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巨浪-第2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成,就将决定整个战斗的胜负。
这一招很快就收到了效果。
九点十五分,“俄亥俄”号在损失了所有主炮,战舰露天甲板几乎被海水淹没。舰体左倾超过了八度的情况下,被迫撤出了战斗。
在“俄亥俄”号脱离编队地时候,四艘美军驱逐舰与二艘轻巡洋舰立即冲了上来。
没等白佑彬下达命令。舰队作战参谋张海波就给一直伴随在主力编队左侧活动的巡洋舰编队与驱逐舰编队去了命令,让巡洋舰编队掩护“熹宗”号,驱逐舰编队则全速向“俄亥俄”号动鱼雷攻击。
其实,此时“熹宗”号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战斗打到这个时候。该舰的舰体已经右倾四度,而且因为进水量过大。舰长已经不敢向左侧舱室注水以恢复平衡。另外,九门主炮中,已经有六门被彻底摧毁,还在继续作战的乙炮塔中,也有一门主炮因为输弹机出了问题,而无法正常使用。也就是说。该舰只有二门主炮还在继续开火。
随着轻巡洋舰与驱逐舰杀上来。“熹宗”号的主炮火力立即转向了“新罕布什尔”号,而其右侧舰体上没有被摧毁的副炮与速射炮则瞄准了冲过来地美军驱逐舰。
仅仅五分钟后。噩运就降临到了第11舰队的头上。
“太祖”号在挨了近二十枚十六英寸穿甲弹之后,因为舰体严重右倾。三号锅炉舱进水,为抽水机提供电力地独立电机被摧毁。加上九门主炮损失了八门,该舰不得不向左转向,脱离了编队。
因为美军的辅助战舰全都集中在了主力编队的后方,所以美军没有出动驱逐舰去攻击撤退的“太祖”号。张海波也就没有安排驱逐舰去掩护“太祖”号,只是让完成了侦察任务,刚刚返回编队的二艘轻巡洋舰靠了上去,为“太祖”号提供支持。
同时,与“太祖”号交手的“新罕布什尔”号地情况也极端糟糕。
在“太祖”号撤退地时候,“新罕布什尔”号仅剩下三门主炮还在开火,而且其舰体也下沉了大概三米。最重要的是,“熹宗”号在向“新罕布什尔”号打出第二轮齐射地时候,就用一枚穿甲弹干掉了该舰的火控雷达与火力指挥中心,而该舰地备用火力指挥中心在此之前已经被“太祖”号打出的炮弹摧毁掉了。也就是说,“新罕布什尔”号剩下地三门主炮也变成了摆设。
看样子,胜利的天平开始向第11舰队倾斜。
如果“新罕布什尔”号打不过“熹宗”号,那么美军第51舰队就只有“内布拉斯加”号还能继续战斗,而第11舰队里还有至少二艘战列舰可以继续作战。继续打下去,斯普鲁恩斯绝对无法获得胜利。
只是,现在说鹿死谁手,还为时过早。
随着双方的辅助战舰投入战斗,双方指挥官要做的都是保住遭到重创,已经撤出战斗的战列舰。说白了,不管受损有多严重,只要能够返回后方的港口,就能在几个月的时间内修复。而修复一艘战舰,肯定比建造一艘新的战舰便宜得多。
此时,除了还在战斗的四艘战列舰之外,战场上的主力就是双方的驱逐舰。
九点二十分,在二艘负责掩护的轻巡洋舰被打成了筛子的时候,四艘美军驱逐舰在距离“熹宗”号大概八千五百米的地方转向射了鱼雷。这远远超过了美军常用的重型鱼雷的射程,显然美军装备了威力更大,速度更快,射程更远的重型鱼雷。
三分钟后,绕到“俄亥俄”号南面的六艘“花”级驱逐舰也在距离敌舰大概五千米的地方转向射了鱼雷。
一时之间,双方主力编队后方的战列舰都脱离了编队,开始规避射来的鱼雷。
“太宗”号战列舰上,白佑彬目不转睛的看着远处的那艘美军战列舰。
“内布拉斯加”号战列舰上,斯普鲁恩斯也在盯着西南面正在进行战术机动的“熹宗”号战列舰。
毫无疑问,二位指挥官都希望鱼雷攻击能够奏效,能够借此奠定胜局!
第十二卷 胜利之途 第三十三章 … 草草收兵
坚持的结果不是获得胜利,就是承受更惨痛的失败。
九点二十五分不到。在舰体严重进水。转向已经非常不灵活的情况下。“熹宗”号只勉强避开了迎面射来的二条鱼雷。随即就被三条鱼雷连续命中。
即便是没有受损的战列舰被三条重型鱼雷击中。结果也会极为悲惨。
另外。美军使用的不再是以往那中口径五百三十三毫米(二十一英寸)的重型鱼雷。而是口径六百三十五毫米(二十五英寸),采用了日本氧气鱼雷的技术,雷头装药量达到了六百七十五公斤(一千五百磅),航行速度超过了六十节,射程至少十二公里的大型鱼雷。这种鱼雷,一条就能重创一艘战列舰!
另外,别说“皇帝”级乙型战列舰。就算是“省”级战列舰。其舰体水下部位也最多只能承受住五百公斤炸药的攻击。可以说。当时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战列舰的防鱼雷结构能够承受美军新式大型鱼雷的攻击。
不幸中的万幸是。三条鱼雷中。竟然有二条击中了“熹宗”号舰体的左侧。
当时。鱼雷是从“熹宗”号的右后方射来的。在全速转向的时候。因为转向机构受到了损伤。所以舰长无法把握好转向角度。结果一下就转过了头。导致舰体左侧暴露在了鱼雷面前。因此。在第一条鱼雷击中了舰体尾部之后。另外二条鱼雷全都击中了舰体尾部的左侧。而不是右侧。
因为“熹宗”号的右侧舰体遭到的损伤极为严重。如果鱼雷击中了右侧。这艘战舰肯定会因为右侧舰体迅速进水。从而无法保持横向平衡。最终向右翻覆。相反。鱼雷击中了左侧。反而帮了这艘战舰。
中雷之后。舰长立即命令将原先打开了通海阀门的左侧舱室内的海水抽出来。利用受损部位的进水来控制战舰的横向平衡。当然。此时“熹宗”号上配备的发电机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如果没有发电机。这艘战舰上的抽水机不可能立即以最大功率开始工作。也就无法及时抽出左侧舱室内的海水。
只是。在被鱼雷击中之后。“熹宗”号已经无力继续战斗下去了。
从九点半开始。该舰上最后两门主炮都停止了射击。为了向抽水机提供更多的电力。舰长不的不把原本提供给舰炮的电力全部转移给了抽水机。相对而言。保住战舰。要比多向敌人打几枚炮弹更加重要。
也就在“熹宗”号中雷后不到三分钟。“俄亥俄”号也被鱼雷击中了。
这次。命中“俄亥俄”号的鱼雷多达五条!
虽然帝国海军驱逐舰装备的仍然是五百五十毫米鱼雷。而不是已经提供给破交舰使用的六百五十毫米鱼雷(主要是驱逐舰上的鱼雷储备舱空间有限。如果要使用六百五十毫米鱼雷。就要对舰体结构做调整。非常麻烦)。但是在连续被五条鱼雷命中之后。原本已经遭到重创。露天甲板几乎快要被海水淹没的“俄亥俄”号也走到了尽头。
实际上。导致“俄亥俄”号沉没的最直接原因就是舰体被海水淹没。
在吃水量加大的情况下。鱼雷的命中点向上移了好几米。在击中“俄亥俄”号的五条鱼雷中。至少有二条鱼雷打在了穿甲弹留下的创伤处。结果“俄亥俄”号厚实的主装甲带根本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
另外。五条鱼雷都打在了“俄亥俄”号舰体的右侧。
虽然该舰之前受到的创伤主要集中在了舰体的左侧。但是为了保持舰体平衡。舰长已经让舰体右侧近一半的舱室注水。随着更多的没有注水的舱室被海水淹没。该舰面临的不是左倾的危险。而是右倾的危险。更要命的是。该舰没有配备发电机。随着海水涌入锅炉舱与轮机舱。动力系统无法为抽水机提供足够的电力。也就无法将那些没有受到损伤。但是在之前已经注水的舱室内的海水抽出来。也就无法减轻舰体右侧的进水量。
最终。“俄亥俄”号的舰长在拯救无望的情况下下达了弃舰的命令。
到此时。交战双方的损失旗鼓相当。且战局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太宗”号还有七门主炮可以作战。而“内布拉斯加”号只剩下了四门主炮。即便“新罕布什尔”号没有撤退。还有三门主炮。可是其主炮已经无法精确瞄准目标。因此。即便在一打二的情况下。“太宗”号也没有落于下风。
另外。“熹宗”号还没有沉没的危险。至少在短时间内不会沉没。“太祖”号已经撤出了战斗。没有意外。也不会沉没。第51舰队则有二艘战列舰遭到了重创。肯定会很快战沉。显然。局势对第11舰队有利。
只是。好景不长。
九点半不到。“太祖”号尾部发生的爆炸吓的白佑彬一下就跳了起来。
爆炸点明显在海面下。而且威力极为巨大。不像是穿甲弹产生的。另外。当时美军战列舰没有向“太祖”号开火。也不可能有重型穿甲弹击中“太祖”号。爆炸点距离最近的弹药库都有几十米远。也不可能是弹药库爆炸。另外弹药库爆炸产生的水柱要高的多。因此。只能是鱼雷击中“太祖”号后发生的爆炸。
对于已经遭到重创。舰体进水超过了五千吨。损失了一半动力的“太祖”号来说。这条重型鱼雷带来的损伤是难以承受的。
据后来调查。击中“太祖”号的鱼雷肯定是从攻击“熹宗”号的美军驱逐舰上射出来的。当时“太祖”号距离“熹宗”号大概五海里。且正好在美军鱼雷的航道上。由此可以推断。美军鱼雷的最大射程肯定不止十二公里。肯定接近二十公里。甚至超过了二十公里。不然不可能击中“太祖”号。
舰尾中雷之后。“太祖”号立即丧失了所有的推进系统。
紧接着。舰体出现了明显的尾倾。在舰尾严重进水的情况下。舰长要想使战舰保持平衡。就的向舰首的舱室注水。问题是。此时战舰的露天甲板就要被海水淹没了。如果再向舰首舱室注水。战舰必然沉没。相反。如果不向舰首的舱室注水。战舰就将因为严重尾倾而沉没。
十五分钟之后。三枚红色信号弹从“太祖”号上升了起来。
这是战舰的通信设备受损。且无法通过旗语或者灯光发出信号的情况下。发出本舰已经放弃救援努力。舰长已经下达弃舰命令的唯一办法。
如同每一艘战列舰的舰长一样。“太祖”号的第六任舰长俞朋飞上校在下达了弃舰命令之后。就将己反锁在了司令舰桥内。准备随同战舰一同殉国。只不过。数名军官用消防救生的斧头砸开了司令舰桥左侧的窗户。强行将俞朋飞拖上了救生艇。按照帝国海军的新军规。舰长的生命不仅仅属于己。还属于整个海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任何一名舰长都不的放弃求生的努力。战舰上的军官务必确保舰长的生命安全。
反正俞朋飞没有能够随同“太祖”号一同战沉。
最终。他在前来接应的驱逐舰上目睹了“太祖”号沉入大海。
“太祖”号战沉。一下就打掉了白佑彬的信心。
“安宗”号肯定会沉没。没有任何人能够拯救主炮弹药库发生爆炸的战列舰。“熹宗”号也危在旦夕。即便官兵们没有放弃。可是谁也无法保证这艘战舰能够返回阿普拉港。甚至难以回到威克岛的锚泊的。
剩下的。仅仅只有旗舰“太宗”号了。
如果继续坚持下去。恐怕连“太宗”号也会战沉。到时候。第11舰队的四艘主力舰将全军覆没。结果将难以设想。
也就在这个时候。“太宗”号再次被“内布拉斯加”号击中。
九点五十五分。白佑彬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实际上。就在他下令撤退前大概二分钟。斯普鲁恩斯也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对斯普鲁恩斯来说。这场战斗的结果也是无法承受的。“俄勒冈”号肯定会沉没。“俄亥俄”号已经严重右倾。恐怕也会沉没。如果“新罕布什尔”号与“内布拉斯加”号出现不测。就算他能够干掉第11舰队的四艘战列舰。也的不偿失。
在基本上失去了战斗力的情况下。撤退是唯一的明智选择。
结果。双方在九点五十五分打出了最后一轮齐射之后。都转向离开了战场。当然。离开的只是主力舰。双方的辅助战舰没有急着撤退。而是留了下来。负责打捞落水人员。抢救受损战舰。
因为交战海域的面积并不大。在撤退的时候。“太宗”号与“内布拉斯加”号的距离近有二万米。所以在主力舰撤退之后。双方的辅助战舰。特别是轻巡洋舰又打了起来。反而是双方的驱逐舰没有参加战斗。毕竟需要战舰去打捞落水官兵。
辅助战舰的炮战持续十一点过。才缓缓结束。
此时。莫怀成已经率领“关岛”号破交舰队赶了过来。负责为受损的二艘战列舰护航。同样的。尼米兹也紧急电令金凯德派遣一部分战舰去掩护撤退的第51舰队。
十一点半。白佑彬收到了战区司令部的电报。
增援中途岛的行动被取消了。运输船队在“海狮”号破交舰队的掩护下调头转向。返回了阿普拉港。
显然。江洪波担心运输船队在没有第11舰队掩护的情况下遭到美军第52舰队的袭击。而“海狮”号破交舰队仅有四艘大型巡洋舰。绝不是第52舰队的对手。因此只能放弃增援中途岛的行动。
到此。“第三次中途岛海战”结束。
对交战双方来说。这场海战的结局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第十二卷 胜利之途 第三十四章 … 悻悻而归
战斗结束的时候,第11舰队损失了二艘战列舰,五艘轻巡洋舰与七艘驱逐舰。
按照第11舰队当时的统计结果,战斗中击沉了美军一艘战列舰(“俄勒冈”号),六艘轻巡洋舰与十一艘驱逐舰。后来,经海军情报局证实,美军第51舰队在“第三次中途岛海战”中一共损失了二艘战列舰(“俄亥俄”号与“俄勒冈”号),八艘轻巡洋舰与十一艘驱逐舰。
表面上,双方打成了平手。实际上,第11舰队的损失更大。
如果不是维修船在二十九日就赶了过来,不然“熹宗”号肯定会在回到阿普拉港之前沉没。另外,三艘维修船及时到达,不但拯救了奄奄一息的“熹宗”号,还拯救了二艘同样遭到重创的轻巡洋舰。如果当时美军也有维修船,“俄亥俄”号就不会在返航的时候沉没,美军也就不会损失二艘战列舰。由此可见,第11舰队在战场上没有击败第51舰队,而是在后勤保障方面取得了胜利。
另外,“熹宗”号的损伤极为严重。
按照严国荣提交的评估报告,修复这艘战列舰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人力与物力不会比重新建造一艘同类型的战列舰少多少。另外,“皇帝”级乙型战列舰早已停产,库存的零备件非常有限,要想修复“熹宗”号,就得采购很多零备件。最终,海军还是决定修复“熹宗”号,而不是将其改装成火力支援舰。另外,在修复“熹宗”号的同时。还要对其进行全面现代化改进,使其战斗力得到全面提升。
“太宗”号的状况也好不到哪里去。本来“皇帝”级战列舰的数量就不多。还是第一种快速战列舰,很多库存零件都已在以往地维修中消耗掉了,仅采购零备件就要花费不少的资金。虽然“太宗”号地损伤没有“熹宗”号严重,但是经过核算之后。其修复费用远超过了“熹宗”号,主要就是很多必要零备件都要重新采购。甚至需要工厂重开生产线。而为了一艘战舰重开生产线,其代价极为高昂。
经过权衡之后,海军最终降低了对“太宗”号的维修标准,使其成为了火力支援舰。
从这一点来看,第11舰队等于损失了三艘战列舰。
美军返航的二艘战列舰中。“新罕布什尔”号的损伤比“熹宗”号好不了多少。问题是,“衣阿华”级战列舰属于美军地最新型号。有大批库存零备件,即便一些大型零件没有存货,也可以直接向工厂订购,维修成本要小得多。“内布拉斯加”号的损伤情况则要轻得多,最多只需要四个月就能修复。
当然,从短期来看,对双方地影响都差不多。
在更多的战列舰服役,或者修复之前,交战双方在西太平洋上都没有主力舰,都只能用巡洋舰充当主力。
至于双方会不会在今后向西太平洋派遣战列舰。还得看太平洋战局的发展情况。
这次。白佑彬没有丢下舰队,提前返回海军司令部。
七十六年(44年)一月二日。第11舰队回到了阿普拉港。
此时,中途岛已经被美军攻占了。
因为没有得到援助,中途岛的守军坚持到了一月一日,最终在仅剩不到五百人,且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不得不停止抵抗。美军花了半个月地时间才占领中途岛,为此,付出了阵亡二千七百八十六人,伤残五千六百四十一人的代价。守卫中途岛地七千六百二十四名帝国陆战队官兵中,除了最后投降的四百八十一人之外,只有三百六十四人因为伤重而被美军俘虏,其余六千七百七十九名官兵全部殉国。
后来,江洪波因为撤回了运输船队而遭到了国内一些别有用心的政客的严厉指责。
只是,陈锦宽没有让江洪波去背黑锅,而是承担起了中途岛战败的所有责任。
以当时的情况看,江洪波做出撤退的决定也无可厚非。美军还有十艘大型巡洋舰,而江洪波手里只有九艘大型巡洋舰,其中五艘还被派去掩护第11舰队。即便美军也派遣了四艘大型巡洋舰去掩护第51舰队,为运输船队护航的“海狮”号破交舰队也很难突破第52舰队的封锁。如此一来,运输船队几乎没有希望到达中途岛。就算运输船队到了中途岛,在没有制海权的情况下,增援部队与作战物资也很难上岸,更难以及时疏散。
考虑到帝国海军要在四个月之后才能恢复元气,即便增援行动成功,也守不住中途岛。
可以说,江洪波地决定很理智,只是理智得有点过头,让人觉得冷酷无情。
一月五日,白佑彬跟“太宗”号与“熹宗”号,以及其他几艘受损较重地战舰,在“关岛”号破交舰队的伴随下离开了阿普拉港,踏上了回国地航程。
五日后,舰队到达了那霸。
白佑彬在这个时候才搭乘“关岛”号大型巡洋舰前往舟山。按照计划,“关岛”号将到舟山的海军造船厂进行全面“体检”。主要是其上次维修进行得很不彻底,战舰的很多设备都有问题,必须进行更为彻底的修理。
十六日,白佑彬回到了舟山。
见到卫延年之后,白佑彬就将在路上写好的战斗报告交了上去。
“没必要急着把作战报告交给我。”卫延年一边说着,一边把咖啡杯放在了白佑彬面前的桌面上。“其实,在你回来之前,我就与元帅谈论过这二次海战的影响。表面上,第11舰队没有能够完成任务。没有守住中途岛,可实际上。你已经取得了胜利。”
白佑彬苦笑了一下,觉得卫延年在安慰他。
“我可没有跟你开玩笑。”卫延年掏出了香烟,“你想想,我们为什么要守住中途岛?”
听到这话。白佑彬抬起了头来。
“守卫中途岛的根本原因是遏制住美军在西太平洋上地战略反击,为我们在西南太平洋上的战略进攻提供掩护。当然。最关键地是缠住美军的作战舰队,使尼米兹无法向西南太平洋派遣更多的作战舰艇。虽然中途岛沦陷了,但是美军在这里花费了太多的时间,消耗了太多地作战部队与作战物资。从我们已经掌握的情况来看,二到三个月之内。尼米兹不可能获得再次发动战略进攻所需要地部队与物资。另外,第51舰队也被你打残了。在没有作战舰队支持的情况下,美军不可能继续推进。最重要的是,现在尼米兹手头没有可以立即调动的作战舰队,也就无法向西南太平洋增兵。甚至在获得了更多战列舰之后,尼米兹要首先考虑加强第五舰队的实力,而不是首先为第三舰队提供支持。从这个角度来看,你已经完成了这次地作战任务,为我们争取到了极为宝贵的时间。”
“可是,第11舰队也完蛋了。”
“完蛋?”卫延年立即笑了起来,“告诉你一条好消息。陆少丰地陆战第七军已经推进到了努美阿的北面。大概在这个月月底就能打下努美阿。另外,余辉宏也已经赶赴维拉港。如果一切顺利,陆战第五军将在下个月月底,或者三月月初的时候进军斐济群岛。”
白佑彬暗暗一惊,不得不佩服陆战队的推进速度。
“其实,起到最关键作用的就是第11舰队在西太平洋上的作战行动。设想一下,如果不是你们缠住了第51舰队,并且干掉了美军那么多的大型巡洋舰,并且迫使尼米兹在中途岛上投入更多的部队,陆少丰那边的进攻能够如此顺利吗?”
“参谋长,按照你的意思,我们今后将转战西南太平洋?”
卫延年微微点了点头,说道:“攻占了努美阿之后,陆战第七军至少还需要二个月地时间扫荡岛上地美军残余部队。另外,陆战第七军下一阶段的作战任务是登陆澳洲大陆,所以不可能参加进攻斐济群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