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巨浪-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上次世界大战时,菲利普斯以海军军官的身份参加过“马罗基海战”,并且在那场战斗中真正体会到了大明帝国海军强大的根本。与英国不一样,海军是英国的生存基础,而在大明帝国,海军则是对外扩张的急先锋。
  这从本质上决定了两国海军地差别。
  也就是说。英国海军在战场上更重视防御,只要海军还在,还能战斗,英国本土就不会受到威胁。相反,大明帝国海军更重视进攻,只要海军还在四处活动,只要战舰还在海上航行,大明帝国的扩张步伐就不会停止。
  虽然在美国海军的帮助下,英国本土舰队打赢了“马罗基海战”,但是损失一点都不比对手小。甚至因此延迟了进军西太平洋的时间,让大明帝国获得了喘息的机会,并且借机打残了日本,在“爪哇海战”中一雪前耻。迫使协约国集团在没有获得全面胜利的情况下与大明帝国为首的同盟国集团签订了停战条约。
  可以说。在应用海上力量方面。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与拥有数百年海军历史地大明帝国相提并论。就连英国。这个欧洲最强大地海上国家都难以望其项背。更难以在全世界范围内与其展开角逐。
  这次。大明帝国海军再次证明了自身地强大。
  在首先遭到日本联合舰队偷袭。痛失北洋舰队地情况之下。大明帝国海军用四场极为漂亮地海战将不可一世地日本联合舰队彻底歼灭。最后甚至将那艘世界上最大地战列舰送到了东京湾地海底。
  一年不到。仅仅一年不到地时间!
  大明帝国海军就从被动转为主动。从战略劣势转为战略优势。而且是绝对地优势。这等实力。英国不但比不上。还差了十万八千里。
  显然。要想击败大明帝国。仅靠英国。这个地区性强国是远远不够地。
  派遣Z舰队前往太平洋,不但表明了英国奋战到底地态度。更是想借此将另外一个世界级强国,也是唯一有资本与大明帝国全面抗衡的国家拉入协约国集团。这就是美国,只有美国及时参战,并且在战争中发挥出其全部实力,才有可能击败大明帝国。英国也才有机会成为战胜国,并且从这场战争中获得好处。
  这决定了Z舰队的战略价值。
  也就是说,Z舰队到达太平洋要比在印度洋上击沉几艘商船,破坏几条航线更有意义。至于到达太平洋之后,Z舰队将执行什么任务。会不会与大明帝国的舰队发生战斗。这还得看大明帝国的扩张速度,以及美国的态度。
  如果美国立即参战。Z舰队将与美国太平洋舰队一起活动。
  如果美国没有急着参战,Z舰队将保护英国在澳洲的领地,以及生活在澳洲的数百万英国侨民与英国后裔。
  显然,大明帝国海军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不然不会派遣舰队来对付Z舰队。
  出发前,菲利普斯收到了两天极为重要的情报。
  一是那支大明帝国舰队地规模,二是那支舰队的指挥官。
  规模不用说了,这让菲利普斯有点绝望,大明帝国竟然派来了三艘主力舰,而且与Z舰队一样,是两艘战列舰与一艘战列巡洋舰!
  作为一名优秀的海军将领,菲利普斯不可能不清楚双方主力舰的差距。
  表面上,“纳尔逊”级战列舰是根据《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设计建造的,标准排水量超过了三万三千吨,装备了九门十六英寸主炮。实际上,“纳尔逊”级在很大的程度上只是英国海军在华盛顿谈判中争取到地好处,其基本设计大量沿用了上次世界大战主力舰的理念,而且十六英寸主炮的威力很是一般。最要命的是,其速度只有二十三节,而且在战争爆发前没有进行过大规模改进。
  “反击”号就更不用说了,因为战争爆发,所以原本计划在40年进行的改进被取消了。
  相反,对方的两艘“南海”级都进行了至少两次大规模改进,而且至少有一艘换装了最新式的四百毫米主炮,其性能已经比刚服役的时候先进了许多,战斗力肯定在“纳尔逊”级之上。“果敢”号战列巡洋舰也进行了两次大规模改进,不但更换了主炮、动力设备,还加装了大量先进的电子设备,连装甲防护都得到了加强。其战斗力远远超过了“反击”号战列巡洋舰。
  真要打起来,Z舰队地胜算并不大。
  让菲利普斯感到震惊地是,对方地指挥官竟然是一名二十多岁地海军上校,而且其主要身份是“果敢”号的舰长,只是临时兼任舰队指挥官。
  二十四岁的上校!?
  要知道,在英国海军,二十四岁能成为海军上尉就足以算得上是“功成名就”了。
  更让菲利普斯感到震惊,或者难以置信的是,这个年轻的上校已经“小有名气”了。
  英国历史上最出名的海军将领,即与Z舰队旗舰“同名”的纳尔逊元帅虽然在二十一岁时晋升为海军上校。但是直到三十九岁,才在“圣文森特海战”中一战成名,从此成为了英国海军历史上最伟大的将领。
  白佑彬却在其二十三岁的时候参加了“大东海战”,在战斗中担任“太祖”号战列舰地枪炮长。并且立下了重大功劳。在二十四岁之前,参加了“萨兰加尼与巴西兰海战”,在战斗中担任舰队作战参谋,并且扮演了舰队参谋长的角色。二十四岁的时候。亲自指挥了“伊豆诸岛海战”与“东京湾”海战,并且获得了绝对性的胜利。也就是说,他参与了大明帝国海军在西太平洋上几乎所有重要海战,不但在战斗中发挥了极为重要地作用,还在“东京湾海战”中扮演了联合舰队“掘墓人”的角色。
  相对而言,纳尔逊在他面前都“黯然失色”。
  如同那个用来比喻他的法国名将一样,素有“小拿破仑”之称的菲利普斯不敢有半点轻敌之想。能够在二十四岁就建立如此功勋地海军上校,其指挥舰队作战的能力绝不在任何一名海军将领之下。
  不说别的,能否成功拦截Z舰队将决定大明帝国海军在太平洋上的战略态势。
  大明帝国海军司令陈锦宽元帅敢于将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一名海军上校。这也足以说明此人的能力。
  到达弗里敦之后,菲利普斯让舰队多停留了一天。
  在此期间,他给海军部发了电报,要求尽快提供白佑彬的详细个人资料。只是,海军部当时能够提供的资料相当有限,仿佛这个年轻人根本没有家世。没有出生一样。当然,这也有可能是大明帝国刻意在保护他,将他的个人资料设为了绝密档案。
  Z舰队再次上路后,菲利普斯更加小心翼翼了。
  大明帝国海军地快速战斗群曾经创造了在十天之内横渡印度洋的“速度纪录”,也就有可能再次创造纪录,到大西洋中部海域拦截Z舰队。
  结果,菲利普斯的小心谨慎换来了好的结果。
  一路下来,连续有五艘袭击舰被发现,其中伪装成了英国商船的袭击舰在发出电报前就被击沉了。另外两艘也在发出电报后被击沉了。只有一艘借助暴风雨的掩护逃之夭夭。可是,这也足够让菲利普斯感觉到危险。
  显然。没有特殊地原因,袭击舰绝不会主动招惹主力舰队。
  也就是说,Z舰队的行踪已经暴露了,敌人的舰队就在前方某个地方等着Z舰队自投罗网。南面是无底深渊,继续南下必然是凶多吉少。
  赶跑了第五艘袭击舰之后,菲利普斯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转向。
  放弃进入印度洋的计划,改道去福克兰群岛,在那里补充燃料之后,从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再直奔惠灵顿。
  当然,仅仅改道是不行的,两艘“纳尔逊”级战列舰的速度太慢了。
  必须想办法将敌人的舰队留在好望角那边,因此菲利普斯想到了声东击西。只是,他无法肯定,这个办法能不能奏效。
  第六卷 跨洋远征 第五章 … 为何自信
  当白佑彬决定去福克兰群岛拦截英国远征舰队的时候,包括于右任在内的所有参谋军官都觉得无法理解。只是参谋没有决策权,只有建议权,当舰队指挥官不采纳参谋的建议时,建议权就没有任何意义。
  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英国远征舰队炮击鲸湾港是为了解决后顾之忧。
  毕竟,英国远征舰队是“劳师远征”,其两艘“纳尔逊”级战列舰的最大续航力只有七千五百海里,实际续航力不会超过六千海里。即便可以从澳洲派遣油船,在印度洋上与远征舰队会合,可是为了保险起见,英国海军必然要派遣油船,而且多半是快速油船与舰队一起行动。这样一来,为了解决后顾之忧,就得设法“驱逐”第六舰队。直接对付第六舰队肯定不容易,第六舰队也不见得会与英国远征舰队死拼。因此,英国远征舰队只能设法打掉第六舰队必须借助的军港,使其失去活动能力。
  按照这一逻辑,英国远征舰队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开普敦。
  因此,当时于右任就建议,舰队靠近开普敦,等英国远征舰队送上门来。持同样观点的还有另外几名参谋军官,就连谢昶伦都认为,应该首先确保开普敦的安全,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只是,白佑彬并不认为英国远征舰队会去炮击开普敦。
  与白佑彬持相同意见的参谋只有一个,那就是肖定邦。按照他的判断,英国远征舰队炮击鲸湾港,并且在完成炮击之后南下,甚至故意没有对付那艘跟着南下的快艇。就是要让第62舰队相信,它们的下一个目标是开普敦,从而让第62舰队前去协防开普敦。
  只是,肖定邦认为,英国远征舰队会借此绕过好望角,不会去福克兰群岛。
  与参谋磋商之后,白佑彬不顾反对地声音,命令舰队转向前往福克兰群岛,同时命令将速度尽可能提高到十八节。这也是第62舰队能够在理想状况下达到的最大巡航速度,问题是。当时的海况根本算不上“理想”。
  南大西洋的冬天不但寒冷,风浪也高得吓人。
  在高达十几米的巨浪中,排水量超过了四万吨的“果敢”号战列巡洋舰如同一艘小渔船,一会被推上浪尖。一会又跌入浪谷。主机以最大标准输出功率推动战舰时,也只能勉强达到十四节的速度,而在平静海面上,这足以让战舰达到二十节的速度!更严重的是。因为巨大的颠簸,所以推进螺旋桨会不时露出水面,从而产生“空转”与“协震”。这不但会消耗大量燃料,还有可能导致推进系统因为负过载而出现严重故障。
  两艘“南海”级战列舰地情况不比“果敢”号好多少。甚至还要糟糕一些。
  三艘巡洋舰与十二艘驱逐舰地情况更加糟糕。很多时候。即便主机全功率运转。也难以达到十八节地速度。
  快速战斗支援舰。以及两艘伴随护航地驱逐舰干脆被甩到了后面。没有跟随舰队前进。
  显然。白佑彬要面对地第一个敌人不是英国远征舰队。而是南大西洋上地恶劣气候。他甚至在暗中诅咒。为什么该死地英国远征舰队不在一月份出发。偏偏要在八月份。南大西洋气候最恶劣地时候南下呢?
  恶劣地天气加重了参谋军官地猜疑与不满。
  只是。于右任这批军官都半都是白佑彬一手“调教”出来地。他们很清楚白佑彬地脾气。更相信白佑彬地能力。谢昶伦更是白佑彬地“死党”。虽然他也不大相信白佑彬地判断。但是他绝不会当作别地参谋提出反对意见。
  十七日夜,是众多参谋最为不安的一个晚上。
  因为,英国远征舰队将在这个晚上到达开普敦外围,并且炮击开普敦。而第62舰队已经在此时向西航行了近四百海里,根本无法保护开普敦。甚至来不及拦截英国远征舰队。如果敌人愿意。在炮击开普敦之后,就能扬长而入。不受任何阻挡地杀入印度洋。
  为此,几乎所有参谋都主动放弃了夜间的休息,集中在司令舰桥与通信中心,等待开普敦发来的消息。
  让众多参谋军官感到不满的是,白佑彬竟然去睡大觉了!
  直到天快亮的时候,白佑彬才精神奕奕的来到了司令舰桥,而守了一晚上地参谋军官都有点撑不住了。
  “有消息吗?”似乎故意要气这批手下,白佑彬又说道,“我就说过,你们的担心是多余的,英国人再蠢,也不会去开普敦自投死路。”
  “也许,开普敦的通信设施被炸毁了,所以我们没有收到消息。”
  白了眼肖定邦之后,白佑彬说道:“你们怎么都不开窍?论实力,英国远征舰队不是我们的对手;论天时地利,我们是以逸待劳,而英国远征舰队是劳师远征;论士气,我们是刚刚获胜的威武之师,而英国舰队在北海没有占到便宜,在直布罗陀海峡也没有占到便宜;论信心,我们刚刚击败了日本联合舰队,而英国海军却被德国海军那几条破船逗得团团转。不管是哪方面,我们都占有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只要英国远征舰队的指挥官还有点脑子,就会避开我们的锋芒,小心翼翼的溜进太平洋,而不会与我们死拼。你们想想,英国首相之前是干什么地?第一海军大臣!他会将寄托了英国海军百年心血,关系到协约国战略利益地远征舰队交给一个不知天高地厚,不懂进退的白痴吗?”
  被白佑彬这么一说,几个参谋都没有脾气了。或者说,都疲惫得没有脾气了。
  就在这时,通信军官送来了一份厚达十五页地电报。
  “开普敦发来的?”
  白佑彬点了点头,电文打头确实有开普敦军港的标志,表明这是从开普敦发出的电报。
  “现在你们该放心了。”扫了眼电文的主要内容后,白佑彬笑着说道,“开普敦没有遭到炮击,而且第六舰队的巡逻舰艇也没有在附近海域发现英国远征舰队。另外,我们的监听电台截获了一封英国战舰发出的电报,鲸湾港驻军也初步确定了昨天,不,应该是前天晚上炮击港口的那支舰队只有一艘主力舰。而且,这艘主力舰就是在昨天晚上发出电报的反击号战列巡洋舰。”
  于右任也只看了电文的主要内容,随即就走到海图桌旁。
  “这里……”标出了“反击”号发出电报的地点后,于右任朝白佑彬投去了极为惊讶,也非常佩服的目光。“长官,你怎么知道英国远征舰队要去福克兰群岛?”
  “声东击西,或者叫避实就虚。”
  听白佑彬这么一说,其他参谋也来了兴趣,纷纷朝海图上看去。
  利用三角定位法,两台设在南部非洲西海岸地区的监听电台就能测算出电波信号的出现位置。当然,这种测量方法不会很精确,误差很有可能达到数十海里,不能为战术行动提供支持,只能作为战役指挥与战役决策的情报依据。
  另外,任何一艘战舰在发出电报的时候,都会附带上本战舰的特征信号。
  这主要是方便接收方知道是哪艘战舰发出的电报,同时也方便接收方进行翻译,毕竟军用电报都是加密的,而且很多重要电报都有两次加密。
  “反击”号的特征信号是由德国海军提供的,这艘战舰没有少与德国海军“打交道”。
  而其发出电报的海域为东经七度,南纬三十八度。这正好位于鲸湾到福克兰群岛的航线上。也就是说,“反击”号在甩掉了那艘尾随的快艇之后,就转向奔往福克兰群岛,而没有南下去开普敦。
  “电报是昨天晚上……准确的说,是今天凌晨两点三十分发出的,从时间上推算,”于右任用专门测量航速的卡尺在海图上比划了一下,“反击号的航速至少为二十四节,远远超过了其最大巡航速度。”
  白佑彬微微点了点头,说道:“这足以证明,两艘纳尔逊级战列舰没有参加炮击鲸湾港的行动,提前转向去了福克兰群岛。反击号在完成了炮击任务,将我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开普敦之后再转向,从而需要以更快的航速追上前面的远征舰队。”
  “如果北面的海况跟我们这边差不多的话,”肖定邦也开口了,“纳尔逊级战列舰的速度很难超过十六节,甚至难以超过十四节。另外,如果反击号要赶在远征舰队到达福克兰群岛之前与其会合,需要以这个速度航行大概五天。这样一来,英国远征舰队到达福克兰群岛之后,其携带的燃料也差不多用光了。”
  白佑彬又微微点了点头,说道:“因此,它们在福克兰群岛至少要耽搁一天以上。我们以现在的速度,大概需要六天才能到达福克兰群岛,正好赶上。”
  到此,包括谢昶伦在内的参谋军官都不得不佩服白佑彬的“远见”。
  如果第62舰队没有在昨天晚上转向,就失去了在福克兰群岛拦截英国远征舰队的机会,也就基本上失去了阻止英国远征舰队进入太平洋的机会!
  第六卷 跨洋远征 第六章 … 重重险阻
  就在白佑彬收到海军司令部通过开普敦转发来的电报前几个小时,菲利普斯收到了坦南特从“反击”号发来的电报。结果,菲利普斯的表现与白佑彬截然相反,当时正在司令舰桥值班的几个军官全都成了他的“出气筒”。
  菲利普斯的愤怒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按照他的计划,为了避免与大明帝国的拦截舰队遭遇,“反击”号将“扮演”Z舰队,去炮击没有多少价值的鲸湾港,然后摆出南下炮击开普敦的态势,摆脱了敌人的跟踪之后,再转向前往福克兰群岛,与Z舰队会合。
  显然,菲利普斯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让第62舰队留在开普敦附近海域。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菲利普斯并不打算与第62舰队分出高低,更没有想过要在第62舰队的阻拦下强行闯入印度洋。说白了,他的首要任务是率领Z舰队到达澳洲大陆,然后再考虑去北印度洋袭击大明帝国的海上航线。
  这一点,也是Z舰队的实际情况决定的。
  别说那些护航的巡洋舰与驱逐舰,两艘“纳尔逊”级战列舰的最大续航力只有七千五百海里,而在南大西洋与南印度洋,或者南太平洋的恶劣海况下,其实际续航力甚至连六千海里都没有。
  实际上,这也不能怪“纳尔逊”级的设计师。
  在此之前,英国海军的主要活动区域就是北大西洋,其主要对手是德国海军。因此,英国海军主力舰的续航力都不怎么样,即便是设计非常成功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的续航力也不到九千海里。远远不如同时代地大明帝国与美国海军的主力舰。
  另外,“纳尔逊”级是“条约型战列舰”,为了加强火力,加强防护,除了牺牲速度之外,也必须牺牲续航力。而英国海军真正具有较强的续航力,能够直接奔赴太平洋战场的,只有正在建造的“乔治五世”级战列舰。
  显然,就算Z舰队进入了印度洋,也要先与油船会合。然后才能到达珀斯。
  相反。去福克兰群岛与油船会合。再从麦哲伦海峡进入南太平洋。Z舰队可以在燃料用完之前到达惠灵顿。而不需要在航行途中补充燃料。
  因为早就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在Z舰队离开英国本土之前。三艘从中立国港口出发地油船就接到了命令。转向前往福克兰群岛。并且在那里等待Z舰队。为Z舰队提供燃料、淡水、以及其他必要地物资。
  其实。早在与大明帝国地第一艘袭击舰。即“乌鸦”号遭遇地时候。菲利普斯就决定去福克兰群岛。走南太平洋航线。只是。如果Z舰队直奔福克兰群岛。敌人地拦截舰队会过早地猜出Z舰队地意图。而Z舰队“腿短”地缺陷使其难以从福克兰群岛折返进入印度洋。甚至不足以返回弗里敦。只能前往阿根廷或者巴西地港口。
  这样一来。敌人地拦截舰队很有可能追到中立国地港口。彻底干掉Z舰队。
  说白了。如果Z舰队完蛋。就算第62舰队摧毁了中立国地港口。不管是阿根廷。还是巴西。都只能“哑巴吃黄连”。保持沉默以避免战祸。更重要地是。在第62舰队地威胁下。恐怕没有哪个中立国敢向Z舰队开放港口。
  在这种情况下。菲利普斯只能铤而走险。
  先向开普敦方向航行,摆出要进入印度洋的态势,并且设法让敌人的拦截舰队留在开普敦附近海域。然后向西转向。全速奔往福克兰群岛。在那里补充燃料之后,赶在敌人的拦截舰队到达之前进入麦哲伦海峡。或者是绕过合恩角,最后甩掉敌人的拦截舰队。
  按照菲利普斯的估计,如果敌人的拦截舰队没有在航行途中补充燃料,最多只能追到福克兰群岛,不会深入南太平洋。毕竟,烧光了燃料之后,任何战舰在南大西洋,或者南太平洋的暴风雨中都将成为浮动的铁棺材。在这一系列地计划中,“反击”号扮演的角色极为重要。
  因为是战列巡洋舰,“反击”号的速度比两艘“纳尔逊”级战列舰快得多,另外其实际续航力也比“纳尔逊”级战列舰多出了大概二千海里,所以可以航行更远的距离,并且追上Z舰队。
  问题是,接受任务时,说出“我们要去自找麻烦”的坦南特竟然发了电报回来!
  难道,他脑子有问题吗?
  这就是菲利普斯收到“反击”号电报之后的第一想法。
  炮击鲸湾港本来就是一个“诱敌”任务,是Z舰队释放地烟幕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