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巨浪-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话,我们还能凭借这条航线,对欧洲战场产生影响。”
江洪波又点了点头。
“只是……”
“只是什么?”见白佑彬有点犹豫,江洪波抬起了头来,递来了鼓励的目光。
“只是,要同时照顾两个方向,南洋舰队的实力远远不够。”江洪波暗暗叹了口气,“战争爆发之后,美国可以将几乎所有的主力舰投入太平洋战场,英法西等国则主要负责大西洋战场。如果算上日本的话,东洋舰队都不足以与美日联合舰队抗衡。从地理位置上来看,除了从东面向帝国本土推进之外,从大洋洲向北进攻,是美日联军的最佳进攻路线。到时候,我们要面对的就是美日联合舰队。同时,我们还得兼顾西面的英法西联合舰队。两线作战,对我们来说是最糟糕的结果。”
“可是,你想过没有……”略微停顿了一下,江洪波说道,“第一,不管是帝国首辅,还是帝国议政院,都不可能拨款,让南洋舰队的规模扩大一倍。说白了,以帝国现在的经济状况,能够给我们多造几艘主力舰就很不错了。其次,如果秦宝献足够机灵的话,他就不会与英法西联合舰队对抗,而会凭借直布罗陀要塞挡住最强大的英国舰队,然后东进,打垮西班牙与法国的地中海舰队。如果他够明智的话,还会首先配合我们攻打苏伊士运河,确保后方交通线的畅通。最后,我们才会面对英法西联合舰队。第三,东面的威胁也不像你想像的那么严重。李玉民一直盯着元帅的位置,郭怀安也不是吃素的。如果美日挑起战争,他们的首要目标肯定是东洋舰队,而不是南洋舰队。只要李玉民还没有失去男性功能,他就不会轻易服输,更不会让美日联合舰队南下。到时候,只要能够为我们争取到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我们就能摆平西面的战斗,回师南洋,集中力量打垮美日联合舰队。当然,到底是南洋舰队唱主角,还是东洋舰队当明星,就得看谁的拳头硬了。”
听完,白佑彬首先笑了起来。
“少尉,现在明白了吧?”
“将军,我明白你的意思,只是……”白佑彬摸了摸下巴,“你也说过,我们的目的是向内阁与议政院要钱、要粮、要人、要战舰,如果不说得严重一点,不让议政院的大老爷们感到战争迫在眉睫,南洋舰队不堪一击的话,他们肯定会捂紧钱袋子,锁死保险柜,连一个铜板都不会给我们。”
江洪波也哈哈大笑了起来。“没看出来嘛,你还挺有政治头脑的,也许你应该进外交学院,或者是帝国学院。说不定,要不了三十年,你就能成为帝国首辅。”
“将军说笑话了,我只是打个比喻。实际上,能不能要到拨款,重点不在我们这里。”
“你是说,首辅?”
白佑彬点了点头。“既然首辅主动让海军递交‘未来规划’,就证明首辅认识到了局势的严峻性。拨款的问题,首辅肯定会设法解决。另外,首辅肯定会设法让议政院通过明年的财政预算。对我们来说,最要紧的不是怎么设法要钱,而是怎么把军费花到最重要的地方,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南洋舰队的实力。”
江洪波又点了点头,同时沉思了起来。
白佑彬也没再多说,说白了,他的意见并不重要。
海军的财政大权主要掌握在海军司令部的手里,舰队司令部只能根据实际情况,在每年年底递交下年度的预算开支,然后从海军司令部领取必要的经费,以维持舰队的正常运转。因为战舰的建造与维护,人事开支,乃至基地的维护费用都由海军司令部下设的各个部门负责,所以真正由舰队司令部掌握的经费非常少。
当然,这并不是说舰队司令部没有财政权。海军的预算都是由包括舰队在内的,各个部门的预算综合起来的。因此,提交年度财政预算是舰队司令部在海军军费开支方面最大的话语权。
“看来,我确实没有找错人。”江洪波抬起了头来,“明天,你就回舟山,代表南洋舰队参加新战舰的设计规划工作。”
“我!?”白佑彬惊讶的张大了嘴。
“你在海军学院学的是枪炮专业吧?”江洪波根本没有理会白佑彬的感受。
“这个……”
“放心,你不是全权代表,别怪我直言,你还没有这个资格。”江洪波笑了起来,“新战舰的审批文件已经下来了,设计工作即将展开,在此之前,海军要向竞标的造船厂下达技术性能指标。虽然主要工作由海军司令部的后勤装备处负责,但是也要征求各大舰队的意见。我们这边是由谷卫东上校负责,你作为他的枪炮参谋一同去海军司令部,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向他请教。”
“将军,我……”
“我什么我?”江洪波摇了摇头,“难道,你对学的东西没有把握,或者说认为自己不能胜任?实话跟你说吧,这是其他军官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美差,你不去,还有大把人抢着去呢。”
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白佑彬也无言以对了。
江洪波说的确实是事实,能够以舰队“委派员”的身份返回海军司令部工作,是任何一名海军军官做梦都想得到的好事。说白了,如果在海军司令部的表现出色,很有可能被海军司令部以“借调”的名义留下来,从而进入帝国海军高层,为今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白佑彬也不是没有把握,他只是一时难以适应。
“就这么决定了吧,我这里有些东西,你晚上抓紧看完。等下,你给蓝凌波打个电话,让他帮你收拾行李。明天一早,你就跟随谷卫东上校出发。”
毫无疑问,江洪波没有给白佑彬选择的权力。
在帝国海军中,没有“民主选择”这个概念!
第一卷 民族脊梁 第十九章 … 风火元帅
脚踏实地的站在舟山军港十一号码头上的时候,白佑彬还有点摇摇晃晃的感觉。
当然不是晕船,海军军官都晕船的话,不被陆军的“旱鸭子”笑死了?只是一路上,白佑彬都在仔细阅读相关资料与文件,为到达海军司令部之后立即展开工作做准备。结果,几天下来,在江洪波免费“赠送”的半罐“黄金咖啡”的帮助下,白佑彬睡觉的时间加起来还不到十个小时。
“还好吧?”
“没事,坚持得住!”白佑彬朝旁边的上校军官勉强笑了笑。
谷卫东,帝国江南工业大学高才生,主修船舶设计与建造专业。十五年前投效海军后,曾经在多个岗位上呆过,八年前加入南洋舰队,在后勤装备司任职。江洪波出任舰队司令之后不久,谷卫东就成为了舰队后勤装备司司长,并且晋升为上校军官。这也是技术军官在舰队里能够得到的最高军衔,若想再升一级,就只能在出任海军司令部后勤装备处处长之后,才有望晋升为海军准将。
显然,谷卫东是江洪波的“亲信”。
与正统科班出身的海军军官不同,即便在海军服役了十五年,谷卫东身上仍然有很浓烈的书生气。毕竟,绝大部分时间,他都在与装备技术打交道,干的是办公室的工作,而不是到舰队基层去接受考验。
在负责接待的军官帮助下,一行人来到了海军宾馆。
海军司令部还在威海的时候,每支舰队在司令部都有自己的办事处,并且设有各自的招待所。为了降低建设成本,提倡节约风气,海军司令部迁到舟山之后,舰队招待所合并成了现在的海军宾馆,负责统一接待来自各舰队的官兵。
因为谷卫东是江洪波的全权代表,所以他住的是豪华单人间。
白佑彬这些随从军官就不一样了,只能住朴素得多的两人套间。
放下行李后,顾不得旅途劳顿,白佑彬冲进了洗浴间。战舰上用水受到严格限制,而且又是大热天,几天不洗澡,让他非常不舒服。当散发着白色蒸汽的热水淋到头上,顺着头发滚落下来,再流遍全身,那种感觉让白佑彬舒服得都快呻吟起来。
如同大部分海军军官一样,白佑彬也有轻微的洁癖。
也许很多人都难以理解,那些常年生活在海上,漱口水都有限量规定的海军军官怎么可能有洁癖呢?实际上,海军军官确实有洁癖。不但大明帝国的海军军官普遍有洁癖,其他国家的海军军官也一样。当然,在随舰队出海,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这些大男人也能得过且过。
不知道过了多久,直到浑身的疲惫都被温水冲走了之后,白佑彬才感到心满意足。
等他走出浴室之后,才发现同室的那名少尉军官已经不见了踪影,同时听到了外面传来的嘈杂声。
怎么回事?
走到窗户前一看,白佑彬才发现,谷卫东等人,还有来自其他舰队的军官都在宾馆的花园里,而且都围在海军司令沉浸观的身旁。
元帅来慰问我们?
白佑彬不敢迟疑,立即穿上了军装。没等他蹬上鞋子,门就被人敲响了。
“白佑彬少尉?”
打量了下门外那名穿着上尉军服的军官,白佑彬点了点头,说道:“对,我就是白佑彬,长官是……”
“叫我小李就好了。”上尉军官出乎意料的客气,“我是元帅的副官,元帅让我来找你。如果不方便的话……”
“没事,我正要出门。”
“那就好,快穿上鞋子吧。”
白佑彬没敢迟疑,立即蹬好了鞋子,同时整理了一下有点皱的外套。
下楼后,陈锦宽的副官没有带白佑彬去前面的花园,而是从侧门出去,直奔宾馆的后门。
“上尉,我们这是去哪?”
“元帅让我来接你,少尉,上车吧!”
看到停在门外的轿车,白佑彬也不再多问,立即钻了进去。
不多时,轿车就来到了黄杨山南面的别墅区。不用多问,白佑彬都知道,这里是帝国海军高级将领住宅区。按照帝国海军的规定,在职的高级将领都将按级别分到一套住宅,离职之后,住宅由海军收回,提供给下一任将领居住。
沿途,白佑彬见到了好几栋还在施工的住宅。
显然,海军总参谋部没有迁过来,恐怕就是因为提供给总参谋部将领的“家”还没有建好。
“少尉,我们到了。”
下车后,白佑彬看了眼旁边那栋三层高的别墅。虽然看上去并不豪华,但是其位置却是整个住宅区最好的。坐北朝南,不但能够鸟瞰整个港湾,而且位置也最高。毫无疑问,这里就是海军元帅的“家”。
“少尉,请吧!”
别墅内的装饰古朴古色,家具看上去有点陈旧。白佑彬并不知道,这里的很多家具都有着数百年的历史,而且都是历任海军元帅使用过的。比如,门边用来陈放相册的橱柜就是当年陈渊洋元帅用过的!
除了家具之外,挂在墙上的装饰品也很有海军的特点。正门正对着的,就是当年帝国海军“皇权”号战列舰的腾龙舰徽,后来的海军军旗就是在此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左侧墙壁上的那面雄狮浮雕,则是当年帝国海军从西班牙皇家舰队的旗舰上俘获得来的,西班牙王室徽章。右侧的三面徽章,则是帝国海军历史上最有名的三名元帅的旗舰的舰徽。
陈设在客厅四周橱柜里的,主要是帝国海军获得的勋章,以及一些重大战役后缴获的,具有重大象征意义的战利品。比如,那个铜铸罗马数字“Ⅳ”,就是帝国海军攻入伦敦之后,从伦敦塔的大本钟上拆下来的。那把镶有大量珠宝的佩刀,则是当年郑成功在战场上缴获的奥斯曼皇室佩刀!
显然,这里简直就是一座帝国海军历史博物馆!
只是,诺大的别墅内,就只有白佑彬与那名上尉军官两个人。
就白佑彬所知,陈锦宽的妻子卫荣华不像其他海军将领的亲属一样,放弃工作,在家相夫教子。虽然比起丈夫,她在帝国的名声并不响亮,但是作为《帝国日报》的总编,卫荣华不但是个不折不扣的女强人,还常年居住在京城,很少与丈夫住在一起。
另外,陈锦宽的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也早已成年,都在外成家立业,没有随他一起居住。
想到这些,白佑彬也觉得元帅挺可怜的。这么大一把年纪了,不但将青春奉献给了海军,还要继续为海军服务,连合家团圆都成了奢望。说白了,到了陈锦宽这个年纪,谁不想儿孙满堂,谁不想全家团聚呢?
“少尉,不用拘束,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吧。”上尉副官很懂得人情世故。“你先自己招待自己吧,元帅很快就回来,我去准备晚饭。”
“那就麻烦你了!”
“这是应该的。对了,书房在那边,如果你觉得无聊的话,可以去书房坐坐。”
白佑彬朝书房的大门看了一眼,然后点了点头。
上尉副官离开后,他并没有去书房。说白了,这里不仅仅是陈锦宽的家,还是陈锦宽办公的地方之一。就算书房里没有什么机要文件,在主人不在的情况下,擅自进入书房都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没过多久,白佑彬就听到了外面传来的刹车声。
很快,陈锦宽与另外一名年轻军官风风火火的走了进来。白佑彬也在此时站了起来。
“我就说嘛,你肯定先到。”陈锦宽呵呵一笑,主动走了过来。“怎么样,听说你一路上都不舒服,是不是晕船?”
“元帅见笑了,只是太累。”
“累就好,累就表示你过得很充实,没有浪费青春。呵呵……”陈锦宽放声笑了起来,“走,我们到书房去谈。小张,你去帮小李,晚饭准备好了之后来叫我们。”
“是!”另外一名副官立即去了厨房。
见到陈锦宽那精干的样子,白佑彬甚至怀疑,元帅到底是不是六十多岁的老人。或者说,元帅是不是有什么祖传秘方,可以随时保持精神抖擞的样子。
进了书房后,陈锦宽先倒上了两杯咖啡,随即就去拿来了一个信封。
“少尉,这是身份证明。”
接过信封,白佑彬感到沉甸甸的。里面装着由王国栋中将签名,并且盖有帝国海军学院印章的毕业令,另外还有一对海军少尉军官的肩章。
“从现在开始,你就是名副其实的海军少尉了。不过,看样子,你已经为自己定做了军装。”陈锦宽从白佑彬手里拿过了肩章,并且动手佩带在了白佑彬的肩膀上。“本来,这事应该由王国栋做的,不知道现在由我这个老头子代替他,会不会让你感到委屈。”
“元帅,你说笑了。”
“呵呵,年轻人就是年轻人,处处都比我们这些老头子灵活得多。”陈锦宽一边笑着,一边在白佑彬的肩膀上拍了两下。“不错,确实有帝国海军军人的风范。只是,你这套衣服是在狮城做的吧?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应该是在罗记裁缝店定做的。”
“元帅,你怎么知道?”白佑彬惊讶的张大了嘴巴。
“当年,我的少校军服就是在他那里做的,看这裁减手法,还有缝制的工艺,我就知道。”陈锦宽一边所着,一边坐了下来。“坐着说,别客气。罗记裁缝店在狮城算是小有名气,可是比不上帝国的名家。明天,我就派人到杭州去,在徽商成衣馆为你定做两套军服。那才是真正的大家,保证会让你满意。”
“元帅,这个……”
“放心吧,不用你掏钱,你的服役着装费还在我这里呢!”
听到这,白佑彬不由得苦笑了起来。
帝国海军军官的军服都是各自定做的,不是统一发放的。海军只发放着装费,而刚毕业的学员就将领到第一笔着装费。
显然,陈锦宽是在慷他人之慨。
第一卷 民族脊梁 第二十章 … 关键技术
与当初在帝国首辅府吃的那顿饭一样,帝国海军元帅家里的晚饭也很简单。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帝国就开始为军政要人配备专业厨师,也就是所谓的营养师。不管是首辅,还是海军元帅,或者陆军元帅,其日常生活都由营养师安排。目的只有一个,尽量保证要人身体健康。
对六十多岁的老人来说,清淡的饮食是健康的基础。
只是,对二十来岁,生龙活虎的年轻人来讲,清淡的饮食不但没有半点吸引力,还让白佑彬觉得元帅的生活太清贫了。
饭后,两名副官收拾餐桌的时候,两人又去了书房。
不多时,张姓副官送来了一参茶。
“没办法,这是规定的健康饮食。对了,”陈锦宽放下了勺子,“你要来一碗吗?我让小张给你……”
“元帅,你太客气了,我喝咖啡!”白佑彬有点哭笑不得。
连这样的细微末节都要规定,看样子,陈锦宽在生活方面确实没有多少自由啊。
“那我们边喝边聊。”陈锦宽端着汤碗走了过来,“知道这次来海军司令部的目的吗?”
白佑彬点了点头,放下了刚刚端起来的咖啡杯。
“江洪波确实够机灵,我都没有想到,他会派你过来。”陈锦宽也放下了还剩了一小半参汤的汤碗。“他那点小九九,你不说我都知道。其实,加强南洋舰队的实力,一直是帝国海军的重点工作。只不过,江洪波连舰队里那点屁事都摆不平,还想与李玉民争权夺利,他也太不自量力了。”
听到这,白佑彬不但百口难辩,还隐隐感到了一丝寒意。
显然,陈锦宽认为白佑彬是来替南洋舰队,或者说是替江洪波拉人情关系的。很明显,陈锦宽不是那种不分轻重,不辨是非,任何时候都将人情世故放在首位的人。另外,在陈锦宽这番话里还有两层意思,一是江洪波在南洋舰队的表现让陈锦宽不太满意,主要就是没能压住手下那几个支舰队司令。其次就是李玉民很有来头,很有背景,连陈锦宽都有所顾忌,凭江洪波的能力,很难超越他。
“不过,既然来了,那就做好本职工作吧。”说着,陈锦宽从茶几上的烟盒里拿出了一根特制的香烟。“你在海军学院学的是枪炮专业吧?”
白佑彬立即点了点头。
“你对帝国海军的装备有什么看法?”
“这……”
突然而至的问题让白佑彬有点措手不及。
如同所有的老牌海上强国一样,帝国海军战舰的火力一直领先于世界。毕竟,正是帝国海军的坚船利炮为帝国开辟了大量殖民地,轰开了其他国家的大门,打开了海外市场,从而造就了辉煌数百年的“日不落帝国”。
不管在工业基础,研发能力,以及实际装备方面,帝国海军的火炮技术都是世界一流的。这也是白佑彬当初选择枪炮专业的主要原因。
大战后,签署《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的时候,就是因为帝国的海军火炮技术领先于其他所有国家,所以军备条约中对各型战舰主炮口径的限定有两套标准,即西方国家采用英制单位,帝国则采用公制单位。
具体表现上,战列舰主炮的限制方面,西方国家为十四英寸(约和三百五十六毫米)。帝国则为三百五十毫米。重巡洋舰方面,西方国家为八英寸(约和二百零三毫米),帝国则为二百毫米。轻巡洋舰方面,西方国家为六英寸(约和一百五十五毫米),帝国则为一百五十毫米。
显而易见,帝国海军受到的约束更为严厉。
只是,几毫米的差距,对于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火炮技术的大明帝国来说,影响并不是很大。
另外,决定火炮威力的不仅仅有口径,还有身管倍径,以及弹药性能。
“怎么,不好说吗?”
“不,不是!”白佑彬长吸了口气,说道,“元帅,在我看来,后条约时代,帝国海军完全不用与敌人争一时之高低。”
陈锦宽微微一笑,示意白佑彬继续说下去。
“条约作废之后,各国肯定会建造更大,更强的战列舰。随着战列舰的吨位不受限制,其防护能力将迅速提高,帝国海军现装备的三百五十毫米口径的主炮肯定难以对付新式战列舰。问题是,火炮并不是口径越大越好。”稍微停顿了一下,白佑彬又说道,“上次大战的残酷事实证明,优秀的战列舰并不仅仅强调某项,或者某两项性能。只有火力、防护与速度合理搭配,才能拥有出众的性能。在现行技术条件下,战列舰的吨位不可能无限制的提高。如果考虑到建造成本,以及批量建造的压力,更不应该一昧求大,大规模战争中,数量往往比质量更加重要。因此,我觉得,在满足了基本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帝国新式战列舰的主炮口径不一定要超过对手,更不值得为了火力而牺牲其他重要性能。再说了,提高火力,特别是穿甲能力,靠的也不仅仅只是主炮口径。”
“看来,你是‘均衡派’的军官!”
白佑彬微微一愣,随即就笑了起来。
战后,帝国海军军官中,就未来主力舰的发展方向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流派。
一是“保守派”。该派军官认为,帝国海军不同于日本,英国等国家,有其固有的重点防御方向,且作战范围明确,海外基地众多,所以帝国海军的主力舰仍然应该按照战前的思路发展,在适当牺牲速度的前提下,强化火力与防护。
二是“防护派”。该派军官认为,帝国面对的敌人众多,且美国海军实力强大,帝国要想在未来战争中战胜对手,需要做到以一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