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清秘史-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后笑道将那悲翠如意接过来,看了一看,说道:“这如意的翠色真好!”

  皇帝叩头已毕,奏道:“这柄如意,是两江总督张之万敬献,祝太后万年长青如松柏之寿。”

  太后笑道:“我也祝国家日强,愿皇帝身体永健!”

  皇帝叩头谢恩。太后下了宝座,命宫女扶起皇帝。命皇帝脱去外褂,赐坐在一张大八仙桌旁。宫女们摆好匙箸,端上素菜,及饺子等食物。皇帝吃完饺子,穿上外褂上前谢恩。太后问道:“今年饺子,比去年怎么样?”

  皇帝奏道:“比去年好。不知是谁做的?”

  太后笑道:“是二格格做的。”

  皇帝也笑道:“二侄女的手艺真高,一年做得比一年好,老佛爷瞧着也该欢喜呢!”

  太后道:“这孩子真聪明,所以我很欢喜她,今年正月过了,我还要替她说婆家呢!”

  太后说完,忽听屏风后,吃吃笑声大约是三格格们又同二格格闹笑了。皇帝见太后天颜有喜,便乘机替珍瑾二妃求情:“求老佛爷将她二人放出,到老佛爷这里来磕头。”

  太后心中,原与珍瑾二妃并无十分仇恨,不过因为李莲英等从中谗惑,所以不满意她们,如今事情已过了许久,又逢元旦吉日,皇太后更不便说什么,只对皇帝说道“你若能保得她二人,此后安分守法,我便赦免了她们的罪。”

  皇帝奏道:“子臣取保她二人求老佛爷恩典吧。”

  太后便命太监们去将珍,瑾二妃放出。皇帝又叩头谢恩。皇后等这才从屏风后出来与皇帝叩头贺年。不多一会,珍瑾二妃已放出来,由太监领着,走上殿来先三跪九叩首。谢恩已毕,然后又三跪九叩头,叩贺太后新年。转过身来,又叩贺皇帝新年。家庭贺礼已毕,皇帝起身向太后告辞。正是:君王若不亲解说臣妾何能脱楚囚欲知宫内元宵如何热闹,且听下回分解


第一百一回 庆元宵皇亲婚配 祝万寿中日交锋
话说光绪皇帝向太后告辞出来,便往保和殿受贺。然后各亲王大臣们都到宁寿宫叩贺皇太后。太后受贺已毕,命众人进去,太后又邀着几个福晋打起牌来。这宁寿宫中,自正月初一日,至初六日为止,每天除吃喝玩乐以外,就是赌钱。正月初七日闽浙总督进献了一副麻雀牌,是牙面金底,细刻成功的,非常精致。皇帝带着进宫,面呈太后。并将奏片呈上,那附片上是说明打麻雀牌的方法,并且说这麻雀牌,是浙江宁波新出的玩艺,太后大喜。看完了附片,已知道打这麻雀牌的方法了。即命皇帝赏闽浙总督双眼花翎。皇帝遵旨退下,太后便与福晋们打起麻雀牌来,众人总想法子叫太后赢钱,博得太后欢喜。

  直到正月初十日,太后驻跸三海。到了十五日元宵节,各府福晋格格们又到瀛秀园中请安。太后于是日在三海大放花盒凡属三品以上,王公文武百官,都准其赴三海观看花盒。一律吉服,由福华门进,都到太后面前,进奉礼物,叩头贺喜,太后大悦。到了晚膳以后,太后率领众人,就在中南海观看烟火。

  这一年的烟火,是由两广总督进献的,比往年又好又多。而且有西洋的艺术在内太监们督促着工匠,将花盒架子搭好,搭在海的中间,先放一挂长鞭,约有一百万头,然后放起各种花炮,烟火、花盆、葡萄架,各种鸟兽花炮。这些放完,便是束鹿县进的花炮是用各种花炮起光,扎成果树木亭台花栅栏,仿佛花园子似的。始而由火燃起,引到花厅草亭子,钜炮一响,由房顶上落下几个纸人来,由纸人手中,引出火线,燃首各花各炮,此时最是好看,树上现出各色灯儿,花盒发现喷花转花起灯。火树儿将灭,各色起花,飞满天空,草亭花厅,亦同时起花,照得全海如同白昼,好像百万流星,在半空飞舞。

  再往海中一看,那水里的光彩,与天空彼此相照,最是奇观。这束鹿花盒放完,便是广东花盒了那广东花盒,更为奇巧。内中有滑铁卢大战,是仿照法王拿破仑大战的历史造成的,千军万马,炮火纷飞,真令人看了,可惊可乐。光绪皇帝见了这花盒,想起法王拿破仑来,心中暗道,我也是一个皇帝,拿破仑也是一个皇帝,怎么我就不如他呢?孟子云,舜人也,我亦人也,吾何异于是?我必要轰轰烈烈,也做一番大事业总好!因此光绪皇帝变法自强的心,更进一步。花盒放完,太后赏吃元宵,王公大臣们,都要吃两碗。其中又有件可笑的事,那些蒙古王公,穿着蟒袍貂褂,竟将太后赐的元宵,连汤带水,望怀里倒。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爱惜衣服,他说太后赐的元宵吃了一年不病,带回去与家中分吃,太后听太监们说起这事,笑不可抑,传旨另赏各亲王大臣们每人十个元宵,带回府去,元宵吃完,接着又是看灯,那些灯都是内务府预备的,精巧玲珑、千奇百样,做工极细,书法尤精,扎成各种飞禽走兽,鱼龙吓蟹等类。飞禽灯系在树上,走兽灯放在平地,水族灯列在水上,其余房屋殿角墙壁各处,满挂着各种纱灯,又制成两条龙灯各长十余丈,由太监们舞着。两条龙互相戏斗,锣鼓喧天,笙歌聒耳,真是银花火树,宫廷开不夜之天。玉笛清歌,殿陛奏长春之曲。这时戏台上的戏已经开演,太后坐着看戏,皇后同福晋格格命妇们陪着,太后看到陈德霖演彩楼配,便向大公主说道:“古时的人,以彩球订婚,实在荒谬,将终身大事,以彩球乱撞,岂不是笑话吗?”

  大公主奏道:“老佛爷的话甚是。”

  太后又问道:“你看那些阿哥们,在那里干甚么?”

  大公主用目向东廊去望,只见那些阿哥们,在那里你推我,我推你的嘻笑。大公主道:“这些阿哥们,不好好地听戏,反这样的推嚷,未免太不尊重了。”

  太后便命李莲英传旨下去告诉各府的阿哥们,不许在东廊下看戏,都到殿上来。站在殿廊上,分左右排班立着。听完了戏,我还有旨意。李莲英答应着下去传旨,那班阿哥们遵旨,由载洵领着头,跟着就是恩公府的荣俊,柏王府的博迪酥,阿穆尔录圭,福文襄王府的松椿,西太后的内侄,兆公府的德大爷,佳公府的德二爷,肃王府的善二爷,善四爷,壮王府的德大爷,那王府的祺二爷等共有三十余人,都上殿请安,分左右站立。太后也不注意他们,只睁着眼睛看戏,那些阿哥们站了半日,两脚都站酸了,太后又听了两出戏,这才退座,命赏那些阿哥们,每人一个花包,十两银子叫他们退下,太后又笑着对大公主说道:“你知道我适才命那些阿哥们,在殿前听戏是什么意思?”

  大公主道“老祖宗的意思,奴才们怎能看得出来呢?”

  太后道:“是因为看了那出彩楼配,我心中想起这些格格们,都到了岁数啦,古人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所以我将他们叫到跟前瞧瞧我想替他们计划那婚姻的事。”

  大公主道:“这是老佛爷的恩典,但不知老佛爷怎样办呢?”

  太后道:“今天不谈,明天再说,你们到那时瞧着吧,怪可乐的呢。”

  大公主听了,莫明其妙,也不便问。等了一会,各王公大臣们都上来谢恩告退。太后也倦了,众官眷们也辞出一夜无话。第二天早晨,太后清晨起来,传命恭王府大格格,二格格,太后内侄女方家圆的二格格,庆王府的三格格,等一齐传到殿中。又将戴洵等一班阿哥们,都到殿上来了。太后命男左女右分班站立,太后对皇后说道:“戴洵肥肥大大的,与肃王府二娅儿差不多,可以配得。”

  皇后道:“是的,老佛爷的话不错。”

  太后又道肃王府的大娅儿,长得很窈窕,与溥伟可以相配。皇后道:“合式倒是很合式的,无奈亲姐妹与叔侄,辈行不对。”

  太后道:“皇室定婚,向来是不拘辈行的,瑜贵妃与穆宗皇后,岂不是亲姑姑与叔嫂吗?”

  皇后不敢再说太后又道:“东佛爷的内侄孙,他叫什么?”

  大公主奏道:“恩寿之子,名叫荣泉。”

  太后道“荣泉这孩子,我看他生得方面大耳,将来必有点造化,可配恭王府的二格格。”

  大公主忙跪奏道:“奴才看来,也是很好。”

  太后道:“你是他的亲姑姑,你可再斟酌。”

  大公主道“奴才替他父母谢恩了。”说着磕下头去,太后叫她起来。又说道:“庆王府的三格格,与方家圆的二阿哥差不多,年貌相当,可以配得。”

  皇后忙跪奏道:“奴才的兄弟,蒙老祖宗指婚,奴才谢谢老祖宗的恩典。”

  太后又道,“善铨的二娅儿,可配与柏王府阿哥博迪苏”。太后指婚已毕,遂命敬事房梁太监,将当日指婚阿哥格格们的姓,开写清楚,送到皇帝那边阅看,以便传知各府第。这里皇后命各位格格阿哥们都上前谢恩,顿时殿上跪下一大堆的男女,太后大喜,命他们退下。太后又与福晋们打麻雀牌去了。

  次日各府格格阿哥的父母,都入宫捧摺谢恩。又忙了一日,太后命已经指婚的五位格格,随着她们的父母回府。每人赏了一对珠花,两个镶宝石的戒指。五位格格随同父母谢恩,出宫回府,书中交代,太后命他们回府,是什么意思呢?原来满清皇室婚礼节,都载在满洲通礼之上。十分郑重,凡是皇子或亲王之子,或由皇帝指婚之子女,在指婚后一个月以内,择定吉日,由皇太后或皇后,派福晋命妇二人穿补挂带钿子,仆妇捧着如意一柄,乘坐车轿,前往女家,名为放定。

  这日女家须请贵妇十余人,在宅中等候,等男家放定的福晋命妇到时,迎于大门之外彼此拉手行礼,将放定的福晋命妇,迎至中堂侍茶。此时那位受聘的小姐,身穿大红吉服在炕上盘膝而坐,放定的福晋命妇,用茶已毕,又被延至炕前,口中念着吉祥的话。一位福晋,擎着如意柄儿,一位命妇,拉着如意上的线子,将如意柄轻轻放于在受聘的小姐怀内,然后道喜,行礼已毕,然后饮酒,饮毕,告辞回府。

  接着便是过礼,有四十八抬的,都是猪、羊、鱼、鹅、酒、馒首、尺头、棉花、绸缎、金银器之类。过礼后又过嫁妆,多的有五六百抬,少的也有一二百抬,这五位格格都是有钱的,嫁妆自然十分丰富,可以不必细表。

  单说太后对于恭王府二格格,是最欢喜的,本想替她指婚一门门当户对的好人家,就没有想到太后的内侄孙荣泉,是一个家贫清苦的门户,大公主知道,便奏明太后,太后说这算什么,只要小孩子有出息,就得啦。说罢,便命赏给荣泉之父恩寿,内库银十万两,命其修造府第。又赏给木器家具银子二万两,恭王亦知恩府极穷,也拿出三万两银子相赠。其他如滢贝勒等又赏二格格嫁妆,不说别的,就是鞋袜也有五六百对。太后又赏二格格嫁收一百二十抬。皇后二十抬,恭王自备一百二十抬,皇帝赏二十抬,其余各王府公送一百二十抬,尽是珠宝钻石,古玩字画,细毛皮衣,绸缎绫罗之类,做书人一支笔决也写他不尽到吉日,五位格格一齐出嫁,说不尽的热闹,不必细表。那四位格格完姻之后,都是郎才女貌,感情极好。惟有二格格所配的荣泉,外貌虽然温文儒雅,却是胸无点墨,每日专好和马夫仆役,在一处混,二格格自然与他性情不投,只得仍到宫中,陪伴太后,后来二格格仅生一女,就抑郁而死。此是后话。

  且说光阴迅速,又过一年,已是光绪二十年了,是年慈禧太后正值六十寿诞。有一日皇帝跪请太后恕安,退了下来。李莲英忽递过一个黄纸匣子,请皇帝阅看。皇帝打开匣子一瞧,是荣禄奏请举行皇太后万寿典礼的奏摺,皇帝也不说话,点点头,仍将黄纸匣了,交还李莲英,竟自回乾清宫去了。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免费电子书下载
  次日皇帝便下了一道上谕,述说皇太后抚养穆宗及今上皇帝之德,并述平定发捻,捕杀三奸建立中兴之大业。本年为六旬大庆,恭照孝圣写皇后万寿成例,着各衙门杳例具奏,并派礼亲王世铎,庆亲王奕匡,大学士福昆、昆刚、翁同孙毓汶、内务府大臣崇礼,施增,充恭办万寿典礼大臣。这一道上谕下来之后,奕匡又奏请皇太后、皇上,拟将宫内起,由西苑门,经过御河桥,出西安门,过西四牌楼,西直门沿御路通海淀,直到颐和园东宫门,沿途按段,设立景点,以示与民同乐之意。皇太后都依奏,着奕匡会同恭办寿典各大臣,商酌办理具奏,奕匡奏旨,就请李莲英来商议。

  李莲英想起同酥木厂的大掌柜徐诚,前次因运动四川监茶道,被皇帝摘去顶子,不能到任,损失颇巨,这一次办理万寿庆典,何不替他设法,让他赚回些钱,弥补损失呢?想好之后,便到庆王府,见了庆亲王。谈起沿途按段,点缀景致的事,李莲英便对奕匡说道,我有一个盟兄弟,名叫徐诚,他是木厂的掌柜,曾放过四川监茶道,被文廷式那小子,在皇上跟前说了坏话,将他摘去顶戴,不能赴任,此人颇受损失,求王爷栽培,就将沿途缀景的工程赏给他办吧,奕匡道,徐诚那件事,我也知道,他既受了这一番损失,又有总管的面子,这些工程,就叫他去办吧。李莲英代徐诚谢过庆王爷,告辞回宫,次日派小太监出宫,到同酥木厂将徐诚请来。李莲英将这些话,一五一十对徐诚说了,末后又说道,兄弟,你是一个明白人,这沿途点景的工程,包了下来,至少也得赚个十万八万的,你的损失,可就弥补上啦,若有富余的钱你要送些给王爷才是呢。徐诚道:“这个自然。”

  又谢过李莲英,告辞出宫,不到三日,徐诚果然包了工程,便忙着布置起来,由西苑门起,至颐和园东宫门止,沿途都用大木头搭架子,做成左右两边布长廊,这两道长廊,共有十六里之远,全是木头扎成的。木头上面又满缠着红绿绸子,将木头包裹起来,同绸柱子一样。每二里路,搭成一座戏台,准人民在台下听戏。那戏台也是木头搭成的,四面用琉璃窗子,就这一项工程,少说些也得五十多万。徐诚报销上去,加了二十万,共七十万元。皇帝阅看奕匡奏请报销沿途点景报销的摺子,心中未免不快。觉得用款至七十万元之巨,似乎有些不实,但是皇太后命他批准,也不便驳回,只得准了。

  皇帝准了之后,奕匡领到七十万元与李莲英代徐诚送了庆亲王五万,自已留下五万,只交了六十万元与徐诚,徐诚还装着赔本的样子向李莲英诉苦,其实已赚了十万元。这一日工程告竣,徐诚忙着穿起二品衔的官服,红顶花翎,补褂朝珠的。跑到西苑门外,行皇工落成大礼。西苑门外,早拢着香案,案上供着蜜供果品,两条红烛,一柱大香,点得光华耀目。徐诚到了西苑门外,就香案前,叩头行礼,正磕下头去。忽然有人上来,对徐诚说道:“徐掌柜的,您别磕头啦,老佛爷的万寿,还不定做不做呢。”

  徐诚大为讶异,忙站起来,也不便多说,只得退回去。回到家中,才知道,方才李莲英派人来送信说是日本人大闹朝鲜,老佛爷大怒,又派兵去打日本,胜负尚未可知,须候前方战胜之后再行庆祝万寿,若是败了,万寿就不做了。徐诚只得候着不提。正是:强邻窥弱来侵侮万寿承欢乐未央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一百二回 停庆典愁云惨雾 打败仗辱国丧师
且说皇太后正在一团高兴,要办万寿之际。忽然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飞电到京奏道:“现在朝鲜国内,新旧两党相争,旧党尊王,###革命。旧党倾向中国,与袁世凯接近,###倾向日本,与伊藤博文接近,袁世凯乃我国派往朝鲜驻扎之大臣,共有三营步队迨新旧两党发生冲突,朝鲜国臣李宽,暗中引用日兵为后援,以除旧党,攻打王宫,袁世凯以保护朝鲜国王为名,带兵围守王宫,并将李王隐藏于古寺之内,###力不能敌,乃求援于日本,拒我国之兵。日本久思并吞朝鲜,以此为千古难逢之机会。遂调步兵八千余人,骑兵四千余人,直入朝鲜京城,将我国之兵,逐出汉城以外,袁世凯仅以身免,乘商轮转由烟台归省,应如何对付之处,请奏定夺。

  皇帝阅奏之后,因为这是一件重大的事,不便自行裁夺,将李鸿章的原摺,奏呈皇太后,太后正在想办万寿,忽然遇着这一件倒霉的事,心中好不难受,顿时大怒起来,就下了一道上谕,历述日本犯边之罪,派李鸿章督理水陆军队,限日往讨,又派奉天将军伊克唐阿,吉林将军长顺,驰赴平壤,收复汉城。这道上谕颁发之后,李鸿章明知日本蓄意要并吞朝鲜,已非一日,又知日本国内海陆军皆从欧洲学来的新法,认真训练,中国恐非敌手,但是上谕已下,又不敢不遵,只好勉为其难。

  在这时候,又发生了一种困难,若是与日本打起仗来,这一笔军费,一定是极多的。从前恭亲王所存的海军费,又都被奕匡李莲英二人,迎合太后之意,借用该款,修理颐和园军费因此缺乏,军械又更为腐旧,一定是不成的。果不出李鸿章所料,那奉天将军伊克唐阿,会同吉林将军长顺,同时出兵,攻打汉城,在半路上已被日本人杀得大败,李鸿章所派的提督左宝贵,亦在军前阵亡,旅顺守将龚兆屿汝贵,皆弃城逃走。海军提督丁汝昌,亦全军尽没于秦皇岛。中国的兵队,被日本杀得大败

  电报纷驰,都奏到朝中告急,皇太后直急得抓耳挠腮,心如火炙,不知怎样是好,忙调动勤王的兵士,刘坤一等统兵北上,去助攻日本,也被日本杀得大败而回,太后见战事不利,朝野震惊,没有法子可想,可得把做万寿的心,也冷下来,就下了一道停止庆贺万寿的上谕,其文云:朕钦奉慈禧端佑康颐皇太后懿旨,本年十月,予六旬庆辰,率土胪欢,同深忭祝,届时皇上率中外臣工,诣万寿山庆贺大礼,自大内至颐和园,沿途跸路所经,臣民报效点缀景物,建设经坛,予因康熙隆年间,历届盛典崇隆,垂为成念,又值民康物埠,海宇又安不能过为矫情,特允皇帝之请,在颐和园受。讵意自六月后,倭人肇寡,侵我藩封,寻复毁我舟船,不得已与师致讨,刻下干戈未战,片调频仍,两国生灵,均罹锋镝,每一念及,悼悯何穷,前因念士卒临阵之苦,特颁内币三百万金。俾资饱胜,兹者庆辰将届,予亦何心肆耳目之娱,受台莱之祝耶,所有庆辰典礼,著仍在宫中举行。其颐和园受贺事宜,即行停办,钦此。

  腾钦际随旨,孺怀实有未安,再三频请,未蒙慈允,敬维盛德所关,不敢不仰遵慈意,特谕尔中外臣工,一体知之,钦此。上谕下来以后,慈禧太后垂头丧气,闷闷不乐,光绪皇帝便拿好话去安慰太后,奏道“战事,虽然未曾解决,但是将来总要议和的,请太后额娘不必忧愁,等时局稍定,子臣一定,替太后额娘,效莱之歌,请额娘驾临颐和园游幸。”

  亲王等,虽然久已不问国家大事因时局如此,太后非常忧闷,亦时常入宫劝慰,太后心中稍宽,万寿是暂时不做的了。只有那李莲英奕匡,得了许多的利益,又乘阒拆去沿途缀景之际,将那些木料和彩绸暗中没收,变卖了不少的钱,又发了一大笔财。这且不谈。

  单说这时朝内朝外的臣民,都说李鸿章私通日本,按兵不斗,就有一位御史,名叫安维峻的,为人忠直,不怕权势,他便递上一封奏摺,参劾李鸿章,内中又牵动太后和李鸿章二人,其奏摺文云:臣安维峻跪奏为,疆臣误国,请旨明正其罪事,悉李鸿章平日挟外洋以自重,今当倭贼犯顺,自恐寄顿倭国之私财,付之东流,其不欲战,固属隐情,及诏旨严切主战,大拂李鸿章之心,于是倒行逆施,接济倭贼煤米军火,日夜候贼之来,以实其言。而于我军前敌,绳饷火器,则故意勒扣之,有言宣战者,动遭阿斥,闻败则喜,闻胜则怒。淮军将领闻风希旨,未见贼踪,先行退避,偶遇贼影,即惊溃败。鸿章之丧心病狂,九卿科道,已属言之矣,臣不复赘陈,惟弃志超,卫汝贵,均以革职拿问之人,藏匿天津。以督署为逋逃数,人言啧啧,恐非无因,而于拿问之。丁汝昌,竟敢代为乞恩,并谓美国人于雾气者,必须丁汝昌驾驭,此等怪诞不经之谈,竟敢直陈于君父之前,此其以朝廷为儿戏也。而枢臣中竟无人敢为争谕者,良由枢臣暮气已深,过劳则神昏,如在云雾之中,雾气之说,久而俱故不觉其非耳。张荫垣邵友濂为全权大臣,尚未明奉谕旨,在枢臣亦明知和议之举,不可对人言,既不能以生死争,复不能以利害争,只得为掩耳盗铃之中,而通国之人,早已皆知也。倭人与邵有濂有隙,竟敢索派李鸿章之子李经芳为全权大臣,外人干我正权,尚复成何国体。风闻李经芳乃倭贼之婿,以张邦昌自命,臣前已劾之矣,若令此等悖逆之人前往,适中倭人之计,倭之议和诱好也,彼既外强干,我不能奖励将士,决计一战。而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