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真诚虚伪固执-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一直待魏思林消失。
婚姻就这样轻而易举地结束了,像过眼的烟云,被风吹得无影无踪。爱情随着婚姻消失,留下的只是“爱”的回忆和深沉的反思。
明知今日何必当初……她在沉思:当初两人为何相爱的那么如痴如醉?不相爱不就没这婚姻吗?没这婚姻各自不就没责任和义务了吗?以后也不会发生那么多的事……人为何要结婚?不结婚永远地“相爱”岂不是更好吗!难道为了“苟合”合法化?为了占有别人?为了生儿育女?还是因为不结婚就会被人嘲笑?婚前两人是那么地相互关心,相互体贴,相互谅解,婚后却为何不能呢?是不是利益已尽,厌倦了?还是婚姻就是这样的自私狭隘?还是像买卖关系——他付出了血汗就该得到回报,只不过婚姻变成了情感。情感不也属于血汗吗?他付出情感就应该占有我,而我付出的是贞操就应当就拥有他,到头来谁占有了谁?是情感占有了贞操还是贞操拥有了情感?然而谁都没有占有或拥有谁,占有的只是青春年华。青春年华最终又被婚姻掠夺。这是一出戏还是一场梦?她想了许许多多……
“你们为什么离婚?”
不知什么时候一对年轻夫妻正在办理离婚手续。
“他外面有女人。”女人愤懑地说道。
“有证据吗?”办事员问道。
“证据?那风骚女人经常打电话来家里。我接电话她就挂电话。”
“这并不能说明你丈夫和那女人有何不正当的关系啊?”
“没那种见不得人的事为何要挂电话?人不做贼,心不虚。”
“有时候我接电话还不是同样被挂断吗,我也没说什么?”男的插了一句。
“那是搔扰电话。……你不是没接过,里面不是乱讲一通吗?”
“可我没往那方面想啊?”
“算了吧,不要卖官子那。”
“好了好了,这儿不是法院,你俩也别争来争去,如果是自愿离婚就在这儿办理,把财产分分清爽,各归各的。还有,小孩谁抚养?谁出抚养费。”办事员瞧了瞧两人:“事情说不清楚就去法院打官司。”
“你们不是调解吗?”女的问。
“调解……这是离婚登记处,不是婚姻调解处。我看你们还是回家冷静反思一番,不要一时冲动,后悔莫及。记住,自愿离婚在这儿办理手续,不是自愿离婚请去法院。外面有规定,你们仔细看一看。”
“我要离婚。”女的说。
男的默默不语。
“你说话啊?在家你不是挺蛮横的吗?到这儿怎么装聋作哑了。”女人大声嚷道。
男人被激怒了:“离婚就离婚,谁怕谁啊!”
“唉,唉,唉,不是说离婚就离婚,回去先起草个离婚协议书……”办事员重复了一遍规则,并递给每人两张离婚协议书,嘱咐道:“一定要说明离婚理由。如果为刚才那事情,你们就别来了,最好去法院判个公道。”
夫妻俩气冲冲地走了。
办事员摇摇头,叹了一口气:“男人有女人……我看那个女人也有男……”忽然,他闭口不说了:“你怎么还没走啊?”他瞧见了她。
“我在等这……”她指了指离婚证书上那已干透了的红巴巴。
“你们俩挺干脆,说离婚就离婚,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
她苦笑了笑。
“其实你丈夫挺关心你的。不知你俩为何感情破裂?”
“一言难进。”
办事员见她难以启齿,也没往下问。
她想起第一次来到这里时的情景。她原以为离婚并不是一件顺当的事情。虽说闹离婚,但那是在气头上,真正冷静下来恐怕就不是那么回事情了。在那种时刻,那种气氛中,过去美好的时光,情感,优点,怎么全都一去不复返?近在眼前的全是指责,抱怨,缺点;一个不让一个,就像仇人相见,唇枪舌剑,恨不得将对方撕成粉碎。末了,英雄般的举止出现了,一份《离婚协议书》诞生了,大笔一挥,好一副英雄气概。谁也不会想到结局是什么样子?她想,两人都在气头上,去了街道,人家调解……可谁想到问题并不像她想象的那样简单,没人为你调解,填表——交钱——盖章——《离婚证》,这到非常简单,比买件商品还简单容易。希望随着《离婚证》破灭……她的心在哭泣。
“结婚,离婚,再结婚……真有意思。”办事员喃喃自语道。
“你说那男的外面有女人吗?”不知为何她问起此事。
“说不清楚。”办事员停顿了片刻,说:“不过,那女的外面好像有情人。”
“为什么这么说?”她不解地问道。
“自己做过的事情自己最清楚,没做过的事怎么能猜测到别人会这样做呢?妻子怀疑丈夫外面有女人,不能仅凭电话断了就认定有这种事。反过来,她丈夫接电话时不也给挂断了吗?他丈夫却没像她那样猜疑,也没往那方面去想,而是按照妻子的话是骚扰电话。如果她丈夫聪明一点,自己经历过此事,肯定会猜疑到。这是恶人先告状。”
她不大明白。
办事员笑了笑说:“男人一般不大注意小节。电话断线,大都以为线路出了故障或者错打了电话。他们不会为此考虑到妻子有什么艳情。再说,妻子接电话,时常也发生这种事情,也就习以为常了。熟不知失误就失误在这儿。丈夫在家,情人打来电话,妻子接电话能和情人说悄悄话吗?被丈夫发现了怎么办?往后日子可怎么过啊?丈夫如果再不讲道理粗暴地对待她,这不是要闹出人命案吗。做妻子的只有忍痛挂掉电话,情人也能够理解她。如果丈夫接电话,对方肯定会将电话挂断。反过来,丈夫的情人打电话来,男人接电话一般都会支支吾吾不会立刻挂断电话,做妻子的很快就能够发现。虽说丈夫也怕妻子知道艳事,但在情人面前总得装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一般说丈夫在外面有外遇做妻子的都能发现,而妻子在外面有情人,做丈夫知道的就甚少。女人做事考虑比较周密,男人却不是那么回事情。”
“情人打电话来家,妻子在家丈夫不会熟视无睹或者接了电话立即挂断吗?”她懵懂地说道。
“男人和女人不一样。女方的情人打电话来家里如果被女人挂断,情人会理解她的苦衷。而男方的情人打电话来家里如果被男人挂断,情人想象的就不是男人的苦衷了,她认为这个男人在玩弄她,要抛弃她,或是移情别恋。”
“她为何这样想呢?”
“男人在外找情人寻求的是刺激或感觉,他不会为某一个女人和妻子吵闹离婚。而女人寻求的是刺激和依赖,她们往往会把情感交给某个男人成为一个不顾及一切的人物……你不要往心里去,我说的是那些多情人。”
怪不得,她怎么对魏思林说,怎么提示他,他就是不往那方面去想,也不揣测?如果换成自己早就想到那种事了?男人真是那么不拘小节吗?记得母亲和父亲……女人打电话来家里找父亲,母亲总是不高兴,一脸怨气。男人打电话来家里找母亲,父亲到挺热心。有时女人来家里找父亲,母亲总是坐在一旁,时不时插上两句话,俨然与来者挺熟悉的样子。而男人来家里找母亲,父亲总是避开,去别处转转,或者看看报纸,浇浇花……这是为什么?她想不通。
“你那丈夫真不知足,这么漂亮的老婆也舍得放弃,简直让人不可思议,想不通。人啊,什么事情都得想开一些,不要自己和自己过不去。过去有句古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啊!”
是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然而魏思林为何不那样想呢?他那人生哲理:只要是好朋友,帮助过他,或者他欠人家的,他都会全力地相助,不顾一切。这不和痴情的女人差不多么吗?连感情都给了人家,比同性恋还同性恋。
忽然,她脸色变得阴郁起来:我写的那封信,他没看到?还是看见了无动于衷?已经好些天下来了,他为何没反应?信就夹在大衣橱下面的抽屉里那首《献给爱蒂斯》钢琴曲谱里。这是为什么?临离开清目路28号时,她特意提醒过他,别忘了将大衣橱整理一番,看看少没少东西?省得到时候冤枉她错拿了什么。难道他真是那种绝情人?她一连向自己提出好几个问题。她不明白的是,他并不是一个受了指责无动于衷的人?他受了指责定会暴跳如雷。他简单的头脑会寻根问底?不弄清是非决不罢休。算了吧,婚都离了,还有什么缘木求鱼。
第七部第一一二章
    自打离婚后,她的心一直在哭泣,前所未有过的,眼泪早已流干了。她的希望,她的梦,她少女时代的情怀随着婚姻消逝了,留下的只是痛苦的哀思和对婚姻的恨!她不怨魏思林,也不恨他。虽说他固执己见,刚愎自用,但他毕竟也是一个受害者,更何况他从未残暴地对待过她(女人一生最担心,最惧怕的就是被心爱的男人无辜的抛弃或者遭受男人的蹂躏和虐待)。
人生来就不是十全十美,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人人会犯错误,只要不是绝情,任何怨恨都会化解掉。
“一日夫妻百日恩”。不管走到那里,她终就将身躯和情感全都交给了魏思林;两人相爱的又是那么的深刻,那么的痴迷,那么的刻骨铭心。至于后来所发生的一切和魏思林固习的癖性造成的这种结局——一种失去理智,自私狭隘的结局,这并不能说明她已不再爱魏思林,也不能说明魏思林不再爱她,只是中间缺少一个环节——理解与说服。谁都不去理解对方,宽容对方,更何况这种事还难已启齿,只能让事态愈演愈烈,火烧圆明园,结束这一切。
女人是否要求得太多,既要男人爱护自己,关心自己,又要求男人听话?这岂不是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吗?
婚姻究竟是以情感为结合,还是以依托、占有为结合?是用一种思想去改变另一种思想,还是用一种情感去俘获另一种感情?远大的理想——渺小的家庭;崇高的事业——琐碎的家务事;师生——恋人;恩人——妻子?谁主导谁?谁大于谁?谁左右谁?是家庭主导理想,还是理想左右家庭?是事业高于家务事,还是家务事大于事业?是师生重于恋人,还是恋人重于师生?是恩人优越妻子,还是妻子超越恩人?两种思想,两种事业,两种人生观,两种理念是无法共存的,倘若将两种不同的观念融合在一起,那简直比登天还难。唯一解决的方法,后者必须依附于前者,小归顺大,弱依赖强,或者前者附属于后者,大归顺小,强依赖弱,是心肝情愿,毫无怨言的。这是必然规律。就像万物归纳宇宙之下,宇宙归纳天公主宰……人人都想争做天公不做庶民,天下岂不是大乱。
宇宙之规则,一物降一物,金、木、水、火、土——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而今,天下大乱,风马牛不相及,金克火,火克水,水克土,土克木,木克金,原有的亲情胜于友情,恩情胜过爱情,男人超越女人……现在却变成了,友情超越亲情,爱情超越恩情,女人超越男人……
记得和魏思林刚刚相识并涉及到恋情时,魏思林就已按照自己制定的游戏规则向她阐明了他的人生观——“我失去你将会死去,我失去汤玉安将不会存留在这个世界。”规则已经定论,汤玉安早已经超越了她在魏思林心目中的位置,只是她自不量力,抱有一种侥幸心理,或者以自己真挚的情感去改变,俘获魏思林。熟不知,魏思林固执己见,我行我素,他是以他的人生观行使着游戏规则,谁也别想改变他。而她呢,也是按照自己制定的游戏规则行使着权力。可是,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汤玉安,禽兽不如,竟然做出那种伤天害理的事情。她是有冤无处申诉,有恨无处复仇,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鸣,所有的罪过全由她一个无辜的弱女子来承担,天地不容。总有一天,汤玉安会遭到报应,五雷轰顶,五马分尸。她天天都在赌咒他。
一切都已结束。
她没有把离婚的事情告诉爸爸妈妈。她知道,他们为她伤透了心,倘若再把这不幸的消息告诉他们,简直是火上加油。自己酿成的苦酒自己喝。自己做的人生选择自己应该去承受,最好不要告诉家人,因为还不知道结果如何。让家人和自己一起承担恐惧和痛苦,于事无补。
她准备离开这座城市,去深圳工作,远离这里的伤心和丑恶。虽说她的个人履历中记载着不光彩的一面,但凭借她的容貌、家庭、学历、英语……经理、老板不会熟视无睹,目不识丁。她相信,个个都会争先恐后抢夺她这个人才。女人——拥有漂亮的脸蛋、大学学历,是当今社会最热门的群体。过去有句古话:“女人无才便是德。”现在是:“女人有才便是德。”只要自重,自律,不好高骛远,不想入非非,不强人所难,远离诱惑,远离情感,远离伤心,远离丑恶,青春长在,生命不息。
现在她终于明白魏思林说的故事:《噩梦醒来》中男主人翁对待自己的前妻和后妻的情缘为何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缘。男主人翁对待前妻的情感是真正的爱情,对待后妻的情感是真实的感情,两者不可混为一谈。爱情是不可饶恕,不能包容,短暂,一见钟情的;感情却是以慈悲为怀,可包容,长久,长时间磨合。爱情是一种精神寄托,感情是一种精神依托,前者不包含任何杂质,必须纯情、专一,后者却可容许少量杂质的存在,不必纯情、专一。就拿她来说,即使自己以后再结婚,也唯有感情,不会再有爱情,更不会一见钟情,不会不可包容,不可饶恕,而是慈悲为怀,包容,长时间的磨合。
目前,她最担心的到不是自己,而是魏思林!他会固执地履行自己曾经许下过的诺言。她知道,他刚愎自用,固执己见,即使没有勇气面对死亡,也会无情地去折磨自己,直到生命停息。假如整个事态的发展,并不像现在这样——恩人与爱人的选择,而是汤玉安的所作所为……或者因她的风流,魏思林就不会固执地实现自己的诺言,而会很好的生活下去。就因为他不知道原因所在,惟有选择折磨自己,折磨别人,以此来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
现在想起欧阳弘说得那番话颇有一番道理,魏思林的人生选择——成功与死亡!他不会因为自己不成功而苟且偷安的生活,他会努力地工作,勤奋地学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哪怕人生道路多么的险峻、坎坷,他会毫无顾忌地勇往直前。他是宁愿做一匹奔腾的骏马,也不愿做一头默默无闻的老黄牛。许多人跪在贫瘠的土地怨声载道,他却勤奋地学习,努力地工作;即使他无所作为,一事无成,也决不会像那些平庸的人,唉声叹气,怨声载道,而是更加地努力,更加地勤奋,直到生命停息为止。
魏思林一身所追求,所探索的是,由于社会因素造就了他们那一批庸人——没知识,没文凭,没学历,被社会歧视,被后人蔑视。他是用整个生命,用自身的思维、勇气、毅力和后天所学到的知识,创造出一种新学说:
真正的教育是以对思考的有效运用程度来衡量,能发挥人的潜力与智慧。
现代社会重视的应该是能力,而不是文凭。文凭当然不可缺少,但却不能保证文凭有什么成就,有什么创造。
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可以取代毅力,才干也不可以,怀才不遇者比比皆是,一事无成的天才很普遍,教育也不可以,世上充满了学无所用的人。只有毅力和决心无往而不胜。
现在冷静想一想,当初,她就是被这种精神、思想、人格所俘获。她舍去家庭,舍去工作,舍身奉献,跟随他,去实现那美好的梦想,美好的未来。就像当年的母亲坚定地信念父亲那样忠贞不渝。然而到头来结局却不相同,母亲依旧跟随着父亲,伴随他,她却要永远地离开魏思林,与他分离。
魏思林一生最大的错误——能够理解和宽容别人,却不能够理解和宽容自己;能够理解和宽容与他毫不相干的人,却不能够理解和宽容亲朋好友!他能够无私地帮助别人,却不能够料理自己;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却不能够心胸坦荡地为自己去考虑。许多人就是利用他的这一缺陷,算计他、激将他、利用他,他呢,却沾沾自喜,引以为荣。
俗话说,男人粗犷,女人细腻,这句话不单单是说男人粗野,豪放,女人精细,光滑;而是,男人心粗,做事马虎,女人心细,善于观察。男人处事说话,喜好大大咧咧,忘乎所以,不拘小节。如果男人对女人处事说话大大咧咧,忘乎所以,不拘小节,女人肯定会认为——这个男人精神有毛病或者素质差,没受过正规教育。好在男女天生有别。男人是强者,女人是弱者,男人应该尊重女人,保护女人。在男人的世界里,有些披着男人皮,其心是女人心的男人,对于男人的大大咧咧,忘乎所以,不拘小节却承受不了,他们是用女人的心态对待这些粗犷的男人,其后果不堪设想,姑息养奸。
女人的心难以猜测,然而这些男人的心比女人的心更加难以猜测。
魏思林的一生——朋友情谊重四海。(以前她并不十分的清楚)。为了朋友,他可以两肋插刀,甘当罪人,舍生忘死。朋友遭遇不测,学生有困难求助他,他会毫不顾及家庭,不顾及单位,不顾及个人的名声,全力以赴帮助他人排忧解难。有时不请自到,主动帮助别人。如果说他头脑简单,可他又比谁的头脑都聪明。
记得魏思林有一个好朋友是一名工人,学历高中,谈了一个对象。女方对男方的要求:要求他考上大学,考上大学以后再与她结婚。男的傻了眼,只好依照女方的要求重新复习功课,准备考大学。打那以后,除了上班,下班,他就是上夜校,复习高考。两年下来,依然如故,没能考上大学。男的灰心丧气。后来,魏思林知道了此事,他瞒着男方把女方约出来,谈了一次话。他问女方爱不爱男朋友?女方回答说,爱!他又问,除了要求男朋友考大学,还有其他要求吗?女方回答,除了考大学,别无其他要求。魏思林说,你的要求蛮高的,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索取的嫁妆属于高额嫁妆。我没有啊!我根本就没向他索要过嫁妆。女的很惊讶!魏思林笑了笑说,嫁妆分为多种,有物质嫁妆,有精神嫁妆;有道德嫁妆,有不道德嫁妆……你向男朋友索要的是精神嫁妆。你知道精神嫁妆与物质嫁妆的比例吗?千分比一、万分比一。你叫他学习,让他去考大学是件好事情,无可非议,然而你却把好的想法,好的要求当作了一种筹码,这岂不和嫁妆一样吗?你有钱我就嫁给你、你有权有势我就与你结婚、你有房子和家具或者你考上大学我们就结婚,这岂不是一个道理吗,大同小异。后来女方将心里话说出来,她这么做,对男朋友只是一种要求,一种希望,逼他学习,并非要他考上大学。魏思林说,太难,犹如攀登喜马拉雅山,前程一无所知。他告诉女方,想法是好的,未必就能够实现。婚姻大事非同儿戏,需三思而行。既然你爱他,就应该为所爱的人着想,为所爱的人排忧解难。
通过谈话,女方终于改变了初衷的想法与那男的结了婚。
还有一次,他听说,朋友与妻子吵架,闹离婚,就主动找到夫妻双方,问明事理。责任在男方,他毫不留情地把朋友训斥了一番。不过经过他的调解,夫妻双方终于消除隔阂重归于好。
然而,当她和魏思林闹离婚时,却没有人前来调解、劝说;也没人找她谈心过。假如有一个人像魏思林那样出面协调,事情也不至于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起码能延长离婚时间。起码能让魏思林知道她非常的痛恨汤玉安,以至扭转魏思林对汤玉安的看法。
一个女人,一个妻子对丈夫朋友的看法,远不如丈夫对朋友的看法,对于魏思林更是如此。他是宁愿相信朋友,听信朋友,也不会相信妻子,听信妻子的话。她时常提醒他,朋友帮忙,是要还人情债的,免得后患无穷。然而魏思林却回答说,朋友帮忙理所当然,还什么人情债啊!朋友有福同享,有难共担。殊不知,魏思林根本就不清楚这番话的真实含义。这句话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没得多少人能够做得到,完全是一句诱惑人的鬼话,陈词滥调。
朋友怎么可能有“福”同享,有“难”共担呢?“福”指的是“享受”,“难”指的是“灾祸”,其词义中并没有限定道德或不道德,违法或不违法、你我、公家和私人、一个或两个,只要是享受,朋友之间都可以共享,这其中仅限于主与次、多与少之分。按照这条定律,谁拥有享受,朋友就应该分享。然而现实中,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共享,即使能够做到共享,天下岂不大乱。惟有那些擅长心计的人,无时无刻不把此话挂在嘴边,用来蒙蔽、诱惑哪些知识浅薄的人。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赋予就应该得到,贪图就应该付出代价。
既然已经离婚,既然一切都已结束,还有什么好担忧和好担心的。游戏规则就是这样,谁违反了游戏规则谁就应该淘汰出局,后悔、愤怒是无济于事的,惟有重新开始。
人生就是这样, 结束——开始——结束……永无止境,反反复复。世界上没有不散的筵席,惟有弱者却沉溺于“筵席”永远不希望筵席散去。
魏思林是一种思想的牺牲品,一个时代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