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魏-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嘛。从小看着他长大,其实也跟我自己的孩子差不多……”
还没说完,大玉儿一口堵了回去:“王爷这话本宫可不敢领!福临是先帝骨血,他是君你是臣,到底身份不一样,能把皇帝当成自己生的么?这话以后不要再说!“
直到这时,高兴得昏了头的多尔衮才发现大玉儿并不是他想象中的那般兴奋,他顿时沉下脸站起身,怒道:“你这是什么意思?难道你不想嫁给本王?你忘记了你跟我当初的山盟海誓?你忘记了我可没忘!好不容易等到这天,你却满脸不高兴,莫非你心里还想着皇太极?”
大玉儿一怔,半晌才缓缓道:“如今身份不一样了,得防着天下人说闲话。”
“谁敢说闲话?哼!打量我不知道呢,你早就变了心!反正不嫁也得嫁,嫁也得嫁!再敢拿张冷脸对本王,你将阑会有好日子过!哼!”他大踏步往外走。
苏茉儿赶紧从暗处闪出来,装作才赶到的样子,诧异道:“王爷怎么要走?奴才刚命人准备了王爷最喜欢的点心,马上就送过来呢。”
“还吃什么点心!被你主子气饱了!”多尔衮喝了一句,扬长而去。
看着多尔衮气鼓鼓地走出慈宁宫,苏茉儿走进去,发现大玉儿脸上并没有想象中的眼泪,而是满脸阴沉。苏茉儿长长无声地叹了口气,岁月真能折磨人啊,本来一对爱得死去活来的情侣,如今却变成了仇敌,你算计我我算计你,想想都害怕……
这念头从她心头一闪而过,顿时不寒而栗,准备从此深埋心底,却听大玉儿幽幽道:“你觉得我对他太过分是么?”
苏茉儿心里打个突,面上却笑道:“看主子说的!他如今已不是当初那位少年英雄,而是大权在握的枭雄!打量他还记得年轻时的情分么?不过是想当皇帝!”
“对!他就是想当皇帝,连当初的誓言都忘记了!当初先帝死时,他发誓辅助幼主永不背信弃义,可如今却逼迫起我们孤儿寡来!他哪里还记得当初的情,打量我不知道他府里藏着多少貌姑娘么?甚至还有高丽进贡给他的王室!我老了,哪里还复旧日颜,只盼福临能亲政当个好皇帝,这样就是死也闭眼!不行,离十八号只有十天,我不能坐以待毙。都已经撕破脸,不是他死就是我儿子亡,我绝对不能让福临任他宰割!”母爱压倒一切,也许在这个冰冷的皇宫中,这是大玉儿唯一能感受到的亲情和感情,为了儿子她已经什么都顾不得了。她紧握双手,咬牙凑到苏茉儿耳边,如此这般说了一通。
苏茉儿听完,诧异道:“主子,你确定行得通么?要是那边不听,这可怎么收场啊!”
“放心,洪承畴已经安排好了一切,如今就差一个许诺。我这里有封诏书,已经填好,只少了福临的金印。你悄悄到乾清宫盖好福临的皇帝宝玺,然后去找老李,他知道该怎么做。”大玉儿脸铁青,显然已经豁出去了。
苏茉儿心里突突乱跳,倒不是这个印难盖,而是这招实在太险,万一事败,只怕主子跟福临都一起完了啊……
“快去!不能给任何人看见!”大玉儿从怀里掏出那份要人命的诏书,塞进苏茉儿手里,把她秘朝殿外推去。
第二卷 大话清游 第六十章 八百里紧急军情
更新时间:2009…1…7 23:49:17 本章字数:2481
养心殿中,满堂人都面带微笑,尤其多铎最满意。二哥多尔衮即将跟太后大玉儿成亲,名正言顺成了皇帝的父亲——虽然是继父,接下来就该揉着捏着福临,逼他签署退位诏书,让贤给多尔衮。
这是很正常的事么!儿子让位给老子,还不能堵住那些喜欢背后嘀咕的汉人的嘴巴?以后的事情不过是看心情,顶多暂时封福临为太子,想怎么着就怎么着,看他不顺眼就废了他,不过是芝麻大的事,暗地干掉他也很正常,谁都有个三急六痛的!谅他只好忍气吞声苟且生。自己这顶世代传承的铁帽子王是少不了了,这可是天大的喜事,大清开国到现在只出了一位铁帽子王,如今自己将是第二位!实在高兴啊!多铎笑得满面红光。
堂上都是多尔衮的亲信,都得到了多尔衮升发财的许诺,人人满意,个个笑脸,气氛浓烈到多尔衮几乎都试着称呼自己为朕来习惯习惯,也好日后不会喊错……
忽然,一位侍卫冲了进来,边行礼边高喊:“王爷!八百里紧急军情!”
笑声嘎然而止,如今天下承平,哪来的八百里紧急军情?众人心底忽然都升起了不祥的阴影。多尔衮呆了片刻就回过神,“传!”
本书首发一起看网,请登陆历史军事频道,支持正版小宝,更多精彩等着您
一位军校连滚带爬跌进殿来,众人一见他那副形象都大吃一惊。只见他满头满身灰尘,戎装破破烂,颜都炕出,身上到处都是暗黑的污迹,很像凝固的鲜血,脸上已经脏得炕清本来面目,糊满黑油般的东西,仿佛曾经沾过炮灰似的。这副样子久经沙场的在座各位带兵王爷们一看就知道是刚唇场上跑出来的,顿时心头一紧,不由捏住拳头。
军校望地上一扑,马上开始解身上缠得紧紧的包袱,捧出两份脏兮兮的破烂纸片,带着哭音奏道:“大同总兵姜壤造反!冀宁道王昌龄殉职!固山额真阿赖将军生死不明!一份是阿赖将军的军情奏报,一份是王大人的遗折!请王爷过目!”说完,眼睛一翻就昏倒了。
众人这才注意到他的大腿两边都是粘糊糊的血块,皮肉都跟破军裤沾在了一起,肯定是昼不停骑马赶过来的。立刻有侍卫把他扶下去歇息。
多尔衮捧着两份破烂折子,越看面越阴沉,最后啪的一拍几案,大喝道:“该死!姜壤竟然敢造反,说什么……”他忽然意识到这话实在很难听,不能当众说,气鼓鼓把那两份折子往地下一扔,“你们自己传着看吧。”说完再也坐不住,走下高台,在金砖地上慢慢踱着,双眼几乎冒出火。
多铎首先抢过去捡起折子,还没看完就大怒:“早说过汉人一个不能相信!这种混帐东西竟然让他手领重兵,真是大疏忽!阿赖也是,干什么吃的!整营八旗军就驻扎在姜壤的汉军营旁边,竟然被人连锅断!真是该死,死了也好!如果他敢回京,我多铎第一个拿他祭旗!”
多铎忘记了,在场有一位汉人,听了这话,何洛会的脸上当场挂不住,但是以他的身份怎么敢跟多铎顶嘴,自己不过是这里所有人当中最末等的一个,不是多年来跟着多尔衮出生入死的功劳,早被多尔衮当成了心腹爱将,今天也不会有他的位置。
多铎嚷出口,这才想起何洛会也在场。他素来口无遮拦,大咧咧道;“何洛会,本王可不是说你,再说你已经不是汉人,不是抬了我二哥的镶白旗籍了么?你打仗很勇敢,不是那些软骨头的汉蛮子。”
多铎这样说已经很给何洛会面子了。何洛会只好满脸堆笑道:“是啊,奴才从来只把自己当成摄政王的一条看挤,都忘记自己是汉人了……”
多尔衮皱眉道:“何洛会!别这么贬低自己,你在本王座下是头等武将!赶紧看看,本王要听听你的意见,山西那块你最熟悉。”
何洛会捧起那两份破烂纸片,有一份是用血写的,两份折子上都糊满血和汗,但仍然看得清楚大概意思。王昌龄是冀宁道台,因为他也是汉人,姜壤起兵前曾经秘密造访他,劝他一起反多尔衮。姜壤当时说了大堆“大逆不道”的话来劝他,什么多尔衮为人野心勃勃,阴谋篡权,居心不轨,逼太后下嫁,服制皆超出本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为了清君侧,自己不得已而起兵,希望他能协同等等。末了还告诉他已经控制了大同全境,威胁他不反也得反。王昌龄在折子最末说自己对摄政王衷心耿耿,绝对不会跟贼子一起造反,摄政王提拔之恩只捍世再报云云。
何洛会心里清楚,为了监视牵制姜壤,王昌龄全家儿老小都在京城,他怎么敢跟姜壤一起造反?肯定是为了保全全族命,上了遗折,命人出城送信给阿赖,自己自杀了。
再对照阿赖的奏折,果然如此。王昌龄稳住姜壤之后,连派心腹出大同城送信给城外五十里的八旗驻军营地,不料好不容易混出城,那边已经是火光冲天。姜壤明知不可能说通阿赖造反,也心知王昌龄是靠不住的,索先下手为强,连突袭阿赖的大营。
事起仓猝,阿赖匆忙应战,但是大势已去,靠着身边一队亲兵死命保护边打边退,正好与王昌龄的送信使者碰面。阿赖临时匆匆起草一份血书奏折,交给心腹军校,命他赶紧到京城送信,自己引开追兵,末了说只有以死报摄政王知遇之恩云云……
何洛会看完两份折子,心里已经有了计较,沉吟道:“大同已经落入姜壤之手,如果我是姜壤,肯定趁消息没传开,向南夺取雁门关直取忻州。忻州地势比大同更险要,三面环山一面临河,进可攻退可守,只要以雁门关为犄角之势,太原很难守住。如果我猜的不错的话,姜壤现在已经骗取雁门关,夺到忻州,马上就要挥兵南下直指太原。我们必须赶紧从石家庄调兵增援太原,命太原将军喇珠死守,封住叛军南下道路,绝对不能让姜壤夺取汉中!同时再派一路军从喜峰口绕过长城,挥军南下直抵张家口,两滦击。姜壤成不了气候!”
多尔衮听完何洛会这番话,心底暗叹,到底没看错人,刚才又急又怒的心情渐渐平复,脸上勉强有了丝微笑:“到底是本王座下第一爱将,智勇双全。好!就这么办!兵贵神速,趁姜壤还没有夺取太原,我们赶紧派兵增援!”
第二卷 大话清游 第六十一章 多尔衮亲征
更新时间:2009…1…7 23:49:18 本章字数:2315
但是已经晚了,黄昏时分,太原将军喇珠的八百里加急也到了,姜壤的叛军势如破竹,不过短短两日,已经连陷雁门关、忻州和太原。如果说雁门关和忻州都是在不备的情况下被骗取,但太原的失守却是有些蹊跷。据喇珠奏报,他本来坚守不出,等待援军,没想到半时分,忽然被姜壤攻破北门,他怀疑城中有姜壤的内应,当时情况下,他只有匆匆从南门逃离,直奔汉中最后一道防线——汾州。希望能够戴罪立功,守住汾州。
多尔衮顿时暴跳如雷,正在阅兵选将的当口,军情忽然又有了变化,他只好匆匆结束阅兵,命军士解甲,校场上原地待命,赶紧跟何洛会一干人等商议。
他的目光首先投向何洛会,想听听他的意见。何洛会心里一直在翻,他总觉得事情很蹊跷。姜壤并没有打出光负地的响亮招牌,只是说多尔衮野心昭彰,他要清君侧,仔细想想这里面大有章。
姜壤一个汉人,他凭什么清君侧?毕竟顺治是满人皇帝,朝廷还是满人朝廷,哪里轮到他来清君侧?难道深层意思是他效忠顺治,反对多尔衮这才起兵造反?这样做对他有什处?如今天下承平,百姓厌战,在这当口他忽然起兵,等于飞蛾扑火自取灭亡,除非他有什么强硬靠山。这里面绝对有鬼,而且阴谋味道非常浓。
何洛会越想越不对劲,但是这层意思然能明说,自己到底也是汉人,好不容易得到多尔衮的信任,只要乱说一句,多年辛苦征战荡的富贵只怕消失得无影无踪。半晌他清清喉咙道:“现在只有赶紧增援汾州,希望在援军到来之前他们能守住。另外北路大军依然要派,牵制夹击都是必须的。请王爷定夺。”干巴巴说完这间他就闭紧了嘴巴。
本书首发一起看网,请登陆历史军事频道,支持正版小宝,更多精彩等着您
多尔衮很了解何洛会,估计因为他也是汉人的缘故,怕有牵连嫌疑不敢再多说。这样一想,本来他想派何洛会主持南路援军的心思立刻打消了,是啊,不能不防,毕竟何洛会也是汉人。他看着周围这些王爷们的脸,一个个打量过去,多铎倒是不错,可以急赴山西总领征讨叛军事宜,端亲王博洛领南路援军,至于北路可以派恭亲王满达海,另外再派敬谨亲王尼堪率一路八旗劲旅在石家庄待命,堵住叛军东进通道,至于西边,调榆林守军东进百里扎营,这样可说是万无一失。
刚这样想,就听郑亲王济尔哈朗咳嗽一声打破了静谧,声音很有些愤慨:“姜壤贼子,竟敢起兵反朝廷,我看他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不给他点颜看看只怕不知道我们八旗劲旅的厉害。依我看,摄政王应该亲自领兵征讨姜壤,以后看谁还敢胡说八道什么清君侧!如果摄政王亲自领军,威望极高,叛军心思离散,破姜壤指日可待!”
多尔衮一怔,想来想去都没想到自己领军征讨叛军,济尔哈朗这话倒有几分道理。只听济尔哈朗继续道:“本来豫亲王带兵最好,但是他威望不如摄政王高,而且我们还得提防北边元国蠢蠢动,必须另外调一路大军过去扬威,表明姜壤不过是癣疥小疾,免得被人看低了。英亲王最合适,他年长持重,有他在北疆元国那边不敢乱动。依我的愚见,豫亲王爷留在京城支应大军粮草问题,这也是要务,他最合适。摄政王带兵期间,我还可以帮帮豫亲王的忙,政务倒是不用担心了。”
多尔衮听到这里已经动了心,有多铎在京坐镇,自己放心得多,何况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自己可整不来调动军粮事宜,那些事自己压根就从来没办过!如果留京,势必忙得头大三圈,难道还指望那些吃得肥肥的满族亲贵?还不如出征来的痛快。只是这样一来,跟大玉儿的婚事就要延后,想到这个他犹豫了。
满达海说道:“我也同意郑亲王的意见,摄政王亲征可以提高威望,如果一举荡灭叛军,肯定摄政王的威望会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步,接下来跟太后大婚,取代福临可说是顺理成章、再自然不过。”
这话一出,多尔衮心思立刻活了,老实讲,他可不愿意留守京城支应大军粮草,还是打仗痛快多了!他哈哈笑道:“就这样!本王亲征姜壤,待一举荡灭叛军,正好回京大婚,双喜临门,定是人生一大乐事!”
决定了之后,他立刻开始分派各路带兵人马,恭亲王满达海领北路军,自己和端亲王博洛及何洛会领主力南下,从南面进击姜壤,敬谨亲王尼堪则领东路军在石家庄待命,防止叛军东进。多铎和郑亲王济尔哈朗留守京城,支应大军粮草等一切后勤事宜。
入时分,多尔衮已经率领浩浩荡荡的八旗劲旅出发了。出发之前,他把多铎叫到一边嘱咐道:“粮草是头等大事。现在秋粮还没收下,你赶紧调江南屯粮支应前方,着户部加急办理,凡事以粮草为先。我如今赶的就是个速度,必须在姜壤夺取汾州之前赶到,大军不能带太多辎重,粮草最多只能供应三天。不管你想什么办法,三天之后,粮草必须私前线。还有,驻京所有军队看紧了。步军营和前锋营必须时刻掌握在你的手里,这两营关系到京畿驻防,千万马虎不得。调通州大营前进五十里,贴在京城东面扎营。丰台大营原地不动。以犄角之势看住京城,万一有个风吹草动,立刻调两营军队进京换防,全面戒严,待我回京后再说。千万记得。”
多铎连连点头,拍胸脯保证道:“二哥你放一百个心,有我在京城守着,你就痛快打仗去吧!快点打个大胜仗回来,弟弟我还等着喝你和大玉儿的喜酒呢!”
提到大玉儿,多尔衮心里有些不舒服,想到那天跟大玉儿的龃龉,心头淡淡一丝阴影掠过。不过出征当口,他也不愿意多想,拍了拍多铎的肩膀,立刻上了战马。
大军开拔。多尔衮骑着他那匹最心爱的乌云盖雪追风宝马,淹没在滚滚洪流中。
第二卷 大话清游 第六十二章 进宫面圣
更新时间:2009…1…7 23:49:18 本章字数:3384
小宝大骂关老二:“没用的东西!找个人都找不到!董小宛是八大胡同头牌红姑娘,长得那么起眼,那天动静又闹这么大,你竟然就是查不出来她被拐到哪里?都是白吃干饭不会做事的蠢货!”他气咻咻地坐在客堂上,指着关老二的鼻子好一顿骂,直骂得关老二头都抬不起来。
关老二垂头丧气道:“爷,我把能派出去的人手都派出去了,我们那十来家店如今生意都不做了,所有人出动到处打听董姑娘的下落。那些人实在很厉害,带着董姑娘出了八大胡同后不知道去了哪里,平地消失了一样,实在古怪得很。”
小宝坐在太师椅里摸着下巴思忖,自己手下如今有千多人马,都分散在十来家店里,所有这些人都出动,这是一股非常大的力量;再加上关老二那些如今也加入了的地痞哥们,也都是京城各处混得熟吃得开的人,没可能连一点消息都查不出啊?那些人武功很高,又夹着几位公公,莫非是被拐到宫里藏起来了?这倒有可能,拐走董小宛的人肯定跟宫里头的人有关,紫城那么大,空屋子不晓得多少间,小皇帝也许压根就没想到朝思暮想的人儿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如果是这样,得提醒他在宫里找由头搜搜。
想到这里,他放松面皮,挥挥手道:“算了,传老子话下去,这事明松暗紧细细查访,生意还是要做的,不然一天得亏多少银子?继续开门做生意。”
关老二唯唯诺诺赶紧带着几个小厮到各家店铺传话去了。
小宝在客田踱了几步,朝院子里那天被自己砍得少了半边树杆的银杏树看了会,心里很有些抽搐——这棵树眼见活不了,算了,改天再买棵回拦种上去。
天已经擦黑,丫陀儿来问小宝什么时候开饭。小宝挥挥手道:“再等等,二爷回来再开饭。”他心里很有些奇怪,怎么都这时候了书生还没下卯?莫非又被兵部那些没长眼睛的混帐长给扔了大堆公务?
正胡思乱想间,忽然门上通报:“宫里来人了!”
小宝头一抬,就见小德子绕过大院门口的照壁急匆匆跑进来,边走边拱手道:“小的就不给魏守备行礼了!快跟我进宫,皇上等着见你!”
啊?小宝嘴张得可以塞进一枚鸡蛋,只见小德子穿的甚至不是平时的便装,而是一身五品太监总管团锦袍的正式公公制服,他顿时意识到肯定出了什么大事,对小德子拱手道:“王公公客气,我换身衣服就去!”
“别换了,快跟我走,皇上等着见你,出大事了!”小德子上前不容分说一把拉住小宝的手腕,拖着就朝门外走。
门外已经停了辆宫里的马车,赶车的也是乾清宫执事太监,还有两位小太监一边一个站在车辕旁边,四角挂着铜铃铛,提醒路人回避——这根本就是皇帝传旨意时太监用的马车。小宝一头雾水坐上车,马车立刻辚辚朝宫里疾驰而去,四角的铃铛叮叮当当疾响。
“出了什么事?”小宝首先问道。
“大事!大同总兵姜壤反了!摄政王亲领大军讨伐叛党,这会儿大军大概已经开拔了!”小德子低声凑近小宝道。
小宝心里轰然巨响,这大同总兵早不反晚不反,这个节骨眼上造反实在太好了!他非常清楚,太后下嫁多尔衮的日子都订好了,正着急捏把汗,小皇帝接下来的日子该怎么过啊!没想到多尔衮亲征,这样一来大婚势必延后,拖得一时是一时,而且里面还有许多章可以做,简直太妙了!他嘿嘿一笑,竖起大拇指:“好!反得好!”
本书首发一起看网,请登陆历史历史军事频道,支持正版小宝,更多精彩等着您
小德子低声把来龙去脉给小宝说了遍,差不多说完,马车已经到了西华门。守门的侍卫换了一批,相对平时来说,戒备森严许多,黑压压站了一大片。显然是因为多尔衮亲征,对皇帝的防范更严了。
小德子毫不惊慌,出示了执事腰牌,带着小宝便往里走,那侍卫头领看着小宝眼生,喝道:“他是什么人?”
小德子摆出乾清宫总管太监派头,冷冷道:“皇上召这位大人进宫,奴才只是传皇帝旨意,他是什么人不用你来问!也轮不到你问!”
那侍卫一时语塞,但他明显是多尔衮的人,也冷冷摆出公事公办的样子,逼着小德子出示旨意诏书——这就明摆着欺负人了!皇帝要见大臣,一般都由执事太监传口谕,又不是调外地吏进京,哪里还用得着什么诏书旨意之类书面的东西?
小德子脸都涨得通红,高声跟侍卫头领辩论着,两人舌枪唇剑针尖对麦芒,虽然天已经黑了,可这里是什么地方?是皇帝召臣子等待觐见的西华门,虽然现在全部朝政都由多尔衮把持,里面的各地外翱等待皇帝召见的签押房基本是空的,但还是有许多微末汉臣小吏及满人笔帖式在值班——虽然只是应景。他们都被吵嚷声惊动跑出来。
渐渐有人围观,越围越多。那些汉臣虽然职微小,在一众手握大权的亲王面前连话说不上,可是看到皇帝的亲信——乾清宫五品总管太监被一个侍卫如此刁难,都面露不忿之。
小宝在旁边看了半晌,见那侍卫就是百般刁难不放他进去,又见旁边那些人脸,知道这侍卫头领已经犯了众怒,心想,虽然小皇帝被多尔衮欺负得不成皇帝样子,可到底人心是有公理的,眼珠子一转,决定出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