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窑窕淑女-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范氏准备挑着这两大桶凉粉去镇上卖卖,小镇离萧家村五里路。不是很大,人流不算多,去石雨县城的话有些远。不方便,搭顺路的牛车又得花好几个钱路费,这是小本生意,能省几个钱是几个钱。挑着去镇上卖卖,一路走一路卖过去。又商量着怎么定价。

“一碗凉粉卖一个钱。”萧景土提议道,这仙人草是山上割的,一担凉粉摊下来没花什么本钱,只是费些方糖钱罢了,自家有的赚头,家里的碗大,一碗凉粉能把人吃饱,吃客也亏不了。

范氏说行,就听孩子爹的。

萧玉珠装上一摞黑瓷碗,那家里能用的上的瓦勺都用上,用小木桶装了大半桶水,给来洗碗用,和范氏一起卖凉粉去了。

萧景土加紧编着手里的芦苇,说这帽子回来就能戴上了,又嘱咐卖不卖得完都早些回来。

到了午时过后,两大桶凉粉全卖光了,在半路上就卖了大半桶,在镇上范氏一路挑着,一路吆喝着卖凉粉,范氏嗓门大,一把金鸡报晓般的嗓子一喊传得老远,卖得快,一担凉粉卖了快五六十个钱。

回到家,帽子编好了一个,萧景土让闺女试着戴戴,萧玉珠拿着戴在头上,大小正合适,扭头喊道,“爹,你咋知道我头的大小,你又没量过。”

“就你那个小脑袋,还用量,一看就知道没一尺。”萧景土笑道,又问编得咋样,是她想要的式样不。

草帽轻巧,样式比竹笠好看多了。

“这里面也有我的功劳,我用针缝了缝,缝得结实。”萧玉翠指着帽子上缝的纹路让人看。

萧玉珠嫌这帽子太素,太单调了,找了些碎布做成蝴蝶结装饰一番,找了两根长布条,缝在帽里侧,戴的时候可以绑在下巴上,有个风吹也不怕。这样一捯饬,这草帽完全变了个样,档次转眼就上升了。

萧玉翠见这草帽好看,心里喜欢得紧,让爹快些把她那个也编好,她先拾掇起草帽上的花饰,用碎布缠绕成花的样子,下边用丝线打成络子,等草帽一做好,用布条小心地缝了边,针脚缝得密密实实,缝得齐整,连两条绑绳都是编成了麻花式样。

这草帽一带出去,在村里的小媳妇小姑娘群里引起了轰动,大家都说好看,抢着要看是怎么编的。几天之后,带这样子草帽的人在村里随处可见,草帽上的装饰也是各有不同,种类繁多,各是花样子都有,还有些缝了鸡尾巴毛鸭毛上去,也是别出心裁。

家里每日做了凉粉去卖,在镇上卖开了,一家小吃店的掌柜见范氏这凉粉每回一到,总有一大堆人围过来买,同范氏商议,让她每日给店里送两大桶来,每桶二十个钱的价格买进。

范氏同意了,说每日一大早就派人给送来。

掌柜的又说,往后她给店里送凉粉,这凉粉她就不能在镇上再卖了。

这店掌柜想做独门生意,过阵子就是农忙,没时间出来卖,送进店里反倒是方便,范氏便点头答应。

除了每日给镇上送一担凉粉外,还多做了些,挑去附近的村庄卖卖,一块钱一碗,买个糖角子还得花两个钱呢,凉粉便宜,庄家人也会舍得花钱买上一碗解解渴。

萧玉珠想出一个新法子,准备两种不同大小的碗,大的卖两个钱,小碗的卖一个钱,小碗看着显多,这样一有了比较,很多人都愿意买小碗。家里的碗不够。让她爹在窑里多烧几十个。

又想出了一样新花样——黑凉粉,把仙人草晒干了,做出来的凉粉是黑色的,一白一黑搭配着,颜色上不单调。在配料方面,不光有甜味的,还有咸味的,用干辣椒粉。加上芝麻用油炒成辣子。一样酥炒花生,一样咸菜脆萝卜,再搁点醋撒在凉粉里面拌着吃好吃。

范氏刚挑了担出去卖凉粉没多久,林子娘推开篱笆门进来,在院子里左看看右瞧瞧,一对小眼翻来翻去。要把这小院翻个底朝天,见两个丫头不理人,伸长了脖子往屋里瞧。看她那神情是来讨凉粉方子的。

“婶子,别瞧了,我娘不在屋。”萧玉珠翻了一个白眼。这林子娘来绝对没好事。

萧玉翠忙进灶间,把搓干了汁水的仙人草藏好,把盆里剩的一点自家留着吃的凉粉藏到缸里。

“玉翠啊,你藏什么呢?”萧玉翠刚把盆藏进装米糠的缸里,林子娘就进来了。

不知道她看见没看见。萧玉翠背靠着米糠缸,脸上笑笑,“没藏啥,这么小的地能藏啥,正收拾屋子呢。”说着,假装拿了抹布,擦灶台。

林子娘鼻子抽抽,“这屋里有股味儿,闻着像是炒的辣子,又有股酸味。”

“是炒了辣子,早饭做了个炒酸菜,这么久了这味还没散。”萧玉翠脸色讪讪的一边擦着灶台,一边打量林子娘的脸色。

林子娘脚下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萧玉翠吓得小心肝都快扑出来,是一根仙人草的枝把林子娘绊了下。

林子娘用脚踢了踢,见是一根树枝,以为是烧柴用的,没在意,一双眼睛在灶间溜溜地转来转去,鼻子比狗还灵,顺着酸辣味寻去,往前走了几步,眼看就要走到米糠缸跟前了。

萧玉翠心里捏了一把汗,想走过去用衣裳护住缸,反倒会落了怀疑,急得不知如何是好。

萧玉珠在院子里见林子娘一眨眼的功夫就进了灶间,丢下手里的活计过来,见林子娘抄家似的翻家底找凉粉。走进灶间来,从缸里端出盆来,盛出一碗来,脸上笑着问林子娘喜欢吃甜的还是咸的。

林子娘满陪着笑脸,就咸的吧,大热天的甜的太腻,她不爱吃。

林子娘吃着凉粉,连连说好吃,吃完后在灶间赖着不走,一双眼睛看了个十遍八遍,心里纳闷,这大热天的,这凉粉怎么嫩滑得大冬天冻的冻肉汤似的,也不化。

萧玉珠站在门口,细声细气道,“婶子,咱家这地小,容不了那么多人,这灶间锅灰油烟的,怕是弄脏了你的衣裳。”

被萧玉珠这么一说,林子娘回过头来,“咯咯咯”捂嘴笑着,“瞧这玉珠,是要赶婶子走?”

萧玉珠站在门口,让出路来,笑着说,“这灶间巴掌大的地,里边闷热,外头风大,我是叫婶子出来吹风咧。”

林子娘走出来,小声问,“玉珠啊,那做凉粉的方子和婶子说说。”

果真是来讨方子的,告诉她了,那自家的生意还做不做,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这凉粉方子,镇上店掌柜说了是秘方,不能外传,这两家是签了契约的,要是传出去,店里的生意也做不成了,掌柜的会怪罪的,严重的拉去见官,你也不想让我爹娘吃官司吧。”

林子娘见萧玉珠拿官大的压人,她也不是吃素的,满脸堆笑地说,“就偷偷地告诉婶子,婶子又不告诉他人,那镇上掌柜怎么会知晓?”

萧玉珠想起林子娘在娘家学的做魔芋豆腐的手艺,无论别人怎么套她的话,她是死咬着不说。想到这,萧玉珠轻松地笑笑,“那婶子把那做魔芋豆腐的手艺告诉我,我也不说出去。”

林子娘气得半死,这做魔芋豆腐的手艺告诉你了,她喝西边风去,这独门生意好做,谁不知道!见吃了个瘪,自讨没趣,脸面上挂不住,很快溜了。

第八十六章 收到请柬





转眼到了丰收的季节,收了早稻又插秧忙活了近个把月,范家几个舅舅过来帮衬,赶着牛车过来,割稻犁田插秧,帮衬了好几天,赶在立秋前把晚稻插上。

范大和得知大姐家要盖房打砖,要过来搭把手。范氏心想,打砖正是需要劳力的时候,家里人手不够,多个人多个帮手,忙完这阵子晒完稻子就开工。

学里放了稻收假,萧玉涵这段时日不用上学,早上赶了牛出去放,下午便在家练大字,进了学堂一个月下来,他的成绩没有很大进步,但性子收敛许多,往日调皮捣蛋的痕迹在他身上慢慢褪去,陀螺鞭子和弹弓等孩童时的玩物放在角落里落了厚厚一层灰,好久没有动过了,偶尔有村里的小孩子结伴在院子门口叫他出去玩耍,他会去耍上一会儿便回来,在家里写字。

萧玉珠陪着萧玉涵在堂屋里临帖,他刚学会写几个简单的字,握笔不是太稳,经常手一抖把字写得歪歪斜斜,拉长得像鸡肠子。萧玉珠指着纸上拉得老长的一撇,笑话他,“比村头的羊肠小道还扭得欢。”

萧玉涵咧嘴笑看她一眼,继续站在凳子上临帖。

范氏在院子里喊,“远哥儿来了。”

萧玉涵一听木头哥哥来了,放下手中的笔,一个激灵从凳子上下来,还未等萧玉珠反应过来,已不见了人影。

“木头哥哥你来了。”萧玉涵奔到篱笆前,打开院门,一双黑亮的眼睛打量着赵弘远后面的陌生人。

赵弘远皱着眉头,摸了摸萧玉涵的小脑袋,在心里叹了口气,看来他是摆脱不了木头哥哥这个称号了。

小六子跟在后面,一想到堂堂少爷被一个小奶娃子称做木头哥哥。心里忍不住发笑,抿着嘴角尽量别让自己笑出声来,可却忍不住。

“后面跟着的人是谁?”萧玉涵站在篱笆门中央,手指着小六子问。

小六子偷笑的表情僵在脸上,这小奶娃子一脸的敌意写在脸上,分明是不想让他进去。跟在赵弘远后面发牢骚,“少爷,我说了先来知会一声再来。也不会弄得如此唐突。”

赵弘远拉过萧玉涵的手。抿着嘴笑,“他啊是小六子,往后就叫小六子哥哥。”

萧玉珠走出来,见老袁没有跟来,倒是上回见的那个话唠的小六子来了。

范氏让萧玉翠去烧茶水,把人迎进屋里坐。又问远哥儿今儿学里放常假?来这里来有没有和家里大人说一声,家里大人知道不知道他出来。

还没等赵弘远说话,小六子抢在前面答话。“婶子放心,今日是学里常休,少爷出来时。家里老爷和太太都是知晓的。临走时,老爷还嘱咐我,看着点少爷就是了。”

范氏笑着说,“既是家里大人都知晓,那婶子就放心了。”又说。萧玉涵天天念叨着远哥儿,这不远哥儿就来了。

赵弘远见桌上摆着笔墨,上面写了几个字,一看就是萧玉涵写的,看了微微一笑。

萧玉涵捞功似的举起他写的大字,问写得好不好。

赵弘远笑而不语,萧玉涵笑嘻嘻地收拾好笔墨,今儿的字不练了,他要和木头哥哥去菜园子里摘李子去。

菜园子里有几棵李子树,今年结的李子是又大又多,这时节正熟了,前阵子收稻的时候摘了一些,剩下的估摸着都快熟了,范氏拿了篮子,让萧玉珠也跟上去。

小六子跟在后面,萧玉涵却好像不喜欢小六子似的,不让他跟着去,小六子只好退了回来,留在院子里。

菜园子里结的李子是青皮李子,个头大,好些熟了的表皮微微泛点黄,这李子看着青,吃起来甜。

赵弘远个高,伸手摘了两个带点黄的李子,用衣袖轻轻的摸了摸上面的灰,给萧玉珠萧玉涵递过来。

萧玉珠毫不客气地接过,咬了一口,甜呐放了蜜糖似的,叫远哥儿自己也摘着吃。

这边,小六子在院子里溜达,看了看鸡舍,瞧了瞧旁边的菜地里的黄瓜芸豆,又拿搅猪食的大木棒子戳戳躺着的三头猪,用手拉来了牛绳拉着牛圈里栓着的牛,最后眼神定格在黄瓜藤上的一只蜜蜂上,蜜蜂正采着黄花上的花蜜。

范氏以为他想吃黄瓜却不好意思啃声,拿了刀从藤上割了个还没长全的黄瓜。

小六子拿过黄瓜就吃,咬着说好吃,跟在范氏后面,唧唧歪歪地说了一路,见了菜地种着的蕹菜,说蕹菜长得好;路上遇到一只见了人侧着身子走路的鸡,说婶子厉害喂了这么多鸡;见了院一角的大槐树,说树大好乘凉……一路上说个没停。

一听就是个话多的,范氏笑着想搭腔搭不上来,见时辰早让萧玉翠去屠户家割块肉,顺便去腊梅家打两斤豆腐,一边准备午饭。范氏舀了一碗凉粉,淋上方糖水端出来给小六子解解暑。

“这吃食比饭庄做的莲子银耳羹还好看,看起来像是冰块,咬下去……”小六子嘴里一边吃着,一边说话,一刻也没闲着,吃完了凉粉帮着范氏择菜,在一旁说着有些没的。

从小六子口里得知,赵掌柜八月里就要过寿,三十七岁寿辰,赵掌柜想操办一番,说是想在自家的饭庄千山雪大摆宴席,赵家刚在石雨县落稳脚跟,借机拉拢好人脉关系。赵太太面上领了命令下去操办,却不想大费周章,这亲戚朋友大部分不在这,反倒显得冷清,说是在家里摆上几桌,找平日里来往得密切的几家聚聚。两人意见不统一,还为这事吵了起来,这寿宴怎么个摆法还没定。

小六子那日路过东院,隐隐听到两人争吵时好像提到了萧家,看来这萧家就是这家了,小六子的后半截话咽在肚子里,没说出口。

范氏心想,赵掌柜给自家做了好几回生意,可是自家的大贵人,赵掌柜过寿,这礼是一定要送到的,至于赵家请不请萧景土去,这再说吧,心里开始琢磨起送什么礼合适。

小六子正说着,一行人打了李子从外边回来。小六子见了李子,丢开手里的菜叶子,去抓李子吃。

赵弘远蹙着眉头看了他一眼,小六子连忙停下手里的动作。

“小六子,你吃你的,咱这庄户人家,哪来那么多少爷公子的。”萧玉珠见小六子的欣喜的脸色很快僵住了,估计是看了主子的脸色,抓了一把李子放在小六子手里,让他自个洗着吃。

赵弘远见被萧玉珠误会了,心里很是不快,坐在大青石上望着篱笆上的丝瓜藤发呆。

“远哥儿,咋了?我也就那么随口说说,你别往心里去。”萧玉珠特意挑了几个熟透的李子过来,在大青石另一头坐下,把李子塞到赵弘远的手里。

萧玉珠这么一说,赵弘远觉得自己还真有股少爷脾气,从小被祖母爹娘骄纵惯了,什么都替他想得周全,凡事不用他操心儿,他想要什么,只有说一声立马就有人送到跟前,他不高兴了,皱着眉头马上会有人过来哄他,这皱眉头的习惯是打小就惯下的。

一高一低两个身影在大青石两头坐着,太阳光从屋檐下投下长长的阴影,刚好在屋檐下阴了一大块。

萧玉翠在灶间拾掇着午饭,范氏出来问远哥儿想吃什么菜,她给做去。

赵弘远回过神来,说随意做点,不用为他专门张罗,做些家常菜就行。

“娘做的菜团子好吃,就给远哥儿包五花肉菜团子吃。”萧玉珠大声喊道,她娘包的五花肉菜团子,又香又好吃又不腻。

“行,就包菜团子。”

“婶子,里边少放点肉儿。”赵弘远在后面喊道。

范氏知道这孩子是替她省钱,赵弘远平日里啥好吃的吃不上,自家又是开饭庄的,什么山珍海味都吃过了,这农家小菜他平日里吃得少,让他尝尝农家菜,又怕招待不周,说出去让人笑话,说要杀鸡,赵弘远拦着不让。

午饭后,萧玉涵拉着赵弘远跟着小叔到河里下鱼篓,小六子偷偷地跟了上去。

到了傍晚才回来,范氏让萧景土赶了牛车把人送到城里去,回去晚了家里人该着急了,拿上一篮李子,把赵弘远小六子送上了牛车。

之后便是晒了几天稻子,前阵子的一场暴雨,让田里减收不少,少收了好几石粮食。晒完了稻子就要准备打砖,萧景土做了一副打砖用的家伙什儿。

范大和晒完家里的稻子过来帮忙,和萧景土两人挑了几天泥土,把泥踩匀了和好,开始做砖。

八月初,老袁来了,亲自给送了请柬过来,说八月二十是赵掌柜寿辰,让萧景土一家去城里寒舍小聚。

萧景土很是感到意外,之前范氏提过两句,他没放在心里,自家这样的人家虽是和赵家有过几回生意上的来回,但赵家是大商户人家,自家这样的小门小户,人家哪会上心。

老袁又说上回送的李子很合赵太太的心意,太太和赵掌柜都喜欢吃,太太还特地让谢谢大妹子你哩。

范氏说赵掌柜赵太太客气了,自家树上结的瓜果,是些野玩意儿,只是比外头卖的要新鲜。

老袁走后,范氏每日和范大和去村头打砖,准备着盖房的事。

第八十七章 大花的心事





天热得出奇一丝风也没有,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四周静悄悄地,只有知了一声声叫着,此起彼伏一声赛过一声。

萧玉珠提着水壶来送水,脸上冒了密密实实一层汗,身上的衣衫很快被汗水湿透,黏糊糊地贴在身上。

范大和站在搭好的草棚里打砖,把一团揉好的泥一股大力摔进木框里,用铁丝线飞快地沿着木框上下割一下,把木框往地上一磕,磕出块完整的砖来,做得是又快又好。

萧玉珠倒了一碗茶水,从篮子里的盆里,拿出凉粉来,让他过来解解暑。

范大和端了碗水一口气喝下,萧玉珠看了看头顶白花花的太阳,用手扇了扇风,叹道,“这天可真热!”

范大和的衣裳被汗水浸湿了大半,后背映着一大块白的盐渍印迹,头上虽是戴着竹笠,一张脸却是晒得通红。

萧玉珠拿着自个头上戴着的草帽,让范大和掂掂,是不是轻巧,又说让她爹给小舅编个草帽,仅透气又凉快。

范大和拿过来掂掂,是比竹笠轻巧,看了看编的纹路,不算复杂,他试着编两次就会了。

萧玉珠让范大和回去编了草帽卖,肯定能换钱,村里的林子爹是个脑筋转的快的,编了草帽去镇上卖挣了一笔。

两人正讨论草帽的事,村头大枣树下春生家的大花,在不远的树下乘凉,篮子里面装了大半篮的野猪草,像是刚打了猪草回来,头时不时地往打砖的地方看,不小心对上萧玉珠投过来的目光,撇过头去。

“大花姐,你摘猪草啊,瞧这天热的。快过来喝口水,我刚好送了茶水过来。”萧玉珠朝大花招手。

大花往这边看看,见范大和正顺着声音看过来,脸羞得红了,小声回话,“不了,我才在山脚下喝了口山上的溪水,这会不渴。我歇会就回。”

大花在树下扇着大芋头叶子。忍不住往旁边瞄一眼,范大和正侧着身子坐着,那身形那脸比戏里的小生还俊朗。大花偷看了好几眼,心里扑通扑通跳个不停,看了老大一会,头顶的太阳移过了树梢。才想起,得回家做饭去,挽了小篮走了。

从今往后。一段日子,大花每天都会往打砖场经过,每回都要在离得不远的树下乘凉。

萧玉珠碰巧遇上了好几回。这回见大花篮里掰了几个包谷,想起她家的包谷地在北边儿,离得远远的又不往这里走,不顺路,才明白过来。

“大花姐。我送了凉粉过来,你也来吃一碗。”萧玉珠走过来,脸上装着什么都不知情。

大花抬起头来,一双黑亮的眼睛惊得不知往哪里看,连忙推辞道,“玉珠妹妹,不用了不用……我掰了包谷,我娘正等着我回家煮包谷粥咧。”说着就要走。

萧玉珠拦下她,说去喝一碗,耽误不了时辰,舀了大半碗凉粉,让大花喝了再走。范氏在一旁翻着砖也让她过来喝一碗。

大花笑着谢过婶子,站在一米开外的地方端起碗,小口小口喝着。

范大和在一旁打着砖,摔泥巴摔得啪啪响,引得两人不住地往这边看。

这么近距离地看他,还是第一回,一身青色布衫,高大的身形,浓眉大眼,一双眼睛像是含着笑儿,让人不敢看得真真的,大花想着心事,心里突地变得火辣辣的,像燃起来一团小火苗,让她浑身不自在,借故先走了。

范家小舅这次过来帮着打砖,住了有一阵子,村里人见他面孔有些生,长得一副好长相,干活又利索,相互打听,知道是萧景土家的小舅子。

好些婆子背面儿问范氏,范家小舅说亲没。

这些日子,家里来往的人比平日里多了许多,范氏心里还纳闷,原来都是奔范大和来的。大和十五岁了,也到了说亲的年龄,只是上头还有一个姐姐的亲事还没着落,不好越到前面去。

头戴大红花的二娘娘也来了,老远就听见她的笑声,一步三扭地进院来,“唉……大妹子……大妹子……”

范氏见她一张笑脸,笑得半个脸都僵了,八成又是为说亲的事来的。

二娘娘一个劲地套近乎,一口一个大妹子叫得亲,夸那打砖的后生要长相有长相,要人才有人才……从头夸到脚,最后问,说亲了没?

范氏听她唠了一圈,唠回了原地,这二娘娘是个见钱眼开的,好几回得了人家的好处,给村里人说的亲也是不尽人意的,这几年,村里人都不太乐意找她,都喜欢找邻村的花婆子。范氏一句话直接了当地回了二娘娘,“这事还得娘做主,我只帮着参谋参谋。”

二娘娘笑脸马上贴过来,说上河村老李头家的姑娘人长得水灵,那模样儿赛过仙女。老王村的卖烧酒家的老三闺女,如何如何地好,家境又好,家里一年四季卖烧酒,盖的是一溜的新房,大天井大院子,要是说上这闺女,哎哟,可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一年到头有烧酒喝不算,还能得这做烧酒的秘方……

二娘娘一下说了好几家,范氏都回绝了,说大和还小,再留几年都不迟,就不劳二娘娘费心了。

萧玉珠割了仙人草,从山上回来,走到半路,见傻蛋头上反顶着一片荷叶,一颠一颠地走路。

萧玉珠见他头上的荷叶摇摇欲坠,快要掉下来了,傻蛋的样子像过独木桥,小心翼翼地,萧玉珠以为他又犯迷糊了,叫住他,“傻蛋,你这是干啥?”

傻蛋用手指嘘了一声,做了个禁声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