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农妇-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牛嫂子乐呵,收起针线,把被褥铺好。

“他爹,我可把话说在前头,赵寡妇这事你可别瞎插手,听二傻媳妇说,前几日湾头卖豆腐的钱氏在镇上,看着赵寡妇跟镇上的何三搅合在一起,何三是啥人,这方圆百里谁不知道。村里前些时候,还有人说二郎想娶赵寡妇进门,你说这赵寡妇咋就不嫌膈应人,咋就不能安分在家带着狗蛋,瞧瞧狗蛋是啥德行,要是大牛还在,指不准气成啥样……”

夜慢慢安静下来,屋子里,偶尔还能听见几声牛嫂子抱怨声,伴着轻微的打呼声……

**********

徐母将小狗子放上炕,回头望向刘怡,“二郎媳妇,赵寡妇这事跟二郎没啥关系,你别往心里去,今儿也晚了,小狗子这边我守着,你们早点睡!”

刘怡想了下,点点头,回了正屋。

“娘和小狗子睡了?”徐二郎提着水,进了屋,身上还滴着水。

听着隔壁响起几声交谈声,没多会,正屋就暗了,估摸是睡了!

“嗯,娘看着小狗子在西屋睡了。”刘怡点点头,揉了下头,转悠了一天,还真有些累了,“明儿你还有啥事没?”

想起明天得回门,刘怡抬头看了徐二郎一眼。

徐二郎摇摇头,“没啥事,明儿回门,小狗子让娘看着,你先去洗澡,我去屋里看看明儿回门的东西都备齐没有。”说着,便去了东屋,看了看,又从后边仓库拿了不少东西放进去。

徐家出过秀才,那时候徐家是殷实人家,虽没落了,却还有些田产。村里大多数农户都是租的,要交佃租。徐母想让二郎读书,考取功名,可碍着二郎没那心思,大郎和三郎更不用说,无奈,徐母只盼着孙子里边能出个读书的。

待刘怡洗了澡,徐二郎刚从东屋回来。

“去哪了?”刘怡问着,擦着滴水的头发。

“东屋,看了下回门的东西,我添了些。”徐二郎说着,“明儿我去趟村里,让二傻赶牛车送咱们去刘家村。”

“刘家村隔得又不远,没必要坐牛车。”刘怡摇摇头,她又不是什么娇贵小姐,村里没马车,得去镇上才有,牛车倒是有不少,去镇上赶集时,大伙就坐牛车去镇上,不像刘家村,细细三三二十几户人人家,没有牛车,只能走路去镇上,一来一回就得一天功夫。

“来回两个时辰,还要带东西,就这么定了。”徐二郎说着,来回两个时辰对他来说倒不算远,可他不想委屈刘怡,这天气日头大,容易中暑。

看着徐二郎这神情,刘怡点了下头,知道徐二郎是怕她受累。

徐二郎揽着刘怡上了炕,倒也没做啥,明日回门是大事,看着娇小的刘怡,徐二郎没敢用太大力气,小心搂着刘怡睡了过去,火气大,却也没动手,想着把媳妇养壮实些才好。

翌日,一大早,徐母就起来忙活,小狗子趴在床上,哭闹想跟着一起去,徐母拦着不让,徐二郎提着东西,放上二傻的牛车,二傻家里有事,不能送他们过去,好在徐二郎会赶牛车。

刘怡手上提着两条鱼,是徐二郎一早就准备好的,刘怡没说什么,脸上笑容却多了不少,刘家对她极好,徐二郎能顾着刘家,她心底自然高兴,早上出门时,徐母脸上微微闪过抹不自然,刘怡却没在意,刘家是她娘家,徐母估摸是怕她吹枕头风。

“二郎,回门不用拿这么多东西。”看了眼牛车后边的白面、大米,“出门时,娘脸都变了,村里大伙都见了,大嫂那边怕是不好说……”

“娘和大嫂那边你不用担心,家里的东西都是我挣得,跟他们没关系,你用不着跟他们说啥,大嫂这些年往周家拿的东西可比这多得多,大哥不也没说啥,娘跟大哥过日子,咱家的事,她插不了手。”徐二郎憨憨笑了下。

“真没事?”

“没事。”徐二郎小心抱起刘怡,放在腿上,赶着马车朝刘家村走去,他媳妇他不对她好,对谁好。孟氏死得早,娘虽然关心他,可碍着大嫂那一层,几时关心过他生活,还是媳妇好,手摸了摸衣袖,那是刘怡给他缝的,上次不小心挂烂了,放在家里好久,都没人给他缝。

这边两人甜腻说这话,那边徐母很是纠结,站在院子里,看着躺在炕上的小狗子,又瞅瞅隔壁徐三郎一家,死劲绞着手,脸上时青时白,心想:还以为二郎媳妇是个好的,没想到……这回门用得着拿这么多东西,二郎怕是把家里都搬空了……

徐母咋就忘了,几年前周氏回门,拿的东西可比这多得多,整整两牛车……




、第二十一章  娘家

“他爹,你说二妞咋还没回来?”赵氏搓着双手,站在院门口,朝村子的方向眺望。

刘大军在院子里纳凉,三儿掬着身打水,旁边筛子放了不少新鲜的枣子,眼看着日头都高了,刘怡他们还没来,赵氏急了,难不成有事耽搁了,可下河村徐家没传口信说不来。

“娘,急啥!”三儿看了赵氏一眼,“下河村离咱村一个时辰,哥不是才刚带着大嫂出发,去下河村,没那么快。”

“他娘,三儿说的在理。”刘大军抬头,“你别瞎转悠了,二妞能出啥事。”

“可……我这不是担心……”赵氏捏着衣角,进了屋,忐忑不安朝院子张望,不知道徐家好不好相处,二妞有没有受气,这一日没见到人,她这心就安不下来。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三儿坐不安,频频在院子里晃悠。

“爹、娘来了,来了。”

突然,三儿大声唤着,屋里纳凉的刘大军和赵氏,倏地起身,远远看着牛车,几人迎了上去,许是晚上刘大荣和刘父说了什么,宋氏一早就出了屋,说是下地忙农活去了。

牛车停了,徐二郎下了车,刘怡从后边探出身,身上穿了件碎花衣裳,梳了个妇人发髻,头上插了根桃木簪子,知晓赵氏他们会担心,为了让刘家看着她好,今天刘怡特意装扮了下,看着很是精神。

赵氏看着就红了眼眶,二妞真是大了!

徐二郎长臂一伸,就把刘怡从牛车上抱了下来,刘怡脸瞬间就红了,低着头,朝徐二郎瞪了一眼,到没多少凶意,看得徐二郎心尖痒痒的。

“爹、娘——”赵氏迎了上去,看着自家二妞满面桃红,一脸喜庆,跳到喉间的心算是踏实了,眼眶漾起的薄雾消散下去,满嘴带着笑意。

“二妞,可算是回来了,娘都等急了。”说着,转身望向徐二郎,“姑爷快进屋,天儿热,可别热坏了身子。”

三儿伸手牵过牛车,徐二郎跟着刘大军进了屋。

两人回屋给刘大军和赵氏端了杯茶,刘怡跟着赵氏去了西屋,留着刘大军和徐二郎在正屋说话,本想让刘大郎晚些回门,让刘怡见见徐氏,赵氏想着徐家那边,一早就打发刘大郎和徐氏回了徐家。

刘怡跟着赵氏进了屋,赵氏牵着留意的手坐在炕上,木桌上放了些枣子,上下打量着刘怡,半响没开口,刘怡笑着轻声说着在徐家的事,不时赵氏接两句,无非就说徐家那边怎么对她?徐母人好不好相处,妯娌怎么样,最后自然是徐二郎待她好不好。

被赵氏这一问,刘怡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却一一应着,徐家分了家,徐母由大房养着,一大家子没住在一起,大嫂周氏心思重,可毕竟没住一起,弟妹确实不错,至于徐母,刘怡到没旁的想法,左右她也没跟徐母住一块,加之徐二郎也说了,家里的事她做主,她觉着日子不错,家底不错,以后日子自然会越来越好。

有些个问题,倒也不是什么大事。

一家子坐在一起,吃了个午饭,徐二郎憨厚老实,跟刘大军倒也处得来,三儿不时拉着徐二郎问捕鱼的事,徐二郎没藏私,一一都说了,不过刘家村可没下河村临着湖,三儿就算想下河捕鱼,都去不成。

闹了半天,徐二郎不得不应着,有时间带三儿一起去。

头一回离家,刘怡痴缠着赵氏,时间过得很快,日头偏了。

赵氏想留两人住下,刘怡想了下,摇头没答应,家里小狗子一个人,不大放心,虽说有徐母看着,谁知道周氏会不会出面,徐母对着周氏是个没脾气的,周氏又不乐意小狗子去她家,小狗子估摸会被徐母送去三弟家,三弟家有两个孩子,弟妹照看不过来,刚出了赵寡妇这事,刘怡哪放得下心,左右刘家村离得不远,来回也就一两个时辰的事。

见徐二郎事事护着二妞,赵氏算是松了口气。

知道徐二郎是个有心的,亏不了自家二妞,赵氏脸上笑容也多了,虽说这次回门,赵氏下了不少功夫,可比起徐二郎带来的东西,倒显得寒碜。

赵氏私底下问,是不是二妞让拿的,怎么拿这么多东西,不怕徐家那边刁难,虽说分了家,可毕竟有那层关系,指不准就说出什么难听的话。

刘怡笑了下,告诉赵氏这些东西,都是徐二郎挑的,没经过她的手,徐家那边想说也没由头,拉着赵氏的手,让赵氏防备着宋氏,这家都分了,宋氏咋就老喜欢往里边插一脚,说不定宋氏就是见赵氏软性子,没一句重话,才会欺负刘家。

赵氏点头应着,大郎娶了媳妇,二妞嫁了人,就剩下三儿,家里那些个银钱,供三儿上学不是个难事,她也不用处处矮宋氏一头。

这会,宋氏可不好受,高家逼得急,大妞迟迟没个音信,这不,昨儿高家还去家里闹了,死活要把高氏接回去,宋氏撒泼,拿着扫把大骂,不让高家进门,闹得整个村的人都知道。

有人还说大妞攀上高枝了,哪瞧得上高家那二愣子。

高家来的人多,又都是庄稼汉子,宋氏哪拦得了,这不闹到晚上,高氏还是被高家接了回去,二虎子沉着脸,宋氏没法,连夜让二虎子去了镇上,临着秋天,地里农活也没时间忙活,让不少人看了笑话。

听了赵氏这番话,刘怡笑了下没出声。

大妞是个有心的,在镇上大户人家待了那么久,自然多了别的心思,哪瞧得上农户人家高家,大妞看着就是个不想吃苦的,高家是个大家子,一家七八口人,挤在一个屋子,当初就看上这一点,宋氏才应着这门亲事,没想闹成这般。

聊了会大妞的事,刘怡便细心吩咐赵氏,入冬让爹和大郎多挖些冬笋存着,赵氏一一记着,告诉刘怡地窖里边,收着不少干蘑菇,都是照着刘怡以前说的法子弄得,因刘怡的亲事,那些干货都放在地窖,没让刘大军拿去镇上卖。

孟家是镇上的商户,酒楼、铺子……都有不少,以前二郎捕鱼,都卖给孟家,想着孟家这条线,刘怡心里不觉多了个心思,嘱咐赵氏将地窖中的干货都存好,等她跟孟家联系上,再作打算。

以前,没啥关系,刘怡只得让刘大军在镇上角落摆个地摊,卖的便宜,老被别人排挤,还得提放着别人学了去,做事有些畏手畏脚。

徐二郎是个明理的,应该不会阻拦她,刘怡也就动了些心思。想着该怎么让刘家过好点,古时候有个厉害的娘家,比啥都靠谱,徐家虽是分了家,周氏哪是好说话的人,刘怡可不想吃亏。

将事□无巨细,交代了一遍,临了,还让三儿进屋记下来。

问了大嫂徐氏的事,赵氏说是个勤快的,跟大郎处的不错。刘怡点了点头,不过地窖那些存活,刘怡让赵氏多个心眼,晚些时候再告诉徐氏,徐氏刚进门,刘怡不想赵氏吃了亏。

出了刘家,天都快黑了,好在最近没下雨,路不算难走,坐在牛车上,靠着徐二郎,两人有一搭没一搭聊着,徐二郎赶着牛车,一颠一颠朝着下河村赶去。

夜间,有些凉。徐二郎干脆半坐,把刘怡抱在怀里,有个靠山,刘怡没退却,靠着也不热,闻着徐二郎身上淡淡的泥土气息,不觉安了心。

进了村,远远看见他们家,正屋亮着灯火,刘怡心里不知为何多了丝暖意,这便是她的家,她和徐二郎的家!徐二郎把牛车停好,抱着刘怡下了车,将车上东西都拿了下来,将牛车放在院子里绑好。

“娘,娘——”

刘怡脚刚落地,“吱嘎!”一声推门声响过,小狗子迈着小腿,从正屋跑了出来,后边跟着徐三郎。

“二哥,二嫂。”徐三郎打着招呼,“大嫂下午把娘叫了回去,小狗子不愿意去,就一个人留在家里,晚上吃了饭,非得过来,说是要等你们回来——”

“小狗子吃饭没,有没有乖乖听话?”

刘怡拉着徐二郎的手一紧,心里暖暖的,这孩子咋就这么招人疼,孟氏死得早,小孩子虽说忘性大,可有些事,怎么都忘不了。

小狗子怕是担心会被抛弃,怎么都不愿留在徐三郎家,想着第一时间见到徐二郎和刘怡。

小狗子点点头,脆生生说着:“娘,小狗子在柱子家吃了饭,跟柱子一直守着黑子,没有到处乱跑。”

“嗯,真乖!”刘怡揉了下小狗子的头,牵着小狗子进了屋。

徐三郎见他们都回了,就放了心,跟徐二郎和刘怡打声招呼,回了隔壁。

把牛车上的东西,都拿进屋里,徐二郎去了厨房,打算烧些热水洗澡,让刘怡在屋里陪小狗子,看着刘怡和小狗子的脸,徐二郎满口乐呵,想着怎么给媳妇好好补补身子,打从那夜洞房后,徐二郎一直没舍得碰刘怡,想把刘怡身子养壮实些。

家里重活都舍不得让刘怡做,这事徐母背地里,跟徐二郎说起过,说他太娇惯他媳妇了,说不定日后就被刘怡拿捏着,徐二郎憨笑几声,没答话,他不宠自个媳妇,还能宠谁。

别人会帮他缝衣裳,别人会给他做饭,别人会关心他……

听着正屋传来嬉闹声,徐二郎脸色愈发柔和。




、第二十二章  晒谷子

回门后刘怡开始接手家务,也不是多难的事,徐二郎心疼她,没舍得让他下地干活,在家做菜收拾屋子,忙活着家事。

刘怡挺喜欢小狗子,三岁的孩子正是可爱的时候,不知小狗子随了谁,唇红齿白,好不惹人爱!隔壁徐三郎家的孩子,柱子调皮的紧,却也只分寸,小不点囡囡是个小魔王,总爱粘着小狗子,老是满地乱跑,明明是个姑娘,却虎头虎脑,许是刘怡常给他们些零嘴,这些小家伙,每日都往她这里粘,跟在身后跑。

小周氏摇头,念叨说刘怡,把她家孩子都拐跑了,每日不到吃饭时间,绝不回家,闹得徐二郎家每天都很是热闹。

刘怡性子随和,跟下河村大伙处的不错。赵寡妇打从上次闹了之后,老远见着刘怡就走,见了面也低着头,好似做了什么亏心事,让大伙很是纳闷,背地里跟刘怡打听,赵寡妇这是怎么了。

往日,赵寡妇不闹些事,不会消停,这都过去好些日子了,赵寡妇安分守己在自家院子待着,除了下地干活,极少出门。

刘怡不是爱计较的人,赵寡妇的事她到没记在心上,心疼徐二郎每日在地里忙活,每次开口都被徐二郎回绝,没法,刘怡只得变着法子,给徐二郎做好吃的,将家里打点的妥妥当当,为这事,徐母和周氏没少上门,不过,有徐二郎护着,也相安无事。

时间长了,刘怡也摸透了徐母和周氏的脾性,徐母性子软弱,周氏心思重爱攀比,嘴上有些爱说是非,心眼多了些,却是个能干的,将一大家子打点的妥当,可不是件容易事。

每次上门,待着刘怡就哭穷,说什么徐大郎是个没本事的,一大家子就靠徐大郎养活,听得刘怡浑身不自在,徐大郎沉稳老实,是个瓦匠,平时在镇上做些小工,每日都能挣上个几十上百文钱。

比起徐家其他两兄弟,徐大郎日子更平稳些,一回家,手头的银钱全交给周氏管着,以前没分家那会,徐家饭桌上,别想看到半点肉末,徐大郎也知道自家媳妇小性子,便主动开了口,让村里长辈出面,三兄弟分了家,没理会周氏撒泼,把徐二郎和徐三郎的份都算好。

这些日子,忙着地里的农活,其他事都推开了。

这天刘怡大早就起了,简单麻利洗漱了下,出来看着徐二郎早起了,已经在院子里忙活了。

“二郎,天还没亮,今儿不用下地忙活,你咋起这么早?”难怪,早上起来,没见二郎的身影。

“没事,习惯了。”

刘怡拿着脏衣服,放进篮子里,见徐二郎衣角划破了个口子,回屋拿了针线,“把上衣脱了,这衣角都裂了,咋都不知道。”

“呵呵——”徐二郎憨然一笑,脱下上衣,递了过去。

刘怡坐在院子里,拿着针线仔细缝补,徐二郎进了厨房,看了眼水缸,拿过旁边的木桶,走去院子的水井,准备打水,刘怡抬头看了眼,嘴角甜甜笑了起来。

院里这口井有些深,刘怡每次打水都很费劲,徐二郎知道后,每天都会去厨房水缸看看,出门前,一定把水缸添满,不让刘怡费劲打水。见着厨房那口水缸,徐二郎心底想着,是不是去镇上再买一口水缸,家里人少,一口水缸倒是够用,可想着自己要是有事外出,刘怡一个人在家,一口水缸可用不了两天,决定有时间去趟镇上,再挑一口水缸。

来回好几次,把水缸的水打满。刘怡手头的衣角已经缝好了,示意徐二郎过去,把上衣穿好,两人没说话,却很是温馨。

进了厨房,生火开始准备早饭。

刘怡挑了时间,跟周氏学了烙大饼,早上做了红薯粥,刘怡烙了几个大饼,舀了三碗红薯粥放木桌上摆好,大饼放进蒸笼里。

忙活完,外边已然天色大亮。

徐二郎提着猪食去了猪栏,刘怡洗了下手,进了屋子,准备叫小狗子起床吃饭,叫醒小狗子,咬着柳枝漱口洗完脸,刘怡牵着小狗子出了屋子,就瞧着徐二郎扛着篾席,放在院子里当阳的地方。

院子还算宽敞,西屋旁的杂物房放了三床篾席,徐二郎把篾席都扛了出来打开,拿过扫把把篾席打扫干净,刘怡站在台阶上,细心为小狗子打理衣裳,知道徐二郎准备晒谷子。

“二郎,先晒晒篾席,吃了早饭再晒谷子。”前几日天阴着,稻谷都堆在仓库里边,没晒,今儿天气极好,自然得忙活晒谷子,隔壁小周氏也一早忙活起来,这稻谷收回来,就得抓紧时间晒干收好。

“嗯!”把篾席收拾干净,鸡还没有放出来,不担心篾席会被弄脏。

一家三口坐着,吃起了早饭。

“这萝卜入不入味?”刘怡给小狗子夹了块萝卜干咸菜,小周氏送来的咸菜早就吃完了,这是刘怡自个做的,家里最不缺的就是青菜,闲暇时,刘怡就张罗起,把多余的青菜腌好。

古时候不比前世,入冬后,可就只剩下白菜啥的,刘怡多长了个心眼,早早就把家里剩的青菜腌好,放进地窖,就算到了冬天也能吃。

“好吃。”徐二郎重重点头,媳妇弄的咸菜,比三妹做的好吃。

“那就多吃点,不是说晚点得去趟万福楼,厨房烙了几个大饼,怕饿就带着。”知晓徐二郎节俭惯了,不喜欢在外面吃东西,每次去镇上,都饿着回来,身上带了钱,也舍不得花,刘怡说了好几次,徐二郎硬是不答应,非说外边的东西,没她做的好吃。

“好。”憨憨一笑。

“娘,也吃。”小狗子握着筷子,给刘怡夹菜,望着徐二郎,“爹,记得给小狗子带糖人,上次说好的,不要忘了。”

看着小狗子一本正经叮嘱徐二郎,刘怡“噗嗤”笑了出来。

想起上次徐二郎去镇上,应着小狗子,给他带糖人,结果徐二郎那日回得晚,忘了带,没想这事就被小狗子一直记着,每次在徐二郎出门前,都要说上好几次。

“……好。”徐二郎身子一僵,尴尬点头。

吃了饭,篾席晒得滚烫,徐二郎把稻谷倒了进篾席,刘怡拿着耙子,轻轻把稻谷推开,院子不平坦,难免有些坑洼,刘怡慢慢用耙子翻着稻谷,小狗子拿着竹竿,吆喝着靠近篾席的鸡。

用耙子把稻谷翻好,外边日头也高了,徐二郎拿着刘怡准备的大饼,出门去了镇上万福楼,万福楼是孟家的酒楼,这些日子忙活地里的活,没下河捕鱼,想来万福楼那边该等急了。

靠着山林,麻雀有些多,刘怡在院子里插了个木杆,上面挂了件旧衣裳,用来吓唬麻雀,望着院子里枣树上熟透的枣子,刘怡咽了下口水,觉得有些嘴馋。

村里不少孩子隔三差五,跑到篱笆外,望着枣树上成熟的枣子,有些胆大了,偷偷摸摸拿着竹竿,挥舞几下,然后飞快捡起落在地上的枣子,刘怡在屋里见着,不由觉得好笑。

“娘——”

“咋了,闹得满头大汗。”刘怡回过神,见着小狗子满头大汗跑了过来,手上还拿着小木棍,院里鸡飞狗跳,见了这情形,刘怡满头黑线。

“娘,热。”小狗子扯着身上的衣裳。

“热还乱跑,进屋子,娘给你脱掉一件。”刘怡牵着小狗子进屋,徐二郎下午才能回,进屋给小狗子脱了件上衣,去西屋,趁着日头好,把做好的咸菜拿出来晒晒,免得坏了。

“二嫂,在家吗?”外头,响起小周氏的吆喝声。

“在,三妹有啥事?”刘怡端着簸箕出了屋,院子里放了几根高凳,把簸箕放在高凳上,摊开。

小周氏搂着囡囡进了院子,地里农活忙完了,徐三郎早早就进了山,小周氏晒好谷子,让柱子在家看着,走了过来。

“这不是囡囡,吵着要吃枣子。”小周氏进了屋,放下囡囡,囡囡一见小狗子,就粘了上去,嘴里嘟囔着想吃枣子。

“我刚才还在想,这院里枣子都熟透了,该摘了,免得过几日下个雨,枣子味道变淡了。”刘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