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李银河及其身后的人们-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实际上,中国第一个研究性的学者并不是李银河,而是张竞生。张竞生出生于清朝末年,后来也到海外留学,拿了一个博士学位,再后来也回了国。可以说,在经历上与李银河有点像。回国之后,他提倡过限制生育和优育等先进理念,不过收效不大。后来,他写了一本书《性史》却产生了轰动效应,不过他也因此而倒了霉。《性史》是中国近代性学史上的“开山之作”。但在封建礼教根深蒂固的旧中国,写这样一本书,其作品的遭遇可想而知。该书一出版即遭到官方和非官方的围剿。宋子文在南京教育会议上点名斥责张竞生倡导“乱爱”和“淫乱”,林语则称张氏的著书是“一本很颓废的书”。在各方压力下,北京大学,这个号称兼容并包的名校,也不得不解除对张竞生的聘任。张氏遭此打击,郁郁不乐,返回故里。
而李银河回国时正值改革开放,国家的政策和法律还是十分开明的,至少比旧中国开明。因此,李在进行性学研究时,虽然也会遭遇压力,比如李在80年代曾三次申请在某大学开设性学课程,但均被拒绝等等⑩,但比起张竞生来肯定要小得多。后来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李发表她的性学作品之后,本人没有受到任何处罚,作品也没有遭到禁止。相反,许多媒体报道了这一事实,并对李的工作表示了赞赏。也就是说,要做某事之前,你应该看看社会大环境如何,风险有多大,会不会遇到大麻烦。如果李银河要是在文革的时候写这几本书,那她恐怕就要遭到迫害了。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免费TXT小说下载
另外,做事之前,还应该考虑量力而行,以及判断这件事所带来的结果。李氏在留学期间,就看到了金西发表性学报告所产生的轰动性影响。因此,她估计自己发表一份性学报告也能产生不小的轰动。于是,她决定做这件事。不过,金西做的是大规模的调查,人数达到好几万。为此,金西不得不找好多个助手,走好多个地方,花十几年时间。而李银河觉得这样做难度太大,成本太高,又比较冒险。于是,她选择了一个简单的做法,寻找几十个调查对象,花个两三年时间,对他们进行深入细致的访谈,然后进行写作。这样做相对容易,而且也很能产出不少学术成果。后来的事实证明李成功了。她用了较小的成本,同样取得了不小的轰动,成为中国性学史上一位重要的性学家。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对李银河作品和声名的传播起到了一个较大的推动作用。这也许本来就是李银河预料之中的事。
我想,做点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虽然有相当的风险,但回报也同样是丰厚的。这也应该是获取成功的一条重要途径,如果不是最重要途径的话。
①李向南:“我妹银河”,《经济日报》
②“我的事业和我的爱情”,《现代妇女》,2000年01期
③“我的事业和我的爱情”,《现代妇女》,2000年01期
④“我的事业和我的爱情”,《现代妇女》,2000年01期
⑤“个性真我李银河”,《黑龙江日报》,2003年
⑥“路透社评述林春和李银河关于民主和法制的文章”,《参考消息》
⑦来源,《扬子晚报》,该报纸报道了此事件,却未讲明杂志的名称,笔者也没有查找到,所以只能这样写。
⑧“李银河与他们”,《新民周刊》,2004年12月
⑨参见《爱你就像爱生命》
⑩“关于中国人性生活状况的调查”,《南方周末》,2002年12月
书包 网 87book。com 想看书来霸气书库
李银河与福柯
第二章 李银河与福柯
1,李银河的精神导师
要想了解李银河,必须了解福柯。只要是对李银河稍微有些了解的人都会知道,李银河对福柯的态度,可以说是毫无保留的赞美。福柯是当代西方学界中极其重要的一位学者。追随他的人确实有不少,不过像李银河这样执著的人恐怕没几个。李称福柯在自己心目中的地位崇高,不是别的学问家可以替代的。
正因如此,福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李的学术进路。在谈到自己为什么要研究性时,李银河曾陈述过这样一条理由“我常常用福柯的研究为自己打气:福柯这样的大师都会选择性的问题作为研究题目,这本身就说明性的问题有足够的重要性。”其实,当初李银河在选择性作为研究领域时,也曾有过犹豫和彷徨,可当她看到福柯也研究性时,便坚定了研究的信念。①笔者猜测,李的一部重要作品《虐恋亚文化》,就是由于福柯欣赏虐恋的原因,才致使其进行写作的。
然而,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我想,福柯对李最大的影响恐怕在于生活态度上。福柯虽然普遍被认为是一个人文学者,可是他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艺术家,一个关于生活的艺术家。我想,李银河对福柯之所以崇拜,正是因为福柯巨大的人格魅力,而不仅仅是其学问上所取得的成就。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创造艺术品成了一种职业性的活动……由画家作画,由雕塑家雕塑,由音乐家作曲,由文学家写小说,由摄影家摄影。而我们绝大多数的人,变得与艺术无缘。而福柯却告诉我们,我们的生活不但可以而且应当成为一件艺术品。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是他自己生活的艺术家。
正因如此,福柯最深恶痛绝的就是按照规范生活。他倡导人们探索并创造各种快乐,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快乐,更加多姿多采。福柯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他本人就是一个富有创造精神的人,并敢于实践各种新的快乐形式,比如虐恋。
也正因如此,福柯的许多思想都是围绕这些而展开的。他很善于发现文化中那些压抑人快乐的东西,敢于质疑那些已被接受下来的观念,从而改变人们的精神习惯。
不过,遗憾的是,福柯英年早逝,死于1984年。但这并不影响其思想的传播。直至现在为止,福柯仍是当代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依然影响着我们时代的精神。
20世纪80年代末,福柯进入了李银河的视野。李回忆称:“刚一进入福柯的世界,我的心就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吸引,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也就是从那时侯开始,李银河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导师,知道了人应该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于是,在不同的时空轨道上,福柯的灵魂远渡重洋,倏忽之间来到了李银河的身边,为她讲述有关人生的哲学。这时的李银河,眼神中充满渴望与期待,盼望着眼前的这位思想巨人为其指点迷津。
福柯摸摸自己的秃头,憨态可掬地笑了一下。然后便搀起李银河,与其漫步在黑夜的丛林中,向她讲述黑暗王国中的各种有趣故事。李被福柯滔滔不决的口才和充满智慧的思辩所深深吸引,而福柯也因为有李银河这样一个忠实的信徒而感到欣慰。他们彼此陶醉在这种美丽气氛中,难以自拔。
直到他们面前出现了一座黑色的岛国,福柯才停止了讲话。福柯转向李说:“哦,我的朋友,我不得不走了。我的快乐在那里。那里有我的同类。”说完,福柯便腾云驾雾一般的飞走了。眼前的岛国渐渐变小,最后消散在苍茫的大海深处。银河目送着这一切的发生,却在心里暗下决心:福柯,放心吧。我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好看的txt电子书
2,福柯其人
如上文所述,李银河算得上是有些离经叛道的怪人。不过,类似这样的人还不少。据我所知,福柯就是其中的一位。而且与李银河比起来,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福柯称,自己是一个很难体验快乐的人。但是,他又是一个极为渴望快乐的人。他希望获得过量的快乐,即使为它去死也是值得的。一语成谶,他最终因追求过量的快乐而死去。②
在谈到自己的生活时,福柯常说,他个人的生活是乏味的,毫无故事性,不值得公之于众。不过,他又说到,自己的生活就是由一系列著作构成的。
这句话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线索。实际上,福柯的许多作品正是在对个人状况的种种焦虑的基础上完成的。也就是说,福柯的生活本身可能不那么精彩,但他从未停止过对生活的思考、探索、创造。而这是他这种不断探索的精神本身,造就了他不那么精彩的精彩生活。
1926年10月15日,福柯出生在法国维埃纳省的普瓦捷市。这是一座古老的小城市。行走在这座城市的街道上,良久都见不到一个人影。四周很少有新起的建筑,老式的房屋已经是破旧不堪,被风吹过之后,更是显出摇摇欲坠的危险感觉。整个城市就象刚刚经历过战争那样,显出断瓦残垣,宁静阴冷。
福柯的父亲是一个霸道的家长,对福柯进行着极其严酷的管制,对福柯稍有不满就严厉呵斥,动辄拳脚相加。福柯的父亲是一位医生,而且其祖上也是行医的。所以,父亲准备让福柯继承家业,学习医学。但是福柯对当医生并不感兴趣。所以,父子之间经常为此争吵。福柯属于宁死不屈的那种类型,而父亲则属于那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因此,福柯受了不少苦头。他的童年时期也就在这种经常被打骂、折磨的环境中长大。但福柯毕竟是福柯,他把自己的兴趣坚持到底,如愿已尝地学习了哲学。
他的求学道路也是充满艰辛的。福柯的理想是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简称“高师”)。那可是相当有名的一所高校,有点像美国的哈佛和英国剑桥。从那毕业的人一般都有很好前程,无论是从政还是做教师,都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福柯属于比较倒霉的那种人。全国有100名考生通过笔试,而福柯排名101位,不幸落榜。不过福柯后来就不那么倒霉了,经过一年的复读之后,终于如愿已尝的考入了梦寐已久的巴黎高师。福柯带着他的期待和梦想走入了巴黎高师,他希望在那里拥有一个快乐的大学生活。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那不过只是个愿望而已。
学校生活
1946年的秋季,福柯离开了家乡的小城,来到了大都市巴黎。巴黎的街景与福柯的家乡完全不同。大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高楼大厦鳞次节比,五颜六色的灯光覆盖了整个巴黎城。福柯时而看看这,时而又望望那,每一件事对他来说都是新鲜的。
福柯虽然读书刻苦,涉猎广泛,但也基本限于书本。对于巴黎城市中所流传的各种奇闻轶事却毫不知情。在与同学的相处中,他就深深的感到受到侮辱和排斥。高师学生个个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也因此各个都自视甚高,瞧不起他人。福柯来自外省的小城,缺少见识,时常听不懂别的同学在谈论什么,这时候他就会发问,从而引来同学阵阵嘲笑。福柯的相貌并不好看,额头部分的头发稀疏脱落,眼睛稍稍后陷,下巴尖细。与同龄人相比,他显得怪异、苍老而颓唐。同学们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狐狸”,时常的讥讽他。福柯的举止也有些异常,被同学斥责为疯癫。不过,福柯本人并不这样认为。或许,也就从这时候起,福柯开始了对疯癫问题的思考。
不过,福柯也经常毫不客气“回敬”同学。不久,他就成为普遍不受欢迎的人。他也因此更加孤僻,脾气暴躁,动辄就与同学打架。后来,福柯总是天马行空,独来独往,沉浸在哲学书本中。
不久之后,事情就发生了转变。巴黎是一个举世闻名的“花都”,尽情享受情爱肯定是那里一道美丽的的风景线。福柯在那里发现了同性恋者们幽会的场所。虽然它们大都是一些隐蔽的场所,而且时常会有警察过去骚扰,不过福柯觉得,这种偷偷摸摸的同性恋活动虽然危险,但也很刺激。
福柯发现了自己的同类,自己王国。从此之后,他便经常到那里寻欢做乐,成为黑暗王国里的一员。事情总有败露的时候,福柯的同学知道了他的同性恋倾向。大家认为他很变态、不正常。不过,福柯自己却不这么觉得。面对同学的嘲笑和奚落,他可能开始思考起同性恋问题了。大概,也就是从那时侯起,写作《性史》就成了他心里的一大愿望。
追求男子
福柯对自己的同性恋倾向并不刻意张扬,但也不躲躲闪闪。他曾说,我这辈子对于知识的全部追求就是为了吸引漂亮男子。
在追求爱人方面,福柯的确有一种执著精神,而且有种“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感觉。
20世纪50年代,福柯曾在波兰代理过文化参赞的工作。他陪同法国###一位女官员到克拉科夫访问时,在旅馆里勾搭上一位波兰男青年。女官员撞见后,极为震惊。其实,这是波兰情报机构设计的美男计。法国的大使得知后,立即命令福柯24小时之内离开波兰。福柯仕途道路从此基本断绝。但是他并未因此放弃对男子的追求,并把它作为终身的事业。
事实上,福柯的努力并没有白费。在他的一生中,曾与许多男子建立起深厚的友谊或爱情关系。比如在巴黎高师期间,福柯曾结识作曲家让·巴拉盖(JeanBarraque)。两人一见如故,很快如胶似漆,亲密无间,除了饮酒作乐与肉体关系外,他们还有共同的精神追求。他们都崇拜贝多芬,后来都迷恋上海德格尔和尼采。在文学方面,他们都喜爱卡夫卡,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在戏剧方面,他们都喜欢荒诞派作家贝克特和热奈的作品。于是,福柯与巴拉盖曾在巴黎有过一段浪漫而愉快的生活。
福柯的朋友中,德菲尔也是非常值得一提的。在福柯生命的最后部分,几乎一直德菲尔陪伴着。福柯曾表示,自己死后不会留下任何手稿。他对卡夫卡的朋友和遗嘱执行人违背遗嘱而出版卡夫卡的作品十分不满。因此,他在临终时刻,曾要求自己的朋友德菲尔不要背叛自己。果然,德菲尔按照福柯的意愿行事。直到今日,有关福柯的许多生平资料仍旧掌握在德菲尔手里,不为人知。许多福柯的传记作者找到德菲尔,用各种方法引诱他交出。但是,德菲尔信守诺言,忠诚福柯。从这个角度看,福柯也是成功的,他有真正的好朋友。
迷恋虐恋
1975年的春天,那时的福柯已经是教授身份,而且在学术界也是小有名气,他第三次应邀访问美国,那加州伯克利大学法语系做短暂的教学讲演。这次加州之行在福柯的生活与思想发展史中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加州是同性恋者的朝圣地和天堂,这无疑是福柯接受邀请的重要因素。在那里,福柯再一次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强烈吸引他的世界。在卡斯特罗大街、波尔克大街和福尔瑟姆大街这三条街,特别流行虐恋。各种希奇古怪的施虐/受虐方式(英文缩写S/M)在这些场合公开展示,警方对此束手无策,听之任之。福柯到加州后,很快就一头扎进福尔瑟姆街区。这里的S/M先是令他大开眼界,先是瞠目结舌,随即欣喜若狂。在伯克利的一位同性恋教授的帮助下,福柯购置了一套施虐/受虐游戏的装束和器械。他沉湎于那些形形色色的“性爱的现代实验场”,在那里获得过量的快乐。福柯的随后作品中,大量论及了虐恋,表述了它对人际关系的种种影响和哲学意义。
死于爱滋
1984年,福柯终于因为追求过量的快乐而死去,死于爱滋病。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他并不知道有一种致命的疾病在那里流行,他也不相信有这样的疾病。但是,他对于自己行为所隐含的危险还是清醒的。他说过这样的话:“对于从存在中取得最大收获和最大乐趣的秘诀,就是过危险的生活。”他还说过:“对我来说,那种纯粹的快乐是同死亡联系在一起的。”那么,面对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福柯又是如何对待快乐的呢?他还对自己的学生和朋友说过:“你总可以自由地认识属于你玩的游戏。不要在乎权威会说什么,真理就在你的自我之中。不要怕,要相信你的自我。不要害怕活着,也不要害怕死亡。要有勇气,做你感到该做的事……去希冀、去创造、去超越!你会赢得这场游戏的。”由此可见,福柯之死并不是偶然涉险的结果,而是一种颇具哲学意味的有意涉险的尝试。这种结果是在他的意料之中的。
最后,福柯知道自己的同性恋行为导致了爱滋病,但他却并不因此而后悔。他声称,为了美男之爱而死,还有什么比这更美好呢?
以上也就是福柯人生的大体轮廓吧,当然这是一个相当粗糙的描述,可以把它看作是福柯生命中的几个主要片段。
在我看来,福柯的个人魅力在于,他能从一个个自身焦虑出发,去思考问题。于是,他的思想总能和活生生的生存状态相连,而不是宏大、抽象和空洞的。他发明了与众不同的观点,并且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因此,可以这样说,他生命中的那些痛苦,是他思想的发祥地,成为他生命中的宝贵资源。也许他的生命历并不十分传奇。但是,他对生命的探索过程却是十分传奇的。一个重要的表现便是,他把自己一生中的各个部分转变为一列作品。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够听到别样的声音,看到别样的色彩。在这些声音和色彩背后,我们能够发现并创造一个新的世界。这,或许就是福柯最大的与众不同之处吧。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免费电子书下载
2,作品选读
福柯的思想的最大魅力恐怕在于,他对人文历史进行重新考察后,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而且这些结论往往是与人们早已视为公理和常识的观点大相径庭,但又非常有道理。他的思想因此也就振聋发聩,改变了人们的观点,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改变了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纪。
他的思想当然是通过他的作品体现出来的。福柯一生著述颇丰,不过倒是没有李银河多。但是他们俩的作品毕竟不是一个类型,也不在一个重量级上。所以,也就没有什么可比性。福柯流传较广的几部作品有《疯癫与文明》、《词与物》、《规训与惩罚》、《性史》等。我没事的时候,也爱拿些书来读。时而就会在书中发现一些亮丽的句子。而这些句子的创造者往往就是福柯。他能经常说出一些令我着迷的话。后来,我就开始寻找他的作品来读。到现在为止,他的作品我大都通览了一遍。在感到有很多收获的同时,也觉得福柯的作品简直是太难懂了。很多时候,根本就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后来,我发现有这种感觉的,还不止我一个。那天,我在看王小波的杂文,他也承认,他买了一本《性史》,但是却没看懂。其实,西方的思想家中,许多人有这样的毛病。就说康德吧,写了本关于理性批判的书,但里面的话太晦涩了。说实话,我很反感这种故做高深的表达方式。我想,这也许是他们的作品流行不起来的原因吧。
所以,到现在为止,我也不敢说自己是真正理解福柯的思想了。但即使是一知半解,我还是想不揣冒昧,按照自己的理解,将福柯的作品解释一二。或许你们也能像我一样感受到福柯思想的吸引。到那时,有人就会去自己阅读,这也正是笔者描述福柯的目的之一。
在福柯的众多作品中,我选择对《疯癫与文明》做一些解读。原因在于,《疯癫与文明》是福柯的第一部作品,福柯的许多思想已经在这部作品显现出来,这些观点贯穿于其后来的作品中。另外,国内的许多学者对福柯的其他作品做过解释,而对《疯癫与文明》的解释则较少。最后,《疯癫与文明》中直接涉及了一类边缘群体,那就是疯癫者,并描述了他们所受的遭遇。也就是说,它与本书的内容比较合拍。因此,笔者将尝试把《疯癫与文明》的精彩论述解释一二。
作品与作者
福柯的文化边界研究与其社会边缘心理是相辅相成的。福柯曾到精神病院工作,从而能够深入地观察病人。福柯自称,他感到自己与病人非常接近,与他们没有太大的区别。福柯说,对疯癫者实施监禁是一个非常奇怪的现实。使他震惊的是,这种做法竟然被医生、患者双方当做绝对不容置疑的东西保存下来。然而,福柯发现,它绝不是不容置疑的。它是漫长的历史形成的结果,只是在19世纪才形成的结果。
于是,福柯对疯癫的历史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想弄清楚,疯癫是如何被人们定义为疯癫,疯癫者的自由表达从什么时候开始丧失,又是什么时候被人们像现在这样对待的。经过他不断的思考、翻阅档案,一部有关疯癫史的著作诞生了。
大体内容
中世纪前期,疯子可以自由自在地逛来逛去,并且受到尊重。没有人对其加以非议和指责。但这样的情况并没有维持多久。渐渐地,黑夜降临,一个对于疯人来说的灾难性的历史正在拉开序幕。
从对疯人不同的迫害方式上来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