着给父母打电话,但父母并不赞成她辞职,“在任何单位都有人际交往方面的难题,仅仅因为这个就
辞职,不值得。”
小楠决心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好在香港老板是个明事理的人,知道小楠不过是一身的学生气,不成熟,况且又有业绩放在那里。他的支持给了小楠很大帮助,要不然,小楠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挺过那段四面楚歌的日子。
今天的小楠已经学会了怎样和同事们打交道。“走上社会后的人际关系和学校里不同,仅有真诚是不够的。职场的风云变幻教会我不害人但会防人,这是工作压力之下的自我保护。”工作之余,小楠在网上交了很多朋友,常常和网友
一起出去玩。收入不低的她还捐助了几个失学儿童,利用假期她背上行装去看看那些孩子们。“要学会找到自己的空间,不要老想着从别人那里得到安慰或温暖,这样才能既和同事之间找到默契、友谊,又能保留自己的私人隐秘。”
这是外企白领孟小楠的经验之谈。
有人曾说过这样一段富有哲理的话:好日子是怎么出来的?是过出来的。知道什么叫“过”吗?“过”就是“错”的意思,一点一点地错,最后就错出一个好日子来了!“好日子”不是耍大牌,是妥协出来的。什么叫“妥协”?妥协
不是简单的让步、放弃,而是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达成一种共识。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妥协不仅是为了“安定团结”、“家和万事兴”,而且潜藏着一种坚持,这种坚持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坚定的决心——无论怎样,我们都要把事情做成;无论怎样,我们都要把日子过好。我可以妥协,直到达成协
议。
当然你可以选择不妥协,像贝多芬那样,像布鲁诺那样,像许许多多的英雄那样,即使被五马分尸、被绑在火刑架上也不妥协,但是那和好日子没有关系。好日子讲究的是“小不忍则乱大谋”。
很久以来,人们都认为快乐是理所当然的事。若想拥有它,只能顺其自然,不可强求。如今,我们却逐渐意识到,我们与他人的和睦相处是可以创造快乐的。我们可以通过某种方式,使别人更加喜欢自己。一种方式就是不要自私,不要期望任何事情都符合我们自己的方式,不要奢求拥有太多,包括朋友的注意力。另一种方式是在别人身上寻找优点而不是缺点。你会惊奇地发现,这样会给你带来多么大的成功。
处事篇21、信任的力量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如果我们愿意让别人在此种植快乐,同时也让这份快乐滋润自己,那么我们心灵的花园就永远不会荒芜。
1944年的圣诞夜,两个迷了路的美国大兵拖着一个受了伤的兄弟在风雪中敲响了位于德国西南边境亚尔丁森林中的一栋小木屋的门。木屋的主人,一个善良的德国女人,轻轻地打开了门。家的温暖在一瞬间拥抱了三个又冷又饿的美国
大兵。接着,女主人开始有条不紊地准备圣诞晚餐,没有丝毫的慌乱与不安,没有丝毫的警惕与敌意。因为她很相信自己的直觉:他们只是战场上的敌人,而不是生活中的坏人。否则的话,门上的那道插销充其量不过是一个虽然有用
却不堪一击的装饰品而已。在她的身后,美国大兵们则静静地坐在炉边烤火,除了燃烧的木架偶尔发出一两声脆响外,静得几乎可以听到雪花落地的声音。
女主人忙着布置餐桌的时候,门又一次被敲响了。站在满心欢喜的女主人面前的,不是送来礼物和祝福的圣诞老人,而是四个同样疲惫不堪的德国士兵。女主人用西方人特有的方式告诉她的同胞,这里有几个特殊的客人。今夜,在这
弥漫着圣诞气息的小木屋里,要么发生一场屠杀,要么大家一起享用一顿可口的晚餐。
在女主人的授意下,德国士兵们垂下枪口,鱼贯进入小木屋,然后顺从地把枪放到墙角。于是,1944年的圣诞烛光见证了或许是二战史上最为奇特的一幕:一名年轻的德国士兵慢慢蹲下身去,为一名年轻的美国士兵检查腿上的伤口,
然后向自己的上司说着什么。人性中善良和温情的一面决定了他们的感觉是奇妙而美好的,没有人担心对方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自己变成邀功请赏的俘虏。
第二天,睡梦中醒来的士兵们在同一张地图上指点着、寻找着回到自己阵地的最佳路线,然后握手告别,沿着相反的方向,消失在白茫茫的林海雪原。
在充斥着腥风血雨的欧洲战场的一隅,七个原本追逐死亡游戏,并且互相把对方的血肉之躯当作靶子的士兵用只有他们自己才能懂的手势共同指挥、演绎了一首美妙绝伦的战地波尔卡,跳跃的旋律上流淌着一个永恒的信任。它与语言
无关,只需要心灵的感应和默契,而它的极致,就是把来之不易的生命无条件地托付给值得信赖的对方。
把生命无条件地托付给曾把自己的血肉之躯当作靶子的对方,不但共同远离了死亡,而且成为特殊的朋友,这就是信任的伟大力量。
可惜,当今社会最缺的就是这种信任。有人曾不无愤慨地说:我们能够信任谁?三十多年前,在那场史无前例的“大革命”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仇恨与践踏达到空前的程度,连夫妻枕边的细语也能成为告密的内容;人们被告知世界上有三分之二的民众在等待我们的解救,到头来却发现人家已经用上了洗衣机、电冰箱,出入还有小汽车。
如今,一切都已发生巨变,惟一没变的是信任的匮乏:满口大道理的廉政典型被查出是个贪污犯;工人即将下岗,厂长竟还在用公款报销嫖娼的小费;纳税人的钱垒出的是豆腐渣工程;高价买来的冬令补品是用旧鞋底熬成的;好不容
易下决心做点小买卖,第一个坑了自己的竟是老朋友。
信任的建立,需要真诚的日积月累;信任的崩溃,一句谎言就够了。恐怕没有比信任危机更可怕的了。它是社会的毒素,无声无息,却充满负面的能量,足以销蚀人的勇气和友善,更会使一个国家、民族丧失团队精神。所以无论面临
多大的困难,我们也得重建信任。
处事篇22、算计者永不快乐
美国心理专家威廉通过多年的研究,以铁的事实证明,凡是对金钱利益太能算计的人,实际上都是很不幸的人,甚至是多病和短命的人。他们90%以上都患有心理疾病。这些人感觉痛苦的时间和深度也比不善于算计的人多了许多倍。
换句话说,他们虽然会算计,但却没有好日子过。
威廉根据多年的研究,列出了500道测试题,测试你是否是一个“太能算计者”。这些题很有意思,比如:你是否同意把一分钱再分成几份花?你是否认为银行应当和你分利才算公平?你是否梦想别人的钱变成你的?你出门在外是否常想搭个不花钱的顺路车?你是否经常后悔你买来的东西根本不值?你是否常常觉得你在生活中总是处在上当受骗的位置?你是否因为给别人花了钱而变得闷闷不乐?你买东西的时候,是否为了节省一块钱而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甚至你自己都认为,你跑的冤枉路太多了……只要你如实地回答这些问题,就能得出你是否是一个“太能算计者”。
威廉认为,凡是对金钱利益太过于算计的人,都是活得相当辛苦的人,又总是感到不快乐的人。在这些方面,他有许多宝贵的总结。
第一,一个太能算计的人,通常也是一个事事计较的人。无论他表面上多么大方,他的内心深处都不会坦然。算计本身首先已经使人失掉了平静,掉在一事一物的纠缠里。而一个经常失去平静的人,一般都会引起较严重的焦虑症。一
个常处在焦虑状态中的人,不但谈不上快乐,甚至可以说是痛苦的。
第二,爱算计的人在生活中,很难得到平衡和满足,反而会由于过多的算计引起对人对事的不满和愤恨。常与别人闹意见,分歧不断,内心充满了冲突。
第三,爱算计的人,心胸常被堵塞,每天只能生活在具体的事物中不能自拔。习惯看眼前而不顾长远。更严重的是,世上千千万万事,爱算计者并不是只对某一件事情算计,而是对所有事都习惯于算计。太多的算计埋在心里,如此积
累便是忧患。忧患中的人怎么会有好日子过?
第四,太能算计的人,也是太想得到的人。而太想得到的人,很难轻松地生活。往往还因为过分算计引来祸患,平添麻烦。
第五,太能算计的人,必然是一个经常注重阴暗面的人。他总在发现问题,发现错误,处处担心,事事设防,内心总是灰色的。
威廉的研究还表明:太能算计的人,心率的跳动一般都较快,睡眠不好,常有失眠现象伴随。消化系统遭到破坏,气血不调,免疫力下降,容易患神经性、皮肤性疾病。最可怕的是,太能算计的人,目光总是怀疑的,常常把自己摆在
世界的对立面。这实在是一种莫大的不幸。太能算计的人骨子里还贪婪。拥有更多的想法,成为算计者挥之不去的念头,像山一样沉重地压在心上。生命变得没有色彩。
威廉的这一总结,得到了全世界同仁的一致肯定。他的有关著作在50多个国家发行,不知点亮了多少愚人内心的明灯。
而更有趣的是,威廉自己曾经就是一个极能算计的人。他知道华盛顿的哪家袜子店的袜子最便宜,哪怕只比其他店便宜几分钱;他知道方圆30里内,哪家快餐店比其他店多给顾客一张餐巾纸;至于哪辆公共汽车比哪辆公共汽车便宜5分钱,什么时候看电影门票最低等等,威廉可以说是全美之最。
正因为这样,威廉得了一身病。30岁之前,他总与医院打交道。当然,他也知道哪一家医院的药费最便宜。不过那时他没有一天好日子过,更不要说快乐了。物极必反,威廉在他32岁那年终于醒悟了。他开始了关于“能算计者”的研究。追踪了几百人,得出了惊人的结论。
威廉的研究成果,使许多“太能算计者”脱离苦海,看清了自己,身心得到了解放,不但改变了命运,也过上了好日子。威廉自己的病也全好了。如今,他已经成为了美国最健康人群中的一员,每天都是乐呵呵的。他的新作《好日子
》也已出版,在美国家喻户晓。
事业篇1、输得起才能赢得起
人生有时像个大赌局,谁也不可能总是赢家,谁也不可能老是输家。在人生的道路上要经得起大风浪,我们只有在惊涛骇浪中,才能认清自我。如果说立志是播下种子,工作是辛勤地浇灌,那成功就是结下的果实。但是也不要过于乐
观;你也许会遇到挫折、失败。对此,应该采取何种态度来对待呢?
有的人由于不能很好地面对挫折或失败,于是当他们遇到一些经济上的、生活上的或名誉上的挫折、失败时,思想就崩溃了,进而走上了犯罪或轻生的不归路。这是一些经不起失败或挫折考验的人。
我敬佩那些从不幸中站起来的人,因为他们有宽阔的心境和优良的心理素质。就像一位失败者曾说的:“难道有永远的失败吗?不!我宁可一千次跌倒,一千零一次爬起来,也不向失败低一次头。”我相信抱有这种想法的人一定不会永
远与失败相伴。二战后,美国有位记者前去德国柏林采访发现:战败的德国市民在残破的窗台上种养着一盆盆鲜花,他不胜感慨:这个民族受到如此重创,心里还充满了希望,真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富兰克林说:“有耐心的人才能达到他所希望的目的。”不错,事业不会一帆风顺,通往成功的大道上会遇到许多“绊脚石”,但只要正确对待,不气馁,持之以恒,始终坚定如一,成功是会有希望的。这也是“失败是成功之母”的
内涵!比如,汉朝的司马迁继承父业,立志著述史书,不料正在他着手编写《史记》时,祸从天降,受李陵之祸的株连;身受宫刑,但他矢志不渝,忍辱负重,发愤著述。经过10余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写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
一家之言”的鸿篇巨著《史记》。
当然,更震撼人心的是米契尔的故事。如果在46岁的时候,你在一次很惨的机车意外事故中被烧得不成人形,4年后又在一次坠机事故后腰部以下全部瘫痪,你会怎么办?你能想像自己会变成百万富翁、受人爱戴的公共演说家、洋洋得意的新郎官及成功的企业家吗?你能想像自己会去泛舟、玩跳伞、在政坛角逐一席之地吗?这些米契尔全做到了,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在经历了两次可怕的意外事故后,他的脸因植皮而变成一块彩色板,手指没有了,双腿特别细小,无法行动,只能瘫在轮椅上。
那次机车意外事故,把他身上65%以上的皮肤都烧坏了,面目可怖,手脚变成了不分瓣的肉球,为此他动了16次手术。手术后,他无法拿叉子,无法拨电话,也无法一个人上厕所,但以前曾是海军陆战队队员的米契尔从不认为他被打败了。面对镜子中难以辨认的自己,他想到某位哲人曾经说:“相信你能你就能!”“问题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你如何面对它。”他说:“我完全可以掌握我自己的人生之船,我可以选择把目前的状况看成是倒退或是一个起点。”
他很快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几经努力、奋斗,变成了一个成功的百万富翁。米契尔为自己在科罗拉多州买了一幢维多利亚式的房子,另外还买了房地产、一架飞机及一家酒吧,后来他和两个朋友合资开了一家公司,专门生产以木材为
燃料的炉子,这家公司后来变成佛蒙特州第二大的私人公司。
机车意外事故发生后4年,他不顾别人规劝,非要用肉球似的双手学习驾驶飞机不可。结果,他在助手的陪同下升上了天空后,飞机突然发生故障,摔了下来。当人们找到米契尔时,发现他的脊椎骨粉碎性骨折,他将面临终身瘫痪的现实。家人、朋友悲伤至极,他却说:“我无法逃避现实,就必须乐观接受现实,这其中肯定隐藏着好的事情。我身体不能行动,但我的大脑是健全的,我还有可以帮助别人的一张嘴。”他用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幽默去讲述能鼓励病友战胜疾病的故事。他到哪里笑声就荡漾在哪里。
米契尔仍不屈不挠,日夜努力使自己能达到最高限度的独立。他被选为科罗拉多州孤峰顶镇的镇长,以保护小镇的美景及环境,使之不因矿产的开采而遭受破坏。米契尔后来也曾竞选国会议员,他用一句“不只是有一张小白脸”的口
号,将自己难看的脸转化成一项有利的资产。
一天,一位护士学院毕业的金发女郎来护理他,他一眼就断定这就是他的梦中情人,他将他的想法告诉了家人和朋友,大家都劝他:这是不可能的,万一人家拒绝你多难堪呀!他说:“不,你们错了,万一成功了呢?万一她答应了呢
?”米契尔决定去抓住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他勇敢地向那位金发女郎约会、求爱。两年之后,那位金发女郎嫁给了他。米契尔经过不懈的努力,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也成为美国坐在轮椅上的国会议员,拿到了公共行政硕
士学位,并持续他的飞行活动、环保运动及公共演说。
米契尔说:“我瘫痪之前可以做1万种事,现在我只能做9000种,我可以把注意力放在我无法再做的1000件事上,或是把目光放在我还能做到的9000件事上,告诉大家我的人生曾遭受过两次重大的挫折,如果我能选择不把挫折拿来当成放弃努力的借口,那么,或许你们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待一些一直让你们裹足不前的经历。你可以退一步,想开一点,然后你就有机会说:或许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要抓住万分之一的机会,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必须要有积极的心态,乐观的人生态度;只有凡事往好处想,才能视困难为机遇和希望,才能迎难而上,增添生活的勇气和力量,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赢得人生与事业的成功,那万分之一
就成了百分之百。而悲观者往往视困难为陷阱,看前方是一片黑暗,想到的就是放弃和退却。如此心态作为,再好的机遇也必定与你擦肩而过,你永远都不会有成功,只能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失败者,永远是两手空空。
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随时都会碰上湍流和险境,如果我们低下头来,看到的只会是险恶与绝望,在眩晕之中失去了生命的斗志,使自己坠入地狱。而我们若能抬头,看到的则是一片辽远的天空,那是一个充满了希望并让我们飞翔的天地,我们便有信心用双手去构筑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堂。
失意是生活乐曲中不可缺少的音符。有了它,生活的乐曲才会抑扬顿挫,才会华美。有人只看到成功,却看不到成功的前面横着一条河。这种人虽然乐观,但常常盲目。有人只看到失败,却不能听到一步之外的成功正在大声呼喊。这
种人很窝囊。令人扼腕的是,世界上这样的人却很多。
事业篇2、适应变化才会有新收获
曾经热销一时的《谁动了我的奶酪》讲了一个简单的寓言故事:两个小矮人和两只小老鼠生活在迷宫当中,奶酪是他们赖以生存并追寻的东西。他们同时发现了一个奶酪仓库,并建立了幸福的生活。突然有一天,奶酪不见了。这个突
如其来的变化使他们的心态暴露无遗。两只小老鼠随变化而动,不经思索,就开始出去寻找新的奶酪并很快找到了。
两个小矮人始终固守在已消失了的美好幻觉当中,抱怨不休。然而,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一个小矮人终于冲破了自己的思想束缚,重新走入漆黑的迷宫,并最终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另一个小矮人却在对苍天的一再追问中郁郁
寡欢,始终走不出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幻想……
随着人类从后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时代,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量的人员下岗,机构人员分流,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资产重组,大学生失业,国家干部下海,科研机构转制……中国近20年的变化已经超过了西方的 100年。在这
样一个机会与风险并存的大“奶酪”时代,每个人都会有一套自己独特的“奶酪”哲学!这个“奶酪”可以被当成我们生命中最想得到的东西。它可能是一份工作、金钱、爱情、婚姻、家庭、健康、一种人际关系或者心灵的平静等等
。
其实,这是一个关于“变化”的话题,就如一句歌词:“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太快。”我们心里其实都明白,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这个变化总是会到来,并且就在你面前了。
一家高科技企业老总在接受访谈时,曾动情地说:“我要说说我的四个10年。那是个不断寻找,不断变化,再不断重新追寻的过程。有得有失,有苦有乐。我看重的是这个过程,追寻梦想比实现梦想有意义得多;寻求变化比因循守旧
、一成不变刺激得多。人生就是要经历这样的过程,否则就枉在人世间走一遭。”
这位老总在他19岁时,就响应号召,奔赴遥远的北国边陲扎根种地当农民,充满豪情地寻找当时他心目中的“奶酪”——革命理想。他深入研读《资本论》、《毛泽东选集》;他主持的一个知青写作小组,给权威的报纸、杂志写政论性的文章,写文艺评论,写通讯报道,写小说、诗歌,最后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