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挑战盖茨神话--中国大学生创业潮-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技发展中心,一层是卖电脑的,热闹非凡。我坐电梯上到第19层,北大天正公司占了一层。跟张明约好在这时候见面,但张明正和公司老总在谈话,我不敢打扰他,一个人坐在前台的沙发上。闲着无聊,实在等不下去了,于是下楼去逛附近的风入松书店,准备等一下回来再找他。十二点多的时候,我给他打电话,他正好在办公室,我赶紧回来,而我也没空吃午饭了。
  走进张明的办公室,只见他正在吃饭,一份还算不错的盒饭。看到他吃饭我的肚子就更饿了。等他吃完饭后,我才采访他。
  我们的POPost系统已经开发完成,目前正在北大测试,大家的反应比较好,比预想的要好。POPost也就是以前所说的E…POST,E…POST是当时开发时随便取的名字,没有正式定名,现在定名为Mail2G。用我们开玩笑的话来说,现在的电子邮件发展到了1。9版本,我们就想做个2。0的。事实上,网络是要靠技术来推动的,前一段网站比较热,大家都在炒,那时候我
  也说。com不好,现在我要反过来说。com好。我们的大众总是在过分偏激评论某件新生事物,好也被夸大了,不好也被夸大了。现在电子邮件系统的局限性正随着互联网络硬件环境的逐步改善而体现得越来越突出,电子邮件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正演化为互联网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之一。人们希望有新一代的电子邮件系统出现,它能够具备大容量、高速度以及可扩展性。全球电子邮件市场正面临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北大天正的Mail2G第二代邮件系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我问张明对这个产品的前景怎么看呢,他笑了笑说:“我希望大家支持,只要有一些人能够起来支持它的话,这个产品肯定能成功,如果大家都抵制了就会出问题,但我想那么诱人的功能大家是不会抵制的。”我想,好东西总会有人要的,互联网的确需要新的邮件平台。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电子邮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通信必不可少的工具。据统计截至1999年底,全球的电子邮件账号已达5。96亿个,专家预测2年后电子邮件的账号将达到10亿个。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网民们都把电子邮件列为他们最为常用的网络工具:在中国,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97%的网络用户把电子邮件选为最常用的网络工具;在美国,根据Forrester的统计,截至1999年底,活跃的电子邮件用户为7800万人,而活跃的浏览器用户为7300万人。
  电子邮件的迅猛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提供了人们一个快速和低成本的远程信息传递渠道。在电子邮件出现以前,人们甚至没有办法想象存在着这样一种可能。而互联网的发展和PC的普及则为电子邮件的扩展提供了硬件基础。
  我们公司的员工有50个人左右,近来又招了几个。我们公司不像一般的学生公司弄了很多学生,说老实话,学生在工作上不如有工作经验的。北大和清华都有这种情况,有很多学生是非常有工作经验的,比如我们这里的戚文敏和胡斌。胡斌当时在大三就在我办的软件公司那里工作过,后来在中关村这里为大家开发了很多系统了,他来北大天正时上大四。戚文敏上大一时就在外面干活,飞宇网吧最初的一年都是戚文敏在经营。
  其实呢,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清华的学生现在创业非常非常非常的热,北大就不热,这是怎么回事呢?北大从1989年之后创业非常热,1997年还没有“学生创业”这个概念的时候,当时我们班学生办的公司加起来有四五家,办公司在北大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所以北大的学生创业始终也不热,因为大家一直在干。在1999年北大创业大赛上,有一个学生介绍他办的公司,当时已经月盈利两百多万了,可想而知,人家已经干了很长时间,并且是默默地干。
  北大的学生比清华的学生相对比较务实一些,这是我的切身体会,这跟外界的印象是不同的。清华学生是严谨,北大学生是务实。你就想想,清华学生在兴起创业的时候,北大学生已经挣了很多钱,只是没有说。所以我觉得自己在办这个公司没什么好说的,因为大家都在办。
我说,据我所知,你们北大物理系的毕业生绝大多数都奔美国去,那你为什么选择了创业而不去美国呢?
  这个问题很简单,现在出国门槛太高了,与其费那么大劲去出国,还不如在国内好好干点事。现在大家都挤出国这条路,把这个门槛抬高了,就不合算了,这是我的判断,早几年可能合算。

  还有文化的问题,一个一流的中国人才到美国后肯定就降为二流了,这并不是说美国人比你高一等。当你跟美国人谈生意的时候,他看到你是黄种人,立马想到这是外国人,他的想法就不太一样了,对你的信任感会打一些折扣,做很多事肯定不是那么顺,这时候你想在美国达到一个成功的水平所花的努力肯定要比在中国高。
  我的大学同学,在上学期间基本上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出国这一块,准备托福和GRE考试上。最早这个考试考个差不多的分就行了,当时托福500多分就可以了,大家稍微准备准备就行了,现在都得620以上,GRE恨不得考满分,其实分数考高考低无非是你费多大劲的事,那我想有这么多的精力还不如干点正事。我经常感慨:人生苦短呀!你现在觉得自己年轻,其实年轻就这么几年。
  我说,你当时办公司是比较顺利,还是比较艰难?
  比较艰难,因为当时找不到感觉,方向也不对。当时想做手工作坊式的软件公司,看着别人做软件挣大把大把的钱,心想自己也能挣这个钱。那时候我和现在北大天正的总裁黄斌一起干,他既投资也帮着干。他本身也是属于创业类型的人,大四时在中关村干,毕业半年后自己开公司,好象前后总共开了11家公司,倒了10家吧。
  张明搞软件开发,不但不赚钱,反而欠了别人很多钱,怪不得他洗手不干了,重新寻找方向。在上大学期间就创业,是非常吃力的。在张明看来,学业包含了三种人的目的,一种人是想要一个文凭,一种人想要提高自己的能力,还有一种人想做出些事情。在学生时代就成为老板的张明,在面对那些没有创业的同学时,并没有什么优越感。
  我问张明,作为创业的实践者,怎么看待大学校园里的创业现象?
  首先,人应该有梦想,创业应该是鼓励的,但是,听到“学生创业”的第一反应是不信任。
  有这么一种情况,一个人如果足够优秀,那他在大学时代确实就能够蹦出来,就明显地超出别人,但这样的人很少,我不是这种人。
  说老实话,我成功主要是我团队比较好,并不是我有多优秀。我们团队比较稳定,散伙就干不了了。打个比方说比尔·盖茨,他当时在哈佛上学时已经非常优秀了,环境也具备了,那他当然要去创业,为什么要继续读书呢?就这么简单。
  大学里确实存在比尔·盖茨式这样的人,主要因为我们目前国内的各方面条件还不够成熟,造成了这些人很难脱颖而出,所以我们需要这方面的建设,但是不能以投机性的。说老实话,任何一个真正的成功者都不是靠投机取胜的。
  我很喜欢微软,也很喜欢比尔·盖茨,这和一般倡导自由软件的人不一样。前一段时间,比尔·盖茨说:“我到第三世界国家才知道信息化建设不是第三世界需要的东西。”他就说出这种话来,他的确在考虑人类的进展。比尔·盖茨是一个很有理想的人,同时他又很狡猾,他会赚很多钱,而且把竞争对手搞得很惨。
  你有没有注意到?比尔·盖茨老说自己是个科学家,实际上他就是个商人,他只不过既是商人又有科学家的那种远见。我觉得微软是个非常好的公司,挺喜欢它的,打个比方说,微软的产品我经常买正版的。
  我说,现在人们老爱把“知识英雄”这个词挂在嘴边,你又是怎么看待这种大学生靠知识来创业的趋势呢?
  首先我要说明一点,我不认为大学生代表知识。为什么呢?因为一个大学生不可能知识很丰富。打个比方说吧,可能大学生认为自己很有远见很有什么的,如果你和那些在IT行业做过一些年的头脑又比较有远见的三十来岁的人谈谈,你会马上感到自己差得太多了,只不过是头脑没有跟他们碰一碰而已,所以认为自己水平很高,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像我吧,我以前认为自己还行,马马虎虎,可跟他们一比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
  我们必须承认,大学生去创业,风险真的很大。但是,国外那些做成功的,事实上他们并不是不怕风险,而是风险对他们本来就没什么,这点是很重要。
  你会发现,那些创业成功的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都会去找成熟的资源,拉拢优秀的有经验的非学生加盟。现在很多大学生创业老在炫耀我们全是学生,我一听这话就头疼。你要是全是学生,我凭什么信你呀?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没有高手。
在谈到将来的个人打算,张明说自己会在公司一直做下去。公司已经有了产品,接下来就是面向全球推广产品。
  对于互联网产业,革命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今天,全球有近3亿人在使用互联网,今年全球的网上交易金融将超过250亿美元,而且每个人都相信,互联网的发展并没有走到尽头,相反,互联网总是会朝前发展的。北大天正认为,互联网仍然存在着巨大的改进空间 

。新的需求和市场,呼唤新一代电子邮件产品的出现。
  我们有一原则,我们要做就做“鼠标”,不做“水泥”,绝不“鼠标”加“水泥”。“水泥”是“水泥”的事,“鼠标”是“鼠标”的事,“水泥”加“鼠标”就是一个走不动的鼠标和一块没有用的水泥。只有纯粹的“鼠标”才有用,我要做的就是一个好用的鼠标。
  你看我们公司的MAIL2G、WWW。EDVMIS。COM、VOD三个产品都纯粹是网络技术,纯粹在网络上体现,它真正解决用户的需求。
  历史上刚有电话机产业的时候,也有人提电信商务的概念,说我掌握了电信技术,然后就弄来别的行业的很多商务,但事实上只有纯粹做电信的公司才健康地成长起来。比如说做手机就做手机(意指“鼠标”),干嘛要去做商务(意指“水泥”)呀?大家要的是一个很好的手机,而并不需要你的商务。往往“水泥”加“鼠标”是为了凑盈利的概念,比如一些有钱的网站去收购一些传统行业(马上能挣钱),然后炫耀自己盈利多少,这是我不喜欢的。
  张明本来希望Mail2G能够跳跃式发展的,但受到整个互联网低迷的影响,也就不可能象设想得走那么快。在张明看来,风险投资商都是外行,永远都那么傻。纳斯达克在跌,做互联网行业这一块想拿到融资已经不容易了。张明对无法实现跳跃式发展表示认了,是没办法的事。不过,他感到自豪的是,说总比一出来就不知道前途在哪的好。我相信,他会朝这个方向一步步走下去的,即使走得很慢。
  人物印象:
  一说起Mail2G这个技术,张明就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讲个没完没了,我坐在他前面的沙发上都有点急了,因为我来采访他不是来听他讲解Mail2G的,而且他给我的时间又那么少(一个小时以内),讲这个Mail2G会占去很多采访时间的。我想,他对技术的研究太投入了,讲得眉飞色舞。
  张明穿着西服,个头很大,一看就是个有份量的人物。他的办公桌上很乱,有很多东西,他忙得没工夫收拾。当我按下采访机的停止键时,他还未等我说声“谢谢”就跑了,刚才前台小姐打电话进来说有位重要的客人在接待室等他,他把一天的日程安排得满满的。他撇下我就走了,好象他是客人而我是这个办公室的主人似的。看着他办公桌上的空饭盒,我才想起自己还没吃午饭,我再看一下表,已经是下午一点半。
  这个办公室连着一个能看得见清华和北大两个校园的大阳台,19层够高的。采访前,张明特地开了门带我参观这个大阳台,我笑着说:“这可是个风水宝地!带大阳台的办公室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你在这么高的地方所以看得远啊。”不过,这可不是个清静的地方,即使是没有嘈杂声,我也有一种又忙又乱的感觉。 
跟导师结合的创业模式
创业者档案:宫海,1976年生于辽宁沈阳,1994年至1998年就读于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本科,1998年9月开始念本校建筑工程系工程钢结构方向硕士研究生,于2001年3月毕业后直读博士。2001年2月创办成立上海美通钢结构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任总经理。
  在上海举行的全国第二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上,一共有135个高校参加,在众多神采飞扬的大学生创业团队中,有一支来自同济大学的创业团队格外引人注目,它就是由同 

济大学建筑系硕士生宫海、企业管理系硕士生叶国晖、技术经济系硕士生张峰及财务管理系硕士生组成的“同济美特”。他们的“多高层钢结构辅助设计系统(MTS)”软件项目创业计划获得了大赛金奖,这个软件是宫海在导师李国强教授(同济大学副校长、钢结构专家)的指导下,组织一批学生,作为主创人员开发出来的。随后,获得了一笔40万的投资,注册成立一家高科技公司。
  同济大学有个创业者协会,成立于2000年4月。跟清华、上海交大等高校一样,同济大学也举办了校园创业大赛,在2000年的创业大赛中,奖励十分诱人。大赛设一等奖、二等奖和校方荣誉奖,获得一等奖者,可由国家火炬互联网创业中心(在上海)优先保荐申报“天使基金”作为创业资金,并进入国家火炬互联网创业中心或其他孵化中心进行项目孵化;获得二等奖者,可进入国家火炬互联网创业中心或其他可孵化中心进行项目孵化。校方推荐优秀队伍参加上海市及全国的创业设计大赛,“同济美特”正是在这次创业大赛中脱颖而出被推荐参加“挑战杯”的。有的学者预言:大学生创业团队成立公司后,将面临生存危机、领导危机、竞争危机和企业文化危机等四大危机,在以后要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
  为了采访到“同济美特”创业团队的主要成员宫海,我千里迢迢来到上海,在同济校团委老师的帮忙下,见到了热情、爽朗的宫海。2000年11月29日,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俩在同济大学附近一条大街上的一家茶坊进行了一次有深度的交谈。
  在1999年7月份,上海一家公司给我们实验室投了10万块钱,启动了这个项目。当时我们利用导师很小的办公室,摆了四台电脑,买了一些设备,由我具体管理这个项目带领一批本科生、研究生来开发,开始正规化地做这个项目。大概做了一年左右,这个别产品的雏形就出来了。
  我们在专业杂志和专业会议上对这个产品作了宣传,影响面很广,很多人都知道这个产品。到现在产品基本上成形了,可能在一周以后作鉴定,然后组建公司。
  像我们这种在实验室做项目的有两种发展模式,一种是比较传统的学校模式,有了这个产品,可以以学校或导师的名义去卖,但这不利于长远发展,可能以后也就这样;另一种模式是把事情做大,不局限于这个产品,以它为基础拓展出去就是一个公司。
  我觉得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导师的作用是很大的,是项目及公司的领航人。如果导师参与得太细的话,管得太多可能不是太好,导师处在一个把舵的位置更合适、更理想,而项目、公司由一批有朝气的一批年轻人具体去做。这样大家各尽其长、各尽其能、共同开创挑战性的事业。另外像我的导师有研究室,如果把公司跟研究室整合在一起,那会很有优势。研究室的学生做论文,公司的成果可以给工程师提供工具,如果他们做论文做出来的创新成果可以给用到产品上,这样是一个很好的科技学术成果转化的模式。
  我跟我们开发团体的成员交流过,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很好很难得的机会,我们可以去锻炼去发展。我觉得作为学生创业,刚开始对报酬要求是不高的,只要够花就可以了,重要的是把公司做大,有一种成就感;另外,要让他觉得在这个公司里能学到东西,慢慢地把自己融入到公司里来,从而产生一种凝聚力。
  像我们这样的公司一年两年后就会开始赢利,我们会把一部分股权划给员工,这样可以扩充队伍。
  我说,虽然现在还谈不上真正的成功,但能走到今天这一步也算是一个小的成功,那你认为能够获得现在的“成果”,在创业的过程中有哪关键的几步?
  比较关键的有三步吧,第一步是项目的启动阶段,当时虽然还没做公司,但已经建立了一个做项目的体系,有了办公场所、专用机器和资金的保障,大家能够齐心协力去做。当时大家认为软件是一个利润比较高的产品,技术含量也比较高,大家认为这个项目会有很好的前景,但有点模糊。
  第二步是2000年初的阶段,有了做公司的想法,李老师(导师李国强教授)和我们这批学生的想法比较统一,想把事情做大,而不是把产品拿出去卖就可以了。
  第三步是参加创业大赛,我们不是因为有创业大赛才做这个项目,而是想让这个项目通过创业大赛来磨炼一下。通过参加同济的、上海的和全国的创业大赛,创业团队成员在一起共同协作,多个学科知识相互交汇、大家并肩奋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自己对做公司的基本知识、思想也长进了许多。
  我们这个小公司刚起步时可能也就是一百万或几十万的资金进入,现金流通十分紧张,暂时对于财务、管理的要求还不是很高。所以,我们“同济美特”创业团队里的其他几个同伴暂时不直接加盟这个公司,而以咨询者身份关心、指导我们这个小公司的发展。
  当时我们参加上海市“张江杯”创业大赛,一位评委说,公司刚起步的时候,技术是核心,因为你所有东西是围着技术转的,如果技术不过关的话,别的东西就没了前提。像我们这些队友,在管理方面是非常优秀的,而且在一些大公司兼职干过,他们在这个小公司里可能限制了他们才能的发挥,他们现在更多的是站在咨询的位置上,我会向他们请教。公司刚起步的时候,管理是重要的、需要的,但实力有限,暂时主要靠咨询就够了。 
我说,现在很多大学都在跟着搞创业大赛,你是如何评价创业大赛的?作为创业大赛来讲,应该是一件好事。我认为参加大赛的团队最好有一个技术背景,让我感到遗憾的是,有的团队没有技术背景,或者有些学校为了名声拿某位教授或科研机构的成果给学生带去参加。缺少了决策权、投入感、深入的了解,创业计划难免会沦为作业形式,置之高阁。
  创业大赛能带给大学生一个新的择业观念。现在的择业,最高理想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高级白领,还一个是政府高官。那么是否还有第三个方向呢?第三个方向就是创业。
  现在就业市场又很残酷,工作不好找,那么有创业这一块让大家去尝试,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们是应该支持创业大赛的。
  就我而言,在参加创业大赛以前,很多理想,包括公司的运作,公司的战略定位,不是很清晰。在专业管理人员看来,我的想法就是属于不入门的。参加了大赛,跟有经验的人员交流,并且一步步去做商业计划书、参加答辩,确实很受锻炼。在大赛里,很多东西对你的要求都是专业化,比如我们的报告,我们的演示,以及我们的形象。
  在上海市和全国性的创业大赛中,我们的形象还是不错的。在上海市举办的那次创业大赛公开答辩里,我们团队对观众的感染力是最好的;在全国的“挑战杯”创业大赛里,最后参加酒会内部交流的时候,评委要对各个团队做个评价,对我们团队的评价是:“同济美特团队代表了上海大学生的风采。”这说明他们对我们的评价是很高的。
  还有,通过创业大赛,给了我们很大的宣传机会,扩大了影响,会有一些风险投资商跟我们联系。我们在大赛中表现得很自信,而且具备了打攻坚战的心理素质,有什么困难都是随时解决。
  并不是所有的创业团队参加创业大赛后都能成立公司,所以像我们能成立公司意义更大。这也是创业的行动、真谛,创业大赛主办者、支持者的期望。当然不成立公司同样也很有益。
  大学生创业大赛是资本市场导向型还是学生作业导向型?两种导向,两种命运。有些大学生认为,创业大赛应该是大学生尽可能地发挥自己想象力来展示自己的大舞台,最后能否组建公司做老板不是最重要的。在大学创业大赛中,核心技术、创业团队、风险投资和客户市场是其中四个关键因素。创业大赛的确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我想,有了这两样东西,不一定非得在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3 15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