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庶女攻略-第1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穿着件玄色的夏布裙衫,光鉴如墨的乌发整整齐齐地绾了个圆髻,钗簪全无,一副孀居的打扮。虽然眼底有明显的青色,但精神却比上次见到的时候好一些。
“你来了!”甘太夫人眼底有淡淡的笑容。
十一娘曲膝给她行礼,道:“听兰亭说您搬到这里来了,我特意来看看您。”
甘太夫人和她说了几句客气话,把她和甘夫人迎了进去。
屋子摆的全是黑漆家具,中堂挂着幅山水画,长案摆着青花瓷的梅瓶,都是原来甘太夫人用的。屋子里有淡淡的生漆味道。
大家分宾主坐下,小丫鬟上了茶点,不咸不淡地说了些家常的话。有小丫鬟进来禀道:“夫人,伯爷请您去正房,说有事要和您商量!”
甘夫人一听坐不住了,笑着和十一娘寒暄两句,又热情地留她吃饭,这才去了正房。
她一走,甘太夫人就拉着她进了内室。
两人在内室临窗的炕上坐下,遣了服侍的小丫鬟,十一娘就从怀里掏出匣子。
甘太夫人满脸的感激:“还好你差人来看我。要不然,这匣子还送不出去!”然后当着她的面将匣子放在了床头雕着孟母三迁的档板后面,转身坐到炕上,“是老伯爷前些年偷偷给我置的些房产地契。我没想到他会这么快就去的……”说着,眼睛微湿。
十一娘忙掏了帕子递给甘太夫人,心里却有些不以为然。
如果真心为甘太夫人打算,那几年身体还行的时候就应该想办法让通房生儿子养在甘太夫人名下。留下这些房产有什么用?女子无私产。也要甘太夫人能拿到手才行。
她不由道:“这事你要不要和通政使大人商量商量。这房产过户之类,也是有讲究的!”
甘太夫人接过帕子拭了拭眼角,低声地道:“我哥哥知道这件事。当初老伯爷把这几处房产做为我娘家追陪的房产过到了我的陪嫁里。伯爷和我娘家哥哥吵闹,就是为了这几处房产。”
十一娘听着很是意外。
甘太夫人就道:“那几处房产,都在东大街旁的胡同里,闹中取静不说,燕京一些百年老字号的水粉铺子、银楼都开在那里。都是些老宅子,有钱也买不到。伯爷就怀疑我这份追陪的嫁妆是老伯爷给的……现在已经说清楚了。我大哥支持伯爷把家产的五分之一拿出来做祭田,他不追究这几处房产。”
十一娘倒吸了一口凉气。
甘家的祭田由历代忠勤伯掌管。五分之一的家产拿出来做了祭田,也就是说,公中的财产还没有分,就有五分之一先落实到了这位新任的忠勤伯手里。
甘太夫人何尝不知。
她轻轻地叹了口气,意兴阑珊地道:“别说我这些乱七八糟的事了。”然后笑道,“我闺名叫福祯,你喊我福祯好了!”
只有十分要好的,才会互通闺名。
十一娘笑着喊了甘太夫人一声“福祯姐姐”,又道,“我小字默言。”
福祯听着就笑着喊了她一声“默言妹妹”。
十一娘表情微窒。
说实话,这样被人叫,还真有点不习惯!
甘太夫人却没有注意这些,关切地问起她的事来:“你应该搬回去了吧!怎样?可还习惯。”
是指妻妾重新生活在一起吧!
“还行吧!”十一娘含蓄地笑道,“总不能在水榭住一辈子!有些事,是回避不了的!”
甘夫人见她神色淡定从容,目光落在她的腹部。
两个前些日子也谈过些私密的话。
十一娘知道她的意思,道:“我还没动静!”
甘夫人听着有些担心起来,劝她:“你还是再仔细考虑考虑吧?有个孩子你以后的日子好过很多。”
“随缘吧!”十一娘态度并不十分热忱。
她知道自己如果有个孩子会改变很多后,可她实在不愿意把孩子当成生活的筹码。那个让人纵然苦恼也带着几份甜蜜的小人儿,应该是人生最美的礼物。就由上天来决定什么时候给她吧!
甘夫人轻轻叹了口气。
十一娘毕竟太年轻。还不懂“花无百日红,人无百日好”这个道理。不过,这也是年轻人之所以朝气蓬勃的原因——总觉得自己有大把的时间,有很多的机会,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她不再劝十一娘,有时候,只有自己亲身经历了,才会改变。
甘太夫人转移了话题,和她说起过中秋节的事来:“今天女婿要过来送中秋节礼吧?”
“嗯!”十一娘道,“前几日就送了。除了寻常的茶、酒、月饼、糖食,还送了沧州特产金丝枣。”
正说着,甘夫人来了。笑着请十一娘去正房用午饭。十一娘借口家里还有事,起身告辞了。
回到家里,想着甘太夫人那院子,不知道为什么,总也睡不着。徐令宜抱了她:“怎么了?睡得这样不安生!”
“没事!”十一娘道,“可能是这秋虫有些吵人!”
徐令宜仔细听了听,只是偶尔听到几声啁啾声。
他面露沉思。
第二天中午从外院回来,在垂花门看见宋妈妈和季庭媳妇正扶着小丫鬟的手上马车。
两人看见徐令宜,忙上前行礼。宋妈妈解释道:“夫人差我将前几天姑爷送来的沧州金丝枣送些到忠勤伯府去给甘太夫人尝尝。”又指了季庭媳妇,“让她也随我去,看太夫人那里缺些什么,再送些花木去。”
徐令宜心里暗暗吃惊。
没想到十一娘这样照顾甘家的太夫人。
他不动声色地点了点头,回了内室。
十一娘正坐在炕上拿着写了字的卡片告诉徐嗣诫识字。
“看见没有,这三个字在一起,就是‘香九龄’。我跟你讲黄香睡觉的故事,你就要把这三个字找出来。知道了吗?”有着无限的耐心。
徐嗣诫抱着个小迎枕,不住地点头。
徐令宜若有所思。
十一娘就听见徐嗣诫喊“爹爹”。
“侯爷回来了!”她笑着下了炕。
有小丫鬟跑进来:“夫人,余杭那边有信来。”
十一娘接过来一看,笔迹娟秀轻逸——是简师傅的字。
“是简师傅来的信。”她笑着向徐令宜解释,然后拆了信,坐到炕上开始看起来。片刻后抬头,眉宇间已有几份喜色:“说七月中旬就从余杭起启了。”说着,笑容渐敛,“怎么这信来得这么晚。算日子,简师傅和秋菊这两天就要到了!”
十一娘在去第一封信的时候简师傅就回信说愿意来燕京见识一番。但因还教着几个学生,来期不定。十一娘想着既然有学生,恐怕要到今年年底或是明年年后才能启程,没想到,竟然年中就启了程。
她不禁有些担心起来。
难道是出了什么事不成?
徐令宜还以为是担心简师傅来的突然,找不到地方。笑道:“你也别担心,我差人去通州接人就是了!”
简师傅一介女流,又是第一次来燕京,如果有人接船那最好不过。
十一娘谢了徐令宜。徐令宜安排人去通州接人。
到了八月十五那天,太夫人先是领了家里的女眷在碧漪闸祭月,然后到穹凌山庄吃着月饼,喝着桂花酒,赏月。
谆哥和徐嗣诫就提着兔儿爷的灯笼在大厅里追逐打闹,唱“荷花未全御,又到中秋节,家家户户把月饼切,香蜡纸马兔儿爷,猜拳行令同赏月”的儿歌,引来一阵欢笑声。
中秋节过后,十一娘带着季庭媳妇去了一趟甘太夫人那里。给她送了很多的花树过去,季庭媳妇指挥那边的粗使婆子把一部分盆栽的花树搬到了内室,一部分在院子里种下。
甘太夫人就埋怨她:“我是半截入土的人了,你又何必得罪她!”
“还没有入土吧?”十一娘笑道,“福祯姐看在我这样关心你的份上,也应该心情愉快地生活才是。”
甘太夫人没有做声,惊讶地望着她,随后又绽开了一个浅浅的笑容:“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天天担心自己有没有说错话、做错事而得罪了人……你比我那个时候强多了。”
“是吗?”十一娘听着一愣。
难道是自己表现的太成熟了!
她正心虚着,甘太夫人已挽了她的手:“不过这样也好!不会像我似的……”语气很是欣慰的样子,和她往内室去。
十一娘汗颜。
和甘太夫人刚在内室临窗的大炕上坐下,就看见一群丫鬟婆子簇拥着甘夫人走了进来。
甘夫人看见院子里热火朝天的场面,神色有些不虞。
甘太夫人淡淡地道:“我找了永平侯夫人给我带些合适这院子栽种的花树来。夫人看见没有,墙角种的据说是香椿树。到了春天,还可以采了香椿抄鸡蛋。觉得怎样?还不错吧!”
甘夫人尴尬地望了一眼十一娘,笑道:“母亲决定的事,自然错不了!”然后陪着说了两句话,就匆匆告辞了。
※
抽得不能登录,半夜三更,又找不到人帮忙……拖到这个时候才更新!
⊙﹏⊙b汗!
PS:继续求粉红票!
本章节由3zcn书友上传
第三百五十一章 师傅(上)
第三百五十一章师傅(上)
回到徐府,徐令宜委婉地问十一娘:“你去见甘家太夫人,见到甘夫人了没有?”
“见到了!”十一娘坦然地道,“她看见我带了花树去,很不高兴。不过,这金无足金,人无完人。谁又能讨所有人的喜欢呢?”她笑着转移了话题:“通州那边还没有什么消息吗?”
“还没有!”徐令宜道,“赵管事派了一个管事、四个小厮轮流在码头守着,应该不会接漏人。”
十一娘暂且放下心来,又等了两天,还没有等到人,弓弦胡同那边的金橘却来见她。
平常有事,都是杭妈妈过来。就算是杭妈妈有事,也断然不会叫个小丫鬟来徐家。
十一娘不动声色地叫了金橘进来。
金橘在罗府只听说十一姑奶奶是个有福的,待亲眼看见徐家的气派时,立刻有了几分自觉形秽,手脚都不知道往哪里放了。虽然屋里没人,她还是哆哆嗦嗦了半天才开口说话:“姨娘说,让夫人回去一趟。”
“出了什么事?”十一娘抓了把糖给她吃。
金橘战战兢兢地接了,颤颤巍巍地道:“我也不知道。姨娘当着大*奶只说差我出来买点红糖回去。还请夫人赏包红糖我回去交差。”
十一娘叫琥珀把金橘领下去,跟太夫人打了一声招呼,去了弓弦胡同。
“是简师傅要找你。”五姨娘解释道,“她要在进徐府之前见见您。如今就住在我们胡同旁边的一个高升客栈里。”
十一娘去了客栈。
几年不见,简师傅没有什么变化。中等个,瘦瘦的,白白净净的,目光温和而镇定。
跟简师傅一起来的,还有秋菊。
她曲膝给十一娘行礼的时候,眼泪簌簌往下落。
“你也跟着来了?”十一娘携了她起来。
她泪眼婆娑地点头:“我拜了师傅,要服侍师傅。”
也就是说,秋菊以后会是简师傅真正的衣钵传人。
十一娘笑着点头。
竺香忙拉了秋菊去外间说话。
十一娘和简师傅拉着手坐在床上说话。
“秋菊吃得苦,又认真,也有几份天赋。你倒给我介绍了一个好徒弟。”简师傅笑道,“我和她家里人说好了。以后她就跟着我。婚丧嫁娶都与她家人无关。就当是我养的一个女儿。”
“能做师傅的传人,是她的福气。”十一娘问起简师傅的身体来:“您的身子骨可还硬朗?”
“不比从前。”简师傅含笑道,“眼睛不太好使了!”
“那就来燕京安享晚年吧!”十一娘笑道,“弟子别的不敢说,一饭一粥还是奉养的起的。”
简师傅露出一个温婉的笑容,没有直接回答她的话,反而问起她的情况来。知道她过得还不错,微微颌首:“你从小就有主见。遇到逆境也能挺过来。”然后说起自己的事来:“本来准备年底来的。结果皇长子大婚,江南织造想献嫁衣。以前这些生意都是仙绫阁做的,这几年彩绣坊也开始涉足绣品生意,欲意与仙绫阁一争高低。仙绫阁怕我为彩绣坊效力,多次派人来问我的意图。我不想卷入两家的纷争,就提前来燕京了。”
十一娘听着不由唏嘘。
简师傅实际上是个老实的手艺人。就这样也没办法避免麻烦上身。
“那您有什么打算?”
简师傅听了却反问她:“你是不是遇到什么麻烦了?
十一娘不解。
简师傅解释道:“燕京乃天子脚下,永平侯府又是皇亲国戚,哪里就少了做针线的人?”又道,“那年陈老爷要我去教他的小妾绣工,要不是你帮我解围,他当时早砸了我的绣馆。事后我一句话都没有说,却一直把这件事记在心上。我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绣娘,却也懂得知恩图报,你有什么事要我帮忙,只管跟我说就是。”
陈老爷的那位小妾是勾栏院里从良的,简师傅不想坏了自己的名声。当时她也只是借着罗家的名头把人吓走了而已。而且就算没有她出面,简师傅也未必就没有脱身之计。事后简师傅没有提,她也就没有说,没想到简师傅还一直记得。
十一娘忙把太夫人的意思告诉了简师傅:“……觉得我的女红好。这才起了要见您的心思。”
简师傅很是意外。
十一娘又把徐令宜派人去接她的事说了:“没想到竟然接漏了人!”
“没有接漏人!”简师傅有些不好意思地道,“我看那架式……没想到是侯爷派人来接我的,这才特意避开的!”
十一娘忍不住笑起来,再次向简师傅保证:“我挺好的。没什么事。接您到燕京,只是想让您帮着调教调教府里针线上的人。”
外间的秋菊听到十一娘有些爽朗的笑声,低声嘱咐竺香:“我跟你说的事,你可千万别告诉夫人,夫人知道了,肯定会伤心的。”说着,轻轻叹了口气,“想当初,夫人待冬青多好啊!”
竺香眼神一暗:“你放心,我不会跟夫人说的!”
秋菊听了又道:“滨菊你也不能说!她是个直肠子。到时候肯定会说给夫人听的!”
“我都不说。”竺香保证,“你也记得别乱说。”
“我知道。”秋菊点头,“要是有人问起来,我就说一直跟着简师傅,没回过余杭,不知道冬青回余杭的事!”
竺香点头,问起秋菊来:“你还回余杭吗?”
秋菊把简师傅和家里人的约定说了。
她话音刚落,就看见十一娘扶着简师傅走了出来。
两人忙站了起来。
简师傅吩咐秋菊:“收拾东西,我们去永平侯府。”
秋菊应喏,竺香忙去喊了跟车的婆子帮着拿东西,一行人去了荷花里。
太夫人见简师傅目光清澈,举止沉稳,进退间不亢不卑,知道不是那浪得虚名之辈,很有好感。吩咐十一娘在丽景轩收拾两间房子给简师傅和秋菊住。
“只当是客居。每月五两银子,帮着指点指点贞姐儿的针线。”
简师傅谢过太夫人,随十一娘去了贞姐儿处。
贞姐儿知道是十一娘的师傅,自然加倍地尊敬。简师傅见贞姐儿不是那娇纵之人,也放下心来。而滨菊见到她们更是热泪盈眶:“自从听说要来就一直叨念着,没想到真的还能见到!”
秋菊拉着滨菊喊着“姐姐”,旁的话一句也说不出来。
小鹂等人就上前来劝,打了水给她们洗脸。
“等你们安顿好了,就去我家玩一天去!”最初的激动过后,滨菊邀请简师傅和秋菊,又望着竺香和小鹂等人,“你们也去做陪。”
“知道滨菊姐姐成了亲,姐夫我们还没见过呢!”秋菊笑道,“自然要去认认门的。”说得滨菊羞红了脸。
一旁竺香却在心里暗暗叹了口气,脑海里回荡起秋菊的话来:“……见她从燕京回来,戴的是金簪银钗,穿得的是绫罗绸缎。由吴大总管亲自送回家的。不像是落魄了的人。她嫂嫂当晚就抄了她的包袱,把夫人平时赏她的衣裳首饰和那三百两银子都抄走了。平日里不是嚷着没了盐要买,就是嚷着没了油要打,只指使她,却不给一分钱,冬青稍有不悦就指桑骂槐,脸不是脸,鼻子不是鼻子,说冬青是要把东西留着做妆嫁,羞得冬青不敢说话,吵得冬青娘、老子都不得安宁不说,还把冬青手里的几个碎银子都耗光了。
冬青娘就托人给她说媒。
好一点的人家,见她年纪这么大了没配人却被主子遣了回来,猜着是她品行不端,都不答应。那答应的,十之八、九都是乡里的浪荡子,没钱不说,还出不起聘金。正巧隔壁住着个苏州来的收丝的行商,见冬青有几份颜色,就托人上门说亲。说是嫡妻死得早,只留一个**,想娶个续弦。冬青的老子、娘见这人虽然和自己一般年纪,人又长得矮小,但愿意出五十两银子的聘金,就同意了。
没几个月,他们家在县里看中了一幢房子。她嫂嫂就带着侄儿准备找冬青借几个钱,顺便去苏州玩玩。到了苏州这才知道,原来那行商根本没死老婆。不仅没死老婆,还有三个嫡子。当着外面的人,只说冬青是买来的妾。冬青的嫂嫂上门,被臭骂了一顿不说,还指使家里粗使婆子挥着棒槌把冬青的嫂嫂打了出来。她嫂嫂一打听才知道。原来那行商常年不在家,家里的事都由大妇说了算。这大妇又是街坊十里有名的悍妇。稍有不悦,打丫鬟骂小厮是常事,把小妾揪到院子里一跪一夜更是不在话下,家里的小妾见了她,如老鼠见了猫似的。那冬青刚进门,大妇正整治她,如今被折腾得不成*人样子了,再也没有了以前的颜色……”
旁人可不知道竺香的心事。等简师傅和秋菊安顿下来,十一娘和贞姐儿身边的几个大丫鬟、小丫鬟结伴去了滨菊家,吃吃喝喝热闹了半天,大显让滨菊陪着斗牌,自己在厨房里洗碗,忙得满头是汗。
秋菊看着十分感慨,却一个字也不能说。但也因这个缘故和竺香两人越走越近。
而简师傅却对滨菊放在炕上的绣品很感兴趣。
滨菊忙笑着解释:“我帮燕京的一些喜铺绣些东西,换几个碎银子贴补一下家用。”
“绣得不错!”简师傅就问她,“这样的门帘子,能卖多少银子?”
“我自己出料子、针线,能卖两到三两银子。喜铺里出料子、针线,能卖一两二钱银子。”
“比杭州府出的还高!”
“他们这边喜欢苏样。觉得我们那边的款式、样子都新一些。”
正好秋菊端了莲子桂花羹进来,两人打住了话题。
晚上她们回到家,却没有看见十一娘。
“十姨的公公逝世了,侯爷和夫人都去茂国公府了!”
※
因为反复地修文,所以晚了……抱歉,抱歉。晚上依旧加更,只是时间有点晚,大家明天早上起来看吧!
O(∩_∩)O~
本章节由3zcn书友上传
第三百五十二章 师傅(中)
第三百五十二章师傅(中)
徐令宜和十一娘回到家里已经是晚上亥时。太夫人还没有歇下,叫他们去说话。
“怎样了?”
“今天早上巳初三刻咽得气。之前已派管事快马加鞭往太原府那边送信了。算着明、后两天就应该到了。王家太夫人自王琅去世身体就没好过,十姨也是不通庶务的,如今振兴在那边主持大局。礼部那边已经去报了丧,请钦天监阴阳司择了日子,停灵七七四十九天,三日后开丧送讣闻。今天晚上孝棚、孝衣、牌楼都能办妥了。我留了赵管事在那里帮忙。”
太夫人见都安排的井井有条,点了点头,吩咐十一娘:“你们早些去歇了吧!明天还要去那边帮助。”
两人行礼退了下去。
回到屋里,十一娘吩咐小丫鬟给徐令宜冲盅枇杷膏进来,“天气太干燥了,侯爷小心倒了嗓子。”
徐令宜接过茶盅喝了一口,道:“明天我和怡清去礼部,早点把孩子承爵的事定下来。你一早到白总管那里支两千两银子带过去给振兴。我今天听振兴那口气,竟然连买孝衣的钱都不全。”
十一娘应喏,服侍徐令宜歇下。第二天早上带着钱票和徐令宜去了王家。
罗振兴昨天晚上歇在王家,罗振声、朱安平和七娘已经到了,三个人正在说话。看见徐氏俩口子,都站了起来。罗振兴更是问他们:“吃过饭了没有?”
“吃了!”几个人见了礼,余怡清、钱明、四娘和五娘都到了。知道徐令宜和余怡清要去礼部,钱明道:“我也跟着去跑跑腿吧!”朱安平听了则道:“那我就留下来帮大哥吧!”
“行啊!”罗振兴也觉得王家没个得力的人,能帮得上忙的只有赵管事一个人。
大家分头行事。
十一娘落后几步,等众人出了花厅,将银票交给罗振兴:“大哥先用着。不够再说!”
罗振兴想了想,接在了手里:“七娘也给了我两千两银子。我把这帐都记上,等他们家姑爷、姑奶奶来了,也好交个帐。”
看样子是真没钱开支了!
十一娘点头,和四娘、五娘、七娘去看了王家太夫人,然后往十娘那里去。
五娘就叹息:“……前两天刚在四象胡同买了个三进的宅子,想把你们都接过去热闹热闹的,没想到遇到了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