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鸳鸯拆散-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淑妍见此,心疼地说道:“圣上何苦为了妾如此呢,妾早就说了只要能与圣上在一起,名份于我不过是浮云罢了。”
圣上听了很是感动,又恼自己一国之君却总被臣子弄得束手束脚,又想到李淑妍向来不慕名利,便上朝来硬要以李淑妍怀有皇嗣为由,封赏其外家,又暗以从四品的御史中丞为饵,令秦业出来说项。
大臣们见圣上铁了心要抬举李淑妍,不过依目前形式来看,锦乡伯府也就是被赏些金银布帛,顶多提前除了罪罚。
这一两年内因为李淑妍一事,大家与圣上没少打了嘴仗,若是真步步紧逼,圣上狗急跳墙,硬要坚持,臣下也拿他没办法,还能废了他不成?故除了那几家勋贵外,大多便要遂了圣心,但也仅止于此。
秦业也适时出来奏道:民间嫁出的女子有喜,尚且要给亲家送些礼品,以示对其教养女儿的感恩,天子乃是天下之主,更该作出表率,如今李采女有孕,该赏其外家。(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二六五章 封赏外家
圣上大喜,便命秦业同礼部拟出个章程出来。当然也没忘了给大功臣秦业升官,众人见此才恍然大悟。
秦业为官这段时日来,不提当日力主封李淑妍为妃一事,单就他平日里的所作所为也知,他是个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奸佞小人,两面三刀,口蜜剑腹,却也有些小聪明,虽做了些坏事,却从不落把柄在人手中。
所以他为了得到高官,如此行事也是正常的。只是圣上仅为了一个采女就行如此昏聩之事,明知是奸佞还要重用,大臣们无不心凉了。
李淑妍这时才有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圣上一下了朝就来到丽春阁给李淑妍报喜说要封赏她娘家。
李淑妍只淡淡道:“妾如今身心皆属圣上,这里便是妾的家!只要圣上心里有妾,便是不封赏,妾也是甘心为圣上生孩子的。”
圣上不由叹道:“外面那些迂腐臣子们,哪里知道你的好!一口一个祖宗家法,朝廷制度,幸好他们有他们的过梁梯,我有我的张良计,终是可以封赏于你家。”
李淑妍忙娇羞笑道:“妾不敢辜负圣上心意,以后便是没有封赏妾也愿意为陛下多多生孩子!”
圣上闻言,脸上略僵了一下,心内寻思以后难道真为了她要违了后宫妃嫔只生一个孩子的祖训吗?
这时礼部呈上了封赏的折子来。秦业没出现,因为他又被人黑夜里蒙头打了,不得不告假养伤。
圣上得知此事。笑了笑也没放在心上。虽说他帮了自己的忙,但不可否认秦业真的是个奸佞小人,也该被人如此对待。
圣上笑着拿出折子来看,登时就气得鼻子都歪了。一把掷到那人身上,怒斥道:“这是怎么回事?明明是封赏锦乡伯府怎么就成了忠义侯府?”
那人怯懦地回道:“这是秦大人与礼部共同拟的!”
圣上气得令人把礼部诸人都叫来,秦业也被强拉了来。
圣上看着秦业被打得手折腿断。好不凄惨,心下恻然,令他只管躺在担架上,不必起来行礼,又放缓了语气道:“这可是你拟的,是不是有人胁迫你做的,只管说出来。朕定会为你做主。”
旁边几人心头一紧,盖因那几家勋贵见他总帮着锦乡伯,于是找人去打了他一顿,他也是个孬种,为了脱身便献了这么个计策。如果真要他说了出来,那几家勋贵免不了得罪了圣上。
秦业只有气无力地哼哼道:“臣也不知是被什么人打的,还请圣上为臣做主啊。”说到痛心处,眼泪鼻涕一大把,只哽噎地说不出话来。
圣上见他那个怂样,心里厌烦,便转而对礼部众人道:“明明是锦乡伯府,因何封封赏忠义侯府?”
众臣忙道:“圣上说要为天下作表率,就如这世上妾室无娘家。若有也只能认其嫡妻的娘家,这李采女的外家可不就是忠义侯府!”
圣上被驳得无话可说,指着他们怒道:“你们这些老匹夫!朕偏要封赏锦乡伯府,看你们能怎样?”
这时几个内阁老臣闻讯赶来,听到此话,都跪倒在地。噙泪道:“陛下万万不可如此行事啊!景帝时的魏贵妃也是如此把个魏府捧得生出了野心。”
圣上气众人把自己看成昏君,恰好太子在侧默然,便问太子道:“你是如何看待此事的,难不成你也想封赏你外祖家?
太子恭谨道:“天子之职莫大于礼,而礼莫大于匡正名分!这君就是君,臣就是臣,妻就是妻,妾就是妾,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天子维护礼纪朝纲,才能上行下效!自本朝开国以来,还没有因为后妃有孕而封赏外家的,如果真要开了例封赏,也应先封嫡再封庶!但以臣之见,前两年的灾情和战事已是耗得国库紧张,倒是等李采女生下皇子再封赏不迟。”
大臣们都道:“太子殿下所言极是!”
圣上见大势一去,忙哈哈大笑地掩饰道:“太子之言甚合朕心,也罢,就依太子之言吧。”
然李淑妍自始至终都没有想要封赏的意思,怕众人误会她,少不得表白表白,圣上又笑道:“都起来吧。李采女也一再劝朕,妃嫔为朕生儿育女是份内的事,不必封赏!无奈也是圣上多年未曾再有子嗣,一时高兴想得不周全!”
众臣忙顺着说道:人之常情,难免会如此,圣上能采纳臣下之言,无愧于贤明君主。
如此一来,彼此也都有了面子,圣上便令众人退下。
此时圣上心里很是疲惫,总觉得做天子也不是件快活的事,明明是自己房中事,却要处处受大臣的制肘。
如果只是普通人家,可不是想宠爱那个妾室就宠爱哪个妾室,只是不是宠妾灭妻,谁来质疑?
复又想到太子刚才得到众臣一致赞同的表现,心里没来由一紧,当年总怕太子担当不起重任,可是如今,他也能独当一面了,为何自己的心里没见轻松反而更加沉重了呢?
李淑妍在后宫也得知了此事,在心里把群臣骂了个狗血淋头,她就不明白了,自己一个小采女也值得他们这样如临大敌。
当然面对圣上时,她便大度地表示,自己本就无意封赏之事,大臣们所言甚是,就此作罢吧。
虽然话虽如此说,但她脸上的失望之色还是让圣上看到了,圣上心里也不是滋味儿,总觉得愧对李淑妍,心内暗自决心,以后必要好好抬举李淑妍
此事虽然过去,但还是传得满京城里的人都知道,再加上之前几年的事情,更是成了家家茶余饭后的笑谈。
更有着迂腐呆板的老儒们,自李淑妍身上看到女子多才华的弊处,极力鼓吹“女子无才方是德”,识字多了,心也大了,便不安于室,倒是不识字的好。
倒真是得到不少人的赞同。不过大多高门大户之家,倒是看得通透,不识字睁眼瞎一般,如何管家理事,故仍是让家中女子读书识字,不过也是多有限制,话本这类移人性情的书不必说,便是些诗词中因有些情爱内容也是被禁止的。
穿越穿到古代,总要煽动翅膀改变些东西,但是好是坏,只能看后人如此说了。
既然人人都在谈论,忠义侯府也不例外,不过随着主母们消夏回来,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噤了声,怎么说李淑妍也是少夫人的堂妹,随意谈论,少夫人面上却是不好看。
二丫也只装不知,但心里倒有些替李淑妍可惜。
那样一个才貌双全的人物,又是伯府嫡小姐,什么样的人寻不到,在哪一家不是正妻,偏要入皇家为妃。
妃子也不过是个有品级的妾罢了,既选择做了妾,就该老老实实地守妾的本分。看前世今生,只能说她与圣上倒是有些孽缘。
这次杨家婆媳出门三个多月的时间,府里有常嬷嬷等人守着,倒也是平安无事。只是一些大的事情不敢随意做主,都留在那里等主母回来处理,所以她婆媳二人初回来倒是着实忙碌了几日。
这日中午二丫哄着儿子睡了,闲极无聊,便让乳娘及丫头好生照看着,她与万儿等人在外室说些闲话。
小青是当日留下照看小院子的人,二丫便让她随意说些京城这段时各家发生的趣事。
虽然不能说李淑妍,但京城之大,每日都有好些事情发生,这其中最为瞩目的便是官居御史中丞的秦业。
本是个小小的从九品小吏,却在短短两三个月内连级跳,一跃成了六品官,二跃则成了从四品的御史中丞,倒也当得是个传奇人物。
但让大家津津乐道的是他总是被人打,传言他夜里都不敢出门的,现今都有赌房在赌他何时会被人再次毒打。
二丫暗道:果是个奸佞之人,可惜圣上却为自己的小心思,重用于他,对于太子及杨家来说也不知是福是祸!
如此趣人,前世怎么不曾听说呢,二丫倒是细细回忆了一下,仍是毫无印象,此时却听儿子咿呀之声,忙又去了内室,便把此事暂且撂下来。
这时,杨夫人也着人来唤二丫,二丫忙抱着儿子一同去了。
杨夫人正在那里逗孙女说话,童言稚语,总能惹人捧腹大笑。
一时见二丫带着孙子来了,忙又接过孙子,好一番逗弄,这才着人抱去里间,好生照看她姐弟二人,这才带着二丫来到虽一间屋里。
入目便是满案的账册,二丫看着心里就有几分明白,忙看向杨夫人。
杨夫人笑道:“我年纪也老了,这个家早晚都要交给你们,从今以后交给你,我也乐得轻松!”
二丫忙笑道:“总是母亲疼爱儿媳,所谓能者多劳,有母亲管家,家里才能如此繁盛,倒是儿媳偷懒了。”
杨夫人见丫头上了茶,便让她们都下去,只留她婆媳二人说话。
杨夫人说道:“前日你也知道老家来人的事,岁月不饶人啊!”
前几日老家来人送东西,又说今年一出春天,老太爷身体便明显大不如前,慌得杨夫人婆媳忙忙打点了好些滋补身体的珍奇药材着人送回老家。
前世老太爷中伏而亡,今生如何,却不是二丫能得知的了。(欢迎您来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二六六章 时机到了
杨夫人叹道:“老爷年事已高,他又是成年后才来的京城,总要叶落归根,前几年就心心念念要回老家侍奉双亲,便想着等太子一册立,把兵权丢出去,就把家交给你们,我们回老家侍奉双亲。哪知皇后太子不同意,今日看来倒是对的。”
二丫暗道:前世李淑妍生下杨辉没多久,公公就乞骸骨告老还乡,杨浩年纪轻轻未有大功劳便被封了国公,或许就是因为杨家的识趣吧!
杨夫人又道:“浩儿年纪又小,年少时又一味的顽劣胡闹,老爷不放心,少不得再支撑几年,所以府中诸事,也没急着交给你,也让你有空闲多为杨家添子孙!”
二丫闻言不由粉面微红,她确实也有偷懒的心思,起先是新妇不易争夺管家权,后来则是怀孕,连生两个孩子,更是不把管家的事放在心上了。
杨夫人笑道:“如今老太爷身体微恙,老爷本就因不能侍奉双亲,愧疚不已,如果再得知此事,越发难受了!只希望浩儿这两年能有长进,接过担子来,这府里的事,你也该管起来了,还不知以后会是什么情景呢。”
二丫忙道:“祖父祖母必会身体安康,长命百岁!母亲不必太过担心,儿媳倒是也该学着管家,好为母亲排忧解难。”
杨夫人叹口气:“到底是七十古来稀,老太爷他们,唉,一边是老父母一边是女儿外孙,真是让人左右为难!”
“兵权之事重大,圣上现在又是这般宠爱李采女。越发重要起来!不仅关乎皇后太子的地位,怕是也系着她们及杨家的性命!父亲此时决不能把兵权放手!”二丫急道。
二丫想了想,又说道:“既然父母不放心祖父祖母,不如就让儿媳回老家侍奉。一来代父母尽孝,二来儿媳成亲多年,还没回过老家。倒是真该好好尽尽孝心!”
杨夫人笑道:“你能有这个孝心,我很欣慰,现在首要的是先把家管起来,其他的等老爷他们回来再说吧。”
自此二丫便开始在杨夫人的指导下,全面接管起来。
内院里的事,二丫已经早就驾轻就熟,只是因为杨家男子大多不在京城。所以府外的产业也是当家主母一并管起。
忠义侯府的产业之巨,是二丫完全想象不到的,不免压力很大,越发虚心地跟着杨夫人一点点学起。
又叫来后面的管事细细询问,幸好杨家的管事们还算忠心为主。这几年便是完全放手不管,也不会出什么乱子。
只是作为当家主母自然不能睁眼瞎一般,若是被下人存了轻视的心,上瞒下欺一通,离败落也不远了。
就在二丫为了管家一事废寝忘食时,皇宫里的李淑妍也开始隐在丽春阁内深居简出。
李淑妍已经意识到,因为圣上对自己的宠爱,使得自己犯了众怒,里外总被人打击。如今只能暂时蛰伏,顺利产下儿子才是目下最重要的,生不出儿子,再得圣上隆宠也是白搭。
虽然皇后把皇宫治理的很好,众妃嫔可以为了争宠相斗,在圣上及皇后眼中。都是无伤大雅的事,但却万万不许做出伤害皇嗣的事,一经发现,罪过可就大了,定会累及家族的。
不过为了以防万一,李淑妍还是能不出丽春阁一步就不出,再说了她两个月的身孕顶着五个月的肚子,还是少见人为妙。
李淑妍又严令众人注意防范饮食等安全,寇儿更是打足精神冲在最前面,莺儿与她情同姐妹,见此便不免暗自摇头。
当年她二人也曾说过,如果将来陪着小姐一同侍奉姑爷,也算是全了终生服侍小姐的忠心,如果不能,便嫁过管事,帮着小姐打理府务,将来二人就做个亲家,也不枉了姐妹一场。
可就寇儿当日为了学艺,避子汤避子药没少吃了尝了嗅了,以后怕是生子无望了。
李淑妍当然不知其身边侍女的心思,当日她可是征求过她二人的意见,问是否愿意进宫,她二人皆道情愿一生侍奉于她。
为主尽忠一生不嫁的也大有人在,她见她二人情真意切,自然也就信了,心想将来等她做到高位,还愁朝中官人没人争着求娶她们吗!
李淑妍经常请圣上来陪着自己用餐玩耍,还要求圣上对着自己肚子的胎儿说话,美名其曰胎教,说是这样孩子生下来,自然就会识得父母亲。
情之一事,最让人看不懂,怀了身子的孕妇能有多好看,偏圣上是越看李淑妍就越爱她,如今看李淑妍如此说,也觉得有趣,便故意引她开心,对着腹中胎儿调笑几句。
哪知还真是有效,在孩子五六个月时,圣上便能与胎儿隔着肚皮做游戏,使得他愈发惊奇,只道这孩子天赋异禀,只可惜不是元后嫡子,再是聪明也只能做个闲散王爷!
李淑妍不免得意非常,这么土著们如何懂得胎教,最多给胎儿读读之乎者也,他听得懂才怪。
只是也有美中不足之处,那便是圣上仍会宠幸其他妃嫔,不过李淑妍也已经想开了。
古代富户睡个妾室丫头,真不算什么事,他们自小受这个教育长大,自然没有为谁守身如玉的念头,更何况是一国之君,这事情只得一步步引导才行。
况且硬要把圣上的这个毛病别过来,需下一番大功夫才行,到时免不了要生气冷战,那可是个耗精力的事,不适于自己现在的身体,况且自己现在不能侍奉,筹码太低,等生下孩子后再严加要求也不迟,人生长着呢。
说起来圣上也算是做得不错了,几乎日夜泡在丽春阁,对李淑妍母子的感情是日益增进。
大臣们虽有微词,但李淑妍却有意让他们见识一下,自己在圣上心中的位置,也好让他们好好思量一下,今后该如何站队。
这所有的一切,皇后自然也知道,但她选择了沉默,不再苦口婆心,忠言逆耳。
少年夫妻,二十年的相守,又生儿育女,便是铁石心肠,也会生出感情,况且当日二人也是恩爱非常。
虽然中间夹杂十多位妃嫔,大家出身的皇后,自然不会十分把这些放在心上,只是经过那一夜后,她对圣上感情出现了一道深深的裂缝,再加上这段时日圣上的所作所为,圣上在她心里占的份量也就越发少了起来。
这里的心少了,势必其他地方的心便多了些,皇后的心便几乎全移到儿女身上。
尤其是得知圣上赞叹李淑妍腹中胎儿聪颖,可恨不是元后嫡子时,皇后此时才相信,当年在皇庄里的那句话,原来不是戏言,心就渐渐硬了起来。
时光如梭,夏去秋来,转眼间便到了秋末。
这日二丫抱着小胖子进宫来陪皇后说话。
却是皇后从前朝得知些忠义侯父子的情况,欲对二丫说说,以安她的心。
说起此次杨家父子东去,却是因着东临国内政而去的。
原东临国君主被本国手握重兵的燕王赶下了宝座,仓慌逃到了与大齐临界的山林中藏匿,缺衣少粮,自然就打会做些打家劫舍的勾当,燕王得到消息,便要围剿,因着在大齐国境里,便请大齐相助。
东临国国君此时也开了窍。
他本就是依附着大齐的小国,当年因为燕王有所图,才会与大齐开了战,最终被赶下台来。
于是他便请大齐皇帝主持公道,正本清源,以正纲常。
其实新国君已经做了三四年的国君,早就做稳了位子,又手握兵权,东临国原国君又是平庸之辈,手中并无多少兵力,想也知该如何选择。
便是前世也是燕王做了一世的国主,虽然被杨浩打得渐渐不支,国土流失,幸好杨浩被害,大齐国内乱成一团,这才有了喘息之机。
前世因为东临国杀了杨老将军,杨浩便时时想着要为祖父报仇,夫妻之间又不遂心,于是成亲半年,他便请旨出了京城,后来辗转来到与祖父被害的国界处。
当他得知东临国原国主就藏身在那处时,便一马当先,将他捉了回来,当时年轻气盛,直接砍杀了,祭奠祖父在天之灵。
原本杨浩还想与燕王决一死战,却不想圣上得知他捉了东临国原国君,认为偿了先皇之愿,便催促杨浩进京献俘于太庙,杨浩只得起程,且后来李淑妍有孕,更是不得已紧急入京。
今生没有这些因素干扰,原东临国国主有了请求大齐主持公道的机会,那里的守备经过对东临国的细细研究,也认为可行,这才十万火急是写了折子上奏。
当时圣上急于去见李淑妍,这事便落到太子身上,太子本就因此事触到心事,且折上所言合情合理,故允了东临国原国主的请求。
如今大半年已过去,因为忠君思想的影响,虽然原国君平庸,仍是能聚起不少的人马来,大齐只在后面作后盾,杨家父子没什么凶险性。
二丫放了心,不由得眉开眼笑,惹得小胖子也呲着几颗牙笑起来。
皇后又笑道:“时间过得真快,眼看着就快七个月了。”
二丫一怔,儿子此时明明已经快十个月了,莫不是皇后记错了!
第二六七章 狭路相逢
皇后见二丫神情,便知她所想,于是笑道:“李采女怀胎应该是七个月了吧?”
二丫心里一算,倒真是快七个月了呢,只是皇后特意点出来,莫不是要动什么手脚?
想起前世杨辉也曾脆声地叫过自己姨母,孩子是无辜的,可是若任他生下来,依现在圣上对他的宠爱,却是极妨碍了太子登基之事!
二丫心里百感交集,不过为了杨家,由不得她不心狠。
皇后看出二丫心里的难受,知道她想岔了,却也不点明,只笑了笑,便又逗弄起侄子来。
等二丫走后,皇后这才肃了脸,对身边的亲信说道:“是该准备起来了。”
早在李淑妍怀孕作什么胎教时,皇后心腹见圣上对李淑妍感情日深,全不似以前宠爱其他妃嫔的模样,都有些着慌,便生了歹毒心,撺掇着皇后趁其势弱除了她及腹中胎儿。
皇后却执拗道:“现在还不是时候,本宫自有主张,你们不许动手脚!”不仅如此,她还严令太子不准轻举妄动。
她不会出手要了李淑妍腹中胎儿的命,她的身上不能有瑕疵,太子也不能有把柄。
但是圣上想要扶持一个奸生子,怕是没那么容易!她会让那个孩子好好活着的,自来就有“七活八不活”的说法,她会让这个孩子平安生下,也会让他的奸生子的名头背得结结实实。
亲信答道:“如今李采女身边的那两位嬷嬷,已经表示愿意听从咱们的指示!”
那两位接生嬷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锦乡伯府为了防止她们被人收买,早就命人把她们的家人严严看管起来,不过还是被秦业找到她们的所在,顺利拿到其家人的信物。
她二人看到信物。方知锦乡伯是护不住她们家人的,皇后又许诺:只让李采女早产,接生事宜均是她二人亲自照管。不会伤了李采女母子二人的性命,事后另有重赏。
那两位嬷嬷此时也无法,双方均握着她们的家人,只得听从皇后吩咐,反正保得李采女母子平安,也算是完成了伯府的交待。
曹女官为了取信那两个嬷嬷,曾去那庄子里见其家人。亲眼看到秦业为了逼伯府的人说出那些人的所在,以及让他们保守秘密,滥用私刑,手段残忍,便道:“那秦中丞名声有些不好。也不知能不能信他?”
秦业为官不足一年,确实是个声名狼藉的人,皇后笑道:“那两人已被我们所控,便是宫外有什么变故,宫中无法通消息,料她们也无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