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巨浪-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天晚上的战斗完全可以用惨烈来形容。
驻守长崎的四个日本陆军师团。还有从大村赶来的两个陆军师团先后向登陆场发动了进攻。整整十一万日军,在一个晚上,十个小时的时间内,对仅仅只有两万多名陆战队官兵防守地登陆场发动了二十一轮进攻!
这是什么概念?几乎每半个小时就有一轮进攻。
或者说,日军地进攻就没有停止过。
陆战队的官兵不怕死,被逼到了绝路,被武士道精神所麻痹地日军官兵也不怕死。
战斗打到最激烈的时候,日军的进攻部队距离海岸线不到五百米。打光了子弹的陆战队官兵冲出了掩体,用刺刀,陆战队军刀,军用铲,匕首,乃至写家书用的钢笔与日军进行白刃战。
当时,陆少丰带来的警卫连都被派上了战场。
也许,仅仅用惨烈已经无法形容这个晚上的战斗了。
陆战队官兵身后就是大海,无路可退。每一个陆战队官兵在进入新兵营的时候就被这么教育,就知道他们是背水战斗的勇士。
日军身后就是长崎港,是九州岛最重要,也是唯一的大型军港,退回去,他们将失去最后的机会,甚至将被长官以临阵脱逃罪处决。
战争就是这么残酷,对战场上的军人来说,只有向前,向前,再向前。
凌晨五点半,率先完成弹药补给的第12舰队返回战场。半个小时后,第11舰队返回战场。直到这时,日军的疯狂反扑才被舰队炮火顶了回去。
天亮时,在第六波陆战队官兵踏上海滩的时候,沙滩已经被鲜血染红了,海水成了暗红色的,到处都是尸体,都是肢体碎片,四周传来了伤员的呻吟,还有低声的咒骂。枪炮声已经远去,爆炸声渐渐低落,呈现在这批陆战队官兵面前的是一片鲜血与生命遗迹的地狱,是两万名陆战队官兵用鲜血与生命守住的阵地。
在这个晚上的战斗中,陆战队共阵亡官兵四千七百三十六人,伤一万八千九百二十一人。
如同所表现出来的勇敢一样,陆少丰也在战斗中受了伤,而且还用自卫用的手枪击毙了两名妄图冲进指挥部的日军士兵。
大概,也只有陆少丰这样的将领才会让本来只有装饰意义的将官佩枪具有战斗价值吧。
这场战斗,是陆战队在日本战场,乃至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伤亡做为惨重的单场战斗。如果按照战斗的伤亡时间比,其创造的纪录至今没有被打破。
当然,日军付出的代价更为巨大。
参加反击地六个日军师团全部被打残。其中五个师团的伤亡率超过了百分之八十,另外一个师团的伤亡率也超过了百分之六十。也就是说,伤亡的日军官兵超过了八万人。
后来,陆战队在打扫战场地时候。一共找到了一万七千八百二十九具尸体。
这还是完整的,或者足以辨认的日军尸体。那些被炸成了碎片地残缺肢体根本没有计算在内!
战后,陆少丰在提交的战斗报告中主要提到了火力支援严重不足,投送力量不够,以及后勤保障难以为继,并且将这三点归纳为陆战队进攻长崎行动遭受重大挫折的主要原因。同时,陆少丰也据此提出。陆战队要拥有自己的火力支援舰队,加强登陆舰队地建设与新式登陆战舰的研制工作。并且扩大后勤保障能力,采用更多地先进设施,以便在条件恶劣的情况下保证陆战队能够在上岸之后及时获取足够的战斗物资。
这些分析都有一定的道理,而且陆战队后来也确实采纳了陆少丰的建议。
比如,将老式登陆舰与大型货轮改装为炮火支援船;发展大型船坞登陆舰、医疗船,并且由陆战队出资建造更多的登陆舰;征用民用船只。并且对民用船只进行改进;研制人工码头,采用预制件地方式迅速搭建临时港口等等。
可是,陆少丰没有提到,很有可能是故意没有提到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
那就是,登陆作战前,情报判断不准确,对敌人的兵力。战斗意志。以及反击力度都没有做出正确的估计,结果导致陆战队在上岸之前准备非常不充分。
不说别的。当时海军情报局提供的情报是,驻扎在长崎的日军只有三个师团。
实际数据几乎是情报数据地一倍。另外,驻扎在大村,以及长崎半岛地日军也有四个师团。也就是说,日军在这边集中了至少十个师团的兵力。即便其中至少有七个师团是临时组建,而且没有完成所有训练地丙类师团,可是其总兵力仍然高得吓人。
另外一个严重的情报错误是,日军部署在长崎的岸防炮兵并没有撤走。
战争爆发前,长崎不但是日本重要的军港,造船基地,而且还是在上次世界大战中遭到帝国舰队突然袭击的港口,所以这里是日本岸防最为严密的港口之一。按照情报部门的判断,帝国陆战队在房总半岛登陆之后,日军将部署在长崎的大部分岸防炮兵抽调到了关东地区,长崎港的防御炮兵部队并不多。
显然,实际结果并不是如此。
经过了登陆初期的混乱之后,日军炮兵在当天下午就对陆战队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并且导致数百吨弹药被毁。对晚上的战斗来说,这数百吨弹药比上千名陆战队官兵的生命还要重要!
当然,陆战队经受住了最艰难,也是最沉重的考验。
陆少丰的价值也在战斗中体现了出来,如果换了其他指挥官,恐怕在登陆的当天下午就打了退堂鼓。
因为第一天的反击打得过于猛烈,所以第二天,日军几乎没有大的举动。
随着另外两个陆战师在第二天上岸,加上工程兵架好了第一座浮式码头,大量军火物资送上了海滩,日军要想将陆战队赶下大海已经不太可能了。
只是,迅速攻占长崎的目的已经不可能达到。
按照当时的情况,在占领了登陆场,并且巩固了登陆场,陆战队能够在五天之后向长崎进军就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了。
当然,谁也料不到陆少丰这个“疯子”接着打出的会是一张什么样的牌。
第五卷 回天梦灭 第四十八章 … 意外收获
七月八日,陆战队上岸的第四天。
在陆少丰的亲自指挥下,陆战第二十一师迅速绕过长崎,攻占了大村与长崎间的交通要道,并且封锁了整个长崎半岛。至此,陆战队的进攻才打得有点章法,战场局势也出现了很大的转变。
日军在这几日的反击并不猛烈,甚至没有太大的动静。
据后来被俘虏的日军军官交代,在四日夜间的反击作战中,三个主力师团的损失都非常大,新编成的师团又没有多少战斗力。为了巩固长崎港的防线,日军抽调不出多余的兵力发动反击。
更重要的是,第11舰队在这几天内重点打击了日军炮兵。
到十一日的时候,陆战队工程兵已经在登陆场修建好了三条浮式码头,可以同时让六艘货轮停靠,并且卸载货物。只是,在没有大型装卸设备的情况下,货物的卸载速度非常慢,一艘万吨轮需要至少两天,甚至三天的时间才能卸下所有货物。
到此,已经有八个陆战师上岸,而且之前上岸的陆战师已经被替换了下去。
也就是说,陆少丰手里握着八个整编陆战师,总兵力超过了十五万。
十二日,陆战队开始向长崎北面迂回。按照计划,陆战队将合围长崎,然后向市区与港区推进。直到这个时候,陆少丰仍然没有让舰队与陆战队炮兵炮击港口。
显然,陆少丰仍然想获得一座完整的港口,而不是一座被炸得支离破碎的港口。从长远来看,长崎港将是帝国陆战队攻占九州岛,甚至向本州岛与四国岛推进的重要前进基地。另外,长崎港的很多工业基础设施对帝国也有着比较重大的战略意义。
不说别地。长崎造船厂是日本最大地造船厂之一。
并不是说。日本地造船厂只能建造日本地战舰。造船厂地基础设施基本上是通用地。占领了长崎造船厂。就等于为帝国海军增添了一座可以建造主力舰地造船厂。虽然很多物资。以及战舰所需地设备都得从帝国运过来。但是海运比较便利。加上长崎离帝国本土较近。今后帝国海军完全可以利用长崎造船厂来建造大型战舰。
另外。陆少丰也有一点私心。
当时陆战队一直没有自己地炮火支援舰队。连登陆舰都得委托海军建造。主要就是陆战队没有自己地造船厂。几乎所有能够建造驱逐舰以上级别战舰地造船厂都听从海军地指挥。因此。陆战队要想发展自己地“舰队”。就得拥有独立地造船厂。
显然。在帝国本土开设新地造船厂不大可能。即便有钱。时间上也来不及了。
只要能够占领长崎港。并且保存长崎造船厂地基础设施。就能在这边建造陆战队需要地各类舰艇。当然。如果能够保存长崎地重要工业基础设施。比如钢铁厂、汽轮机厂、锅炉厂。陆战队甚至能够就近获得建造各类舰艇所需要地原料与设备。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陆战队必须付出更大的代价。
十五日,做好了充足准备。并且在数次“劝降”无果之后。陆战队向长崎港推进。同一日,第13舰队到达,为陆战队提供直接炮火支援。
第二天,在海上活动了近三个月的第11舰队离开战场,返回那霸。
相对而言,第11舰队的“出动”时间并不算长。按照海军的标准,主力舰队在海上的持续活动能力都在半年以上。只是,第11舰队在这两个多月地时间内,一直在执行战斗任务,几乎没有放松地时间。
持续的作战任务对官兵造成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不说别的,一直处于战斗状态之下,官兵的日均上岗时间超过了十二个小时,而且随时得做好战斗准备,不但身体极为疲惫。精神也非常紧张。即便是再优秀地军人。经过近八十天的折腾,也会筋疲力尽。
第12舰队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
因为大村方向的日军还在蠢蠢欲动。第12舰队不得不留下来,为陆战队提供直接与遮断炮火支援。当时,陆战队上岸的三个独立炮兵团,还有师属重炮部队全都投入了进攻长崎港的战斗,第13舰队的那些驱逐舰又不足以完成炮火遮断任务,所以第12舰队必须留下来,坚持到陆战队占领长崎港。
战斗打得非常激烈,日军几乎利用了每一栋可以利用的建筑物。
外围的日军也非常疯狂,几乎每天都会冲击陆战队设在长崎东面地防线,搞得第12舰队不得不轮番上阵,以保持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火力支援。
打到二十日,陆战队的推进距离还不到一千米!
更让陆少丰恼火地是,在这几天的战斗中,牺牲了数百名陆战队官兵,疯狂的日军甚至将建筑物变成了碉堡与陷阱,只要陆战队冲进建筑物就引爆埋设在里面的炸药,与陆战队同归于尽。打到后来,进攻部队不得不让工兵首先确认建筑物内是否埋设了炸药,不然根本不敢轻易进入日军防守的建筑物。
二十一日,陆少丰调整了进攻战术。
当天,第13舰队的四艘驱逐舰冲入了长崎港,并且按照陆战队侦察兵提供的信息,炮击了一些次要目标。随即,陆战队在装甲车的掩护下,开始逐栋清扫港口内的建筑物。
如果遇到抵抗,且日军防守的建筑物是次要目标,陆战队直接派遣工兵将其炸毁,根本不与负隅顽抗的日军纠缠。
如此一来,进攻才稍微顺利一点。
到二十五日的时候,陆战队切断了港口与市区的联系,并且占领了三分之二的港区。
接下来的两天。陆战队暂时停止了进攻。
一是前线进攻地两个陆战师损失太大,必须撤下来休整。二是第一批补充的弹药消耗得差不多了,需要等待下一批弹药。三是陆战队官兵都很疲惫,持续进攻消耗了他们的精力与斗志。四是日军的抵抗越来越微弱,有可能选择投降。
停火期间,陆少丰再次向日军指挥官“劝降”。
从这也能看出,陆少丰并不是一个仅仅知道打硬仗的陆战队将领,在必要的时候,他也会用“软”办法来获得胜利。
只是。劝降的效果并不怎么样。
二十八日,陆战队再次开始进攻。重点仍然是港区,而且是日军控制之中的三菱重工长崎造船厂。
这也是地面进攻打得最为艰难的一场战斗。
守卫造船厂地日军大概有五千人,进攻方是一个整编陆战师。
为了不破坏造船厂的重要基础设施,陆战队不但没有用火炮轰击。还在进攻的时候带上了工程兵,一边随时发现与拆除日军安放的炸弹。
万幸的是,日军储备地炸药在前面的战斗中消耗得差不多了,守卫造船厂的日军部队没有足够的炸药破坏整座造船厂。另外,日军严重缺乏工程兵,更缺少懂得爆破技术的工程兵。如此一来,日军根本来不及炸毁船厂。
这场战斗一直打到八月三日,持续了足足六天(帝国历法无大小月之分,每个月均三十天,每年的最后五天为法定年假。闰年则为六天)。
最后。除了不到三百名日军被俘之外,其余五千一百多名日军全部阵亡。
陆战队也为攻占造船厂付出了七百二十四名官兵的生命,另外还有一千八百九十一人负伤。
当然,最终的收获是巨大的。
经过初步勘察,造船厂遭到的破坏并不严重,日军只炸毁了一些普通设备。很多重型设备,特别是难以迅速通过海运补充地重型设备,比如龙门吊车,大型船台,大型半潜式船坞等等,都没有遭到破坏,或者损坏不严重,可以修复。
也就是说,三菱重工造船厂很快就能再次投入使用。这场战斗还带来了另外两个好处。
一是守卫市区地日军在四面被围的情况下。于八月五日向陆战队缴械投降。
后来据投降的日军指挥官交代。指挥长崎守备部队的板垣中将在造船厂的战斗中阵亡,因此守卫市区的日军指挥官才有权力决定是否投降。
当时。缴械地日军共有七万八千三百余人,其中绝大部分竟然是不到十八岁的少年!
经过调查,当时日军的大部分战斗人员都是新近征召的平民,很多甚至没有学会怎么使用步枪!显然,这么一支“乌合之众”,绝不是武装到牙齿的帝国海军陆战队的对手。另外,这支日军中,很多官兵就是长崎人,其父母兄弟姐妹妻子儿女都在长崎,如果长崎毁于战火,他们的家人也将遭殃。更重要的是,大部分官兵都是被迫服兵役,从根本上,他们并不想参加这场战斗,更不想参加与大明帝国的战争。
陆战队第二个收获就是正在长崎造船厂建造地超级战列舰“武藏”号!
当时,这艘战舰地船台建造工作已经完成了百分之七十左右。虽然最后一批日军妄图将其炸毁,但是没有足够的炸药,而且不知道怎么敷设炸药能够达到最大地破坏效果。结果,在陆战队官兵杀来的时候,这艘庞大的战舰仍然静静的躺在船台上,仿佛在等待检阅,也仿佛在等待下水的时刻。
第五卷 回天梦灭 第四十九章 … 废物利用
陪同严国荣与雷霄霆走上码头的时候,白佑彬显得非常激动。
昨天上午收到陆战队发来的,在三菱重工长崎造船厂“缴获”了正在建造的“武藏”号战列舰的消息,晚上的时候,严国荣与雷霄霆就搭乘一艘驱逐舰来到了“果敢”号上,并且要求白佑彬陪他们去长崎港。
当时,几乎没有人料到,陆战队能够“缴获”这个“大家伙”。
早在几年前,帝国海军情报局就得知“大和”级战列舰第二艘,也就是“武藏”号将在长崎造船厂建造。随后的几年间,帝国海军情报局一直在密切“关注”这艘满载排水量超过了七万吨的超级战列舰的建造情况。另外,情报局还想方设法的获取了一些“武藏”号的资料,比如具体的性能数据,关键部位的装甲厚度,主炮的口径与数量,副炮的配制情况,舰体的基本结构等等。只是一直以来,情报局都没有收到比较有价值的,或者说比较准确的情报。在此之前,最有意义的情报还是德国情报部门提供的!
现在,能够近距离“目睹”这艘战舰,严国荣与雷霄霆肯定不会错过这么好的机会。
当然,他们这么快就赶了过来,肯定是早就收到了陆战队的消息。不然的话,怎么都不可能在半天之内从舟山赶到长崎前线吧。
“长官!”
前来迎接众人的是陆少丰的一名高级参谋,看样子,陆少丰又去前线了。
此时,东面的战斗还没有结束,从大村出发的日军还在向西推进。按照陆战队的计划,处理好长崎这边的善后工作之后,就将向东推进。至于打不打大村,陆少丰还没有做出决定。毕竟,陆战队的任务是尽快占领九州岛,而不仅仅是一座城市。
“陆将军呢?”严国荣看样子与陆少丰比较熟。
“将军去前线了。”少校军官很礼貌地做了个请地手势。“将军让我陪你们去造船厂。如果有什么需要。请尽管提出来。”
严国荣点了点头。这时远处传来了一阵爆炸声。海军少将地脸色立即就变了。
“是市区内地战斗。”少校军官完全是一副见怪不惊地样子。
“市区地日军不是投降了吗?”严国荣很是尴尬。因为雷霄霆与白佑彬都没有半点惧怕。只有他一个人显得有点紧张。
“还有部分顽固份子没有投降。不过扫荡作战这几天就能结束。”少校军官又做了个请地手势。“放心吧。那些死硬份子没有重武器。威胁不到港口。这么打下去。受损失地只是日本人。”
这下。严国荣才稍微放心了一点。
白佑彬想笑却不能笑出声来。毕竟严国荣属于“后勤”人员,也就是非战斗人员。像他这样地,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的海军将领并不少。当然,绝大部分都是少将与准将,没上过战场的海军军人很难成为中将。
船台附近至少有数百名肩膀上别着宪兵袖章的陆战队官兵。
他们都只是临时宪兵,其任务不是维持军队秩序,而是保护重要的军事设施。也就是说,即便是陆战队官兵。在没有得到准许地情况下。也不能靠近船台。
“应该是日本在战前建造的大型船台。”这时,雷霄霆才开口,“根据我们的情报,日本为了建造大和级战列舰,在吴港与长崎专门兴建了超大型船台。另外,在横须贺也有一座类似的船台。好像是用来建造信浓号的,也就是大和级的第三艘。”
“第三艘?”白佑彬有点惊讶。
日本倾全国之力,花了近三年的时间都没能建成“大和”号与“武藏”号,哪有能力建造第三艘?
雷霄霆微微点了点头,就对旁边的少校军官问道:“这艘船完工了多少?”
“船台工作大概完成了百分之七十。”少校耸了下肩膀,“我们这里没有船舶建造专家,所以只是粗略的估计了一下。”
“差不多就百分之七十的样子。”严国荣一边说着,一边转过身来,“上校。你有什么看法?”
白佑彬知道严国荣问地是雷霄霆。所以没有开口。
“很好地研究对象。”雷霄霆摸了摸下巴,又说道。“尽量保护好现场,等市区的战斗结束后,我们安排船舶工程师过来现场考察,对其进行全面研究,并且确定是否有必要完成这艘战舰的建造工作。另外,相关的厂区情况如何?”
“重要的设施基本上都保存了下来,只是港区的破坏非常严重。”
“有多严重?”雷霄霆似乎对少校地回答并不满意,“带我们去看看,我需要知道得更详细一点。”
没有多耽搁,一行人随后又去了其他几座船台,以及港区内的几座工厂。
一路上,白佑彬才从严国荣那里知道,他们确实早就得到了消息。
陆战队开始进攻港区的时候,严国荣与雷霄霆就做好了出发的准备。当时,陆少丰已经将攻打港区的计划发了回来,并且明确提到将尽量保存港口的基础设施,特别是长崎造船厂的基础设施。
因为陆战队没有管理造船厂的权力,也没有这个能力,所以相关的工作交给了海军。“海军准备完成武藏号地建造工作?”白佑彬问出了最感兴趣地问题。
“还没有确定。”严国荣笑着摇了摇头,“我们之前也不知道能够缴获这艘战舰,而且不太清楚其建造工作到底完成了多少。如果将其建成的花费在可以承受地范围之内,海军会考虑完成武藏号的建造,甚至将其编入战斗序列。当然,现在只是初步考察,要等造船专家全面考察。并且拿出相关的评估报告之后,才能做出最终的决定。”
“我觉得没这个必要。”
严国荣看了白佑彬一眼。
“船体才完成了百分之七十,还有舾装阶段的大量投入。而且,就这么一艘,今后地维护保养投入肯定非常巨大。另外,我们的动力设备与日本的动力设备并不一样,很难完全兼容,搞不好船体还得做大改。另外,即便改进得很成功。武藏号也不见得能够满足海军的作战需要。”
“管那么多干嘛?”说着,严国荣朝前面带路的陆战队少校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