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极品闲人-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是杜云芙小声说了一句:“该不会是二叔来了吧!”

    杜睿猛然想了起来,杜如晦可不是还有一个弟弟名叫杜楚客的吗?上次送杜如晦的灵柩回杜陵也曾见过,只是这杜楚客与他并无交往,又是魏王李泰一党,来他这里做什么。

    一旁的李承乾听到杜楚客来访,面色也是一变,他和李泰虽是嫡亲的兄弟,但是却并不亲近,甚至有些水火不相容,那李泰仗着太宗的宠爱,一向都不把他这个长兄放在眼里,前次太仓粮食一事,李泰也曾联络多位朝臣,对他大肆攻讦,便是李恪都收敛之后,李泰依然不依不饶,非要太宗给满朝文武一个交代,结果被太宗好一顿申斥。

    杜睿愣了一阵,便道:“既是二叔来了,且请到前厅待茶,我马上便去!”

    吩咐完,杜睿又对李承乾道:“太子殿下,小弟去去便来!”

    说着,还给了李承乾一个安心的眼神,李承乾立刻会意,对着杜睿一笑,全然不在意,对杜睿,他是绝对放心的。

    行到前厅,杜睿便看见一个华服长须的中年人正端坐饮茶,面相上看,倒是与杜如晦真有几分相似之处,正是此前见过的杜楚客。

    杜睿忙上前,躬身一礼:“小侄杜睿见过叔父!”

    杜楚客看到杜睿,心中微微一惊,接着就是止不住的感叹,他那位兄长何等了得,可是偏偏两个嫡子却不成器,如今也只能顶着一个勋贵的名号,虚度年华,反倒是这个以前不曾注意过的庶子生的英气逼人,年纪轻轻便已扬名天下,书法更是被尊为当世大家,何等了得,当真是世事无常。

    “贤侄请起,不必多礼!”

    杜睿闻言,对着杜楚客再一拱手,径自走到主位坐好,笑道:“自打离了莱国公府,一直也不曾见二叔,不知二叔今日到访,有何赐教!?”

    杜睿这话虽然说得毫无问题,但是到了杜楚客的耳朵里却完全变了样子,此前杜睿兄妹被逐出莱国公府之时,他也曾听闻,却无动于衷,更不曾出手相助,如今杜睿才名动天下,他却巴巴的跑了过来,简直就像别有所图一般。

    杜楚客尴尬的笑了笑,道:“近日一向公务繁忙,确实对贤侄兄妹照顾不周,贤侄便不要再介怀了,今日来,却是有件事想要对贤侄说。”

    “哦!?”杜睿一笑,道,“却不知是何事?”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txt电子书下载
    杜楚客道:“魏王殿下久慕贤侄才名,如今圣上恩旨,许魏王殿下开文学馆,特遣老夫前来礼聘,贤侄!这可是个好机会啊!魏王殿下深得圣上宠爱,贤侄如若进了这文学馆,日后害怕没有飞黄腾达的机会吗?”

    杜睿闻言,点头笑道:“原来叔父今日来是做说客的!”

    杜楚客忙道:“贤侄哪里话,入了那文学馆也是为了朝廷效力,老夫既然是你的叔叔,自然要为你的前途着想,贤侄你身居才名,如今却避居一府高墙之内,如何才能一展抱负,岂不是空废了这一身的才学。”

    杜睿笑道:“魏王殿下抬爱,小侄感激不尽,然如今小侄为先父守孝,实不愿外出招摇,况且小侄年幼,学业未成,品性无端,唯恐言语不当,冒犯了魏王殿下,叔父这事还是不要说了!”

    杜楚客见杜睿居然连想都没想就拒绝了,也是大感面子下不来,愠道:“贤侄好不识抬举,魏王殿下礼贤下士,贤侄这般拒绝便不怕恼了魏王殿下,为自己招灾吗?况且入得文学馆,乃是为朝廷效力,圣上曾有明旨,许魏王殿下罗致天下才子学士,贤侄这般推拒,便是抗旨,可要想好了!”

    杜睿见杜楚客劝说不成,居然开始语带威胁之言,不禁大笑道:“叔父言可至此,圣上只是允许魏王殿下召才子,重开文学馆,却不曾强令谁必须入那文学馆,况且小侄如今也得了圣上的旨意,负责教导太子,叔父这般相逼,乃是欺君!”

    “你~~~~~~”杜楚客一时语塞。

    杜睿接道:“睿与太子殿下外托君臣,内为挚友,太子殿下以睿为弟,却不曾听说,这世间还有弟背兄,而与兄争的道理。”

    杜睿这话明着是说他不愿背叛李承乾,实则是在接着杜楚客的嘴告诫李泰。

    杜楚客闻言,不禁胸中大怒,还要再言,却被杜睿止住了,道:“小侄府上尚有客在,便不留叔父了,请便!”

    言罢!昂然而出,只留下杜楚客尚自愤愤不平。

 第五十一章 资治通鉴

    “啪!”

    一声脆响,一个精美的茶杯这下真的悲剧了,魏王李泰原本就肥胖的一张脸,此时已经变得涨红,一双小眼怒视着杜楚客道。。

    “那个杜睿真的是这般说。”



    杜楚客好歹也是朝廷的四品大员,但是面对李泰这个小毛孩子,却显得战战兢兢,道:“确实如此,臣将其中的利害关系皆与他讲了,但杜睿此人~~~~~~~”

    “哼!”李泰冷哼一声,道,“当真是不识抬举。”

    在一旁的萧德言忙道:“殿下不必动怒,便是那杜睿不肯依附,又有何虑,想来也不过是个少年郎,便是有些才学,也当不得大用,如今殿下要紧的便是讨得圣上的欢心,只要圣上心向殿下,余者皆不足虑。”

    李泰这人虽然才华横溢,少年聪慧,却毕竟不谙世事,闻言思虑了片刻道:“说的也有些道理,对了!肖萧大人!上次你说的那个稻生双穗的祥瑞在哪里,明日本王要亲呈父皇!”

    众人再一打岔,李泰便将杜睿扔到了脑后,他为人自负,于自己的才学甚是自信,对旁人多少存了几分轻视,让杜楚客去延请杜睿,不过是存了比试的心思,倒不是真的如何看重,在他眼中杜睿所写的那些个诗词,小说,不过是小道而已。

    这也是当今这个时代文人们的价值观,如今社会上盛行的还是魏晋时期那辞藻华丽的赋,对于诗词却不大看重。

    李泰没当回事,杜睿却不敢大意,如今居然连李泰都召来了,也容不得他不多心,当初他也不是没考虑过李泰,只是左思右想之下,还是对那个胸有锦绣文章,脑中的政治韬略却完全是个不及格草包的小胖子,实在是不看好,再加上那么一个扬言要“杀子传弟”的人,肖楚跟着他鞍前马后的奔波,到头来能留个全尸就要念阿弥陀佛了。

    出了李泰这么档子事,杜睿变得更加低调了,每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只是老老实实的待在家中,给李承乾上上课,给家中的几个妹妹,侍女开开蒙,要不就是读书写字。

    当然有件大事却是不能再拖了,按照如今太宗和李承乾对他的态度,成年之后,步入朝堂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如今再不将那《鸿篇巨著》弄出来的话,可就来不及了。。

    不成史,无以为大家。

    历朝历代的文人学者,辞赋名家何其多,但是真正能留下名字,为世人皆知的又有几个,李白,杜甫,白居易虽然名声响亮,但是真的要说和史学二司马相比,却也差之千里。

    《史记》是没有办法了,太史公如今都成了一捧黄土,那么剩下就是有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了,虽然这事玩起来,杜睿也有不小的心理负担,但是为了能在这个时代更为逍遥的生活下去,他也顾不上那么许多了。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如今杜睿要写自然不能全抄,他准备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一直写到隋末便停笔,前世对于《资治通鉴》,他也曾通读二十几遍,于其中的文字也是记忆犹新,想来抄起来,也费不了什么时间,但却也不是一时能成。杜睿估算着,如今变开始起笔,等到十六岁成年时,六年的时间,怎么也能写得完。

    杜氏的《资治通鉴》,杜睿准备写成《周纪》五卷、《秦纪》十一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免费TXT小说下载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对于《秦纪》描写的并不详实,大概是因为秦以法治国,与儒家相悖的原因,但是在杜睿看来《秦纪》与《汉纪》相比,于治国方面更有参考价值,变将原书中的三卷扩展为了十一卷,准备从河西之战一直写到秦王嬴政统一六国为止。

    前世的《资治通鉴》之所以被后世历朝历代的君王都当成治国要典,关键原因便是《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书名的由来,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的。由此可见;《资治通鉴》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资政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学为政治服务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

    《资治通鉴》的价值虽然巨大,但是其中也不免有些瑕疵,陈垣在《胡注通鉴表微》就曾评价说:“《通鉴》书法,不尽关褒贬,故不如《春秋》之严。温公谦不敢法《春秋》,而志在续《左氏传》,有所感触,亦仿左氏设辞‘君子曰’而称‘臣光曰’以发之。余则据事直书,使人随其实地之异而评其得失,以为鉴戒,非有一定不易之书法也。”

    从今日来看,“臣光曰”充满封建色彩,黄盛雄将其归纳“诚”与“礼”,“礼之纲纪”这个概念,可谓贯穿《通鉴》之核心。张须在《通鉴学》云:“《春秋》之意,最重名分,名分所在,一字不能相假,封建之世,以此为纲维。名分既坏,则纲维以绝,政权崩溃,恒必由之。温公以此事兆东周之衰,与七国之分立,而又系论以见托始之意。”

    可见司马光本人的思想并没有跨越时代,故其论述没有太大价值。例如:司马炎因守三年之丧被司马光称赞是“不世之贤君”。事实上,司马炎在中国历史上并不能与唐太宗,汉武帝等相提并论。

    此外《资治通鉴》虽被誉为“体例严谨,脉络清晰,网罗宏大,体大思精,史料充实,考证稽详,叙事详明,繁简得宜”,但《资治通鉴》本身也有不少错误。

    如后世的史家严耕望曾指出《资治通鉴》对云台二十八将的排列顺序有误;两《唐书》将“特勤”误为“特勒”,《资治通鉴》对此并无纠正,将错就错,《资治通鉴》卷一64:“土门自号伊利可汗,号其妻为可贺敦,子弟谓之特勒。”

    《通鉴考异》:“诸书或作特勤,今从刘昫《旧唐书》及宋祁《新唐书》。”

    另外《后出师表》并非出自诸葛亮文笔,而《资治通鉴》却也全文照录。

    高安陈汝奇在《陈氏甘露园长书四论》认为《资治通鉴》将只见诸野史的杨贵妃、安禄山之事纳之正史而失之客观。又如唐代宦官鱼弘志,《新唐书》仇士良传作“鱼弘志”,《旧唐书》偶有误为“鱼志弘”,《资治通鉴》卷245大和九年十一月壬戍作鱼志弘,《资治通鉴》卷246作开成五年正月己卯又作鱼弘志,相互混淆。

    《晋书》载吕光的第一个年号“太安”,而《资治通鉴》记载为“大安”。

    再如《资治通鉴》记年方式多有不当之处,如齐人伐燕的时间(前313年),司马光舍《史记》的编年,未据《纪年》详加考查,只增加齐威王十年,减少齐湣王十年,以求与《孟子》记载齐宣王伐燕的事迹相同,宋朝朱熹经考订认为是齐湣王十年,据今人考证,实际上为齐宣王七年,另乐毅伐齐中也有不少错误。

    又如《资治通鉴》在记述隋炀帝西巡行程中均出现诸多失误,六月二十三日以后由张掖前往焉支山的时间提前到高昌王六月十七日到达张掖的当天。《通鉴》卷十五(汉纪七)文帝后二年:“八月,戊戌,丞相张苍免。”但据《二十史朔闰表》文帝后二年八月丁卯朔,月内无戊戌。后人吴玉贵著有《资治通鉴疑年录》归纳出《通鉴》纪时所发生错误,共计得出八百八十八例,可补此方面的缺失。

    宋朝的朱熹在《朱子语类》的〈历代一〉中,有直接的批评:“温公不喜权谋,至修书时颇删之,奈当时有此事何?只得与他存在。若每处删去数行,只读著都无血脉意思,何如存之,却别作论说以断之。”又说:“温公修书,凡与己意不合者,即节去之,不知他人之意不如此。《通鉴》之类多矣。”



    明代严衍熟读《资治通鉴》,著有《资治通鉴补》,列举通鉴有七病(漏、复、紊、杂、误、执、诬)。

    近人岑仲勉认为《通鉴》对牛僧孺说”失一维州,无害其强“的评价有偏颇之嫌,司马光还不惜歪曲事实,玩弄文字游戏。岑仲勉还写有《通鉴隋唐纪比事质疑》,自称纠正《通鉴》的谬误,共670余条。

    但是无论如何《资治通鉴》在文学上和政治上的意义却是不容抹杀的,司马光也曾为这部史书耗尽心血,以致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臣今筋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目前所谓,旋踵而忘。臣之精力,尽于此书。”

    司马光为此书付出毕生精力,成书不到2年,他便积劳而逝。《资治通鉴》从发凡起例至删削定稿,司马光实都亲自动笔,不假他人之手。清代学者王鸣盛说:“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

    具有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的历史价值,虽有瑕疵,却也瑕不掩瑜。与司马迁的《史记》,可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两大不朽巨著,正所谓“史学两司马”。

    南宋史学家王应麟评价说:“自有书契以来,未有如《通鉴》者。”

    宋末元初胡三省评价此书:“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通鉴》不特记治乱之迹而已,至于礼乐、历数、天文、地理、尤致其详。读者如饮河之鼠,各充其量而已。”

    清代顾炎武也曾在《日知录?著书之难》中高度评价《资治通鉴》和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称赞这两部著作“皆以一生精力成之,遂为后世不可无之书。”

    杜睿如今要剽窃的便是这部历史鸿篇巨著,虽然他的文学功底与司马光不可同日而语,但毕竟有了后世的经验教训,以及眼光,却也有自信将这部书当中的一些瑕疵抹去,使《资治通鉴》更加完美。

    “从今日起,本少爷要闭关修炼了,没有要紧事,谁也不要来打搅我!”

    宣布完这件大事,杜睿一转身便进了书房,只剩下一众人等大眼瞪小眼的看了半天,然后各自散去,忙自家的事情去了。

 第五十二章 遣唐使

    想要将《资治通鉴》这个大部头写完,绝非一朝一夕的功夫,杜睿虽然能将司马光版的《资治通鉴》大部分都背出来,但是如果照抄的话,杜睿却也不甘心,不提那些在后世引起过广泛争议的瑕疵,便是文中的一些修饰词汇,杜睿便也不甚满意,他要做的不是牵强附会,而是像吕不韦修《吕氏春秋》一般,逐字逐句进行推敲,论证,力争将这部书尽可能完美的著成。。

    杜睿首先要做的便是搜集史料,而杜平原便成了他的助手,原本整洁的书房,短短几日便变得杂乱不堪,到处都是杜平原搜集来的史书,文献。

    如今这书房,除却杜睿与杜平原,和随时侍候的宝钗,黛玉之外,便是李承乾来了,也不能随意出入。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好看的txt电子书
    “承明!你这书房到是藏了什么玄机,为何如今连孤也进不得了!?”

    杜睿越是不让进,李承乾便越是好奇,也不知道杜睿究竟在搞什么鬼,忍了几日,终究还是忍不住,问了出来。

    杜睿卖了个关子,笑道:“此时尚不可说,到时殿下便知道了!”

    李承乾见问不出来,也是百爪挠心,不过好在他知道杜睿的脾气,只好不再问了。杜睿见状,也不多说,便开始授课。

    授完课,又到了说书的时间,杜云莲等人早在外面候着了,见杜睿招呼,便赶紧拿着各自准备好的小板凳,到了前厅坐好。

    这回书说的是三藏法师奉了皇命,到西天取经,不过应有的改动自然是少不了的,如今方是大唐贞观四年,玄奘和尚刚刚出发,还没回来,而且玄奘还是偷渡出去的,见不得光,自然不能用在当今这个时代,所以杜睿便改动了一些,将发生在唐朝的事,改到了两汉时期,虽然牵强附会,但《西游记》本身就是神话故事,倒也说得通。。

    一直讲到三藏法师在两界山遇虎,杜睿一拍醒木,便不再讲了,像往常一样收拾东西,杜云莲等人知道杜睿的脾气,便是求也求不来更新,只好悻悻的去了,等着明日再来。

    “承明!这佛家经义便是如此好,还需万里迢迢去往天竺国去求?”这个问题在李承乾的心中已经憋了好长时间,如今忍不住问了出来。

    杜睿闻言,笑道:“先秦时期,华夏有诸子百家,百家争鸣,这佛家说起来,也不过算得上是外来的流派罢了,虽是起源于天竺国,然自汉以来便传入中土,甚是兴盛,佛家的经义导人向善,这一点是好的,然佛家却主张斩断七情六欲,这一点比魏晋时期那些隐士要求避世更加要不得,这人要是连**都没有了,这国还能是国吗?便如当今圣上,如若无欲无求,何时才能北伐血恨?所以无论是何种流派,唯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方是正理!”

    李承乾想了想,道:“这便如承明此前所讲的王道,霸道之分一样,唯有选择适合的,方是正途!”

    杜睿点头道:“小弟所讲的《西游记》不过是个神鬼故事,殿下切不可当真,这佛家有些地方是好的,但是有些地方确实大恶,便如当今,这佛家寺院不交税,不当役,却占着大片良田,如若任期发展下去,这还了得!”

    杜睿可不想因为一部解闷性质的《西游记》,便将李承乾教导成一个佛教徒,是以连忙将佛家的优点,缺点逐一讲了出来。。

    李承乾听过之后,沉思道:“既如此说,这佛家却是要好好控制一下了,等孤回宫之后,便给我父皇上一道奏折,严明其中的厉害!”

    杜睿闻言笑道:“这便好!这便好!”

    李承乾也是一笑,接着道:“那三藏法师不远万里去天竺国求取真经,如今却也有一小邦来我大唐取经来了!”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txt电子书下载
    杜睿闻言一愣,诧异道:“哪个小邦!?”

    李承乾回道:“便是与辽东隔海相望的倭国,前朝时,也曾派过遣隋使,如今我大唐定鼎天下,便又来虚心求教了!”

    李承乾说着,脸上掩饰不住的自豪,大唐威服四夷,方使万国来朝,身为大唐的储君,李承乾也是与有荣焉。

    不过杜睿却没有李承乾那般好心情了,他知道李承乾所说的小邦,便是后来的日本,而那些来人,便是遣唐使。

    从公元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约两个半世纪里,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后世一些无良学者还将遣唐使,评价为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第一次**。

    但是在杜睿的眼中,这些来人可不是怀着什么好心思,全都是强盗,是来窃取中华文化瑰宝的,后来的事实更证明,这些倭人从中国学去了那么多文化精华,然后当中国遭遇动乱之时,每次都是第一个跑过来搅扰。

    明万历年间,如果不是两次支援朝鲜退倭,消耗了大量国力的话,大明也未必会被一群茹毛饮血的通古斯野人给灭了。

    杜睿仔细回忆着史书上关于这段历史的记载,唐朝代隋以后,日本沿袭遣使入隋的旧制,遣使入唐。630年,也就是唐贞观四年,第一次遣使,最后一次在838年,也就是唐开成五年。

    后来到894年,唐干宁元年,又准备派遣,已经任命,由于菅原道真谏阻,遂从此正式停止遣唐使。

    从630年到894年,二百六十余年间,除三次任命而未成行外,抵达长安的日本使臣,两次是送唐使臣回国,一次迎遣唐使归日本,正式的遣唐使计有十二次。使团成员除约半数的舵师﹑水手之外,还有主神﹑卜部﹑阴阳师﹑医师﹑画师﹑乐师﹑译语﹑史生﹐以及造舶都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