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巴黎飞鱼-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婆,我们订机票回一次上海吧。”他转头对郁郁寡欢了好多天的茜玲说。
内心深处,王林正在对毕业后留在欧洲的可能性失去信心。而中国却正在蓬勃发展,充满了职业机会。听朋友说上海的房价升得厉害,王林嗅到了浓浓的钱味,该回去看看了。也许把想投资已久的别墅买下来?
有一个人却在发奋学习法语,努力了解法国文化,欲图融入法国社会。他是受了大刺激的“败兵”徐斌。
大热天不休不眠,徐斌进了教会语言学校法语强化班。除了每周一次和茜茜莉娅见面,他就像是个自我惩罚的圣徒,在教会学校里咿呀学语,长时间做语法练习。他底子厚,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学什么像什么,进境自然是快的。没多久已让茜茜莉娅刮目相看,称赞鼓励了他好几次。
徐斌的内心发生着深远的变化。他半年来频遭打击,觉得自己败得完全没有抵抗。但他是绝对不能失败的北京男人,活得窝囊不如死个壮烈。他要弄出个样子,让看不上他的人眼珠掉出眼眶来,这当中包括茜茜莉娅。尽管他们俩是朋友,但徐斌依旧认定不愿委身于他的女人都小瞧了他。
他祭出以往理论联系实际的成功法宝,到密特朗图书馆查找资料,研究一个关键的课题:法国女性心理与价值观。徐斌希望以此为自己铸造一把打开征服之门的金钥匙。
第八章 酷热假期(4)
他研究《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红与黑》、《危险的关系》这些古典名著,也如饥似渴地观看学校音像室能借到的法国现代生活片。他将心寄托在那些法国美娇娘的心房里,揣摩她们芳心的每一个悸动,试图用洋女人的眼睛看自己,看到那些自己曾经看不到的东西。
徐斌做这功课到了痴迷的程度,但他越来越觉得接近了大彻大悟的境界。他的脑子里出
现了法国女人的内心世界。他如同凑近一个法国美人的瞳孔,心咚咚跳着,偷看那瞳孔里自己的倒影。
他看见的自己并不令他乐观:一个东方国家来的留学生,没有显赫的身世,说蹩脚的初级法语,和巴黎上层社会没有关系,甚至和任何当地人都没有瓜葛,拿的是一年有效的签证,随时有可能失去在法国逗留的资格。
哪个正正经经的法国女人会在这样一个人身上浪费时间?正常人连花时间了解他都嫌多事。好一个令人泄气的现实!
可徐斌不是张三李四,不是糊涂虫。他知道自己也有价值,只要放下身段,就还有机会。他是个英武挺拔的蒙古人种后裔,至少,对容易迷醉在异国情调中的法国女人,还有生理上的吸引力。他,可以争取当她们生活中偶然艳遇的男主角儿!
至于为何要作践自己到利用身体勾引妇女,堂堂正正的名校MBA学生徐斌不愿多想,但也不是没有答案。他为自己辩解说:“只有身体才是这个国际不平等体系中惟一平等的东西。一个黄种身体分享白种女人,是对白种身体单方面分享黄种女人的伟大的反击。”
在实践中学习,在大海里学习游泳。徐斌离开学校宿舍,搬到昂贵的香榭丽舍大街上的公寓里。公寓对面就是一个年轻人的迪斯科夜总会,他每夜读法语到11点,然后便像那些拥挤在夜总会门口的法国学生一样,换上黑色的紧身衬衣,朝见钱眼开的门卫手里塞上20欧元小费,他就必定被放进男女比例1比1的人数控制线内。理论上讲,必有一个女伴等待着他。
过了这道门槛,徐斌无师自通。正如那句莫名其妙震撼过他的名言所说:阻挡你实现梦想的只有一样东西——你自己的思维定式。
从街头烘烤人的热浪中挤进人潮汹涌的迪斯科舞厅,巴黎年轻男女的荷尔蒙如同一条疯癫的怪龙,上蹿下跳,撩拨着每一个人。巴黎是人种的熔炉,徐斌在衣着和简单语言上和所有人混同了,他的欲望也渐渐上升到正常的程度。和数不清的巴黎女郎对舞着,互相使用身体语言勾引对方。他自然地忘记了自己是来自北京的根深蒂固的民族主义者,好像从来就是住在这条世界闻名的销金大道旁,享用着巴黎的自由、平等和博爱。
从夜阑人静的大道上穿过,把燕瘦环肥不问姓名的巴黎女郎带回公寓尽情做爱,然后在天亮后疲惫不堪地亲一下双颊告别。徐斌像刚学会潜水,享受到乐趣的人一样,惟一不想做的就是上岸。
对洋女郎的被长久压抑的欲望正在得到持续的满足,但还远没过够瘾。
茜茜莉娅对他的荒淫放纵并不知情,但惊奇地发现徐斌一天比一天巴黎化,语言、表情、衣着和越来越黑的眼圈,都急速地修改着这个东方人的存在方式。她内心有一种悸动的不安,却不能成型,不能用语言描述出来。她另一个发现是徐斌如同一只巴黎人经常不经意放着的硬邦邦的墨绿色鳄梨,偶然拿在手里发现软熟了,性感得让手发抖。徐斌的声线出现一种若有若无的磁性,这声音生理性地钻进茜茜莉娅的耳膜,让她受到勾引。但徐斌对此却茫然不觉。
茜茜莉娅变得有些盼望每周和徐斌固定相会,她的友情好像一个被人熟视无睹的鸡蛋,如今竭力破壳而出的却是一只陌生的鸟儿。她渴望观察徐斌飞快变化的成因,这变化吸引了她在炎热煎烤下变得有些过敏的注意力。
可是,徐斌忘记了这周的约会,茜茜莉娅在卢森堡公园的树阴里等到正午时分,说好10点见面的徐斌还是没有露面,电话也打不通。茜茜莉娅想的是回家,但却把车停在了徐斌公寓的地下停车场里。
徐斌的公寓门没有关死,推开门,依旧宿醉未醒的徐斌和拉丁女伴横陈床榻,很显然激情贯穿了长夜。拉丁姑娘的长腿蹬掉了电话听筒。
茜茜莉娅帮徐斌关严了门,穿过凯旋门无目的地漫步,在那一刹那,她感到嫉妒和受到背叛。她摸出红万宝路,点燃深深地吸进胸腔。
周围炎热的空气也深深吸了进去,茜茜莉娅感到自己像一个被点燃的火球,憋闷得透不过气来。
第九章 选谁去北美(1)
9月,巴黎怀着一颗惊恐未定的心,在稳定下降的气温中后怕。政客们借大众传媒互相攻击指责;此时此刻,还有数百位老年人冰镇在停尸房中,无人认领。
巴黎元一商学院里的森林失去了水灵灵的生气,一些体质差的板栗树被连续的高温干旱活活烘烤死了,枯黄的树叶掉了一地,死掉的树干难看地僵在半空中。连地上的草本植物也一片枯黄,凄厉地向返校的学生诉说着暑假里的恐怖生活。
只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回到了校园,许多人还在为自己的事情奔忙。学生们对职业前景的信心正在逐步崩溃,暑假里充满令人沮丧的求职故事。
生活展现毫无理想的本来面目,好像恶作剧的气流把坐上热气球准备饱览城市风光的游客带到贫民窟的上空。上学期蓬勃伸展的锐气从同学们身上脱落,大家都有些冷漠和厌烦的神色。
在这时候离开巴黎,去宽广明媚的北美交流学习四个月,不再是那么让人患得患失的抉择。
巴黎元一商学院作为欧洲名校,和诸多美国名校有交换学生的制度。首席合作伙伴是2003年高居世界著名MBA项目榜首的沃顿商学院。其他诸如哈佛商学院、芝加哥商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及杜克大学商学院等,今年都有一到两个交流名额。对于200多名本届学员来说,总共24个到北美的交流名额不多也不少。说不少是因为决定在相当程度上放弃欧洲工作机会的学生,也就占10%上下;说不多是因为这20多个人,往往竞争同一所名校,而使国际排名稍排后些的学校缺少候选人。
学院照例一本正经地成立了交流学生遴选委员会,由大司泰利教授和学生服务处的一个美国雇员邦迪一起面试应征者。这一组合使绝大多数参加面试的人惴惴不安,因为大司泰利是上学期学生普遍评分较低的教授,他那强烈的面相表情,很难让学生相信他不会对此耿耿于怀。而邦迪,一个平常非常自以为是、爱批评美国以外所有国家的教工,首先他凭什么资历面试MBA学员?其次,他能避免偏见吗?
在久别重逢的午餐桌上,同学们互叙别情和讲述暑假故事之后,话题就集中在交流机会上。尤其是暑假中顶着学校名头,在欧洲和美国本土找工作受挫的人,更觉得北美学校名声的含金量高,考虑要不要光为镀金就跨过大西洋去。初步感觉,跃跃欲试的人数比上学期大家预计的要多不少。
因此,早就铁定心思要去北美的铁杆候选人急了,生怕自己的长远计划和长远利益被这些心血来潮的人破坏。
大家都是聪明人,一个人在校际网上站出来,协调大家的利益:唐娜。
亲爱的同学们:
非常高兴又回到了你们中间。这份高兴是弥足珍贵的,在刚刚过去的暑假中,我走遍了美国东西岸的大城市,争取一个又一个面试机会,遗憾的是所有的门都拒绝为我打开。在深深的失望和挫折感中,我回到了巴黎。了解到许多人都和我有同样的经历。我们同病相怜。但我们不会知难而退,而是彼此鼓励知难而进,这是MBA的精神,不是吗?我渴望着去美国商学院交流,相信很多同学也有此打算。
众所周知个别学校的交流名额是有限的,为了更好利用这一资源,我们彼此进行必要的协调有利于我们的共同利益。大司泰利教授也希望我们不要挤在个别学校的大门口,而是明智地利用好自己的第一志愿优势,确保顺利成行。
我建议大家在我设计的这份公开统计表上,分别填上自己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志愿,让大家都知己知彼,然后尽量协商和平衡。这样我们也将比较容易过大司泰利教授的审核关。
祝大家都各遂所愿!
真诚的 唐娜
唐娜的建议是中性的,增加了交流学生遴选工作的透明度,也提供了使大家更理性竞争的信息平台。大家纷纷响应。三天工夫,统计结果就出来了。
大热门是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和世界第一商校沃顿。分别有8个和7个候选人。而杜克大学却无人问津。
“真诚的唐娜”又发出公开信:
亲爱的同学们:
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合作,我们的意向已经呈现在每一个人眼前。
我们需要解决问题,因为意愿和机会并不对应和均衡。不是每一个人的第一志愿都能满足,这是现实,与其让大司泰利来决定我们,不如我们先表现出灵活性。因为我们是能自我管理的MBA!
请看,历史悠久的杜克大学没有候选人是令人费解的,也许我们对它并不了解。建议大家上一下杜克大学的网站,也许这是非常适合你的机会!
让我们讨论,让我们沟通,让我们各归其所。三天内请填上你的第二次选择,我将把大家的最终志愿表交给遴选委员会。
第九章 选谁去北美(2)
谢谢,日安。
同学的回应基本是正面的和平顺的,因为大家别无良策。
张洪平和太太在暑假里玩了个痛快,人家在忍受招聘单位的冷淡,人家在酷暑中加紧补习功课,他俩自自在在游览了凉快的北欧。他选择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学生会主席难道还
不能代表学校?
可第一次填了唐娜的表后,张洪平有点惊讶地在家里接到夏子的电话。
“我亲爱的主席,”夏子的撒娇令人猝不及防,“你最近混得怎么样?”
“我混得不错。”张洪平的稳重措词是他惯常防身的武器。
“听说你要作为我们巴黎一商的形象大使去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交流?”夏子的嗓子发出一阵控制不住的嘎嘎音。
“我倒是头一次听说什么形象大使。”张洪平精密地回答。
“哦,我非常赞成你代表我们班,得到这惟一的名额。”夏子飞快地说,“你知道,约拿丹的以色列未婚妻在纽约上大学,他们就盼着在纽约相会一阵子呢!可我觉得这是另一件事,不能混为一谈,对吧?”
张洪平恍然大悟,夏子是为死党出面,暗示他让开呢!
“我同意你的看法,这不能混为一谈。”他将计就计。
夏子语塞,胡扯了几句,就挂了机。
张洪平觉得胸口有点憋气,夏子的行为不但不可爱,甚至有点让人恶心。他预感到不愉快的事有可能会发生在他面前。
三天很快就过去了,唐娜公布了大家第二次选择的结果。很好,人们表现了灵活性,更均衡地散开到各大学校的志愿栏里。哥伦比亚大学栏下,现在只剩下约拿丹、张洪平和夏克三个候选人。杜克大学有新人候选——茜茜莉娅独自一人争取到美国内陆交流。
两天后的下午,MBA大楼大堂里。
大司泰利教授打扮得整整齐齐,金黄色硬朗的头发配着刚精心修剪过的深金色络腮胡子,深蓝色条纹西服三件套加正蓝色登喜路领带,一双犹疑不定的大蓝眼睛瞧着每个经过的学生。他正在等他的年轻同胞邦迪给他收拾好面试的小教室。
张洪平提早十分钟到了教学楼,他远远避开大司泰利,磨蹭到准点,才轻轻敲开面试室的门。
道过午安,张洪平发现自己面对教授和邦迪不太自然地坐着。谁也不说话,好像都在等谁先开口。
大司泰利定了定神,问:“洪平,说说你选择哥伦比亚的理由,你可以为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创造何种价值?”
“教授先生,”张洪平好像牙疼一样抽着气说:“我没特别的理由,因为每个人都有理由,我的也差不多。至于价值,我只考虑过哥伦比亚商学院对我的价值,反过来,我恐怕只是一个普通学生,尽管我是本届学生会主席,但如果这意味着某种价值的话。”
教授难以捉摸地点点头,和故作中性姿态的邦迪对看了一眼。他费力地想了想,说:“那么,如您愿意考虑的那样,哥伦比亚大学对您的价值是什么呢?”
“哥大有很好的教育传统和校友网络。”张洪平露出一丝笑意,“我也很想参观一下世贸大厦双子塔的遗址。”
大司泰利的眉毛跳了一下,邦迪抢着说:“请允许我只谈交流的主题,您知道,哥伦比亚大学是美国名校。我们当然希望派出能代表巴黎一商形象的强有力的学生去纽约。您觉得自己是我们需要的交流大使吗?”
张洪平面有难色:“先生,我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您需要的人?您能告诉我巴黎一商在美国人眼里是什么形象吗?我要代表的又是什么形象?”
两个美国人互相又看了一眼,大司泰利岔开话题:“在过去的八个月里,您在巴黎一商学到些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我学到文化的差异和如何处理这些差异。”张洪平还好预料到这个有可能会问的问题,早就打好了腹稿,就从大司泰利的文化差异课程捧起,“对同样的命题,不同文化的人有迥然不同的解答。在跨国公司环境中,最重要的和最值得我们在巴黎一商这样国际化的环境中学习的,就是理解和驾驭差异性,变冲突为合作,变能量消耗为能量互济……”他谀辞如潮,把教授的课堂笔记内容一口气都背出来了。
大司泰利笑眯眯地瞧着他,吉凶难辨。
邦迪不知其中奥妙,点头说:“面试结束了,您有问题问吗?没有就轮到下一个候选人。”
张洪平没有问题要问,就和他们握手,告辞出门。夏克已趾高气扬地等在门外,穿了身挺括的灰色西服。张洪平和他点了点头。
面试一个接一个,大司泰利出来喝了两次长咖啡,又接着干,干劲十足。邦迪却累坏了,还有些生气。因为有些学生摆出“你是谁”的架势。
第九章 选谁去北美(3)
夕阳西下,彤云密布时分,唐娜拎着电脑包,打扮得平平常常就来面试。
大司泰利盯着她的小鼻子小眼睛看了看,说:“你想获得惟一的沃顿名额?!说说为什么我们要选择你去这个大热门?”
“很简单,教授,因为只有我才能让骄傲的沃顿商学院不敢瞧不起我们巴黎一商。其他
学生不可能有我这么优秀。”唐娜不慌不忙地说。
“噢,女士,您的话太让我们吃惊了,您有论据吗?”大司泰利禁不住放肆起来,和生气得不行的邦迪相视而笑。
“教授,我是加拿大人,但我是华裔。中国人有句老话说得好:知己知彼。我来面试前,了解过你们两位的情况,教授您通常只对漂亮的女人有耐心,这是校园闻名的,您太太也清楚这点,不是吗?而您,校工先生,您对女人根本就没兴趣,这从您的举止中就能判断出来。”
唐娜的话僵住了两位面试官。他俩可能从来没遇见这样的事。
她的话还没有完:“我不是漂亮的女人,教授,不奢望您有耐心,但您从职业化的角度出发,至少应该知道是谁在项目一开始,就脱颖而出,赢得了NEGOSIM宝座,为学校长了脸。又是谁科科拿A,是这里成绩最优秀的学员!假如您没花工夫调查,那我可以免费告诉您,这明星就是我。我不去沃顿,谁敢去?”
唐娜挑衅地轮流扫视两个面试官。
“我很遗憾,没有更好地了解您,女士。”大司泰利觉得有种久违的感动,很久没有人这样揪住他狠揍一样和他对话了。寂寞啊,人和人之间横亘着坚硬麻木如树皮般的隔阂。唐娜虽然犀利和不礼貌,毕竟是一个姿色平庸的女士对他作出了如泣如诉的申告。因为他只爱美女吗?哈哈!
邦迪更无话可说,因为危险,他的同性恋倾向可能会让唐娜有理由投诉他性别歧视。
“教授,您现在就可以作出决定,去沃顿的最佳人选就是我。我不会让您后悔的。”唐娜激昂慷慨。
面试几乎无法正常进行下去了,大司泰利摸摸络腮胡子,无奈地说:“女士,有五个候选人竞争沃顿,至少我们要和每个人完成面试,才能作出决定,我保证会对你的情况进行仔细了解,重点考虑,好吗?”
“好。”唐娜这时倒通情达理,把一张自制简历放在教授面前,“谢谢教授,我同样保证会进行无休止的投诉,只要我的名字没在去沃顿的名单上。”她微笑,告辞。
一周之后,交流学生正式名单放榜。
首先,除一人外,人人有份去美国和少数欧洲国家交流。
去哥伦比亚商学院的是约拿丹。张洪平因为拒绝调剂到别的商学院,所以留在巴黎。
唐娜代表大家去沃顿交流。
茜茜莉娅去杜克大学。
选拔胜利完成,一切复归平静。
将要远行的学生大多数卖家具退宿舍,闹得不亦乐乎。而加入了专业课程,决意在巴黎呆下去的大多数人还是收摄着驿动的心,照常用功。陈香墨就是心如止水的典型,和小猫咪分食三餐,努力学习市场学专业课。
徐斌受到学院的口头警告,因为他无故旷课的次数达到了不可忍受的程度。徐斌乖乖回学校认了错,重新出现在教室里。
他见不到茜茜莉娅,因为她切断了和他的联系,换了手机。
他从张洪平嘴里知道,茜茜莉娅突然选择了去美国交流。
他意识到自己丢失了一样珍贵的东西,但他随即像法国人那样耸耸肩,宽慰自己说:“C’est la vie(生活就是如此)!”
人无时无刻不面对抉择。
得到必定失去。失去也能得到。
第一章 五女一男(1)
陈香墨自从被于连·法冬莫教授纳于衣钵之下,大有认真学艺的决心。说实在的,陈香墨这人也就是爱读书,每次他自以为破釜沉舟,要吃苦受难完成什么学业,事实只是他书呆子本性发作,好像他的小猫定期要啃猫草一样,是自然的生理需要。
其实,学不学到知识并不像他以为的那样重要,但不摆开架势学,他这种从小靠考试伸展起来的人,便会迷路。
陈香墨当然没有意识到这些,于是他很认真地读完了于连给的参考书单上列的教科书,居然发现法冬莫教授的思路和书接近,很有脉络感,一学就懂了。
于连和学生年龄相近,又是哈佛商学院毕业,就比较爱卖弄美国式的潇洒随意。他让大家自由组合成五六人的学习小组,没有具体条件,自己愿意就好。
这下又碰到陈香墨的痛处,半年多来,陈香墨在商学院适应了很多新环境,惟独主动争取加入别人这一项,他怎么也勉为其难。
因为他文科出身,商务专业能力不强,又当惯了上海滩上朝南坐的记者,自尊心强到变态的程度。只要搭学习小组时没有人主动邀请他,他怎么也开不了口问:“我可不可以加入?”怕别人勉强,更怕别人有被他拖累的腹诽。
目前这个市场学专业班,陈香墨熟悉的人少,大家互相挥手挤眼找同伴时,陈香墨望穿秋水,也实在开不了金口。他幻想于连最后总会发现有一组人特少,那时,顺理成章他就好加入了。
下课回家对着小猫咪咪傻坐一会儿,陈香墨对自己的优势心理惯性既无奈又敝帚自珍。无奈的是在法国没人认为他有什么缺不得,再清高下去,恐怕自己越来越边缘化;敝帚自珍的是毕竟自己习惯让人捧着奉承着过日子,无论如何还是比那些从没人疼的老外学生娇贵着点,尽管他不敢用高贵这个词。
该怎么办?他还是没有好的答案,走一步看一步喽。
事情自然地演进,情况没有他希望的那么好。于连压根儿没有想到世界上还有陈香墨这样的活宝,有他这样西方人做梦都梦不见的奇异心结。他一心加强市场课上和学生的互动,不让任何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