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巨浪-第3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当时还有人提出让“陈渊洋”作为受降战舰。毕竟陈渊洋是帝国海军历史上最有名的将领。也是拉开了帝国海军数百年辉煌史的元勋。甚至可以说是帝国海军缔造者。由这艘用他的名字命名的战舰来接受美国投降。更能体现帝国海军的传统。但是白佑彬总觉得用“陈渊洋”号去受降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当初就是“陈渊洋”号率领第四舰队杀入了切萨皮克湾。将华盛顿轰成了废墟。其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形象并不是很好。另外。陈渊洋本人也拉开帝国在西方世界殖民史序幕的海军将领。其在西方人心目中的形象也不是很好。
  也就在白佑彬决定用“太平洋”号去接受美国投降的时候。发生了一起事故。
  当时。一名炮手在正规训练中因为操作不当。导致A炮塔的三号主炮炸膛,至少有十多名官兵伤亡。在随后的检查中。“平洋”号的枪炮长发现了其主炮炮塔的一个严重设计缺陷。并且很快就在另外三艘妹舰上也发现了类似的设计缺陷。
  “太平洋”号与另外三艘姊妹舰在六月三日的时候离开了前线,一同前往英国的扑茨茅斯。准备接受一次小规模的改进。以消除操作中的隐患。
  这下。白佑彬手里只剩下了十二艘“海军元帅”级战列舰。
  这十二艘分别用帝国历史上的海军元帅。而且是海军著名统帅的名字命名的战舰中。“陈渊洋”号既是首舰。陈渊洋本人在帝国海军中的地位也是其他十一位元帅无法比拟。
  如果挑选其他战舰做受降舰。肯定很难被海军官兵接受。
  当然。还得考虑另外一个因素。
  现任海军总司令陈锦宽。以及国大臣陈嗣海都陈渊洋元帅的后人。另外。帝国首辅萧鼎昆的曾外祖父就是陈锦宽的曾叔祖父。陈嗣海的近房堂叔祖父。因此。与帝国海军有着密切关系的三个领导者都与陈渊洋有着血缘关系。
  用当时肖定邦的一句玩笑话来说:如果白佑彬不让“陈渊洋”号去受降。今后白佑彬就别想在海军中混了。
  实际情况差不多。如果不想让“陈渊洋”去受降。卫延年也不会在六月三日的时候让白佑彬把四艘“海洋”级战列舰全都派回扑茨茅斯。即便“太平洋”号出了问题。“大西洋”号也有格成为受降舰。而不一定要用“陈渊洋”号。
  此情况下。白佑彬也顾那么多了。就亲自点名让“陈渊洋”号去受降。
  当然。他不得不为此而承担的风险。
  毕竟。“陈渊洋”是炮击华盛顿的“元凶”。成千上万的华盛顿居民。以及附近的巴尔迪摩、费城等城市的居民死在了其炮口之下。而当时聚集在华盛顿的区的美国难民又多是来自这些城市。在他们知前来接受投降的正是杀害他们亲人的那艘战舰时。谁也不敢保证会发生什么事情。
  也正是如此。白佑彬调动了几乎一师的兵力来加强安全警备工作。
  上午十点整。美国政府与军队代表搭乘的小艇通过了河面上的封锁线。
  此时。白佑彬余辉宏杨定方以及帝国驻墨大使陆承文都已换上了整洁的外套。来到了战舰尾部的腾天甲板上。
  与当初英国投降时的情况一样。投降仪式所需要的一切准备工作都已就绪。
  十点三十五分。美国代表登上了“陈渊洋”号战列舰。
  四份投降书的签字过程非常简单。也非常快。整过程中。除了随军记者所用相机发出咔嚓声之外。双方代表都一言未发。仅仅用了十五分钟不到。四份降书的签字仪式就结束了。随后。美方代表没有按照计划参观“陈渊洋”号战列舰。而是立即登上了送他们过来的小艇不声不响的离开了。
  也许。这是战争史最简短。也是最简朴的一次投降签字仪式吧。
  对白佑彬来说。仪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战争经结束了。帝国海军海军陆战队以及帝国陆军的将士不再需要流血牺牲。他们都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自己的亲人身边。享受天伦之乐。也享受到通过付出汗水与鲜血。由千千万万帝国官兵的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也许。对战了数年的帝国军人说。回家是对他们最大的奖赏吧!
  只是。一切都没有这么简单。
  战争已经结束了。可为了避免战争。为了巩固和平的其他工作却没有结束。
  当天下午。白佑彬就收到了由卫延年发来的电报。要他以海军代表的身份。参加战后美国临时军管时期的工作。
  当时。需要谈的事还有很多。
  比如。同盟国集团与协约国集团战败国之间的和平条约。还有同盟国集团在协约国集团成国的驻军问题。
  比起以往的谈判。后期谈判工作就要简单的多了。
  与白佑彬一样。杨定方与余辉宏都没有能够收到回家的“船票”。他们将分别代表帝国海舰队。以及国海军陆战队继续完成其使命。
  按照之前与美国达成的协议。在正式签署了投降书之后。帝国海军将全面接管美国海军的作战装备,以及军事基地;陆战队将进驻美国本土。接受美军的作战装备与军事基地。负责收容与遣散美军作战人员。最重要的是。帝国海军与陆战队将成立临时军管委员会。在战后的过渡时期内全权处理美国国内的事务。并且为今后进行民主选举。成立民选政府做好准备。
  也许。这是白佑彬最不希望到任务吧。
  第十五卷 最后总攻 第四十章 … 和平条约
  战争结束。并不等于与战争相关的一切事情都已完结了。
  可以说。战争结束之后。很多的实质性工作才到关键阶段。比如。同盟国集团国与协国集团战败国签署和平条约。成立一个致力于维护和平的国际组织。在协约国集团战败国内的驻军问题。以及为恢复战争所造成的创伤所进行的国际援助。
  都需要坐下来谈判。
  至少。在当时的情况下。就算德国与意大利对帝国单独接受美国投降非常不满。也不会立即以武力的方式与帝国对抗。
  这些问题中。最先需要解决的就是签署全面和平条约。
  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之所以爆发。一个关键的因数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交战双方签署的是停战条约。而不是和平条约。从而使交战双方的根本矛盾不但没有得到化解。还变的愈发的激烈。
  不的不说。这是一个用上亿条性命换来的惨痛教训。
  战争不能化解仇恨。只能加深仇恨。要想使世界保持和平。就必须化解仇恨。而只有对等的谈判。才能从根本上化解仇恨。确保战后的和平秩序。
  据不完全统计。第二世界大战。交战双方总共有一亿零八百余万人丧生!
  这其中。人员伤亡最惨重的就是俄罗斯。其总丧生人数为二千六百余万。其次是日本。总丧生人数为二千三百余万。然后是美国(一千三百余万)。德国(七百六十余万)。法国(五百三十余万)。英国(五百二十余万)。明帝国(四百六十余万)。土耳其(四百一十余万)西班牙(三百七余万)。意大利(一百六十余万)。另外。其他国家还有近一千四百万军民丧生!
  当时。全世界的总人口才二十一亿出头!
  也就是说一场战争就导致全球百分之五的人失去了生命,如果算上伤残人员的话。则超过了百分之二十!
  相对而言。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丧生人员仅三千余万。加上伤残人员都不到一亿。
  毋庸置疑。第二次世界大战确实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也是教训最为惨痛的一场战争。
  战后;不管是帝国。还是德国乃至其他所有国都认识到了和平的宝贵。
  那么。就必须为确保世界和平建立起一套切实可行的国际机制与国际体系。
  这其中。最关键就是化解交战双方之间的仇恨。
  签署和平条约。成为了化解仇恨。防止战争再度爆发的关键因素。当然。和平条约必须通过谈判获得。而和平谈判不是投降谈判。如果仍然采取以强凌弱的方式进行谈判。不但不能化解仇恨。还将激发新的仇恨。
  从一开始帝国就主张通过平等判的方式来签署新的和平条约。
  这一提议立即的到了众多国家。包括战败国的拥护。因此。从七十八年(46年)六月十日开始。交战双方的数十个国家的代表就在瑞士的日内瓦召开了第一次前期准备会议。就谈判内容。以及谈判方式进行了商讨。
  只不过。要想签署一份对所有国家都平等的和平条约。确实很不现实。
  不说别的。就连绝大部分帝国百都不支持萧鼎昆的主张,认为这是萧鼎昆在故意示弱。是在出卖帝国的利益。按照绝大部分帝国百姓的观点。帝国用数百万将士的生命。上千万官兵的鲜血打赢了这场战争。就应该仿照数百年前的做法。消灭所有的敌对国。建立起一个以帝国为中心的新世界。重现当年的辉煌。
  可以说。这也是绝部分帝国百姓的夙愿。
  问题是。现在的国际环境能够让帝国重温数百年前的美梦吗?
  当年帝国全球殖民。把所有对手都打趴下的时候。帝国不但拥有全世界最强大的军队。还拥有占世界总量三分之二的强大国力。以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先进技术。可是现在。帝国即便拥有世界最强大的军队。可帝国的国力在世界总量中仅有近一半的份额。且帝国的技术不再是独一无二的了。
  最重要的是。西方世界早已产生独立的民主思想。完成了工业革命。其民族意识已经非常强烈了。如果帝国在此时再次采用几百年前的霸权手段。结果是再次与整个西方世界对抗。恐怕二十年后就会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了!
  可以说。维护和平。正是确保帝国根本利益的唯一手段。
  这个问题上。萧鼎昆看的比谁都长远。
  帝国通过武力。或者说军事打击的方式独霸全球的时代已经过去。
  如果帝国想继续保持全头号强国的地位。就通过其他的方式方法来称霸全世界。而不是利用坚船利炮。因此。确保和平是必要。也是必须的。
  当然。除了帝国内部的问题之外。同盟国集团的矛盾也很大。
  比如。德国与意大利就坚决反对将协约国集团的几个主要战败国纳入到和平谈判的范畴之内。认为作为战败国。这些国家没有资格参加战后的谈判。
  显然。德国与意大利这么做。就是要破坏以帝国为核心的世界体系。确立第二个核心。
  实际上。德国与意大利也清楚与协约国集团战败国进行和平谈判的重要性。不然在提出反对意见的时候。他们也不会单独与协约国集团战败国的驻外使节进行秘密接触。希望通过双边和平条约的方式来向对方提安全保障。同时对战败国产生影响。
  只是。任何双边和平条都不可能真正确保世界和平。
  很简单。双边和平条约最终必然变成新的军事同盟。而新的军事同盟最终又必然演变新的国家利益集团。从而再次将世界推入到对抗与战争的深渊之中。为下一次世界大战埋下祸根。
  面对德国与意大利的挑衅。萧鼎昆采用“排它原则”。
  很简单。如果德国与意大利与战败国签署双边和平条约。帝国就将放弃与签约国签署任何与和平有关的条约。同时。帝国紧紧的团结住了土耳其等国家。并且与几个主要战败国进行了联合谈判。为签署集体和平条约打下了基础。
  此策之下。德意的如意算盘迅速落空。
  面对几乎没有一个战败国愿意与签订双边和平条约的情况下。德意不得不回到了集体和平条约的框架范围之内。
  当然。最关键的问题是。战败国竟应该还是不应该在和平条约中获相同的地位。
  随着谈判深入下去。德意的态度也开始转变了。
  其实。在帝国开出“高价钱”之后。德意已经没有了选择余地。
  如果他们不答应给战败国在和平条约的范围内提供同等的地位与待遇。那美英等国必然倒向帝国。甚连法国与西班牙都将转为亲近帝国。疏远德意。如果再考虑到欧洲几个战败国国内民众的情绪。德意更不敢随心所欲的剥夺其基本权利。
  和平条约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所涉及的范围。
  最初的时候。萧鼎希望将和平条约变成一份永久性的。且能够用来维护世界和平的基础性集体条约。但是到后来。萧昆也不得不承认。这个想法非常不现实。在帝国与德国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通过一纸条约确保世界的平与稳定。另外。如果将太多的国家牵扯进来。必然使该条约成为下一次世界大战孕育的温床。
  因此。这份和平条约只针对以往的矛盾。而不针对今后的冲突。
  也就是说。和平条从根本上解决了交战双方在本次世界大战之前的敌对关系。只用来修复遭到破坏的关系。而不是为今后的和平发展提供基础。
  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涉及到交战双方数十个国家的和平条约逐渐失色。
  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可是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能够签署一份集体和平条约。化解交战双方的根本矛盾。也算的上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
  另外。在德国不愿放弃成为世界大国。帝国又不愿意在战后面对一个新的对手的情况下。国家间的矛盾不可能得到根本的解决。因此任何形式的和平条约都不足以确保未来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从根源上来讲。只要东西方文明的矛盾没有消除。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世界和平。
  而要真正的消除东西方文明之间的矛盾与冲突。除了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之外。还需要多的相互交与相互理解。需要帝国从根本上放弃世界霸主的地位。同时也需要德国等西方国家从根本上放弃挑战帝国的思想。
  显然。在当时的情况下。不管是帝国主导的东方世界。还是由德国领军的西方世界。都不可能立即放下数百年来的矛盾与仇恨。以世界大一统的广阔胸襟来迎接未来的世界。来塑造未来的和平与繁荣。
  当和平条约无法成保护世界和平的基础性文件后。萧鼎昆只能退而求起次。把重点放在了成立一个用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性机构上。
  第十五卷 最后总攻 第四十一章 … 全新霸权
  早在第三次同盟国首脑会议期间,萧鼎昆就提出了在战后以同盟国集团为基础,建立一个专门致力维护世界的稳定与和平,加强国家与民族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全球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国际性组织。
  当时,这个提议得到了几乎所有国家的支持。
  只不过,在涉及到细节问题,特别是与各成员国的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细节问题的时候,仍然出现了很多矛盾。
  比如,该国际机构的权限到底有多大,是一个拥有实质性权力的机构,还只是一个为国与国之间交流与沟通提供平台的机构?再比如,该机构由谁主导,成员国的权利该怎么分配,是否需要涉及到协约国集团成员国等等。
  当然,没有一个国家反对成立这样的国际性机构。
  毕竟,通过政治与军事同盟建立起来的国家间组织与集团,只是战争的推动者,而不是和平的捍卫者。残酷的事实已经证明,必须改变以往的同盟方式,为促进国际交流,解决国家间矛盾提供一个进行外交磋商,以及国际调解的平台。
  随后,萧鼎昆决定将战后的重建援助与该国际机构挂钩。
  到此时,问题就变的非常的简单了。
  随着战争走向收尾阶段,不管是战败的协约国集团成员国,还是战胜的同盟国集团成员国,都希望在战后从帝国获得战略援助,以完成战后重建,恢复国内经济,解决国内矛盾,保持国家的稳定与团结,为战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不说别的,当时最渴望获得帝国援助的就是德国!
  七年的战争,已经让德国不堪重负。虽然在战争后期,通过从法国、俄罗斯等战败国进行压榨式的掠夺,使德国坚持了下来,甚至改善了国内的经济环境,但是德国要想成为欧洲老大,就不可能通过压榨地方式去获得战争利益,更不可能在毫无理由的情况下吞并法国等战败国。如果德国继续加大掠夺的力度,只能使法国与俄罗斯背道而驰,走上再次与德国对抗地道路,从而使德国在欧洲遭遇新地挑战。
  此情况下,德国只能指望帝国的战略援助。
  而在第三次同盟国首脑会议上,帝国已经明确提出,将在战后向同盟国集团成员国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当然,后来援助范围迅速扩大,连协约国集团的战败国都得到了相应的帮助。
  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萧鼎昆才使出了撒手锏。
  将成立国际性机构与战后重建援助挂钩之后,不管是德国,还是其他国家,都不可能拒绝帝国的提议,更不可能直接与帝国对着干。
  当然,很多细节问题仍然需要解决。
  比如,该国际机构的权力应该怎么实施,是由帝国说了算,还是由所有国家通过投票表决地方式说了算?如果仅仅只是帝国的“一言堂”,那么其作用性必然非常有限。相反,如果是一个民主性质的国际机构,那么各成员国的分量到底有多大?
  这些问题,也是萧鼎昆,或者说是帝国内阁政府必须解决的。
  当时,战争还没有结束,且帝国必须维持同盟国集团地稳定与团结,因此在确定相关成员国的发言权的时候,就必须优先照顾同盟国集团成员国。
  毕竟,这个国际机构是由同盟国集团发起的,而且同盟国集团成员国都在战争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理应在战后的新国际机构中占据重要席位,而不可能让那些战败国把持新的国际机构。
  此情况下,帝国首先与德国等盟国达成协议,决定了该国际机构中,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就是用来维护世界和平的组织,且能够进入该组织的都是具有世界影响力,具有强大军备力量地同盟国集团成员国。
  最初的时候,只有帝国、德国、土耳其与意大利被确定为该组织地成员国。
  可是,随着战争结束,特别是在美国投降之后,将协约国集团成员国排除在该机构之外,显然不太现实,而且也只能使该机构成为另外一个“同盟国组织”,无法从根本上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另外,随着越来越多地国家加入了同盟国集团,该组织仅设四个成员,也不可能从根本上确保同盟国集团成员国的利益。
  最后达成地协议是,帝国、德国、土耳其与意大利为该组织的常任理事国,对一切涉及到了安全的重大国际事务都拥有一票否决权,然后再挑选八个其他国家成为轮换理事国,以每二年更换一半的方式,组建安全理事会,负责处理国际安全事务。
  核心机构的问题上达成了一致意见之后,其他问题的协商工作也进展顺利。
  当然,小麻烦还是无法避免的。
  比如,当时德国就认为,应该为其具有独立行政权的东普鲁士地区在全体成员国大会中提供一席位,意大利也坚持要求为其在北非地区刚刚扶持建立起来的几个拥有独立行政权的海外领地提供席位。
  对于德国与意大利的要求,帝国并没有反对,只是针锋相对的提出,如果要满足德国与意大利的要求,就得把帝国的海外领地,以及海外属地都算进去。
  这下,德意二国主动做出了让步。
  毕竟,帝国在全世界范围之内拥有数十处海外领地与海外属地,如果这些地区都以独立成员的形式加入了全体成员国大会,那么新成立的国际机构中,有一半以上的成员都在帝国的控制之中。如此一来,新的国际机构就将成为帝国的“外阁”。
  最终,同盟国集团就成员身份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
  即,只有拥有独立政权的国家才有资格成为正式成员,而任何国家的海外领地,海外属地,乃至拥有独立行政权,却不具备独立外交权与军事权的联邦主体成员都不能成为正式成员,但是可以以观察员的身份参于讨论国际事务。
  谈到最后,所有问题再次与帝国的重建援助挂钩。
  因为所有成员国都需要是独立国家,所以帝国只承诺向独立国家提供战后重建援助,而不向非主权地区提供援助。
  可以说,这是引爆战后独立风潮的关键原因。
  按照当时的协议,像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乃至被肢解的二个俄罗斯,因为都不是独立国家,所以都不能从帝国获得战略援助。
  战后,这些地区都先后脱离其宗主国,宣布独立。
  也正是如此,俄罗斯民主共和国在德国与意大利的暗中支持之下,与战后的第二年就宣布独立。随即,帝国与土耳其也达成协议,在合并了占领区之后,组建了俄罗斯联邦共和国。
  当然,谁也没有想到,这最终也瓦解了帝国的殖民体系。
  萧鼎昆最初确定这项政策的时候,认为帝国可以绕过相关协议,帮助海外领地进行战后的重建与经济建设工作,从而确保帝国海外领地继续由帝国控制。实际上,战后帝国确实向海外领地提供了大量的援助,帮助其发展经济。可是,随着独立风潮迅速刮遍全世界,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