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窑窕淑女-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来是二妞从青竹房里找到了铜钱络子,不过,络子已经被剪得看不出原来的样子,铜钱也散了。傻蛋把青竹大骂了一顿,青竹哭着跑开了。

傻蛋说,青竹对他的意思,他已经察觉了,这么多年,青竹对他很照顾,有吃的先紧着他,有了布料衣裳,青竹是第一个想到他的,他身上穿的衣裳鞋面都是青竹亲手缝的……青竹对他很好,然而他心里喜欢的人不是她,只是把她当姐姐看待,其实他心里一直有一个人。

萧玉珠看到这里,鼻子里有些酸意,他喜欢的人不是青竹,是她吗?

青竹是个好姑娘,只是……爱错了人,这份爱一定很苦涩吧!

让萧玉珠不由地有些同情,抬手抹掉眼睛里的银光,下边的话无心再看下去,把信丢到一边,无力地坐在椅子上,看着窗棱上的光影西斜。

忽然一只手伸过来抢了桌上的信,“这是信吗?给我看看!”

第两百零三章 玉涵高中





腊梅抓起桌上的信,认真看了起来,小时候,萧玉珠教她认过字,笔画简单的字她认得,复杂的过目就忘了。

“腊梅,你别胡闹!”萧玉珠跳将起来,去抢腊梅手上的信。

腊梅得意非凡地扬着信纸,瞟到了信末尾的落款,旦字笔画简单,她一眼就认出来了,“好啊,玉珠侄女,你什么时候同傻蛋通上信了?还这么神神秘秘地,不让人看。”

萧玉珠知道腊梅认得几个字,要是被她发现,腊梅可是个大喇叭啊,被她一嚷嚷,第二日同巷子的人都会知道的。

腊梅高高地举着信纸,转着圈念了起来,萧玉珠好几次去抢没有抢到。“玉……可……子……了,这写得什么啊。”腊梅念了一句,有些不耐烦了,匆匆往下看起来。

看来是太高估腊梅了,腊梅只认得几个笔画简单的字,她念的是开头那句:玉珠妹妹,你可好?络子和书我都收到了。她这样念下去,念完一封信,也不知道什么意思。

果然,腊梅泄气地把信重新放回到桌上,嘻嘻笑着,“你同我说说,信里头写了什么,看起来好长哦,足足有两页纸呢。”随即嘀咕着,“傻蛋什么时候能写上两页纸的信了?”

萧玉珠不理她,把信收进信封里去,袖进袖袋里,腊梅摇着她的胳膊磨了两句,磨得她有些心烦,“就是一封普通的信,有啥看头,你小姑娘家的打听这些事干什么?”

腊梅瞪大了眼,很显然她不是那么好胡闹的,眯了眯眼,“怕是没有这么简单吧?两页纸呢,有多少话说不完。玉珠侄女,你这么紧张,不会是写了些不可见人的话吧。”腊梅眯着眼笑着,一副“我人很好,我不会说出去的,你就老实交代了吧。”的神情,看得萧玉珠心里发毛,冷汗都要下来。

“没什么。只不过上回来送了他两本书。这事你也是知道的,他写信过来道谢而已。”萧玉珠镇定地挺了挺身板,企图在气势上压一压她,她知难而退,就不再问了。

谁知适得其反,腊梅一想起上回。傻蛋来,她不过是说了一句傻子,萧玉珠生她的气。好几天没理人,觉得其中有蹊跷。手摸着小巴,似乎想到了什么。不住地点头。

原本以为腊梅还小,比她小两岁,还是个小姑娘,可她的心思不纯洁啊!

萧玉珠见腊梅的眼睛里露出了一道精光,随后嘴角颇有意味地笑起来。知道事情不妙,丢下一句话,“我有些困了,我得睡午觉去。”急惶惶地逃回了房里,关上了门。

腊梅在外面拍着门板,大喊着,“玉珠侄女,你让我进去,我有话同你说。”

“我乏了,你就别来打搅我了。”

“我是你姑子,也是为你着想,你平时是个聪明的,怎么这会却糊涂了,同姓之间不通婚啊。”

萧玉珠才想起来,傻蛋也是姓萧的,这么多年,一直傻蛋傻蛋地叫,忘了他的姓了,同姓之间不通婚的道理,她怎么会不懂?难道让她就这么放弃吗?她已经喜欢上傻蛋了呀,同姓不同婚,这规矩是祖宗们定的,要是违背了这老规矩,是要浸猪笼的。

腊梅把门板拍得“砰砰”响,整个房子都跟着震了起来,萧玉珠只好垂头丧气地打开门。

腊梅一头栽了进来,戳着她的脑门劝了两句,“你是糊涂了?同姓之间不同婚的老规矩你都忘了,对方还是个傻子啊,你叫姑子说你什么好。”

“不准叫旦哥哥傻子,你才是傻子!”萧玉珠心里很乱,对着腊梅吵起来。

“我不管他什么傻蛋傻子的,要知道这可是大事,要是被人发现了,是要浸猪笼的,我可不想让你遭那份罪。幸好今天看到信的人是我,要是换了别人,那可事大,你赶紧把信藏起来或者烧了,莫叫外头人看见了,我就当是我今天眼瞎,看见了不该看见的东西。”腊梅说完,真的用手去戳她的眼睛。

就是被她看见了,才不安心呢,她这么大喇喇的性格,谁能保证她无意中不说出去。萧玉珠不放心,软硬兼施地利&诱,腊梅拍着胸脯,保证她不说出去,就是有人问起也绝不说。

萧玉珠心里稍稍安定了些,打了个呵欠,装着困意上来的样子,春天了,人也容易犯春困。让腊梅先回去,她有些困了,想眯会眼,其实她心里乱得很,午睡是睡不着了。

人走后,萧玉珠脑海里不断回想腊梅的话,“同姓之间不通婚啊。”躺在床上,怎么也合不上眼,爬起来,在书房磨了墨,开始给傻蛋写回信。

语气淡淡的,只是象征性地说两本书算不上什么,让他别往心里去,玉佩也不是什么好玉,不是值钱的东西,丢了就丢了,末尾处让他多保重。

相比之前的几封信来,这封信显得极其冷淡,让萧玉珠自己都有些适应不了,傻蛋收到信看了,心里肯定会很难受。

可是同姓之间不通婚,虽然不是近亲三代,要是前几代离得近了,近亲之间生出来的孩子可能会是畸形!他们又是同村,不排除有这种可能,她作为一个现代人,已经知道事情的结局,不可能再铤而走险,再说,两方的家里一定不会同意的。

她突然觉得压力很大,把写好的信匆匆看了一遍,觉得太冷漠了,又揉了重新写,不一会儿,地上扔了好几个纸团。好不容易忍住眼眶里的湿意,才写一封满意的,觉得措辞语气方面都合适。末尾处,眼泪控制不住地滴下来,滴在纸上,字被渲染开了,模糊成一朵小小的墨花。

傻蛋一直没有回信,转眼到了五月初,正值初夏时节,群芳菲尽,不及新春的一片嫩绿,树上的绿是沉甸甸的。

萧玉珠坐在门槛上,拿了个绣花帕子出来绣,天气一天天热起来,坐在堂屋的门槛上,吹着穿堂风,很是凉爽,平添了几分惬意。忽然听到外面有喜庆的锣鼓声隐隐传来,由远及近,中间还夹杂着人的吵闹声。原本蹲在她脚旁边的东西,突地窜出去,奔着到了门口,爪子抓着院门大声地叫着。

可能是谁家有喜,萧玉珠抬眼朝声音的方向望了一眼,没有放在心上,仍旧拿着帕子专注地绣着。

东西的叫声越来越大,“汪汪汪”叫得人心烦,锣鼓声近了,刚好到了她们家院门口,敲得是震山响儿,萧玉珠正想喝住东西,让它别在叫了,忽听得有人大声喊着“恭喜萧老爷进学”。

“萧老爷”“进学”,听到这两个字眼,萧玉珠一下子没反应过来,有人把门敲得“砰砰”响,有妇人在门外喊话,“玉涵娘在屋不?”

萧玉珠听出来那是腊梅娘的声音,才醒过来,算算时间,院试也考完了,难道玉涵中了秀才?

丢下手里的帕子就去开门,三五个衙役正举着牌子,原来是州府衙门查人来报喜了,门外黑压压围了一群人。

腊梅娘满脸堆笑地道,“傻丫头,玉涵中了秀才咧,还不快请差老爷进去喝茶。”

萧玉珠明白过来,原来玉涵真的旗开得胜,中了秀才!愣怔着把报喜的衙役请进屋去,泡上了雨前龙井,让腊梅娘和几个相识的妇人帮着照看着,她得去店里给她爹娘报喜去。

“去吧,这可是大喜事,让你爹娘赶紧地回来。”腊梅娘挥手。

萧玉珠火急火燎地连奔带跑,赶到了潇湘记。一听说玉涵中了秀才,范氏喜极而泣,不避人地用帕子捂着嘴,小声哭了起来,阿彩听到动静,过来劝,“恭喜少爷中了秀才,这是好事啊,大姐哭什么,往后我啊要改口叫你老夫人了。”

萧景土同两个伙计交代两句,让人照看着,急急地拍拍衣裳从后门出来,范氏哭了一场,立即收了泪,半抱着女儿,两人紧挨着出了巷子。

州府离石雨越一百八十里路,考生们一路车马得两天后才能到家,送单的衙役骑的是快马,路上走得快,一天就到了,但衙役到的时候,萧玉涵一行人还在途中。

好些今年考学的家长得知后过来打探消息,等萧景土三人到家的时候,正厅门口挤满了人,同一条巷子的街坊过来恭贺,萧景土拱手道谢,进厅中招呼几位差人,把家里存的好酒抱出几坛来,给人倒上,又拿了回来的时候,匆忙之中带的两样卤菜,好酒好菜的招呼人吃酒。

范氏让玉珠另泡了两壶好茶,拿了点心糕点,笑得合不拢嘴,招呼贺喜的街坊们。好些人过来的时候提了贺礼来,范氏笑着收了,街坊们送的多半是些烧酒,糖果什么的,范氏便拿出来分给众人吃。

崔家的提了两包瓜子花生之类的过来,一进门就问衙役,“不知我家小儿中了没,我是白莲巷的崔家,同萧家老爷是同一批考的。”崔家的是个极其灵活的,这么快就改了口,听得范氏很不习惯,捂着嘴笑出泪来。

几位衙役不理睬,只是吃酒,半晌,其中的一位才开口,“我们只管送萧老爷的喜报,旁的就不知了。”萧景土给每人多塞了二两银子,他们才说,同一个县,来报喜的人是同一拨,都是同天骑快马来的,名单上没见着有姓崔的。

崔家的手扶着门框顿时泄了气,范氏扶着她在院子里摆的桌子旁坐下,安慰她两句,说今年没考上明年再考之类的。崔家的讪讪笑着,萧家有喜,她又不好板着个脸,实则她心里不好受,想笑也笑不出来,喝了两口茶就走了。

第两百零四章 玉涵归来





第二日,萧家在院子中摆了流水席,请巷子里的街坊邻居过来吃酒,因为这档子喜事,范氏整日容光焕发的,亲自杀鸡拾掇菜式,在院子里摆了好几桌。

萧玉翠昨日得知消息后,当天急哄哄地就要过来,一听家中要宴客拜谢,请人吃酒,想着拉些蔬菜和鱼之类的过去,添几道菜,好好闹闹,第二日一早,便和段光启来了。

范氏一见着牛车上两大筐子的菜,还有一桶鱼,指挥人卸下来,背着人儿对萧玉翠道,“你还怪大方,一声不说就送了这么多菜过来,这得好些钱呢,这回我可不记账了,你心里要有个数啊。”

萧玉翠笑笑,“就当我这个做大姐的一份心意,玉涵为咱家争了光了,我也有面儿,往后还得享玉涵的福呢,送点菜不值当什么。”又问玉涵怎么还没回来,报喜的差爷昨儿不是来过了?

范氏也有些心急,“兴许还在路上,他出门这些日,我心里头挂念得紧。”

萧玉翠见她这几个月,睡也睡不好,吃也吃不香,精气神也没有往日好,劝道,“娘你就别担心了,玉涵考完后兴许有其他事要办,被挂住了,应该也快回来了,也就这两日了。”

范氏抹着泪儿,感叹着,“玉涵小的时候,皮得很,原本以为他不是读书的料,谁想到他能有今日的造化。”

萧玉翠和腊梅娘连忙劝,正说着,萧玉珠在外面喊着,“姥娘来了。”

紧接着姥娘姥爷,玉珠几个舅舅进来,范大和和大花也来了。范氏见了姥娘,母女两个一见面又是一顿哭。看得旁边止不住的笑,范氏哭得眼睛都肿了,大花在旁边笑劝着。

范氏收了声,才想起领着人进屋去。范大和把带来的一篮子鸡蛋放在桌上,范氏见那篮鸡蛋估摸着有百来个,嗔道,“来就来,还带什么东西?难不成我这里还管不了你们几个的口粮?”

大花让她收下。“都是家里养的鸡生的。大姐你在城里头,又不便养鸡,这些也算是稀罕。”范氏笑着收了,想起玉珠托的事,让范大和回去多编两个竹篮子,给来卖糕点用的。

范大和愣了一下。一听说萧玉珠一个人在街上摆摊卖糕点,随即叹道,“玉珠这丫头干起事来。风风火火的,只可惜是个女娃。”姥娘也跟着叹气,要是个小子。莲儿就能享大福了。

玉珠大舅取下肩上挂着的褡裢,掏出一个布包来,递给萧景土,“外甥中了秀才,这在咱们范家可是头一遭。这些就算几个做舅舅的一点心意。”

萧景土接过来一看,里面是五吊钱儿,连忙往外推,“谁要你们的钱儿?咱又不缺钱!”

姥娘笑着把钱推了回去,“你的钱是你的钱,这是几个舅舅给的,也不算多,拢共就五吊钱儿,再者,摆酒席要钱吧?拿去张罗张罗,多拾掇几样菜,请街坊邻里的好好吃上一回,咱也沾沾外孙的光儿。”

范氏便让萧景土出去张罗去了,她陪在屋子里,同姥娘唠唠。一家人说说笑笑的,中午吃了宴席,又记挂着家里的牲口,姥娘惦记着想见上萧玉涵一面,没想等了大半天还没回来,只好急忙家去了。

崔家的过来打探消息,来看看萧玉涵回来没有,她听说钱家少爷回来了,那钱家少爷这次不仅高中了,还被点了廪生。

范氏只是笑笑,没有正面儿回话,对她来说,玉涵能考中就是天大的喜事了,是不是前几名儿不是那么重要,她也不在乎这些个名头。

崔家的见范氏不搭腔,解释道,“玉涵娘……你听我说……我实则不是这么个意思,我也就是打听了两句……你别往多心,往心里头去啊。”

范氏反过来安慰她,“咱也不懂什么廪不廪生的,不想同人攀比,只有考中了就行。”说罢,劝着崔家的吃酒,席面虽然散了,但吃剩的菜还没撤,锅里的饭还是热的,把菜重新热了几样,又让玉珠给添了饭,让崔家的和崔素素在这吃点。

崔家的实际上吃过饭了,因同范氏相熟,就毫不客气地坐下来。

范氏刚才顾着招呼席面,实则没有吃饱,这会也装了碗饭,陪着崔家母女两个吃起来。饭间,范氏突然想起钱家这两个字眼,有些耳熟,一回想,才记起周婶同她提过一回,便问崔家的,这钱家是不是城东头的钱家?

崔家的疑惑,范氏刚才不喜怎么这会突然问起来了,便笑着答了,就是城东头的钱家,那可是大户人家,家里头又请了专门的教书先生,钱家少爷又不用去外头的私塾念书,条件都是好的,不是咱们这些小户人家能比的。

范氏点点头,又故意问,不知这钱家请来哪里的先生,能教出一个廪生来?

崔家的越说越来了兴趣,滔滔不绝,话像倒豆子一样倒出来。那教书先生听说是个秀才,有一副好学识,只因发妻早亡,他又是个有骨气的,没有娶妻也没有再进考,寻了给人教书这条出路,那教书先生也不是徒有虚名,听说早些年,还教出一个举子来,好些大户人家抢着要呢。

范氏更加确定了,这个杨先生就是周婶口里的那位叔伯侄儿,这样的话,这门亲事也不算差。

两人略说了些闲话,两人都是记挂着儿子,没想到,第二日,人就回来了。

萧玉涵到家的时候,已是傍晚,天快黑了,小院里升起炊烟,要准备晚饭了。范氏在灶间忙活,她估摸着玉涵就这两日到家了,让玉珠去门外望望,要是看到人回来,就赶紧报信儿。

听得萧玉翠直笑,“今儿都看了好几回了,玉涵是大人了,要是回来了知道归家的。”萧玉翠昨日来后,就在家住下了,打算等玉涵回来后。见上一面再回庄子。

范氏瞥了她一眼,“我想着玉涵快些回来,你也好回庄子上去,我还等着抱外孙呢。”

“啊……”萧玉翠没料到她会这样说,脸一下子就红了,不敢再劝了,害羞地端着盆匆匆出了灶间,到外头择菜。

萧玉珠停下手里的活计。洗净了手。站在院门口,翘首张望着,她今日被范氏叫着,看了好几回了,脖子都快望得酸了。夜幕降临,天渐渐黑了下来。百步以外的景致看不清了,就在萧玉珠以为萧玉涵今日不会回来的时候,一辆马车由远及近地过来。车轱辘声音很大,赶马人的呵斥声也大,老远就能听见。

马车在几步远的地方慢了下来。轿帘被掀开了,露出一身月白色衣裳,那人是崔云,冲着萧玉珠笑着招呼,“玉珠姐。是你啊!”

萧玉珠张口正准备问,车厢里探出个头来,叫着“二姐!”,那声音透着喜悦,显得格外地欢快,马车赶得太快,没来得及刹住,声音跟着往前飘忽。

萧玉珠见玉涵手抓着车厢,露出个头来笑着,两个大虎牙白白的,在黑暗中黑白分明,等车一停稳,他就从车上跳了下来,马车很快就走了。

萧玉珠望着车轮滚滚的马车的背影,皱了下眉头,心里暗幸,人回来就好。

萧玉涵说起,在半路上马车坏了,坏在一个没有人烟的地方,修了大半晌才修好,原本是正午就能到了,车夫急着赶路,还有两个学子是乡下的,要送回去,天又黑了,他才会这么急惶惶的。

萧玉涵这次远行,一回来感觉他心里成熟了不少,一副儒雅的书生打扮,气质上更像是一个稳重大方的小大人了。萧玉珠拍拍他的肩,让人赶紧回屋去,爹娘正等着呢。

刚进院,喊了一嗓子,范氏手里的菜刀没来得及放下就迎了上来,还是萧景土抢着拿过她手上的菜刀。

“总算回来了……回来了就好。”范氏拉着萧玉涵左右看看,见他没瘦,只是黑了些,便也放心,母子两个扶着去堂屋叙话。

萧玉涵脸上不但没瘦,还长了肉了,小脸圆了些,想来那冯家的伙食不错,养人,脸上有些土,风尘仆仆的样子,应该是两天没有梳洗。萧玉珠在一旁提醒范氏,范氏才想起来,先让玉涵去沐浴,吩咐玉翠去烧一大盆洗澡水。

萧玉涵抬起袖子,闻了闻,是有些异味,颇有些狼狈,“说起来两天没有梳洗,昨晚还是在一间破庙过的夜。”范氏听了心疼得要掉泪,萧景土让她去厨房端菜,玉涵这会该是又累又饿。

萧玉涵很快洗完澡过来,换了身干净的家常衣裳,果然好不清爽,扑到桌子上一看,有他最喜欢吃的五花肉酿茄盒,腊肉炒莴苣,都是他最爱吃的,笑着眯了眯眼,“娘怎么算准了我今晚要回来?”

萧玉翠笑着往他碗里夹菜,“不是算准了,而是娘这两日,每餐备的都是这两样,就怕你回来吃不上呢。”

萧玉涵捧了碗,笑嘻嘻地,萧玉珠舀了她亲手煲的棒子骨山药汤,萧玉涵喝了一大碗,觉得美味无比,很是诧异,二姐的厨艺什么时候变得能拿出手了,真是大有长进啊。

萧玉珠笑瞪了他一眼,她可是现在把家里的厨活都包了的,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一家人说说笑笑的,很是温馨,饭后,萧景土问起他们在冯家的事,说起来还得感谢李少爷,这回玉涵又中了秀才,就更得谢了。

萧玉涵点点头,只是不知道三少爷回来没有,他在京城当差,这是他家的别院,他父亲早些年置办的,告老还乡养老用,如果不是沐休日他是没空回来。

第二日,萧玉涵亲自去李府打听,得知过两日就是沐休,又想起过两日就是端午节。

这么说来,三少爷定是会回来的。

第两百零五章 又见三少爷





萧玉涵得知三少爷端午前夕回来了,约好端午过后,就来潇湘记,他爹请人吃酒。端午那日是正节气,三少爷要同家人过节,想来分不开身,又得抓紧时间赶在他去上差之前,时间定在了端午过后第二日。

这个端午节,因萧玉涵进学为秀才老爷,平添了几分喜庆,还有一喜就是,萧玉翠怀上了。萧玉翠那日回了庄子上,过了两日,就发现厌食呕吐,早上一起来就吐,见着吃的东西没有半点食欲,身上感觉懒洋洋的,后来请了个大夫把脉,原来是有喜了。

萧玉翠能这么快怀上,范氏彻底地放心了,喜得合不拢嘴,她前两日还念着要抱外孙,没想这么快就应验了,对着屋里神台上的菩萨拜了又拜。

萧玉翠怀了身子,不好在庄子上住下去了。庄子上条件简陋,日子过得清苦,又没有人照顾她,前三个月正是胎儿不稳的时候,范氏把人接到了家里,又嘱咐着萧景土找院子的事得抓紧了。

萧景土原本是看好一家院子,离着两条巷子的距离,走小胡同穿近路一刻钟就到。同他们这个院子差不多大,只是布局没有这么好,没有偏厅,一进门便是正厅,正厅很大,旁边是厨房,后院也是有一间正房,四间厢房,四间厢房围着一个天井。

范氏觉得有正厅就够了,偏厅没有也没多大要紧,两家离得近,也好有个照应,让段光启去看看,要是合适的话就买下来,钱不够的话就说,从这边拿些先垫上。

段光启看了那院子,还算满意。院里有水井方便,南面有棵大枣树,这会正是枣花盛开的时候,秋天的时候还能打上枣。萧玉翠笑话他,一棵枣树就把他给勾了去,不要因小失大,这跟一百多两银钱比起来,零头都算不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